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共衛生 » 海洋污染通報

海洋污染通報

發布時間: 2020-12-13 09:05:17

① 海洋生態破壞的例子~~

1.阿瑪斯號貨輪油污事件,發生於2001年1月的公害事件,污染范圍位於台灣墾丁國家公園境內的龍坑生態保護區。事件為保護區的生態帶來浩劫。2003年,環保署向挪威法院提出賠償訴訟,這成為台灣首宗跨國訴訟的油污事件。
2001年1月14日,希臘籍三萬五千噸貨輪阿瑪斯號(Amorgos)滿載礦砂,由印度駛往中國大陸,行經台灣南部海域時,阿瑪斯號失去動力。漂流12小時後,當晚20時左右,在墾丁海域擱淺。台灣交通部和國軍搜救中心接報後,立即展開救援行動,於23時將船上25名船員全數救出。1月15日,花蓮港務局成立「災害處理中心」,准備防止漏油的相關措施,並要求船東及保險公司盡快出面處理。18日,阿瑪斯號船身出現破裂情形,並開始漏油;環保署立即依2000年10月通過的《海洋污染防治法》規定,函請花蓮港務局限制所有阿瑪斯號船員出境。
2.阿拉斯加港灣漏油事件發生於1989年3月24日午夜,欲前往加州長灘的埃克森油輪瓦迪茲號在阿拉斯加州威廉王子灣觸礁,導致泄漏了一千一百萬加侖原油。這起事件被認為是當時最嚴重的環境污染事件。
該事故導致威廉王子港的魚和野生動物大量消亡,當地漁民賴以生存的捕魚業亦不復存在。泄漏的原油最後覆蓋了四千多平方公里的海面,埃克森公司說,他們幾乎花費了二十億美元清理水面,並且支付了數以百萬計的賠償金額,這家石油公司至今仍在抗爭法院的賠償裁決。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於2007年發現,威廉王子港海灘下仍然有兩萬五千多加侖的原油殘留。負責監督清理泄油事故的「埃克森瓦迪茲漏油事件信託理事會」報告提到,某些區域仍有泄油留下的有毒物質。根據環保報告,部分野生動物回到該地,但是大部分漁民已經遷往別處或另尋謀生途徑。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說,他們已經清除了漏油,並且自稱是個優秀的企業公民;惟環保人士說,那裡的海水永遠不可能恢復原樣,而該處的自然環境及野生動植物,甚至是當地居民,仍舊沒有從災難中恢復過來。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甫接任美國聯邦運輸部副部長的趙小蘭女士,於事件發生同年八月親自前往阿拉斯加州,對漏油後續處理進行督導視察。
3.河北精神號溢油事件是一個重大的溢油事件,由一首駁船在韓國忠清南道泰安郡大山港撞到河北精神號(Hebei Spirit)而引起。在韓國當天上午(2007年12月7日)本地時間上午七點半,一首駁船與河北精神號在黃海海面相撞,漏出大約10000噸原油。韓國時報稱它是韓國的最嚴重的漏油事件,超越發生在1995年的溢漏事件。這事件,是埃克森瓦爾迪茲號漏油事件大約三分之一的大小。由於此事件發生在寒冷了冬季,因此最初專家相信溢油的面積不會擴大。然而因為異常的天氣,加上強大的海浪和意料不到的風向,使得漏油的擴展面積蔓延速度超出了原先所預測的,並污染了海岸的蚝田。
