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三違處分 » 多歧蘇鐵買賣違法嗎

多歧蘇鐵買賣違法嗎

發布時間: 2021-03-16 10:32:25

❶ 雲南個舊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編輯本段]自然地理概況
個舊處於
經緯度:東經102°54′至103°25′,北緯23°01′至23°36′
大自然區:東部季風區
自然地區:華中亞熱帶濕潤地區
氣候:南亞熱帶季風氣候
植被: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
海拔:1600m
年均溫:16.4℃
年降水:890mm
地貌:雲貴高原,喀斯特地貌
土壤:高原紅壤
水文:紅河北岸
個舊是世界上少數幾個位於北回歸線上的城市之一,市區周圍群山環抱,中間鑲嵌有一個0.7平方公里的金湖,湖光山色交相輝映,是一個真正的氣候濕潤、景色迷人、四季如春的地方。總面積1374.7平方公里,其中山區面積佔85%,壩區面積佔15%,人口37萬。
[編輯本段]個舊簡介
「個舊」是以彝語「果作」的音譯演化而來的,意即種蕎子、吃蕎飯的地方。個舊是以生產錫為主並產鉛、 鋅、銅等多種有色金屬的冶金工業城市,是中外聞名的「錫都」。
個舊古屬賁古(即臨安府,今建水縣),元時屬蒙自縣,稱個舊里。民國2年(公元1913年)設縣,1950年改縣為市(縣)。位於滇南,距昆明255公里,面積1587平方公里,人口45.5萬(2000年普查),為雲南新興的工業城市。
《簡明不列顛網路全書》第三卷稱「個舊,中國雲南省第二大城市,著名的錫都」。個舊市因錫而立,因錫而盛,因錫而名,是中國最大的現代化錫工業基地、世界上最早最大的產錫基地。
[編輯本段]關於錫的歷史
據史料記載,個舊錫業開發具有2000多年的歷史。大約5萬年前個舊就有人類生息,西漢時,個舊屬賁古縣,隨著中原文化的滲透,錫、銀、鉛采冶業興起,東漢時已形成較大規模的分工協作。明代,銀、銅業盛,錫產品已為國內知名。清康熙後,錫業至為興盛。光緒十一年(1885年),設個舊廳,建立衙署,專管礦務,個舊大錫開始大批量出口。1897年,雲南省第一個郵政代辦所在個舊設立。1933年,雲南無線電台在錫務公司設立個舊分台,溝通了個舊錫業、錫業生產與紐約、倫敦等地國際錫市場的通信聯絡。次年,個舊礦業資本家又集資興辦了全省第一家私營電話企業——個舊礦區電話所,架通了各大礦山企業電話電路。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設個舊廠官商公司,使用進口機器設備和工藝,聘用外國專家開展錫生產作業,開了雲南冶金工業近代生產之先河。宣統元年(1909年),滇越鐵路碧(色寨)河(口)段通車,便捷的交通和通訊使錫的出口量迅速猛增。次年,雲貴總督將個舊廠官商有限公司改組為個舊錫務股份有限公司,向德國購買洗選、冶煉、化驗、動力及索道等機械設備,並聘請德國工程師指導生產,開創了雲南冶金工業機械化生產的歷史。至30年代末,個舊錫業達到解放前之鼎盛時期。私營大廠戶多達4400家,錫的出口量高時達1.1萬噸,為全國錫出口總量的90%以上,居雲南省商品出口首位。民國二年(1913年),個舊被列為雲南省一等大縣,成為全滇工業重鎮。
新中國建立後,中央人民政府為發展個舊的錫業生產和城市建設,1951年將個舊撤縣設省轄市,並列為「一五」時期全國156項重點工程建設地區之一,從東北、華北、華東、西南等地抽調大批管理幹部和技術人員以及財力、物力支援個舊,雲南省以8個專州的礦用物資和生活用品供應個舊,使個舊的經濟規模和城市建設迅速擴大,成為雲南省第二大工業城市。1958年,個舊市隸屬紅河州,州府遷個舊市,同時撤銷開遠、蒙自縣歸個舊市轄。後兩縣於1961年劃出。經過多年的建設,個舊己發展成為一個以有色冶金工業為主體,化工、輕紡、機電、建材、醫葯、食品等門類齊全,工業經濟佔主導地位的中型城市。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個舊為雲南省計劃單列市,行使地州級經濟管理權;為對外國人開放城市。1990年代以來,年有色金屬采選能力1000萬噸、冶煉能力22萬噸,產錫約5萬噸,佔全國產量的45%、世界產量的1/4,產品出口世界47個國家和地區,是全國最大的錫現代化生產加工基地。
個舊的地下蘊藏著十分豐富的礦產資源,已探明的錫、銅、鋅、鎢等有色金屬儲量達650萬噸,其中錫 的保有儲量90多萬噸,佔全國錫儲量的1/3。此外還有鈹、鉍、鎵、鍺、鎘、銀、金等稀貴金屬,霞石儲量約30億噸,為全國霞石儲量之冠。
個舊的礦業開發從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時代就已開始,到本世紀的上半葉,錫的年產量最高達1萬多噸。現在,個舊的工業發達,已建立了33個工業門 類,140多家獨立核算的縣以上工業企業,形成了16億多元的固定資產規模。冶礦企業達80多家,年采礦能力850萬噸,冶煉能力8萬噸,錫產量佔全國的 70%,有色金屬產品遠銷英、美、日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個舊的錫重選及冶煉加工技術,稀士節能熒光燈技術、錫工藝品製作技術、錫鉛焊料系列產 品及高純錫生產技術等,都達到了國內或國際先進水平,產品有60多個獲省優、部優和國優稱號,在國內外享有盛譽,暢銷不衰。除了冶金工業這一主 體產業外,個舊還形成了化學工業和輕紡工業兩大支柱產業和機電、建材等重要工業。服裝、薴麻紗、香料、節能熒光燈等遠銷歐美、東南亞、港澳30 多個國家和地區。
個舊不僅錫礦儲量豐富,其它有色金屬資源也十分豐富。現已探明,個舊的礦藏資源種類多達28種。個舊由於海拔差異大,立體氣候明顯,動植物資源也十分豐富。全市森林覆蓋率32.3%,有喬木420種,經濟林11種,竹子5種,野生葯材200多種,野生花卉270餘種,珍稀植物有雲南金花茶、望天樹、桫欏、董棕、雲南穗花杉、柄翅果、多歧蘇鐵等9種,珍稀動物有長臂猿、雲豹、麝、水獺、巨蜥等11種。其中,被稱為「生物活化石」的紅河多歧蘇鐵,為蔓耗熱帶雨林中所獨有。
個舊有個舊湖、寶華公園、大屯海、賈沙溫泉等風景名勝區。 個舊蔓耗風景名勝區位於個舊市境內,由蔓耗、錫都、白雲山、大屯海四個片區組成,總面積148平方公里。風景資源有蔓耗熱帶山地雨林;有全國最大的長臂猿飼養基地——寶華山動物園;有雲南境內溫度最高(95—103℃)的丫灑底熱泉;有國內最新發現的新種多歧蘇鐵景觀;有馳名中外的錫都文化;有國內僅存的雞(街)個(舊)600毫米寬的鐵路交通。可供旅遊觀光、生物考察、錫文化和民族工業發展史研究。
個舊市高等級公路和窄軌鐵路直達昆明,南至緊鄰越南的邊境重鎮河口,境內公路網四通八達。個舊城小巧玲瓏,房屋環繞金湖四周而建,整潔衛生, 綠樹成蔭,1990年曾被評為全國十佳衛生城市之一。市內有寶華公園、寶華寺可游覽觀光,離市區60公里的賈沙溫泉水溫達70℃,是療養沐浴的好去處。 個舊所產的錫畫、錫酒具等錫工藝品美觀雅緻,是名貴的旅遊紀念品。米線、燒豆腐、烤肉串是有名的風味小吃。
寶華公園位於個舊市東側老陰山下,園內飼養著象、虎、豹、熊、白鷳、孔雀等珍禽異獸,是在雲南僅次於昆明圓通山的動物園。稀有動物長臂猿佔全國動物園的擁有量一半多,被全國園林系統定為長臂猿的繁殖中心。園內植有松、杉、山茶、牡丹等各種花木,建有亭樓閣榭。登高遠眺,個舊市容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 寶華寺位於個舊市東南1公里麒麟山西麓。清康熙九年(1670年)春,雲游道人李仁傑以募捐所得鑿石開山,創立寺觀。後人為其塑像供奉於寺內,以志紀念。寶華寺後來多次擴建、翻修,特別是前幾年經市政府撥款修葺擴建後,面貌煥然一新,形成了一組結構嚴謹,布局參差錯落,氣勢雄闊的寺廟建築群。寶華寺有觀音洞、靈官閣、龍王廟、梁公祠、白猿樓、財神殿等建築。寺內古木參天,清流潺潺,俯瞰市區歷歷在目,入夜則萬家燈火,璀璨奪目,是個舊的游覽勝地。
