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三違處分 » 田夫受處分

田夫受處分

發布時間: 2020-12-15 23:48:03

『壹』 被蘇東坡贊為詩中有畫 畫中有詩的是誰

被蘇東坡贊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是王維。

宋·蘇軾《東坡題跋》下卷《書摩詰藍田煙雨圖》評論唐代王維的作品中指出:「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王維既是詩人,又是畫家,其所成就,不僅僅能詩善畫,而是把藝術中的詩與畫,通過他的他作,給以融化。這畫有機的結合,是中國畫的傳統,也是中國畫的特點。《宣和畫譜》中提到王維的詩句如「落花寂寂啼山鳥,楊柳青青渡水人」、「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之類,說是「皆所畫也」。王維繪畫、創作,其作品筆墨清新。格調高雅,傳達出一種詩意的境界 ;蘇軾從文藝本質、創作、作品三個方面確立了以詩畫"一律"、詩畫"略同"為核心思想的詩畫關系理論體系。他對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評論就是建立在這個理論體系基礎之上的。同時,這則評論與蘇軾提出的「士人畫"這個概念也有著密切的聯系。文章通過對蘇軾詩畫關系理論的梳理和闡釋,進而對"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內涵和外延作以全面的界定。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唐朝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世稱「王右丞」。
早年信道,後期因社會打擊徹底禪化。
存詩400餘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維參禪悟理,學庄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人物生平編輯
王維
公元701年,生於蒲州(今運城永濟市)。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因伶人舞黃獅子受累,貶為濟州司倉參軍。開元二十三年,張九齡執政,擢為右拾遺,次年遷監察御史,後奉命出塞,為涼州河西節度幕判官。此後半官半隱。安史之亂被捕後被迫出任偽職,戰亂平息後下獄。因被俘時曾作《凝碧池》抒發亡國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又因其弟王縉平反有功請求削籍為兄贖罪,得寬宥,降為太子中允,後兼遷中書舍人,終尚書右丞。[1]
他才華早顯,與其小一歲的弟弟王縉幼年均聰明過人。十五歲時去京城應試,由於他能寫一手好詩,工於書畫,而且還有音樂天賦,所以少年王維一至京城便立即成為京城王公貴族的寵兒。有關他在音樂上的天賦,《唐國史補》曾有這樣一段故事:一次,一個人弄到一幅奏樂圖,但不知為何題名。王維見後回答說 :「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疊第一拍。」請來樂師演奏,果然分毫不差(根據沈括《夢溪筆談》卷十七「書畫」的考證,《霓裳羽衣曲》第三疊並沒有拍,是散曲,白居易的句子「中序擘騞初入拍」也可以說明這一點。沈括精通音律,其言可信。王維工
書畫家王靖先生作品王維詩《紅豆》
於音律,是正史所載之事,但這個故事卻是編造的)。
在詩歌方面,有他十五、十七、十八歲時寫成的有文字記載的資料。可見,他在十幾歲時已經是位有名的詩人了。這在詩人中是罕見的。當時,在那貴族世襲的社會中,像王維這樣多才多藝的資質,自然會深受贊賞。因此,二十一歲時就考中了進士。
出仕後,王維利用官僚生活的空餘時間,在京城的南藍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別墅,以修養身心。該別墅原為初唐詩人宋之問所有,那是一座很寬闊的去處,有山有湖,有林子也有溪谷,其間散布著若干館舍。王維在這時和他的知心好友度著悠閑自在的生活。這就是他的半官半隱的生活情況。
一直過著舒服的生活的王維,到了晚年卻被捲入意外的波瀾當中。玄宗天寶十四年(755)爆發了安史之亂。在戰亂中他被賊軍捕獲,被迫當了偽官。而這在戰亂平息後卻成了嚴重問題,他因此被交付有司審訊。按理投效叛軍當斬,幸其在亂中曾寫過思慕天子的詩,加上當時任刑部侍郎的弟弟(曾跟隨皇帝出逃)的求

