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三違處分 » 違法犯罪的現狀

違法犯罪的現狀

發布時間: 2021-02-12 12:49:44

1. 根據當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現狀,並結合自己所摘錄的案例,寫一篇未成年人如何遠離

0.00.0.0.0.0.0.0.0.0.0.0

2. 論當前刑事犯罪的現狀、特點及對策(5000字左右)急用

刑事抄犯罪總量大幅上升。
青少年(25周歲以下)犯罪率居高不下。
刑事作案成員的主體明顯,社會閑散人員、外來務工人員構成了刑事犯罪的主體。
犯罪類型主要集中在暴力犯罪、侵財謀利型犯罪、毒品犯罪和職務犯罪,犯罪的地域特徵明顯,且有比例增大的趨勢。
結伙、團伙犯罪比例增大,犯罪呈現智能化、有組織化趨勢,並已出現「涉黑」犯罪。

3. 前新形勢下刑事犯罪活動的現狀及預防、打擊狀況

[論文摘要] 任何犯罪行為是以犯罪主體的犯罪心理為基礎的,而犯罪心理的產生又總有一定的規律和機制。從犯罪心理的產生過程來看,需要有其根源和基礎。當需要與具體的滿足對象、工具和手段結合時,即構成動機推動個體去實施滿足需要的行為;當個體的行為方式經常、反復、穩定地出現時,既構成一個人的人格特徵。在需要基礎上生成的犯罪人格就是犯罪心理的具體體現。對於犯罪的研究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在對犯罪的研究中,需要在犯罪的主客觀因素的相互關系中分析犯罪現象,需要闡明各種導致犯罪的心理機制。隆布羅索的天生犯罪者理論,將犯罪者看作與平常人有本質上的不同是錯誤的。應當運用心理學的原理和知識,對犯罪動機的形成過程、心理機制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犯罪心理的形成和變化規律。從犯罪心理學角度看,犯罪行為的產生必然要受到各種相關心理因素(如需要、動機、興趣、愛好、價值觀、態度、自我意識等)的影響,以特定的心理活動(如認識活動、情緒情感活動、意志活動、注意活動等)和心理特徵(如性格特徵、氣質特徵、能力特徵等)為基礎。

對於犯罪的研究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在對犯罪的研究中,需要在犯罪的主客觀因素的相互關系中分析犯罪現象,需要闡明各種導致犯罪的心理機制。隆布羅索的天生犯罪者理論,將犯罪者看作與平常人有本質上的不同是錯誤的。應當運用心理學的原理和知識,對犯罪動機的形成過程、心理機制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犯罪心理的形成和變化規律。從犯罪心理學角度看,犯罪行為的產生必然要受到各種相關心理因素(如需要、動機、興趣、愛好、價值觀、態度、自我意識等)的影響,以特定的心理活動(如認識活動、情緒情感活動、意志活動、注意活動等)和心理特徵(如性格特徵、氣質特徵、能力特徵等)為基礎。

支配和影響犯罪主體實施犯罪行為的心理活動和有關心理因素被稱為犯罪心理。犯罪心理是犯罪行為生成的前提,也是行為人承擔刑事責任的主觀依據:而犯罪心理的生成有總有一定的規律和機制。「機制」一詞在現代許多學科中廣泛的使用著。大體有三種意義:一是指機器的構造和工作原理,如計算機的機制。二是用來表述有機體的構造、功能和相互關系,如動脈硬化的機制。三是泛指一個復雜的工作系統和某些自然現象的物理、化學規律,如優選法中優化對象的機制等。心理學機制就是犯罪心理的形成機制與犯罪行為的發生機制,它是犯罪心理特別是犯罪動機引起犯罪行為的工作方式與過程的總稱,也就是要從犯罪人的心理方面揭胤示犯罪行為發生的機理。

就絕大多數犯罪人來說,犯罪心理的形成,是一個漸進的自覺的過程。他們的犯罪行為是有意識的行為。我們把這個逐個漸進的、自覺的演化過程和有意識的犯罪行為,作為犯罪心理形成的一般過程來研究。

強烈欲求與滿足方式的選擇

犯罪心理是犯罪行為生成的前提,而犯罪心理的生成又是以滿足需要為基礎的。需要是指個體和社胤會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物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它是因個體對某種事物的缺乏狀態而引起的。由於有缺乏狀態,才有對缺乏狀態的平衡,進而對缺乏之物的擇取。因此,需要是人處於缺乏狀態時身胤體胤內出現的自動平衡傾向和擇取傾向,當人們需要某種東西時,便會把缺少的東西視為必需的東西,為了求得心理平衡,人必須進行有關的活動以獲得所需之物滿足需求。可見,需要是個體活動的積極性源泉,是人進行活動的基本動力。

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每個人的復雜而多樣的需要有強弱程度的不同。比較弱的需要,一時難以產生活動動機。而強烈欲求常常喚胤起人的行為動機。強烈的常態欲求並非壞事,它不能決定人犯罪或不犯罪。一個人有了強烈的常態欲求之後,他可以奮發努力,通過合法途徑予以滿足。人不同與動物,在滿足自我需要的同時,應當考慮主客觀條件和滿足需要的可能性,並根據社胤會規范,有意識地調節自己的需要。只有在欲胤望十分強烈,滿足欲胤望的沖動迫不及待,並走上了不擇手段、不計後果,不惜侵犯他人和社胤會利益去滿足欲胤望的道路時,才會啟動形成犯罪心理的初始環節。

犯罪人的需要有兩個特點:一是個人需要和國胤家需要處於對立地位。行為人頭腦里只有個人的欲求,不考慮他人的需要和國胤家、社胤會的需要;為了滿足私慾,不惜採取非胤法手段損害他人的合法權益,擾亂社胤會秩序,破胤壞國胤家的利益。二是畸形的、膨胤脹的需要。行為人的物質需要毫無節制,享受的欲胤望脫離個人的支付能力:性的欲求違反社胤會道胤德規范,侵犯他人的合法權胤利;在其需要結構當中,缺乏高層次的學習、勞動、榮譽、事業成就等精神需要,而對吃喝玩樂之類的低層次需要津津樂道,站主導地位。

由此可知,犯罪心理與守法心理的界限,並不單純取決於欲求的強烈與否,還在與個體最終做出了何種方式的選擇。同時,有些強烈欲求並非常態欲求,而是法律所禁止的變胤態欲求,如吸毒、性淫胤亂、痴迷於邪胤教以及政治上的違法欲求等,也就談不上用合法手段予以滿足。那麼,這類欲求的出現和無力遏制,就標志著犯罪心理的萌發。也就是說,犯罪人的人格傾向,是犯罪心理結構賴以形成的心理基礎和出發點。

犯罪心理結構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自發的。犯罪心理結構存在的前提是主體一般心理結構和人格的先前存在。也就是說,任何犯罪心理結構的產生,都是在原有的一定的心理結構、一定的自主獨胤立性的主體人格的基礎上發生的。
犯罪個案表明,任何犯罪行為的發生,不管其看起來有多麼偶然,我們都可以從犯罪人即有人格中存在著的某些消極面和缺陷找到一致性和對應性。這正是我們犯罪心理結構立論的事實依據。因此,我們認為犯罪人的即有人格,即人格傾向,是一切犯罪心理結構存在的基礎和演化的出發點。

人格傾向,就是一個具有對內外刺胤激信息發生最一般反應傾向的心理圖式所組成的圖式系統(圖式指一定的結構或組胤織)。當主體面胤臨特殊的內外環境刺胤激時,就會依據其最概括化的心理圖式,積極能動選擇和處理來自主體外部刺胤激和內部狀態的心理結構組胤織。研究犯罪心理結構的形成就是要探討犯罪人的人格傾向是如何由圖式演化為結構的這一過程。如果做個比喻,犯罪人的人格傾向,就像是一個計算機軟盤中的菜單或程序目錄,它本身只具有最初級的、未分化的反應傾向。當被主體外部命令和內部狀態激活後,它就能按照預先設計好的檢索和工作程序自動化地(因而常常是無意識的)選擇和提取有關信息,並將這些信息整合成一動態的、具有積極反應定勢的犯罪心理結構。它決定了同類後繼心理活動及所產生的犯罪行為的性質、方式和水平。

