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國論述題
Ⅰ 我國依法治國方略是怎樣形成的,它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論述題
建設到了一個新的階段,黨中央把依法治國作為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本國策提出並加以落實,尤其在政法機關正在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活動中,作為一名直接從事法律監督工作的檢察工作者,應當准確把握依法治國的深刻內涵,認識其重大意義,並在建設有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的偉大實踐中,結合執法辦案工作,自覺按照依法治國方略的要求,做嚴格執法,公正執法的模範,為維護國家法律的尊嚴和統一實施,做出自己的貢獻。
一、依法治國的科學內涵。
******同志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指出:「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從******同志的講話精神看,在社會主義條件下,依法治國的內涵簡明地說,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管理社會事務。它包括以下內容:l、依法治國的終極主體是人民,一切權力屬於人民。2、依法治國的客體是國家機關和國家事務。3、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來治理國家。4、我們的黨是把人民的意志集中起來,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然後運用法律來治理國家。依法治國的「法」字,在當代中國就是指真正反映全體人民意志的,反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現行憲法和法律。
二、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
依法治國的意義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加以理解:
其一、依法治國是我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我們的國家是社會主義國家。堅持黨的領導,是保證國家能夠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各項制度和方針、政策能夠符合全體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的根本條件。實行依法治國,能夠更好地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社會主義民主是有人類社會以來最高類型的民主,這種優越的民主要真正成為現實,這要靠法制來保障,正如鄧小平同志講的,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在當今中國,十三億人民不可能人人都去執掌政權,而只能通過民主選舉的政權機關,代表人民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力。為了保證這種權力的行使符合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根本的辦法就是通過制定和實施體現人民意志的利益、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並保證這種法律具有極大的權威,來確保人民政權為人民服務,為公眾利益服務,為最廣大人民謀福利。在這種情況下,政權機構制定良好的法律並嚴格依法辦事,就是按人民的利益的意志辦事,就是從根本上體現了並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權利的實現。否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就有可能認為自己是可以按照個人的認識、願望、意見和主張任意處理各種問題的,自己的權力是無限的,是可以不按民主的程序辦事的,就有可能濫用權力,使「公僕」脫變為「主人」。同時,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公民的各種權利,權力的民主配置、民主程序和民主方法等等,如果沒有完備和良好的具有極大權威的法律予以全面確認和切實保障,是根本靠不住的。十年「文革」的教訓就充分地說明了這一點。當時,人民代表大會有十年之久沒有召開,憲法這一根本****成為擺設,民主和法制不健全終於成為「文革」浩劫之所以能夠發生和發展的根本原因。正是鑒於這一教訓,鄧小平同志十分重視運用法律手段來保護公民的民主權利。在法制健全的條件下,公民的權利如果遭到侵犯,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救濟。
其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計劃經濟的經濟主體隸屬於政府,計劃成為資源配置的主要形式,容易造成經濟主體應有的物質利益被忽視,經濟自身的價值規律、競爭規律等不被尊重,維系這種經濟關系的主要方法是通過行政手段。因此,在計劃經濟條件下,難以做到依法治國。市場經濟是一種以交換為基礎的經濟形式,一切經濟活動和行為者都要遵循價值規律,各種生產要素都要作為商品進入市場,通過競爭機制和價格杠桿的作用,實現各主體之間的平等、自由的交易和各類資源的優化配置。利益主體的多元化、經濟產權的明晰化、運行機制的競爭化、市場行為的規范化、宏觀調控的科學化是它的主要特徵。這種具有自主、平等、誠信、競爭等屬性的經濟形態,除了依賴經濟規律來運作,同時又主要依賴法律手段來維系,它必然從客觀上要求法律的規范、引導、制約、保障和服務。可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是「法治」而不是「人治」。
其三、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在中外歷史上,從字源上看,「法」字一出現就具有正義、公正等含義。中國古代,「法」字象徵一種寸以判明是非曲直和正義與否的獨角獸。西方古代,法則被喻為一手拿寶劍、一手拿天平的正義女神。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則,能夠調整人們的行為,規范人們的行為。法制文明屬於制度文明的范疇,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現代化的社會,必然是一個法制完備的社會。依法治國反映了現代化建設的內在要求。世界各國現代化發展的經驗表明,現代化應該是高度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完美統一。離開了法制建設的現代化,就是不完整的、片面的、沒有可靠保證的現代化,經濟的發展必將難以達到現代化所要求的相應的水平,整個社會的現代化就不可能真正實現。一部由低級狀態向高級狀態演變的法律制度和思想史,是整個人類文明由低級狀態向高級狀態發展的一個歷史縮影。在現今條件下,家長制、一言堂、搞特權、權大於法、政府權力不受法律約束,公民權利得不到保障,當然是不文明的表現。