王維詩畫 (12張)
情,懇請將其官職等換其兄性命,王維才得免於難,僅受貶官處分。其後,又升至尚書右丞之職。

王維早年有過積極的政治抱負,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業,後值政局變化無常而逐漸消沉下來,吃齋念佛。四十多歲的時候,他特地在長安東南的藍田縣輞川營造了別墅和在終南山上,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這首詩是他隱居生活中的一個篇章,主要內容是「言志」,寫詩人遠離塵俗,繼續隱居的願望。詩中寫景並不刻意鋪陳,自然清新,如同信手拈來,而淡遠之境自見,大有淵明遺風。
王維在詩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無論邊塞、山水詩、律詩還是絕句等都有流傳人口的佳篇。

主要著作

山水田園詩
王維的大多數詩都是山水田園之作,在描繪自然美景的同時,流露出閑居生活中閑逸蕭散的情趣。王維的寫景詩篇,常用五律和五絕的形式,篇幅短小,語言精美,音節較為舒緩,用以表現幽靜的山水和詩人恬適的心情,尤為相宜。王維從中年以後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尋求寄託,他自稱「一 悟寂為樂,此生閑有餘」(《飯覆釜山僧》)。這種心情充分反映於他的詩歌創作之中。過去時代不少人推崇王維此類詩歌,一方面固然由於它們具有頗高的藝術技巧,一方面也由於對其中體現的閑情逸致和消極思想產生共鳴。
明代胡應麟稱王維五絕「卻入禪宗」,又說《鳥鳴澗》、《辛夷塢》二詩,「讀之身世兩忘,萬念皆寂」(《詩藪》),便是一個明證。雪景 傳為王維作,王維其他題材的作品,如送別、紀行之類的詩中,也經常出現寫景佳句,如「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暉」(《送綦毋潛落第還鄉》)、「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送邢桂州》)、「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等,都是傳誦不衰的名句。

邊塞軍旅詩
以軍旅和邊塞生活為題材的《從軍行》、《隴西行》、《燕支行》、《觀獵》、《使至塞上》、《出塞作》等,都是壯闊飛動之作。《隴頭吟》、《老將行》則抒發了將軍有功不賞的悲哀,反映了封建統治階級內部矛盾的一個側面。《觀獵》生動地描寫了打獵時的情景。《夷門歌》歌詠歷史人物的俠義精神。《少年行》四首表現俠少的勇敢豪放,形象鮮明,筆墨酣暢。這些作品一般認為是王維早期所作。
還有一些詩歌,如貶官濟州時所作《濟上四賢詠》以及《寓言》、《不遇詠》和後期所作《偶然作》六首之五《趙女彈箜篌》,對於豪門貴族把持仕途、才士坎坷不遇的不合理現象表示憤慨,反映了開元、天寶時期封建政治的某些陰暗面。
《洛陽女兒行》、《西施詠》、《竹里館》則以比興手法,寄託了因貴賤不平而生的感慨和對權貴的諷刺。還有抒寫婦女痛苦的《息夫人》、《班婕妤》等,悲惋深沉,也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
一些贈送親友和描寫日常生活的抒情小詩,如《送別》「山中相送罷」、《臨高台送黎拾遺》、《送元二使安西》、《送沈子福之江東》,《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相思》、《雜詩》「君自故鄉來」等,千百年來傳誦人口;《送元二使安西》、《相思》等在當時即播為樂曲,廣為傳唱。這些小詩都是五言或七言絕句,感情真摯,語言明朗自然,不用雕飾,具有淳樸深厚之美,可與李白、王昌齡的絕句比美,代表了盛唐絕句的最高成就。
特色
作品風格關鍵詞:繪影繪形,有寫意傳神、形神兼備之妙。"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王維以清新淡遠,自然脫俗的風格,創造出一種「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中有禪」的意境,在詩壇樹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幟。
詩如畫卷,美不勝收
蘇軾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東坡志林》)。王維多才多藝,他把繪畫的精髓帶進詩歌的天地,以靈性的語言,生花的妙筆為我們描繪出一幅幅或浪漫、或空靈、或淡遠的傳神之作。他的山水詩關於著色取勢,如「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積雨輞川庄作》)「雨中草