那麼,人格傾向都是由哪幾種圖式板塊構成的呢?從心理對行為的作用與意義這一角度出發,我們認為,人格傾向主要由三大圖式板塊組成。

一是認知活動傾向,即個體在認知活動(感知、記憶、思維等活動)過程中所形成的一般特徵及初級分化和概括化的個體價值觀體胤系反應傾向。這一認知活動傾向構成了個體價值觀體胤系的基本框架和風格,並具有根據主體需要而進一步分化和具體化,即向個體價值取向系統演化的能力和傾向。
二是需要活動傾向,即主體胤內在需要、欲求所導致的對某類刺胤激和信息的優先反應傾向,犯罪人的這一需要動力傾向也是整個人格傾向向犯罪心理結構方向演化的動力。
三是神胤經系統性活動傾向。現代胤生理學已證明,人的心理活動,特別是那些具有穩固性經常性的心理活動,都是與人的大腦神胤經系統性活動相對應的。但我們這里所指的神胤經系統活動傾向,不僅是指大腦皮層機能系統性活動的神胤經動力過程即動力定型傾向(如技能、習慣),還包括人的高級神胤經活動類型所構成的人的氣質傾向。同時,我們也將人們智能活動傾向歸入此類,因為人的智能主要是由人的神胤經系統性活動水平(如神胤經聯胤系的靈活性、快捷性、穩定性及准確性等等)所決定的。犯罪人的神胤經系統性活動傾向具有進一步具體化,即向動力定型系統演化的能力和傾向,並通過由此形成的犯罪人的智能、技能、行為習慣和氣質特點而影響著犯罪行為的方式和水平。

犯罪人通過上述三大圖式板塊的相互聯胤系與作用,就構成了一個動態的初級心理結構,即人格傾向,並且隨犯罪人的不良實踐活動和主觀惡性的不斷加深,這一人格傾向就逐漸向犯罪心理結構方面轉胤化。

品德缺陷與抑制力的缺乏

採用何種方式滿足欲求並不是偶然的。當一個人決定用非胤法手段去滿足強烈的欲胤望和選擇犯罪命運時,必定和他的品德缺陷和抑制力缺乏有關。也就是說,應當進一步探討犯罪者的人格缺陷。

犯罪者的人格缺陷,又稱為不健全人格,是在個體社胤會化過程中因出現失誤而形成的社胤會化程度不足和偏離社胤會規范的個性。它是產生違法犯罪行為的社胤會心理基礎。這種人格缺陷和健全人格相比,具有以下特徵:
認知水平低下,缺乏辨別、判別是非的能力;
需求欲胤望強烈、內心經常出現矛盾、沖胤突、緊張、焦慮和挫折感,難以自控調節;
接受非主流文化和反社胤會道胤德標準的影響,意識狀態偏離常規;
法律知識缺乏,對法律持輕蔑態度;
以自我利益為核心,並採取一相情願、超脫現實的思維方式,認為無論採取何種手段都能使自我利益得到滿足;
冷酷無情,粗野肆虐,富於攻擊性的性格;
正確意志薄弱,不能抑制消極情緒的滋生蔓延,對錯誤行為的產生採取放任態度;
缺少道胤德感、理智感、美胤感等社胤會性胤情感;
價值取向偏於錯誤的和違法,以錯誤的價值觀為人生導向;
具有進行違法活動的智力和特殊能力。

雖然存在上述人格缺陷的人在整個社胤會人群中為數不多,但他們是正常社胤會生活秩序的不安定因素,是犯罪的「預備軍」,易走向違法犯罪。

品德是人格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是社胤會的人,為了維護社胤會生活秩序和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必須具有遵守社胤會規范的良好品德。品德的主要內涵是「克己」與「利他」,即按照「克己」和「利他」的標准、方向來塑造人的心理品質,建立自我調控的機制。這是人區別於動物的一個標志。當人的品德由於社胤會化程度不足或經歷了錯誤的社胤會化而產生缺陷時,就意味著自我調控機制的缺乏。在私慾膨胤脹時,其抑制力十分薄弱,甚至無力抑制自己的欲求沖動。在這種情況下,就很容易產生違法犯罪意向。

萌發犯罪意向

意向是一種未被意識的處於朦朧狀態的行為動機,它是沒有分化的、沒有明確意識到的需要。一個體胤驗到意向狀態的人,雖然他在主觀上還沒有清晰地意識到客觀世界中是什麼東西在吸引著他,這種意向引起的活動目的是什麼,但他已經體胤驗到一種躁動、渴求和不安,這是人的行為動機形成的最初階段。

犯罪意向(簡稱犯意),即實施犯罪的意向、沖動或意圖。它是尚未分化的、沒有明確意識到的違法犯罪需要。當行為人的人格存在明顯缺陷,或者不良習慣業已形成後,在外界誘因刺胤激下,便可能產生模糊的、朦朧的、沒有特定指向的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內心沖胤突,從而進入了萌芽犯罪意向的階段。此時,行為人的認知、情感、意志以及其人格已經發生全面畸變,足以克服內心的反胤對動機和矛盾沖胤突,而達到犯罪意向的內部協調。它標志著犯罪心理的初步形成——有關實施犯罪活動的多種心理因素開始組合,產生向著犯罪行為方向發展的合力。在這種情況下,只要有犯罪條件和機遇的出現,就會產生明確的犯罪動機,實施犯罪行為。然而,從法律意義上說,在這一階段,除內在的犯罪意圖外,個體並沒有進入實際上的犯罪預備,尚未實施任何危害社胤會的行為。

形成犯罪動機和確定犯罪目的

在多數情況下,僅有犯罪意向還不足以著手實施犯罪,還要經過產生犯罪動機和確定犯罪目的的階段才能發生犯罪。
犯罪動機是激起和推動犯罪主題實施犯罪行為的內在動力因素。不同的犯罪動機,不僅直接反映出犯罪主體的主觀惡性程度的大小,而且也表明了犯罪行為的社胤會危害性的差異,因此,是量刑輕重的主要依據之一。前蘇聯法胤學界一些知名人胤士認為:「無論動機是否作為基本特徵被列入犯罪構成,如果沒有一定的動機,那麼任何一種故意犯罪就不可能實施。即使不把犯罪動機列入犯罪構成,他依然是法胤院在審判時應加以考慮的重要情節。」

關於犯罪動機的形成過程,一般要經過四個階段:

萌芽階段。犯罪動機總是由一定原因引起,或者由外部因素刺胤激所致,或者由內部因素的沖動而萌發。在這個階段,犯罪動機首先具有初試性,即剛剛開始萌發、孕育;其次具有模糊性,即犯罪動機的各個成分正在按一定模式聚胤集,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結構,主體對自己的動機還不夠明確、清晰;再次具有內隱性,即犯罪動機的初始性和模糊性,反映了它的意識狀態還處在意識與潛意識之間的前意識層。犯罪動機的萌發階段,又可稱為犯罪意向階段。

過胤度階段。當犯罪動機萌芽之後,主體會對產生犯罪動機基礎進行評價,即在知、情、意和個性特徵等心理素質的參與下,對犯罪動機進行價值衡量、道胤德衡量與利弊衡量,以決定取捨,並確定犯罪目的,形成清楚、明晰的犯罪動機。此時,犯罪動機已上升到人的意識層,能夠被主體所意識。犯罪動機的過胤度階段,又可稱為明確動機階段。

定型階段。當犯罪動機完全明確之後,何時事實及如何實施犯罪行為,尚需通過選擇時機、確定方式等動機斗胤爭,最後下決心,對犯罪動機加以確認和鞏固定型,進入「箭在弦上,不胤得胤不胤發」的犯罪准備狀態。犯罪動機的定性階段,有可稱為犯罪決意階段。

消失階段。即犯罪動機的終了階段。一般情況下,通過犯罪行為實施,犯罪目的已經達到,犯罪動機抵達歸宿點而消失。在有些時候,雖然犯罪行為已經實施,但處於未遂狀態,犯罪目的未實現,即由於主客觀原因在世不可能實現犯罪目的,而放棄犯罪動機;或者原犯罪動機為新的犯罪動機所取代,原犯罪動機消失。犯罪動機的消失階段又可稱為犯罪心理結構的衰落或衰減階段。