4.墨西哥灣漏油事件,又稱英國石油漏油事故,是2010年4月20日發生的一起墨西哥灣外海油污外漏事件。起因是英國石油公司所屬一個名為「深水地平線」(Deepwater Horizon)的外海鑽油平台故障並爆炸,導致了此次漏油事故。爆炸同時導致了11名工作人員死亡及17人受傷。據估計每天平均有12,000到100,000桶原油漏到墨西哥灣,導致至少2,500平方公里的海水被石油覆蓋著。專家們擔心此次漏油會導致一場環境災難影響多種生物。此次漏油還影響了當地的漁業和旅遊業。墨西哥灣漏油事故發生後,漏油事故附近大范圍的水質受到污染,不少魚類,鳥類,海洋生物以至植物都受到嚴重的影響,如患病及死亡等。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和阿拉巴馬州的漁業進入災難狀態,過半數受訪者,不滿意總統奧巴馬處理今次事故的表現。有官員指,至今墨西哥灣沿岸有超過300隻海鳥因為油污死亡[2]。美國總統奧巴馬表示墨西哥灣漏油的影響如同911恐怖襲擊。美國政府的在11月份的調查報告指出有6,104隻鳥類,609隻海龜,100隻海豚在內的哺乳動物死亡,這個數字可能包括了死於自然原因的動物,所有因深海漏油而死亡的數據斷定尚待時日。
英國石油公司打造了一個4層樓高的巨型「金鍾罩」希望能降到1500米的海底,把漏油的地方罩住,讓原油保留在金鍾罩里,然後再抽回海面上接應的油輪,但深海水溫太低,金鍾罩內部累積了大量的冰晶,中途就無法正常運作,這項計劃宣告失敗。英國石油公司被美國政府要求成立一個200億美金的基金來處理這個事故。同年7月,賴比瑞亞籍的台灣除油船鯨魚號(A Whale)抵達墨西哥灣,在測試成功後投入海水油污清除作業[5],但因除油效果不佳,退出除油作業。漏油後數月內,海水中高濃度甲烷被快速繁殖的深海嗜甲烷菌所吞滅,甲烷迅速地回歸正常值。
5.2011年6月期間中海油渤海灣一油田發生漏油事故,這是中海油與美國康菲公司的合作項目。康菲公司負責宣傳的人士表示,康菲是作業方。
據悉,渤海灣是中海油的主產區,根據2011年一季度中海油季報,來自渤海灣的石油以及石油液體產量佔到總產量比例超過57%,天然氣產量超過12%。[1]
2011年7月5日下午,中國國家海洋局在北京通報了中海油和康菲石油中國有限公司渤海灣漏油事件初步結果,並首次公布此次蓬萊19-3油田漏油事故的相關畫面。
2011年 6月30日,中海油和國家海洋局內部人士證實了漏油這一消息。不過,目前中海油和康菲石油官方均未作出回應。國家海洋局介入調查。
7月1日 中海油稱渤海原油滲漏點已得到有效控制, 蓬萊19-3油田出現油膜,中海油有關部門回應。
7月2日 國家海洋局方面告訴記者,將在7月5日公布渤海油田漏油的調查情況。昨晚,記者得到的消息是,這一漏油事件中原油滲漏點已得到有效控制,油膜回收工作基本完成。
7月3日 據中海油內部人士今天(7月3日)透露,中海油渤海灣一油田發生漏油事故已基本處理完畢,由於泄露范圍比較小,只涉及200平米左右,對事故海域及相關環境影響較小。
7月4日 中海油漏油事故披露不全,一直未對對溢油數量、原因等仍未有說法,而且中海油披露的漏油麵積和其他途徑披露的相差也較大。有專家稱,可能情況比較嚴重。
7月5日 國家海洋局通報中海油漏油情況稱已得到有效控制,漏油致840平方公裏海域水質被污染,對周邊海域造成危害,目前已對涉事公司立案。
針對中海油蓬萊19-3油田漏油事故,2011年7月5日下午14時,國家海洋局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中海油渤海油田漏油事故的調查情況。據國家海洋局海洋環境保護司司長李曉明介紹,發生事故的B平台早在6月4日已經開始少量溢油。油田單日溢油最大分布面積158平方公里,目前已使周圍海域840平方公里的1類水質海水目前下降到了劣4類。
此前媒體報道,漏油事故從6月17日開始。但根據發布會上的情況介紹,早在6月4日便已開始少量溢油。國家海洋局海洋環境保護司司長李曉明稱,此次發生泄露的有兩個平台,B平台和C平台。6月4日,北海分局接到中海油合作夥伴康菲石油公司報告,稱發現海底溢油點,在蓬萊19-3油田海面發現少量油膜帶,隨即命該公司開展自查。
而後,6月17日上午,C平台發生小型井底事故。康菲石油當日停止所有平台作業。