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燃。」(《輞川別業》)「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後」(《新晴野望》)
王維的山水詩關於結構畫面,使其層次豐富,遠近相宣,乃至動靜相兼,聲色俱佳,更多一層動感和音樂美,如「松含風里聲,花對池中影」(《林園即事寄舍弟》)「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漢江臨眺)「草間蛩響臨秋急,山裡蟬聲落暮悲。(《早秋山中作》)又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有遠景近景,仰視俯視,冷色暖色,人聲水聲,把繪畫美、音樂美與詩歌美充分地結合起來。王詩的畫境,具有清淡靜謐的人性特徵。如《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幽靜的竹林,皎潔的月光,讓詩人不禁豪氣大發,仰天長嘯,一吐胸中郁悶。而千思萬緒,竟只有明月相知。
神韻的淡遠,是王維詩中畫境的靈魂。《鹿柴》雲:「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詩中著意描寫了作者獨處於空山深林,看到一束夕陽的斜暉,透過密林的空隙,灑在林中的青苔上,在博大紛繁的自然景物中,詩人捕捉到最引人入勝的一瞬間,有簡淡的筆墨,細致入微地給出一幅寂靜幽清的畫卷,意趣悠遠,令人神往。
情景交融,渾然天成
王維山水詩寫景如畫,在寫景的同時,不少詩作也飽含濃情。王維的很多山水詩充滿了濃厚的鄉土氣息和生活情趣,表現自己的閑適生活和恬靜心情。如《田園樂七首》其六曰:「桃紅復言宿雨,柳綠更帶青煙。花落家僮未掃,鶯啼山客猶眠。」《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曰:「寒山轉蒼翠, 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在優美的景色和濃厚的田園氣氛中抒發自己沖淡閑散的心情。還有如《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即此羨閑逸, 悵然吟《式微》。」從細微處入筆,捕捉典型情節,抒發無限深情。
王維寫情還多言及相思別離和朋友間的關懷,慰勉之情。在《淇上別趙仙舟》一詩中寫道:相逢方一笑,相送還成泣。祖帳已傷離,荒城復愁入。天寒遠山凈,日暮長河急。解纜君已遙,望君猶佇立。濃郁深情,扦面而至。
王維詩歌中借景寓情,以景襯情的手法,使他寫景饒有餘味,抒情含蓄不露。如《臨高台送黎拾遺》:「相送臨高台,川原杳何極。日暮飛鳥還,行人去不息。」寫離情卻無一語言情而只摹景物。《送楊長史赴果州》:「鳥道一千里,猿啼十二時。」既是景語,也是情名,將道路的荒涼之景與行者的凄楚之情融為一體,自然、含蓄而又回味深長。
在王維的詩歌中,有不少採用了直抒胸臆的表達方式,而且往往顯得自然流暢,蘊藉含蓄。比如《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關懷體貼之情溢於言表。
王維寫情之處妙處還在於對現實情景平易通俗的描寫中,蘊含深沉婉約的綿綿情思。其《相思》一篇,托小小紅豆,詠相思情愫,堪稱陶醉千古相思的經典之作。
王維寫情,又多隱喻比興。如《雜詩二首》:家住孟津河,門對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
書家中否。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已見寒梅發,復聞啼鳥聲。心心視春草,畏向階前生。全篇不著「相思」二字,看似信手拈來,實則句句意深。藉「寒梅」、「春草」喻意,相思之情躍然紙上。
詩滲禪意,流動空靈
與上述相反,王維又有很多詩清冷幽邃,遠離塵世,無一點人間煙氣,充滿禪意,山水意境已超出一般平淡自然的美學,含義而進入一種宗教的境界,這正是王維佛學修養的必然體現。王維的生活的時代,佛教繁興。士大夫學佛之風很盛。政治上的不如意,一生幾度隱居,使王維一心學佛,以求看空名利,擺脫煩惱。
有些詩尚有蹤跡可求,如《過香積寺》雲: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
