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章建築怎麼處理
Ⅰ 違章建築如何處置
國家規定,違章建築不僅要被拆除,違建當事人還要承擔拆除違建所花費的全部費用。
違章建築主要包括:
1、未申請或申請未獲得批准,並未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而建成的建築物;
2、擅自改變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規定建成的建築物;
3、擅自改變了使用性質建成的建築物;
4、臨時建築建設後超過有效期未拆除成為永久性建築的建築物;
5、通過偽造相關材料向主管部門騙取許可證而建成的建築物。
(1)違章建築怎麼處理擴展閱讀
違章建築拆除途徑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第四十四條規定了「對違法的建築物、構築物、設施等需要強制拆除的,應當由行政機關予以公告、限期當事人自行拆除。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又不拆除的,行政機關可以依法強制拆除。
由國土部門依法申請法院強制執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條規定:「未經批准或者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對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擅自將農用地改為建設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
第七十七條第一款規定:「農村村民未經批准或者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建住宅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
Ⅱ 違章建築農村違章建築怎麼處理
鄉鎮人民政府發現正在建設的鄉村違法建設後,應當立即書面責令停止建設,當事人不停止建設的,可以查封施工現場。責令停止建設或者發現已經建成的鄉村違法建設後20日內,鄉鎮人民政府鄉鎮人民政府發現正在建設的鄉村違法建設後,應當立即書面責令停止建設,當事人不停止建設的,可以查封施工現場。責令停止建設或者發現已經建成的鄉村違法建設後20日內,鄉鎮人民政府應當作出如下處理:
(一)應當取得規劃許可而未取得規劃許可,不符合村莊規劃的,限期拆除;符合村莊規劃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限期拆除。
(二)已經取得規劃許可,但違反規劃許可內容進行建設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限期拆除。
責令限期改正和限期拆除的期限一般不超過15日。
鄉村違法建設當事人逾期不拆除的,由鄉鎮人民政府組織拆除,區縣人民政府可以責成區縣城管、規劃、國土、農村工作、公安等部門協助,市政公用服務單位和當地村民委員會應當予以配合。
Ⅲ 違建的房子該怎麼處理
1、《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第64條規定: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者未按照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規定進行建設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建設;
尚可採取改正措施消除對規劃實施的影響的,限期改正,處建設工程造價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罰款;無法採取改正措施消除影響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沒收實物或者違法收入,可以並處建設工程造價百分之十以下的罰款。
2、該法條規定了針對違規建築的幾種的不同處理方式。通過該法條的規定,我們可以看到,並不是所有的違章建築都一定要採取強拆。針對「違建」,政府應根據不同的違法程度及歷史原因,採取責令停止建設、限期改正、罰款、限期拆除等多種處理方式,而不能一刀切,全部強拆。
(3)違章建築怎麼處理擴展閱讀
違章建築:
違章建築在法律上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一般來說,是指違反《土地管理法》、《城鄉規劃法》、《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未經所轄部門批准,擅自搭建或建築的建築物、構築物和設施。
實踐中,違章建築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存在形式:
(1)未申請或申請未獲得批准,並未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而建成的建築物;
(2)擅自改變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規定建成的建築物;
(3)擅自改變了使用性質建成的建築物;
(4)臨時建築建設後超過有效期未拆除成為永久性建築的建築物;
(5)通過偽造相關材料向主管部門騙取許可證而建成的建築物;
(6)違反法律、法規有關規定的其他建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違章建築
Ⅳ 違建房怎麼處理
當事人逾期不自行拆除違章建築的,由區(縣)人民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強制拆除。,我國法律明確規定,拆除違章建築和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不予補償。
違建房,也稱為違法建築房是指未經規劃土地主管部門批准,未領取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臨時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擅自建築的建築物和構築物。
拓展資料:
