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衛生與保健
『壹』 幼兒衛生與保健。幫忙解答一下
一、幼兒發燒的飲食調理
幼兒感冒或患病,常發燒,胃口不好,家長不必太著急,必需合理進行飲食調理,就可維持正常生長需要,促使腸胃蠕動,增強食慾,促進身體康復。
有關兒科營養專家建議,幼兒發燒應進行以下飲食調理:
1.補充水分
水勝過葯,發熱身體出汗多,勤喂溫水進行補充很有必要。半歲以內嬰兒,繼續採用母乳喂養。母乳易消化,能保證營養需求,可補充水分。人工喂養,可喂稀釋全脂奶,即2份奶粉加1份水(2:l),此時嬰兒雖然奶量減少些,但補充了水分,更利於幼兒消化吸收。
幼兒發熱宜以飲白開水,可適當喂些白開水,以補充人體的維生素C,增強抗病。飲水量的保持口唇滋潤力度,不必過多。
2.流質飲食
發熱幼兒,飲食調理以流食為主,如奶類、藕粉、奶類(少油)等。也可喝些綠豆湯、冰西瓜、以助降溫,利尿抗病。
但對伴有腹瀉的幼兒(6個月以內),抵抗力差,胃的蠕動弱,冒粘膜耐受性差,則冷飲不利於身體康復,應禁食之。
當孩子體溫下降,食慾好轉時,可喂半流質,如肉末粥、面條、稀飯、蛋花粥、配些易消化的某(清花魚)。飲食宜以清淡,易消化為原則,油、鹽宜少,少量多餐,切忌吃辛辣和刺激食品。但不必忌口,以防營養不良,抵抗力下降。
3.服糖鹽水
幼兒發熱伴腹瀉,可多次服用。服糖鹽水。配置比例500毫升水加一小匙糖和半酒瓶蓋鹽混合。4小時內可眼500毫升。同時可補充電解質食物如柑桔、香蕉等水果(鉀、鈉較多)奶類與豆漿(含鈣)、米湯、麵食(含鋅)。症狀較重者,暫禁食,同時打「吊針」以補充水份和電解質。腹瀉、嘔吐緩解後可進流質食物,如米湯、過濾菜汁、藕粉等,但應禁食牛奶和豆漿(易產氣)。對發熱伴咳嗽小兒,不能進食過多以防嘔吐,宜吃易消化食物,少吃海鮮和過咸過膩的食物,以防引起過敏和咳嗽,加重症狀。
二、小兒氣管有異物怎麼辦
小兒氣管異物是由於小兒的咳嗽反射及喉頭保護性反射尚不成熟,功能不良所引起的。當小兒在進食時哭鬧、嬉笑、跑跳或口內含著小物品突然深吸氣時,就非常容易將異物吸入氣管中。隨著呼吸的作用,異物就會進入氣管、支氣管或其深部,可以引起小兒咳嗆、青紫、呼吸困難。進入氣管的異物有的沒有及時發現,常常繼發感染,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與慢性支氣管炎、肺炎或肺腫膿的表現相似。較大的異物被吸入後可以因阻塞在聲門或氣管腔,使其受到強烈刺激而發生氣管痙攣或聲門緊閉,小兒可立即出現青紫、窒息而死亡。
小兒氣管異物直接危及小兒的生命安全,因此家長應充分認識其危害性,注意預防小兒氣管異物的發生。一旦小兒發生氣管異物,家長不能存有任何僥幸心理,應該立即爭分奪秒,急送小兒到醫院治療。這是因為小兒氣管異物自然咳出的機會很少,只有在醫院手術室的條件下,用喉鏡或氣管鏡才能取出異物。所以家長必須認識到及時治療的重要性,萬萬不可貽誤時間,否則後果不堪設想。為了預防小兒氣管異物的發生,要避免小兒在吃東西時哭鬧、嬉笑、跑跳,吃飯要細嚼慢咽。同時不要給幼小的小兒吃炒豆子、花生、瓜子等不易咬嚼的食物,更不要給小兒強迫喂葯,這些都容易造成小兒氣管異物的發生。在小兒的活動范圍內應避免存放小物品,如小鈕扣、圖釘等,防止出現意外。這里我們特別提醒家長,有時小兒吃東西出現嗆咳之後,仍長期反復咳嗽,按氣管炎治療仍不見好轉時,就應考慮是否有支氣管異物的可能,應到醫院進行透視,做進一步的檢查才能確定。
『貳』 幼兒園衛生保健工作內容有哪些
根據《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管理辦法》規定,
第十五條托幼機構應當嚴格按照《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工作規范》開展衛生保健工作。