其四、依法治國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法律集中了多數人的智慧,反映了事物的發展規律,法律具有穩定性和連續性的特點,不會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隨意改變,也不會因政府的更迭而改變。因此,只有實行依法治國,才能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這個道理已無數的歷史事實所證明。在我黨和國家的歷史上,對於這個問題的曾有過一個過程。半個多世紀前,毛澤東同志就指出:「只有讓人民起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十年「文革」悲劇的發生,其根本原因就是民主與法制的不健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黨總結了國際國內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教訓,為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黨提出了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建立社會主義民主與法治國家,它是我們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偉大民族復興的基本國策和根本保障。
參考資料:http://www.ahjcg.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447
Ⅱ 中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具體步驟論述題急用謝謝,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條件。馬克思主義認為,民主是一種國家形態和國家制度,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實行民主制度
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的必要條件
只有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才能更好地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才能完善決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統,才能進行科學決策和民主決策,才能避免決策上的重大失誤。
只有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才能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社會主義事業是全體人民的事業,沒有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參加,社會主義事業就不能成功
只有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才能有效發揮我國政治體系的法治功能,才能真正做到依法治國,依法行政。要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弘揚法治精神,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要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就必須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是法治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完善,要靠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來保障。
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體現。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文明的全面進步的關鍵環節。民主政治的發展程度與社會文明進步的程度是成正比的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措施。歷史證明,保持社會穩定,最根本、最靠得住的辦法是實行民主政治。
政治體制改革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內容。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和實踐告訴我們,民主政治屬於上層建築,它的建設和發展,是會受到社會的經濟、文化發展水平的制約的。沒有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和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也是不可能取得切實發展的。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必須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有步驟有秩序地進行。沒有黨的領導,就不可能把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實行好、發展好、維護好。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還要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強化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
Ⅲ 論述題舉例說明依法治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記得要求是舉例說明,要先答什麼是依法治國,然後結合實際,最
一、依法治國是我們黨治國理政觀念的重大轉變。1999年,九屆全國人大第二次會議將「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寫入了憲法修正案。不選擇法治,就是「人治」。依法治國方略的確定,表明我們黨最終戰勝和拋棄了封建「人治」思想。
二、依法治國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保障。國家長治長安,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前提和基礎,也是14億中國人民最大的利益。近十年的拆遷,其中野蠻、暴力拆遷給中國成千上萬的被拆遷人造成了痛苦的傷害和災難,引發了極大的社會矛盾。根本原因是一些地方政府官員與房地產商相互勾結,與民爭利,不依法拆遷,還有就是拆遷法規本身,如曾經的《拆遷條例》不公平不合理,不能有力、有效地保護公民的財產權。
Eg:2009年11月29日晚,成都市金牛區居民唐福珍,她因阻止有關政府部門拆遷而站在樓頂抗爭,最後往身上潑汽油,用打火機點燃而自焚,經搶救無效死亡。唐的數名親人或受傷入院或被刑拘,當地地方政府竟然將該事件定性為暴力抗法(地方政府無權定性,應當由法院來定性)。(《武漢晚報》12月3日)然而,震驚全國的唐福珍悲劇發生後,各級人大和上級部門沒有(人)挺身而出,質疑政府拆遷行為的合法性。