犯罪目的是指行為人主觀上通過實施犯罪行為所希望達到的結果。一般來說,犯罪目的實質以觀念形態預先存在於行為人頭腦中的對犯罪行為所期盼達到的結果,而不是結果本身,不是已實現的目的。馬胤克胤思主胤義哲學觀認為,目的是一種有特定對象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自覺的追求。它雖然是行為人內在的心理活動,但可以通過人的活動表現和行為的指向性加以確認。刑法胤學理論認為,犯罪目的是某些類型犯罪的主觀構成要件之一,他只存在於直接故意的犯罪之中,表現了直接故意的內容,並通過故意實施犯罪來實現。在過失犯罪和間接故意犯罪中,所造成的危害性後果,並非行為人追求的目的。
犯罪目的和犯罪動機是緊密聯胤系的,兩者在很多胤情況下是一致的。

犯罪決意

當犯罪動機與犯罪目的均已產生和確定時,就進入了犯罪決議階段。犯罪決議是指行為人已就實施犯罪行為做出了最後決定。它包括兩個環節:
行動手段的選擇。在目的確定之後,還必須充分考慮到達到這個目的的具體手段和途徑。如果可能各種手段選擇餘地很大,行為人就要進行分析、比較,考慮主客觀條件及實施的可能性。各種手段的選擇,同行為人的性格特點、知識結構和智力結構有很大關系。同樣是非胤法獲取財務,有盜竊、搶胤劫、詐騙、貪胤污和計算機犯罪等多種手段,究竟採取哪種手段,除了機遇因素之外,主要由行為人的自身條件所決定。

行動時機的捕捉。犯罪手段確定之後,何時實施,需要根據客觀情況而決定,即捕捉著手實施犯罪行為的時機。偵胤查人員可以從判斷作案人是倉促行胤事、猶豫不決,還是老奸巨滑、輕車熟路中判斷起胤性格和意志特徵。
犯罪決意一般是指行為的決定階段。但也有把他擴大為行為的執行階段的意見。即認為在執行犯罪計劃過程中,有時會產生意志的緊張和動胤搖,或產生新的動機沖胤突;是將犯罪決意堅持執行下去,還是停止犯罪預備或中止犯罪,仍然是犯罪決意的表現。

綜上所述,犯罪心理的形成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它包括多方的因素。我們通過對它的研究可以為社胤會、學校和家庭提供一定的建議,以便更好的預防、控胤制和減少犯罪,可以為公胤安、司法、監獄等部門的工作人對於懲治犯罪以及矯正犯罪提供心理方面的建議。

參考文獻資料:
1、梅傳強 ,《論犯罪心理的生成機制》 , 河北法胤學 ,2004年2月
2、羅大華 ,《犯罪心理學》 , 中國政胤法大學出版社 ,2003年1月
3、楊胤煥胤寧 ,《犯罪發生機理研究》 ,北胤京法律出版社 ,2001年
4、陳興良 ,《刑法的人性基礎》 ,中國方正出版社 ,1999年8月
5、高銘暄,《新編中國刑法胤學》 ,中國人胤民大學出版社 ,1999年
6、康樹華,《犯罪學通論》 ,北胤京大學出版社 ,2002年

4. 教師職業犯罪的現狀

教師職業道德失范是教育領域中存在的一個突出的問題。教師職業道德失版范是指在教學領域、人際權交往領域與教育科研領域中違悖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或傷害學生身心健康、損害教師形象的行為或狀態,其中未包括教師的違法行為和犯罪行為。研究教師職業道德失范既具有豐富師德建設理論、開闊教育失范問題研究視野的理論意義,也具有為矯治教師職業道德失范提供對策建議的實踐價值。

5. 我們國家先階段的犯罪狀況或者大學生犯罪狀況

一 大學生犯罪得現狀 近年來,大學生犯罪呈現出了新的趨勢,主要體現在:
1、大學生犯罪數量在不斷增加。目前,據中國犯罪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大學法學教授康樹華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1965年,青少年犯罪在整個社會刑事犯罪中約佔33% ,其中大學生犯罪約佔1% ;「文革」期間,青少年犯罪開始增多,在整個社會刑事犯罪中約佔60% ,其中大學生犯罪約佔2.5%;而近幾年,青少年犯罪佔了社會刑事犯罪中的70%至80%,其中大學生犯罪約佔17% 。80年代末和90年代中期,大學生犯罪人數有明顯升幅。據調查,大學生犯罪案件數量及犯罪人數自1995年期開始上升。2001年比1995年增加了54.5%,2002年較之2001年又增加了97.1%。
2、當代的大學生犯罪還有一些不同於以前的現象,構成了近期新的特有的趨勢。這主要休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⑴女大學生犯罪引人注目。近期女大學生犯罪的頻頻發生大大提高了女性犯罪在大學生犯罪中的比例。調查發現,在2002年67名犯罪大學生中,女大學生有11人,其中盜竊10人。如:福建省某大學不久前挖掘了-個由6名女大學生組成的犯罪團伙,從而成功破獲了數起發生在女生宿舍中的竊取財物案,這-團伙中部分成員還涉及女淫等違法行為 。
⑵新的犯罪種類如販毒、走私、組織介紹賣淫罪等出現,雖然從犯罪種類看來,大學生犯罪多以財產型和傷害型為主,這類犯罪並不成為當代大學生犯罪的重心,但它已經成為了一種新的類型,況且已經有增長的趨勢,如在1995年廣東省有兩所高校出現大學生走私毒品的案件 。
⑶犯罪團伙化,多元化和智能化。在許多過程復雜的犯罪中往往出現大學生犯罪團伙,並且這種犯罪團伙經常拌以社會成員,這在詐騙罪與走私罪中表現尤為突出。而多元化和智能化犯罪,犯罪手段比一般犯罪表現出高智能高技術以及高音比高危害性。比如大學生盧某就利用黑客軟體,到區某公司網上賬號和密碼,不僅自己使用,而且還像好友傳播,給該公司造成經濟損失幾萬余元,還有某些博士碩士利用所學科學知識研製病毒,從事毒品交易活動等等。由於高科技犯罪更能取得人們的原諒,所以它的毒害也將會更大,這不僅僅表現在它造成的物質結果,更表現在它所帶來的蠱惑作用。
[4]犯罪主體范圍擴大。在前幾年,犯罪大學生出自民辦大專院校,而現在來自重點大專院校甚至名牌院校的犯罪大學生較往年明顯增多。據上海一項關於校園犯罪的調查,在犯罪的51名大學生中有16人來自重點院校,佔了總人數的31%.在大學生犯罪中,其中不乏博士生和碩士生,例如在2001年大學生犯罪案件抽樣調查28件34人中,就有碩士研究生2件2人。

