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實際談談依法治國的重要意義
① 聯系實際,談談大學生如何在依法治國中貢獻力量
依法治國,首當其沖就是要懂法律,大學生很多,但是真正懂法律的人還是很少內,大學生需要去學容習專業的法律知識,通過自己的學習法律,認識法律,精通法律,才能給別人普及法律,大學生首先是要學好法律,然後進行廣泛的普法,為大眾服務,最終的目的是讓更多的人懂法,然後才能守法,其實現在很多學法律的是為了自身利益去學的,但是想要為法制社會做貢獻,目的無關緊要,只要是想為法制社會做貢獻,自身生活中點點滴滴都能盡到自己的力量,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② 聯系實際談談依法行政在建立法治國家中的意義
依法治國是我們黨在總結長期的執政治國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制定的基本治國方略。黨的十五大報告指出:「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作為我們黨和國家的基本治國方略和發展目標,依法治國經歷了一個發展、演變的過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和國家所面臨的新問題和新任務促使黨不斷進行理論創新,「三個代表」等重要思想應運而生,從而進一步豐富和充實了依法治國的內涵。在新的形勢下對依法治國進行與時俱進的理解和認識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依法治國不僅是治國的基本方略,而且是我們黨的重要價值目標
法治是一種治國之道,同時也是一種價值觀念,法治或人治的取捨實質上是一種價值選擇。黨的十五大報告把依法治國提到治國方略的高度,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依法治國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內容,並被視為社會進步、社會文明的一個重要標志。把「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目標,不僅是我們黨就治國方式作出的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決策,而且也是一個重要的價值選擇。把法治設定為國家建設的重要目標,意味著法治不僅被當作一種治理國家和社會的工具和手段,而且成為黨和國家所追求的一種價值觀念。
二、依法治國在本質上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目標和要求相一致
法治是被世界各國長期的歷史實踐所證明了的治理國家和社會的有效辦法,是全人類文明和智慧的結晶,代表了世界文化的進步。就社會主義中國而言,法治針對的是權力的濫用,它反對特權,維護民眾的合法權益,反映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社會主義法治是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是發展先進生產力的客觀要求。因此,依法治國本質上反映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也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途徑和有力保障。另一方面,「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體現了社會主義法的價值取向,反映了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可以說,「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國法治建設的靈魂,是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也是衡量我國法治建設成敗得失的標准。我們立法和執法的整個過程都要體現和服務於「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三、依法治國與黨的領導和人民當家作主是有機結合、辯證統一的
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組織上的領導,主要表現為「制定大政方針,提出立法建議,推薦重要幹部,進行思想宣傳,發揮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堅持依法執政。」作為執政黨,黨的領導的核心內容是領導和保障人民當家作主,掌管國家權力,途徑是人民代表大會。作為國家權力機關,人大的基本職能是立法和監督法律的實施。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需要通過人大法定程序上升為國家法律;黨組織推薦的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人須經人大認可。黨領導、指導立法,但又受到憲法和法律的約束。依法治國既保證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地位,又要求黨通過法治來實施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從而避免以黨代政、黨政不分。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核心內容,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都必須服務於人民當家作主。在當前的情況下,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關鍵是要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使其職能和作用得以真正實現和充分發揮。
四、依法治國的關鍵是依法執政
把依法治國作為治國方略,標志著我們黨執政方式和社會主義國家治理方式的重大發展和轉變。黨的十六大報告要求堅持依法執政,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指出,依法執政是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執政的一個基本方式,並把依法執政同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一起作為我黨執政黨建設的總體目標之一。依法執政的基本內涵和要求是:加強黨對立法工作的領導,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上升為國家意志,從制度上、法律上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實施,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和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全黨同志特別是領導幹部要牢固樹立法制觀念,堅持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帶頭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督促、支持和保證國家機關依法行使職權,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權益;加強和改進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支持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提高司法人員素質,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和保障;以保證司法公正為目標,逐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形成權責明確、相互配合、相互制約、高效運行的司法體制,為在全社會實現公平和正義提供法制保障。在我們黨長期執政的情況下,國家政權機關中的骨幹絕大多數是中共黨員。這就意味著,我國能否實行依法治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黨及其廣大黨政幹部能否做到依法執政。當前,依法執政是依法治國的關鍵所在。
五、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輔相成
以德治國的基本含義和要求是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以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家庭美德的建設為落腳點,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相配套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並使之成為全體人民普遍認同和自覺遵守的行為規范。道德和法律作為上層建築的中要組成部分,是規范人們的思想和行為的重要手段。法律以強制手段規范社會成員的行為,道德以其說服力和勸導力培養和提高社會成員的修養和思想覺悟。兩者具有共同的社會目的,即維護社會秩序,保證社會穩定、和諧與發展。黨的十六大報告再次強調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就是把法律規范和道德規范緊密結合起來,共同服務於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社會經濟文化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就國家和社會的有效治理而言,法治與德治歷來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二者缺一不可。我們在強調依法治國的同時,也必須堅持不懈地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做到德治和法治並舉,「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片面強調法治而忽視德治的思想是錯誤和有害的。法治以德治為基礎,良好的道德風尚是法治有效性的社會基礎,只有法治和德治並舉方可長治久安。法治和德治相結合是治國安邦的基本方略;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和社會主義道德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目標。
③ 毛概論述題:結合實際談談你對依法治國的看法
1、十八屆四中全會,黨中央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偉大專復屬興的中國夢、保證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高度,來謀劃法治、部署法治、推進法治;依法治國必將成為構建和諧、法治中國的時代主題。