② 世界上的海洋石油泄漏事件有哪些

1.阿瑪斯號貨輪油污事件,發生於年1月的公害事件,污染范圍位於台灣墾丁國家公園境內的龍坑生態保護區。事件為保護區的生態帶來浩劫。2003年,環保署向挪威法院提出賠償訴訟,這成為台灣首宗跨國訴訟的油污事件。
2001年1月14日,希臘籍三萬五千噸貨輪阿瑪斯號(Amorgos)滿載礦砂,由印度駛往中國大陸,行經台灣南部海域時,阿瑪斯號失去動力。漂流12小時後,當晚20時左右,在墾丁海域擱淺。台灣交通部和國軍搜救中心接報後,立即展開救援行動,於23時將船上25名船員全數救出。1月15日,花蓮港務局成立「災害處理中心」,准備防止漏油的相關措施,並要求船東及保險公司盡快出面處理。18日,阿瑪斯號船身出現破裂情形,並開始漏油;環保署立即依2000年10月通過的《海洋污染防治法》規定,函請花蓮港務局限制所有阿瑪斯號船員出境。
2.阿拉斯加港灣漏油事件發生於1989年3月24日午夜,欲前往加州長灘的埃克森油輪瓦迪茲號在阿拉斯加州威廉王子灣觸礁,導致泄漏了一千一百萬加侖原油。這起事件被認為是當時最嚴重的環境污染事件。
該事故導致威廉王子港的魚和野生動物大量消亡,當地漁民賴以生存的捕魚業亦不復存在。泄漏的原油最後覆蓋了四千多平方公里的海面,埃克森公司說,他們幾乎花費了二十億美元清理水面,並且支付了數以百萬計的賠償金額,這家石油公司至今仍在抗爭法院的賠償裁決。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於2007年發現,威廉王子港海灘下仍然有兩萬五千多加侖的原油殘留。負責監督清理泄油事故的「埃克森瓦迪茲漏油事件信託理事會」報告提到,某些區域仍有泄油留下的有毒物質。根據環保報告,部分野生動物回到該地,但是大部分漁民已經遷往別處或另尋謀生途徑。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說,他們已經清除了漏油,並且自稱是個優秀的企業公民;惟環保人士說,那裡的海水永遠不可能恢復原樣,而該處的自然環境及野生動植物,甚至是當地居民,仍舊沒有從災難中恢復過來。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甫接任美國聯邦運輸部副部長的趙小蘭女士,於事件發生同年八月親自前往阿拉斯加州,對漏油後續處理進行督導視察。
3.河北精神號溢油事件是一個重大的溢油事件,由一首駁船在韓國忠清南道泰安郡大山港撞到河北精神號(Hebei Spirit)而引起。在韓國當天上午(2007年12月7日)本地時間上午七點半,一首駁船與河北精神號在黃海海面相撞,漏出大約10000噸原油。韓國時報稱它是韓國的最嚴重的漏油事件,超越發生在1995年的溢漏事件。這事件,是埃克森瓦爾迪茲號漏油事件大約三分之一的大小。由於此事件發生在寒冷了冬季,因此最初專家相信溢油的面積不會擴大。然而因為異常的天氣,加上強大的海浪和意料不到的風向,使得漏油的擴展面積蔓延速度超出了原先所預測的,並污染了海岸的蚝田。
4.墨西哥灣漏油事件,又稱英國石油漏油事故,是2010年4月20日發生的一起墨西哥灣外海油污外漏事件。起因是英國石油公司所屬一個名為「深水地平線」(Deepwater Horizon)的外海鑽油平台故障並爆炸,導致了此次漏油事故。爆炸同時導致了11名工作人員死亡及17人受傷。據估計每天平均有12,000到100,000桶原油漏到墨西哥灣,導致至少2,500平方公里的海水被石油覆蓋著。專家們擔心此次漏油會導致一場環境災難影響多種生物。此次漏油還影響了當地的漁業和旅遊業。墨西哥灣漏油事故發生後,漏油事故附近大范圍的水質受到污染,不少魚類,鳥類,海洋生物以至植物都受到嚴重的影響,如患病及死亡等。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和阿拉巴馬州的漁業進入災難狀態,過半數受訪者,不滿意總統奧巴馬處理今次事故的表現。有官員指,至今墨西哥灣沿岸有超過300隻海鳥因為油污死亡[2]。美國總統奧巴馬表示墨西哥灣漏油的影響如同911恐怖襲擊。美國政府的在11月份的調查報告指出有6,104隻鳥類,609隻海龜,100隻海豚在內的哺乳動物死亡,這個數字可能包括了死於自然原因的動物,所有因深海漏油而死亡的數據斷定尚待時日。
英國石油公司打造了一個4層樓高的巨型「金鍾罩」希望能降到1500米的海底,把漏油的地方罩住,讓原油保留在金鍾罩里,然後再抽回海面上接應的油輪,但深海水溫太低,金鍾罩內部累積了大量的冰晶,中途就無法正常運作,這項計劃宣告失敗。英國石油公司被美國政府要求成立一個200億美金的基金來處理這個事故。同年7月,賴比瑞亞籍的台灣除油船鯨魚號(A Whale)抵達墨西哥灣,在測試成功後投入海水油污清除作業[5],但因除油效果不佳,退出除油作業。漏油後數月內,海水中高濃度甲烷被快速繁殖的深海嗜甲烷菌所吞滅,甲烷迅速地回歸正常值。
5.2011年6月期間中海油渤海灣一油田發生漏油事故,這是中海油與美國康菲公司的合作項目。康菲公司負責宣傳的人士表示,康菲是作業方。
據悉,渤海灣是中海油的主產區,根據2011年一季度中海油季報,來自渤海灣的石油以及石油液體產量佔到總產量比例超過57%,天然氣產量超過12%。[1]
2011年7月5日下午,中國國家海洋局在北京通報了中海油和康菲石油中國有限公司渤海灣漏油事件初步結果,並首次公布此次蓬萊19-3油田漏油事故的相關畫面。
2011年 6月30日,中海油和國家海洋局內部人士證實了漏油這一消息。不過,目前中海油和康菲石油官方均未作出回應。國家海洋局介入調查。
7月1日 中海油稱渤海原油滲漏點已得到有效控制, 蓬萊19-3油田出現油膜,中海油有關部門回應。
7月2日 國家海洋局方面告訴記者,將在7月5日公布渤海油田漏油的調查情況。昨晚,記者得到的消息是,這一漏油事件中原油滲漏點已得到有效控制,油膜回收工作基本完成。
7月3日 據中海油內部人士今天(7月3日)透露,中海油渤海灣一油田發生漏油事故已基本處理完畢,由於泄露范圍比較小,只涉及200平米左右,對事故海域及相關環境影響較小。
7月4日 中海油漏油事故披露不全,一直未對對溢油數量、原因等仍未有說法,而且中海油披露的漏油麵積和其他途徑披露的相差也較大。有專家稱,可能情況比較嚴重。
7月5日 國家海洋局通報中海油漏油情況稱已得到有效控制,漏油致840平方公裏海域水質被污染,對周邊海域造成危害,目前已對涉事公司立案。
針對中海油蓬萊19-3油田漏油事故,2011年7月5日下午14時,國家海洋局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中海油渤海油田漏油事故的調查情況。據國家海洋局海洋環境保護司司長李曉明介紹,發生事故的B平台早在6月4日已經開始少量溢油。油田單日溢油最大分布面積158平方公里,目前已使周圍海域840平方公里的1類水質海水目前下降到了劣4類。
此前媒體報道,漏油事故從6月17日開始。但根據發布會上的情況介紹,早在6月4日便已開始少量溢油。國家海洋局海洋環境保護司司長李曉明稱,此次發生泄露的有兩個平台,B平台和C平台。6月4日,北海分局接到中海油合作夥伴康菲石油公司報告,稱發現海底溢油點,在蓬萊19-3油田海面發現少量油膜帶,隨即命該公司開展自查。
而後,6月17日上午,C平台發生小型井底事故。康菲石油當日停止所有平台作業。

