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三違處分 » 嚴防財務違規

嚴防財務違規

發布時間: 2021-02-06 14:40:57

❶ 企業如何防止財務造假

錢賬分離。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會計不管錢,出納不管賬。錢賬分離,內互相制衡。出納負責登記現金容和銀行流水賬,記完後,將單據傳遞給會計,由會計根據原始憑證,登記記賬憑證,通常半個月或一個月,會計和出納需要核對現金和銀行賬,也就是,出納的流水賬的余額,要與會計的財務賬余額相符,並且,出納的庫存現金也要等於財務賬的余額。這叫做賬實、賬賬相符。

賬實分離也就是說,管理實物的人,不能再管賬務。這個與錢賬分離類似。管理實物的人,只需記好自已的實物台賬,不能又管實物,又管賬務,這樣容易出現舞弊行為。

定期盤點管現金的出納,和管實物的倉管,需要財務再加一個監盤人員,定期對現金和實物進行盤點。核實賬實是否相符,如果不相符,及時查找原因,拿出處理意見。

❷ 請問怎樣才能防止財務人員挪用公款

首先要加強法制和職業道德教育。各單位或部門除了對財會人員業務知識的培訓外,還應進行《會計法》等法律法規、廉政教育、職業操守的培訓,增強財會人員的法制意識,提高依法辦事、嚴以律己和拒腐防變的能力。
其次要建立健全各項財務制度,強化監督力度。要按照《會計法》的要求,落實各項財務制度,強化會計機構內部監督,建立健全本單位內部的資金使用審批制度、會計監督制度,定期對會計資料進行內部審計,加強對報銷單據的審核工作,堵塞漏洞。強化外部監督,政府主管部門監督和社會監督要到位,對搞兩本賬、賬外賬以及私設小金庫等違法行為,一經發現要及時予以曝光,嚴肅查處。強化審計力度,做到內審與外審相結合、普遍審與專項審相結合,通過審計及時發現財會人員貪污賄賂犯罪隱患。
最後要堅持打防結合,標本兼治。要通過打擊震懾犯罪,用打擊來促進預防,做到打擊一個、治理一方、教育一片。要積極開展個案預防,做好超前服務工作。針對案發單位出現的問題,及時提醒,做好防範准備。要加強對本單位的現金、票據、銀行印鑒的管理,嚴格財經紀律,加強對會計人員的監督,建立健全單位的財務制度,定期核對,做到賬賬相符、賬實相符,就必然會及時發現問題,杜絕或減少會計人員的犯罪。

❸ 財務違規行為有哪些

財務違規分幾個層次
違反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等(例如:漏稅,虛報稅收、統計等報表)
違反行業准則,企業准則等(例如:虛假做賬,不按准則進行賬務處理等)
違反企業管理規章制度等(例如:不按企業核算制度進行工資核算等)
違反財務部門相關規章條款等(例如:不遵守報銷制度等)