6. 當代青少年違法犯罪情況調查

從甘州區青少年違法犯罪情況看,1995年至1999年,犯罪總人數73人,佔5年內犯罪總人數的5.1%,年均14.6人。2000年以來,該區共破獲刑事案件1565起,抓獲作案人員1203人,其中18歲以下青少年156人(在校學生34人,小學4人,初中21人,高中9人),占抓獲作案成員總數的12.4%。從青少年違法犯罪人數看,2000年23人,2001年37人,同比上升60.9%;2002年54人,同比上升45.9%;2003年69人,同比上升27%;2004年上半年31人,同比持平。從該區青少年違法犯罪的現狀看,呈現出無業青少年犯罪比重大、侵財犯罪居高不下、 團伙犯罪突出、惡性案件增多、年齡趨向低齡化、在校學生與無業人員結伙作案明顯增多等特點。 分析成因,有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兩個方面。主觀因素首先是文化程度低,文化知識水平低下是違法犯罪青少年最為突出的特徵之一。據調查,2001年以來,在青少年違法作案中,小學、初中文化程度的佔80.8%;其次是思想道德水平低,許多犯罪青少年對人生談不上什麼認識,沒有理想,目無法紀,為了滿足各種慾望而走上犯罪道路;第三是心理過程不平衡,違法犯罪青少年一般邏輯思維能力較弱,社會閱歷淺,自控能力差,情感世界脆弱,極易受外界刺激而迅速變化,導致行為上的盲動,而生理上正處於青春期,情緒不穩定,易激動,如沒有正確引導,極易對社會和他人造成危害;第四是不良交友的影響,青少年一旦接觸有不良行為的人,很容易誤入歧途。 客觀因素方面:家庭教育存在誤區,是青少年違法犯罪的首要因素。有些孩子由於父母離異或早年喪父喪母,過早失去了家庭的溫暖和教育;有的家長舉止不健康、不檢點,對孩子造成了不良影響;有的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放任,對錯誤姑息遷就,使孩子從小養成了驕橫跋扈、好逸惡勞的不良習性;有的家長出於「恨鐵不出鋼」的心理,信奉「不打不成器」的古訓,而採用「棍棒教育」,粗暴壓制,使孩子產生嚴重的逆反心理,離家出走,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學校教育失當,是青少年走向違法犯罪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現在:一是有的學校只重視智育,不重視德育和法制教育,造成不少學生思想品德「滑坡」;二是不少學校片面追求成績,以成績把學生分為三六九等,使成績較差的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極大傷害,產生「破罐子破摔」思想,走向犯罪深淵;三是部分學校責任心不強,缺乏對後進生和差生的關懷和幫助,批評多、鼓勵少,導致部分學生厭學、逃學、輟學。有些學校甚至怕影響升學率,對學習成績不好、表現差的學生,當作包袱推向社會。 社會不良環境因素的腐蝕,是青少年違法犯罪的直接因素。一是不良現象的影響。近年來,各種丑惡現象乘虛而入,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思想有所蔓延,不良示範效應,強化了青少年犯罪動機;二是不良文化的影響。渲染色情、兇殺、暴力的書刊、音像製品不時流入文化市場,極大地充斥、侵蝕著青少年的心靈,對那些正處在青春躁動期的青少年萌發犯罪意識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特別是「三廳一吧」對青少年危害極大,成為誘發青少年犯罪的溫床;三是不良人際環境的影響。青少年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自我約束力差,在社會上結交不三不四的人,受其引誘、教唆,甚至被威脅而加入犯罪團伙。

