執法的理念
1,三個至上,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
2,怎麼排序自己心中有數就行。
B. 現代法治政府執法人員樹立哪些執法理念
一、建設法治政府,必須進一步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認真落實綱要提出的各項任務,是各級國家行政機關的重要政治責任。當前,需要結合實際,在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提高制度建設質量、確保法律實施、提高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尤其是領導幹部的法律素養等方面取得扎扎實實的成效。 進一步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體制保障。為此,需要抓緊四項工作:
第一,轉變政府職能,落實「三個優先」原則。「三個優先」原則是行政許可法確定的重要原則,其基本內涵是:凡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能夠自主解決的,市場競爭機制能夠調節的,行業組織或者中介機構通過自律能夠解決的事項,行政機關不要通過行政管理去解決。落實「三個優先」原則,首先需要認識三個問題:(1)人民的政府,並不意味著人民群眾的一切事情都要政府通過行政管理去解決。(2)政府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並不意味著政府要成為一個「經濟人」。在市場與政府的關繫上,市場是第一位的,政府是第二位的,盡管市場中的一些問題有時需要超市場的力量——政府權力去解決,但總的來說,政府不能凌駕於市場之上,更不能試圖改變市場的運行規則。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員要善待各類市場主體。(3)社會中介組織通過自律來解決某些問題,比政府通過行政權力來解決更有效、成本更低廉、副作用更小、更具親和力。我們的政府要大力培育中介組織,克服兩個「不放」:不放心、不放手。
第二,恪守信賴保護原則。信賴保護原則是現代憲政的重要基礎,主要是指:行政機關公布的信息必須全面、准確、真實;行政機關發布的政策和作出的決定要保持相對穩定,不能朝令夕改;確需改變的要盡可能給相對人合理的預期,由此造成相對人損害的,行政機關要依法予以補償。落實這個原則,要求政府想問題、辦事情務必縝密、周到、慎重,切忌出爾反爾。做到這一點,實踐中會有難處,也要付出一定代價。但是,該負的責任、該承擔的風險、該付出的代價是躲不過的。分散風險、分別解決矛盾總比積攢風險、集中解決矛盾要好得多。因此,遵守信賴保護原則說到底就是化解風險、分散責任的有效辦法。
第三,公開透明。凡是需要老百姓知曉、執行的政策、決定,都要公開;凡是老百姓比較關注且需要他們遵守執行的政策,在制定和執行中應當多聽老百姓的意見。這是確保決策科學合理的保障,是決策得到老百姓認同並執行的社會基礎。公開透明還有一個要求,就是行政機關的信息資源應當盡量共享。這是樹立規則權威(由服從組織到服從規則的轉變)、克服部門保護主義、精簡機構、提高行政效率的基礎。
第四,創新管理方式。我國現行行政管理方式主要是以權力導向型管理為特徵的,這種管理方式的缺點是隨意、沒有預期、強調命令,而且副作用大。規則導向型的管理方式的優點是比較穩定、規范、有預期且副作用小。其具體要求是:在直接管理和間接管理之間,重在間接管理;在靜態管理和動態管理之間,重在動態管理;在事前管理和事後管理之間,重在事後管理;在管理與服務之間,強調服務。總之,規則導向型的管理方式要求具有間接、選擇、協商的特點。政府管理方式體現這一特點,就會最大程度地減少因管理方式不當而引起的問題。
二、建設法治政府,必須提高包括立法在內的制度建設質量
(一)對制度建設要有科學認識。制度建設是一門科學。制度建設是國家機關的權力活動,具有權力的一般特性;但它又不同於一般的國家權力,它屬於決策權范疇,具有決策的一般特性和理論基礎。從認識論上講,制度建設是一種認識活動,制度建設的過程是一個認識過程。從事制度建設工作,研究制度建設問題,必須善於認識、把握制度建設的基本規律和內在規律。
第一,制度建設是主觀性與客觀性的統一。這是認識、把握制度建設規律的認識論前提。從根本上說,制度是人的主觀見之於客觀的反映,一方面,制度是依據人的主觀認識來制定的,一項制度制定的好與壞,與制度建設者的認識水平和能力有很大關系;另一方面,制度所調整的社會關系(所要解決的問題)又是客觀的。因此,制度建設必須從實際出發,深入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不能從本本、概念出發,不能搞土教條,也不能搞洋教條。
第二,制度建設是應然性與實然性的統一。應然性是指所確立的制度應當是什麼樣,實然性是指所確立的制度實際上是什麼樣。制度建設的應然性要求:所確立的制度必須符合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必須符合人們本來的價值追求,具有公認的道德基礎。制度建設的實然性要求:一切制度必須符合客觀現實的需要與可能,對客觀條件不具備或者目前還過高的一些要求,在制度建設中就要注意加以避免,否則,所確立的制度就會行不通,改革時期制度建設的應然性與實然性矛盾非常突出。理想與現實是一對永恆的矛盾,也正是這一矛盾,制度才不斷發展,不斷完善。因此,做好制度建設工作必須善於發現問題和矛盾。一方面,要力求實現制度建設的科學性,使制度符合事物的本質、規律和發展方向;另一方面,對一些問題由於實踐經驗不足,人們的認識還難以統一,可以暫不予規定,待條件成熟時再作補充。
第三,制度建設是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制度所規范的社會現象是紛繁復雜的。做好制度建設工作,首先,必須善於對復雜的社會現實及個案進行全面的分析和把握,以從中抽象出普遍使用的規則。其次,任何普遍規則都有例外,要在確立普遍規則時,妥善地規定例外,以保持制度的適用性。第三,在研究、確定規則時,對重大原則問題必須是非分明,態度明確,敢於堅持,同時又要注意照顧各種具體情況和不同意見,實事求是地靈活處理各種矛盾。
C. 張釋之的執法理念
公平公正執法是法律的生命所在。公平與正義是社會的最終追求,更是每個法律人良知和理念的追求。這與張釋之所倡導的「法者,天子所與天下共同」的觀點和「法不阿貴、刑無等級」的觀點,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張釋之彈劾太子過司馬門不下馬,在職權范圍之內,嚴格照章辦事,在侵犯皇室特權的沖突中,毫無懼色,絕不妥協,堅持「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不畏權貴,執法如山,公平正義,體現出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雛型。執法以法律為准繩,而不依君主旨意行事,這在封建社會的專制體制下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張釋之不僅嚴守法紀,秉公斷案,依罪量刑,在維護法律公正方面,張釋之更是剛正不阿,置生死於不顧,多次與漢文帝發生沖突。在「縣人犯蹕」的案例中,張釋之可謂無膽而不敢諫,無識而不動君,體現了對廉潔奉公、剛正不阿的追求。在彈劾太子時,張釋之雖不是司法官,但他在職權范圍之內,嚴格照章辦事,在侵犯皇室特權的沖突中,他毫無懼色,絕不妥協,堅持「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在這一方面做出了表率。
