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共衛生 » 公共政策研究的內涵

公共政策研究的內涵

發布時間: 2020-12-12 11:44:58

❶ 作為公共政策的城市設計,具有怎樣的內涵與特徵

規劃工作的本質是特定社會條件下、應對當時當地社會需求做出的一種制度安排(張庭偉,2006)。隨著社會條件的變遷,城市規劃這種制度安排的屬性特徵也必然發生相應的演變。考察國內外城市規劃的發展歷程,人們都可以發現較為明顯的演變軌跡,而且呈現出演變態勢的趨同性,即:向公共政策的轉變。國外城市規劃的發展大體上經歷了從「關注物質空間」向「關注社會經濟」再向「作為公共政策」的轉化過程,並基本上已經形成了基於公共政策的城市規劃體制。相對於國外,我國城市規劃自建國以來則呈現出從「純粹的物質工程設計的技術工具」向「獨立的行政職能」進而向「綜合空間政策」的轉變趨勢;而且,隨著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特別是政府職能從經濟建設型向公共服務型的深刻轉型,城市規劃向公共政策的這種轉變顯得尤為緊迫與必要。
城市規劃向公共政策的本質回歸,已為我國越來越多的規劃學者所認同和關注,並且在新版《城市規劃編制辦法》中也得到了明確表述。然而,規劃界對於「城市規劃是公共政策」還更多地只是停留於「認可」層面,對它的認識還不夠深刻、理解也還不夠全面。鑒於此,為了更完整地認清公共政策視角下的整個城市規劃體系,為了在城市規劃的實踐中更好地體現公共政策屬性,筆者試圖從公共政策內涵的全面解讀出發,論證城市規劃在本質上屆於一種公共政策,進而對城市規劃的公共政策屬性展開系統剖析。
1、關於公共政策內涵的解讀
1.1何為公共政策
對於「公共政策」涵義的界定國內外學界給出了眾多表述。哈羅德?D?拉斯韋爾(H.D.Lasswell)和亞伯拉罕.卡普蘭(A.Kaplan)(1963)認為,公共政策是一種具有目標、價值與策略的大型計劃;伍德羅.威爾遜認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立法權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員執行的法律和法規;戴維?伊斯頓(D.Easton)(1953)認為,公共政策是對全社會的價值作有權威的分配;詹姆斯?E.安德森(J.E.Anderson)(1990)則認為,公共政策是政府的一個有目的的活動過程,而這些活動是一個或一批行為者為處理某一問題或事務採取的。國內學者張世賢認為,公共政策是政府為解決公共問題、達成公共目標,經由政治過程所產生的策略;王巧玲認為,公共政策即人們(包括政府和官員以及普通民眾)所作的集體選擇的行為,公共政策的目的是對市場失靈的補充;張金馬(1992)認為,公共政策是黨和政府用以規范、引導本國或本地有關機構團體和個人行動的准則或指南;陳振明(2002)認為,政策是國家機關、政黨以及其他政治團體在特定時期內,為實現或服務於一定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目標而採取的政治行為或規定的行為准則,它是一系列謀略、法令、措施、辦法、方針、條例等的總稱。在中國國家公務員考試資料中對公共政策給出的定義是;「公共政策是以政府為主的公共機構,為確保社會朝著政治系統所確定、承諾的正確方向發展,通過廣泛參與的和連續的抉擇以及具體實施產生效果的途徑,利用公共資源達到解決社會公共問題,平衡、協調社會公眾利益目的的公共管理活動過程」。