❹ 如何防範財務費用開支的違規風險

1、加強預算管理,提前做好費用開支計劃
2、加強事前審批,事前做好控制。
3、嚴格支付審核,加大對費用支出的事中監督審核
4、做好事後審計檢查,嚴格獎罰

❺ 如何防範會計風險 拒絕財務造假

財務造假也就是會計造假。一、財務會計造假的原因分析:隨著我國會計准則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會議信息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仍未得到根本解決。會計信息失真的存在有其客觀原因,特別是在目前我國現代企業制度改革時期,大多數企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它的存在又潛在地助長了社會風氣的腐敗。為了防止會計信息失真現象的發生,維護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首先應當找到造成會計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即會計造假的原因。(一)造假的內在原因1、單位負責人指導思想不正有些單位負責人利用手中權力,為了個人私利或本企業利益,指使會計人員弄虛作假,搞「廠長成本、書記利潤」、「官出數字、數字出官」,設「賬外賬、小金庫」,大搞短期行為,使會計信息失真。一些企業負責人出於種種目的利用自己的權利,指使會計人員造假,他們有的虛增利潤騙取貸款,有的隱瞞利潤逃避交稅,有的甚至虛列數據來掩蓋其貪污受賄的罪行。這些人,把國家、集體的企業當成自己的「小作坊」,膽大妄為,無所顧忌,任意造假,致使會計信息嚴重失真。這是當前的普遍現象,也是造成會計信息失真的源頭。主要表現在:(1)為了業績考核而造假企業的經營業績,其考核法一般以財務指標為基礎,而這些財務指標的計算都涉及到會計數據。經營業績的考核,不僅涉及到企業總體經營情況的評價,還涉及到企業廠長經理的經營管理業績的評定,並影響其提升、獎金、福利等。為了在經營業績上多得分,企業就有可能對其會計報表進行包裝、粉飾。(2)偷稅、漏稅所得稅是在會計利潤的基礎上,通過納稅調整將會計利潤調整為應納稅所得額,再乘以適用的所得稅率而得出的。因此,基於偷稅、漏稅、減少或推遲納稅等目的,企業往往對會計報表進行造假。當然,也有少數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基於資金籌措和操縱股價的目的,有時甚至不惜虛構利潤,多交所得稅,以「證明」其盈利能力。其特點是:多列費用,少計收入,達到少交稅和不交稅的目的。多見於民營企業或效益好的國有企業。(3)粉飾業績,為達到特定目的而造假上市公司和效益較差的國有企業以及昔日為省優、部優而今已失去競爭優勢、失去市場的企業。為了獲取信貸資金和商業信用而粉飾造假。在市場經濟下,銀行等金融機構出於風險考慮和自我保護的需要,一般不願意貸款給虧損企業和缺乏資信的企業。因此,為獲得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或其他供應商的商業信用,經營業績欠佳、財務狀況不健全的企業,難免要對其會計報表修飾打扮一番。為了發行股票而造假。股票發行分為首次發行和後續發行,根據《公司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企業必須連續三年盈利,且經營業績要比較突出,才能通過證監會的審批。其特點是:少列費用,虛列資產,多計收入,以達到粉飾經營業績的目的。(4)為獲利而造假其特點是:調整賬務,虛增虛報利潤,欺詐上市。首先,股份公司上市,能增強本公司股票的吸引力,形成穩定的資本來源,在更大的范圍內籌措大量資金,因此,促使股票上市便成為公司追逐的目標,對條件不成熟的公司,財務資料做假便成為其首選捷徑。還有的企業在改制上市過程中,雖然打著「為公」的旗號,但實質是為個人(主管領導,管理者等)牟取私利,如「大慶聯誼」弄虛作假,欺詐上市案件。其次,對於那些已經上市但經營虧損的公司,為了滿足增發新股或者配股的條件,提高配股價格,達到從資本市場上撈到資金的目的,經常採用虛增利潤,少報虧損的方法,製造虛假的會計信息,欺騙投資者。在我國的證券市場上,投機行為盛行,出現許多上市公司股價與公司實際業績變動不一致,優股不優價,「垃圾股」價不低的現象。使得投資者參與股市投機的心理大於投資,於是他們對「真實可靠」的信息披露並不重視,這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便難以達到降低市場中不確定性,抑制機會主義行為的功效。除此之外,股市承擔了企業解困的重任,造成了一批質量不高的企業「包裝上市;治理機制不健全,上市公司業績不佳,為了達到特定的目的,提供虛假的會計信息;股權結構不合理,不利於形成股東對經營者的有效約束;激勵機制不健全。不利於調動經營者的積極性,不利於公司價值最大化目標的實現。由於公司的治理機制不健全,從而使得上市公司的業績不佳,為了能長期保住其上市公司的牌子,獲得配股資格,利潤操縱、粉飾業績便成為他們的首選,披露虛假信息在所難免。(5)為推卸責任而造假表現為:更換高級管理人員時進行的離任審計,一般暴露出許多問題。新任總經理就任當年,為明確責任或推卸責任,往往大刀闊斧地對陳年老賬進行清理。會計准則、會計制度發生重大變化時,如《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的實施,可能誘發上市公司粉飾會計報表,提前消化潛虧,並將責任歸咎於新的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發生自然災害,或高級管理人員捲入經濟案件時,企業也很可能粉飾會計報表。(6)貪污盜竊,轉移國家資產其特點是:出具假憑證,收入不入賬,假手續報廢資產,將賬目搞亂,渾水摸魚,或將國有資產低價出售等。多見於管理比較混亂的中小國有企業。2、會計管理體制的弊端會計人員作為企業的一員,受本單位領導的控制和制約,其經濟待遇、工作安排、職務任免等都基本上由領導決定。雖然《會計法》規定:「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的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的任免應當經過主管單位同意,不得任意調動或撤換。」但主管部門並沒有起到保護會計人員行使職權的作用,守法的會計人員遭打擊報復、被撤換,主管部門往往順從單位負責人的意見,出現了會計人員「頂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頂不住」,會計人員出於自我保護,屈服於單位領導,會計核算缺乏獨立性,內部監督職能沒有發揮出來。(二)會計信息造假的外在原因1、企業改革不徹底、不到位是會計信息造假的深層原因。現代企業制度基本特徵是產權明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目前我國尚處改革階段,現代企業制度完善程度不高,仍存在企業經營者的權責問題、政企分開問題。權責不明確,企業經營者會從自身利益出發,隱瞞或虛報經營成果,受利益驅動提供虛假財務信息。政企不分,使企業不能成為真正獨立的經營者,一些政府部門經常干擾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企業的領導仍由政府幹預,政治色彩濃厚,使企業領導不能專心發展企業,更注重自己是否能提升,勢必導致財務造假而失真。2、會計監督機制不健全,內部審計機構形同虛設目前,企業內部監督控制有著局限性,內部監督不到位,會計人員不獨立,受單位領導指使被迫做假帳。社會監督仍處於起步階段,會計事務所雖然脫鉤改制,但仍缺少標準的執業制度,政府監督大於社會監督力度,職責交叉,經常重復檢查,企業領導又是政府指派,使檢查與被檢查藕斷絲連。