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三違處分 » 違法要素

違法要素

發布時間: 2020-11-22 18:44:32

① 構成違法的四要素

違法分廣義違法和狹義違法.廣義違法指所有違反法律的行為,包括犯罪行為和狹義的違法行為.狹義的違法,可以稱為一般侵權行為,包括民事侵權行為和行政侵權行為,指除犯罪外所有非法侵犯他人人身權\財產權\政治權利\精神權利或知識產權的行為.
違法由五個要素構成:1,違法以違反法律為前提;2,違法必須是某種違反法律規定的行為;3,違法必須是在不同程度上侵犯法律上所保護的社會關系的行為;4,違法一般必須有行為人的故意或過失;5,違法者必須具有法定責任能力或法定行為能力.

② 法律責任的構成要素有哪些

一、主體

法律責任主體是指違法主體或承擔法律責任的主體。應注意的是,責任主體不完全等同於違法主體

二、過錯

主觀故意或過失。

在刑法上故意或過失是判定行為人主觀惡性的重要依據;民法上故意和過失統稱為過錯,是構成一般侵權行為的要素;在行政法領域,實施過錯推定的方法。

三、違法行為

包括犯罪行為和一般違法行為

違法行為與法律責任的關系是既聯系又區別的,違法行為是法律責任產生的前提,而法律責任的承擔不以違法的構成為條件

四、損害事實

即受到的損失和傷害的事實,包括人身、財產、精神三方面。

損害應當具有 確定性,即是業已發生的而不是即將發生的,

損害必須根據社會的一般觀念和公眾意識予以認定;有此責任的承擔不以實際損害存在為條件

因果關系: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有一因一果的關系

(2)違法要素擴展閱讀:

法律責任的認定和歸結簡稱「歸責」,它是指對違法行為所引起的法律責任進行判斷、確認、歸結、緩減以及免除的活動。

(一)歸責原則

歸責原則體現了立法者的價值取向,是責任立法的指導方針,也是指導法律適用的基本准則。歸責一般必須遵循以下法律原則:

1、責任法定原則。其含義包括:

(1)違法行為發生後應當按照法律事先規定的性質、范圍、程度、期限、方式追究違法者的責任;作為一種否定性法律後果,它應當由法律規范預先規定。

(2)排除無法律依據的責任,即責任擅斷和「非法責罰」。

(3)在一般情況下要排除對行為人有害的既往追溯。

2、因果聯系原則。其含義包括:

(1)在認定行為人違法責任之前,應當首先確認行為與危害或損害結果之間的因果聯系,這是認定法律責任的重要事實依據。

(2)在認定行為人違法責任之前,應當首先確認意志、思想等主觀方面因素與外部行為之間的因果聯系,有時這也是區分有責任與無責任的重要因素。

(3)在認定行為人違法責任之前,應當區分這種因果聯系是必然的還是偶然的,直接的還是間接的。

3、責任相稱原則。其含義包括:

(1)法律責任的性質與違法行為性質相適應。

(2)法律責任的輕重和種類應當與違法行為的危害或者損害相適應。

(3)法律責任的輕重和種類還應當與行為人主觀惡性相適應。

4、責任自負原則。其含義包括:

(1)違法行為人應當對自己的違法行為負責;

(2)不能讓沒有違法行為的人承擔法律責任,即反對株連或變相株連;

(3)要保證責任人受到法律追究,也要保證無責任者不受法律追究,做到不枉不縱。

(二)免責

免責是指行為人實施了違法行為,應當承擔法律責任,但由於法律的特別規定,可以部分或全部免除其法律責任,即不實際承擔法律責任。

免責的條件和方式可以分為:

1、時效免責。

2、不訴免責。

3、自首、立功免責。

4、有效補救免責。即對於那些實施違法行為,造成一定損害,但在國家機關歸責之前採取及時補救措施的人,免除其部分或全部責任。

5、協議免責或意定免責。這是指雙方當事人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通過協商所達成的免責,即所謂「私了」。

6、自助免責。自助免責是對自助行為所引起的法律責任的減輕或免除。所謂自助行為是指權利人為保護自己的權利,在情勢緊迫而又不能及時請求國家機關予以救助的情況下,對他人的財產或自由施加扣押、拘束或其他相應措施,而為法律或公共道德所認可的行為。