[編輯本段]個舊市城市建設概況
一、城市基本情況
個舊市是雲南省的一個中等工業城市,1951年1月1日建市,因盛產大錫而聞名中外。1988年個舊被列為雲南省計劃單列市,同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列為開放城市。個舊現在是滇東南的中心城市。
個舊全市總面積1587平方公里,總人口45.3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0.95萬人,城市化水平達68.3%。個舊是一座山水城市,海拔1689米,年平均氣溫16度,具有城在山中、湖在山中、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特點。城市建成區面積12平方公里,市區常住人口16萬人。
為了加快個舊市的發展,市委、政府提出了「一二三」工作思路,即:以老工業城市的提升改造為突破點,立足有色、超越有色、立足老城、超越老城;將個舊建成雲南省最大的有色金屬冶煉中心、雲南省重要的生物資源加工基地及雲南省一流的精品城市。根據這一戰略決策,個舊市加快了城市建設的步伐,以精品城市建設為目標,以治好一個金湖;綠化老陰山、老陽山兩座面山;建好金湖文化廣場、工人文化宮廣場、體育場三個廣場;突出錫文化特點、山地城市特點、歐式風格特點、夜景燈光特點四個特點的「一二三四」系統工程為重點,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等方面向精品城市又邁進了一步。
二、城市規劃情況
個舊市的城市總體規劃自1983年經省政府批准實施以來,對城市建設起到了積極的指導作用。1995年底市政府根據《城市規劃法》及省建設廳的要求,作出了修編個舊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決定,成立了以市長為組長的修編領導小組及工作機構,96年上半年完成了總規修編的方案,因96年8月初個舊市連降大雨,發生了40年未遇的特大洪災,洪災過後,遵照省政府的指示,個舊市集中精力進行大量的恢復重建工作,總規修編受到了一定影響;1998年6月25日省建設廳與州建設局受省政府的委託,在昆明主持召開了《個舊市城市總體規劃修編》評審會,並給予了通過;99年7月,因州政府正在組織編制的個開蒙群落城市總體規劃涉及個舊、開遠、蒙自三市縣,決定暫緩向省政府轉報個舊市城市總體規劃修編成果;2000年底,根據省政府剛剛批準的個開蒙城市群總體規劃和州政府的要求,又對總規修編成果進行了調整。現調整工作已全部完成,規劃年限近期為2001年至2005年,遠期為2006年至2020年;城市性質確定為:滇東南中心城市,個開蒙城市群的經濟中心,個舊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發展以冶金、生物資源加工、化工、建材工業為主,積極發展商貿、旅遊第三產業,建設具有良好休閑和居住環境的現代化精品城市;城市發展形態確定為錫城西區(現狀市區)——錫城東區(大屯)——錫城北區(雞街)三片區組團式城市結構形態,到2020年,把個舊市建設成為現代化的省域二級中心城市,滇東南中心城市,社會發展總體水平和經濟綜合實力進入全省地區性中心城市的行列。
在完成《個舊市城市總體規劃修編》的同時,還編制了《城市消防規劃》、《個舊金湖景觀規劃》、《城市園林景觀規劃》、《城市排水規劃》、《城市環境衛生發展規劃》、《市區南部舊城改造詳細規劃》等一大批專業和詳細規劃;在規劃管理方面,制定了一整套辦事程序,實行了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聯合辦公制度,將人防、城建檔案、城建監察、質量監督、標準定額、勞務管理等有關部門集中,每月10日和25日兩次定期聯合辦公,只要符合審批條件,只需一天、一張支票即可辦完有關手續,深受大家的歡迎;個舊市還結合實際,制定了《個舊市城市規劃技術管理規定》,強化規劃的管理。每年「一書兩證」的辦證率都在99%以上,違法違章建設查處率也在99%以上。
三、城市建設情況
個舊「96.8」洪災過後,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定要把個舊建設得比災前更美好」的指示精神,加大城市建設投入,展開了個舊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規模的城市建設,幾年來,完成了「96.8」洪災後市政基礎設施、房屋和個舊湖治理三大類恢復重建工程∶投資2.5億元,完成了市區建設路、金湖東路、金湖西路等城市主要道路的改造;建成了環境優美的明珠小區;完成了個舊湖環湖截污、排洪排污隧洞、個舊湖底泥疏挖、污水處理廠和環湖游覽道建設等工程;建成了朝陽天橋、寶華游覽索道、老陰山觀景長廊、南北汽車客運站;建市50周年前夕又一鼓作氣的完成了湖濱廣場、個舊湖環湖美化、個舊湖二號通道改造、市區過境路路燈、市區北大門改造和綠化廣場建設、老陰山景區道路改造、通寶門至青杉里道路改造;完成普灑河城市引水第一期工程和七層樓人員隱蔽工程,建成了個舊市第一座地下人行過街通道;新建了市人民醫院內科、外科大樓、四星級賓館、電訊樞紐大樓等一批城市基礎設施工程;今年又開始進行金湖文化廣場、中水回用、金湖底泥疏挖及湖中心音樂噴泉、垃圾處理場、普灑河城市補給水、二期夜景燈光、省級重點保護文物建築雲廟的周邊環境改造、體育場看台改造、城區電網入地、市區南部舊城改造等城建十大工程建設。
城市綠化加大了以金湖為中心的環湖綠化、面山綠化、道路綠化、庭院綠化、垂直綠化工作,去年在老陰山面山採取特殊措施新植樹3.8萬株,個舊湖環湖移栽了董棕和竹子,引種了百年榕樹和移栽本地亞熱帶樹種,街道行道樹全部種植常綠樹種;興建了以綠地為主的抗洪紀念廣場、湖濱廣場、迎賓廣場,使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了34%,人均佔有公共綠地達到了7.57平方米。 為了體現黨和政府對殘疾人弱勢群體的關愛,對市區主要道路人行道全部開通了無障礙通道,金湖南路首次建設了盲道;城市供水每年約1200萬噸,人均日生活用水190升,城市自來水普及率100%;城市夜景燈光工程經過近6年來的不斷投入、不斷豐富、不斷完善,已形成了點與面、線與片、動與靜的較為完美結合,現在市區擁有路燈4000多盞、城市夜景燈光已達到3000千瓦,每天晚上開燈3個小時以上,管理上實現了微機集中控制;為了使居者有其屋,加大了經濟實用住宅的建設,使一大批中低收入的家庭住上了功能齊全的配套住房,75%的市民擁有了屬於自己產權的住宅,配套率達到了70%以上,在省內率先實施了城鎮廉租住房制度,已有300多戶住上了廉租住房,全市城鎮人均住房居住面積達到了11.45平方米;政府還禁止在市區使用燃煤,90%以上使用了炊電和液化石油氣。
四、城市管理情況
城市建設三分建七分管,多年來,對城市建設的管理始終常抓不懈,經過歷屆政府和全市人民長期的努力,使個舊1990、1995年兩次被評為「全國衛生城市」,1994、1996、1998、2000、2002年連續5次蟬聯「全省甲級衛生城市」,個舊的城市環境衛生已形成一份無形的產業,成為繼「錫都」之後又一塊叫得響的城市品牌。
城市管理主要是環境衛生和市容市貌的干凈整潔。個舊市首先在管理機構上落實,實行三級管理∶一是市愛衛會,作為全市環境衛生的領導和協調機構;二是建設局,特別是城建監察大隊和環衛處,作為城市具體管理和辦事機構,負責城市主要街道市容市貌管理和清掃保潔;三是城區辦事處和社區居委會,負責社區范圍,主要是小街小巷、居民院壩的管理和清掃保潔,經過多年實踐,這是行之有效的。