③ 海洋污染

海洋污染 科技名詞定義
中文名稱:
海洋污染
英文名稱:
marine pollution
定義1:
人類直接或間接將物質或能量引入海洋環境(包括港灣),以致對生物資源產生有害影響,危害人類健康,妨礙海上活動(包括捕魚活動),損害海水使用質量和減少舒適性等的環境污染。
所屬學科:
船舶工程(一級學科) ;船舶防污染(二級學科)
定義2:
人類活動排放的污染物進入海洋中,破壞海洋生態系統,引起海水質量下降的現象。
所屬學科:
地理學(一級學科) ;環境地理學(二級學科)
定義3:
人類直接或間接地把物質或能量引入海洋環境,以致發生損害生物資源、危害人類健康、妨礙包括漁業在內的海洋活動、損害海水使用素質和降低或毀壞環境質量等有害影響。
所屬學科:
海洋科技(一級學科) ;海洋科學(二級學科) ;環境海洋學(三級學科)
[編輯本段]簡介
海洋面積遼闊,儲水量

沾滿石油的企鵝
巨大,因而長期以來是地球上最穩定的生態系統。由陸地流入海洋的各種物質被海洋接納,而海洋本身卻沒有發生顯著的變化。然而近幾十年,隨著世界工業的發展,海洋的污染也日趨嚴重,使局部海域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並有繼續擴展的趨勢。 海洋的污染主要是發生在靠近大陸的海灣。由於密集的人口和工業,大量的廢水和固體廢物傾入海水,加上海岸曲折造成水流交換不暢,使得海水的溫度、pH、含鹽量、透明度、生物種類和數量等性狀發生改變,對海洋的生態平衡構成危害。目前,海洋污染突出表現為石油污染、赤潮、有毒物質累積、塑料污染和核污染等幾個方面;污染最嚴重的海域有波羅的海、地中海、東京灣、紐約灣、墨西哥灣等。就國家來說,沿海污染嚴重的是日本、美國、西歐諸國和前蘇聯國家。我國的渤海灣、黃海、東海和南海的污染狀況也相當嚴重,雖然汞、鎘、鉛的濃度總體上尚在標准允許范圍之內,但已有局部的超標區;石油和COD在各海域中有超標現象。其中污染最嚴重的渤海,由於污染已造成漁場外遷、魚群死亡、赤潮泛濫、有些灘塗養殖場荒廢、一些珍貴的海生資源正在喪失。
分類
海洋污染物依其

海洋污染
來源、性質和毒性,可分為以下幾類: ①石油及其產品(見海洋石油污染)。 ②金屬和酸、鹼。包括鉻、錳、鐵、銅、鋅、銀、鎘 、銻 、汞 、鉛等金屬,磷、砷等非金屬,以及酸和鹼等。它們直接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和影響其利用價值。 ③農葯。主要由徑流帶入海洋。對海洋生物有危害。 ④放射性物質。主要來自核爆炸、核工業或核艦艇的排污。 ⑤有機廢液和生活污水。由徑流帶入海洋。極嚴重的可形成赤潮。 ⑥熱污染和固體廢物。主要包括工業冷卻水和工程殘土、垃圾及疏浚泥等。前者入海後能提高局部海區的水溫,使溶解氧的含量降低 ,影響生物的新陳代謝,甚至使生物群落發生改變;後者可破壞海濱環境和海洋生物的棲息環境。
污染源
污染海洋的物質眾多,從形態上分有廢水、廢渣和廢氣。根據污染物的性質和毒性,以及對海洋環境造成危害的方式,大致可以把污染物的種類分為以下幾類:
石油及其產品
包括原油和從原油中分餾出來的溶劑油、汽油、煤油、柴油、潤滑油、石蠟、瀝青等等,以及經過裂化、催化而成的各種產品。目前每年排入海洋的石油污染物約1千萬噸,主要是由工業生產,包括海上油井管道泄漏、油輪事故、船舶排污等造成的,特別是一些突發性的事故,一次泄漏的石油量可達10萬噸以上,這種情況的出現,大片海水被油膜覆蓋,將促使海洋生物大量死亡,嚴重影響海產品的價值,以及其他海上活動。
重金屬和酸鹼
包括汞、銅、鋅、鈷、鎬、鉻等重金屬,砷、硫、磷等非金屬以及各種酸和鹼。由人類活動而進入海洋的汞,每年可達萬噸,已大大超過全世界每年生產約9千噸汞的記錄,這 是因為煤、石油等在燃燒過程中,會使其中含有的微量汞釋放出來,逸散到大氣中,最終歸入海洋,估計全球在這方面污染海洋的汞每年約4千噸。鎘的年產量約1.5萬噸,據調查鎘對海洋的污染量遠大於汞。隨著工農業的發展通過各種途徑進入海洋的某些重金屬和非金屬,以及酸鹼等的量,呈增長趨勢,加速了對海洋的污染。

