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法和素養
『壹』 談一談增強法律意識、提高法律素養,對個人工作與生活的影響和意義
影響和意義:
1、能有效的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2、能約束自己的行為規范。回
3、遇事能更加理性,不答會盲目沖動。
4、在工作中能促進公平的合理競爭,維護大家共同的經濟環境。
如何增強法律意識,提高法律素養:
1、社會應該多進行一些法制的宣傳,印製多一點的法律宣傳手冊,增強全民法律意識。
2、社會應該通過多種媒體,宣傳法制觀念,進行普法教育。佔領網路思想教育陣地,讓互聯網同樣也成為法律宣傳的一個新平台。
3、多組織一些有趣的跟法律法制相關的活動,提高法律修養。
4、自身要自覺遵守法律法規,不去做違法法律的事,多閱讀一些相關的書籍,做一個知法、守法的良好市民。
『貳』 如何提升領導幹部法律素養與依法辦事的能力
首先要提升他們依法辦事的意識,現在的領導自由慣了,從來沒有法治的觀念,也只內是對上級負責,做容事從來沒有想過違不違法,法律有沒有賦予我這樣的權利,只是認為法律是約束老百姓的,豈不知道,中古代的法律多數是約束官吏的,首先是提升他們的法律意識,這比他們花納稅人的錢買個法律碩士的文憑強多了。
『叄』 什麼是思想道德素質養和法律素質二者的關系如何
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是人的基本素質,體現著人們協調各種關系、處理各種問題時所表現出來的是非善惡判斷能力和行為選擇能力,是政治素養、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識的綜合體,決定著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動目的和方向。
1、思想道德素質:思想道德素質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素質。思想政治素質是人們在為實現本階級利益而進行的精神活動和實踐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素養和能力。道德素質是人們的道德認識和道德行為水平的綜合反映,包含著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和道德情操,體現著一個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風貌。
3、二者的關系表現在:人生需要道德,也需要法律。二者如同車之兩輪、鳥之兩翼,相互結合,相互補充,協同發揮作用。一方面,法律是對人們進行道德教育的有力保證和依靠。另一方面,道德是執行法律的基礎,遵守道德規范,對預防違法犯罪有著積極作用。
(3)違法和素養擴展閱讀:
提升公民法律素養和道德素養的途徑:
1、樹立法律權威。法律權威,是指法律在一個社會中得到普遍的遵守和廣泛的認同,居於至高無上的地位,享有崇高的威望。樹立法律權威,可以增加公民對法律的敬畏感、信任感。首先,要增強法治觀念。
2、深化普法宣傳。普法是提升法律素質、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礎性和先導性工程。每個人法律知識的豐富程度直接影響其法律素質的狀況,增強法律知識的廣度和深度是提升法律素質的基礎條件。
3、優化法治環境。法律素質只有植根於法治的土壤之中方能得以提升,同時法律素質又是通過具體的法律制度反作用於法治的土壤而促進法治的生成。首先,要建立良好的法治秩序。要求各級政府、各個部門要依法辦事,暢通法律救濟途徑。
『肆』 什麼是思想道德品質和法律素養
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是人的基本素質,體現著人們協調各種關系、處理回各種問題時所表現答出來的是非善惡判斷能力和行為選擇能力,是政治素養、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識的綜合體,決定著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動目的和方向。
二者的關系表現在:人生需要道德,也需要法律。二者如同車之兩輪、鳥之兩翼,相互結合,相互補充,協同發揮作用。一方面,法律是對人們進行道德教育的有力保證和依靠。另一方面,道德是執行法律的基礎,遵守道德規范,對預防違法犯罪有著積極作用。
『伍』 一個法律人應具備那些職業素養
黨的十屆四中全會作出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隊伍思想政治素質、業務工作能力、職業道德水準,著力建設一支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的社會主義法治工作隊伍。
