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處分別是
Ⅰ 北京的八大處分別是指哪些各有什麼典故
http://www.jyzxw.net/Article/2006/200607/Article_20060704135536.html
Ⅱ 北京八大處的全名是什麼
八大處靈光寺
Ⅲ 慶余年中監察院八大處在一開始分別是什麼司職
一處專門負責監察京中百官。在各要害部門安插著許多探子,是監察院最要害的部門,前任頭目就是暗中倒向長公主,剛死數月的朱格。二處負責各處情報的歸攏分析以及進策,以供陛下及軍方做出計劃。
三處是范閑感覺最親切的部門,因為他的老師費介在沒有退休之前,一直是三處的頭目,三處專門負責研製葯物與各類偏門武器,范閑如今身上帶著迷葯毒葯,基本上都是三處的研製成果。
四處就是言若海的部門,專門負責除了京都之外各郡各路官員的監察,以及相關情報的偵緝工作,權力范圍遠至國境之外,還包括了北齊東夷城的部分,如果單以許可權來論,是除了一處之外權力最大的部門。
監察院五處是一直駐在京外,由皇帝陛下親旨成立,專門負責保護陳萍萍安全的黑騎,在必要時也可以進行騎兵的千里突襲,當年深入北魏擒獲敵國密諜大頭目肖恩,便是五處最光彩的一次戰績,可以說,這個部門是監察院中武力最強大的一屬。
六處是最不出名,也最恐怖的一個部門,就連范閑入京這么久,也沒有怎麼與對方打過交道,因為六處是專門負責處理暗殺的事宜,當然,從方面來說,六處也要保護陛下指定的人選。
七處則是專門負責刑訊囚敵之事,這是比刑部十三衙門更專業的存在,范閑當初在監察院大牢里曾經看見的那位不起眼的牢頭,就是七外前任頭目。
八處啊八處,范閑看見那位中年官員就想笑,這是監察院里自己打交道最多的一個部門了吧?澹泊書局可沒少給八處上貢,雖然有關系可用,但是七葉掌櫃還是很小意地按月給八處上貢,這個部門,在范閑的感覺中就有些像前世的那個老爺衙門,只是比那個老爺衙門的權力更大,更獨立些。
Ⅳ 八大處公園具體是哪八大處_八大處公園景點詳解
八大處公園景點詳解:一、長安寺 長安寺位於公園大門以南一里多地。創建於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原名「善應寺」。後歷經清順治年間(1659年)、康熙年間(1671年)兩度重修,規模日大,改稱「長安寺」。長安寺倚翠微山,坐西朝東,紅牆圍繞,兩進四合。入門便是一磚石景壁,上有"登歡喜地"四字。沿西向甬路前行,登數十級台階為該寺山門殿。殿內供關羽造像,又稱「關公殿」。向後分別為「大雄寶殿」、「大士殿」,大士殿前二株白皮樹尤為醒目,雖歷數百年滄桑卻仍枝繁葉茂,在京城古木名樹中佔得一席。當年的長安寺曾是西山名剎。長安寺原有五百羅漢雕像,現已無存,據明萬曆年間史料對長安寺尚有:「寺中四松」最奇。門列天兵十,狀極詭異,廡下有「五百羅漢」的記載,從中可見長安寺當年的地位和風貌。長安寺在「文化大革命」年間被毀,尚未恢復原貌,現今暫不對外開放。
二、靈光寺靈光寺是八大處現存最重要的一座寺院。始建於唐大歷年間(766-779年),最初稱「龍泉寺」,金世宗年間(1162年)改稱「覺山寺」,明宣德年間(1428年)恢復龍泉寺舊稱,明正統年間(1436-1449年)擴建後改為「靈光寺」。
三、三山庵三山庵因其地處翠微、平坡、盧師三山之間(一說虎頭、翠微、青龍)而得名。三山庵創建於金天德三年(1151年),於乾隆年間重修。山門殿三間,正對山門是大殿五間,內供釋迦牟尼塑像。清雍正、乾隆年間有高僧達天通理禪師曾在此研磨禪理。著書立論,一時名噪遐邇。
四處大悲寺大悲寺位於三山庵與龍泉庵之間的山腰處。相傳建於北宋或遼金時期(約1033年)原名「隱寂寺「。該寺坐西朝東,正對山門有古楸兩株。整個院落為三進四合,山門殿有石額「敕建大悲寺」,為清康熙帝御筆。山門殿內有四大天王塑像。山門殿後為大雄寶殿。殿前有明代古竹兩池,青翠欲滴。殿內正中供三世佛,兩側「十八羅漢」雕像相傳是元代著名雕塑家劉元的傑作。雕像形態各異,道氣深沉,栩栩如生。其像皆以檀香木粉和精砂為胎精雕而成,至今仍散發出繞梁香氣。大雄寶殿後為圓通寶殿內供彩塑觀音菩薩坐像。此殿前兩株參天古銀杏樹,粗有數圈,枝繁葉茂,樹齡高達八百餘年。