在「縣人犯蹕」案例中,張釋之提出「法律是天子與天下人共同擁有、應該共同遵守的;廷尉作為最高的專職司法官,一旦經手案件,就只能依法辦事,而不能順從皇帝個人的意旨」的觀點,在要求皇帝尊重執法官的獨立辦案權力上,他無疑走在了當時人的前列。 張釋之在吸取法家「法不阿貴」、「刑無等級」觀點的同時,還繼承了儒家「明德慎罰」的法學思想和「罪疑者予民」的執法原則,堅持依法量刑,規范有序,避免輕罪重判或重罪輕判。特別是對普通百姓這一弱勢群體不加重治罪,充分體現了中國法文化傳統所頌揚的「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的執法精神,與判案苛酷,殘賊無極,敗法亂正的秦漢「治獄之吏」形成強烈對照,他執法平和,使法律判決盡可能符合客觀情況、規范有序。
封建國家中的最高統治者在處理案件時,往往「取捨在於愛憎、輕重由乎喜怒」。在玉環失竊案中,張釋之為捍衛法律的嚴肅性,規范有序的使用法律,依然敢冒丟官捨命的巨大風險,秉承「惡惡止其身」的儒家政治理論, 反對株連之法的存在,仍以法律為依據處以「棄市」。以執法寬平被後世奉為吏治的楷模。
在古代封建社會,專制君主日益強化,又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來確保當政者自覺守法和嚴格執法,因而執法者的個人品質對法律能否真正得到執行至關重要。張釋之執法如山的膽略和為官執政的才智,以及真知灼見的聰明睿智,使百姓在心理上產生了強烈的認同感和親切感,既被美譽為中國理想循吏典範,為後世效仿,又成為庶民擁戴,官吏並尊的偶像。他以維護國家利益和法律尊嚴為目的,敢於、善於、勇於給統治者進諫的大無畏精神和法律思想中的積極因素,不僅在當時和歷史上產生過重大影響,在當今中國加強法制建設、構建和諧社會,仍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借鑒作用。
D. 執法為民理念是具有鮮明社會主義特色的法治理念,其深刻內涵包括什麼
以人為本、保障人權、文明執法
E. 城管執法的理念是什麼 如何做到文明執法
你好,應該是依法執法,文明執法,科學執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F. 如何轉變執法理念,強化執法監督
一方面該院業務部門幹警從思想上擯棄重實體輕程序的觀念,牢固樹立實體程序同等重要的執法理念。另一方面依託案件管理與檢察信息化建設,組織業務骨幹定期開展案件質量評查活動,從辦案流程管理、法律文書填寫、裝訂等細節問題著手,對評查出來的不規范行為督促整改,達到「查出一個問題,杜絕問題再次發生」的目的,使規范執法行為落到實處。
G. 社會主義五個法治理念的內涵 執法工作中如何貫徹落實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包括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和黨的領導五個方面。執法工作中貫徹落實:
1、要處理好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關系。
當前中國正處於黃金發展期、社會轉型期、矛盾凸顯期,人民法院在處理各類矛盾糾紛的過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矛盾的激化,因此法官既要講法律,也要講政治,既要當法學家,也要當政治家。
2、要處理好法院與社會的關系。
隨著法制建設的不斷推進,廣大人民群眾的法治意識不斷增強,社會對法院的工作給予高度關注的同時也充滿了期待。所以法院辦案要考慮案件發生的環境和背景,要考慮公眾對案件的評價,要尊重社會的聲音。
(7)執法的理念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是依法治國。
1、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是憲法規定的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原則:
第一,公民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二,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第三,任何組織和個人的違法行為都必須受到法律追究。
2、樹立和維護法律權威,這是實施依法治國方略的迫切需要。
第一,必須維護憲法權威;
第二,必須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
第三,必須樹立執法部門和司法部門的公信力。
H. 如何正確理解「執法為民」理念
一、執法為民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特徵 (一)執法為民是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宗旨 執法為民是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立黨為公、 的必然要求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堅持以人為本,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實踐全心 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 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 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執法機關 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是黨領導下的國家政權機關,執法工作是實現黨執政使命的重要工作。 是黨領導下的國家政權機關,執法工作是實現黨執政使命的重要工作。 執法為民是「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對執法工作的根本要求 執法為民是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對執法工作的根本要求。 