托幼機構衛生保健工作包括以下內容:
(一)根據兒童不同年齡特點,建立科學、合理的一日生活制度,培養兒童良好的衛生習慣
(二)為兒童提供合理的營養膳食,科學制訂食譜,保證膳食平衡。
(三)制訂與兒童生理特點相適應的體格鍛煉計劃,根據兒童年齡特點開展游戲及體育活動,並保證兒童戶外活動時間,增進兒童身心健康。
(四)建立健康檢查制度,開展兒童定期健康檢查工作,建立健康檔案。堅持晨檢及全日健康觀察,做好常見病的預防,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五)嚴格執行衛生消毒制度,做好室內外環境及個人衛生。加強飲食衛生管理,保證食品安全。
(六)協助落實國家免疫規劃,在兒童入托時應當查驗其預防接種證,未按規定接種的兒童要告知其監護人,督促監護人帶兒童到當地規定的接種單位補種。
(七)加強日常保育護理工作,對體弱兒進行專案管理。配合婦幼保健機構定期開展兒童眼、耳、口腔保健,開展兒童心理衛生保健。
(八)建立衛生安全管理制度,落實各項衛生安全防護工作,預防傷害事故的發生。
(九)制訂健康教育計劃,對兒童及其家長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動。
(十)做好各項衛生保健工作信息的收集、匯總和報告工作。
有目的有計劃的對保育員進行培訓。我園認真貫徹保教並重的原則,隨著辦園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對保育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園除了定期進行保育員技能考核外,每學期的衛生保健工作計劃都制定培訓內容,有理論學習、事例研討、技能比賽等等,優化了保育員的整體素質。
培養健康自理自立、文明守禮的好兒童。在生活自理能力上,從小班開始,逐步培養幼兒刻苦耐勞的品質和自我服務能力。開展有關的專題活動、開展自理能力競賽活動、大帶小活動、班際交流活動等。
培養了幼兒從小愛勞動的良好品德,以及為他人服務和嚴以律己、公正待事的優良品質,而且在活動中讓幼兒學會交往、學會禮讓。把握一日活動中的良好時機,在自由活動中注重幼兒與同伴的友好合作交往能力;
重視餐前十分鍾讓幼兒講述自己的見聞,學會交流與分享;餐後散步的時候,每遇到老師與客人都主動打招呼,培養幼兒的文明、守禮的良好常規。
科學合理地安排幼兒的作息時間,每天保證2小時的戶外活動,充分利用陽光、空氣、水等自然因素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和堅持開展赤腳運動,增強幼兒體質,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2)幼兒衛生與保健擴展閱讀:
第一條為提高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工作水平,預防和減少疾病發生,保障兒童身心健康,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招收0~6歲兒童的各級各類托兒所、幼兒園(以下簡稱托幼機構)。
第三條托幼機構應當貫徹保教結合、預防為主的方針,認真做好衛生保健工作。
第四條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將托幼機構的衛生保健工作作為公共衛生服務的重要內容,加強監督和指導。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協助衛生行政部門檢查指導托幼機構的衛生保健工作。
第五條縣級以上婦幼保健機構負責對轄區內托幼機構衛生保健工作進行業務指導。業務指導的內容包括:膳食營養、體格鍛煉、健康檢查、衛生消毒、疾病預防等。