制定、實施了《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個舊金湖管理條例》,此外,政府還出台了10多個綜合治理城市環境的政策性法規,如《關於加強對城市市容管理的通告》、《關於市容環境衛生實行「七不準」的通告》、《市區禁止燒燃煤的通告》等,使城市的管理有法可依。現在,個舊市制定了《個舊市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實施意見》,爭取在2004年上半年內進入「國家衛生城市」的先進行列。
經過不懈的努力,個舊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城市質量和綜合服務功能進一步提高,整個城市環境發生了質的變化,先後被評為全國衛生城市、全國綠化先進城市、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雲南省甲級衛生城市,並於2001年榮獲中國首屆人居環境範例獎,在精品城市建設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編輯本段]個舊市交通概況
個舊市轄區內的公路狀況為:北、東面的倘甸、沙甸、雞街、大屯一帶以326線(昆河公路)、323線作為骨架支撐相互連接並與開遠、蒙自、建水相通,是個舊通往昆明和內地的主要通道,經濟較發達,交通情況比較好,而西南部的賈沙、保和、卡房、老廠一帶因地勢偏僻、公路等級低、交通條件差,經濟發展緩慢,現隨著新建的個元二級公路的建成通車和冷墩到蔓耗柏油路的鋪通,沿線各鄉鎮的交通狀況將以該路為骨架逐步得到改善,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同時該路段還是紅河州邊疆的元陽、綠春、紅河、金平、河口五個縣通往內地和連接326線(昆河公路)的最佳通道。到2002年底,個舊境內共有公路276條(段),總里程達1375.762公里。其中:省管公路10條(段),計287.63公里;州管公路1條(段)47公里;市管公路265條(段),計1041.21公里。市管公路包括縣道3條(段)計73.8公里,鄉道222條(段),計768.91公里,專用道40條(段),計198.422公里。初步形成了以個舊為中心的四通八達的公路網。
為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目標。按照市委、政府「一二三」的工作思路,實施三步走的設想,抓住西部大開發的重大機遇,省州建設「綠色經濟強省」、「礦業經濟強州」、「民族文化大州」等歷史性機遇,藉助滇越大通道和個開蒙交通網構建的契機,努力將個舊建設成為滇南的交通樞紐城市和雲南走向亞太的重要通道。
根據個舊市公路歷史形成的現狀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個舊市2002年至2020年的公路發展規劃主要是:規劃新建、改建公路48條(段),計747.523公里。其中:改建公路23條(段),計351.533公里,新建公路26條(段),計395.99公里。通過規劃,在原有基礎上,於2010年前全部修通全市未通公路的自然村的公路,2005年前,通向各鄉鎮的公路全部鋪設柏油路面和水尼路面,2015年前,對全市80%以上的鄉村公路按照「三提高」要求實施改造,2020年前,使全市國道、省道、縣道的技術等級全部提高一級,最大限度地改善個舊市的公路技術等級和路面等級。
近期工作的重點是配合紅河州重點公路指揮部建設好雞街到石屏的一級公路和雞街到蒙自的高速公路。加快個舊至大屯一級公路建設的步伐,爭取早日破土動工。個屯公路建設項目現已完成大量的,前期施工准備工作,即將動工修建,該項目路線起於個舊八號洞明珠雕塑附近,經老陰山隧道、大屯壩,止於雞蒙線(即與昆河公路連接),路線全長約15.86公里,雙向隧道洞長約6940米,公路等級為一級公路。該項目的建成作為個舊東移、蒙自西拓快速連接通道,將極大地縮短、開遠、蒙自群落城市之間的時空距離,進一步密切三縣市的聯系,促進群落城市的形成,同時通過個屯公路和個冷公路,使昆河經濟帶與紅河流域經濟帶相連,且它將成為邊疆一一個舊(現在州府)一一蒙自(未來州府)聯系的重要通道,對促進邊疆地區經濟的發展史具有現實意義。
在個舊路網規劃中,個舊市還考慮建—條二環路,在個舊市區八號洞建一立交橋,輻射東西兩條路線至風箏山,形成環路,全長24公里,西線技術等級為一級, 由八號洞經個溫線K1+060、長江編織袋廠至風箏山,長11公里;東線技術標准為二級由八號洞經老陰山、對門山至風箏山,長13公里;個舊二環路的建成,將使個舊的城區面積增加1倍(約14平方公里)。今後還將改建雞個公路為一級公路,協助上級有關部門做好泛亞鐵路雲南段的前期建設准備工作,通過對一些主幹線新建、改建,逐步完善個舊市的公路運輸網路,提升個舊的交通優勢,為建設精品城市,推動個舊地區的經濟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編輯本段]旅遊景點
旅遊資源主要有上下2000年舉世無雙的錫文化;高嶺寒帶植物群落;熱帶溝浴雨林、暖熱性、暖濕性和溫涼性針闊葉林多類型植物群落構成的低地熱帶原始叢林奇觀;建築風格迥異的少數民族民居及各有千秋的民族風情。主要景區有16處。已建成的有位於市區的寶華公園,素有「森林公園」之稱,園中始建於1670年的寶華寺,氣勢恢宏,園內飼養的一級保護動物長臂猿,數量幾近全國動物園飼養總數的一半,取得了罕見的園內繁殖成功的成果,還是我國馴養長臂猿的中心。金湖公園位於市區,溶湖光山色為一體,園中有周恩來、朱德、宋任窮、楚圖南等名人題詞。溫泉療養院位於市西南部60公里,環境清幽,礦泉日流量400立方米,水溫70℃,對治療皮膚病、神經痛、風濕等症有顯效。該院設施較為齊全,是理想的旅療勝地。正在開發的有市區老陰山公園、市北郊水龍井北回歸線科普公園及倘甸度假村。
耗風景名勝區
曼耗風景名勝區位於個舊市境內,由曼耗、錫都、白雲山、大屯海四個片區組成,總面積148平方公里。風景資源特徵:有曼耗熱帶山地雨林;有全國最大的長臂猿飼養基地--寶華山動物園;有雲南境內溫度最高即95°C-103°C的丫灑底熱泉;有國內最新發現的新種多歧蘇鐵景觀;有馳名中外的錫都文化;有國內僅存雞(街)個(舊)600毫米寬的鐵路。可旅遊觀光、生物考察及錫文化和民族工業發展史研究。1996年公布為雲南省第三批省級風景名勝區。
飛霞洞
飛霞洞位於個舊市城北20公里倘甸村南隅,洞口左壁有明代陰刻「飛霞洞」三字。洞深1500米、寬60米,洞內鍾乳懸垂,柱石擎天,造型千奇百態。全洞共有五廳二潭,洞廳相連,上下錯落,水陸相通。洞前建有一寺,稱飛霞寺,保存完好。洞前右側有一泉水湧出,終年不涸,水清寒澈。春夏之間陰雨季節,輒見青霞橫亘數里於洞周,故為避暑消閑勝地。
黑馬井漢墓群
黑馬井漢墓群在個舊市城區南40餘公里卡房鎮黑馬井村西一平緩的山坡上,面積近萬平方米。1989-1995年間,曾先後三次進行搶救性發掘,發掘面積1500平方米,清理古墓十五座。出土了青銅器、玉石器、漆器、鐵器和陶器(原始釉陶罐)、五銖錢等300多件器物。有一顆刻有「董輔國」字樣的方型銅質印章,另有1件「銅胡人俑燈」被定為「國寶」級珍貴文物,時代為東漢。
倘甸新石器文化遺址
倘甸新石器文化遺址在個舊市城區北20公里倘甸村東隅標桿坡上,海拔1400米左右。1993年3月至4月,進行發掘清理,出土了磨製石器、陶器等70多件,其中有一件長4.8厘米、寬3.5 厘米、厚1.5厘米的石雕人頭像,造型美觀,小巧玲瓏。時代當為新石器時代中晚期。

