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假違法嗎
『壹』 職業打假到底算不算犯法
根據最高法的司法解釋,知假買假的顧客也屬於消費者,因此職業打假並不違法。
這是當年王姓「職業打假人」出名後出的司法解釋,具體哪一條我忘了。
『貳』 前幾天有人說帶我在淘寶里打假,請問這個違法嗎在線等,急
應該是騙人的,小心上當受騙。淘寶網有淘寶網路在線公安,有淘寶網管理人雲等等。如果有人舉報或發現非法行為,馬上封賣家淘寶店鋪或現金來往帳號。
『叄』 打假人違法嗎能得到法律的保護嗎
不違法,但是也不受法律保護。
工商總局發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徵求意見稿)》,其中規定「金融消費者以外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以營利為目的而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行為不適用本條例。」這項有關「適用對象」的界定,也被認為所謂的「職業打假人」將不再受消法保護。
(3)打假違法嗎擴展閱讀
最高法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葯品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明確「知假買假」可受法律保護;網購消費者可向網路平台主張權利等問題。該《規定》同樣適用於化妝品和保健品領域,將於2014年3月15日起施行。
《規定》第3條規定:「因食品、葯品質量問題發生糾紛,購買者向生產者、銷售者主張權利,生產者、銷售者以購買者明知食品、葯品存在質量問題而仍然購買為由進行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肆』 打假人勒索經銷商屬於違法行為嗎
從上述描述不能真正確定「打假人」此行為的違法性,法律上對於打假人的是消費者性質還是勒索性質沒有明確的分界,需要取證調查打假人的行為和賠償金額是否巨大來得出結論的:
我們可以三方面分析
1: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三十九條 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一)與經營者協商和解;
(二)請求消費者協會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調解組織調解;
(三)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
(四)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四十條 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銷售者賠償後,屬於生產者的責任或者屬於向銷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銷售者的責任的,銷售者有權向生產者或者其他銷售者追償。
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屬於生產者責任的,銷售者賠償後,有權向生產者追償。屬於銷售者責任的,生產者賠償後,有權向銷售者追償。
消費者在接受服務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服務者要求賠償。
2:《民通意見》第六十九條規定:「已給公民及其親友的生命健康 榮譽 名譽 財產等造成損害,或者以給法人的榮譽 名譽 財產等造成損害為要挾,以脅迫對方作出違背真實的意思表示,可以認定為脅迫行為。」
3《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條:敲詐勒索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多次敲詐勒索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敲詐勒索構成條件:
A.行為人為一般犯罪主體,即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
B.行為人必須使用威脅或者要挾的方法勒索財物,這是敲詐勒索罪的最主要的特點。威脅和要挾,是指通過對被害人及其親屬精神上的強制,使其在心理上造成恐懼,產生壓力。威脅或者要挾的方法多種多樣,如以將要實行暴力;揭發隱私、違法犯罪活動;毀壞名譽相威脅等、等。其形式可以是書面的,也可以是口頭的,還可以通過第三者轉達;可以是明示,也可以是暗示。在取得他人財物的時間上,既可以迫使對方當場交出,也可以限期交出,總之,是通過對公私財物所有人、保管人實行精神上的強制,使其產生恐懼、畏難心理,不得已而交出財物。
C.行為人必須具有非法佔有他人財物的目的,如果是其他目的,如債權人為討債而威脅債務人的,則不構成本罪。
『伍』 職業打假人被毆打,打假賺錢違法嗎
「3.15消費者權益日」,在央視報道出了不少企業造假問題的同時,一個職業也再度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職業打假人。
對於食品企業來說,超市是最重要的流通渠道之一,失去了超市,食用油企業要想成功在市場立足,幾無可能。超市和廠商是緊密的利益相關方,同樣應對職業打假人,超市的談判能力和專業能力總體要比廠商弱,選擇超市起訴索賠,正是「攻其必救」。
手段二:選擇法規盲區,跟廠家打疲勞戰
職業打假人張某在某超市購買了90多瓶某品牌食用(植物)調和油,購買後直接向當地食葯監部門舉報:認為該食用調和油沒有標明各配料在成品中的添加量,屬於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產品,要求超市賠償其10倍貨款及相關費用。
手段三:摳字眼,索取「巨額」賠償
劉某在超市購買了一桶某品牌食用油,隨後向當地質監部門投訴稱該食用油在外包裝標簽中「營養成分表」一欄標注了「飽和脂肪酸」,但是沒有標識「營養素參考值」,違反相關法規,要求依法立案查處不合格產品,並責令被申訴舉報企業產品下架停止銷售,並給予申訴舉報人獎勵;依法責令被申訴舉報企業退回貨款49.50元,並依法10倍賠償495.00元;責令被申訴舉報人賠償申訴舉報人因申訴而產生交通費、列印費、誤工費、精神損失費共計12365元。
手段四:抓廠家疏忽,比竇娥還冤?