『叄』 幼兒統的特點與衛生保健有哪些
消化系統由消化器官和消化腺組成,消化器官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十二指腸、小腸、大腸、直腸和肛門。消化腺包括:胃腺和小腸腺、唾液腺、肝、膽汁、胰腺。
小兒由於處在不斷的生長發育階段,與成人有許多的不同之處,其消化系統也具有一定的特點。
1.口腔
(1)小兒口腔黏膜柔嫩,血管豐富;容易損傷和出血,故不能用手或粗糙的物品擦洗。舌短而寬,咀嚼肌發育好,所以出生後即能吮奶。新生兒唾液腺發育不完善,唾液分泌量小,5個月內嬰兒唾液反應呈酸性,不利於唾液澱粉酶發揮作用。
(2)處於換牙階段時,幼兒口腔較小,黏膜薄嫩,易於損傷。嬰兒的牙齒叫乳牙,在出生後6~8個月開始出牙(也有早在4個月或晚至10個月才出牙的,這都屬於正常范圍),2歲左右基本出齊,共20個。從6、7歲開始,乳牙松動。先後脫落,逐漸換上恆牙。13歲左右換牙完畢,共32個,其中有20個與乳牙交換,12個磨牙是在乳牙後邊增生出來的。4個智齒,通常在25歲出齊,有的人終生不出。
兒童換牙是一個正常的生理過程。新生兒有20個乳牙的牙胚,嬰兒期,在乳牙萌出的過程中,恆牙已開始發育;在恆牙逐漸發育成熟的過程中,乳牙的牙根逐漸被吸收。於是,乳牙松動、脫落,恆牙露出牙槽。兒童恆牙出現的順序和乳齒萌出的順序基本上是一致的。
(3)易得齲齒。幼兒乳牙釉質較薄,牙本質軟脆,容易被殘留在齒縫里的食物經細菌作用而腐蝕,產生齲齒;受忽冷忽熱的刺激或咬硬東西,也可能使釉質產生裂縫或脫落。乳牙的牙髓腔較大,外層組織較薄,一旦齲齒,很容易穿通,使牙神經暴露在外,引起疼痛。
齲齒的危害性很大:幼兒不能很好地咀嚼食物,勢必加重胃的負擔,造成消化不良;引起牙周圍組織的感染,病菌會從患處侵入機體引起其他疾病。如胃炎、風濕病、心臟內膜炎等。使恆牙的萌出受到阻礙或錯位,影響換牙的正常進行,造成牙列畸形。
2.食道與胃的特點
(1)食道。幼兒食道比成人的短而狹窄,黏膜薄嫩,管壁彈性較差,易於損傷。
(2)胃。新生兒的胃呈水平位,至開始行走時,才逐漸變為垂直,幽門括約肌發育較好;賁門括約肌發育較差,關閉作用不強,過多吞咽空氣後,容易發生溢奶現象。幼兒胃的容積較小,胃黏膜薄嫩;胃壁肌肉組織、彈性組織及神經組織的發育都未完善,伸展、蠕動機能差;胃腺數目和胃液中消化酶含量少,胃酸濃度低。所以,幼兒消化能力較弱。
3.腸的特點
(1)吸收能力比較強,成人腸的總長度為軀乾的8~9倍,兒童腸的總長度相當於軀乾的12~13倍;腸黏膜發育較好,有豐富的血管和淋巴管;腸的內徑較寬,分布在腸壁上的絨毛數幾乎和成人相等。所以,兒童的吸收能力相對比消化能力強。
(2)腸的位置不太固定,嬰幼兒由於腸的位置不穩固,容易發生腸套疊,尤其是嬰兒。
(3)腸壁肌肉組織彈性較差。幼兒由於腸壁肌肉組織彈性較差,腸的蠕動能力比成人弱,腸的內容物通過較慢。因此,兒童容易發生便秘和糞中毒。
4.肝臟的3大特點
(1)幼兒的肝臟相對來說比成人大。5~6歲的兒童肝重約占身體的3.3%,而成人只佔2.8%。正常嬰兒的肝臟常可在右鎖骨中線肋緣下約兩厘米處摸到,質軟如舌;6~7歲以後縮入肋弓內不易觸摸到。
(2)膽囊小,膽汁少。幼兒由於肝小葉和肝細胞發育不健全,膽囊小,分泌膽汁較少,消化脂肪的能力差。
(3)解毒功能差。幼兒的肝臟解毒功能差,抵抗力弱,容易感染。同時,幼兒肝臟血管豐富,含血量較多,結締組織少,肝細胞代謝旺盛,所以患肝炎後恢復快,肝不易硬化。
5.胰腺的特點
小兒有胰腺但不發達,剛出生時僅重2~3.5克,4~5歲時重20克,成人可達65~100克。嬰幼兒胰腺富有血管及結締組織,但實質細胞較少,分化不全。新生兒期,胰腺已能分泌較多的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澱粉酶,但澱粉酶在3個月以下的孩子身上活性較低,因此,不宜過早地喂嬰兒澱粉類食物。幼兒期,胰腺分泌的消化液接近成人標准,跟腸液協同作用,保證了小腸內消化過程的最後完成。消化功能健全,孩子就能獲取充足的營養,促使機體健康地生長發育。因此,必須注意兒童消化系統的衛生。