7、人道主義免責。在權利相對人沒有能力履行責任或全部責任的情況下,有關的國家機關或權利主體可以出於人道主義考慮,免除或部分免除有責主體的法律責任。

③ 違法行為的構成要素包括( )

A要選,即使是違反善良風俗,也是法律規定之一種。
B不選,漏網之魚比比皆是,難道都受到法律的追究?
C要選,不然法律強制力無法體現?
D不選,不然無過錯原則沒有適用餘地了。

④ 違法行為產生法律責任的構成要素是什麼

首先違法行為人的行為必須是違反法律規定的行為。 第二,違法必須是在不同程度上侵犯法律上所保護的社會關系的行為。 第三,違法一般必須有行為人的故意或過失。原則上,由於過錯,才構成違法行為。但沒有過錯,法律規定應承擔法律責任的,仍應承擔。 第四,違法者必須具有法定責任能力或法定行為能力。下面從主客體詳細解答:
第二節 法律責任的構成
法律責任的構成是指認定法律責任時所必須考慮的條件和因素。由於法律責任會給責任主體帶來法定的不利後果,表明了社會對責任主體的道德非難和法律處罰,因此,必須科學、合理地確定法律責任的構成,以保障行為人的行為自由,保護責任主體的利益,實現法律的功能,維持社會秩序,促進社會發展。
由於違法行為和違約行為是最主要、最基本的產生法律責任的原因和根據,是認定和歸結法律責任的前提,因此,違法行為或違約行為的構成要件與法律責任的構成有著密切的關系。根據構成違法行為或違約行為的要素,我們將法律責任的構成概括為責任主體、違法行為或違約行為、損害結果、因果關系、主觀過錯等五方面。
一、責任主體
責任主體是指因違反法律、違約或法律規定的事由而承擔法律責任的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在後面責任分類中提到國家責任,國家到底是不是責任主體?責任主體是法律責任構成的必備條件。違法、違約首先是一種行為,沒有行為就沒有違法或違約,而行為是由人的意志支配的活動,因此,實施違法或違約必須有行為人。但是,並非任何人都可以成為違法行為或違約行為的實施者,沒有行為能力的人就不可能成為實施違法行為或違約行為的人。因此,責任主體對於法律責任的有無、種類、大小有著密切的關系。
二、違法行為或違約行為
違法行為或違約行為在法律責任的構成中居於重要地位,是法律責任的核心構成要素。違法行為或違約行為包括作為和不作為兩類。作為是指人的積極的身體活動。直接做了法律所禁止或合同所不允許的事自然要導致法律責任。不作為是指人的消極的身體活動,行為人在能夠履行自己應盡義務的情況下不履行該義務,例如不做法律規定應做的事或不做合同中約定的事,也要承擔法律責任。區分作為與不作為,對於確定法律責任的范圍、大小具有重要意義。
三、損害結果
損害結果是指違法行為或違約行為侵犯他人或社會的權利和利益所造成的損失和傷害,包括實際損害、喪失所得利益及預期可得利益。損害結果可以縣對人身的損害、財產的損害、精神的損害,也可以是其他方面的損害。損害結果表明法律所保護的合法權益遭受了侵害,因而具有侵害性。同時,損害結果具有確定性,它是違法行為或違約行為已經實際造成的侵害事實,而不是推測的、臆想的、虛構的、尚未發生的情況。損害結果的確定性,表明損害事實在客觀上能夠認定。認定損害結果時一般根據法律、社會普遍認識、公平觀念並結合社會影響、環境等因素進行。
四、因果關系
因果關系是違法行為或違約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的必然聯系。因果關系是一種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即一現象的出現是由於先前存在的另一現象而引起的,則這兩現象之間就具有因果關系。因果關系是歸責的基礎和前提,是認定法律責任的基本依據。因果關系對於確定行為主體、認定責任主體、決定責任范圍具有重要意義。法律責任上的因果關系是一種特殊的因果關系,它既具有一般因果關系的共性,又有其特殊性。因果關系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我們只能根據事物之間的客觀聯系來判斷因果關系的有無。事實上的因果關系極為復雜,一個結果可能由多個原因造成,法律只考慮其中與法律責任認定有關的因素。因果關系是法律規定的因果關系,具有法定性。
五、主觀過錯
主觀過錯是指行為人實施違法行為或違約行為時的主觀心理狀態。在人類社會的早期,按照客觀原則進行歸責,因而主觀過錯對法律責任的構成沒有什麼意義,僅僅對法律責任的大小有一定關系。現代社會將主觀過錯作為法律貢任構成的要件之一,不同的主觀心理狀態對認定某一行為是否有責任及承擔何種法律責任有著直接的聯系。主觀過錯作為犯罪的主觀方面的內容,是犯罪構成的要件之一,對於認定和衡量刑事責任具有重要作用。在民事責任方面,一般也要考慮主觀過錯,採用過錯責任原則。
主觀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兩類。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狀態。過失是指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損害他人、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心理狀態。