❷ 多歧蘇鐵是什麼植物

是蘇鐵科,蘇鐵屬常綠木本植物,樹干粗壯,圓柱形,樹干高可達40厘米,褐灰色,葉片頂生,直立。羽片三回羽狀,饅形。近對生的一回羽片,一回羽片披針形,中下部一對最長,向著兩端的逐漸變短,二回羽片扇形或倒三角形,在中央,尤在下半部形成合軸,小葉革質,倒卵狀條形,先端漸尖,基部漸狹,上面具光澤,深綠色,下面淡綠色,葉柄近圓柱狀,著生於柄基部至近頂端,圓錐狀,微扁。
盆栽鐵樹
家庭栽培鐵樹,一般不宜選購太大的植株,花盆通常選用口徑20~30厘米的中等盆。鐵樹栽前盆底放2厘米厚的粗沙或碎石作滲水層,培養土宜用腐葉土4份、園土3份、骨粉1份、河沙2份、銹鐵屑200克混合配製,用腐熟的豆餅肥作基肥。栽好後澆透水,放陰涼處半個月,以後移置北風向陽處養護。經常保持盆土濕潤,但不要過濕,4~5月一般可2天澆一次水。鐵樹不耐水漬,雨後要注意及時排水。6~8月生長較快,這時氣溫長高,蒸發量大,澆水量可適當增加,除雨天外,每天應澆1次水。9月後控制澆水,掌握「間干間濕」的原則。生長季節,每15~20天追施1次翠姆液肥。入秋後停止施肥。

鐵樹喜陽光,在春、秋季,幼苗期最好放在陽光直射處(但不可曝曬)養護,待新葉長成後再移入室內觀賞。冬季氣溫低於0度時應移入室內越冬。室濕保持在5~10度。翌年4月出室,每隔2~3年換盆1次。鐵樹生長過程中,當植株主幹高達40~50厘米,新葉長成時,應將下部枯弱黃葉割除一輪或至少兩年進行1次,以保持樹形的整齊豐滿。

❸ 求一篇植物生物學論文,急~~~

藻 類

藻類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初級生產者,它們光合同化生產有機碳的總量約為高等植物的7倍,同時固氮藻類(和固氮細菌)每年約能固定1.7億t的氮素。因此,藻類不僅是人類和動物極其重要的食物源,而且它們光合作用中放出的氧也是大氣中氧的最重要的來源。不言而喻,它們對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及環境質量有著深刻的影響。

藻類植物廣泛地分布在海洋和各種內陸水體中(包括湖泊、水庫、江河、溪水、沼澤、池塘、泉水、冰雪等)以及潮濕地表,其中生長在內陸淡水水體中的為淡水藻,分布於海洋和內陸鹹水水體中的為鹹水藻。中國的藻類包括有:原核生物中的藍藻門;原生生物的硅藻門、甲藻門、金藻門、黃藻門、隱藻門、裸藻門以及屬於植物界的紅藻門、褐藻門、綠藻門和輪藻門,其中海藻已記錄的共2458種(詳細情況將在海洋一節中討論),這里僅討論中國淡水藻類的多樣性及其所受威脅。

1、中國淡水藻類的多樣性

由於中國幅員遼闊,自然環境復雜多樣,使得中國淡水藻類資源也十分豐富而多樣。近一個世紀的調查研究表明,淡水藻類中的各個門類在中國都有發現,而且種類都非常豐富。已知全世界藻類植物約有40000種,其中淡水藻類有25000種左右,而中國已發現的(包括已報道的和已鑒定但未報道的)淡水藻類約9000種。但是,由於國內尚有不少地區未進行過藻類調查,即使已進行藻類調查的有些地區,也並不十分全面,加之多數門類的淡水藻類在中國的調查研究還缺乏深度和廣度,因此中國淡水藻類的物種數應遠遠超過9000種,估計約有12000至15000種(按佔世界淡水藻類種數的50%~60%計)。

淡水紅藻和褐藻,它們是海陸演變過程中殘留在淡水中的孑遺生物,幾乎都生長在清潔、溫度偏低、且較穩定的水體環境中,如泉水、井水、溪水中(特別是泉水環境),其分布區相當狹窄,而且具有一定的封閉性。它們在這些環境中長期適應的結果,形成了不少珍稀特有的種類,這對研究地球環境的變化及生物自身的演變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它們在世界各地的淡水中均分布得較稀少,在中國,半個世紀以來對這些藻類的採集研究,發現有些種類僅記錄到一次。這樣的藻類共有12種,包括淡水褐藻類的層狀石皮藻(Lithoderma zonatum),以及淡水紅藻類的絞紐串珠藻(Batrachospermum intortum)、中華串珠藻(B. sinense)、中華鏈珠藻(Sirodotia sinica)、中華魚子菜(Lemanea sinica)和鷓鴣菜窄變種(Caloglossa leprieurii var. angusta)等,它們應該列入珍稀物種。

2、中國淡水藻類資源受威脅的狀況

(1)物種受威脅的狀況 雖然中國的淡水藻類資源非常豐富,但是由於自然環境的變化和人類的活動(特別是工業和城市的發展),有些罕見的種已遭受滅絕或處於瀕臨滅絕的境地,其中受威脅最嚴重的是淡水紅藻和褐藻。近幾十年來,中國北方許多地區由於氣候乾旱或工業發展而過量抽采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下降,使一些著名泉區的水源枯竭或瀕臨枯竭。泉城濟南、山西晉祠和娘子關的泉源就是著名的例子。泉水枯竭,使那些依賴泉水環境生長的特有藻類(特別是淡水紅藻)面臨厄運,有些已盪然無存。淡水褐藻更為珍稀,中國僅在40年代初於四川重慶嘉陵江中發現過,幾十年來由於環境的演變,也已消失。

最近10多年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不少泉水資源得到了開發利用,但是由於人們對泉水環境缺乏保護意識,因而造成生長在其中的淡水紅藻和其他泉水生物面臨瀕危,有的甚至滅絕。南京浦口珍珠泉,過去生長有十分豐富的淡水紅藻:外界串珠藻(Batrachos-permum ectocarpum)和美芒藻(Compsopogon spp.)。但是隨著旅遊區的開發,如今那裡的紅藻幾乎絕跡。山西太原晉祠也有外果串珠藻生長,1994年去調查時尚有部分存在。1995年由於泉水枯竭,已經消亡。可以設想那些正在進行開發的泉源(旅遊或飲料),如果不注意對泉源環境的保護,那麼藻類和其他泉水生物也可能面臨同樣的厄運。

在其他生長大型淡水藻類的水體中,也往往由於人類活動引起環境變化,招致大型淡水藻類的消失,如江蘇陽澄湖,湖中大型輪藻植物出現成片死亡。又如武漢東湖中的原來主要藻類——鼓藻類(desmids),它們主要生長在清潔的水體中,但自70年代以來由於富營養化過程的加劇,逐漸被藍藻、綠球藻等耐污藻類所取代。類似的情況,已是十分常見。