『肆』 簡述教師具備開展幼兒衛生保健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有哪些
教師具備開展幼兒衛生保健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包括,了解幼兒的身體和心理特點,掌握基本的衛生保健知識,具備一定的衛生保健技能,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關注幼兒的身心佳康。會簡單的對外傷進行消毒包紮處理等。
『伍』 幼兒衛生保健和幼兒衛生學一樣嗎
《幼兒衛生學》主要從人體解剖生理和幼兒生理衛生、以及幼兒園的衛生保健工作等幾個方面,針對幼兒生理上的特殊性,對幼兒園的生理衛生工作進行了指導。幼兒衛生學與幼兒教育學、幼兒心理學以及各科教學法有著密切的聯系。它能為這些有關學科提供理論依據,所以是幼兒師范學校一門必修的專業基礎課。
在學習幼兒衛生學的過程中,我們必須遵循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一方面可以在認真閱讀教材的基礎上,藉助於模型、掛圖、標本等直觀材料,結合自身的感受體驗,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要重視下幼兒園參觀,見習和實習。這樣,既可以豐富感性知識,又能通過具體操作培養實際工作能力。
『陸』 談談對幼兒衛生與保健的收獲和建議
對於幼兒要隨時保持他們的衛生,因為它們的身體比較弱,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格外注重他們的健康
『柒』 幼兒皮膚的衛生保健應該注意什麼
保護皮膚最重要的是使皮膚清潔。如果皮膚不清潔,脫落的皮屑、汗液、皮脂和灰塵積存多了,有利於細菌生長繁殖,容易引起皮膚病和其他疾病,並且堵塞汗腺和皮脂腺的開口,使汗腺和皮脂不容易排出。實驗證明,清潔的皮膚具有殺菌的能力。如果把副傷寒桿菌分別放在清潔和不清潔的皮膚上,10分鍾後清潔的皮膚上副傷寒桿菌死亡85%,而不清潔的皮膚上只死亡5%。因為清潔的皮膚可以分泌一種溶菌酶,不利於細菌的繁殖。幼兒皮膚的保護機能較弱,要特別注意清潔。
(1)培養幼兒良好的盥洗習慣。教育幼兒要每天用肥皂洗身體裸露的部分,飯前、便後要洗手,玩沙或其他游戲後,要隨時洗;要為幼兒勤洗澡,勤洗頭,勤換內衣,勤剪指甲。
(2)注意幼兒衣著衛生。為幼兒挑選的衣料應能保溫、吸汗和透氣,質地柔軟、輕便。幼兒的貼身襯衣宜選用棉布料。因為化纖品保溫性雖好,但吸濕性和透氣性差,皮膚易受排泄物的刺激而得病;毛織品雖保溫,但易與幼兒的頸項和耳朵摩擦而使之發紅。幼兒服裝的式樣要簡單美觀,便於幼兒自己穿脫和活動。成人應根據氣候的變化和幼兒的活動情況,及時為幼兒增減衣服,但要注意不能讓幼兒穿得太多,要知道,稍微穿少些也是一種鍛煉,可以使幼兒增強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
(3)加強體育鍛煉和戶外活動。要組織幼兒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並且保證每天有一定的戶外活動時間。體育鍛煉能促進入體的新陳代謝,改善皮膚的血液循環,增強皮脂腺和汗腺的分泌活動,減少皮膚病的發生。經常在戶外活動,可以使皮膚調節體溫的能力逐漸增強,提高人體對冷、熱的適應能力,增強抵抗力。