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有些詩顯得更空靈,不用禪語,時得禪理。有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如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終南別業》)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酬張少府》)充滿一派親近自然,身與物化,隨緣任運的禪機。
又如: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鹿柴》)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辛夷塢》);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鳥鳴澗》) 一切都是寂靜無為的,虛幻無常,沒有目的,沒有意識,沒有生的喜悅,沒有死的悲哀,但一切又都是不朽的,永恆的,還像胡應麟《詩藪》和姚周星《唐詩快》所評:使人「讀之身世兩忘,萬念皆寂,不謂聲律之中,有此妙詮」。

『貳』 三國演義清朝被刪減的第一回

你指的莫非是三國演義的前身,《三國志平話》的開篇,半日閻羅,又叫司馬貌斷獄的情節?那個三言二拍上有,喻世明言。有這個劇情。講的是三國主要人物們這些恩怨的前世由來,迷信色彩重了點,但是挺有意思。

鬧陰司司馬貌斷獄

「擾擾勞生,待足何時是足?據見定,隨家豐儉,便堪龜縮。得意濃時休進步,須防世事多番覆。枉教人、白了少年頭,空碌碌。主
誰不願,黃金屋?誰不願,千鍾粟?算五行,不是這般題目。枉使心機閑計較,兒孫自有兒孫福。又何須、采葯訪蓬萊?但寡慾。」古
這篇詞,名《滿江紅》,是晦庵和尚所作,勸人樂天知命之意。凡人萬事莫逃乎命,假如命中所有,自然不求而至;若命里沒有,枉自勞神,只索罷休。你又不是司馬重湘秀才,難道與閻羅王尋鬧不成?說話的,就是司馬重湘怎地與閻羅王尋鬧?畢竟那個理長,那個理短?請看下回便見。詩曰:「世間屈事萬千千,欲覓長梯問老天。休怪老天公道少,生生世世宿因緣。」齋
話說東漢靈帝時,蜀郡益州,有一秀才,復姓司馬,名貌,表字重湘,資性聰明,一目十行俱下。八歲縱筆成文,本郡舉他應神童,起送至京。因出言不遜,沖突了試官,打落下去。及年長,深悔輕薄之非,更修端謹之行,閉戶讀書,不問外事。雙親死,廬墓六年,人稱其孝。鄉里中屢次舉他孝廉、有道及博學宏詞,都為有勢力者奪去,悒悒不得志。自光和元年,靈帝始開西邸,賣官鬻爵,視官職尊卑,入錢多少,各有定價:欲為三公者,價千萬;欲為卿者,價五百萬。崔烈討了傅母的人情,入錢五百萬,得為司徒。後受職謝恩之日,靈帝頓足懊悔道:「好個官,可惜賤賣了!若小小作難,千萬必可得也。」又置鴻都門學,敕州、郡、三公,舉用富家郎為諸生。若入得錢多者,出為刺史,入為尚書,士君子恥與其列。知
司馬重湘家貧,因此無人提挈,淹滯至五十歲,空負一腔才學,不得出身,屈理於眾人之中,心中怏怏不平。因乃酒醉,取文房四寶,且吟且寫,遂成《怨詞》一篇。詞曰:「天生我才兮,豈無用之?豪傑自期兮,奈此數奇!五十不遇兮,困跡蓬戺。紛紛金紫兮,自何人斯?胸無一物兮,囊有餘資。富者乘雲兮,貧者墮泥;賢愚顛倒兮,題雄為雌。世運淪夷兮,俾我嶔崎。天道何知兮,將無有私?欲叩末曲兮,悲涕淋漓。」寫畢,諷詠再四。餘情不盡,又題八句:「得失與窮通,前生都註定。問彼註定時,何不判忠佞?善士嘆沉埋,凶人得暴橫。我若作閻羅,世事皆更正。」不覺天晚,點上燈來,重湘於燈下,將前詩吟哦了數遍,猛然怒起,把詩稿向燈焚了,叫道:「老天,老天!你若還有知,將何言抵對?我司馬貌一生鯁直,並無奸佞,便提我到閻羅殿前,我也理直氣壯,不怕甚的!」說罷,自覺身子睏倦,倚卓而卧。主
只見七八個鬼卒,青面獠牙,一般的三尺多長,從卓底下鑽出,向重湘戲侮了回,說道:「你這秀才,有何才學?輒敢怨天尤地,毀謗陰司!如今我們來拿你去見閻羅王,只教你有口難開。」重湘道:「你閻羅王自不公正,反怪他人謗毀,是何道理?」眾鬼不由分說,一齊上前,或扯手,或扯腳,把重湘拖下坐來,便將黑索子望他頸上套去。重湘大叫一聲,醒將轉來,滿身冷汗。但見短燈一盞,半明半滅,好生凄慘!古
重湘連打幾個寒禁,自覺身子不快,叫妻房汪氏:「點盞熱茶來吃。」汪氏點茶來,重湘吃了,轉覺神昏體倦,頭重腳輕。汪氏扶他上床。次日,昏迷不醒,叫喚也不答應,正不知什麼病症。捱至黃昏,口中無氣,直挺挺的死了。汪氏大哭一場,見他手腳尚軟,心頭還有些微熱,不敢移動他,只守在他頭邊,哭天哭地。齋
