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政執法 » 唐朝行政區劃

唐朝行政區劃

發布時間: 2020-12-15 22:46:58

㈠ 徵求唐朝行政區劃具體地名拜託了各位 謝謝

唐朝行政區劃 貞觀元年(627年),太宗分天下為10道:關內道、河南道、河東道、河北道、山南道、隴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劍南道和嶺南道。 貞觀十四年(640年)全國共設360州(府),下轄1557縣。 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又分天下為15道,即將山南道、江南道各分為東、西道,又增設了京畿道、都畿道和黔中道。 1.關內道(鳳翔府,今陝西鳳翔) 京師(長安)、京兆府、華州、同州、坊州、丹州、鳳翔府、邪州、涇州 隴州、寧州、慶州、娜州、定州、綏州、銀州、夏州、靈州、鹽州 豐州、會州、宥州、勝州、麟州、安北大都護府 2.河南道(洛陽,汴州、今河南洛陽,河南開封) 東都(洛陽)、河南府、孟州、陝州、虢州、汝州、許州、汴州、蔡州 陳州、亳州、宋州、濮州、鄆州、泗州、海州、兗州、徐州、宿州 沂州、密州、齊州、青州、棣州、萊州、登州 3.河東道(河中府,今山西永濟西) 河中府、絳州、晉州、隰州、汾州、慈州、潞州、澤州、沁州、遼州 太原府(北京)、蔚州、忻州、嵐州、石州、朔州、雲州、單於都護府 4。河北道(魏州,今河北大名東南) 懷州、衛州、相州、魏州、澶州、博州、貝州、洛州、磁州、邢州 趙州、冀州、深州、滄州、景州、德州、定州、祁州、易州、瀛州 莫州、幽州、涿州、檀州、媯州、平州、順州、歸順州、營州、燕州 威州、慎州、玄州、崇州、夷賓州、師州、鮮州、帶州、黎州、沃州 昌州、歸義州、瑞州、信州、青山州、凜州、安東都護府[1] 5。山南道(襄州,湖北襄陽) 興元府、興州、鳳州、利州、通州、洋州、澤州、合州、集州、巴州 蓬州、壁州、商州、金州、開州、渠州、渝州、鄧州、唐州、均州 房州、隋州、郢州、襄州、復州、江陵府、硤州、歸州、夔州、萬州 忠州 6。淮南道(揚州,江蘇揚州市) 揚州、楚州、和州、濠州、壽州、光州、蘄州、申州、黃州、安州、舒州 7。江南道(蘇州,江蘇蘇州市) 潤州、常州、蘇州、湖州、杭州、越州、明州、台州、婺州、衢州 信州、睦州、歙州、處州、溫州、福州、泉州、建州、汀州、漳州 宣州、池州、洪州、虔州、撫州、吉州、江州、袁州、鄂州、岳州 潭州、衡州、澧州、朗州、永州、道州、郴州、邵州、連州、黔州 辰州、錦州、施州、巫州、夷州、播州、思州、費州、南州、溪州 溱州、珍州、珜州 8。隴右道(鄯州,青海樂都) 秦州、成州、渭州、蘭州、臨州、河州、武州、洮州、廓州、疊州 宕州、涼州、甘州、瓜州、伊州、沙州、西州、安西大都護府[2] 北庭都護府[3] 9。劍南道(成都府,四川成都) 成都府、漢州、彭州、蜀州、眉州、錦州、劍州、梓州、閬州、果州 遂州、普州、陵州、資州、榮州、簡州、嘉州、邛州、雅州、黎州 瀘州、茂州、翼州、塗州、炎州、徹州、向州、冉州、穹州、笮州 戎州、嵩州、松州、文州、扶州、龍州、當州、悉州、恭州、保州 真州、霸州、柘州 10、嶺南道(廣州,廣東廣州市) 廣州、韶州、循州、賀州、端州、新州、康州、封州、瀧州、恩州 春州、高州、藤州、義州、竇州、勤州、桂州、昭州、富州、梧州 蒙州、龔州、潯州、鬱林州、平琴州、賓州、澄州、綉州、象州 柳州、融州、邕州、貴州、黨州、橫卅、田州、嚴州、山州、巒州 羅州、潘州、容州、辯州、白州、牢州、欽州、禺州、滾州、湯州 岩州、古州、安南都督府、武峨州、粵州、芝州、愛州、福祿州、長州 罐州、林州、景州、峰州、陸州、廉州、雷州、籠州、環州、德化州 郎茫州、崖州、儋州、瓊州、振州、萬安州、赤土國、丹丹國 [1]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室韋部(住在黑龍江上、中游和額爾古納河兩岸)遣使來唐。以後,唐朝政府就在這個地區設置行政機構,任命室韋部首領為都督等官。 唐玄宗開元元年(713年),唐朝政府在粟末靺鞨地區(松花江上游)設置忽汗州(治所在今黑龍江省寧安縣南的東京城),任命粟末靺鞨首領大祚榮為州都督,並封他為左驍衛大將軍、渤海郡王。此後,粟末靺鞨即專稱渤海。轄地包括松花江、烏蘇里江、綏芬河等流域,東邊直至大海。 開元十年(722年),唐朝政府封黑水靺鞨(住在黑江龍中下游地區)首領倪屬利稽為勃利州刺史。勃利州治所在烏蘇里江口東岸的伯力(今蘇聯境內哈巴羅夫斯克)。 開元十三年(725年),唐朝政府在黑水靺鞨地區設置黑水軍。次年,又以其最大部落為黑水都督府,其餘各部為隸屬於都督府的州。都督府轄地包括黑龍江中下游兩岸,北抵小海(今鄂霍次克海),東臨大海。 [2]唐武後長安二年(702年),唐朝政府設置安西部護府,轄地包括天山南路和帕米爾以西地區。 [3]唐太宗貞觀十四年(640年),唐朝政府設置北庭都護府,轄地包括天山北路和巴爾喀什湖以西至雷翥海(今中亞鹹海)的廣大地區。 唐玄宗天寶年間,在邊境設十節度使 安西(龜茲鎮,新疆庫車附近) 北庭(庭州,新疆吉木薩爾附近) 河西(涼州,甘肅武威) 朔方(靈州,寧夏寧武南) 河東(太原府,山西太原市西南) 范陽(幽州,北京市) 平盧(營州,遼寧錦州市西) 隴右(鄯州,青海樂部) 劍南(成都府,四川成都市) 嶺南(廣州,廣東廣州市)