7. 青少年違法犯罪現狀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預防對策

近幾年來,青少年犯罪問題十分突出,已經引起了全社會的重視,對如何預
防青少年犯罪,專家、學者以及熱心於預防青少年工作的人員提出了很多有見地
的辦法,但仍不能有效地控制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我國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
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指出:「預防
未成年犯罪應結合未成年人不同年齡的生理、心理特點,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法制
教育,心理嬌治和預防犯罪的對策」。對青少年犯罪追究刑事責任、實行「教育
、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就福建省漳平市來說
,自2002年以來,該市就有青少年犯罪案件85件140人,其中搶劫28件5人,盜竊
36件48人,尋釁滋事28件15人,故意傷害5件6人,敲詐勒索3件8人,綁架2件2人
,拐賣婦女1件5人,強奸1件1人,故意殺人1人。青少年犯罪率與前幾年相比呈明
顯上升的趨勢。
一、青少年違法犯罪現狀
(一)從犯罪性質看,盜竊犯罪最為突出。許多青少年貪圖吃、喝、玩、樂等
物質享受,又想不勞而獲,從小偷、小摸走向盜竊犯罪;其次是搶奪、搶劫、尋
釁滋事等犯罪人數眾多;再有者,就是模仿電影電視中的主人翁做案手法,呈「
英雄」,無所顧忌,不故後果揮刀作案,以致犯故意殺人或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等
嚴重罪行。
(二)、從犯罪形式看,兩人以上共同犯罪人數增多。一些青少年由於過早輟
學,無所事事,浪跡街頭,便三、五成群,拉幫結伙,經常聚集在一起吸煙、酗
酒滋事、交流作案經驗。有的模仿影視片中的黑社會組織,成立幫派或團伙。值
得重視的是,有的少年深受黃色、淫穢音像製品的毒害而不能自拔,為了尋求精
神刺激,而持刀、持械攔截少女實施暴力。
(三)從犯罪年段年看,作案手段殘忍,犯罪後果嚴重。我市一名少年犯殺人
案,該少年看著手錶殺人,計算殺一個人需多長時間,殺完以後還准備殺第二個
人。有的少年犯罪手段已經達到智能化、成熟化。作案前周密策劃,多次踩點,
選擇時機,准備作案工具;作案時分工明確,注意配合;有的已會運用反偵察手
段;有的一人就犯有數罪,而且情節都比較為嚴重。
(四)從犯罪年齡看,逐漸趨向低齡化。在受到刑事處罰的未成年人當中已滿
14歲不滿16歲的人數逐漸增多,而因不滿16歲不予刑事處罰和不滿14歲不負刑事
責任的人數也占相當大的比例。有些少年從10—13歲就開始走上犯罪道路。
(五)從犯罪身份看,輟學少年人數居多。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一)社會現實及丑惡現象不時的腐蝕著青少年純潔的心靈。
青少年的生活離不開五彩繽紛和充滿形形色色誘惑的大千世界。當今社會難免殘
留著舊社會的痕跡,在一些陰暗角落滋生蔓延著一些與改革開放、發展經濟和精
神文明建設不相稱和丑惡現象。一是社會上很多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嚴重影
響了青少年上學的興趣,產生厭學情緒,經常逃學,就業困難,使一些青少年整
日無所事事,久而久之走上邪道;二是影視、互聯網傳播不健康、暴力、淫穢等
丑惡的東西;三是社會改革中出現的貧富分化、一切向錢看等不正常觀念的影響
;四是社會上偷盜、搶劫、黃賭、斗毆、色情等犯罪案件的潛移默化。如今年發
生的一起綁架案。犯罪嫌疑人林真鴻、蔣江材在看了香港大篇《插翅難逃》之後
,深受張子強的影響,便在現實生活中模仿張子強的綁架手法,綁架了漳平某私
營業主吳某的岳父,企圖勒索60萬巨款。
(二)不正確的家庭教育給孩子造成難以矯治的人格障礙。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課堂,父母是第一任教師,正確的家庭教育對青少年的健康
成長是極其重要的。不正確的家教在青少年的心理形成人格障礙,形成不正確的
人生觀。在行為上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一是父母不和、鬧離異,經常吵架,穢
語連嘴,在家亂摔東西,給青少年造成心理傷害;二是家庭經濟差,平時很少給
孩子零花錢,造成青少年去偷、搶;三是父母教育方法簡單、粗暴,對子女的過
錯、學習成績不理想,不是打就是罵,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在這種「高壓」下,
孩子的心理畸形;四是父母行為不檢點、不務正業,經常酗酒、賭博,嚴重影響
孩子世界觀的形成;五是溺愛孩子,視獨生子女為掌上明珠,重視物質方面的滿
足,忽視了思想品德的教養,嬌生慣養,隨著時間的推移,助長了子女的自私和
奢侈;六是父母沒有履行好法定的監護義務,不關心子女,任其發展,不聞不問
。青少年在這種不良的家庭環境耳濡目睹,久而久之,使他們孤獨、自卑、怨恨
、狂妄,極易被壞人所利用,極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學校缺乏給學生一個全面發展的良好環境。
一是素質教育已實行行多年,但不少學校還熱衷於應試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
忽視德育教育,對一些基本的社會常識、做人道理和社會公德規范的教育不夠;
二是法制教育缺乏,很少對學生上法制課、出法制黑板報等進行普法教育;三是
在具體教育中聯系實際缺乏,盲目的超越階段,忽視了青少年成長特點和接受能
力,滿堂灌,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甚至有的還逃學;四是有些教師岐視後進生
,動不動就進行所謂的「批評」,甚至是人格侮辱,極大的傷害了學生幼小的心
靈,影響了身心健康;五是市場經濟的影響,有些學校周末補課的要交補課費,
無法參與補課,自認為低人一等,產生悲觀,形成畸形心理;六是學校缺乏與家
長的聯系、溝通,沒有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情緒變化,無法及時對學生的不良
「苗頭」性問題進行抑制;七是班主任缺乏對本班學生的了解和關心,對學生的
情況缺乏全面掌握;八是教師的教育方法缺乏科學,有的採取變相體罰,致使一
些學生棄學、輟學,甚至流浪社會。在校生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中學習,極易走上
邪路。
(四)青少年自身的生理、心理特點較易走上人生的歧途。
一是青少年正處於生理和心理發育成長階段,辨別是非、區分良莠和抵禦外界影
響的能力差,自控力弱,行為不穩,模仿力強,好沖動,易被誘惑實施犯罪;二
是有的在家庭經濟方面與高收入的盲目攀比,產生心理不平衡,甚至萌發不良企
圖;三是有的青少年對社會上不良風氣、各種誘惑,以及一些低級趣味的色情文
化,有一種神秘感,想試試的心理;四是有的學生成績差,受到老師、同學的歧
視,自尊心受挫,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和報復心理。
三、預防青少年犯罪對策
造成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原因很多。有青少年自身的原因——他們的生理和心理
發育都處於特殊時期,辨別是非能力很差,易沖動,好感情用事,做事不計後果
,而且極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也有家庭和社會的因素,其中,家庭環境的質量
,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一個少年的成長。據有關部門一次對全國八省市二千餘名未
成年違法犯罪人員的調查,父母分居、離異、再婚和喪偶的佔24.1%,家庭成員或
近親屬中有犯罪記錄的佔20.5%。調查還表明,我國處於經濟轉型社會當中,不利
於青少年成長的因素增多,而傳統的教育管理模式又很難收到實際效果。更重要
的是我國目前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措施不力,防範不足,缺乏能夠有效預防
和控制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法律體系。
(一)完善立法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根本途徑
國外有《少年法》、《少年法庭法》,許多國家都是採取法律的手段規范未成年
人的行為,以達到預防犯罪的目的。而且在這方面都作了較為詳細的規定。比如
,有的國家禁止18周歲以下青少年在公共場所持有香煙,無論是否點燃;禁止18
歲以下青少年買煙,哪怕是為別人買,違者將被處罰。還有的國家規定晚上10點
以後,如果再向青少年銷售白酒即視為違法。我國雖然在1992年就實施了《未成
年人保護法》,又在1999年實施了《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填補了我國少年司
法的空白,保護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但是現有法律、法規由於線條過粗,規
定過於籠統,操作起來難度較大。比如,我國《刑法》規定,因不滿16周歲不予
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人或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
容教養。所謂必要的時候,有關解釋為例如家中無人管教,或者雖有人管教但確
實管教不了,或者群眾反映強烈,堅決要求政府收容教養。這種規定顯然不利於
實際操作。
因此,許多未成年人家長和有識之士,呼籲有關部門要在進一步完善立法的基礎
上,制定切實可行的防範措施,使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二)加強文明社區、文明村鎮建設,結青少年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研究表明,人的發展,智慧的發展靠他自己與周圍環境發生相互作用而慢慢建構
起來的。所以青少年的周圍環境對他的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以村鎮、社區為依
托,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營造一個清新、干凈、文明、活力的環境。村鎮、社區
經常性的開展健康、高雅的活動,經常邀請有關部門對轄區群眾進行普法等其他
知識的學習,提高人民群眾素質。
(三)家庭是預防青少年犯罪的基石,青少年父母應當主動地進行各種知識的
學習,不斷的增強監護人應俱備的育人素質。
青少年家長應加強對法律常識和德育知識、育孩常識的學習。家長們用律己正己
的思想和行動影響孩子,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父母要有正確的成才觀、人才觀
,要了解、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掌握正確的育孩常識和方法。要尊重孩子的人
格,對有生理缺陷、曾犯過錯誤的孩子不要揭短,注意給孩子留面子,多鼓勵提
高孩子的上進心、自信心。注意孩子在社會受到的不良影響,在重視孩子的學習
成績時,更要關心孩子的思想品德修養。
(四)社會是保障,政府應給人們創造一個更加寬松的就業機會,避免待業青
少年無序流動。
據調查,很多走上犯罪道路的都是待業的,整日無所事事,生活無來源,勢必去
偷、搶等。因而在擴大就業機會的同時,地區間應加強對就業信息的溝通、協調
,政府有關部門應對務工人員的流動進行調配、管理,對人力資源進行合理配置
,使其產生最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避免崗位與務工人員數失衡,造成務工
人員的盲目而無序流動。
(五)充分發揮學校育人的作用,讓青少年在學校就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世
界觀。
在教育中,一要針對青少年的思想情況和表現實際,安排專門時間,加強對理想
、道德、愛國主義、社會主義的教育;二是在各門學科環節中,加強德育的滲透
;三要教育青少遵守國家法紀和社會公德規范,樹立自尊、自律、自強意識,進
一步增強辨別是非和自我保護的能力;四要注意遵循青少年的心理特點、道德認
識發展水平和思想品德形成規律,循序漸進,組織參加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
,增長社會知識和經驗;五要對已有不良行為的青少年,採取積極的措施進行矯
治,但教師應善待學生的「錯誤」。據調查,對犯錯誤的學生進行訓斥、責罵、
只會使學生產生反感,形成逆反心理、自暴自棄,甚至產生不良後果,作為教師
只有發自內心、溢於言表的博大的愛,才是最有號召力的使學生醒悟。
(六)政法部門應嚴厲打擊危害青少年成長的各種犯罪,同時做好已犯罪青少
年的改造工作。
政法部門應嚴厲打擊各種社會丑惡現象,維護社會穩定,加強社會綜合治理工作
,保障青少年有一個和諧、健康的生存與成長空間,加強和做好已犯罪的青少年
的改造以及服刑期滿後回歸社會後的工作。政法部門與文化、教育、衛生等部門
聯合,把預防青少年犯罪問題、心理學問題、青春期問題等同時進行引導、教育
,組織有關人員進行上課、開講座。政法部門特別要加大整治校園周邊環境力度
,清理整頓學校周邊的各種場所及各種影視、網吧,讓青少年遠離暴力、遠離淫
穢,營造一個青少年舒心的學習、生活環境。
(七)團組織充分發揮青年陣地先進性作用,不斷引導青少年健康成長。
各級團組織應從社會發展的眼光來看待青少年問題,要不斷的開展各種健康、向
上、活力的活動,加強與社區的聯系。經常組織團干、團員青年到有關學校、居
委會、鄉鎮、社區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講座、適時的給青少年以正確的人生觀
、世界觀、價值觀、愛情觀、金錢觀、公德觀,引導他們走上光明的人生之路,
做一名合格的接班人。
總之,預防青少年犯罪是一項緊迫而艱巨的工作,只有在黨政組織領導下,實行
對青少年犯罪預防的綜合治理,充分利用政治、經濟、法律、行政、教育、文化
等手段,不斷改善社會風氣,消除各種消極影響,從而達到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
罪的目的。
青少年犯罪是指10至25歲的人實施的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行為。青少年犯罪存在著:結伙作案多,嚴重犯罪多,突發性犯罪多,作案動機、目的比較單純,手段的成年化、智能化和低齡化,及反復性強等特點。青少年犯罪有其自身、家庭、學校、社會和司法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們要採取自身預防、家庭預防、學校預防、社會預防和司法預防等多種預防方法,進行綜合治理,以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

青少年犯罪,是當今世界各國所共同面臨的社會難題,有人將其與環境污染、吸毒販毒並列稱為「世界三大公害」。有資料顯示,我國近10年來的犯罪增長率已過24%(尚不考慮1992年起將立案標准上調的因素)(1),而其中青少年犯罪的比例,據官方統計資料表明,在1980—1989年的10年間,14—25歲年齡段的犯罪佔全部犯罪人數的比重一直維持在70%以上,自1990年以來的近10餘年,這一比重雖有所下降,但仍維持在65%左右。(2)這中間,十五六歲少年犯罪案件又佔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總數的70%以上。我們在報刊雜志等新聞媒體上,也經常看到有關青少年犯罪的報道,其中不少是駭人聽聞的重大惡性案件。
青少年犯罪問題,已經得到了我國有關部門及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3),我國也已頒布實施了《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規,可以說,預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和效果。但結合新的社會實際,針對青少年犯罪的特點、成因,進一步深入探析預防對策,仍有其必要性和現實意義。
根據省律協刑事法律業務委員會的選題安排,筆者就此題談一些粗淺看法,以求教於諸位同仁。