⑤ 目的犯中的目的是違法要素還是責任要素

法分則中有許多犯罪未規定犯罪目的,而理論和實踐上一般認為,其中某些未規定 目的的犯罪仍然應該具備某種特定目的,但在論證這些非法定目的犯之特定目的的存在 時多局限於就罪論罪,缺少從犯罪構成整體的角度探討其合理性。從構成要件構造的角 度看,目的犯中的目的是主觀違法的構成要件要素,當某種犯罪的構成要件中沒有明確 規定犯罪目的,而該目的對於犯罪……
所謂犯罪目的,是指行為人通過實施犯罪行為達到的某種危害結果的希望或追求。犯 罪的成立要求對犯罪事實有所認識,這就是犯意,故意是最典型、一般的犯意。在某些 構成要件,在一般的犯意之外,還要求將某些特殊的目的作為必備要素。如「以營利為 目的」、「以出賣為目的」、「以傳播為目的」等。一般來說,「犯意是和構成要件的 結果相應的,但這些特殊的主觀要素又超過了結果,所以它們又被叫作超主觀要素或純 主觀要素,並因此而把具有這種超主觀要素的犯罪(構成要件)稱為目的犯。」[1](P105 )「犯罪的故意與過失的含義在總則中已有規定,人們可以根據總則的規定以及分則所 描述的行為特徵,概括出具體犯罪的主觀要件的內容,分則只需就特定的目的進行規定 」。[2](P388—389)這表明,如果目的是一種犯罪成立的必備因素,它就應該由分則的 罪刑規范予以明確規定,這不是總則所應該把持的范圍。在分則中,目的犯之目的的規 定有兩種表達形式,一種是法定目的犯,即直接在條文中將該種犯罪的特殊目的明確規 定,不具備這種目的的就不構成相應犯罪,這類目的犯佔大多數。例如,刑法第152條 走私淫穢物品罪規定「以牟利或者傳播為目的」,第192條規定,「以非法佔有為目的 」,第276條規定「由於泄憤報復或者其他個人目的」,等等,不一而足。認定該種情 況的目的犯當然不存在問題,只需要根據條文的規定予以適用即可;另一種是非法定目 的犯,即並不在條文中規定某一犯罪所需的特殊目的,而需要法官根據一定的原則予以 補充,典型的例子有刑法關於盜竊、搶劫、詐騙和搶奪等罪的規定。

⑥ 一般違法行為由哪些要素構成,簡述違法和犯罪的關系

違法的構成要素包括:

1、違法是一種危害社會的行為。單純的思想意識活動不能構成違法。

2、違法必須有被侵犯的客體,即侵犯了法律所保護的社會關系與社會秩序,對社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3、違法必須是行為者有故意或過失的行為,即行為人有主觀方面的過錯的行為。

4、違法的主體必須是達到法定責任年齡和具有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和依法設置的法人。

⑦ 違法的構成要件

1、違法是一種危害社會的行為。

2、違法必須有被侵犯的客體,侵犯了法律所保護的社會關系與社會秩序,對社會造成了危害。

3、違法必須是行為者有故意或過失的行為。

4、違法的主體必須是達到法定責任年齡和具有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和依法設置的法人。

違法,也稱違法行為,是指特定的法律主體(個人或單位)由於主觀上的過錯所實施或導致的、具有一定社會危害性、依法應當追究責任的行為。違法行為表現為超越法律允許限度的權利濫用、作出法律禁止的行為以及不履行法定的積極義務等。

國家機關、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或公民,因違反法律的規定,致使法律所保護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受到破壞,依法應承擔法律責任的行為。

(7)違法要素擴展閱讀

違法按其性質和危害程度的不同,可分為刑事違法、民事違法和行政違法等。

刑事違法即犯罪,它是指觸犯刑事法規依法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犯罪對社會危害較大,因此它是違法中最嚴重的一種。