麻煩採納,謝謝!

㈡ 唐朝行政區劃的官制

唐朝還將部分比較重要的州命名為府,以示與一般州的區別。同時,與府並列的還有都督府與都護府,但是都督府由於都督權力太大,在設立後又撤除。唐太宗平定東突厥、高昌後,始設單於都護府、安西都護府,其後漸次增置,至唐玄宗時共有六大都護府,分別是安西都護府、安北都護府、單於都護府、安東都護府、安南都護府、北庭都護府。
唐朝還按照經濟、地理等因素,將所有的州(府、郡)和縣分級,其中州最多分為輔、雄、望、緊、上、中、下,共七等,縣則分為京(赤)、畿(望)、上、中、中下、下。各級行政區按照級別的不同,其官吏級別、人數等建制都有所不同。這種按情況將部分次級行政區特別處理的做法,直到今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仍然非常常見,如副省級市、省直轄縣級市等。 唐朝的道由於始終以監察為目的,並無長期設置的長官,實際到後期被節度使等掌控。
各地的府中,京師(京兆)、東都(洛陽)、北都(太原)仿古制設「牧」,一般由親王擔任,常常不實際管理政務,也經常缺位。京師、東都、北都、鳳翔、成都、河中、江陵、興元、興德九府各設「尹」一名,是常置最高長官,其下有「少尹」二名為副。唐高宗永徽年間,尹改名「長史」。之後,京師、東都、北都長史又復稱尹,在皇帝不在該都的時候還稱「留守」,合稱三都留守。
各州置刺史,為最高行政長官,但是按照州級別的不同其品級也不同,自從三品到正四品下不等。刺史下有別駕、長史為輔,別駕曾一律改稱長史,但後又復置,常由王子擔任。
各縣設縣令,品級按縣的級別從正五品上到從七品下不等,下有縣丞、主簿、縣尉等輔官。