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對執法工作的根本要求。 一切權力屬於人民」的憲法原則的具體體現 (二)執法為民是「一切權力屬於人民 的憲法原則的具體體現 執法為民是 一切權力屬於人民 條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與 我國憲法第 2 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 與 這一憲法原則相呼應, 條明確要求, 這一憲法原則相呼應,憲法第 27 條明確要求,一切國家機關和國家工 作人員必須「努力為人民服務 ,國家權力從人民而來, 作人員必須 努力為人民服務」,國家權力從人民而來,就應當對人民負 努力為人民服務 責、受人民監督、為人民服務。執法機關是國家機關的組成部分,執法 受人民監督、為人民服務。執法機關是國家機關的組成部分, 機關的權力同樣屬於人民。執法為民是人民主權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 機關的權力同樣屬於人民。執法為民是人民主權的必然要求, 民主的具體體現。 民主的具體體現。 (三)執法為民是社會主義法治始終保持正確政治方向的根本保 證 執法為民理念的提出,直接而響亮地回答了執法工作 相信誰 相信誰、 執法為民理念的提出,直接而響亮地回答了執法工作「相信誰、依 靠誰、為了誰 ,以及「為誰執 為誰執法 靠誰執法、怎樣執法」的根本問題 的根本問題, 靠誰、為了誰」,以及 為誰執法、靠誰執法、怎樣執法 的根本問題, 鮮明地指出了我國法治建設的社會主義性質,其生命力就在於人民性。 鮮明地指出了我國法治建設的社
1/3
會主義性質,其生命力就在於人民性。 執法活動只有符合人民的意志、滿足人民的要求、保護人民的權利, 執法活動只有符合人民的意志、滿足人民的要求、保護人民的權利,才
能實現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根本價值。 執法為民為我國法治建設的 能實現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根本價值。 方向和目標作了最簡單卻最為科學的概括, 對於法治建設始終保持正確 方向和目標作了最簡單卻最為科學的概括, 的政治方向,具有重要的意義。 的政治方向,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執法為民的基本內涵 (一)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執法為民的本質要求。只 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執法為民的本質要求。 以人為本 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 有深刻理解以人為本的精神實質和科學內涵,才能切實做到執法為民。 有深刻理解以人為本的精神實質和科學內涵,才能切實做到執法為民。 以人為本,就是以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本。 以人為本,就是以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本。執法工作中 益為本 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尊重人的法律主體地位, 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尊重人的法律主體地位,堅持把人作為執法工作 的最高價值取向, 突出人在執法中的地位和作用, 強調尊重人、 理解人、 的最高價值取向, 突出人在執法中的地位和作用, 強調尊重人、 理解人、 關心人,切實把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關心人,切實把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作為執法工作的出發點和歸 以人為本, 落實到執法工作中, 就是要堅持目的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宿。 以人為本, 落實到執法工作中, 就是要堅持目的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即堅持執法為了人民,執法依靠人民。一切為了人民是執法目的, 即堅持執法為了人民,執法依靠人民。一切為了人民是執法目的,一切 依靠人民是執法方式,只有把兩者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做到以人為本。 依靠人民是執法方式,只有把兩者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做到以人為本。 (二)保障人權 保障人權——是執法為民的重要內容。執法機關必須牢固樹立憲 是執法為民的重要內容。 保障人權 是執法為民的重要內容 法觀念和法律觀念,嚴格遵守法律.切實尊重和保障人權。 法觀念和法律觀念,嚴格遵守法律.切實尊重和保障人權。 障人權 尊重和保障人權,不僅是執法為民的應有之義, 尊重和保障人權,不僅是執法為民的應有之義,而且是執法為民 的起碼標准。我國憲法規定,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 的起碼標准。我國憲法規定,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這是我們黨和國家 的庄嚴承諾,也是執法
2/3
機關應當遵守的基本原則。 的庄嚴承諾,也是執法機關應當遵守的基本原則。 社會主義執法工作首先要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社會主義執法工作首先要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反映 到人權領域,就要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存權和發展權。 到人權領域,就要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存權和發展權。執法工作中尊重和