企業領導同時管理會計與審計,內部審計不是處於董事會領導下。社會審計監督不力。我國注冊會計師事業的發展存在著許多問題。如,在人員數量上,現有注冊會計師與《公司法》關於所有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年度報表都要經注會審計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在質量,職業道德和職業紀律上,程度不同地存在著素質偏低、偏離職業道德和職業紀律松馳的問題。在審計過程中,往往是查帳容易,處理難,這嚴重影響了注冊會計師對內部人的監督,滋生其舞弊的可能。監督不力客觀助長了會計造假行為的泛濫審計監督對保障經濟活動的有序運行,打擊經濟領域的違法活動,保證會計信息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真實性有著其他經濟監督無可比擬的作用。我國的審計監督體系盡管已經相當完善,但是與飛速發展的經濟仍有許多不適應。⑴監督力量不足。我國審計監督體系的國家(政府)審計、內部審計和民間(社會)審計的力量遠遠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尤其是近年來企業數量急劇增加,而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卻基本保持不變,造成現有的審計力量無法應對迅速增長的審計業務量。國家審計對企業的監督開始弱化,注冊會計師已經成為審計監督的主力軍,但其承擔的審計任務愈來愈重,可以說已不堪重負。⑵監督力度不夠。國家審計的重點已經位移,企業的審計監督只能依靠內部審計和民間審計來進行。但內部審計無論在隸屬關繫上還是在利益關繫上,都始終未能解決其真正的獨立性問題,因而這種審計監督不僅無法從根本上遏制會計造假現象,反而對會計造假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成為會計造假的幫凶。民間審計同樣面臨著獨立性問題,最突出的是資本經營管理者委託民間審計而不是股東大會委託民間審計,其監督的力度、監督的結果是可想而知。再加上地方政府或主管部門不正當干預,大大削弱了審計報告的公證作用。(3)監督不力。監不力,致使會計信息失真、會計造假處於惡性循環的狀態。內外部監督機制不完善導致會計信息的失真。從企業內部的會計監督主體看,企業的會計負責人是由企業經營者直接聘任的,會計人員的工資報酬是企業經營者直接決定的,這就意味著企業的會計工作在某種意義上是為企業經營者服務並隨著企業經營者的意志而改變。從企業外部對企業會計信息監督機制看,社會中介審計及政府審計監督受人力、財力的限制以及其事後監督性質的局限,未能查出所有違法違紀行為,這也是造成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3、收入分配不均和激勵機制不健全導致會計信息造假失真由於社會上企業與企業、部門與部門、東部與西部等之間存在著較大的收入差距,企業的經營成果與經營者的收入聯系的緊密度低,對經營者的積極性激勵不夠,導致一些企業經營者為了個人利益或小集體利益鋌而走險,違反財經法紀做假賬、設賬外賬、私設「小金庫」,提供虛假的會計信息。4、造假成本與收益的不對稱助長了會計造假信息失真企業會計造假幾乎不消耗物質成本,只需要玩弄數字游戲,空手套白狼,便可將一堆「垃圾」包裝成閃閃發光的「金子」。如黎明股份,1999年1月上市當期虛增資產8996萬元,虛增主營業務收入1.5億元,虛增利潤8679萬元。除常規的少計成本、費用遞延等操縱手段外,90%以上交易或事項都是通過虛開產品銷售發票,對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等手段人為憑空捏造的。利用增值稅抵扣制度,對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既虛增了收入利潤又不增加稅負。可見其造假的物質成本很低。企業造假的成本主要包括:行政成本、民事成本和刑事成本。行政成本包括停業、整頓、解散、吊銷證照等帶來的直接損失、對單位和直接責任人的行政罰款等;民事成本包括因會計造假行為給國家、社會、個人造成的財產或其他損失的民事賠償支出;刑事成本指對單位和個人的刑事處分和罰金。而會計造假的收益包括謀取的不正當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只要收益大於成本,企業就存在會計信息造假的動機和需求。由於監管體系不完善,監督手段落後,監管人員不足,會計造假被發現的幾率很小,即使發現,被追究的代價也很小,而會計造假的預期收益驚人。因此,會計造假成了許多企業包括上市公司粉飾經營業績、侵蝕股東權益、侵害國有資產的慣用伎倆。5、會計法規、准則、制度本身的缺陷個別企業利用會計法規、准則、制度本身的缺陷,採取合法而不合理的手段粉飾財務報表、提高企業利潤,利用資產重組、關聯方交易、資產評估、虛擬資產、利息資本化、交易時間差等多種手段,虛構經濟業務、從事不等價交換和進行違規會計處理,造成了企業經濟交易的失真,從而導致會計信息失真。6.對違反會計法規的處罰力度不夠市場經濟是建立在各經濟主體之間具有自主性和平等性,並且承認其各自物質利益的基礎上的。在市場經濟建立過程中,會計環境的改變和對會計信息不同認識而產生的沖突,以民事責任糾紛問題為主。但目前我國對會計信息失真的懲處手段主要以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為主。對大部分存在會計信息失真的企業,主要是給予企業及主要責任人以罰款、通報批評和警告等行政處罰。行政處罰很難達到真正的處罰目的,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對於那些追究了法律責任的,也只是限於追究其刑事責任,目前還沒有公司因會計信息失真而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案例。對於刑事責任的追究是一種威懾力量,是為防止市場危機爆發或產生嚴重社會後果的一種行為。追究刑事責任無法形成日常的監督力量。若想形成日常的監督機制,必須依靠民事賠償責任的追究,這也正是我們目前懲罰手段里所缺乏的。盡管我國的會計法規建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是,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對違反會計法規的處罰力度不夠,使得違法的機會成本很小。違反會計法規的巨大利益誘惑與低廉機會成本所形成的反差,使得會計信息失真現象屢禁不止。依法行政的隨意性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執法不嚴,執法的隨意性大,助長了部分經營者的違法行為,使會計信息失真問題朝量化方向發展。二、避免財務會計造假的對策會計信息是管理者、投資者和債權人等改善經營管理、評價財務狀況、作出投資決策、防範經營風險的主要依據。在現代市場經濟社會,會計信息越來越重要。不管是國家宏觀經濟管理部門,還是企業內部經濟管理部門,或者是資本市場的投資者等有關各方,都需要通過會計信息了解企業,並作為相應決策的依據。如果會計信息不能真實客觀地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實際情況,不僅無法滿足有關各方了解企業經營與財務情況的需要,而且將嚴重誤導會計信息使用者。