海洋污染
農葯
包括有農業上大量使用含有汞、銅以及有機氯等成分的除草劑、滅蟲劑,以及工業上應用的多氯酸苯等。這一類農葯具有很強的毒性,進入海洋經海洋生物體的富集作用,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產生的危害性就更大,每年因此中毒的人數多達10萬人以上,人類所患的一些新型的癌症與此也有密切關系。有機物質和營養 鹽類:這類物質比較繁雜,包括工業排出的纖維素、糖醛、油脂;生活污水的糞便、洗滌劑和食物殘渣,以及化肥的殘液等。這些物質進入海洋,造成海水的富營養化,能促使某些生物急劇繁殖,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氧氣,易形成赤潮,繼而引起大批魚蝦貝類的死亡。
放射性核素
是由核武器試驗、核工業和核動力設施釋放出來的人工放射性物質,主要是鍶—90、銫—137等半衰期為30年左右的同位素。據估計目前進入海洋中的放射性物質總量為2—6億居里,這個量的絕對值是相當大的,由於海洋水體龐大,在海水中的分布極不均勻,在較強放射性水域中,海洋生物通過體表吸附或通過食物進入消化系統,並逐漸積累在器官中,通過食物鏈作用傳遞給人類。 5、固體廢物:主要是工業和城市垃圾、船舶廢棄物、工程渣土和疏浚物等。據估計,全世界每年產生各類固體廢棄物約百億噸,若1%進入海洋,其量也達億噸。這些固體廢棄物嚴重損害近岸海域的水生資源和破壞沿岸景觀。 6、廢熱:工業排出的熱廢水造成海洋的熱污染,在局部海域,如有比原正常水溫高出4攝氏度以上的熱廢水常年流入時,,就會產生熱污染,將破壞生態平衡和減少水中溶解氧。 上述各類污染物質大多是從陸上排入海洋的,也有一部分是由海上直接進入或是通過大氣輸送到海洋的。這些污染物質在各個水域分布是極不均勻的,因而造成的不良影響也不完全一樣。
[編輯本段]監測
海洋污染監測包括水質監測、底質監測、大氣監測和生物監測等。都可分為沿岸近海監測和遠洋監測。前者因海域污染較重且復雜多變,設立的監測站密,各站項目齊全且每月至少監測一次;後者主要測定那些擴散范圍廣和因海上傾廢和因事故泄入海洋的污染物質,通常設站較稀,監測次數較少。此外,還有利用生物個體、種群或群落對污染物的反應以判斷海洋環境污染情況的。
[編輯本段]措施
防止海洋污染的措施主要有:海洋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立足於對污染源的治理;對海洋環境深

海洋污染的主要來源圖
入開展科學研究;健全環境保護法制,加強監測監視和管理;建立海上消除污染的組織;宣傳教育;加強國際合作,共同保護海洋環境。 1、海洋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立足於對污染源的治理; 2、對海洋環境深入開展科學研究; 3、健全環境保護法制,加強監測監視和管理; 4、建立海上消除污染的組織; 5、宣傳教育; 6、加強國際合作,共同保護海洋環境。
[編輯本段]特點
海洋污染的特點是,污染源多、持續性強,擴散范圍廣,難以控制。海洋污染造成的海水渾濁嚴重影響海洋植物(浮游植物和海藻)的光合作用,從而影響海域的生產力,對魚類也有危害。重金屬和有毒有機化合物等有毒物質在海域中累積,並通過海洋生物的富集作用,對海洋動物和以此為食的其他動物造成毒害。石油污染在海洋表面形成面積廣大的油膜,阻止空氣中的氧氣向海水中溶解,同時石油的分解也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造成海水缺氧,對海洋生物產生危害,並禍及海鳥和人類。由於好氧有機物污染引起的赤潮(海水富營養化的結果),造成海水缺氧,導致海洋生物死亡。海洋污染還會破壞海濱旅遊資源。因此,海洋污染已經引起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重視。 由於海洋的特殊性,海洋污染與大氣、陸地污染有很多不同,