話分兩頭。原來重湘寫了《怨詞》,焚於燈下,被夜遊神體察,奏知玉帝。玉帝見了,大怒道:「世人爵祿深沉,關系氣運。依你說,賢者居上,不肖者居下;有才顯榮,無才者黜落;天下世世太平,江山也永不更變了?豈有此理!小儒見識不廣,反說天道有私。速宜治罪,以儆妄言之輩。」時有太白金星啟奏道:「司馬貌雖然出言無忌,但此人因才高運蹇,抑鬱不平,致有此論。若據福善禍淫的常理,他所言未為無當,可諒情而恕之。」玉帝道:「他欲作閻羅,把世事更正,甚是狂妄!閻羅豈凡夫可做?陰司案牘如山,十殿閻君,食不暇給。偏他有甚本事,一一更正來?」金星又奏道:「司馬貌口出大言,必有大才。若論陰司,果有不平之事。幾百年滯獄,未經判斷的,往往地獄中怨氣上沖天庭。以臣愚見,不若押司馬貌到陰司,權替閻羅王半日之位,凡陰司有冤枉事情,著他剖斷。若斷得公明,將功恕罪;倘若不公不明,即時行罰,他心始服也。」古
玉帝准奏,即差金星奉旨,到陰司森羅殿,命閻君即勾司馬貌到來,權借王位與坐。只限一晚,六個時辰,容他放告理獄。若斷得公明,來生注他極富極貴,以酬其今生抑鬱之苦;倘無才判問,把他打落酆都地獄,永不得轉人身。閻君得旨,使差無常小鬼,將重湘勾到地府。古
重湘見了小鬼,全然無懼,隨之而行。到森羅殿前,小鬼喝教下跪。重湘問道:「上面坐者何人?我去跪他?」小鬼道:「此乃閻羅天子。」重湘聞說,心中大喜!叫道:「閻君,閻君,我司馬貌久欲見你,吐露胸中不平之氣,今日幸得相遇。你貴居王位,有左右判官,又有千萬鬼卒,牛頭、馬面,幫扶者甚眾。我司馬貌只是個窮秀才,孑然一身,生死出你之手。你休得把勢力相壓,須是平心論理,理勝者為強。」閻君道:「寡人忝為陰司之主,凡事皆依天道而行。你有何德能,便要代我之位?所更正者何事?」知
重湘道:「閻君,你說奉天行道,天道以愛人為心,以勸善懲惡為公。如今世人有等慳吝的,偏教他財積如山;有等肯做好事的,偏教他手中空乏。有等刻薄害人的,偏教他處富貴之位,得肆其惡;有等忠厚肯扶持人的,偏教他吃虧受辱,不遂其願。作善者,常被作惡者欺瞞;有才者,反為無才者凌壓。有冤無訴,有屈無伸,皆由你閻君判斷不公之故。即如我司馬貌,一生苦志讀書,力行孝弟,有甚不合天心處?卻教我終身蹭蹬,屈於庸流之下。似此顛倒賢愚,要你閻君何用?若讓我司馬貌坐於森羅殿上,怎得有此不平之事?」主
閻君笑道:「天道報應,或遲或早,若明若暗:或食報於前生,或留報於後代。假如富人慳吝,其富乃前生行苦所致;今生慳吝,不種福田,來生必受餓鬼之報矣。貧人亦由前生作業,或橫用非財,受享太過,以致今生窮苦;若隨緣作善,來生依然豐衣足食。由此而推,刻薄者雖今生富貴,難免墮落;忠厚者雖暫時虧辱,定注顯達。此乃一定之理,又何疑焉?人見目前,天見久遠。人每不能測天,致汝紛紜議論,皆由淺見薄識之故也。」古
重湘道:「既說陰司報應不爽,陰間豈無冤鬼?你敢取從前案卷,與我一一稽查么?若果事事公平,人人心服,我司馬貌甘服妄言之罪。」閻君道:「上帝有旨,將閻羅王位,權借你六個時辰,容放告理獄。若斷得公明,還你來生之富貴;倘無才判問,永墮酆都地獄,不得人身。」重湘道:「玉帝果有此旨,是吾之願也。」齋
當下閻君在御座起身,喚重湘入後殿,戴平天冠,穿蟒衣,束玉帶,裝扮出閻羅天子氣象。鬼卒打起升堂鼓,報道:「新閻君升殿!」善惡諸司,六曹法吏,判官小鬼,齊齊整整,分立兩邊。重湘手執玉簡,昂然而出,升於法座。諸司吏卒,參拜已畢,稟問要抬出放告牌。重湘想道:「五嶽四海,多少生靈!上帝只限我六個時辰管事,倘然判問不結,只道我無才了,取罪不便。」心生一計,便教判官分付:「寡人奉帝旨管事,只六個時辰,不及放告。你可取從前案卷來查,若有天大疑難事情,累百年不決者,寡人判斷幾件,與你陰司問事的,做個榜樣。」判官稟道:「只有漢初四宗文卷,至今三百五十餘年,未曾斷結,乞我王拘審。」重湘道:「取卷上來看。」判官捧卷呈上。重湘揭開看時,一宗屈殺忠臣事,原告:韓信、彭越、英布;被告:劉邦、呂氏。一宗恩將仇報事,原告:丁公;被告:劉邦。一宗專權奪位事,原告:戚氏;被告:呂氏。一宗乘危逼命事,原告:項羽;被告:王翳、楊喜、夏廣、呂馬童、呂勝、楊武。重湘覽畢,呵呵大笑道:「恁樣大事,如何反不問決?你們六曹吏司,都該究罪。這都是向來閻君因循擔閣之故。寡人今夜都與你判斷明白。」隨叫直日鬼吏,照單開四宗文卷原、被告姓名,一齊喚到,挨次聽審。那時振動了地府,鬧遍了陰司。有詩為證:每逢疑獄便因循,地府陽間事體均。今日重湘新氣象,千年怨氣一朝伸。齋
鬼吏稟道:「人犯已拘齊了,請爺發落。」重湘道:「帶第一起上來。」判官高聲叫道:「第一起犯人聽點!」原、被共五名,逐一點過、答應:原告韓信,有,彭越,有,英布,有;被告劉邦,有,呂氏,有。古