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已成為我國經濟生活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會計信息失真究其原因很多,本文僅針對會計信息造假的內在原因、外在原因和會計信息不實成因發現的幾個問題提出如下解決法:(一)針對會計造假的內在原因1、加強會計法規建設,提高單位領導的會計法規意識單位領導的指導思想不正,是造成會計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對會計信息失真的治理,必須組織單位領導學習會計法規,使單位領導提高會計法規意識;端正指導思想,明確自己對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的責任。會計信息造假的原因主要是單位負責人要會計人員造假。修訂後的《會計法》緊緊抓住了這個源頭,解決了會計委派制等行政手段不能解決的問題,體現了以法治理會計信息失真的重要思想。抓住單位負責人這個源頭,強調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真實性、完拄性的責任。鑒於在實際工作中單位負責人對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質量起至關重要的作用,就讓單位負責人通過學習《會計法》知道:單位負責人為本單位會計行為的責任主體,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規定單位負責人必須在對外提供的財務報告上簽名並蓋章,並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因此,單位負責人要以身作則,要學習《會計法》,學習會計知識,帶頭執法,不得干預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依法履行職責,更不能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違法會計事項。2、逐步實現會計人員職業化為了擺脫企業領導對會計人員的授意造假和控制,保證會計人員工作的獨立性和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有必要使會計人員走向職業化,即:成立會計行業協會。職業化的核心就是將每個為企業工作的會計人員集中起來,組成行業協會,使會計人員的目標從單一的為企業謀利益轉到為公共謀利益上來。盡管職業化並非易事,其成效也不是在短期內可以見到的,但從長遠來看,職業化至少有以下幾點好處:一是會計協會是非贏利組織,因而不存在利用會計人員來贏利的動機;二是通過對會計人員任職資格的確認,形成會計人員進入市場的壁壘,從而增加會計人員的競爭壓力;三是通過職業聯合形成的行業協會必然受到社會輿論的壓力,職業道德會在很大程度上約束會計人員的行為。需要指出的是,盡管會計委派制與會計職業化有相似之處,但有很大的不同。會計委派機構是官方或半官方組織,而會計協會是民間自律組織。會計委派機構通過行政手段對會計人員進行任免,而會計協會不對任何企業委派會計人員,只是通過職業道德來約束會計人員的行為。(二)針對會計信息造假的外在原因1、首先要按市場要求,完善企業管理制度只有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使企業真正成為產權清晰,權責分明,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才能使企業自覺遵守經濟規律,提供真實可靠的會計資料。其二,企業用人要按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和程序,充分引入競爭機制,要建立起能客觀公正地反映企業經營者業績和能力的評價指標體系,改變單獨依靠未經核實的「數字」來評價企業經營者的業績的做法。2、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加大會計監督力度內部監督是會計監督的基礎,內部審計是會計監督的保證。第一,建立內部牽制制度。第二,實行內部監督崗位責任制,明確責任,提高內部會計監督的有效性,有效的監督和控制才能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第三,建立內部審計機構,強化監督。應該重視外部監督,我國外部監督有社會監督和政府監督及其他形式。我國應建立和完善社會監督機制,提高注冊會計師的職業道德水平及業務水平,按照國際注冊會計師執業標准開展業務,提高監督質量,使其對會計的監督具有合法性和有效性,盡可能減少人為因素造成的會計失真。強化政府監督,政府監督應是在宏觀調控下的監督,政府監督應依法監督,應提高監督人員素質,利用監督權力謀利的政府人員,只能把企業拖垮。3、改進完善利益分配與激勵機制,理順各方關系,減少利益沖突利益分配與考核機制的不夠健全,不盡合理是誘發會計信息造假的一個重要原因。造假者的主要動機在於取得經濟及其他利益。只有改進完善利益分配與激勵機制,才能防止會計信息的造假。一是建立利益分配均衡機制,理順國家、地方、企業及職工之間的利益分配關系,兼顧各方利益。二是改進現行的績效考核制度,並完善相應的激勵機制,對領導幹部和管理人員的考評,不要僅以數字論英雄,而要與定性考核結合起來。4、盡快制定和出台具體會計准則並繼續完善會計核算制度在認真總結現行會計准則實施情況的基礎上,根據市場經濟和證券市場發展要求,適時出台一批與國際慣例相協調、體現我國經濟發展特點的具體會計准則,進一步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和透明度,規范會計信息披露。同時,鑒於會計核算制度將在較長一個時期與會計准則並行的實際情況,因此要努力提高會計核算制度的靈敏性,及時反映多變的、日趨復雜的經濟業務。特別地,在准則的制定過程中,應採取慎之又慎的態度,處理好會計准則的統一性與靈活性之間的關系,避免個別企業利用合法而不合理的手段粉飾財務報告,操縱企業利潤。5、加大處罰力度,建立民事賠償制度凡是由企業經營者個人行為因素造成的會計信息失真,應由企業經營者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明確民事責任人,讓承擔法律責任者確實得到懲罰。只對單位處以罰款,將個人責任推脫或轉嫁到單位身上,顯然混淆了單位中的個人角色,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造假問題的。單單是單位被罰,也不利於當事人吸取教訓,更不利於整個社會培養誠信的風氣。除了加大刑事處罰力度外,還應對投資者造成的損失進行民事賠償。民事賠償的主體應是會計信息失真的責任者即企業經營者,而不是企業法人實體,更不是會計行為主體。民事賠償制度可以增加企業巨額潛在的訴訟風險,加大對會計信息失真的法律處罰中民事法律調節的力度。提高民事賠償額度,增加會計信息失真的經濟成本。使得會計造假成本升高,從而遏止經營者造假。會計信息造假不是一時就可以改變的,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消除會計信息造假的內外在原因,才能真正改變會計信息造假的現狀。由於合法會計信息失真的產生是基於一些客觀因素之上,所以我們的預防對策也只能從提高准則、制度制訂的完美性及改善外部會計環境者手,當然,這是一個長期的不斷完善的過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治理會計信息失真的弊端,需要我們上下各級部門進行長期不懈的斗爭和努力,形成一個良好的社會風范。《會計法》是會計人員工作的規范和法律保證。只有以法制規范的要求企業經濟業務和開展經濟活動,才能使我國的經濟秩序逐步走向健康發展的道路。參考資料:/link?url=tAsPc96rTkSAedlK_NJK7PP5gPGzWQs01U7wZ--LMnd_7LJ89D_WeIsGeSQylpspxpJTSKkcutz3_