一、青少年犯罪的概念及其特點

(一)青少年犯罪的概念
青少年犯罪主要是依據人的生理年齡所作的犯罪類別劃分。在我國有關的法律文件中,對「青少年」的概念未予明確的界定。就其詞義而言,「青少年」即指青年與少年的合稱,「青年」是指人從十五六歲到三十歲左右的年齡段,「少年」指人從十歲左右到十五六歲的年齡段。(4)理論界對青少年犯罪的概念有狹義和廣義之分。
狹義青少年犯罪的概念,是指從刑事法學觀點出發給青少年犯罪概念所下的定義。它一般是指14—25歲年齡段的人所實施的依法應當受刑事處罰的行為。(5)它以我國開始追究刑事責任的年齡14歲為起點。廣義青少年犯罪的概念,是從犯罪學的角度出發給青少年犯罪所下的定義。有學者認為,它是指6—25歲年齡段的人實施的犯罪行為、觸犯治安管理的違法行為和違反道德規范的不良行為。(6)這種定義,是從犯罪預防的角度,將矯治的行為擴大到違法行為和不良行為(不道德行為或可能引起犯罪的行為),並將這個年齡段的下限予以降低。對這個下限存有不同意見。有學者提出,應當定在10歲比較合適。其理由在於,從實證的角度,青少年犯罪人口中一般從10—12歲開始有劣跡,13、14歲開始走向社會進行違法犯罪,14—17歲進入犯罪的第一個高峰期。這樣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預防犯罪研究。故而指出,青少年犯罪是指10至25歲的人實施的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行為。(7)筆者對此予以贊同。這一概念包括了未滿18周歲的少年犯罪和已滿18周歲不滿25周歲的青年犯罪。前者和刑法上規定的「未成年犯罪」的范圍應該是一致的,只不過「未成年犯罪」是一個准確的法律概念,而「少年犯罪」則是一個寬泛的社會學、犯罪學概念;後者的「青年犯罪」也指年輕的成年犯。
(二)青少年犯罪的特點
犯罪是一個社會不可避免的社會現象。有人類學家曾尖銳地指出:「從某種程度上說,當一個文明趨向於更高,或許還是更有價值的目標時,社會性越軌(犯罪)的可能就越大。」(8)「任何一個國家既然以現代化為自己的社會目標,不管其社會個性如何,恐怕均不能倖免現代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9)我國正處在由計劃經濟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社會轉型時期,出現犯罪的嚴峻態勢並不奇怪。我們對待青少年犯罪亦是如此。除了前述社會大環境的負面影響外,與青少年自身存在的普遍生理、心理特點(如機體需要增多、性成熟,和心理不成熟、容易感情沖動、模仿、獵奇等),以及我國人口年齡結構總體上偏年輕(10)的客觀情況,使得我國青少年犯罪在整個刑事犯罪案件中所佔的比率較高。我們應針對這一犯罪現象,探討、總結青少年犯罪的特點:
1、共同犯罪、結伙作案多,帶有「黑幫」性質的團伙犯罪亦有增加趨勢。
這是由青少年年齡小、思想不成熟和依附性強等特點所決定的。他們在實施犯罪時往往有膽怯心理,總感覺一個人作案勢單力薄,所以就糾集多人,形成「作案氛圍」,一轟而上,既能互相壯膽,又能分工合作。據報道,今年9月在安徽合肥市易山區法院不公開審理一搶劫案件,18個被告中,只有一個19歲,其他均為未成年,最小的才15歲。這是一群在城市游盪的孩子,一沒錢就幾個人湊在一起,竄到街上,見人峰擁而上,先打後搶。(11)更有甚者,近幾年來不斷有青少年組成的帶有封建幫會色彩和黑社會性質的違法犯罪團伙,凈幹些打架斗毆、尋釁滋事、侮辱婦女、搶劫、敲詐錢財等違法犯罪活動,有的甚至稱霸一方。2001年,在北方某城市公園發生了一樁血案,一年僅14歲的少年被捆綁雙手,身上被打得血肉模糊,慘不忍睹。此案告破後,挖出了一個犯罪團伙。這個團伙共有32人,最大的16歲,最小的才12歲,他們成立了「好漢幫」、「神龍教」,還有敢死隊,其中有「老大」、「軍師」、「打手」等。少年「黑社會」已露端倪!(12)
2、嚴重犯罪多,作案手段比較野蠻和兇殘,往往是不計後果。
青少年正處在成長發育階段,生理發育很快,但心理發展卻比較慢,在思想上表現為不成熟性,容易走向歧途;並且易受到外界感染、刺激,產生感情沖動,走向極端。這些人或行凶殺人、嚴重傷害,或暴力搶劫,或實施強奸,犯罪手段惡劣,帶有一定程度的瘋狂性。比如,據報道,去年上海市一名17歲的少女因母親對其管教太嚴,竟用刀將其母親砍殺致死。在日本,2001年初,神奈川縣一所中學的兩名學生因不滿老師的耐心規勸,居然動手「修理」了8名老師長達1小時,造成2名老師下鄂骨折,一名懷孕女教師險些流產。時隔不久,日本西北部一中學生因不滿老師的訓斥,放學後用一把小刀連刺老師十刀,致老師慘死刀下。(13)
3、突發性犯罪多,作案動機、目的比較單純,帶有一定的盲目性。
由於青少年年齡小,社會經驗少,考慮問題比較簡單,犯罪動機單純,很少預謀,突發性犯罪比較多。筆者曾辦理的一起鄭××故意殺人被害人代理案(案發於1999年8月15日),僅僅是兩人因打檯球發生口角,鄭××就掏出隨身攜帶的匕首,將被害人連捅四刀而致人死亡。筆者還承辦過一起李××搶劫案,李××是一個高中學生,平時在班上表現、學習都不錯,在一天打檯球時,僅僅是因跟隨一個同學找另外一學校的學生出氣,主犯在打人過程掏走了30多元錢,結果李××因構成搶劫從犯被判處有期徒刑五年。
4、犯罪的成年化、智能化和低齡化。
在青少年犯罪中,不少犯罪手段成人化,且有不少是智能犯罪。我們所曾辦過一起強奸案,三個被告均為未成年人,一個才15歲,但在對付舞廳小姐實施強奸時,顯得非常「老練」。另據報道,2001年2月8日,北京海淀區公安局刑偵大隊接到本市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報案,該公司在交納上網費時,發現在北京電報局的163上網帳號被人盜用,累計損失達40餘萬元。經公安部門認真排查,終於將本市第一個黑客——年輕的在校大學生盧某抓獲。(14)實際上,現在很多製造病毒的「高手」都是青少年。再者,犯罪的低齡化也比較突出。13、14歲的小孩動輒拿刀傷人、殺人,犯罪的年齡越來越小。
5、從青少年犯罪的教育改造情況來看,反復性強,再犯的犯罪率上升。
青少年模仿性強,犯罪學得很快。正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違法犯罪的青少年,既有可塑性強、易於改造的一面,同時也存在著較大的反復性。在看守所、監獄的「交叉感染」,使其學會了更多的犯罪「技術」,由以前的「一面手」變成「多面手」,並且膽子更大,反偵查性更強。這恐怕是重大、惡性案件在青少年中不斷發生,並且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淺析