從上述對公共政策的定義的眾多表述中,可以大致歸納出公共政策涵義的五個基本方面:①公共政策的制定主體是政府或社會權威機構;②公共政策要形成一致的公共目標;⑧它的核心作用與功能在於解決公共問題,協調與引導各利益主體的行為;④它的性質是一種准則、指南、策略、計劃(劉玉等,2005);⑤公共政策是一種公共管理的活動過程。
1.2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徵
基於不同的視角和研究目的,不同的學者對於公共政策的特徵有不同的理解。陳慶雲(2006)認為公共政策的特徵有:階級性、整體性、超前性、層次性、多樣性和合法性;劉玉等(2005)認為公共政策具有權威性、階級性、廣泛性和動態性;張金馬(1992)認為公共政策具有階級性、價值相關性、合法性、權威性、強制性、功能多樣性和過程性。在上述所列出的眾多特徵中,筆者認為公共政策所具有的最基本特徵有三個。
1.2.1權威性
一方面,公共政策是一種在市場、企業的社會成本很高的情況下的現實選擇或者替代選擇,它強制性地規定人們必須做什麼或不得做什麼,並要求人們必須服從之(李文釗,2003);因此,權威性是公共政策發揮作用的前提特徵;另一方面,公共政策在解決公共問題、維護公共利益的過程中,必須制定法規和措施約束各利益主體的行為,協調和兼顧各種利益,在促進整體利益、公共利益和長遠利益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局部利益、個人利益和近期利益的損害;所以,從這個角度講,權威性又是公共政策得以實施並發揮作用的基本保障。總之,權威性是公共政策具有且必須具有的首要的基本特徵。
1.2.2動態性
公共政策並不因為具有權威性就成為固定不變的僵化指令,而具有普遍的動態性。首先,公共政策的核心作用在於解決當前實際的公共問題,由於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會面臨不同的公共問題,因而不同時期的公共政策就必須隨著發展環境的變化、公共問題的變遷做到適時而變、與時俱進,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公共政策產生最佳的正面效用。而且,越是具體的政策,在實施執行過程中的問題、矛盾會越具體、激化和突出,也就越是需要調整。其次,公共政策總是制定在前,實施在後,這就使得一項新的公共政策頒布後,必然導致新的政策生態環境下的新的行為的產生,即一項新政策出台會引起原先的社會行為針對性地採取一些新的應對措施,面對已經發生變化的外部環境,新的公共政策又會顯示出新的不適應,從而必須進行新的調整才能重新適應(也就是說新政策在彌補舊政策的漏洞的同時也會逐步暴露出新的漏洞再通過更新的政策來彌補,正如在新物種出現打破原有生態平衡後,又會出現更新的物種變化來達成新的生態平衡),為此,公共政策就需要在不斷的動態調整中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
1.2.3層次性
對應於公共政策制定主體的行政權力的不同級別和其作用地域的不同范圍或不同的政策內容,公共政策呈現出明顯的層次性。從權力主體等級和作用地域看,公共政策有國家公共政策、區域(省)公共政策和地方(市、縣、區等)公共政策。從政策內容看,公共政策又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劉玉等,2005)。其中:①元政策是制定基本政策和具體政策的政策,指規范制定政策行為的理念和方法;②基本政策是具體政策的主導性政策,主要確定具體政策應採取的假設和應遵循的基本原則;③具體政策在廣義上指除基本政策之外的所有公共政策,狹義上則指實質性政策。