㈢ 唐朝行政區劃的沿革

從漢朝末年開始逐漸成型的州郡縣三級制,歷經東晉十六國、南北朝,到隋朝時已專經名屬存實亡。隋先廢除了郡,不久又將州改稱郡,恢復秦朝的郡縣二級制。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將天下按照山川形勢、交通便利分為十個「道」,按需要設監察性的官吏協助中央監管州級行政區。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進一步分成了十五個道,各道置采訪使,仿照西漢的刺史制度,只起監察性的作用。
安史之亂後,原本只用於邊境地區的節度使制度被廣泛用於全國,節度使一般被授予州刺史,於是同時掌握本州甚至鄰州的軍政權力,而且其轄區也稱為「道」,或稱「藩鎮」,成為有實際權力的一級非正式行政區。到唐憲宗元和年間,天下政區已經基本被各節度使、觀察使、經略使、防禦使瓜分,貞觀、開元年間的十道、十五道完全失去了實際意義。到唐朝正式滅亡時,天下已經出現了四十多個道和藩鎮,其中大多數是節度使管轄,藩鎮割據最終導致了唐朝的滅亡。

㈣ 唐朝時候的行政區域劃分~`

貞觀元年(627年),太宗分天下為10道:關內道、河南道、河東道、河北道、山南道、隴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劍南道和嶺南道。
貞觀十四年(640年)全國共設360州(府),下轄1557縣。
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又分天下為15道,即將山南道、江南道各分為東、西道,又增設了京畿道、都畿道和黔中道。
道 名
治 所
所 轄 州 府
古 名
今 地

關內道
鳳翔府
陝西鳳翔
京師(長安)、京兆府、華州、同州、坊州、丹州、鳳翔府、邪州、涇州 隴州、寧州、慶州、娜州、定州、綏州、銀州、夏州、靈州、鹽州 豐州、會州、宥州、勝州、麟州、安北大都護府

河南道
洛 陽
汴 州
河南洛陽
河南開封
東都(洛陽)、河南府、孟州、陝州、虢州、汝州、許州、汴州、蔡州 陳州、亳州、宋州、濮州、鄆州、泗州、海州、兗州、徐州、宿州 沂州、密州、齊州、青州、棣州、萊州、登州

河東道
河中府
山西永濟西
河中府、絳州、晉州、隰州、汾州、慈州、潞州、澤州、沁州、遼州 太原府(北京)、蔚州、忻州、嵐州、石州、朔州、雲州、單於都護府

河北道
魏 州
河北大名東南
懷州、衛州、相州、魏州、澶州、博州、貝州、洛州、磁州、邢州
趙州、冀州、深州、滄州、景州、德州、定州、祁州、易州、瀛州
莫州、幽州、涿州、檀州、媯州、平州、順州、歸順州、營州、燕州 威州、慎州、玄州、崇州、夷賓州、師州、鮮州、帶州、黎州、沃州 昌州、歸義州、瑞州、信州、青山州、凜州、安東都護府[1]

山南道
襄 州
湖北襄陽
興元府、興州、鳳州、利州、通州、洋州、澤州、合州、集州、巴州 蓬州、壁州、商州、金州、開州、渠州、渝州、鄧州、唐州、均州 房州、隋州、郢州、襄州、復州、江陵府、硤州、歸州、夔州、萬州 忠州

淮南道
揚 州
江蘇揚州市
揚州、楚州、和州、濠州、壽州、光州、蘄州、申州、黃州、安州、舒州

江南道
蘇 州
江蘇蘇州市
潤州、常州、蘇州、湖州、杭州、越州、明州、台州、婺州、衢州
信州、睦州、歙州、處州、溫州、福州、泉州、建州、汀州、漳州
宣州、池州、洪州、虔州、撫州、吉州、江州、袁州、鄂州、岳州
潭州、衡州、澧州、朗州、永州、道州、郴州、邵州、連州、黔州
辰州、錦州、施州、巫州、夷州、播州、思州、費州、南州、溪州
溱州、珍州、珜州

隴右道
鄯 州
青海樂都
秦州、成州、渭州、蘭州、臨州、河州、武州、洮州、廓州、疊州
宕州、涼州、甘州、瓜州、伊州、沙州、西州、安西大都護府[2]
北庭都護府[3]