2、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關乎民族興衰、人民福祉、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要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不斷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不斷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就必須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要通過法治更好的統籌力量、合理配置資源,協調社會各方利益與關系,使我們國家的改革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實現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3、依法治國是黨繼承和發展了人類社會的法治文明,在借鑒西方國家法治經驗的基礎上,結合了中國的實際國情;領導人民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必將成為中國現代化發展,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
④ 聯系實際談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法治國家的重要性
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專家治理體系屬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定性階段,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國際形勢復雜多變,我們黨面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國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黨要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更好維護和運用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更好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使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實現我國和平發展的戰略目標,必須更好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范作用。
⑤ 聯系實際論述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與以德治國的關系。
答;法治和德治同屬上層建築。法治屬於政治文明範疇,德治屬於精神文明範疇,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法律和道德作為上層建築的組成部分,二者的物質基礎是共同的,都是維護社會秩序,規范人們思想和行為的一種重要手段和調整社會關系的行為規則。
2、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的根本目的和使命是一致的。依法治國就是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和其他社會組織,按照體現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法律和制度來治理國家。以德治國,就是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積極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發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並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培養全體公民具有良好的社會主義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從而在全體人民中形成普遍認同和自覺遵守的行為規范,在全社會形成團結互助、平等友愛、共同前進的人際關系。所以,我國實行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根本目的都是為了保證人民群眾真正當家作主。
3、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基本原則和基本內容是一致的。共同的物質基礎、思想基礎,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目的和共同的使命,就決定了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基本原則和基本內容是一致的。法治的基本原則,也是德治的基本要求,德治的基本原則是維護全體公民的整體利益的集體主義原則。這個原則是從全體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堅持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並在保證集體利益的前提下,把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結合起來。而法治的基本原則也是要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之間的關系。法治的許多規范與德治的規范要求是相同的,如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遵紀守法、保守國家機密等要求,不僅是法律規范的內容,而且也是道德規范的內容。
二、二者的區別:
1、二者產生的歷史條件不同。德治是通過道德規范治理國家。道德作為上層建築的一種意識形態,存在於歷史的各個時期,而社會主義法治是在執政黨奪取政權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後產生的。
2、二者的表現形式不同。德治是存在於人們的意識和社會輿論之中的,是人們在日常生活、工作、交往中應遵循的價值取向和行為規則。道德原則、道德規范沒有嚴格的界線,道德規范的要求也往往是概括、籠統和比較抽象的,大多是不成文的,它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和社會輿論的力量,使人們形成一定的信念、習慣,並通過這些信念、習慣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形成一種自我的心理約束機制,抑制各種不道德行為的產生。而法治是通過明確的法律條文、規范性文件來約束公民,法人的行為,明確告訴人們可以做什麼,應該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它對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的約束力。法律規范通常表現為國家制定或認可的法律、法令、條例等規范性文件。
3、二者實現的方式不同。德治的實現主要依靠社會輿論和教育的力量,依靠公民的思想覺悟、良好的道德修養,也就是依靠非強制力的手段去實現。即「以其說服力和勸導力提高社會成員的思想認識和道德覺悟。」而法治的實現,雖然也有社會輿論和教育的力量,也要依靠廣大人民群眾自覺維護和遵守,但最主要的是以其權威性和強制手段規范社會成員的行為,通過國家強制力,通過對違法者予以應有的法律制裁來保證法治的實現。
4、二者包含的內容不同。以德治國包含的內容要遠遠大於以法治國的內容。德治所涉及的內容,幾乎含蓋了公民一切社會生活、社會活動。既包括了法律規范所調整的范圍,也包括了法律規范所調整不到的范圍。德治對社會和公民提出的要求,要比法治的要求高的多、廣泛得多,也深刻得多。
但是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以德治國和依法治國是治理國家的兩種不同的思想和策略。如果只依靠以德治國,那麼我們的國家就會處於一種無法無天的狀況,社會就會處於一種無政府狀態。如果單獨強調依法治國,那麼「德治」就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社會上很多問題和情況就不能很好地處理,因為這些問題是法律所不能調整的,也是法治的「死角」。在治理國家時,應該側重於依法治國。只有社會主義法律健全,建立起高度發達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才能使廣大人民、一切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真正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化的國家。同時大力發揚社會主義民主與道德,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為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指明前進方向,從而促進社會主義法治的發展與建設。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都是治理國家所不可缺少的,二者在治理國家的過程中相輔相承,不可偏廢
⑥ 聯系實際,談談如何實現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
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
法和法律的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
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
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
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依法治國的主體是廣大人民
群眾。憲法明確規定,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我們所
說的法治,不應是「治民」,而應是「民治」,就是人民
當家作主治理國家。
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
嚴、違法必究。具體來講,有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要加強立法工作,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
體系。
第二,要加強執法工作,行政機關要依法行政,司法
機關要公正司法。
第三,要完善民主監督制度。
第四,要大力開展普法教育,廣泛進行法制宣傳,不
斷提高廣大幹部和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特別
是提高各級領導幹部的法制觀念和依法辦事能力,形成良
好的社會法治環境。
⑦ 什麼是依法治國聯系實際談談我國實行依法治國的重要意義
依法治國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統統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簡而言之,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法律來治理國家。
意義:
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依法治國是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內容,其本質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
⑧ 聯系實際論述依法治國的含義是什麼實行依法治國的重要意義何在
我們要實行以德治國,
要法治和德治統一,這是以前的口號.