犯罪原因,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概念,是指各種犯罪因素按其作用層次、力度及其作用機制所構成的能引起犯罪行為發生和犯罪現象存在與變化的罪因系統。狹義的概念,是指處於犯罪原因系統中,具有較大致罪力量,能夠相對獨立地引起犯罪結果發生和犯罪現象變化的現象及過程。(15)但「犯罪行為是一系列因素的表現,這些因素既是個別的,又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並且交織在一起,如果孤立地看待這些因素,就一定會歪曲其性質。」(16)「任何孤立的引起犯罪的決定性因素,都不能發生犯罪,犯罪的產生不僅要具備許多決定性的引起犯罪的因素,而且要具備一定的環境條件、個人的人格特徵,尤其是不同類型犯罪的巨大差異。」(17)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過程就是不良的主、客觀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我們要對引起青少年犯罪的各種因素進行綜合分析,以便探尋預防青少年犯罪的科學、有效對策。
(一)自身原因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有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這里談的「自身原因」是內因,後面要談的家庭、學校、社會原因,是外因。青少年自身素質的好壞是決定其是否違法犯罪的關鍵。一些青少年自身素質不高,抵禦能力差。其自身不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游手好閑、好逸惡勞、無事生非的不良嗜好和品行,自身性格的缺陷,幼稚的心理,以及自身生活需要、人格尊嚴得不到滿足,加上法制觀念的缺乏等等,一旦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刺激,很容易走向犯罪道路。
(二)家庭原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個性的基礎,正如古人所言:「養不教,父之過。」這主要有幾種情況:一是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不會管,出了問題,往往棍棒相加,缺乏耐心細致的說服教育;二是子女長期養成的不良習性,父母管不了,因為沒有從早期教育入手、管得晚了;三是父母對子女喪失信心,不願管,順其自然,放任自流;四是父母離異後,孩子無人管,為了自己而不顧及或無暇顧及孩子,使之浪跡社會;五是父母自身行為不端直接影響孩子,使之效仿父母,小偷小摸,打架斗毆。人們總結的一句話:「問題家庭出問題少年」,確實不無道理!前文談到的我所曾承辦的三名未成年人強奸案,三個被告人的家庭都是離異家庭,其共性是對孩子缺乏關愛。法庭教育時,這三個父母都痛哭流涕,說對不住孩子,表示以後要加強對孩子的關愛和教育。
(三)學校原因
學校教育對青少年的成長至關重要。學校教育方法不當,是導致一些青少年流向社會、走向犯罪的重要因素。現在學校教育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1、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指導思想。
盡管我國早已確立了「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也有「教書育人」的優良傳統;但現在很多學校仍然存在著嚴重的片面追求升學率的現象。一個地方教育工作的好壞,一個學校教育質量的高低,一個學校領導的政績如何,一個教師的水平怎麼樣,都要由「升學率」來衡量,來體現。學校有快、慢班之分,學習好的學生往往受到青睞,可以吃小灶,學習差的學生則受到歧視和排擠,結果是差距越拉越大。好學生一旦考試落榜,則感前途無望,萬念懼毀;差學生則破灌破摔,厭學、輟學,這兩種情況都容易出現問題。他們一旦流向社會,受到不良因素的誘發和影響,就會發生違法犯罪行為。
2、對學生處分缺乏慎重考慮和處分後對處分生放棄教育。
對違犯校規校紀的學生進行處分,是教育、挽救學生的一種手段,若運用得好,可以對有不良行為的學生起到警告、震懾作用,使之不敢、不會再犯;若運用不好,則會使受處分的學生產生悲觀、消極情緒,從此自暴自棄,在邪道上越走越遠,從而滑向犯罪的泥潭。一個18歲的黑幫「老大」——王海,在其自述中談到:「有一次上課遲到,老師罰我在教室的角落裡舉磚頭,我心裡發狠就用磚頭一下砸在一張課桌上。 老師上來就踢了我一腳,我和他打了起來。就這樣,我被學校記大過處分。我認真學習的日子也隨之結束了。我和那些調皮搗蛋的學生混在一起,整天尋釁滋事。」(18)
3、法制教育的缺乏或者流於形式。
學校缺乏對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和法制教育,是青少年違法犯罪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因素。很多青少年學生不知什麼是違法犯罪,缺乏普通的法律常識,不知法、不懂法,更談不上遵紀守法。前一段時間,筆者辦理的劉×搶劫案,被告人劉×在學校、網吧門口強行向其他學生索要錢財,以滿足其上網消費。他感覺這些都是小事,壓根沒有和犯罪聯系起來。