墨西哥漏油事件
其突出的特點: 一是污染源廣,不僅人類在海洋的活動可以污染海洋,而且人類在陸地和其他活動方面所產生的污染物,也將通過江河徑流、大氣擴散和雨雪等降水形式,最終都將匯入海洋。 二是持續性強 ,海洋是地球上地勢最低的區域,不可能像大氣和江河那樣,通過一次暴雨或一個汛期,使污染物轉移或消除;一旦污染物進入海洋後,很難再轉移出去,不能溶解和不易分解的物質在海洋中越積越多,往往通過生物的濃縮作用和食物鏈傳遞,對人類造成潛在威脅。 三是擴散范圍廣,全球海洋是相互連通的一個整體,一個海域污染了,往往會擴散到周邊,甚至有的後期效應還會波及全球。 四是防治難、危害大。海洋污染有很長和積累過程,不易及時發現,一旦形成污染,需要長期治理才能消除影響,且治理費用大,造成的危害會影響到各方面,特別是對人體產生的毒害,更是難以徹底清除干凈。
[編輯本段]危害
環境問題是人類面臨的一個錯綜復雜的問題復合體,在這里有限的篇幅中很難把它們完全理清楚。全球性大氣環境問題有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和全球變暖、臭氧層破壞、酸雨等。在環境問題中還有另外一些較為突出的方面,如能源和資源問題、海洋污染問題、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問題、城市環境問題、水資源危機、生物多樣性喪失等等。 海洋的污染主要是發生在靠近大陸的海灣。由於密集的人口和工業,大量的廢水和固體廢物傾入海水,加上海岸曲折造成水流交換不暢,使得海水的溫度、pH、含鹽量、透明度、生物種類和數量等性狀發生改變,對海洋的生態平衡構成危害。目前,海洋污染突出表現為石油污染、赤潮、有毒物質累積、塑料污染和核污染等幾個方面;污染最嚴重的海域有波羅的海、地中海、東京灣、紐約灣、墨西哥灣等。就國家來說,沿海污染嚴重的是日本、美國、西歐諸國和前蘇聯國家。我國的渤海灣、黃海、東海和南海的污染狀況也相當嚴重,雖然汞、鎘、鉛的濃度總體上尚在標准允許范圍之內,但已有局部的超標區;石油和COD在各海域中有超標現象。其中污染最嚴重的渤海,由於污染已造成漁場外遷、魚群死亡、赤潮泛濫、有些灘塗養殖場荒廢、一些珍貴的海生資源正在喪失。
[編輯本段]相關信息
保護海洋 迫在眉睫 海洋環境保護是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針對海洋環境方面存在的問題,依據海

赤潮
洋生態平衡的要求制定的有關法規,並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來調整海洋開發和環境生態間的關系,以達到海洋資源的持續利用的目的。海洋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自然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海洋水體、海底和海面上空的大氣,以及同海洋密切相關,並受到海洋影響的沿岸和河口區域。海洋環境問題的產生,主要是人們在開發利用海洋的過程中,沒有考慮海洋環境的承受能力,低估了自然界的反作用,使海洋環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首先是向海洋排放污染物;其次是某些不合理的海岸工程建設,給海洋環境帶來的嚴重影響;第三是對水產資源的酷捕,對紅樹林、珊瑚礁的亂伐亂采,也危及到生態平衡。上述問題的存在已對人類生產和生活均構成了嚴重威脅。為此,海洋環境保護問題已成為當今全球關注的熱點之一。
[編輯本段]海洋環境標准
海洋環境(質量)標准指確定和衡量海洋環境好壞的一種尺度。它具有法律的約束力,一般分為三類,即海水水質標准、海洋沉積物標准和海洋生物體殘毒標准。 制定標准時通常要經過兩個過程。首先,要確定海洋環境質量的「基準」,經過調查研究,掌握環境要素的基本情況,一定階段內海水、沉積物中污染物的種類、濃度和生物體中各種污染物的殘留量;考察不同環境條件下,各種濃度的污染物的影響,並選取適當的環境指標,在此基礎上,才能確定基準。其次,「標准」的確定要考慮適用海區的自凈能力或環境容量,以及該地區社會、經濟的承受能力

④ 中國海洋污染現狀

引起海洋污染的原因主要有:
1) 油船泄漏;
2) 海洋傾倒工業廢料;
3) 生活污水直接排進海洋;
4) 用生活垃圾填海。

海洋污染的危害是:
1) 使海洋食品中聚積毒素,人食用後得病;
2) 使海產減少,危及人類的食物源;
3) 使浮游生物死亡,海洋吸收二氧化碳能力減低,加速溫室效應;
4) 使海洋生物死亡或發生畸形,改變整個海洋的生態平衡。

人類為保護海洋正在作出的努力主要有:
1) 禁止向海洋傾倒工業廢料;
2) 生活污水處理之後再排放入海;

⑤ 海洋污染如何治理

我國海洋污染的防治措施:
1)建立健全海洋法律體系與管理體制。自197 8年以來,我國先後制定了《中華人
民共和國領海毗連區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等一系列海洋和涉海法規,國務院及國家有關部門也制定了一系列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這些涉海法律法規的頒布和實施,對促進我國海洋管理和環境保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防止和控制沿海工業污染物污染海域環境。一是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發展循環經濟。二是加強重點工業污染源的治理,推行全過程清潔生產。三是按照「誰污染,誰負擔」的原則,進行專業處理和就地處理,禁止工業污染源中有毒有害物質的排放。四是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五是實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和排污許可證制度。
3)防止、減輕和控制沿海城市污染物污染沿岸海域環境。包括調整不合理的城鎮規劃,加強城鎮綠化和城鎮沿岸海防林建設,保護濱海濕地,加快沿海城鎮污水收集管網和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增加城鎮污水收集和處理能力,提高城鎮污水處理設施脫氮和脫磷能力。
4)防止、減輕和控制船舶污染物污染海域環境。在渤海海域,啟動船舶油類物質污染物「零排放」計劃,實施船舶排污設備鉛封制度。建立大型港口廢水、廢油、廢渣回收與處理系統,實現交通運輸和漁業船隻排放的污染物集中回收,岸上處理,達標排放。
5)防止、減少突發性污染事故發生。制定海上船舶溢油和有毒化學品泄漏應急計劃,制定港口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計劃,建立應急響應系統。目前,《中國船舶重大溢油事故應急計劃》已經完成。今後將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和沿海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國家重大海上污染事故應急計劃》。
6)防止和控制海上石油平台產生石油類污染物及生活垃圾對海洋環境的污染。做到油氣田及周邊區域的環境質量符合該類功能區環境質量控制要求,不對鄰近其他海洋功能區產生不利影響,開發過程中無重大溢油事故發生。海洋石油勘探開發應制定溢油應急方案。