⑨ 聯系實際談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統一的問題
在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法制和社會主義道德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它們是最廣大人民群內眾利益的反映,是建立在社會容主義經濟基礎之上的上層建築,共同為社會主義經濟基礎服務.法治與德治,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維護社會秩序,規范人們的思想和行為,離不開法律,也離不開道德.只有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緊密結合起來,形成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法律體系和思想道德體系,才能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有序地運行;也只有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緊密結合起來,始終堅持法制和道德教育「兩手抓」,才能有效地維護社會穩定.可見,「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是我國完整系統科學的治國方略。
⑩ 結合實際談談你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理解的論文,1500以上
中國共產黨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第一次以執政黨最高政治文件和最高政治決策的形式,對在新形勢下進一步引導和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通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法治中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法治軌道上積極穩妥地深化各種體制改革,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製度化、法治化的引領、規范、促進和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對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內容。我國憲法規定,要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逐步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奮斗目標,也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基於「沒有法治,就沒有國家治理現代化,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思維,基於依法治國「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新認識,基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定性階段,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國際形勢復雜多變,我們黨面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的新判斷,基於依法治國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的新理念,我們必須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高到落實黨和國家整體發展戰略總抓手的新高度來把握,把弘揚法治精神、培育法治文化納入到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大范疇中來展開,把維護憲法法律權威、保障憲法法律實施置放到維護國家治理權威、夯實黨的執政基礎、保障人民基本權利、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大格局中來落實,把建設法治體系、發揮法治功能的基本要求貫徹到引領深化改革、促進全面發展、構建有序社會、保證長治久安的具體實踐中來實現。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新形勢下發展人民民主的根本保障。依法治國的要義是,通過反腐治權、依法治官和監督制約公權力,通過尊重保障人權和基本自由,實現人民民主。因此,發展人民民主,保障人民作為國家和社會主體的政治地位和主權權利,必然是依法治國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發展人民民主對依法治國的新期待,不僅表現或者停留在公民享有選舉權與被選舉權,依法享有管理權、知情權、參政議政權、監督權等政治民主和政治權利方面,更多的是表現在對社會民主與社會權利,如自我管理、社會保障、醫療養老、住房就業、教育衛生、公共服務等;經濟民主與經濟權利,如參與經濟決策和管理、獲得財產或企業股份、參加工會、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帶薪休假、適當生活水準權、安全生產等。廣大人民群眾不僅需要抽象的民主政治權利、民主政治參與,更需要具體實在可參與、被尊重、平等公正的民主政治權利;不僅需要玻璃天花板上可望而不可及的民主政治權利,更需要兌現實在實惠實用的人身財產權利、經濟社會權利、環境生態食品安全權利等具體權益。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反腐治權的治本之道。權力腐敗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死敵,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成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最大障礙。應當更加重視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把權力放進法律制度的籠子里,完善權力制約和監督機制,充分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反腐治權,切實從體制、機制和法治上遏制並解決權力腐敗問題。腐敗現象千變萬化,腐敗行為林林總總,但歸根結底是公權力的腐敗,因為權力不受制約必然產生腐敗、絕對的權力產生絕對的腐敗,所以各法治國家要依法分權和治權。公權力腐敗的表現形式五花八門,公權力腐敗的原因不盡相同,但歸根結底是權力尋租,是掌握和行使公權力的各類主體的腐敗,而這些主體基本上都是政府官員和公職人員,所以各法治國家不僅要依法治權,而且要依法治官、從嚴治吏。在我國,依法治權、依法治官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依法執政和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是法治思維下反腐治權的必然要求。反腐必須治權,治權必靠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