8. 當前,青少年違法犯罪的現狀不容樂觀,可以用「數量多、危害大、蔓延快

淺析青少年犯罪與防治
中文摘要: 青少年成長成才備受社會關注,青少年犯罪已是當今社會的嚴重社會問題,愛護新一代,防治青少年犯罪,維護社會穩定,解決好社會問題,是全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認識到青少年犯罪現狀及成因分析,我們就應著手防治青少年犯罪,讓每個孩子都能健康成長,快樂生活。防治青少年犯罪,要構築起防控網路,政府宏觀調控,社會中觀約束,學校家庭微觀感化。加強引導教育,提高道德素質,增強法制意識,營造良好環境,聯合防治青少年犯罪,解決好各種社會問題,維護社會安寧穩定,倡導文明新風。關愛年輕一代,是我們的願望,防治青少年犯罪,是我們的責任。
關鍵詞:青少年 犯罪 防治 接觸 社會
青少年是祖同的未來,是社會發展的主力軍,是社會的改造者。青少年興則國興,青少年衰則國亂。青少年成長成才備受社會關注,青少年的教育,青少年行為都要引起我們的注意。青少年犯罪已是當今社會的嚴重社會問題,愛護新一代,防治青少年犯罪,維護社會穩定,解決好社會問題,是全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
青少年違法犯罪現狀
在經濟和社會高速發展的同時,各種社會問題也不斷顯現,其中之一是青少年違法犯罪上升較快,成為令人矚目的社會現象,足以引起我們的關注。
看看這一個案例:福建五少年殺死同學勒索20萬 警方繳獲軍用手槍
2002年10月9日,福建省福清市警方破獲一起在校中學生殺害在校生案,抓獲陳某等五名犯罪嫌疑人,繳獲作案工具兩輪摩托車1部、六四式軍用手槍子彈3發等物品。
7日下午2時30分許,福清市警方接到受害者家屬報案:當日下午2時23分,他家突然接到歹徒打來電話稱:「陳某(男,13歲,某中學初一學生)被其綁架要求家屬准備20萬元人民幣贖金,並稱不準報案,否則後果自負。」
接到報警後,福清市公安局馬上組織警力開展偵破工作。根據現場調查,走訪群眾,獲悉受害者陳某於2002年9月29日晚9時許,從福清市新厝鎮某中學晚自習回家途中失蹤。其家屬經過幾天幾夜尋找未果,直至10月7日下午突然接到綁匪勒索電話。
警方在大量調查取證的基礎上,獲悉某中學初三年級學生陳某母親與受害者家積怨較深,且陳某近期表現十分反常,有重大作案嫌疑,同時查明陳某近期來經常與同學郭某、黃某等人在一起打電腦、玩游戲,行動詭秘。10月8日下午警方決定對陳某等5位涉嫌人員採取收捕審查。
經審查:犯罪嫌疑人陳某(男,1987年12月出生,某中學初三學生),郭某(男,1987年5月出生,系陳某的同班同學),黃某(男,1988年1月出生,系陳某的同班同學),李某(男,1987年6月出生,系某中學初三學生),楊某(男,1988年2月出生,系某中學初三學生)供認,他們因長期在一起玩電子游戲機而結為朋友,因陳某母親與受害者陳某母親有積怨經常吵架陳某懷恨在心,伺機報復,於是犯罪嫌疑人陳某便召集郭某、黃某、楊某進行密謀尋求報復。
9月29日晚9時許,陳某、郭某、黃某三人在受害者回家的途中等候,將受害者陳某毆打殺害後,用兩輪摩托車將其屍體載到某水庫,用石頭繩子捆綁投入水庫,然後潛回家中,並於10月7日通過李某打勒索電話到受害者家中索要20萬元人民幣。
案中犯罪嫌疑人都是年僅十多歲的青少年,而其作案動機之荒謬,作案手段之殘忍,為人所發指,其行為也為人所震驚。此案社會危害性極大,青少年犯罪,其所屬的社會問題極為嚴重。我們理應提高認識,積極教育好青少年一代,防治青少年犯罪。
這僅為青少年犯罪的一個案例,從近來的犯罪案件中,我們可看出青少年違法犯罪的現狀。
一是犯罪總量持續增長。
二是青少年犯罪占刑事犯罪比率呈上升趨勢。全國判處未成年人犯罪占刑事犯罪比率由1998年的6.36%上升到2003年7.93%。
三是青少年犯罪類型呈擴展式發展。全國未成年人犯罪罪名由1998年的98個發展到2003年末的120個,增幅達22.45%。
青少年違法犯罪率增居高不下的同時,近年來,隨著社會的急劇發展變化,青少年違法犯罪行為出現了一些新的特徵,表明我國青少年違法犯罪已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一) 青少年違法犯罪呈一般化趨向
(二) 青少年涉案原因和領域增多。
(三) 作案動機荒謬,手段多樣殘忍。犯罪手段趨於成人化、智能化、暴力化和低齡化。
(四) 濫用毒品現象嚴重。
(五) 網路犯罪案件時有發生。
此外,青少年犯罪還呈現瘋狂性、盲目性、沖動性、暴力性、模仿性和偶發性等特點。
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分析
從青少年犯罪呈現的特點看可見其犯罪的動機、行為是受各種因素影響的。青少年犯罪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認識:
一、接觸引起犯罪
包括少年犯罪在內的一切犯罪行為,都是在與關系密切的群體的接觸交往過程中,通過交互作用學習得來的。這也又譯為「不同交往理論」。由薩瑟蘭於1939年提出,後來,D.格拉澤補充薩瑟蘭的理論,提出了「不同認同理論」,認為犯罪行為不但可以通過直接接觸、交往而獲得,而且也可以通過對別人意見、態度及行為方式的認同獲得。青少年是個特殊群體,各方面還不夠完善,思想道德意識也未成熟,,辨別是非的能力有限,抵抗力和自控力也差,一經接觸,容易染上不良習性,走上犯罪道路。上述案例中犯罪嫌疑人陳某等,本年少無知,在與人交往中臭氣相投,為電子游戲所勾引,加上一些恩怨,就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傷害別人,嚴重危害社會。此外,接觸特別是身體上的接觸最易引起性犯罪的發生,青少年精力旺盛,行為敏感,容易沖動,加上自控力不強,往往引起青少年的性犯罪。總之接觸引起青少年犯罪率是很大的。青少年要提高分清主次、辨別是非的能力,提高覺悟,學會自我約束,避免犯罪的發生。
二、體型激起犯罪行為
犯罪與犯罪人的自身特性密切相關,人的體型可以反應其一些行為特徵。
由美國學者謝爾登提出,並由格盧克夫婦加以發展。認為少年犯罪的產生與其具有一定的體型及其相適應的性格有關。謝爾登將人的體型分為4種類型,並認為每種體型都有相對應的性格特徵:①內胚層體型。這種人身體圓潤肥胖,其性格特徵為喜愛娛樂、外向、柔順,幾乎對任何體育活動和冒險活動都不感興趣;②中胚層體型。這種人骨骼發達、肌肉健壯,其性格特徵為喜歡冒險、愛好運動、專斷大膽、爭強好勝;③外胚層體型。這種人身體單薄、身材瘦長,其性格特徵為精神抑鬱、沉思內向;④均衡型。這是一種綜合型體型,沒有任何單一類型的突出持征。我們也常見那些熊腰虎背的人較恐怖,也許這與其本型有關,看那些犯罪嫌犯,大多也是這類人。青少年中中胚層體型者更有可能採取犯罪行為,而成為犯罪少年。當然,也有許多罪犯罪是其他體型的,但那也還有其他犯罪誘因。
三、見識貧乏,亞文化犯罪
許多青少年見識貧乏,經驗教訓不多,素質修養水平差,心胸狹隘,遇事沖動,往往會導致犯罪。亞文化理論認為少年犯罪是下層社會少年中亞文化發展的結果。由美國學者科恩等人提出。下層社會的青少年渴望達到中上層社會的生活目標,但是由於本身種種條件的限制,使得他們在學校或社會上的競爭中經常遭到失敗或挫折,但是又無法忍受或妥善處理這些挫折,因而逐漸形成了不同於普通社會的價值觀念,以此來克服社會適應中的失敗與挫折,並且逐漸認為他們不屬於正常的社會。於是,這些青少年自己結合起來,形成亞文化群,共同用反社會的行為來應付社會適應中產生的問題,這樣的亞文化群常常被稱為「幫伙」。上述案例中幾個青少年犯 ,覺悟水平低,無視行為後果,殘酷傷害他人,引發嚴重問題無知犯罪多麼可悲。思想道德素質低,也反應亞文化問題。道德文化欠缺最易引起犯罪,這也要發人深思。其中男性道德觀念往往低於女性,有一項調查中,對一些道德行為,女性都認為「總是錯誤」或「一般是錯的」,而男性這樣回答的甚少,甚至有不少答為這些行為並不錯①。我們所發現的青少年犯中,好多都是男性。提高素質,消除亞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也可防治青少年犯罪。
四、機會促使犯罪行為發生
美國學者克洛沃德和奧林於1961年提出機會理論,認為下層社會少年之所以犯罪,是因為社會剝奪了他們獲得生活目標或取得成功的機會,使他們沒有機會以合法的手段達到目的,而只能以非法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需要和願望。這是多數青少年常走的路,走正道的不行,就選上捷徑,以致辭走上了絕徑。他們多盯著眼前的利益,甚至來不及想其後果。2004年5月20日早6點多鍾,年僅15歲的在校學生顏某想趁父親熟睡之機偷錢去網吧玩。因害怕父親醒來打他,遂用鐵錘將父親砸死,拿143元錢到網吧上網。找不到機會,見有利可圖,無視腳下深淵,就容易犯罪了。應根據青少年身心需要,及時開導他們,天是列絕人之路的。
五、及時遏制犯罪行為
犯罪是要及時遏制的,盡量避免犯罪的發生。對人的行為的遏制(或抑制、控制)有兩種:一是外部遏制(主要是社會壓力);二是內部遏制(主要是內在控制力)。當具有良好的外部遏制和內部遏制能力時,就能約束人們不致產生犯罪行為;當外部遏制和內部遏制減弱甚至消失時,犯罪行為就會發生。美國犯罪學家雷克利斯提出的這個理論,要求外部和內在雙重遏制,一齊控制犯罪意向。特別是對易沖動的青少年,這個不容忽視。
六、社會學習誘發犯罪
許多 犯罪行為是通過觀察學習、聆聽周圍社會環境中人們的言行或直接體驗犯罪活動獲得的。某中學兩名13歲男生偶然翻到了家長藏在家中的黃色錄像帶,二人看完後即模仿錄像中的行為將鄰居的少女****。獲得犯罪行為的外部條件是家庭成員的示範和鼓勵,亞文化群的影響,大眾傳播媒介中言語、文字、圖像等符號的示範;犯罪行為由於得到外部強化而得以保持;犯罪行為由於模仿、不利處境的逼迫、誘因的作用、命令與強迫、妄想、酒精作用等因素而被激發。所以應積極引導青少年正確辨識不利因素,遠離誘發犯罪的行為,注意學習文明先進的東西。
防治青少年犯罪
認識到青少年犯罪現狀及成因分析,我們就應著手防治青少年犯罪,讓每個孩子都能健康成長,快樂生活。防治青少年犯罪,要構築起防控網路,政府宏觀調控,社會中觀約束,學校家庭微觀感化。
政府宏觀調控。主要通過立法和採取一些行政措施實現。政府預防是青少年犯罪預防的指揮系統,決定著青少年犯罪預防的指揮系統的運轉②。由政府出面改善和凈化不利於其成長的社會環境,對出版物中有關暴力,****內容來加審核,保護其健康成長。
社會中觀約束。社會是大課堂,紛亂繁雜,對青少年犯罪的直接影響。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開展有利於青少年成長的活動條件,嚴格杜絕感染青少年的敗壞風氣。
學校家庭微觀感化。學校家庭是鍛造良才的鍋爐,是最純潔的殿堂。其一心在於培養教育好青少年,給青少年以法制教育,理想道德教育,人生價值觀教育,高師指導,親情感化,及時消除不良影響,共同策劃好其美好有明天。
加強引導教育,提高道德素質,增強法制意識,營造良好環境,聯合防治青少年犯罪,解決好各種社會問題,維護社會安寧穩定,倡導文明新風。關愛年輕一代,是我們的願望,防治青少年犯罪,是我們的責任。

注釋: 亞文化(subculture),整體文化的一個分支,它是由各種社會和自然因素造成的各地區、各群體文化特 殊性的方面。如因階級、階層、民族、宗教以及居住環境的不同,都可以在統一的民族文化之下,形成具有自身特徵的群體或地區文化即亞文化。亞文化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