❷ 簡數公共政策問題得基本內涵加五分

公共權力機關的基本活動方式和活動過程,是公共權力機關的權力意志的表現。是經由政治過程而進行方案的初擬、優化和擇定的結果。公共問題、公共目標和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

❸ 憲法精神的內涵是什麼

3月15日上午,由最高人民法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研究中心主辦的「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座談會」召開。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胡雲騰主持座談會並進行總結發言,來自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和國家法官學院的8名專家學者參加座談。與會專家一致表示,堅決擁護憲法修正案,將認真學習憲法,領會精神,做好憲法修正案的解讀和宣傳教育工作。以下為與會專家學者發言摘要。

學習、貫徹憲法修正案要在結合上狠下功夫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胡雲騰

本次憲法修改內容非常重要,意義十分重大,亮點精彩紛呈,需要深入學習、全面學習、結合著學習。我初步的學習體會是,對憲法修正案不能孤立地學,而要在「結合學習」上下功夫。一是要結合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深刻理解憲法修正案的內涵。因為憲法修正案是對黨的十九大精神的貫徹落實,是把黨的意志和決策部署國家化、憲法化的重要舉措,只有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學習憲法修正案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全面准確把握憲法修正案的豐富內容和精神實質。二是要把學習貫徹憲法修正案與學習貫徹憲法全部文本結合起來,憲法修正案與憲法其他內容是一個整體,只有全面學、系統學,才能深刻理解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憲法序言、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重要內容寫入憲法條文的重大意義及時代精神。三是要把學習貫徹憲法修正案與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提出的一系列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和實踐創新結合起來,憲法修正案本身就體現了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和實踐創新,特別是創造性地規定了監察委員會制度,這是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和全面從嚴治黨有機統一、推動建立反腐敗偉大斗爭長效機制的重大創新,充分體現了憲法在固定偉大斗爭成果、改革創新成果和法治建設成果方面的獨特作用。四是要把學習貫徹憲法修正案與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法治思想特別是憲法思想結合起來。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以來對憲法理論與實踐、憲法地位與作用、憲法精神與原則、憲法實施與監督、憲法權威與尊崇、憲法修改與完善等一系列重大憲法問題進行了精闢論述,創造性地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憲法理論,形成了十分豐富的憲法思想,憲法修正案全面貫徹了習近平總書記的憲法思想。只有把它們結合起來學習,才能學懂、弄通。五是要把學習貫徹憲法修正案與法院工作實際結合起來。學習憲法修正案要堅持問題導向,敢於直面問題,解決疑問困惑,指導工作實際,推動憲法實施。比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憲以後,法官在辦理相關案件時就要著力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膽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敢於向一切侵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歪風邪氣出招亮劍。確保司法裁判成為宣傳憲法、弘揚憲法和實施憲法的堅強堡壘,始終自覺維護憲法權威、捍衛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憲的意義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顏茂昆

這次憲法修改,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寫入憲法,其內涵非常豐富,是從根本上提高我國軟實力、提升社會道德水平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大戰略,對於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具有重大意義。一是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先導作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系國家和社會的方向、未來,決定著中國能否從「富起來」到「強起來」轉變。多年來,社會上存在著不少腐朽的思想文化現象,而腐朽的思想觀念危害巨大。因此,必須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一人們的思想意識,清除糾正各種與核心價值觀相悖的觀念意識,這樣才能實現社會穩定,激發社會活力,實現長治久安。二是充分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當代價值。我們的核心價值觀繼承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借鑒了世界優秀文化成果,同時立足中國當代社會主義社會的時代特徵,既具有民族特色、國際視野,又體現現代意識和時代潮流,是我國當代主流意識形態的集中體現和精確概括。三是充分發揮司法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重要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現既要靠提倡、靠宣傳,更要靠制度、靠法治,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把核心價值觀的要求體現到憲法法律、法規規章和公共政策之中,轉化為具有剛性約束力的法律規定。

❹ 在城市公共空間的設計中,具有怎樣的內涵與特徵

在城市公共空間的設計中具有人性化設計內涵與特徵。
人性化設計內涵與特徵,是現代設計的高端需求。同所有設計一樣,包裝設計也需要注入「人性化理念」和「人文關懷精神」。如果把產品或商品流通的領域看成單純的買、賣關系是片面的。在商品供需競爭趨於白熱化的今天,人與商品的關系不僅建立在供應和需求的基礎上,更重要的還在於認同、理解、情感共鳴等人性化交流的關繫上。人們都力圖通過產品包裝迅速了解產品的功能、外觀、質量、品牌,以及由此建立起的信譽。這需要包裝設計有較強的傳導和視覺沖擊力,同時,還應以朴實、誠懇和真實交流的「人性化」姿態引導人們消費,激發購買欲。並在此過程中盡量充分地滿足人們的相關需求。
城市公共空間意指城市內各建築物之間的所有公眾可以任意到達的外部環境空間形式的總合,這種空間關系依照不同的規模和層次聯系在一起。從早期都市狹窄的街道、集市的碼頭到後來的社區花園、廣場、公園、步行購物中心,以至今天的城市開放空間系統(Open Space),都屬於城市公共空間的范疇。例如:古羅馬集會廣場;巴黎塞納河兩岸(Seine River);紐約中央公園(Central Park);上海外灘。
綜上所述,城市公共空間(Urban Public Space)是指由城市中的建築物、構築物、樹木、室外分隔牆等垂直界面和地面、水面等水平界面圍合,由環境小品、使用者、使用元素等組合而成的城市空間。它們是從大自然中分隔出來的,是較小的具有一定限度性的為人們城市生活使用的空間,主要包括城市的街道、廣場、公園 與綠地等。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