❻ 加強企業財務風險防範和控制措施

企業財務風險分析與防範

一、企業財務風險的基本特徵
企業財務風險是指企業在整個財務活動過程中,由於各種不確定性所導致企業蒙受損失的機會和可能。企業的財務風險貫穿於生產經營的整個過程中,可將其劃分為:籌資風險、投資風險、資金回收風險和收益分配風險四個方面。主要特徵表現在:一是客觀性。即風險處處存在,時時存在。也就是說,財務風險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人們無法迴避它,也無法消除它,只能通過各種技術手段來應對風險,進而避免風險。二是全面性。即財務風險存在於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在資金籌集、資金運用、資金積累、分配等財務活動中均會產生財務風險。三是不確定性。即財務風險在一定條件下、一定時期內有可能發生,也有可能不發生。四是收益與損失共存性。即風險與收益成正比,風險越大收益越高,反之收益就越低。
二、企業財務風險分析
1、資產負債狀況分析財務風險
從資產負債分析,主要分為三種類型:一是流動資產的購置大部分由流動負債籌集,小部分由長期負債籌集;固定資產由長期自有資金和大部分長期負債籌集,也就是流動負債全部用來籌集流動資產,自有資本全部用來籌措固定資產,這是正常的資本結構型,財務風險很小;二是資產負債表中累計結余是紅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資本被虧損侵蝕,從而總資本中自有資本比重下降,說明出現財務危機,必須引起警惕;三是虧損侵蝕了全部自有資本,而且還占據了負債一部分,這種情況屬於資不抵債,屬於高度風險,必須採取強制措施。
2、從企業收益狀況分析財務風險
從企業收益分析,分為三個層次:一是經營收入扣除經營成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銷售稅金及附加等經營費用後的經營收益。二是在其一基礎上扣除財務費用後為經常收益。三是在經常收益基礎上與營業外收支凈額的合計,也就是期間收益。對這三個層次的收益進行認真分析,就可以發現其中隱藏的財務風險。這其中分三種情況:一是如果經營收益為盈利,而經常收益為虧損,說明企業的資本結構不合理,舉債規模大,利息負擔重,存在一定風險;二是如果經營收益、經常收益均為盈利,而期間收益為虧損,可能出現了災害及出售資產損失等,若嚴重可能引發財務危機,必須十分警惕;三是如果從經營收益開始就已經虧損,說明企業財務危機已顯現。反之,如果三個層次收益均為盈利,則是正常經營狀況。
三、企業財務風險的防範
在市場條件下,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要完全消除風險及其是不現實的。所以,企業在確定財務風險控制目標時不能一味追求低風險甚至零風險,而應本著成本效益原則把財務風險控制在一個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圍之內。因此,要加強企業財務風險防範,如何防範企業財務風險,化解財務風險,以實現財務管理目標,是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重點。現著重從以下幾點來談談如何防範企業財務風險。
1、樹立風險意識,建立有效的風險防範處理機制
(1)、對財務風險進行事前控制。
企業在實施某一方案進行決策時,既要考慮可能獲得的利益,又要兼顧風險,通過對財務風險的存在及其原因分析,運用概率分析法、風險決策法、彈性預演算法等,制定留有餘地的管理辦法,保證發生意外時企業能有效應對。堅持謹慎性原則,建立風險基金。即在損失發生以前以預提方式建立用於防範風險損失的專項准備金。如產品製造業可按一定規定和標准計提壞賬准備金、商業流通企業計提商品削價准備金,用以彌補風險損失。
(2)、對財務運行過程進行事中控制。
在生產經營活動中,運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法,計算、監控企業財務風險狀況,及時採取相應措施,控制出現的偏差,有效遏制不良事態的發展,將風險降到可以控制的程度,減少經濟損失,保證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正常進行。如研究賒銷賬款的情況,確定回收辦法,加速資金回籠。建立企業資金使用效益監督制度。有關部門應定期對資產管理比率進行考核。同時,加強流動資金的投放和管理,提高流動資產的周轉率,進而提高企業的變現能力,增加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
(3)、對財務風險進行事後控制。
對於已經發生的財務風險,要建立風險檔案,從中吸取教訓,以避免同類風險的再次發生;對於已經發生的損失,應及時消化處理,若長期掛賬,勢必給企業今後的發展留下隱患。要盤活存量資產,加快閑置設備的處理,將收回的資金償還債務。
2、加強企業財務風險控制
面對財務風險通常採取迴避風險、控制風險、接受風險和分散風險策略。控制風險是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核心。加強企業財務風險控制,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籌資風險控制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籌資活動是一個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起點,管理措施失當會使籌集資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由此產生籌資風險。企業籌集資金渠道有兩大類:一是所有者投資,如增資擴股,稅後利潤分配的再投資。二是借入資金。對於借入資金而言,企業在取得財務杠桿利益時,實行負債經營而借入資金,從而給企業帶來喪失償債能力的可能和收益不確定性。籌資風險產生的具體原因有幾方面:由於利率波動而導致企業籌資成本加大的風險,或籌集了高於平利息水平的資金,此外,還有資金組織和調度風險,經營風險,外匯風險。因此,必須嚴格控制負債經營規模。
(2)、投資風險控制
企業通過籌資活動取得資金後,進行投資的類型有三種:一是投資生產項目上,二是投資證券市場,三是投資商貿活動。然而,投資項目並不都能產生預期收益,從而引起企業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降低的不確定性。如出現投資項目不能按期投產,無法取得收益,或雖投產不能盈利,反而出現虧損,導致企業整體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下降,雖沒有出現虧損,但盈利水平很低,利潤率低於銀行同期存款利率;或利潤率雖高於銀行存款利息率,但低於企業的資金利潤率水平。在進行投資風險決策時,其重要原則是既要敢於進行風險投資,以獲取超額利潤,又要克服盲目樂觀和冒險主義,盡可能避免或降低投資風險。在決策中要追求的是一種收益性、風險性、穩健性的最佳組合,或在收益和風險中間,讓穩健性原則起一種平衡器的作用。
(3)、資金回收風險控制
財務活動的重要環節是資金回收。應收賬款是造成資金回收風險的重要方面,應收賬款加速現金流出。它雖然使產生利潤,但並未使企業的現金增加,反而還會使企業運用有限的流動資金墊付未實現的利稅開支,加速現金流出。因此,對於應收賬款管理應在以下幾方面強化:一是建立穩定的信用政策,二是確定客戶的資信等級,評估企業的償債能力,三是確定合理的應收賬款比例,四是建立銷售責任制。
(4)、收益分配風險控制
收益分配是企業財務循環的最後一個環節。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兩方面。留存收益是擴大投資規模來源,分配股息是股東財產擴大的要求,二者既相互聯系又相互矛盾。企業如果擴展速度快,銷售與生產規模的高速,需要添置大量資產,稅後利潤大部分留用。但如果利潤率很高,而股息分配低於相當水平,就可能企業股票價值,由此形成了企業收益分配上的風險。因此,必須注意兩者之間的平衡,加強財務風險監測。
3、建立財務風險預警系統