劍南道
成都府
四川成都
成都府、漢州、彭州、蜀州、眉州、錦州、劍州、梓州、閬州、果州 遂州、普州、陵州、資州、榮州、簡州、嘉州、邛州、雅州、黎州 瀘州、茂州、翼州、塗州、炎州、徹州、向州、冉州、穹州、笮州 戎州、嵩州、松州、文州、扶州、龍州、當州、悉州、恭州、保州 真州、霸州、柘州

嶺南道
廣 州
廣東廣州市
廣州、韶州、循州、賀州、端州、新州、康州、封州、瀧州、恩州
春州、高州、藤州、義州、竇州、勤州、桂州、昭州、富州、梧州
蒙州、龔州、潯州、鬱林州、平琴州、賓州、澄州、綉州、象州
柳州、融州、邕州、貴州、黨州、橫卅、田州、嚴州、山州、巒州
羅州、潘州、容州、辯州、白州、牢州、欽州、禺州、滾州、湯州
岩州、古州、安南都督府、武峨州、粵州、芝州、愛州、福祿州、長州 罐州、林州、景州、峰州、陸州、廉州、雷州、籠州、環州、德化州 郎茫州、崖州、儋州、瓊州、振州、萬安州、赤土國、丹丹國

[1] 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室韋部(住在黑龍江上、中游和額爾古納河兩岸)遣使來唐。以後,唐朝政府就在這個地區設置行政機構,任命室韋部首領為都督等官。
唐玄宗開元元年(713年),唐朝政府在粟末靺鞨地區(松花江上游)設置忽汗州(治所在今黑龍江省寧安縣南的東京城),任命粟末靺鞨首領大祚榮為州都督,並封他為左驍衛大將軍、渤海郡王。此後,粟末靺鞨即專稱渤海。轄地包括松花江、烏蘇里江、綏芬河等流域,東邊直至大海。
開元十年(722年),唐朝政府封黑水靺鞨(住在黑江龍中下游地區)首領倪屬利稽為勃利州刺史。勃利州治所在烏蘇里江口東岸的伯力(今蘇聯境內哈巴羅夫斯克)。
開元十三年(725年),唐朝政府在黑水靺鞨地區設置黑水軍。次年,又以其最大部落為黑水都督府,其餘各部為隸屬於都督府的州。都督府轄地包括黑龍江中下游兩岸,北抵小海(今鄂霍次克海),東臨大海。
[2] 唐武後長安二年(702年),唐朝政府設置安西部護府,轄地包括天山南路和帕米爾以西地區。
[3] 唐太宗貞觀十四年(640年),唐朝政府設置北庭都護府,轄地包括天山北路和巴爾喀什湖以西至雷翥海(今中亞鹹海)的廣大地區。

唐玄宗天寶年間,在邊境設十節度使
節度使
駐 地

古 名
今 地

安 西
龜茲鎮
新疆庫車附近

北 庭
庭 州
新疆吉木薩爾附近

河 西
涼 州
甘肅武威

朔 方
靈 州
寧夏寧武南

河 東
太原府
山西太原市西南

范 陽
幽 州
北京市

平 盧
營 州
遼寧錦州市西

隴 右
鄯 州
青海樂部

劍 南
成都府
四川成都市

嶺 南
廣 州
廣東廣州市

㈤ 唐朝行政區劃體制發生變化的原因

唐行政區劃體制實行的是道州縣三級,目的肯定是加強中央集權,唐後期的節度使設置是屬於管理體制,主要是為了強化對邊遠山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管理,只是越到後面節度使權力越來越膨脹,最終導致藩鎮割據

㈥ 唐朝的地方行政區劃實行了哪三級管理制度為鞏固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元朝在圖上的A,B兩地有怎樣的制

唐朝地方行政區實行道,州(府),縣三級管理制度。

A區為元朝的嶺北行省,元朝的中央政府稱為中書省,在進入中原之初將它的派出機構——行中書省進駐各地,統管軍民事物,以後成為最高一級行政區劃。

B區為元朝的宣政院轄地,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國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區軍政事務的中央機關。忽必烈始置總制院,後改為宣政院。從此,西藏地區正式成為我國中央政府直接管轄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