某職業打假人實名舉報北京某商超銷售的某品牌食用油未標注質量等級,屬不合格產品。超市及廠家多次與北京某主管部門溝通告知其執行的是企業標准,因該企業標准中的質量指標已嚴苛於國家標準的要求,故產品企業標准文本中未再實施質量分級。
打假違法嗎
在司法工作者眼中,職業打假行為,又該怎麼評判呢?南京市六合區法院的法官金鑫用了一個詞,叫「愛恨兩難」。他也說,現在執法力量很差,希望職業打假人能彌補執法的不足,但是這畢竟顛覆了一個正常的價值觀,價值取向已經不完全是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了,往往關注的是一些讓他多獲得賠償相關的事情。
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的數據顯示,2015年,食品安全糾紛領域,有八成以上的訴訟,由職業打假人提起。該院法官李曉波認為,「職業打假人」依法依規主張多倍賠償的,應當得到法律的支持。食品安全領域存在違法成本低、維權成本高的現實情況。職業打假人的存在確實對凈化市場,督促生產者經營者依法經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2014年初,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司法解釋,其中明確,因食品、葯品質量問題發生糾紛,生產銷售者以「知假買假」為由進行抗辯的,法院不予支持。雖然司法解釋中使用了「購買者」,而不是「消費者」,並且該規則的使用范圍也僅限於食品葯品領域。但這對於職業打假人來說,依然是個「喜訊」。
青島的職業打假人王先生認為,這個行業之所以會引發爭議,是因為它傷害了一些不良商家,而且,這種傷害還是合法,至少是不違法的。不在於這個行業做的人的本身,而在於兩個方面:商家是不是誠信經營,職能部門是不是盡職盡責監管。如果這兩個方面都達到了,這個行業根本就不會存在。
爭議歸爭議,職業打假的隊伍依然在不斷壯大。王先生算是青島入行比較早的職業打假人,他說,現在這個群體已在青島小有規模。2002年的話可能不出10個人,現在知道名字的大概有幾十個人,他不認識的恐怕得有上百人,其實這個行業大部分都是個人自己干。
『陸』 網上那些打假的人他們為什麼打假為什麼跟商家過不去打假不違法嗎
一般打假的人只要不惡意打假的話,那肯定不違法,反而法律還支持。
『柒』 淘寶惡意打假,違法嗎
違法,屬於敲詐勒索。
『捌』 職業打假人違法嗎
社會上給予職業打假人的評價褒貶不一。
更多的消費者把他們當作是英雄,但也有人認為他們就是在藉此為己謀利。
社會學家夏學鑾將那些以營利為目的的「職業打假人」比做「不良商業生活孕育出來的寄生蟲」。因為有假,他們才有存活的空間。
客觀上來講,這些人對於市場的凈化確實起到了積極作用,但仍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消費者的代表。當「打假者」以索賠為目的時,也要守住一定的底線。
有時候合法與違法之間僅有一線之隔,職業打假就像在打擦邊球,同樣要面臨風險。
"職業打假人"本身的打假技能、手段以及對消費領域相關法律法規的掌握也隨著15年的成長變得更加純熟。 但不願意看到的是,這樣的群體中存在有一部分以盈利甚至勒索為生的人群,"以假打假",利用法律空白和商家息事寧人的心理獲得灰色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