(4)預防和及時處理皮膚輕傷。皮膚經常跟外界接觸,幼兒又活潑好動,缺少生活經驗,因而皮膚容易引起外傷。成人要對幼兒加強安全教育,預防意外事故發生。幼兒有了外傷,成人要及時處理。輕微的,可以在傷口上先塗碘或紅葯水,然後用消毒紗布包好。如果傷口較深,且被污染,應立即請醫生治療。
『捌』 06歲幼兒衛生與保健讀書筆記
兒童口吃的形成原因一口吃形成的原因患口吃的原因比較復雜,根據多年來的矯正經驗,多數口吃患者是兒童時期故意模仿別人形成的,還有疾病,驚嚇,精神創傷等原因,在這里大致歸納幾種情況,供學員家長參考,以便自我分析。 1.模仿兒童的模仿性很強,看見什麼都覺得新鮮,喜歡模仿,尤其是身邊有口吃的人,就會成為他們模仿的對象,有的在看過某些文藝作品後有意模仿,時間一久,便形成了口吃的習慣,再想改掉就困難了。 2.疾病影響由幼年常見的疾病,影響到鼻,喉或呼吸道發生嚴重的症狀,使幼兒在生病時,出現反常的言語與動作,如口吃,久而久之便形成了。 3.驚嚇兒童時期,有很多人是由驚嚇而產生口吃的,家長的教育方法不當,經常訓斥,打駕,都有可能使兒童受到驚嚇形成口吃。二形成口吃的危險期1.三歲左右發生口吃大多在幼兒期,特別是在學會說話,並能夠造詞句的年齡,在此期間,他們的抑制條件反射還不夠鞏固,展現在他們面前的是新的世界,新的事物,他們的思維活躍但詞彙量很少,故出現停頓,吞吐等所謂的口吃現象。(註:這個階段的口吃是假性口吃)2.六歲左右這個時期的兒童正處在學齡階段,也就是對孩子們的言語提出大量的,更高水平要求的時候,家長望子成龍,老師要求嚴格,如果老師,家長不注重兒童身心言語發展規律,不尊重他們的性格和行為特點,採取所謂的「嚴教」等強硬措施。當他們說不好話的時候不去正確引導,容易導致口吃。三兒童口吃常見類型1.連發性口吃特點:講話時同一個字音多次重復才能講出來,如:王…王…王老師,這是一種最普遍,最常見的一種類型。一般重復幾遍,嚴重的也有重復十幾遍的。2.中阻性口吃特點:話說到中間突然卡住,越是嚴重的口吃中阻越多,中間停頓的時間越長。3.習慣性口吃特點:這是一種由定向反射引起的習慣性言語節律失調。 4.難發性口吃特點:呼吸急促,舌部痙攣,唇齒之間缺少配合。(註:這個階段應該引起家長的高度重視)----------沈陽慧普語言矯正培訓中心
『玖』 對《幼兒衛生與保健》的感悟200字
在遠程學習幼兒教師管理培訓中,為了更好的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為幼教事業持續發展中必須解決的問題,我們其中學習到《幼兒衛生保健》。 其中我清楚的記得其中的幾點: 一、制定和執行幼兒的生活制度。也就是說衛生保健人員要參與幼兒的睡眠、進餐、大小便、活動、游戲等各個生活環節保育要求的制定。 二、合理調配幼兒的膳食。在飲食方面要符合幼兒營養的需求,比如粗細搭配、米面搭配、葷素搭配、谷類與豆類搭配、蔬菜五色搭配和干稀搭配,盡量使食物的外形美、色誘人、味可口、花樣多,以促進幼兒食慾。 三、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首先要按時定住進餐,既要求幼兒細嚼慢咽、又不要拖得太久,應該專心吃飯,然後教育幼兒飲食要定量、不貪吃、不偏食、挑食。之後教育幼兒飯前要洗手、飯後要蘇口、不喝生水,要使用自己的水杯、餐具等衛生事項。 四、預防常見疾病和傳染病。搞好環境衛生、飲食衛生和個人衛生,做好經常性的消毒工作。 在日常的保育工作中,使我知道了科學的制定和執行幼兒的一日生活。幼兒正處於身心迅速生長發育和發展的時期,身心各方面的機能尚不成熟,對外界的適應力比較差,對疾病的抵抗力較弱。因此,做好幼兒的衛生保健工作,提高幼兒的健康水平,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關繫到一代人的身體素質。做為幼兒教師在對幼兒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必須認真做好衛生保健工作,防止和消除不利於幼兒生長發育的各種因素,為幼兒提供適應的生活和學習環境。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做好安全教育和預防意外事故。 幼兒的健康成長是我們教師最大的希望,通過這次學習使我實踐和理論有了一次質的提高,這樣的學習讓我受益匪淺。