民事違法是指違反民事法規(包括民法、勞動法等部門法規)的行為。如沒有正當理由而不履行民事義務或違反民事義務造成對方的某種損失等。

行政違法是指違反行政管理法規的行為。具體說,它包括兩種情況:一是公民和法人違反行政管理法規的行為;一是國家工作人員執行職務時的輕微違法行為或違反紀律的行為。民事違法和行政違法因其危害較小,通常稱為一般違法。

違法按其性質和危害程度的不同,可分為刑事違法、民事違法和行政違法等。

刑事違法即犯罪,它是指觸犯刑事法規依法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犯罪對社會危害較大,因此它是違法中最嚴重的一種。

民事違法是指違反民事法規(包括民法、勞動法等部門法規)的行為。如沒有正當理由而不履行民事義務或違反民事義務造成對方的某種損失等。行政違法是指違反行政管理法規的行為。

具體說,它包括兩種情況:一是公民和法人違反行政管理法規的行為;一是國家工作人員執行職務時的輕微違法行為或違反紀律的行為。民事違法和行政違法因其危害較小,通常稱為一般違法。

「違法」一詞可以作廣義和狹義兩種解釋。廣義的違法,包括刑事違法(犯罪)、民事違法和行政違法等;狹義的違法則指犯罪以外的一般違法。

違法:是指國家機關及其公職人員、政黨、武裝力量、社會團體、企事業組織、公民違反國家現行法律和法規的規定,造成社會危害的,有過錯的行為。

⑧ 違法行為必須具備的4個要素是什麼

是五要素啊!

違法行為以違反法律為前提;

違法行為必須是某種違反法律規定的行為;

違法必須是在不同程度上侵犯法律上所保護的社會關系的行為;

違法一般必須有行為人的故意或過失;

違法者必須具有法定責任能力或法定行為能力。

⑨ 構成違法的四要素

違法的構成要素包括:

1、違法是一種危害社會的行為。單純的思想意識活動不能構成違法。

2、違法必須有被侵犯的客體,即侵犯了法律所保護的社會關系與社會秩序,對社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3、違法必須是行為者有故意或過失的行為,即行為人有主觀方面的過錯的行為。

4、違法的主體必須是達到法定責任年齡和具有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和依法設置的法人。

(9)違法要素擴展閱讀

違法按其性質和危害程度的不同,可分為刑事違法、民事違法和行政違法等。刑事違法即犯罪,它是指觸犯刑事法規依法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

犯罪對社會危害較大,因此它是違法中最嚴重的一種。民事違法是指違反民事法規(包括民法、勞動法等部門法規)的行為。如沒有正當理由而不履行民事義務或違反民事義務造成對方的某種損失等。行政違法是指違反行政管理法規的行為。

具體說,它包括兩種情況:一是公民和法人違反行政管理法規的行為;一是國家工作人員執行職務時的輕微違法行為或違反紀律的行為。民事違法和行政違法因其危害較小,通常稱為一般違法。

⑩ 構成違法的要素有哪些

一般地說,違法行為由以下五個要素構成: 1. 違法行為以違反法律為前提。行為違反法律,是對法律的蔑視和否定,是對現行法律秩序的破壞。因此要通過追究法律責任、施加法律制裁否定違法,恢復法律秩序。以法律為准繩,既是准確追究違法,否定非法的重要條件,也是避免枉法、防止專橫的重要保證。 2. 違法行為必須是某種違反法律規定的行為。這里講的行為包括積極的作為或消極的不作為;違法的作為是指作出了法律所禁止的行為;違法的不作為是指沒有作法律所要求的行為。不論是作為的違法還是不作為的違法,都具有客觀性,都不同於人們單純的思想活動。因此,在立法和執法、司法工作中,必須嚴格區分思想問題和違法犯罪行為的界限,確認違法必須以人的行為作為客觀依據。 3. 違法必須是在不同程度上侵犯法律上所保護的社會關系的行為。 行為的違法性與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具有密切聯系,後者是前者的基礎。人們制定並實施法,是為了通過建立一定的法律秩序,進行社會控制、保障並促進社會發展,維護人們的利益。如果一個行為並不侵犯法律所保護的社會關系,沒有侵犯社會、國家、集體或個人的合法利益,就不構成違法。 4. 違法一般必須有行為人的故意或過失。當然,故意和過失在不同的法律領域中具有不同的意義。 5. 違法者必須具有法定責任能力或法定行為能力。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