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濕沉降污染
㈠ 大氣顆粒物的干濕沉降和環境效應
大氣顆粒物通過干沉降和濕沉降兩個過程移出大氣。
干沉降是指顆粒物通過重力下落、擴散傳輸或兩者的共同作用,沉積於土壤、岩石、植被和水面等地表面移出大氣,也可以通過與表面碰撞或被突出物攔截而移出。用干沉降通量、干沉降速率等參數表示。
濕沉降是指顆粒物參與雲滴的形成,並發展為降水的過程中,被降水收集、沖刷而隨降水下落至地表的過程。
干沉降通常可以通過直接測定,也可以用模型估算,通常採用干沉降模型如下
環境地球物理學概論
式中:Fd為干沉降通量;vd為干沉降速率;C為單位空氣體積中顆粒物相上污染物的質量。
干沉降速率(vd)受氣象條件(如風速、相對濕度、溫度等)、顆粒物粒徑等多種因素制約。我們計算了成都地區2000~2001年度各月份TSP的顆粒汞干沉降通量,見表7.5.2。
表7.5.2 成都理工大學采樣點各月份TSP顆粒汞干沉降通量表
由所計算的干沉降通量看來,冬季的沉降通量最高,春季次之,秋季和夏季則更低,其中12月份的干沉降通量是7月份的4倍左右,與顆粒汞的平均濃度水平相對應。根據施羅德(Schroeder,1998)的研究,如果大氣中顆粒汞的含量小於100 pg/m3,大氣中汞的沉降將主要依賴於汞蒸氣在水相中的氧化和溶解;而如顆粒汞含量超過100 pg/m3,來自顆粒汞的沉降將構成汞的干濕沉降的主體。成都工業區的顆粒汞在所採集的樣品中大多數含量均超過100 pg/m3,冬季樣品中超過ng/m3的樣品數達50%以上,可見在本工業區,顆粒汞的沉降已成為大氣中汞的干濕沉降的主要組成部分。
區域化探資料顯示:成都地區面積最大、強度最高的汞異常出現在成都市區。汞異常分布區也常有S、As、Se、Cd等元素的異常存在,並且與表層土壤中的污染元素Pb、Cu、Sb和Zn之間存在著較好的相關關系,因此可以進一步推斷顆粒汞在本區汞的沉降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
研究工作的成果初步勾畫了成都地區汞的循環模式:燃煤釋放了賦存在煤中的汞,通過粉塵排放到大氣中,顆粒汞通過干濕沉降污染成都市區,市區呈現大面積、高強度的汞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