(6)唐朝行政區劃擴展閱讀:

1、唐武德元年(618年)改郡為州,地方行政區劃實行州、縣兩級管理。唐貞觀元年(627年),全國在州上又設10個道級地理監察行政區,不屬正式建制。此階段為時不長。武則天改唐為周後,基本上仍實行唐的行政區劃。

2、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年)開始,唐對行政區劃進行大規模的規劃改制,擴道,建府(州)。加設縣。道由10個擴為15個,固定道的治所,實行正式建制。從天寶元年(724年)至至德二年(757年)又改州為郡,實行道、府(郡)、縣三級地方區劃管理。

3、嶺北等處行中書省簡稱嶺北行省,被中國明代列為中國元代十大實土行中書省之首,政治軍事中心和林。嶺北行省的經濟以農牧業為主漁獵業為輔,農業有很大發展,是漠北最大的農業區之一 。元代嶺北境內先後興建了許多城市。從事屯田漁獵的主要是漢軍以及從漢地和西域遷來的農民、工匠,嶺北行省的手工業發展也達到歷史上的空前規模。元政府還為諸王所部配備了儒學教授以及醫學、陰陽學,對促進蒙漢兩族的文化交流起了一定作用。

4、宣政院,初名總制院,是元朝統治中國時期設立的一個直屬中央政府管轄的國家機構,負責掌管全國佛教事宜並統轄吐蕃(今西藏)地區的軍政事務。

至元元年(1264年),元世祖忽必烈下詔設立總制院。到了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尚書省右丞相兼總制院使桑哥,認為總制院責任重大,故向忽必烈奏請,根據中國唐朝時期在宣政殿接待吐蕃使臣之例,而更名為宣政院。從此,西藏地區正式成為我國中央政府直接管轄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

㈦ 唐朝行政區域以及長官稱號

唐代的地方行政系統,在唐代前期,採用州、縣二級制。到唐代中期演變為道、州、縣三級制,同時出現了新的二級行政區——府。

州的長官為刺史,其下屬僚佐主要有上佐、判司和錄事參軍。上佐指長史、司馬,沒有具體職事,輔佐刺史處理州事,但又往往成為安排閑冗官員的職位。因此唐代後期的中、下州一般都不置上佐之職。判司指司功、司倉、司戶、司兵、司法、司士六參軍,與朝廷尚書省六部相對應,具體分管州的官吏考課、禮儀、賦稅、倉庫、戶口、驛傳、刑獄和工程水利籌各個方面的事務。錄事參軍則負責監察舉劾本州六曹官吏,相當於朝廷御史台與尚 書左右丞的職責。此外,唐代的州級官員還有經學博士、醫學博士、市令等,分別負責學校、醫葯與市場交易。

唐代縣的長官為縣令,下設縣丞、主薄和縣尉,作為主要僚佐。縣丞是縣令的副手,相當於州上佐;主薄負責勾檢稽失,監察官吏,相當於州錄事參軍;縣尉負責管轄諸曹吏員、追捕盜賊,相當於州判司。唐代最盛的唐玄宗開元二十八年(740),全國有府州三百二十八個,縣一千五百七十三個,可見唐代地方官吏系統的龐大。

隨著時間的發展,唐代的地方行政機構也發生了一些變化,主要是府與道的出現。唐代把京都和曾作為陪都的州,為顯示其地位的重要而稱為府。府的設官與州相同,僅名稱稍有變化,如其長官改稱尹,副長官改稱少尹等。此外,在邊疆地區還設置都護府,以管轄廣大邊境區域,都護府的設官也與州相同,僅其長官稱為都護與副都護。