財務風險預警。設立財務風險預警機制採用及時的數據化管理方式,通過全面分析企業內部經營、外部環境等各種資料,以財務指標數據形式將企業面臨的潛在風險預先告知經營者,同時尋找財務危機發生的原因和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並明確告知企業經營者解決問題的有效措施,組成企業財務管理的一張疏而不漏的安全網。一般而言,企業財務預警機制包括兩個層次,即總體財務預警機制和部門財務預警機制。總體財務預警機制的主要功能是讓企業經營者掌握企業的總體財務狀況,預先了解企業財務危機的徵兆。部門財務預警機制,即以企業主要經營部門分別確定檢查要點,設立相應的預警線,如對生產部門的生產成本、營銷部門的銷售費用、管理部門的管理費用等設定警戒值,偵查企業財務運營可能失衡的地方,及時進行必要的改進。部門財務預警機制不僅能幫助總體財務預警機制尋求財務問題產生的源頭,而且有利於不同部門之間溝通協調,解決問題,提高企業的整體管理水平。
(1)、建立短期財務預警系統,編制現金流量預算
由於企業理財的對象是現金及其流動,就短期而言,企業能否維持下去,並不完全取決於是否盈利,而取決於是否有足夠現金用於各種支出。建立短期財務風險預警系統,首先是編制現金流量預算,現金流量預算的編制主要是通過現金流量來完成。通過現金流量分析,可以將企業動態的現金流動情況全面地反映出來。當企業經營性應收項目或存貨大幅度減少時,則表明企業貨款回籠情況較好,產品積壓少,企業具有較強的經營能力;相反,當企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小於凈利潤時,則應引起投資者的高度警惕,這種情況下,由於應收款項及存貨的大幅度上升,將使企業經營能力下降,同時也易形成潛在損失。應收款項、應付款項及存貨項目中的任何一項失衡,均會引起企業危機,可將這三個項目作為短期財務風險的警源。為能准確編制現金流量預算,企業應該將各具體目標加以匯總,並將預期未來收益、現金流量、財務狀況及投資計劃等,以數量化形式加以表達,建立企業全面預算,預測未來現金收支的狀況,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為期,建立滾動式現金流量預算。
(2)、建立長期財務預警系統,構建風險預警指標體系
從根本上講,企業發生財務風險是由於舉債等導致的,對企業而言,在建立短期財務預警系統的同時,還要建立長期財務預警系統。從綜合評價企業的效益即獲利能力、償債能力、經濟效率、發展潛力等方面入手防範財務風險。
從資產獲利能力分析,監測的指標有:總資產報酬率(息稅前利潤資產平均總額),表示每元資本的獲利水平,反映企業運用資產的獲利能力;成本費用利潤率(營業利潤成本費用總額),反映每耗費一元所得利潤水平越高,企業獲利能力越強。
從償債能力分析,監測的指標有: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該指標反映企業資產的流動性,該比率越高,償債能力就越強;資產負債率,資產負債率一般為40~60%,在投資報酬率大於借款利率時,借款越多,利息越多,同時財務風險也越大。
從經濟效率分析,監測的指標有:反映資產運營指標的應收賬款周轉率與產銷平衡率。
從發展潛力分析,監測的指標有:總資產凈現率=(經營活動所產生現金凈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潤所收到現金+現金利息支出+所得稅付現)平均總資產;銷售凈現率(經營活動產生現金凈流量銷售收入凈額);股東權益收益率(凈利潤平均股東權益)。
(3)、加強資產管理,提高營運能力是防範企業財務風險的保證
企業資產對負債能力的影響,從短期看,企業資產的變現能力,尤其是企業流動資產的變現能力,直接影響企業可用現金流量的多少,決定企業負債能力的高低,因此,加強企業資產管理,防止不良資產產生,提高資產的變現能力是防範財務風險重要的管理手段;從長期看,企業資產的盈利能力直接影響到企業的整體盈利水平,而保持高盈利水平的企業往往是其負債能力高、財務風險相對低的有效保證和標志,一個健康企業的償債資金一般來源於其盈利,而非負債資金。因此,企業應通過合理配置資產,加速資產周轉等措施,促進企業盈利能力的提升,同時,較高盈利能力的企業往往享有較高的信譽和良好的企業形象,這也使得企業有較強的融資能力,相應使企業有較強的抵禦財務風險的能力。
4、加強資金管理
(1)、合理調動使用資金。防範財務風險,需要財務人員進行貨幣資金的合理調度。根據企業自身資金運動的規模和生產特點,妥善安排貨幣資金收支活動,使企業能保證日常的生產經營需要,並且在還款和分紅付息期到來時,及時籌措和調度資金,以避免出現無力支付的情況。
(2)、細化應收賬款管理。應收賬款管理是企業日常經營管理的重要內容,企業在賒銷商品之前應該確立信用政策,同時,加強對應收賬款的追蹤分析,控制好日常管理,有利於確保信用政策的全面落實。日常管理中,主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建立信用限額管理制度。信用額度是指企業給予某客戶賒購商品的最高額度,是根據客戶的經濟實力和企業願意承擔風險的大小決定的,這有利於降低企業風險水平;第二,做好賬齡分析。這樣有助於明確目前的收賬重點和程序,從而提高應收賬款的收現效率;第三,加強對壞賬的管理。嚴格審批壞賬損失,防止各種弊端的發生,積極參與客戶破產善後事宜,盡量減少損失,仍然要關注逾期未收回的已作壞賬核銷的應收賬款。
5、實施債務重組
在債務人陷入財務困難時,債務人通常有兩種選擇:一是拖延,等到債權人通過法律強制執行甚至宣告破產;二是債務重組,通過債務重組的收益減輕負擔,獲取生存發展的空間。而債權人同樣有兩種選擇:一是強制執行債權直至債務人宣告破產;二是接受或提出債務重組。而債權人願意與債務人進行資產重組不外乎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一是最大限度地收回債權,企業發生財務困難不能按既定條件全額償還所欠債務,但是債務人可能有能力按較低的條件來還債。對於債權人而言,即使從債務人方面所收到的資產的價值比應收回的債權的價值小有時也是值得的,因為這樣至少可以最大限度地收回債權。二是緩解債務人暫時財務困難並不意味著沒有改善財務狀況的希望,如果債權人對債務人採取立即的求償措施有可能對債務人造成較大的沖擊,致使債務人原本是暫時的財務困難滑向永久財務困難的境地。一旦債務人進入破產清算程序,債權人只能按比例享有個別追償價值,有可能所得的清算價值只佔原有債務價值很小的一部分,而且如果債權人與債務人具有長期的合作關系,債權人採取的立即求償措施損害的不僅是債務人,也包括債權人本身。所以,當企業發生嚴重虧損,陷入債務困境並處於破產清算邊界時,企業應盡力與債權人協商,實施對企業、所有者、債權人各方面都有利的債務重組計劃,包括豁免部分債務、降低債息率等等。
比如,我國對國有企業實施的「債轉股」計劃,即將國有商業銀行所持有的債券轉化為企業的股權,就是一種典型的債務重組方式。通過債轉股,債權人將原有的債務轉化為企業自有資金的組成部分,增強企業的自身資本實力。在股份制企業的改造重組中,利用發行可轉換債券進行籌資還債,在可轉換債券轉換為股票後,使其投資者成為企業的股東。債務重組的實施可以減少企業的債務籌資風險,為企業減壓,增強活力,而且對於債權人而言,債務重組可能會使債權人的權益損失降到最低,從而很大程度地降低了債權人的破產風險,因此只要債務重組的損失不超過企業直接破產造成的權益損失,債務重組的實施就是必要的、可行的和有利的。
6、完善科學的決策機制
財務風險本身具有綜合性,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所有風險最終都反映在財務風險中,使決策科學化和合理化是防範財務風險的重要手段,所以企業必須建立科學的決策機制。而決策機制是指決策權力的形成、規范和規定,它包括企業的決策機構、決策內容和決策機制等。公司制企業決策機制具體內容包括:股東大會是公司最高權力機構,股東作為所有者,在財務上享有對公司的經營方針和投資計劃、發行股票和公司債券以及公司合並、分立等重大事項投票權,享有公司剩餘索取權。董事會作為公司最高決策機構,享有廣泛的權利,對公司經營方針和投資方案決定權;對公司的年度預算方案、決算方案、利潤分配方案、彌補虧損方案、公司增減注冊資本以及發行公司債券的方案具有制定權;有公司合並、分立、解散方案的擬定權;對公司財務經理人員的任免權等。公司董事會與財務經理人員是委託與代理的關系,公司財務經理人員受聘於董事會,在許可權范圍內財務經理有權對日常財務經營活動,包括組織實施公司年度經營計劃和投資方案,擬定公司具體財務制度等進行決策,其他人不得隨意干預,同時董事會對財務經理人員的經營績效進行評價和監督。
綜上所述,企業在經營管理中,要樹立風險意識,建立有效的風險防範處理機制,加強企業財務風險控制,防範財務危機,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加強籌資、投資、資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的風險控制,加強資產管理,實現企業效益最大化。