重湘先喚韓信上來,問道:「你先事項羽,位不過郎中,言不聽,計不從。一遇漢祖,築壇拜將,捧轂推輪,後封王爵以酬其功。如何又起謀叛之心,自取罪戮,今生反告其主?」韓信道:「閻君在上,容信一一告訴。某受漢王築壇拜將之恩,使盡心機,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與漢王定了三秦;又救漢皇於滎陽,虜魏王豹,破代兵,禽趙王歇;北定燕,東定齊,下七十餘城;南敗楚兵二十萬,殺了名將龍且;九里山排下十面埋伏,殺盡楚兵;又遣六將,逼死項王於烏江渡口。造下十大功勞,指望子子孫孫,世享富貴。誰知漢祖得了天下,不念前功,將某貶爵。呂後又與蕭何定計,哄某長樂宮,不由分說,叫武士縛某斬之;誣以反叛,夷某三族。某自思無罪,受此慘禍,今三百五十餘年,銜冤未報,伏乞閻君明斷。」重湘道:「你既為元帥,有勇無謀,豈無商量幫助之人?被人哄誘,如縛小兒!今日卻怨誰來?」韓信道:「曾有一軍師,姓蒯,名通。奈何有始無終,半途而去。」古
重湘叫鬼吏:「快拘蒯通來審。」霎時間,蒯通喚到。重湘道:「韓信說你有始無終,半途而逃,不盡軍師之職,是何道理?」蒯通道:「非我有始無終,是韓信不聽忠言,以致於此。當初韓信破走了齊王田廣,是我進表洛陽,與他討個假王名號,以鎮齊人之心。漢王罵道:『胯下夫,楚尚未滅,便想王位?其時張子房在背後,輕輕躡漢皇之足,附耳低言:『用人之際,休得為小失大。』漢皇便改口道:『大丈夫要便為真王,何用假也?』乃命某齎印,封信為三齊王。某察漢王終有疑信之心,後來必定負信。勸他反漢,與楚連和,三分天下,以觀其變。韓信道:『築壇拜將之時,曾設下大誓:漢不負信,信不負漢。今日我豈可失信於漢皇?』某反覆陳說利害,只是不從,反怪某教唆謀叛。某那時懼罪,假裝風魔,逃回田裡。後來助漢滅楚,果有長樂宮之禍,悔之晚矣。」重湘問韓信道:「你當初不聽蒯通之言,是何主意?」韓信道:「有一算命先生許復,算我有七十二歲之壽,功名善終,所以不忍背漢。誰知夭亡,只有三十二歲!」古
重湘叫鬼吏:「再拘許復來審。」問道:「韓信只有三十二歲,你如何許他七十二歲?你做術士的,妄言禍福,只圖哄人錢鈔,不顧誤人終身。可恨,可恨!」許復道:「閻君聽稟:常言人有可延之壽,亦有可折之壽。所以星家偏有,壽命難定。韓信應該七十二歲,是據理推算。何期他殺機太深,虧損陰騭,以致短折,非某推算無准也。」重湘問道:「他那幾處陰騭虧損?可一一說來。」許復道:「當初韓信棄楚歸漢時,迷蹤失路,虧遇兩個樵夫,指引他一條徑路,往南鄭而走。韓信恐楚王遣人來追,被樵夫走漏消息,拔劍回步,將兩個樵夫都殺了。雖然樵夫不打緊,卻是有恩之人。天條負恩忘義,其罰最重。詩曰:亡命心如箭離弦,迷津指引始能前。有恩不報翻加害,折墮青春一十年。」齋
重湘道:「還有三十年呢?」許復道:「蕭何丞相三薦韓信,漢皇欲重其權,築了三丈高壇,教韓信上坐,漢皇手捧金印,拜為大將,韓信安然受之。詩曰:大將登壇閫外專,一聲軍令賽皇宣。微臣受卻君皇拜,又折青春一十年。」重湘道:「臣受君拜,果然折福。還有二十年呢?」許復道:「辯士酈生,說齊王田廣降漢。田廣聽了,日日與酈生飲酒為樂。韓信乘其無備,襲擊破之。田廣只道酈生賣己,烹殺酈生。韓信得了大功勞,辜負了齊王降漢之意,掩奪了酈生下齊之功。詩曰:說下三齊功在先,乘機掩擊勢無前。奪他功績傷他命,又折青春一十年。」重湘道:「這也說得有理。還有十年?」許復道:「又有折壽之處。漢兵追項王於固陵,其時楚兵多,漢兵少;又項王有拔山舉鼎之力,寡不敵眾,弱不敵強。韓信九里山排下絕機陣,十里埋伏,殺盡楚兵百萬,戰將千員;逼得項王匹馬單槍,逃至烏江口,自刎而亡。詩曰:九里山前怨氣纏,雄兵百萬命難延。陰謀多殺傷天理,共折青春四十年。」齋
韓信聽罷許復之言,無言可答。重湘問道:「韓信,你還有辯么?」韓信道:「當初是蕭何薦某為將,後來又是蕭何設計,哄某入長樂宮害命。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某心上至今不平。」重湘道:「也罷,一發喚蕭何來,與你審個明白。」古
少頃,蕭何當面。重湘問道:「你如何反覆無常,又薦他,又害他?」蕭何答道:「有個緣故:當初韓信懷才未遇,漢皇缺少大將,兩得其便。誰知漢皇心變,忌韓信了得。後因陳豨造反,御駕親征,臨行時,囑咐娘娘,用心防範。漢皇行後,娘娘有旨,宣某商議。說韓信謀反,欲行誅戮。某奏道:『韓信是第一個功臣,謀反未露,臣不敢奉命。』娘娘大怒道:『卿與韓信,敢是同謀么?卿若沒誅韓信之計,待聖駕回時,一同治罪!』其時某懼怕娘娘威令,只得畫下計策:假說陳豨已破滅,賺韓信入宮稱賀,喝教武士拿下斬訖。某並無害信之心。」重湘道:「韓信之死,看來都是劉邦之過。」分付判官,將眾人口詞錄出。「審得漢家天下,大半皆韓信之力;功高不賞,千古無此冤苦,轉世報冤明矣。」立案,且退一邊。主