『拾』 幼兒園衛生保健工作內容有哪些
衛生保健制度 一、 幼兒一日生活制度 合理的生活制度是保證兒童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為合理安排幼兒一日生活,利於幼兒神經系統的正常發育,保護消化系統的功能,牆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使幼兒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特製定幼兒一日生活制度。 (一) 晨間入園 幼兒入園後積極參加班內教師組織的早操及早鍛煉。 (二) 晨操 1. 按照班級順序早操。(小班一中班一大班) 2. 動作要符合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3. 教師示範動作準確,幼兒動作到位 (三) 進餐 時間: 早餐 8:00 午餐 11:30 晚餐 16:30 1. 餐前不能劇烈活動,不能處理幼兒問題,保證幼兒愉快進餐。 2. 做到隨吸隨吃,不等待。對體弱兒精心照顧,先洗先吃。指導肥胖兒童進食速度,細嚼慢咽。 3. 細心照顧每一個幼兒進餐,讓幼兒吃飽、吃好、不催飯,鼓勵幼兒進餐,使幼兒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不挑食、不偏食。 4. 幼兒進餐時,不掃地、不拖地、不做室內衛生,要保證室內環境清潔。 5. 早餐後引導幼兒用淡鹽水漱口。 6. 中、晚進餐時,播放輕音樂,為幼兒創設良好的進食環境。 (四) 教學活動 1. 上下午個一次教學活動。 2. 教師認真備課,做好課前准備,在教學活動中滲透兒童保健常識。 3. 保育員按時配合教育活動。 (五) 喝水 1. 每天不固定喝水時間,隨渴隨喝。 2. 注意水溫,夏季要曬涼,冬季要保溫。 (六) 戶外活動 1. 時間:有夏秋兩季之分。 2. 保證幼兒戶外活動的安全,教師要密切注意每一個幼兒。 3. 戶外活動的內容要豐富,能夠調動每一個幼兒的積極性。 4. 戶外體育鍛煉的目標明確,以本班幼兒體能發展水平為依據開展各種活動。 (七) 午睡 1. 時間14:10—16:10 2. 飯後幼兒安靜散步。嚴冬季節依天氣情況而定。 3. 按順序脫衣服,擺放整齊。 (換拖鞋——解衣扣——脫褲子——脫上衣) 4. 保育員要為幼兒午睡創設一個安靜的環境,做好午睡前的各項准備工作,要事先拉好窗簾,夏季注意開窗通風,防蚊滅蚊,冬季注意保持室溫。 5. 午檢:下午班教師照看幼兒午睡,認真觀察、巡視幼兒午睡,對幼兒的不良睡姿進行糾正,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保健醫生在幼兒午睡起床後認真巡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並做好記錄。 (八) 午點 教師按時領取午點,將水果洗凈後削皮,按量分發,注意引導幼兒保持桌面和服裝的干凈 (九) 夏、秋兩季作息時間 略 二、 健康檢查制度 (一) 幼兒健康檢查 1. 幼兒入園健康檢查 幼兒在入園前,必須進行全身體格檢查。入園時必須持「兒童如托兒所、幼兒園健康檢查表」及血紅蛋白、肝功能(要求檢查谷丙轉氨酶ALT和乙肝表面抗原)化驗單,針對有傳染病接觸史或可疑患病的兒童要檢查胸透,體檢結果正常並完整者方可入園。幼兒家長還要把幼兒的預防接種本、卡和記錄一並交齊。 2. 