(2)物種多樣性結構受破壞的狀況 在正常情況下,一個生態系統(特別是水生生態系統)中,藻類群落的物種結構保持著良好的多樣性狀態,即種類多,但每個種的個體不多,這時藻類群落發揮出良好的生態效益——保持水質良好狀態,且水產豐富。但是當水生生態系統發生逆向轉化——受重金屬污染或高度富營養化時,藻類群落物種結構的多樣性被破壞,某些物種超常生長而導致有害的赤潮(海洋中)或水華(淡水中)發生,並造成管道阻塞,水質惡化,危及漁業生產,甚至出現魚類中毒現象。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這種嚴重的環境問題已屢見不鮮。中國常見的能形成有害水華的藻類有:藍藻,常有毒,其中主要的是微囊藻(Microcystis),還有魚腥藻(Anabaena)、項圈藻(Anabaenopsis)、顫藻(Oscillatoria)、束絲藻(Aphanizomenon)等,它們在中國許多地方都有大面積的發生,危害很大;小定鞭藻(Prymnesium parvum),屬定鞭藻類,有毒,它們的水華已引起多起養殖魚類的中毒事件;硅藻,也偶有大面積發生,其中以1991年冬春之交,湖北省漢江發生的約200km范圍的硅藻水華——梅尼小環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最為典型,這次水華造成很大危害,嚴重地影響了武漢市和沿江地區的工業生產和居民生活。

3、中國淡水藻類的保護

從上述可知,中國淡水藻類資源雖很豐富,但目前已受到嚴重的威脅,如不及時採取措施進行保護,許多珍稀種類可能很快滅絕。特別應該指出的是,當前人們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大型動、植物上,對像藻類這樣的微型生物很少注意,這一情況必須改變。在保護大型動、植物的同時,應加強對小型植物的保護。

地 衣

1、中國地衣的多樣性

地衣是一群特殊的真菌,這群特殊真菌通常只是與藻類或藍細菌處於互惠共生的生態系統中才能生存於自然界。因此,地衣本身也是共生生態系統多樣性的體現。全世界迄今已知的地衣物種約20000種,而中國還不到2000種。就在這2000種中約200種為中國所特有。然而,無論是全世界或中國實際存在的地衣物種遠不止這個數字。尤其是中國地衣物種多樣性的調查研究才剛剛起步。

2、中國珍稀瀕危地衣及其受威脅狀況

由於大氣污染和森林採伐,中國許多地方地衣多樣性面臨威脅。依存於森林樹皮附生的中國及東亞特有種,如黃袋衣(Hypogymnia hypotrypa)、粉黃袋衣(H. hypotrypella)、霜袋衣(H. pruinosa)、蠟光袋衣(H. laccata)、橫斷山袋衣(H. henganensis)以及雲南石耳(Umbilicaria yunnana)等種類的生存都面臨著威脅。因為,它們的興衰存亡與森林生態系統多樣性的興衰存亡息息相關。如產於雲南麗江和台灣阿里山松林中的中國特有附生種中華皰臍衣(Lasallia mayebarae)在系統演化上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在雲南麗江,這種世界珍稀物種已被森林火災所吞噬。隨著旅遊業的大規模發展,特產於華山岩石上的世界珍奇地衣華臍鱗(Rhizoplaca huashanensis)的生存也面臨威脅。此外,在抗癌和抗艾滋病毒方面具有潛力的東亞食用地衣美味石耳(U. esculenta)也因無節制的採收與買賣而在中國廬山等地瀕臨絕跡。若不採取必要的保護措施,在日用香料工業中頗受青睞的扁枝衣(Evernia mesomorpha)和叢枝樹花(Ramalina fastigiata),與抗前列腺炎葯物有關的戴氏石蕊(Cladonia delavayi)以及在降血壓方面有效的地茶(Thamnolia vermicularis)和雪地茶(Th. subuliformis)等地衣的生存也逃不脫因無節制採收與開發所帶來的厄運。

3、對地衣的保護

由於人類對地衣本質的認識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開發利用方面,地衣尚處於「未開墾的處女地」狀態。因而,它是一個潛力很大的生物資源寶庫。此外,地衣在自然界生長極為緩慢,加強對地衣的保護以便可持續利用已是我們所面臨的迫切任務。

保護地衣多樣性除了必須保護它賴以生存的森林生態系統多樣性以外,應注意以下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的措施:

(1)對於日用化工香料、葯用和食用地衣資源應採取分區、按年、有計劃、有節制地輪換採收。

(2)對於在科學上有重要意義的世界珍稀物種,如陝西華山的華臍鱗,雲南麗江的中華皰臍衣,以及廬山的美味石耳等中國和東亞特有種,應選擇合適地段,建立珍稀地衣保護小區加以保護。

(3)對上述一些重要地衣同時還應採取菌、藻分離真培養,進行室內保存。對地衣物種進行多層次的系列保護措施是地衣物種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的重要方向。

(4)加強對中國地衣物種多樣性的調查、採集、分離、培養和研究,以便在地衣多樣性遭受破壞之前使之受到保護,研究和可持續利用。

苔 蘚

1、苔蘚植物的多樣性

中國的苔蘚植物十分豐富。全世界有苔蘚植物23000種,中國有2200種,佔全世界的9.1%。

中國苔蘚植物的特點是:

(1)特有類群豐富。根據近幾十年調查的結果,僅見於中國的特有苔蘚屬和主要分布於亞洲東部(僅少數涉及鄰近地區)的東亞特有苔蘚屬共35個,佔中國苔蘚植物屬數的7.09%。它們共含有48個種、亞種或變種,佔中國苔蘚植物種總數的2.2%(表1)。這些特有屬、種在中國西南部橫斷山區、長江流域中游山區和東南沿海山區存在3個分布中心(表2);

(2)在系統發生上居關鍵位置的類群多,如原始類型藻苔目(Takakiales)藻苔科(Takakiaceae)藻苔屬(Takakia)的兩個種;藻苔(T. lepidozioides)和角葉藻苔(T. ceratophylla)在中國西藏地區的察隅、波密及米林縣的高寒山地都有發現;

(3)熱帶、亞熱帶成分佔優勢。

3、苔蘚植物的保護

苔蘚植物除了科學價值外,還有很重要的經濟價值。在葯用方面,苔蘚作為「清熱解毒」的中草葯已有數百年歷史。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就記載了金發蘚(Polytrichum commune)和暖地大葉蘚(Rhodobryum giganteum)等,暖地大葉蘚長期以來在中國西南地區被稱作「茴心草」,用來治療心血管病。

傳統上,泥炭蘚屬(Sphagnum)植物或泥炭一直是花卉、苗木栽培或移植的重要包紮材料和園藝肥料,迄今尚無更佳的替代物。

中國歷來是世界上五倍子出口的主要國家之一。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研究,中國科學家發現,在五倍子生產周期中,苔蘚植物作為五倍子蚜蟲的冬寄主是五倍子增產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迄今為止,至少已發現有約20種苔蘚植物可作為五倍子蚜蟲的冬寄主植物。

此外,苔蘚還是監測環境污染的良好指示植物。苔蘚與地衣對大氣中的SO2,CO和HF反應極為敏感。在中國,鍾帽蘚(Venturiella sinensis)、高領蘚(Glyphomitrium humilli-mum)和兜瓣耳葉苔(Frullania muscicola)等均系常見的樹干附生種類,它們對大氣污染有較強的敏感性,可在環境監測方面加以利用。