再喚大梁王彭越聽審:「你有何罪,呂氏殺你?」彭越道:「某有功無罪。只為高祖征邊去了,呂後素性淫亂,問太監道:『漢家臣子,誰人美貌?』太監奏道:『只有陳平美貌。』娘娘道:『陳平在那裡?』太監道:『隨駕出征。』呂氏道:『還有誰來?』太監道:『大梁王彭越,英雄美貌。』呂後聽說,即發密旨:『宣大梁王入朝。』某到金鑾殿前,不見娘娘。太監道:『娘娘有旨,宣入長信宮議機密事。』某進得宮時,宮門落鎖。只見呂後降階相迎,邀某入宮賜宴。三杯酒罷,呂後淫心頓起,要與某講枕席之歡。某懼怕禮法,執意不從。呂後大怒,喝教銅錐亂下打死,煮肉作醬,梟首懸街,不許收葬。漢皇歸來,只說某謀反,好不冤枉!」知
呂後在傍聽得,叫起屈來,哭告道:「閻君,休聽彭越一面之詞。世間只有男戲女,那有女戲男?那時妾喚彭越入宮議事,彭越見妾宮中富貴,輒起調戲之心。臣戲君妻,理該處斬。」彭越道:「呂後在楚軍中,慣與審食其私通。我彭越一生剛直,那有淫邪之念!」重湘道:「彭越所言是真,呂氏是假飾之詞,不必多言。審得彭越,乃大功臣。正直不淫,忠節無比,來生仍作忠正之士,與韓信一同報仇。」存案。齋
再喚九江王英布聽審。英布上前訴道:「某與韓信、彭越三人,同功一體。漢家江山,都是我三人掙下的,並無半點叛心。一日,某在江邊玩賞,忽傳天使到來:呂娘娘懿旨,賜某肉醬一瓶。某謝恩已畢,正席嘗之,覺其味美。偶吃出人指一個,心中疑惑,盤問來使,只推不知。某當時發怒,將來使拷打,說出真情,乃大梁王彭越之肉也。某聞言凄慘,便把手指插入喉中,向江中吐出肉來,變成小小螃蟹。至今江中有此一種,名為『蟛邅』,乃怨氣所化。某其時無處泄怒,即將使臣斬訖。呂後知道,差人將三般朝典:寶劍、葯酒、紅羅三尺,取某首級回朝。某屈死無申,伏望閻君明斷。」重湘道:「三賢果是死得可憐!寡人做主,把漢家天下三分與你三人,各掌一國,報你生前汗馬功勞,不許再言。」畫招而去。知
第一起人犯,權時退下,喚第二起聽審。第二起恩將仇報事,原告丁公,有;被告劉邦,有。丁公訴道:「某在戰場上圍住漢皇,漢皇許我平分天下,因此開放。何期立帝之後,反加殺害。某心中不甘,求閻爺做主。」重湘道:「劉邦怎麼說?」漢皇道:「丁公為項羽愛將,見仇不取,有背主之心。朕故誅之,為後人為臣不忠者之戒,非枉殺無辜也。」丁公辨道:「你說我不忠,那紀信在滎陽替死,是忠臣了,你卻無一爵之贈,可見你忘恩無義。那項伯是項羽親族,鴻門宴上,通同樊噲,拔劍救你,是第一個不忠於項氏,如何不殺戳,反得賜姓封侯?還有個雍齒,也是項家愛將,你平日最怒者,後封為什方侯。偏與我做冤家,是何意故?」漢皇頓口無言。重湘道:「此事我已有處分了,可喚項伯、雍齒與丁公做一起,聽候發落,暫且退下。」齋
再帶第三起上來。第三起專權奪位事,原告戚氏,有;被告呂氏,有。重湘道:「戚氏,那呂氏是正宮,你不過是寵妃,天下應該歸於呂氏之子,你如何告他專權奪位,此何背理?」戚氏訴道:「昔日漢皇在睢水大戰,被丁公、雍齒趕得無路可逃,單騎走到我戚家莊,吾父藏之。其時妾在房鼓瑟,漢皇聞而求見,悅妾之貌,要妾衾枕。妾意不從,漢皇道:『若如我意時,後來得了天下,將你所生之子立為太子。』扯下戰袍一幅,與妾為記,奴家方才依允。後生一子,因名如意。漢皇原許萬歲之後,傳位如意為君。因滿朝大臣,都懼怕呂後,其事不行。未幾,漢皇駕崩,呂後自立己子,封如意為趙王。妾母子不敢爭。誰知呂後心猶不足,哄妾母子入宮飲宴,將鴆酒賜與如意。如意九竅流血,登時身死。呂後假推酒醉,只做不知。妾心懷怨恨,又不敢啼哭,斜看了他一看。他說我一雙鳳眼,迷了漢皇,即叫宮娥,將金針刺瞎雙眼。又將紅銅熔水,灌入喉中;斷妾四肢,拋於坑廁。妾母子何罪,枉受非刑?至今含冤未報,乞閻爺做主。」說罷,哀哀大哭。重湘道:「你不須傷情,寡人還你個公道。教你母子來生為後為君,團圞到老。」畫招而去。知
再喚第四起乘危逼命事。人犯到齊,唱名已畢。重湘問項羽道:「滅項興劉,都是韓信,你如何不告他,反告六將?」項羽道:「是我空有重瞳之目,不識英雄,以致韓信棄我而去,實難怪他。我兵敗垓下,潰圍逃命,遇了個田夫,問他:『左右兩條路,那一條是大路?』田夫回言:『左邊是大路。』某信其言,望左路而走,不期走了死路,被漢兵追及。那田夫乃漢將夏廣,裝成計策。某那時仗生平本事,殺透重圍,來到烏江渡口,遇了故人呂馬童,指望他念故舊之情,放我一路。他同著四將,逼我自刎,分裂支體,各去請功。以此心中不服。」重湘點頭道是:「審得六將原無斗戰之功,止乘項羽兵敗力竭,逼之自刎,襲取封侯,僥幸甚矣!來生當發六將,仍使項羽斬首,以報其怨。」立案訖,且退一邊。古
喚判官將冊過來,一一與他判斷明白:恩將恩報,仇將仇報,分毫不錯。重湘口裡發落,判官在傍用筆填註:何州何縣何鄉,姓甚名誰,幾時生,幾時死,細細開載。將人犯逐一喚過,發出投胎出世:「韓信,你盡忠報國,替漢家奪下大半江山,可惜銜冤而死。發你在樵鄉曹蒿家托生,姓曹,名操,表字孟德。先為漢相,後為魏王,坐鎮許都,享有漢家山河之半。那時威權蓋世,任從你謀報前世之仇。當身不得稱帝,明你無叛漢之心;子受漢禪,追尊你為武帝,償十大功勞也。」又喚過漢祖劉邦發落:「你來生仍投入漢家,立為獻帝,一生被曹操欺侮,膽戰魂驚,坐卧不安,度日如年。因前世君負其臣,來生臣欺其君以相報。」喚呂後發落:「你在伏家投胎,後日仍做獻帝之後,被曹操千磨百難,將紅羅勒死宮中,以報長樂宮殺信之仇。」主
