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三違處分 » 無權處分不當得利

無權處分不當得利

發布時間: 2020-12-22 23:01:45

㈠ 不當得利:無權處分人 無償處分 他人之物

第一個問題例子很普遍,我把你的自行車說是我的,賣到二手車市場。這就是構成不當得利的無權處分
第二個問題的後半部分沒見過這樣的說法

㈡ 關於無財產處分權人與非善意第三人交易的合同問題

無權處分財產人與非善意第三人串通侵害財產的,要承擔連帶責任。
本案中,受害人已經取回財產。丙能向乙請求損失,是不當得利。

㈢ 撿到錢歸自己算不算違法

違法,屬於侵佔,2000以上構成刑事犯罪,前提是失主找來,撿到的人不承認,又有足夠的證據證明丟失的錢在撿到的人控制之下。

㈣ 無權處分行為的三種模式

對於盜贓和拾得物,各國規定有所不同,大致有三種模式: 與不當得利之關系,在交易上最為常見。而且,由於無權處分存在有償無償之分,並有相對人善意惡意之別,使得無權處分與不當得利的關系饒有趣味。1、有償之無權處分與不當得利對於有償之無權處分,如果相對人為善意,則其與無權處分人之法律行為有效,在標的物交付之後,相對人並能取得標的物所有權,權利人對標的物的所有權因此消滅。雖然,相對人與權利人之間存在標的物所有權得失的因果關系,但有善意取得這一法律上的原因,故無不當得利關系之存在。而無權處分人從相對人處收取的價金或者其對相對人的價金請求權,卻是權利人喪失標的物所有權的對價。也就是說,無權處分人與權利人之間存在利益得失的因果關系,且無法律上的原因,故無權處分人應當向權利人返還不當得利(價金或價金請求權)。如果相對人為惡意,即使標的物已經交付給相對人,權利人依然保有所有權,可以向相對人提出所有物返還請求(當然也可以依侵權行為規定請求無權處分人賠償損失),由於權利人保有對所有物的所有權,無權處分人所收取的價金並非所有權之對價,故權利人從相對人處回復標的物後,相對人與無權處分人之間出現了利益得失的因果關系,相對人可就給付的價金主張不當得利請求權。
2、無償之無權處分與不當得利對於無償之無權處分,如果相對人為善意,則其是具有法律上的原因,故不構成不當得利。同時,無權處分人沒有從相對人處收取價金,也無所謂不當得利。此時,權利人只能向無權處分人主張侵權責任。但為平衡當事人之利益,依民法基本價值判斷,創設例外,權利人也可向相對人主張不當得利請求權。因為不當得利之基礎在於公平,同社會良心主義相吻合,財產價值的移動,在形式上一般確定為正當,但相對認為不正當時,出於公平理念而調節此項矛盾,構成不當得利的本旨。畢竟相對人取得標的物沒有支付對價,由其向權利人返還相應的不當得利,不違反民法之基本原則。如果相對人為惡意,則處分行為無效。權利人可向相對人主張不當得利返還的加重責任,也可選擇向無權處分人主張侵權賠償。 依據《合同法》(第229條)買賣不破租賃的規則,租賃合同繼續有效,相對人不得以所有權對抗承租人的權利。但如果相對人訂立合同時為善意取得,當然可以依據《合同法》第150條向無權處分人主張權利瑕疵擔保責任。第四、對於出賣抵押物,則基於抵押權人可能行使抵押權,扣押、拍賣標的物,由相對人(買受人)向無權處分人主張權利瑕疵擔保責任。當然法律有特殊規定的除外,如2002年6月11日最高院《關於建設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問題的批復》中規定,建築工程的承包人的優先受償權不得對抗消費者作為買受人。這個司法解釋就將抵押權、優先受償權與消費者的善意取得的關系作了不同一般法律條文的規定。編輯詞條

㈤ 第三人已經善意取得時,所有權人對無權處分人得以哪幾種方式救濟侵權損害不當得利為什麼

1 如果是不動產的話,只要沒有進行過戶,即使善意第三人也可以依法要求其返還回原物。 2 如果是動產,且已經交付答的,你就不能要求返還原物,反之,則可以。 3 如果不能要求第三人返還原物的話,你還可以直接要求無權處分人進行賠償。

㈥ 在原權利人與受讓人之間...原權利人只能要求無權處分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要求讓與人返還不當得利

無處分權人與讓與人一般是同一個人,你搞錯了吧 你想問的是受讓人吧?

㈦ 善意與惡意佔有區別

1、主觀不同:善意的無權佔有,指佔有人不知道也不應當知道自己沒有佔有的權利,相反,無權佔有人(根據起掌握的信息)虔誠地相信自己享有佔有的權利。惡意的無權佔有,指佔有人明知無佔有的權利,或者雖非明知但仍有所懷疑所形成的佔有。

2、費用不同:權利人請求返還佔有物時,善意佔有人有權請求權利人補償其所支付的保管、維修等必要費用;惡意佔有人無此權利。

3、賠償責任不同:無權佔有人「使用」佔有物導致磨損、折舊、損壞的,惡意佔有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善意自主佔有人不承擔賠償責任;善意他主佔有人超越假想佔有許可權的應承擔賠償責任。

(7)無權處分不當得利擴展閱讀

區分善意與惡意佔有的方法:

一、主體

在主體方面,轉讓人須為無權處分人,受讓人為有民事行為能力人。只有當轉讓人無權處分該物時,原物所有人的利益才會受到侵害,才會存在犧牲原物權人的利益而保護第三人利益的情形,才有適用善意取得的必要。

並且,受讓人應當具有民事行為能力,這樣才能保證第三人的行為是有效的,一個被撤銷或無效的行為就不存在對其利益的保護問題。

二、客體

在客體方面,從《物權法》第106條的規定可以看出,我國規定善意取得的客體包括動產和不動產,動產以交付為其公示原則,不動產以登記為其公示原則。

三、主觀方面

就主觀方面來說,受讓人應當是善意的。所謂「善意」,主要指不知情,指行為人在為某種民事行為時不知存在某種足以影響該行為法律效力的因素的一種心理狀態。對於認定這種「心理狀態」,我認為應當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首先,受讓人是否有「知情」的義務,通過他的專業知識水平以及對轉讓人的了解程度,受讓人是否能夠判斷他的取得是善意的;

其次,受讓人是否支付了合理的對價,如果受讓人明知其取得該物的價格與實際價值相差極大,則可以認定為其行為出於「非善意」;

最後,應當考慮交易的場所是否符合常理。需要強調的是,善意取得為即時取得,因此善意的准據時點原則上應為法律行為發生時即受讓財產時為准,至於事後知情與否,並不影響善意取得的構成。

四、客觀方面

在客觀方面,善意取得必須依一定的法律行為而存在,這是善意取得的前提。受讓人通過交易從轉讓人處取得財產,而受讓人的這種行為是一種「支付合理對價」的法律行為。

我國《物權法》中規定「以合理的價格轉讓」就充分說明了這種行為的性質必須是有償的,受贈、繼承等無償方式取得的物不能發生善意取得的效力。

善意取得既可以適用於動產,也可以適用於不動產,但法律規定禁止流通的動產或者不動產,如貴重金屬、毒品、麻醉品、國家專有財產、盜竊物、贓物等不適用善意取得。

㈧ 甲將手機借給乙 乙無權處分賣給了善意的丙 我想問的是甲能對乙主張什麼權利 可以主張不當得利嗎

甲有2種做法吧,1、同意乙的行為,不追究了。2、向乙要求賠償。
不當得利好像不行吧,
學過了但是忘記了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