⑥ 海洋污染對人類損害有哪些

1) 使海洋食品中聚積毒素,人食用後得病;
2) 使海產減少,危及人類的食物源;
3) 使浮游生物死亡,海洋吸收二氧化碳能力減低,加速溫室效應;
4) 使海洋生物死亡或發生畸形,改變整個海洋的生態平衡。

⑦ 面對海洋污染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一、針對個抄人而言:
1.
保護自己,簡單舉例如下:
a.
盡量不購買可疑生產地(捕撈區)的海產品及相關加工食品。
b.
不到可疑污染區域旅行、遊玩。
c.
時時關注相關正規新聞發布以了解信息。
2.
保護海洋,自身做起:
a.
不去做污染海洋的事情,個人的話包括最基本的不亂丟垃圾......等;
企業的話包括不埋暗管偷排污水......等。
b,
全民監督、舉報
3.
配合學校、政府及新聞事件,教育小孩或下屬相關海洋保護觀念及法規宣導。
二、針對政府而言:
1.
樹立並宣傳「永續利用」的觀念。
2.
前盡可能的對海洋各項指標及資源做完整的調查及監測。
3.
政府設立專職機構嚴加監督管理。
4.
建立監測、控管、預警及危機處理的同步機制及系統。
5.
嚴格管制研究、調查及學術單位做無效采樣及調查。
6.
積極溝通協調周邊地區及國家,並建立海洋污染應急通報、
海洋資源共同保育或有限開發合作模式,以防治海洋污染,
及時並同步處理緊急事件、保育海洋資源。
7.
針對因海洋或捕撈區已嚴重污染而沒落的漁村或居民居住點,
進行遷村並為他們創造就業機會或培養生存技能。

⑧ 海洋污染是如何分類的我們該如何保護海洋呢

海洋污染物依其來源、性質和毒性,可分為以下幾類:
①石油及其產品(見海洋石油污染)。
②金屬和酸、鹼。包括鉻、錳、鐵、銅、鋅、銀、鎘、銻、汞、鉛等金屬,磷、砷等非金屬,以及酸和鹼等。它們直接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和影響其利用價值。
③農葯。主要由徑流帶入海洋。對海洋生物有危害。
④放射性物質。主要來自核爆炸、核工業或核艦艇的排污。
⑤有機廢液和生活污水。由徑流帶入海洋。極嚴重的可形成赤潮。
⑥熱污染和固體廢物。主要包括工業冷卻水和工程殘土、垃圾及疏浚泥等。前者入海後能提高局部海區的水溫,使溶解氧的含量降低 ,影響生物的新陳代謝,甚至使生物群落發生改變;後者可破壞海濱環境和海洋生物的棲息環境。
對海洋污染問題的對策建議:
(1)加強執法力度,真正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加強對政府環保職能部門的執法監督,克服地方保護主義,要求地方各級政府必須將環保工作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2)加強對船舶及鑽井、採油平台的防污管理。首先應對船舶及鑽井、採油平台所有人的管理者進行防污教育,增強其防污意識,提高除污救災技能。作業者應嚴格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確保污水處理設備始終處於良好工作狀態,嚴把除污化學試劑的質量關,嚴禁使用有毒的化學試劑除污。
(3)各地漁政部門、港監防污部門應全面了解本轄區內的水域污染狀況。對污染源、地理環境、水文狀況、生物資源狀況等了解清楚,根據所了解的情況作出防污規劃,當好政府的參謀,一旦發生污染事故可根據所了解的情況以最快的速度制定出最好的減災方案。
(4)防止、減輕和控制海上養殖污染。我國海水養殖主要位於水交換能力較差的淺海灘塗和內灣水域,養殖自身污染已引起局部水域環境惡化。今後,應建立海上養殖區環境管理制度和標准,編制海域養殖區域規劃,合理控制海域養殖密度和面積,建立各種清潔養殖模式,控制養殖業葯物投放,通過實施各種養殖水域的生態修復工程和示範,改善被污染和正在被污染的水產養殖環境,減輕或控制海域養殖業引起的海域環境污染。
(5)防止和控制海上傾廢污染。嚴格管理和控制向海洋傾倒廢棄物,禁止向海上傾倒放射性廢物和有害物質。制定海上船舶溢油和有毒化學品泄漏應急計劃,制定港口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計劃,建立應急響應系統,防止、減少突發性污染事故發生。政府部門要加大對重污染企業的打擊力度,加強宣傳科學的企業發展觀,為推進海洋健康發展打下基礎。
(6)國家應積極引導地方政府、居民、企業和民間組織等社會各界力量積極參與和改變修復海洋環境,為我國海洋健康發展和諧發展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在治理中鼓勵大家在自家周圍和工廠區種植植物,擴大綠化面積,保持良好的水土環境,建立人造海灘、人造海岸、人造海洋植物生長帶,改善海洋生物的生存環境。