作為社會主義法治工作隊伍(推進依法治國的法律人),必須堅決維護憲法法律權威,依法維護人民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國家安全穩定,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作為法治建設的推進者——「法律人」,應當具備以下五個方面的素質:
一、要有廣博深厚的法律知識素養。
廣博深厚的法律知識素養包括三個層次:
一是良好的法律理論素養,這種理論素養是法律人從事法律職業的基礎,它一方面要通過理論學習來獲得,另一方面要通過法律實踐活動來積累和提升。良好的法律理論基礎表現為具有良好的法律觀念、系統的法律哲學知識、全面的了解國情社情人情、寬厚的人文社會科學功底和秉持正義的法律精神。
二是良好的部門法知識素養,特別是適應社會發展實際需要的專門法知識素養,其中,最為核心是運用部門法知識正確認定事實、正確適用法律的能力。
三是熟練的法律實踐經驗。法律實踐經驗是對法律知識的運用能力,也是對具備的法律知識素養的檢驗,它是法律人法律知識素養的有機的組成部分。這種以經驗為內涵的知識運用能力包括:法律規范的運用知識及經驗、法律方法的適用知識和經驗、法律事實的判斷知識和經驗、法律辯論的知識和經驗,以及對突發事件的應變知識和經驗、與當事人進行交往的溝通知識和經驗等等。
二、要有明辨審慎的法律判斷能力。
法律活動的本質是一種對事實和法律的兩個方面的判斷活動,就是運用法律判斷事實,通過事實適用法律。這兩個方面都需要明辨與審慎,因為如果事實認定不審慎明辨,就會出現認定事實的不清或者錯誤,影響案件的認識和處理,甚至會侵害當事人的利益,而如果法律適用不審慎明辨,則不僅會造成違法後果,也會侵害當事人的合法權利,影響到法律正義的實現。法律實踐從私而言,有關人格有關財產;從公而言,有關秩序有關穩定有關安全;但無論如何,法律實踐作為正義之事,法律尤其要「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惟有如此,才能日漸接近正義,維護正義,伸張正義。
三、要有理性嚴謹的法律思維技巧。
法律的思維不同於日常思維的基本特點是,法律是理性嚴謹的邏輯,而日常生活思維則理性與情感並重。法律思維的理性嚴謹表現在對待問題和處理問題上,重視對主體權利義務關系的思考,強調法律適用的普遍性優先於事實的特殊性、堅持程序正義優於利益訴求的實質合理性,程序的公正優於實體的公正,主張理由的說服優於結果的強制,這從本質上彰顯了法律思維的理性化特點。而在日常思維中,人們對事物的判斷常常會出於個人的喜好、情感或偏向、價值觀的左右、利益的趨使等發生因時而異、因事而異的變化。法律的理性思維和技巧,是強調法律人要善於運用法律的邏輯工具,用嚴謹的法律思維來進行事物的判斷與取捨,反對情感因素、個人好惡等對法律判斷的影響,最大限度保障法律實踐過程中的公平公正,維護法律的正義和尊嚴,確保法律的貫徹和實施,防止個人因素對法律實現的影響。
四、要有公正嚴明的法律道德操守。
法律乃正義的化身,法學乃正義之學。法律人必須具有正義的品德、公平的心態、嚴明的操守,這是保證法律公正得以實現的基礎,沒有這樣的道德基礎,法律就會成為不良利益主體為惡的工具。當然,正義的品德、公平的心態、嚴明的操守,要有公正的法律為基礎,要有良好的嚴格的程序來維護。當然,從一開始進入法律人共同體開始,這種素養的養成和訓練就是非常必要的。這就要求在法學研習和法律實踐的過程中,僅僅增強一些有關法律的知識技能還遠遠不夠,要把法律職業道德的提升放在重要的位置,重視德性因素在法律職業中的地位和作用。法律人不能缺「德」,法律之治,是有德之治,是尚德之治。法律的教育要以公正的法律道德教育人,以嚴明的法律情操鼓舞人,以高尚的法律人格來感染人,以堅定的法治信念熏陶人,使法律人獲得對自身的角色認同感與角色使命感,並在現實生活中贏得人們的尊重與信任,從而提升法律人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同時,道德的教育與熏陶只是培養法律人道德素養的一種教化性的努力,而且,只有這種教化性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完善法律人的追責機制,使法律不僅成為普通人的他律,也要成為法律人自身的「鎖鏈」,使法律人知法守法用法,進而來影響社會,影響他人,為法治社會起到榜樣的作用。
五、要有以人為本的法律人文關懷。
人乃萬物之靈,也是世界的主體。以人為本就是以「人」為中心考察一切法律活動的合理性與合法性,法律的制度設計乃至程序展開都應當貫徹「人」的標准,而不是某些抽象的「概念」或者西方的「學說」;同時法律人也應當把「為了人的發現」和「一切為了人」的「現世」精神和最起碼的人文關懷注入到自身的法律實踐過程中,始終把當事人的利益放在重要的法律實踐位置上,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利與利益,尊重當事人的人格與人性價值,嚴禁在法律活動中蔑視人、污辱人、侵犯人,以法律人的實際活動踐行「以人為本」、「為民服務」的理念,發掘法律實踐中的人文精髓,推動法律活動朝著更具人文理性的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