2010年9月17日,南昌的鍾家姐妹鍾如翠、鍾如九不滿強拆進京上訪被攔機場,苦守廁所,媒體解救。姐妹倆來到南昌昌北機場,准備乘坐當日上午8時15分的飛機赴京反映情況,不料遇到宜黃縣縣委書記邱建國率縣政府四十多名官員的圍堵,幾次被抓住,幾次又逃脫,她們最後只能躲進了女廁所,並用手機向媒體求救,直到有媒體記者趕到現場她們才得以走出女廁。可見,依法治國,依法行政,依法拆遷,依法懲處濫用權力的官員,是保障社會安定和人民人身權、財產財等權利的需要。
三、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實行依法治國就是把社會主義民主與社會主義法制緊密結合起來,實現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真正實現人民當家作主。
四、依法治國是制約政府權力的迫切需要。我國不是三權分立的國家,絕大部分國家權力集中在黨和政府中,人民監督、約束政府的權力很有限。各級人大的立法權、監督權,其作用因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至今仍然沒有發揮出來。司法不獨立,司法權受到行政權的干涉和制約。所以,只有靠依法治國,樹立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實現對權力的有效制約與監督,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約束政府的權力,使其權力不能、不敢輕易損害公民的合法權益。
Ⅳ 結合社會實際論述依憲治國是依法治國的核心300字論述題
依法治國的核心是依憲治國。這是因為我國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維系國內家統一、民族團結、社容會穩定的根基,是依法治國的總章程。中共中央依據法律程序,把十六大確定的重大理論觀點和重大方針政策寫入憲法,正是依法治國的體現。 憲法作為我國的根本大法,在我國法律體系中居於首要地位。首先它規定國家生活中的根本問題;其次,它具有最高的法律效率;再次,它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為嚴格,以保證憲法的權威性和穩定性以及國家長治久安。 憲法是最高的行為准則。首先,憲法是一切國家機關的最高行為准則。各種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國家權利的最高原則,是遵守憲法和法律,依據憲法和法律治理國家。其次,憲法是一切團體和組織的最高行為准則。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的執政黨,也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再次,憲法是全體公民的最高行為准則。任何人無論職位多高、功勞大小,都不能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現行憲法是1982憲法,其後又經過了三次必要的修改,補充完善了一系列重要內容。黨的十六大提出的重大理論觀點和重大方針政策依照法律程序寫入憲法,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提供了法律保證,有利於貫徹依憲治國的指導思想。
Ⅳ 《法律基礎》論述題
法律意識的培養對建立法治國家的重要性
盧梭說:「法律既不是銘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銘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們的內心裡。」法律信仰是人類走向法治和秩序的必由之路。可見公民法律意識的培養對建立法治國家是非常重要的。那麼什麼是法律意識呢?《法律基礎》教材上這樣說的法律意識是人們關於法律的心理、情感、知識和觀點的總合,是社會意識的一種,包括法律感性認識和法律理性認識。
在我國自1986年以來經過二十多年的民主法制建設,已經逐步從傳統人治國家轉向現代法治國家。現如今,老百姓從「屈死不告狀」,到為主張權利去打「一分錢、五分錢、一元錢」官司;從令人難以啟齒的離婚訴訟,到均能以平常心來對待;從「親吻權」、「男人生育權」的訴訟,到「陽光權」、「環境審美權」的要求,都顯示了民眾法律意識的覺醒與進步。這一現代化的過程必然離不開法治政府的建構、法治社會的形成和法治公民的培育。其中,公民法治意識的培育又是法治建設的基礎,沒有廣大的、普遍的公民法治意識提高,法治國家的大廈就不能穩固建立。
發展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必然要求公民法律意識要有所提高。
一、公民法律意識是法治國家制度的思想基礎。
一般的說,在近現代西方法治國家理論中,「保護與促進公民權利」是國家與法存在的正當性理由,也是國家權力資源配置、運作與調整理論的邏輯論證出發點。而反映這種權利要求的「公民法律意識」,則構成了法治國家制度的思想基礎。根據馬克思「市民社會決定法與國家」理論和「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理論,我們可以斷定,如果社會決定國家與法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那麼以 「公民法律意識」在法治國家的建立中無疑具有重要的價值。盡管因各國的國情、時代與思想家個性稟賦的差異,使已有的各種法治理論也不盡相同,但有一點是共通的,即法治國家理論應該以公民意識作為思想基礎,才可能真正體現現代民主、法治的精義。當然,西方的法治國家理論因其社會制度的局限性而帶有明顯的不足,但是「公民法律意識」在法治國家理論建構中的重要作用應該為我們所借鑒。社會主義公民法律意識應該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制度的思想基礎。
二、公民意識是法治國家制度的心理基礎
「法治」,不僅是一種依法辦事的活動原則,而且意味著全體民眾共同守法、崇法和護法的社會狀態。法治國家制度的建立,不僅要以完善的法律體系作為前提條件,而且要有普遍的公民法治意識作為人文心理基礎。可以說,民主、法治制度演進的歷史,也是公民不斷爭取、維護和行使公民權利的歷史,與公民法治意識不斷發展的歷史。
「公民法治意識」的缺位是中國近代史上法治體制未能建成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文革」浩劫之後,人們在反思歷史教訓的同時才逐漸意識到民主、法治的重要性和公民法治意識的重要意義。中共中央在《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中強調,「要在全體人民中堅持不懈地普及法律常識,增強社會主義公民意識」,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廣東省曾多次組織討論公民教育問題。這說明,公民法律意識的培養問題,已經引起我國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成為我國民主法治建設的基礎工程。
三、培養公民法治意識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必要條件
鑒於公民意識對於建設法治國家的重要價值,在我國依法治國方略的實施過程中,應當借鑒其它國家的經驗教訓,發揮「公民法治意識」在法治國家理論建構中的重要作用,培養我國公民的公民法治意識。
正如美國學者詹姆斯·F·李所說,「正是在公民這一層次上,而不是在精英層次上,決定著民主自治政府的最終潛能是否存在」。法治國家制度的建立與形成,有賴於普遍的公民法治意識作為其人文心理基礎。只有廣大的、普遍的公民的法治意識有所提高,法治國家的大廈才能穩固建立。
Ⅵ 論述題:依法治國的含義是什麼實行依法治國的重要意義何在
1.