韓信問道:「蕭何發落何處?」重湘道:「蕭何有恩於你,又有怨於你。」叫蕭何發落:「你在楊家投胎,姓楊,名修,表字德祖。當初沛公入關之時,諸將爭取金帛,偏你只取圖籍;許你來生聰明蓋世,悟性絕人,官為曹操主簿,大俸大祿,以報三薦之恩。不合參破曹操兵機,為操所殺:前生你哄韓信入長樂宮,來生償其命也。」判官寫得明白。知
又喚九江王英布上來:「發你在江東孫堅家投胎,姓孫,名權,表字仲謀。先為吳王,後為吳帝,坐鎮江東,享一國之富貴。」又喚彭越上來:「你是個正直之人,發你在涿郡樓桑村劉弘家為男,姓劉,名備,字玄德。千人稱仁,萬人稱義。後為蜀帝,撫有蜀中之地,與曹操、孫權三分鼎足。曹氏滅漢,你續漢家之後,乃表汝忠心也。」古
彭越道:「三分天下,是大亂之時,西蜀一隅之地,怎能敵得吳、魏?」重湘道:「我判幾個人扶助你就是。」乃喚蒯通上來:「你足智多謀,發你在南陽托生,復姓諸葛,名亮,表字孔明,號為卧龍。為劉備軍師,共立江山。」又喚許復上來:「你算韓信七十二歲之壽,只有三十二歲;雖然陰騭折墮,也是命中該載的。如今發你在襄陽投胎,姓龐,名統,表字士元,號為鳳雛,幫劉備取西川。註定三十二歲,死於落鳳坡之下,與韓信同壽,以為算命不準之報。今後算命之人,胡言哄人,如此折壽,必然警醒了。」知
彭越道:「軍師雖有,必須良將幫扶。」重湘道:「有了。」喚過樊噲:「發你范陽涿州張家投胎,名飛,字翼德。」又喚項羽上來:「發你在蒲州解良關家投胎,只改姓不改名,姓關,名羽,字雲長。你二人都有萬夫不當之勇,與劉備桃園結義,共立基業。樊噲不合縱妻呂須幫助呂後為虐,妻罪坐夫。項羽不合殺害秦王子嬰,火燒咸陽。二人都註定凶死。但樊噲生前忠勇,並無諂媚;項羽不殺太公,不污呂後,不於酒席上暗算人,有此三德,註定來生俱義勇剛直,死而為神。」再喚紀信過來:「你前生盡忠劉家,未得享受一日富貴,發你來生在常山趙家出世,名雲,表字子龍,為西蜀名將。當陽長坂百萬軍中救主,大顯威名。壽年八十二,無病而終。」又喚戚氏夫人:「發你在甘家出世,配劉備為正宮。呂氏當初慕彭王美貌,求淫不遂,又妒忌漢皇愛你,今斷你與彭越為夫婦,使他妒不得也。趙王如意,仍與你為子,改名劉禪,小字阿斗,嗣位為後主,安享四十二年之富貴,以償前世之苦。」知
又喚丁公上來:「你去周家投胎,名瑜,字公瑾。發你孫權手下為將,被孔明氣死,壽止三十五而卒。原你事項羽不了,來生事孫權亦不了也。」再喚項伯、雍齒過來:「項伯背親向疏,貪圖富貴;雍齒受仇人之封爵,你兩人皆項羽之罪人。發你來生一個改名顏良,一個改名文丑,皆為關羽所斬,以泄前世之恨。」項羽問道:「六將如何發落?」重湘發六將於曹操部下,守把關隘。楊喜改名卞喜,王翳改名王植,夏廣改名孔秀,呂勝改名韓福,楊武改名秦琪,呂馬童改名蔡陽。關羽過五關,斬六將,以泄前生烏江逼命之恨。重湘判斷明白已畢,眾人無不心服。知
重湘又問:「楚、漢爭天下之時,有兵將屈死不甘者,懷才未盡者,有恩欲報、有怨欲伸者,一齊許他自訴,都發在三國時投胎出世。其刻薄害人、陰謀慘毒、負恩不報者,變作戰馬,與將帥騎坐。」如此之類,不可細述。判官一一細註明白,不覺五更雞叫。知
重湘退殿,卸了冠服,依舊是個秀才。將所斷簿籍,送與閻羅王看了,閻羅王嘆服,替他轉呈上界,取旨定奪。玉帝見了,贊道:「三百餘年久滯之獄,虧他六個時辰斷明,方見天地無私,果報不爽,真乃天下之奇才也。眾人報冤之事,一一依擬。司馬貌有經天緯地之才,今生屈抑不遇,來生宜賜王侯之位。改名不改姓,仍托生司馬之家,名懿,表字仲達。一生出將入相,傳位子孫,並吞三國,國號曰晉。曹操雖系韓信報冤,所斷欺君弒後等事,不可為訓。只怕後人不悟前因,學了歹樣,就教司馬懿欺凌曹氏子孫,一如曹操欺凌獻帝故事,顯其花報,以警後人,勸他為善不為惡。」玉帝頒下御旨。閻王開讀罷,備下筵席,與重湘送行。重湘啟告閻王:「荊妻汪氏,自幼跟隨窮儒,受了一世辛苦。有煩轉乞天恩,來生仍判為夫妻,同享榮華。」閻王依允。齋
那重湘在陰司,與閻王作別。這邊床上,忽然番身,掙開雙眼,見其妻汪氏,兀自坐在頭邊啼哭。司馬貌連叫:「怪事!」便將大鬧陰司之事,細說一遍。「我今已奉帝旨,不敢久延,喜得來生復得與你完聚。」說罷,瞑目而逝。汪氏已知去向,心上到也不苦了,急忙收拾後事。殯殮方畢,汪氏亦死。到三國時,司馬懿夫妻,即重湘夫婦轉生。至今這段奇聞,傳留世間。後人有詩為證:半日閻羅判斷明,冤冤相報氣皆平。勸人莫作虧心事,禍福昭然人自迎。知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