❼ 淺談財務舞弊與防範

一、財務舞弊的種類
財務舞弊是指用財務欺詐等違法違規手段,給舞弊人帶來經濟利益,而最終導致他人受到傷害或遭受損失的故意行為,舞弊是現代社會的一個毒瘤。財務舞弊可以分為兩類:一是侵佔資產;侵佔資產是指被審計單位的管理層或員工為謀取自身利益,採用財務欺詐等違法違規手段使被審計單位遭受損害的不正當行為,如:管理層或員工在購貨時收取回扣,將個人費用在單位列支,貪污收入款項,盜取或挪用貨幣資金,實物資產或無形資產等。二是做出欺詐性財務報告,可能源於管理層通過操縱利潤誤導財務報表使用者對被審計單位業績或盈利能力的判斷。美國安然、世通,我國的紅光實業、銀廣廈,瓊民河等舞弊案件均屬於這一種類,如以下情況:
1.對財務報表所依據的會計記錄、原始憑證或相關文件記錄的操縱、偽造或變造。
2.隱瞞或刪除交易或事項。
3.對交易事項或其他重要信息在財務報表中做出虛假不真實的表達。
4.故意或蓄意使用不當的對與確認、計量、分類或列報有關的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
5.故意違反會計准則的相關規定編制財務報表。
二、財務舞弊動因的分析
由於舞弊存在被發現的風險以及職業道德等方面的壓力,也就是說舞弊亦有成本,所以在正常情況下,理性的人寧願尊重客觀事實,也不願去冒這種風險。但是,一旦面臨某種壓力和誘惑,被審計單位舞弊的沖動就會變得強烈。正如Joseph T. vrells指出的,財務報表舞弊「不是始於管理層的不誠實,而是發端於某種環境——這種環境存在兩個特徵:(1)激進的財務業績目標;(2)目標未實現將被視為不可寬恕的氛圍。換言之,財務報表舞弊產於壓力」,法爾莫公司正是由於虧損的壓力以及美納斯急欲籌資擴張的慾望才鋌而走險,走上了造假的不歸之路。
三、舞弊產生的風險因素
1.舞弊者的需求。如動機或壓力,財報舞弊者具有舞弊的動機是舞弊發生的首要條件,具體表現為財務穩定性或盈利能力受到不利經濟環境,行業狀況或被審計單位運營狀況的威脅,管理層為滿足外部預期或要求而承受過度的壓力,管理層或治理層的個人經濟利益受到被審計單位財務業績或狀況影響。個人生活方式或財務狀況對公司敵對情緒。市場需求大幅下降,所處行業的經營失敗增多,競爭激烈或市場飽和,業務利潤率不斷下降,嚴重或持續的虧損使被審計單位可能破產、喪失抵押品。管理或治理層擁有相當數量的公司股票或債券,因為追求個人奢侈生活條件而侵吞資產。管理層的報酬與財務業績或公司股票的市場表現掛鉤,公司正在申請融資等情況都有可能促使管理層產生舞弊的動機。以上情況就給舞弊者造成一種無形的壓力。
2.具備一定的外部條件、環境。財表舞弊者需要具有舞弊的機會,具體表現為被審計單位組織結構復雜或不穩定,對管理的監督失效,內部控制存在缺陷。被審計單位所從事的行業信息透明度不高。組織結構復雜,存在異常的法人組織形式或管理形式。大量採用分渠道,銷售折扣及退貨等交易方式,壟斷某些業務,從事科技含量高,研發周期長或市場風險大的經營業務。不相容職務分離不充分或獨立審核不力,交易授權審批制度不健全,對高層管理人員財務支出的審查薄弱,如差旅費、業務招待費。以上這些方面都給舞弊者創造條件。舞弊發生的可能性增加。公司對資產管理鬆懈,公司管理層能夠凌駕於內部控制之上。相關規章制度形同虛設,可以隨意操縱會計記錄等。
3.舞弊者心理方面。管理層態度不端或缺乏誠信,管理層與注冊會計師關系異常或緊張。只有舞弊者能夠對舞弊行為予以合理化解釋,舞弊者才能心安理得,而不會惴惴不安。舞弊者可能對自身的舞弊行為進行各種合理化解釋。如,侵佔資產的員工可能認為單位對自身的待遇不公平,編制虛假財務報表者可能認為造假不是出於個人利益,而是出於公司的集體利益。
四、可能導致舞弊的交易或事項
1.非預期會計方法或估計的變動,尤其是公司績效不良時。
2.相對於銷貨的成長,應收賬款及存貨出現不尋常的增長。
3.發生使公司利潤大幅度變動的非預期交易。
4.財務報表被簽發保留意見,或更換會計師,沒有令人信服的理由。
5.對單一或少數產品,顧客或交易的依賴。
6.存貨大量增加超過銷售所需,尤其是高科技產業的產品過時的嚴重風險。
7.盈利能力逐漸下降,例如折舊由年數總和法改為直線法而欠正當理由。
五、財務舞弊的解決方法
1.建立健全財務制度。完善現行的財務制度和會計准則,減少會計核算的彈性空間。要嚴格按《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企業應在遵循《會計法》等法律法規的基礎上,結合公司的實際情況,合理制定內部控制制度,從而保證公司財產物資的安全和會計資料的合法、真實、完整。
2.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加速構築「股東大會—董事會—經理班子」這一基本模式。要加強獨立董事的制度建設,充分發揮獨立董事的作用。要建立起公司內部有效的制衡、約束和監督檢查機制。賦予股東廣泛的訴權,在明晰股權的基礎上,再強化股東的股權意識,這對於發揮股東作用,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更有好處。
3.內部控制的建立、執行、評估、完善。在防範舞弊的方法中,最為大家公認的就是建立良好的控制制度,因為幾乎所有的舞弊事件都是與內控的薄弱環節相聯系。防範舞弊重要機制是控制。包括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督等五要素。因此,我們應從這幾方面入手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消除內部人控制等現象,切實建立起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
4.保證信息的及時,准確的溝通,減少信息的不對稱,信息的不對稱是指每個人掌握私人信息,這些信息不為他人所知,從而佔有某方面的信息優勢地位,但也正處於其他方面的信息劣勢地位。在現代企業中,由於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經營者享有的關於企業生產經營的信息遠多於所有者。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經營者具有損人利己,肥私的意圖時,舞弊行為有可能發生。因此,建立內部信息與溝通系統,使得內部員工能取得他們在執行、管理和控制企業經營過程中所需的信息使信息透明化。
5.倡導誠實正直的企業文化。為從根本杜絕舞弊行為,要在企業形成一種忠實誠信的氛圍,一方面企業最高當局堅持以身作則,另一方面,定期在進行內部宣傳,在僱傭員工時應考慮道德品質。
6.健全以審計監督為主,財政、稅務、人行、證券、保險、監管等部門監督檢查及社會輿論監督相結合的綜合外部監督體系。
7.推廣經濟責任審計,真正做到「不經審計,不得離任,不經審計,不得提拔。」當經濟責任審計的開展越有效,舞弊的動機就越弱,信息質量就越高。
8.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擴大「會計委派制」的范圍,減少會計人員對單位領導的人身依附。要實現以誠信為目標的會計職業道德目標,必須多管齊下,開展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的會計職業教育,逐步培養會計人員的會計職業道德情感,樹立會計職業道德觀念,提高會計職業道德水平,使會計職業健康發展。