保障個人人權,就是要尊重和保障執法當事人的合法權利, 保障個人人權,就是要尊重和保障執法當事人的合法權利,包括尊重和 保障行政管理相對人的合法權利,尊重和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保障行政管理相對人的合法權利,尊重和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 犯的合法權利,尊重和保障被害人的合法權利等。 犯的合法權利,尊重和保障被害人的合法權利等。執法機關在執法活動 中,要嚴格遵守有關法律規定,對於未成年人、婦女、老年人、殘疾人 要嚴格遵守有關法律規定,對於未成年人、婦女、老年人、 成年人 等弱勢群體給予特殊保護,對特殊群體給予更多關愛, 等弱勢群體給予特殊保護,對特殊群體給予更多關愛,使他們的權利得 到切實保障。 到切實保障。 (三)文明執法 文明執法——是指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以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為指 是指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以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為指 文明執法 導,以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為依據,以文明的方式去執行法律,以高度的 以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為依據,以文明的方式去執行法律, 熱情服務社會, 以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影響社會而體現出的執法文明進 熱情服務社會, 步狀態。文明執法是執法為民的本質要求和外在體現。 步狀態。文明執法是執法為民的本質要求和外在體現。
I. 如何牢固樹立執法為民的理念
、一切抄為了人民。就是要把維護人民利益作為政法工作的根本宗旨,把人民群眾的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人民群眾的需要作為第一選擇,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第一考慮,把人民群眾的滿意作為第一標准,時時處處為人民群眾著想,時時刻刻為人民群眾排憂解難。就是要切實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社會治安問題,及時高效地打擊違法犯罪,保護公民的人身穩定,不能對群眾反映的權益受侵害的案件麻木不仁,有案不立,立而不查,久拖不決,重罪輕判,甚至包庇違法犯罪。必須妥善處理好涉及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糾紛,維護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促進社會和諧。
J.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1、依法治國,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要求政法機關和政法幹警必須不斷提高法律素養,切實增強法制觀念,堅持嚴格執法,模範遵守法律,自覺接受監督,時時處處注意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尊嚴。
2、執法為民,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特徵。執法為民的內涵:以人為本;保障人權;文明執法。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把實現好、維護好、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宣傳,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3、公平正義,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價值追求。其內涵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是公平正義的首要內涵;合法合理,這是公平正義的內在品質;程序正當是實現公平正義的方式和載體;及時高效是衡量公平正義的重要尺度。
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線,是和諧社會的首要任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首要目標。要求政法幹警必須秉公執法、維護公益、摒棄邪惡、弘揚正氣、克服己欲、排除私利,堅持合法合理原則、平等對待原則、及時高效原則、程序公正原則,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
4、服務大局,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把握大局,圍繞大局,立足本職。要求各級政法機關和政法幹警,必須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大局開展工作,立足本職,全面正確履行職責,致力於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努力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環境。
5、黨的領導,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包括政治領導、思想領導、組織領導。要自覺地把堅持黨的領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和維護社會主義法治統一起來,把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嚴格執法統一起來,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忠實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
(10)執法的理念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核心精髓: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核心和精髓。胡錦濤總書記在首都各界紀念憲法公布施行二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說:「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這是我們黨在總結社會主義國家興衰成敗的經驗,特別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建設、法制建設的經驗,借鑒現代法治理論合理成份的基礎上形成的基本理念。我們只有全面把握這一核心理念,才能理解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