五處龍泉庵龍泉庵又名龍王堂,位於大悲寺西北。明仁宗洪熙乙己(1425年)始建「慧雲禪林」。清順治二年(1645年)於該地發現一泓清泉,遂修建了一座龍王廟。清道光年間兩處合二為一,為龍泉庵。全庵共有五個院落,分為上中下三層,除主殿龍王堂外,還有臥遊閣、聽泉水榭、妙香院和華祖院。整個院內松高柏巨,如雲蔽日,夏日裡涼爽異常,極宜消暑。此庵山門小巧,入山門即得一方池,泉水不斷從池中龍口出流出,注入池內。該泉名曰「龍泉」,四時不涸,泉水經化驗為天然高鍶礦泉水。池左有聽泉小榭。上方為龍王堂;北院原稱慧雲寺。該院"龍泉茶社"歷史悠久,在京城影響頗大,四季開放,以甘冽泉水泡出的名茶別有一番滋味,回頭客極多,夏秋時節尤甚。
六處香界寺香界寺位於平坡山,是現今八大處面積最大的一座寺廟。始建於唐乾元年間(758-760年),名為「平坡大覺寺」,明朝名為「大圓通寺」,清康熙年間名為「聖感寺」,清乾隆年間改為現名。香界寺坐北朝南,依山取勢,氣勢雄偉壯觀,是歷代帝王游山駐蹕之所。寺分左、中、右三路,共五進院落。中路行進,山門殿上方懸一石額,上鐫「敕建香界寺」,二進院落內古松虯枝盤旋,張牙舞爪,故稱「龍松」。另有鍾鼓二樓分列左右。後為天王殿,面闊三間,內供四大天王,契比和尚(大肚彌勒佛)和韋馱。拾階而上有正殿五間,名圓雄寶殿,殿前有石碑兩通。其中左碑碑陽刻有「大悲菩薩自使真像」,相傳為康熙年間重修寺廟時出土的唐代古碑。碑陰刻有"敬佛"二字,大如洪斗,為康熙御筆。四進院落格局與三進相仿,正殿為大雄寶殿,供三世佛與十八羅漢。五進院落為藏經樓。左路為一別院,僅精舍三間。右路為「行宮院」,為乾隆帝避暑的行宮,院內置景頗佳。
敬佛碑傳說一天清晨,康熙帝在院子里散步,他順著杜鵑雀躍的身影移動著腳步,突然腳底下一軟,便跪了下去。康熙覺得磕著的膝蓋很疼,而院子里都是土地,磕一下不至於如此疼痛,於是就命人挖挖看地底埋了什麼東西。四五個隨從趕緊找來工具挖掘。起初,隨從們並無收獲,可挖著挖著,突然挖出了一塊石碑。這塊碑上雕刻著「大悲菩薩自傳真像」,其像用浮雕和線雕混合刀法鐫刻而成,風格獨特。康熙皇帝見了很高興,命令太監准備筆墨,潑墨揮毫,在碑陰寫下「敬佛」兩個遒勁有力的尺幅大字,並命人將它立於寺廟前。據有關專家考證,確認此碑為唐代遺留下來的珍品。到八大處旅遊的人見到這塊敬佛碑,就會情不自禁地詢問它的來歷,於是敬佛碑這個傳說就被傳播開來。
七處寶珠洞寶珠洞位於平坡山頂,創建了清乾隆四十六年(1780年)。寺前有一座木結構牌樓,匾額內外分鐫「堅固林」和 「歡喜地」,為乾隆皇帝御筆。過牌樓前行,路旁一天然巨石,石上約略可見行書《寶珠洞詩》,落款處鐫有乾隆御璽印跡。寶珠洞臨崖而建大殿兩層,其中"眺望軒"觀音殿連同左右配房形成一層院落。觀音殿後有一石洞,寬廣約四米,洞內礫石如寶珠黑白雜陳,晶瑩閃爍,固此該洞以"寶珠"命名。相傳康熙年間有一海岫禪師在此梵修,多次受到皇帝召見。據記他能誦經驅鬼,故又得名"鬼王菩薩"。洞內原有他的肉身貼金法像,早經毀壞,現為漢白玉石雕像。寶珠洞項上為阿彌陀佛殿。原有額曰"舍輪妙果"右邊橫額曰"雲卧天窺",皆為乾隆御筆。七處是遠眺京城美景,觀賞日出的極佳處,故有「京西小泰山」之譽。
八處證果寺證果寺是八大處寺院中最古老的一座寺院。與二處至七處同處一山不同,八處位於盧師山(一說為青龍山)山腰處。始建於唐天寶年間(又傳建於隋仁壽年間)。寺中一株古黃連木樹齡600年以上,為京城所獨有。證果寺坐北朝南,位於盧師山腰。山門石階數十級。階下豎有二碑,山門之上石額鐫有「古剎證果寺」字樣,為明英宗御筆。山門左側有一深潭,名為青龍潭,傳說為青龍出沒之處。山門以北為大雄寶殿。殿前有銅鍾一口,鑄於明成化六年(1470年),鍾身鑄有《摩訶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字樣雋秀,鑄造精良。殿東為禪堂院。大雄寶殿以西有一院,院門為寶瓶形,青石製作。出此小院西門,有座重檐八角亭。亭北是一寬大的敞軒,內懸木製匾額,上刻「招止亭」三字。匾下嵌一碑,上刻《秘摩崖招止亭記》。敞軒以北為秘魔崖。此處一巨石自山頂凌空而出,突兀奇險。石上鐫刻「天然幽谷」四字。旁側有一洞,名「真武洞」,相傳有盧師和尚在此修行,因其為民
Ⅳ 八大處是什麼區
八大處位於北京西山著名風景區南麓,距市中心16公里,始建於隋唐至明清時期,因山中有八座古剎而得名。
地理位置
北京市石景山區
Ⅵ 北京的八大處是指。。。。。
西山八大處是指分布在石景山區西山東麓的翠微山、盧師山和平坡山的山下、山麓、山腰和山頂的八座廟宇,舊有「八剎」之稱,佔地約140平方公里。
八大處是指西山余脈翠微、平坡、盧師三峰間的八座寺廟,即長安寺、靈光寺、三山庵、大悲寺、龍王堂、香界寺、寶珠洞、證果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