離園兒童返園時健康檢查 (1)在園兒童,凡連續離園3個月以上者,返園時必須進行肝功能測查 (2)對待特殊情況(短期赴外埠、出境、有傳染病接觸史等)的離園兒童,可結合實際需要進行必要地檢查和檢疫。 3. 轉園兒童健康檢查 (1)現在園需轉園的健康兒童不需要重新體檢,可持原(本)園保健醫生填寫的「兒童轉園健康證明」直接轉園。「兒童轉園健康證明」自離園之日起未出本市且無傳染病接觸者,在2個月內轉園有效,並需加蓋公章。 (2)轉園時,原(本)園保健醫生須提供兒童「兒童保健記錄(若入園時間不足1年者,應提供兒童入園健康檢查表)、預防接種證、預防接種卡。」如提供資料不全,新接收單位可要求其重新體檢。 4. 幼兒定期體格檢查 每年5月婦幼保健機構為全園幼兒進行一次全面的體格檢查主要包括身高、體重、口腔、眼(4歲及以上兒童進行視力檢查)耳、皮膚、心肺、肝脾、血紅蛋白等,體檢後及時作出分析、評價,向家長公布;每月11月幼兒測量一次身高、體重並進行口腔檢查,做出分析評價。按照《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工作常規》的要求,做到測量方法正確,測量數值准確,確認填寫不空項。 (二) 晨檢及全日健康觀察 1. 堅持晨、午檢及全日健康觀察記錄。每天早晨9:30—9:45由保健醫生對入園兒童進行晨間檢查,每天上午 10:30—11:30做日常巡診,幼兒午睡起床後做午檢。做到六早:早預防、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 2. 了解幼兒當日健康情況,盡早發現異常情況,針對具體情況採取相應措施;班上發現幼兒健康問題要及時通知保健醫生,班上教師認真做好交接登記,保健醫生做好相應的記錄。 3. 晨檢時應認真做到以下幾點:一看、二問、三測、四訪、五記。 4. 晨、午檢內容包括觀察幼兒的精神狀態、了解幼兒健康情況,班級登記因病缺勤情況。教師應通過觀察、詢問等手段,重點做好發熱、咳嗽、腹瀉、皮疹、結膜充血、皮膚黃疸等重點症狀的監測;調查了解學生缺勤原因。 5. 教師進行晨、午檢後(應及時結合家庭自測情況),並按照上級的要求及時上報保健醫。保健醫認真填寫《中小學校晨午檢情況登記表》保健醫根據轄區衛生、教育部門的要求將晨午檢情況進行匯總統計上報。 6. 對於晨午檢中發現的可疑病症,教師要及時帶幼兒到醫務室或隔離室,由保健醫做進一步檢查處理。對於發熱3 7.5℃以上或可疑患病的幼兒,立即隔離,要及時通知家長帶孩子到醫院進行診治,家長要了解醫院診斷結果,通知教師。 (三) 工作人員健康檢查 1. 幼兒園工作人員在參加工作前必須到指定醫院(婦幼保健院)進行體格檢查,包括胸部X光、肝功能、乙肝表面抗原、黴菌、滴蟲、淋病檢查及一般體格檢查(血壓、心臟、肺部、腹部、皮膚、五官、四肢)等;經過健康檢查合格並無嚴重生理缺陷者,需持有由健康檢查單位簽發的證明書法可上崗。食堂工作人員還要做便培養,發現有體檢不合格者須立即離職治療。待痊癒後,持縣級以上醫療單位的健康證明方可恢復工作。 三、 傳染病預防制度 (一) 預防接種管理 1. 根據季節、在園兒童年齡、預防接種程序完成防疫部門所需要的預防接種任務,由保健醫生服裝與地區所屬醫院保健科聯系,進行預防接種,做到一人一卡,建卡率100%,除患禁忌症不能接種者外,計劃免疫內接種率100%。 2. 對有漏種、預防接種不全及計劃內接種疫苗的兒童,及時與家長聯系,向家長以書面的形式宣傳預防接種的目的、疫苗接種的禁忌症、預防接種後常出現的副反應等內容,徵求意見後,以家長簽字為准,決定幼兒是否接種,並做好記錄。接種地點:地區所屬醫院保健科。 3. 入園體檢時,接種乙肝疫苗未產生抗體者,應進行復種。 4. 對於應急預防接種的幼兒,做好統計記錄。 (二) 傳染病管理 1. 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