⑨ 海洋污染主要有哪些

海洋污染主要來自:
1)近海污染 主要是沿海城市及居住區的排污入海,如大量碳氮磷等營養元素,重金屬類污染;
2)遠海 主要是人類的交通工具及海洋礦藏開產帶來的油類污染

洋流引起的污染物遷移轉化也不可忽視

⑩ 關於海洋污染

海洋污染

marine pollution

有害物質進入海洋環境 而造成的污染 。可損害生物資源,危害人類健康,妨礙捕魚和人類在海上的其他活動,損壞海水質量和環境質量等。

海洋污染物依其來源、性質和毒性,可分為以下幾類:①石油及其產品(見海洋石油污染)。②金屬和酸、鹼。包括鉻、錳、鐵、銅、鋅、銀、鎘 、銻 、汞 、鉛等金屬,磷、砷等非金屬,以及酸和鹼等。它們直接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和影響其利用價值。③農葯。主要由徑流帶入海洋。對海洋生物有危害。④放射性物質。主要來自核爆炸、核工業或核艦艇的排污。⑤有機廢液和生活污水。由徑流帶入海洋。極嚴重的可形成赤潮。⑥熱污染和固體廢物。主要包括工業冷卻水和工程殘土、垃圾及疏浚泥等。前者入海後能提高局部海區的水溫,使溶解氧的含量降低 ,影 響生物的新 陳代謝,甚至使生物群落發生改變;後者可破壞海濱環境和海洋生物的棲息環境。

海洋污染監測包括水質監測、底質監測、大氣監測和生物監測等。都可分為沿岸近海監測和遠洋監測。前者因海域污染較重且復雜多變,設立的監測站密,各站項目齊全且每月至少監測一次;後者主要測定那些擴散范圍廣和因海上傾廢和因事故泄入海洋的污染物質,通常設站較稀,監測次數較少。此外,還有利用生物個體、種群或群落對污染物的反應以判斷海洋環境污染情況的。

防止海洋污染的措施主要有:海洋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立足於對污染源的治理;對海洋環境深入開展科學研究;健全環境保護法制,加強監測監視和管理;建立海上消除污染的組織;宣傳教育;加強國際合作,共同保護海洋環境。
環境問題是人類面臨的一個錯綜復雜的問題復合體,在這里有限的篇幅中很難把它們完全理清楚。以上簡要介紹了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和全球變暖、臭氧層破壞、酸雨等全球性大氣環境問題。在環境問題中還有另外一些較為突出的方面,如能源和資源問題、海洋污染問題、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問題、城市環境問題、水資源危機、生物多樣性喪失等等。以下僅就海洋污染問題作一簡略介紹。
海洋污染
海洋面積遼闊,儲水量巨大,因而長期以來是地球上最穩定的生態系統。由陸地流入海洋的各種物質被海洋接納,而海洋本身卻沒有發生顯著的變化。然而近幾十年,隨著世界工業的發展,海洋的污染也日趨嚴重,使局
部海域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並有繼續擴展的趨勢。
海洋的污染主要是發生在靠近大陸的海灣。由於密集的人口和工業,大量的廢水和固體廢物傾入海水,加上海岸曲折造成水流交換不暢,使得海水的溫度、pH、含鹽量、透明度、生物種類和數量等性狀發生改變,對海洋的生態平衡構成危害。目前,海洋污染突出表現為石油污染、赤潮、有毒物質累積、塑料污染和核污染等幾個方面;污染最嚴重的海域有波羅的海、地中海、東京灣、紐約灣、墨西哥灣等。就國家來說,沿海污染嚴重的是日本、美國、西歐諸國和前蘇聯國家。我國的渤海灣、黃海、東海和南海的污染狀況也相當嚴重,雖然汞、鎘、鉛的濃度總體上尚在標准允許范圍之內,但已有局部的超標區;石油和COD在各海域中有超標現象。其中污染最嚴重的渤海,由於污染已造成漁場外遷、魚群死亡、赤潮泛濫、有些灘塗養殖場荒廢、一些珍貴的海生資源正在喪失。
海洋污染的特點是,污染源多、持續性強,擴散范圍廣,難以控制。海洋污染造成的海水渾濁嚴重影響海洋植物(浮游植物和海藻)的光合作用,從而影響海域的生產力,對魚類也有危害。重金屬和有毒有機化合物等有毒物質在海域中累積,並通過海洋生物的富集作用,對海洋動物和以此為食的其他動物造成毒害。石油污染在海洋表面形成面積廣大的油膜,阻止空氣中的氧氣向海水中溶解,同時石油的分解也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造成海水缺氧,對海洋生物產生危害,並禍及海鳥和人類。由於好氧有機物污染引起的赤潮(海水富營養化的結果),造成海水缺氧,導致海洋生物死亡。海洋污染還會破壞海濱旅遊資源。因此,海洋污染已經引起國際社會約來約多的重視。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