總之,苔蘚植物與人類的生存有密切的關系,對它們的保護我們必須給以高度的注意。

蕨類植物

1、中國蕨類植物的多樣性

全世界有蕨類植物10 000~12 000種,中國有2 200~2 600種,佔世界種數的22%。由於中國地域廣大,自然條件復雜多樣,除了熱帶少數科屬外,中國擁有的科屬數幾乎佔世界的95%,這說明中國的蕨類植物有極高的多樣性。

中國分布有在探討物種進化系統問題上十分重要的種類,如原始類群裸蕨綱的松葉蕨(Psilotum mum)、天星蕨(Christensenia)。有些屬如光葉蕨(Cystoathyrium)、中國蕨(Sinopteris),其分布區狹小,為中國特有,它們的發現對研究該科中屬的演化關系有一定意義。而在四川東部長江沿岸發現的圓腎鐵線蕨(Adiantum reniforme),其原產地在大西洋的Madeira群島。中國變種荷葉鐵線蕨(Adiantum reniforme var. sinense)的出現,為研究間斷分布及中國和非洲蕨類種的關系提供了很好的材料。能生長在海拔4350m高山寒凍荒漠的嚴酷環境中的玉龍蕨(Sorolepidium glaciale)是研究蕨類形態和生態條件關系的重要屬種。僅產中國西南的湖南石灰岩壁的莢囊蕨(Struthiopteris eburnea)是典型的石灰岩鈣質土的重要種屬。

根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特有的蕨類植物有500~600種,占已知中國蕨類植物的25%左右,重要特有屬及代表種見表1。

2、蕨類植物受威脅和瀕危狀況

隨各地區植物考察的深入,不斷有蕨類植物新種被發現,但與此同時也有一些種由於環境改變或人為破壞而消失或瀕臨滅絕(表2)。除上面提到的特有和瀕危屬種(表1和表2)外。還有些種類雖然不限產中國,但在中國僅局部地區有分布,如鹿角蕨(Platycerium wallichii)僅產靠近緬甸邊境的盈江,而埃及蘋(Marsilea aegyptica)僅產新疆的局部水域。像這些種類的個體數量不多,分布區狹窄,如不保護,很易絕滅。類似的瀕危種類還有很多,估計約佔中國蕨類總數的30%左右,其中重要的有101種(表3)。

導致蕨類植物瀕危有以下多種原因:

(1)森林破壞,造成空氣濕度降低,以及地下水位下降,使原有生態環境改變,影響植物種的生存和繁殖,如1963年在四川二郎山團牛坪海拔2450m處林下發現的光葉蕨,1984年專程前往該地,發現森林消失,氣候乾燥,只在灌叢中找到一株。

(2)工農業建設事業的發展使局部地區一些植物種消失,如中華水韭,荷葉鐵線蕨。

(3)由於對一些葯用及觀賞植物只宣傳其價值,而不強調保護的重要,使一些蕨類植物遭受毀滅性的摧殘,如鹿角蕨近年已難見到。

(4)旅遊區對一些小型稀少植物不加保護,致使其遭踐踏而無法生長,如瓶兒小草(Ophioglossum thermale)。

3、加強對蕨類植物的保護

蕨類植物與人們的生活有密切關系,它們之中很多種是傳統的中葯和民間草葯,約佔全部種類的10%。如貫眾(Cyrtomium fortunei)、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a)、骨碎補(Davallia barometz)能夠健骨補腎,還有綿馬鱗毛蕨(Dryopteris crassirhizoma)和石韋(Pyrrosia)等。又如金毛狗脊蕨(Cibotium baronetz)具有補肝腎,強腰膝的功效,近年來出口需求量很大,每年超過百噸。雖然這個種分布較廣,也不能不限量出口加以保護。蕨類植物多為陰生,葉質堅厚,宜作觀葉植物及插花的切葉材料。還有少數種類如菜蕨(Cal-lipteris esculenta)、蕨(Pteridium aquilinum var. Latiusculum)、莢果蕨(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等的拳卷葉芽,加工後可作蔬菜並出口;滿江紅(Azolla imbricata)的葉下具有和藍藻中的念珠藻共生結構,可固定空氣中的氮,是水稻的優良綠肥。總之,蕨類植物與其他綠色植物一道共同創造了地球表面人類生存所必需的環境條件。因此,加強對蕨類植物的保護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首先,對急需保護的一些稀有瀕危種類應建立專門的保護區,如貴州赤水的桫欏自然保護區。其次,對某些特殊植物因建設需要不能保證在原地生存,如長江三峽工程的啟動,受威脅的荷葉鐵線蕨需要在相同或相近的氣候土壤環境條件的安全地點建立試驗場,促使其能在野生條件下易地繁衍。同時加強宣傳,提高廣大群眾和幹部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認識,禁止對某些有經濟價值蕨類植物的濫采亂挖也很重要。

裸子植物

裸子植物是原始的種子植物,其發生發展歷史悠久。最初的裸子植物出現在古生代,在中生代至新生代它們是遍布各大陸的主要植物。現代生存的裸子植物有不少種類出現於第三紀,後又經過冰川時期而保留下來,並繁衍至今的。據統計,目前全世界生存的裸子植物約有850種,隸屬於79屬和15科,其種數雖僅為被子植物種數的0.36%,但卻分布於世界各地,特別是在北半球的寒溫帶和亞熱帶的中山至高山帶常組成大面積的各類針葉林。

1、中國裸子植物的多樣性

中國疆域遼闊,氣候和地貌類型復雜。在中生代至新生代第三紀一直是溫暖的氣候,第四紀冰期時又沒有直接受到北方大陸冰蓋的破壞,基本上保持了第三紀以來比較穩定的氣候,致使中國的裸子植物區系具有種類豐富,起源古老,多古殘遺和孑遺成分,特有成分繁多和針葉林類型多樣等特徵。

據統計,中國的裸子植物有10科34屬約250種,分別為世界現存裸子植物科、屬、種總數的66.6%、41.5%和29.4%,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豐富的國家。在中國的裸子植物中有許多是北半球其他地區早已滅絕的古殘遺種或孑遺種,並常為特有的單型屬或少型屬。如特有單種科——銀杏科(Ginkgoaceae);特有單型屬有水杉(Metasequoia)、水松(Glyptostrobus)、銀杉(Cathaya)、金錢松(Pseudolarix)和白豆杉(Pseudotaxus);半特有單型屬和少型屬有台灣杉(Taiwania)、杉木(Cunninghamia)、福建柏(Fokienia)、側柏(Platy-clas)、穗花杉(Amentotaxus)和油杉(Keteleeria),以及殘遺種,如多種蘇鐵(Cycas spp.)、冷杉(Abies spp.)等。

中國的裸子植物雖僅為被子植物種數的0.8%,但其所形成的針葉林面積卻略高於闊葉林面積,約占森林總面積的52%。在中國東北、華北及西北地區的針葉林中裸子植物物種較少,在西南地區針葉林中則有豐富的裸子植物物種。在華南、華中及華東地區除原生針葉林外,更常見的是大面積人工杉木林、馬尾松林和柏木林。

2、中國裸子植物面臨的威脅及其保護問題

雖然中國具有極為豐富的裸子植物物種及森林資源,但由於多數裸子植物樹干端直、材質優良和出材率高,所以其所組成的針葉林常作為優先採伐的對象,使利該資源正在受到強烈的人類活動的威脅和破壞。如50年代中國最大的針葉林區——東北大、小興安嶺及長白山區的天然林被不同程度地開發利用,60年代至70年代另一大針葉林區——西南橫斷山區的天然林又相繼被強烈採伐,僅在交通不便的深山和河谷深切的山坡陡壁,以及自然保護區內尚有天然針葉林保存。華中、華東和華南地區,因人口密集和經濟發展的需求,中山地帶的各類天然針葉林多被砍伐,代之而起的是人工馬尾松林、杉木林和柏木林。隨著各類天然針葉林採伐和破壞,原有生態環境發生改變,加快了林下生物消失和瀕危的速度。同時,具有重要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的裸子植物亦破壞嚴重,如攀枝花蘇鐵(Cycas panhuaensis)、貴州蘇鐵(C. guizhouensis)、多歧蘇鐵(C. multipinnata)和叉葉蘇鐵(C. micholitzii)均在新發表或新的分布點發現後就遭到大肆破壞。三尖杉(粗榧)屬(Cephalotaxus)和紅豆杉(紫杉)屬(Taxus)植物自60年代和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發現為新型抗癌葯用植物後,就立即遭到大規模採伐破壞,使資源急劇減少。