❽ 怎麼防控財務人員面臨的風險

會計風險是指會計人員因提供的會計信息存在重大失誤而導致損失的可能性。具體來說會計風險是會計機構或人員在進行工作時,由於錯報、漏報會計信息,使財務會計報告失實或依據失實的信息誤導監控行為而給其帶來損失的風險。今天小編就這個問題說一說如何防範會計風險。
一、加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防範會計風險
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會計工作的質量,直接關繫到會計工作秩序的好壞。會計職業道德是會計人員素質的重要體現,會計人員在執業中嚴格按照《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准確完整地處理會計業務,建立健全會計職業道德約束機制,規范會計人員職業行為,建立檢查、考核、評價、獎罰制度,並與崗位資格、聘任職務、提職、晉級等精神和物質獎勵制度結合起來。選拔政治品質好、事業心強、工作認真負責、講道德的人從事會計工作,並定期對會計人員的工作崗位有計劃的進行輪換,促進會計人員嚴格遵守職業道德。把道德教育溶進每一個會計人員的內心,自覺抵制不良社會風氣的侵蝕,把會計基礎工作規范貫穿於會計職業道德規范之中,做到會計行為合法合規。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有利於保證會計信息准確完整;遏制會計造假行為的發生,有利於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加強會計職業道德是降低會計風險的有效途徑。加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能夠把企業目標管理和員工管理結合起來,建立相應的激勵約束機制,充分調動企業中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防止企業員工的短期行為長期化,注重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對於防範會計風險和維護會計工作秩序具有重要意義。
二、貫徹不相容職務分離原則,防範會計風險
會計風險在形式上表現為會計信息失真、會計人員的工作失誤和舞弊等。貫徹不相容職務分離原則,能夠促進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有效地降低會計風險。貫徹不相容職務分離原則,必須實行會計人員的崗位責任制,明確各自職責與許可權,對企業內部各個職能部門和人員進行合理分工,完善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形成相互監督和相互制約的機制。貫徹不相容職務分離原則就是要求一項經濟業務必須經過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控制環節完成,形成相互制衡機制。實行記賬收款與保管現金職務分離;貨款支出與記賬審核的職務分離;貨物的采購、驗收、保管與付款職務分離;貨物的收發與記賬職務相分離;開具支票與掌管簽章職務相分離;開具發票與收款職務相分離;記賬、審批、經辦及保管人員的工作職責相互分離;對外投資、資產處置、資金使用等重要經濟業務的決策和執行必須相互知情和共同商量。明確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財務報告的處理程序,建立和完善會計檔案保管和會計工作交接辦法, 堅持定期輪崗制度,明確財產清查范圍、期限和程序。
三、運用會計信息技術,防範會計風險
隨著網路的普及和會計電算化的廣泛運用,必須通過運用會計信息技術防範會計風險。會計信息依賴於計算機網路實行有效的信息交流、共享和反饋,內部會計控制方式由人工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轉變。利用信息技術將內部會計控製程序嵌入到內部會計控制各個環節中,加強對會計記賬、登賬以及報表輸出等各個環節的內部會計控制,把會計工作全過程的每項業務都置於會計信息系統中,鎖定會計人員的操作許可權,授予不同崗位會計人員的操作許可權,設置多級安全保密措施,使得操作人員按照職責許可權和程序進行會計處理。網路系統的開放與信息資源的共享增加了信息使用者惡意篡改會計信息的可能性,存儲在磁碟和計算機里的會計信息和數據將面臨著安全風險。必須加強對數據輸入和輸出、文件儲存與保管、網路安全等方面的控制以及對會計信息系統的開發和維護,確保內部會計控制各項規定與辦法的有效實施,減少和消除人為操縱因素,有效地防範計算機會計風險。
四、加快會計法規建設,防範會計風險
基於會計自身特點會帶來會計風險,應當完善會計法規體系,降低會計風險。會計風險是客觀存在的,我們不能人為地消除它,通過對會計理論與實踐問題的進一步研究,不斷補充和完善會計法規體系, 使之更加適應環境變化, 減少會計的不確定性程度。進一步研究和完善會計法規體系,制定與《會計法》相配套的法規,促進《會計法》與相關法律的銜接,提高會計法規、准則和制度的實用性與預見性,盡可能地減少會計政策與會計選擇上的隨意性,降低由於會計理論和法規的原因形成的會計風險。通過完善會計法規體系、規范會計從業人員的行為,把會計風險降到最低。加快《會計法》、《會計准則》、《會計制度》及相關法律建設,加大法律法規的處罰、賠償和執行力度,對違規違紀的單位及其連帶負責人予以曝光,真正做到有法可依,違法必糾。使得會計從業人員的執業行為有章可循,減少會計從業人員運用職業判斷的概率,盡量減少會計從業人員執業行為的主觀性,防止藉以粉飾和操縱會計信息的行為,人為地加大會計風險。
五、完善會計監督機制,防範會計風險
加強會計監督是防範會計風險的有力措施之一。會計監督職能是會計的基本職能,它包括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內部監督主要是通過建立健全單位內部控制制度來減少單位內部的會計風險。重要經濟事項的決策和執行要建立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工作程序,明確對會計資料定期進行內部審計的程序,通過建立完整的內部監督機制和內部控制制度,形成一系列內部控制的方法和措施,並予以規范化、系統化與制度化,使內部監督制度真正落到實處。外部監督主要是通過加強社會監督和國家監督。社會監督主要依靠社會中介機構,如會計師事務所的注冊會計師依法對受託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審計,並據實做出客觀評價。社會監督以其特有的中立性和公正性而得到法律認可,具有很強的權威性。通過社會中介機構對企業會計報表的真實性進行檢查,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督促企業提供真實的會計信息。國家監督主要指政府有關部門依據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部門的職責許可權,對有關單位的會計行為、會計資料進行監督檢查。因此,建立嚴格的會計懲罰機制,採取新聞曝光、重新確定信用等級等措施,增加企業會計人員違法違規的成本和風險,加大對違法違規企業處罰力度,發揮會計懲罰機制的威懾力,才能遏制會計信息失真,有效地降低會計風險。
六、提高會計人員素質,防範會計風險
提高會計人員素質是降低會計風險的有效途徑。在政治素質方面,重點是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和政策水平,增強其責任感和法律觀念。堅持不懈地用社會主義道德原則和職業道德規范指導自己的行為,自覺抵制各種不良思想思潮的侵襲,教育會計人員嚴格按法辦事,依法執業。在業務素質方面,重點是提高會計人員從事會計工作的現代會計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以適應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發展的需要。建立健全會計人員從業資格審查制度,嚴格規定凡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經過會計專業教育,並在上崗前對其進行嚴格培訓,對沒有取得資格和達不到一定業務水平的人員則不聘其從事會計工作。完善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制度,提倡會計人員終身接受教育,使他們不斷積累經驗和更新知識,及時了解會計政策,掌握會計事項處理方法,不斷提高其執業水平和能力。在會計人員的聘用上,應堅持德才兼備的原則,著重考察會計從業人員的誠信度,為會計從業人員建立誠信檔案。在選拔會計人員的時候還應當考察其專業勝任能力,做到德才兼備,從源頭上把好會計人員的素質關。此外,隨著網路技術在會計領域的不斷應用,會計人員的技術手段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必須加快知識更新,大力推進會計人才的培養,加快會計信息化的步伐,保證會計人員的執業水平,適應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發展的需要。

❾ 關於財務人員違紀的處罰

財務人員違紀處罰,最好參考會計法的規定:
《會計法》規定了會計人員的法律責任:
單位領導人、會計人員違反關於
(一)款項和有價證券的收付;
(二)財物的收發、增減和使用;
(三)債權債務的發生和結算;
(四)資本、基金的增減和經費的收支;
(五)收入、費用、成本的計算;
(六)財務成果的計算和處理;
(七)其他需要辦理會計手續、進行會計核算的事項的規定。
違犯「必須依照法律和國家有關規定接受財政、審計、稅務機關的監督, 如實提供會計憑證、會計帳簿、會計報表和其他會計資料以及有關情況,不得拒絕、隱 匿、謊報」的規定。
會計人員和其他人員偽造、變造、故意毀滅會計憑證、 會計帳簿、會計報表和其他會計資料的,或者利用虛假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會計報 表和其他會計資料偷稅或者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眾利益的,由財政、審計、稅務機關 或者其他有關主管部門依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職責負責處理,追究責任;構成犯罪 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會計人員對不真實、不合法的原始憑證予以受理,或者對違法的收支 不向單位領導人提出書面意見,或者對嚴重違法損害國家和社會公眾利益的收支不向主 管單位或者財政、審計、稅務機關報告,情節嚴重的,給予行政處分;給公私財產造成 重大損失,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