道在唐代前期,是一種監察區。貞觀元年(627),唐太宗「因山河形便,分天下為十道」。各道由皇帝不定期派巡察使或采訪使巡視,監察地方官吏和了解各地情況。開元二十一年(733),唐玄宗「又因十道分為十五道,置十五采訪使,檢查如漢刺史之職」。唐代後期,道的長官觀察使一般都兼任節度使,擁有軍權,權力更大,形成大小不等的方鎮。各個方鎮管轄的行政區域也稱為道,這樣的道到唐憲宗元和時有四十七個。正如宋人洪邁指出:「唐世於諸道置按察使,後改為采訪處置使,治於所部之大郡。既又改為觀察使,其有戎旅之地,即置節度使。分天下為四十餘道,大者十餘州,小者二、三州,但令訪察善惡,舉其大綱。然兵甲、財賦、民俗之事,無所不領,謂之郡府,權勢不勝其重。」道的長官的下屬,有副使、行軍司馬、判官、使、掌書記、推官、巡官、衙推等一大批幕職官員。
唐代沿襲隋制,把官員分為九品,每品內又分為正、從,共為十八個等級。文官自正四品以下,武官自正三品以下,還分為上下階,因此,唐代文官的散官實際上有三十個等級,武官散官等級是三十二等。這些等級總稱為流內官,為正式文武官員。此外還有流外九品,實際上已屬於吏員,不屬於正式官員的范圍。官員的散官稱號與品級大致對應,表示官員地位與資歷高低,作為升遷的序列。