中國有平均海拔4500m以上的巨大青藏高原,也有廣闊的平原低地,山嶺重疊、河川縱橫、氣候多樣、地質古老,這些是決定中國生物多樣性豐富多彩的主要因素,在被子植物方面表現最為清楚,中國被子植物多樣性至少有以下三個特點,

(1)生態類型齊備 各種生活型的植物從喬木、半喬木(如梭梭屬(Haloxylon))、灌木、半灌木(如沙拐棗屬(Calligonum))、小半灌木(如蒿屬(Artemisia))、直到多年生草和一年生草,無不具有。生態類群方面,從高山凍原植物(如多瓣木(Dryas octopetala)、松毛翠(Phyllodoce caerulea))到熱帶雨林種類;從超旱生荒漠植物到潮濕低地的濕生、水生種類;從高寒風大環境的青藏高原墊狀植物到華南熱帶海濱的紅樹林,各種類型都有代表。

各個氣候帶都有大量代表科屬,例如,樺木科(Betulaceae)、殼斗科櫟屬(Quercus)的落葉樹種,以及楊柳科(Salicaceae)、忍冬科(Caprifoliaceae)、小檗科(Berberidaceae)等是溫帶的代表;樟科(Lauraceae)、木蘭科(Magnoliaceae)、山茶科(Theaceae)、殼斗科的常綠樹種,金縷梅科(Hamamelidaceae)以及冬青科(Aquifoliaceae)、五加科(Araliaceae)、藍果樹科(Nyssaceae),還有單種的連香樹科(Cercidiphyllaceae)和水青樹科(Tetracentraceae)等是亞熱帶的代表;至於中國熱帶森林中包含的科就更多了,常見的科有龍腦香科(Dipterocarpaceae)、番荔枝科(Annonaceae)、橄欖科(Burseraceae)、山欖科(Sapotaceae)、楝科(Melisceae)、藤黃科(Guttiferae)、使君子科(Combretaceae)、天料木科(Samyd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和四數木科(Datiscaceae)等。

(2)原始古老成分很多 在植物系統學研究中,被認為是比較原始的或早期發生的被子植物類群,在中國分布不少,有些僅僅分布於中國。中國的木蘭科(Magnoliaceae)、毛茛科(Ranunculaceae)、水青樹科、連香樹科、三白草科(Saururaceae)、金粟蘭科(Chloranthaceae)、金縷梅科和木通科(Lardizabalaceae)等科的植物,在研究被子植物的起源和系統發育方面的重要性,早已為中外學者所公認。近年來,中國在被子植物化石的發現和研究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這些成果對於揭示被於植物的物種多樣性,以及揭示被子植物的系統發育,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特有類型極其豐富 中國被子植物有極其多種多樣的分布區類型,其中特有類型所佔比重極大。到目前為止,統計中國被子植物持有屬共有246個,特有種約17000種。古老孑遺種伯樂樹(Bretschneidera sinensis)、連香樹(Cercidiphyllum japonicum)、領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um)、昆欄樹(Trochodendron aralioides)、銀縷梅(單氏木)(Shaniodendron subaequalum)、水青樹(Tetracentron sinensis)、半日花(Helianthe-mum songoricum)、四合木(Tetracena mongolica)、鵝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is)和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等都是中國特有的例子。這些植物的研究對於認識中國乃至世界被子植物的系統發育和物種多樣性形成的歷史過程都是極為重要的。

中國被子植物特有屬、種主要分布於秦嶺-大別山一線以南,橫斷山脈以東的東南部地區,其中又有三個特有屬、種分布相對集中的待有現象中心:(i)川東-鄂西-湘西北中心,這里的被子植物特有木本屬幾乎均為落葉喬木或灌木,具有溫帶性質;(ii)川西-滇西北中心,即橫斷山脈南段,這里的草本屬在全部屬中占的比例較高,被子植物的木本屬幾乎全為落葉喬木或灌木,青藏高原的快速和強烈隆升使本區產生大量新特有種,大大豐富了中國被子植物的多樣性;(iii)滇東南-桂西中心,由於地理位置偏南,處於北回歸線附近,居泛北極植物區和古熱帶植物區的分界線上,其喬木持有屑中幾乎一半為常綠植物,

特有藤本屆全部為木質藤本植物,它們所隸屑的科均為熱帶分布的科,顯示出明顯的熱帶性。

3、大力加強對中國被子植物的保護

被子植物在大型植物中數量最多,而且與人類的衣、食、醫葯、工業原料等關系最為密切。被子植物大量滅絕無疑會對人類造成很大的威脅,因而我們必須格外重視對被子植物的保護。為了有效保護它們,必須研究它們受威脅的方式、程度和滅絕過程,從而制定合理的保護策略。在這方面,進行種群存活力的分析(PVA),確定最小能存活種群(MVP)是核心內容。

在目前尚無條件對每一個種進行深入的PVA分析的情況下,把保護的范圍適當擴大是有必要的,否則,一個種滅絕以後,就再也不能挽回了。

與此同時,應該特別重視減少造成物種瀕危和滅絕的因素,如防止森林破壞,禁止對有經濟價值的種類的過度採挖,盡量多建立一些保護區,加強保護區的管理,必要時採取遷地保護措施(變野生為栽培)等等。所有這些,還必須以立法和政策加以保證。只有這祥,中國豐富的被子植物物種多樣性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護,使它不僅為中國人民,也為全人類的福祉作出應有貢獻。

❹ 德保蘇鐵,多歧蘇鐵、黑松、五針松、短針大阪五針松、白果樹、這些樹哪些比較值錢啊!我種了這幾個品種的

德保蘇鐵,多歧蘇鐵和白果樹、這些樹哪些比較值錢。

❺ 個舊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個舊是個四季如春的好地方,不過城市有些小,一天就玩過來了!個舊湖晚上最好了,最好是有音樂噴泉時!