依法治國的含義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也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
2.
第一,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第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
第三,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
第四,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五,依法治國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現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標志;
第六,依法治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
【補充】:
依法治國是對新中國歷史經驗進行深刻總結的結果:建國以後,中國民主和法制建設一度有過長足的發展,但由於「左」的指導思想,而使民主法制建設的良好勢頭急轉直下,最終釀成十年「文革」的歷史性悲劇。「文革」的教訓極為慘痛和深刻。鄧小平同志在回答外國記者如何避免類似「文革」那樣的錯誤時說:「我們這個國家有幾千年封建社會的歷史,缺乏社會主義的民主和社會主義的法制。現在我們要認真建立社會主義的民主和社會主義的法制。只有這樣,才能解決問題。」
Ⅶ 依據馬哲原理談談依法治國的重要性論述題
依法治國有三個事關:
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
至少有三個方面可以體現出依法治國的重要性:
推進依法治國是完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基本要求;
依法治國是提高決策科學化的要求;
推進依法治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
Ⅷ 什麼是實質法治,什麼是形式法治 回答內容全面 論述題
形式法治就是要求統治者以建立法律為法治內容的核心。
實質法治就是要求統治者在法治框架內必須允許人民對法律內容進行評價。
形式法治與實質法治的共同之處在於都是法治,都旨在建立一種理性的法律秩序。兩者都區別於依靠明君或先知才能的人治和藉助宗教的「神治」以及尊奉道德的德治等治略。但兩者在價值取向上有明顯不同。
(8)依法治國論述題擴展閱讀:
法治實際上包含了許多層面的含義,它是指一種治國的方略、社會調控方式,法治是與人治相對立的一種治國方略。法治強調以法治國、法律至上,法律具有最高的地位。
亞里士多德就明確提出「法治應當優於一人之治」。法治還是指一種法律價值、法律精神,一種社會理想,指通過這種治國的方式、原則和制度的實現而形成的一種社會狀態。
實質意義的法治強調「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約權力」、「保障權利」的價值、原則和精神。
Ⅸ 論述題構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有哪些方面
中國特色來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由自具有內在聯系的法律部門組成,這些法律部門又可以分為實體法和程序法。 (一)實體法 1.憲法和其他與憲法相關的法律 2.行政法 3.經濟法 4民商法 5刑法 (二)程序法 1、民事訴訟法 2、刑事訴訟法 3、行政訴訟法 4、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 5、仲裁法 等。
Ⅹ 毛概論述題:結合實際談談你對依法治國的看法
1、十八屆四中全會,黨中央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偉大專復屬興的中國夢、保證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高度,來謀劃法治、部署法治、推進法治;依法治國必將成為構建和諧、法治中國的時代主題。
2、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關乎民族興衰、人民福祉、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要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不斷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不斷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就必須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要通過法治更好的統籌力量、合理配置資源,協調社會各方利益與關系,使我們國家的改革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實現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3、依法治國是黨繼承和發展了人類社會的法治文明,在借鑒西方國家法治經驗的基礎上,結合了中國的實際國情;領導人民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必將成為中國現代化發展,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