根據城鄉規劃法的規定,在城市、鎮規劃區內進行建築物、構築物、道路、管線和其他工程建設的,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向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的鎮人民政府申請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為了有利於對本市違章搭建和違章建築進行整治,改善本市的市容市貌,根據《城市建設規劃管理條例》(以下簡稱《規劃條例》)和《城鎮公有房屋管理條例》等法規的規定,制定本規定。
城管勸導後市民拆除違建房——安徽日報
Ⅳ 國家對違章建築如何處理,有規定嗎
有規定。
Ⅵ 對已經下達處罰通知的違章建築一般怎麼處理
對於違章建築,有兩種處理方式:
1、限期拆除違章建築;
2、是被認定違章,但尚可採取改正措施消除對規劃實施的影響的,限期改正。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第六十四條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者未按照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規定進行建設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建設;
尚可採取改正措施消除對規劃實施的影響的,限期改正,處建設工程造價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罰款;無法採取改正措施消除影響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沒收實物或者違法收入,可以並處建設工程造價百分之十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五條在鄉、村莊規劃區內未依法取得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或者未按照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的規定進行建設的,由鄉、鎮人民政府責令停止建設、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拆除。
第六十六條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所在地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拆除,可以並處臨時建設工程造價一倍以下的罰款:
(一)未經批准進行臨時建設的;
(二)未按照批准內容進行臨時建設的;
(三)臨時建築物、構築物超過批准期限不拆除的
我國行政處罰法第四條規定:「行政處罰遵循公正、公開的原則。設定和實施行政處罰必須以事實為依據,與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筆者認為,對違章建築的認定應同時考慮實體法和程序法的規定。
(6)違章建築怎麼處理擴展閱讀:
違章建築一般可以被分為兩類:
一是違反《土地管理法》等未取得建設用地使用權而建造的建築物;
二是違反《城鄉規劃法》等未獲得規劃許可或者違反規劃許可,擅自在自己享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土地上建造的建築物。
此外,實踐中還存在「小產權房」的提法。所謂小產權房,是指違反法律規定,通過租賃、佔用等方式在農村集體所有的土地之上建設的房屋。小產權房並非法律術語,它實際上屬於違章建築的具體類型,即沒有取得建設用地使用權而建造的違章建築。
在城鄉建設管理的實踐中,常有無證房或證件不全的房屋被當作違章建築而無償拆除,由此引起的矛盾不計其數。如何看待無證房或證件不全的房屋,是困擾執法人員和相關負責人的難題。
參考資料: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
Ⅶ 違章建築佔用公共通道,怎麼處理法律有什麼規定
凡未取得規劃許可證以及建設許可證的任何建築,原則上,都是違法建築;對於違法建築,公民都可以舉報;規劃、城管等政府部門應當及時予以阻止,下達停工通知書;對於限期內不自行拆除的,應當及時組織力量予以強制拆除,相關費用由違法建築人承擔。
一、對政府部門的強制拆除決定,違法人可以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
1、《行政強製法》第四十四條規定:「對違法的建築物、構築物、設施等需要強制拆除的,應當由行政機關予以公告,限期當事人自行拆除。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又不拆除的,行政機關可以依法強制拆除。」
2、行政機關作出限期拆除違法建築的決定後,在限期拆除期限內直接實施強制拆除,屬於違法強拆。實際上,不僅僅是在限期拆除期限內不得直接強拆,從法律規定來看,即便是限期拆除期限屆滿,只要是在申請人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的法定期限內,行政機關也不得強拆。
二、因違法建築,造成相鄰不動產權利人利益受損的,應當予以賠償。
1、《物權法》第九十二條: 不動產權利人因用水、排水、通行、鋪設管線等利用相鄰不動產的,應當盡量避免對相鄰的不動產權利人造成損害;造成損害的,應當給予賠償。
2、《民通意見》第101條:對於一方所有的或者使用的建築物范圍內歷史形成的必經通道,所有權人或者使用權人不得堵塞。因堵塞影響他人生產、生活,他人要求排除妨礙或者恢復原狀的,應當予以支持。但有條件另開通道的,也可以另開通道。
(7)違章建築怎麼處理擴展閱讀:
拆除違章建築應當嚴格執法,如果程序不合法,一旦違建當事人提起行政復議或訴訟請求,將會造成國家賠償,導致拆違工作出現被動局面。在拆除違章建築前,城鄉規劃部門必須完善執法程序,認定違章建築。根據城鄉規劃法的規定,現將拆除違章建築的程序詳解如下。
1、對群眾舉報、日常巡查發現、領導批辦、媒體曝光的違章建築,必須要有影像資料以及與違建當事人的談話詢問筆錄,當事人不配合的要取證人證言等證據。
整個調查取證工作,城鎮規劃區的由縣(區)規劃部門承擔,鄉村規劃區的由鄉鎮政府承擔,鄉鎮政府不能獨立完成的,區規劃部門派人員參與指導調查。
2、調查違建當事人的基本情況。包括姓名、性別、年齡、職業、家庭人口狀況(每個成員的基本情況)、主要經濟來源,除修建的違章建築外,是否還有房屋,住房面積多大、違章建築的用途(出租、自用、自住)等。
3、現場勘驗記錄。違章建築坐落於××路(街、巷)××號,或者×鎮×村×組(自然村)×號,多大面積,什麼結構,修建時間。
4、調取城市、鎮建設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確定規劃區。還要到房管部門查詢該建築的登記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