㈧ 唐朝行政區劃的簡介

唐朝行政區劃的簡介:
唐朝行政區劃,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是中國歷代行政區劃沿革中比較重要的轉折時期。在較長時期內,唐朝採用了「道州縣」三級制,但是「道」的實際許可權相互間差異很大,變革繁多,而且其基礎往往是節度使的實際權力膨脹,所以這一體系常被稱為「虛三級」。而且唐朝疆域經歷了顯著的擴張到鼎盛到縮減的過程,後期逐漸趨向五代十國的分裂狀態,行政區劃的記載已經非常不完整。但是唐初始設的「道」的概念,仍然影響了之後的宋朝,並成為「路」的原形。
唐朝還將部分比較重要的州命名為府,以示與一般州的區別。同時,與府並列的還有都督府與都護府,但是都督府由於都督權力太大,在設立後又撤除。唐太宗平定高昌後,始設安西都護府,其後漸次增置,至唐中宗時共有6都護府:安西都護府、安北都護府、單於都護府、安東都護府、安南都護府、北庭都護府。唐朝還按照經濟、地理等因素,將所有的州(府、郡)和縣分級,其中州最多分為輔、雄、望、緊、上、中、下,共七等,縣則分為京(赤)、畿(望)、上、中、中下、下。各級行政區按照級別的不同,其官吏級別、人數等建制都有所不同。
劃分:
1、道
627年(貞觀元年),唐太宗為省並州、郡,主要依山川形勢劃全國為10道。這10道是:關內、河南、河東、河北、山南、隴右、淮南、江南、劍南和嶺南。733年(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由10道變15道,山南分置為東、西二道,關內道長安附近增置京畿道,河南道洛陽附近增置都畿道,江南分置江南東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經玄宗改置,諸道的范圍漸成定製。
太宗初設各道大致范圍:
關內:大致相當於今陝西中、北部,甘肅隴東以皮內蒙古河套等地。
河南:大致相當於今河南、山東二省黃河以南、江蘇、安徽三省淮河以 北的地區。
河東:大致相當於今山西全省與河北西北部內外長城之間的地區。
河北:大致相當於今河北長城以南.河南及山東二省的黃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區。
山南:大致相當於今四川東部,陝西、甘肅南部,河南西南部、湖北西部的地區。
隴右:大致相當於今甘肅隴山、六盤山以西,青海省青海湖以東及新疆東部的地區。
淮南:大致相當於今安徽、江蘇二省淮水以南、長江以北的地區。
江南:大致相當於今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四省,江蘇、 安徽的長江以南、湖北、四川江南的一部分及貴 州東北部的地區。
劍南:大致相當於今四川中部和雲南北端。
嶺南:大致相當於今 廣東、廣西二省和越南東北部的地區。
玄宗時增設的幾個道大致范圍:
江南東道:今浙江、福建二省及江蘇長江以南地區。
江南西道:今江西、湖南二省,安徽南部.湖北東部長江以南地區。
黔中道:今貴州全部及其與四川、湖南、廣西接壤之地,湖北西南端。
山南東道:將原山南道以四川與陝西兩省東境作為分界線劃分,以東為山南東道。
山南西道:將原山南道以四川與陝西兩省東境作為分界線劃分,以西為山南西道。
京畿道:分關內道長安附近諸州增設京畿道。
都畿道:河南道洛陽附近諸州增設都畿道。[8]
唐道下轄府、州,府、州下領縣。639年(貞觀十三年),10道統領府、州358,縣1551;開元末年(740年),15道統領府、州328,縣1573。此時,唐朝的疆域已超過漢武帝全盛時期。京畿道北部.都畿道.河南道河北道南部河北道北部山南東道 山南西道隴右道東部.隴右道西部(安西都護府).河東道北方各道
2、府
在唐代的行政區劃中,不但有唐太宗新開的「道」,還有唐玄宗新開的「府」。最早設府是在713年(開元元年),玄宗升國都雍州為京兆府,升陪都洛州為河南府。以後,設置和改置的府增多,成為唐朝行政區劃中的一個重要的單位。綜觀唐代諸府大致可分為三類:
(1)諸京都(包括陸續新建的陪都)和皇帝駐蹕之地改置為府,以示不同於常州,如並州改置為太原府,荊州改置為江陵府。終唐之世,此類府有10個:京兆府(原雍州)、興德府(原華州)、鳳翔府(原歧州)、河南府(原洛州)、興唐府(原陝州)、河中府(原蒲州)、興元府(原梁州)、成都府(原益州)、太原府、江陵府。
(2)在內地重要地區置都督府。都督制起自曹魏,當初專理軍事,不涉民政;晉始兼任刺史;北周時改都督為總管;627年(唐武德七年)改稱都督,兼理軍民,都督府始成行政區劃之一級,如揚州都督府、益州都督府。710年(景雲初年),唐有都督府24,分轄國內各州,惟畿內諸州不隸。但不久即以權重而廢。
(3)邊地置都護府。都護之名起自西漢,當時在西域設有都護。唐太宗平定高昌後,始設安西都護府,其後漸次增置,至唐中宗時共有6都護府:安西都護府、安北都護府、單於都護府、安東都護府、安南都護府、北庭都護府。安西都護府安北都護府安東都護府安南都護府都護府
3、節度使
其名起於魏晉,但僅是一個官銜名稱,並無管轄區域。711年(景雲二年),唐以涼州都督充任河西節度使,此名稱才確定,並列入正式邊疆官制。至唐玄宗開元和天寶之間,已增至10個節度使:河西節度使、范陽節度使、隴右節度使、劍南節度使、安西節度使、朔方節度使、河東節度使、北庭節度使、平盧節度使、嶺南節度使。它們都分布於邊地。安史之亂以後,節度使制被濫用於內地,使這種原為邊關的軍事制度變成為內地實際的行政區劃單位,而且大者連州十數,小者亦兼三、四。據《舊唐書·地理志》記載,756—761年(唐肅宗時)節度使已有44;又據李吉甫《元和郡縣志》所載,在806—820年(憲宗元和年間)唐全國有節度使47。所以唐初的行政區劃單位——道,在此時(安史之亂後)已徒有虛名了。
縱觀唐朝的行政區劃制度,應該說這是中國行政區劃沿革史中的一個大變革時期。唐太宗創立了「道」,唐玄宗把「府」引進行政區劃中來,唐睿宗又把節度使變成正式建制;使唐代的行政區劃基本上成為三級制,主要是道—府(州)—縣。後期的道—節度使—府(州)—縣制,由於道已為虛設,實際上還是三級制。

㈨ 唐朝行政區劃。作用和意義

唐朝行政區劃,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是中國歷代行政區劃沿革中比較重要的轉折專時期。在較長時

期內,屬唐朝採用了「道州縣」三級制,但是「道」的實際許可權相互間差異很大,變革繁多,而且其基礎往往是節度使的實際權力膨脹,所以這一體系常被稱為「虛三級」。而且唐朝疆域經歷了顯著的擴張到鼎盛到縮減的過程,後期逐漸趨向五代十國的分裂狀態,行政區劃的記載已經非常不完整。但是唐初始設的「道」的概念,仍然影響了之後的宋朝,並成為「路」的原形。

㈩ 唐朝的行政區劃

這個很復雜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