❻ 野生植物的重點保護

國家重點保護植物
調查結果顯示,104種物種極危或瀕危,其中百山祖冷杉、普陀鵝耳櫪和銀杉等57種極危,巨柏、水杉、觀光木和滇楠等47種瀕危,岷江柏木、福建柏和紅豆杉等61種易危,秦嶺冷杉、廣東松(華南五針松)和土沉香等14種依賴保護,金毛狗和翠柏等7種接近受危,另有光葉蕨、金平樺和秤錘樹3種野外未發現;55種野生植物種群數量過少,包括野外未發現的光葉蕨、秤錘樹、金平樺3個物種,11個物種的野外植株數量僅1-10株,12個物種的野外植株數量為11-100株,13個物種的野外植株數量為101-1000株,14個物種野外植株數量為1001-5000株,以及人參和瑤山苣苔2 種草本植物;156種野生植物種群結構不合理,主要包括55種種群過小,44種年齡結構過老並呈衰退趨勢,57種種群以幼樹和小苗居多;49種野生植物僅存1個分布地點,極易使野生種群陷入瀕危或極度瀕危的狀態;75種野生植物因生境惡化,陷入瀕危狀態;92種野生植物因市場需求過大導致資源過度利用。
另外,相關專項調查表明,我國蘇鐵植物的資源狀況也不容樂觀。近30年我國野生蘇鐵居群與株數至少減少了60%,其中蘇鐵、四川蘇鐵和灰干蘇鐵3種野生居群已幾乎絕跡,德保蘇鐵、多歧蘇鐵等8種處於瀕危狀態。大部分種類分布范圍狹窄,除篦齒蘇鐵外大部分種類分布局限在某省,甚至某幾個縣或某條河流,如灰干蘇鐵僅分布在雲南省個舊市保和鄉及黃草壩鄉。
通過調查,也可喜地看到我國野生植物的人工培育利用有了很大發展,123種調查物種在國內有栽培,栽培總面積約135萬hm2,發展人工培育來解決利用問題,已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和新的經濟增長點.
綜上所述,由於我國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多為珍稀特有瀕危植物,一般野生植物加之環境變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使我國野生植物面臨資源銳減、生境惡化、分布區域萎縮、部分物種瀕危程度加劇等嚴峻形勢,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已有4000多種植物受到各種威脅,其中1000多種處於瀕危態勢。
我國一些具有重大經濟價值,但尚未納入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更是面臨著極大的生存威脅,蘭科植物是最為典型的例子。我國約有蘭科植物173屬1200多種和大量的變種、品種,屬於《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保護范圍。但由於蘭科植物未被列入已公布的第一批《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導致蘭科植物的保護到也沒有法律依據,加之許多蘭科植物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葯用價值,所以其野外生存狀況很不樂觀。特別是國蘭屬、兜蘭屬、萬帶蘭屬和杓蘭屬等蘭科植物,由於過度採集,大批量的市場交易,野生資源急劇消失,有些當年的蘭花山甚至變得連一棵蘭花也找不到。石斛屬植物是重要的葯材,每年用量2000t以上,而其人工培育數量極少,其產量不足需求量的1‰,國內石斛資源已近枯竭。值得慶幸的是,蘭科植物已被列為野生動植物和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的15大優先保護物種之一,將會為蘭科植物的生存狀況帶來改觀。
總之,這些年來我國野生植物保護事業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有些物種的利用已超出了可承受限度而面臨枯竭甚至瀕危,需要搶救性保護;我國野生植物資源數量普遍不多,相當物種已不具備作為經濟資源的條件,必須將野外資源主要作為生態資源對待,實行普遍保護。因此,必須用發展觀點來做好保護工作,加強野外資源保護,大力發展野生植物資源的人工培育,促進由利用野外資源為主向培育利用人工資源為主轉變。

❼ 你家有多岐蘇鐵嗎

你家有多祈福鐵嗎?多基礎題是什麼網路?

❽ 多歧蘇鐵盆栽的養殖方法

多頭鐵樹與鐵樹栽培管理相同

鐵樹又叫蘇鐵,分為雌性和雄性,雄鐵樹的花是圓柱形的,雌鐵樹的花是半球狀的,很容易辨認。在我國的四川省攀枝花市,有一大片天然的鐵樹林,至少在20萬株以上。那裡的鐵樹一旦長成,雄鐵樹每年都開花,雌鐵樹一兩年也要開一次。當地舉辦了一年一度的「蘇鐵觀賞節」,到這里旅遊的中外人士對此贊不絕口。

相傳鐵樹的生長發育需要土壤中有鐵成分供應,如果它生長情況不好,在土壤中加入一些鐵粉,就能使它恢復健康。有些人乾脆把鐵釘直接釘入鐵樹的體內,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或許,這便是鐵樹名稱的由來吧!


盆栽鐵樹

家庭栽培鐵樹,一般不宜選購太大的植株,花盆通常選用口徑20~30厘米的中等盆。鐵樹栽前盆底放2厘米厚的粗沙或碎石作滲水層,培養土宜用腐葉土4份、園土3份、骨粉1份、河沙2份、銹鐵屑200克混合配製,用腐熟的豆餅肥作基肥。栽好後澆透水,放陰涼處半個月,以後移置北風向陽處養護。經常保持盆土濕潤,但不要過濕,4~5月一般可2天澆一次水。鐵樹不耐水漬,雨後要注意及時排水。6~8月生長較快,這時氣溫長高,蒸發量大,澆水量可適當增加,除雨天外,每天應澆1次水。9月後控制澆水,掌握「間干間濕」的原則。生長季節,每15~20天追施1次液肥。入秋後停止施肥。

鐵樹喜陽光,在春、秋季,幼苗期最好放在陽光直射處(但不可曝曬)養護,待新葉長成後再移入室內觀賞。冬季氣溫低於0度時應移入室內越冬。室濕保持在5~10度。翌年4月出室,每隔2~3年換盆1次。鐵樹生長過程中,當植株主幹高達40~50厘米,新葉長成時,應將下部枯弱黃葉割除一輪或至少兩年進行1次,以保持樹形的整齊豐滿。

❾ 中國裸子植物面臨著哪些威脅

雖然我國有著極為豐富的裸子植物種類及森林資源,但由於裸子植物的樹干具有端直、材質優良和出材率高等優點,所以正在受到人們強烈的威脅和破壞。如50年代中國最大的針葉林區——東北大、小興安嶺及長白山區的天然林被不同程度地開發利用,60年代至70年代另一大針葉林區——西南橫斷山區的天然林又相繼被強烈採伐。而在我國的華中、華東和華南地區,因人口密度較大和經濟發展的需求,中山地帶的各類天然針葉林多被砍伐。隨著各類天然針葉林採伐和破壞,原有生態環境發生改變,加快了林下生物消失和瀕危的速度。同時,一些具有重要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的裸子植物也不斷地受到破壞嚴重,如攀枝花蘇鐵、貴州蘇鐵、多歧蘇鐵和叉葉蘇鐵均就遭到大肆破壞。又如三尖杉屬和紅豆杉屬植物,當它們被發現有新型抗癌葯用的價值後,就立即遭到大規模採伐,破壞之劇烈,使資源急劇減少。

以前在中國滅絕的裸子植物有崖柏,現已又被重新發現。僅有栽培而無野生植株的野生絕滅種有蘇鐵(鐵樹)、華南蘇鐵、四川蘇鐵;分布區極窄,植株極少的極危種有多歧蘇鐵、柔毛油杉、矩鱗油杉、海南油杉、百山祖冷杉、元寶山冷杉、康定雲杉、大果青杄、太白紅杉、短葉黃杉、巧家五針松、貢山三尖杉、台灣穗花杉和雲南穗花杉等。如今瀕臨滅絕和受到威脅的裸子植物多達60多種,約占裸子植物種數的28%,其中的百山祖冷杉和台灣穗花杉已經被列入世界最瀕危的植物之列中。

優先保護的物種

現在我國已經充分認識到保護裸子植物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已經建立了少數以殘遺或瀕危裸子植物為保護對象的保護區。這些優先保護的裸子植物有,銀杉、百山祖冷杉、攀枝花蘇鐵、元寶山冷杉、水杉等。另一些裸子植物物種已列為在其產地所建保護區的主要保護對象。為保持中國在裸子植物類群上的優勢,應禁止或限制天然針葉林的採伐,必須採伐時應選擇適宜的採伐方式,確保天然更新。同時還應在一些極度臨危的種類(如多歧蘇鐵等)的原產地建設自然保護區,以重點保護。

❿ 蘇鐵郵票價格

志號名稱 1996-7 蘇鐵(T)◎
全套枚數 4
發行日期 1996.05.02
全套面值 3.2元
齒孔度 P12
整張枚數 50(10*5)
設計者 曾孝濂
版 別 膠版
印刷廠 北京郵票廠

備 註: 單枚信息

圖 案
(4-1)T蘇鐵
(4-2)T攀枝花蘇鐵
(4-3)T篦齒蘇鐵
(4-4)T多歧蘇鐵
面 值 20分 20分 50分 230分
規 格 40*30mm
發行量 2309.2萬
全套現價6元左右. 發行量太大.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