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共衛生 » 熱電聯產污染

熱電聯產污染

發布時間: 2020-12-10 04:48:48

㈠ 中國的垃圾是怎麼處理的

垃圾處理市場[利用垃圾(生物質)生產木炭、焦油和煤氣]基本上是先分類、再進行回收、然後處理。處理方法:廣泛採用的生活垃圾處理方式主要有衛生填埋、高溫堆肥和焚燒等,這三種主要垃圾處理方式的比例,因地理環境;垃圾成份、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不同而有所區別。

1、生活垃圾

利用垃圾生產木炭、焦油和煤氣,是將垃圾中的可燃物(生活污水處理的污泥也是的)和非可燃物利用液選分離,其中對可燃物進行干餾而得到木炭、焦油和煤氣,不產生二惡英(毒王)。非可燃物可分離出玻璃、煤灰、磚、石頭和廢舊電池,玻璃可以回收利用。

2、農田垃圾

農田垃圾的利用途徑主要集中在能源、飼料和肥料三個方面。我國政府亦很重視,不遺餘力地支持和推廣秸稈的綜合開發利用。在2006 年的一號文件中就要求重點推廣農業發展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僅此一項的財政投入就達上億元。

3、城市垃圾

城市生活垃圾綜合處理技術是在克服單一處理方法缺點的基礎上,採用填埋、堆肥、焚燒、分選回收等兩種或多種方法相結合的方式去處理城市生活垃圾,從而避免和降低了因處理不當對環境造成的二次污染和資源的浪費,同時達到資源充分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城市生活垃圾的目的;此外,該種處理方式能徹底處理城市生活垃圾,基本無二次污染。

(1)熱電聯產污染擴展閱讀:

中國城市垃圾處理的技術對策是:以衛生填埋和高溫堆肥技術為主,提倡有條件的城市特別是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發展焚燒技術。近幾年各城市開始進行垃圾焚燒處理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工作,開發了包括NF系列逆燃式、RF系列熱解式、HL系列旋轉式小型垃圾燃燒爐及一批醫院垃圾專用焚燒爐,並建設了一批中小型城市簡易焚燒廠(站)。

1985年,深圳引進日本三菱公司焚燒成套技術與裝備,建成了中國第一座大型(300t/d)現代化垃圾焚燒發電一體化處理廠,為中國開展城市垃圾焚燒裝置國產化工作打下了基礎。

中國垃圾處理行業起步晚,但通過2013前這些年的發展,中國垃圾處理產業初具規模,垃圾處理市場容量有了顯著增加,市場滲透率迅速提高,進入環衛行業的企業數量也在迅猛增加。中國的垃圾處理市場已經從導入期進入到成長期,並正向成熟期邁進。

㈡ 紹興的印染廠主要集中在什麼工業區

一、紹興縣濱海工業區基本概況
(一)濱海工業區發展的基本情況
紹興縣濱海工業區位於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經濟圈,杭州灣南岸,位於紹興縣東北部,東至曹娥江,南連紹興市袍江工業開發區,西與杭州市蕭山一塘之隔,北至錢塘江,是紹興人民經過50多年,16次灘塗圍墾,在杭州灣出海口南岸最終形成新的投資開發熱土。隨著紹興跨海大橋的開工建設以及濱海出海碼頭和曹娥江口門大閘的建成,交通區位優勢日益突出,將真正成為接軌上海、融入長江三角洲經濟黃金帶的開放型窗口。
濱海工業區規劃用地總面積95.80km2,建設用地74.60km2,其中一期23.35平方公里,二期41.4平方公里,三期31.05平方公里。2007年,濱海工業區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75.5億元,工業總產值376.0億元,近三年均增幅達40%以上,2007年財政收入7.39億元。短短五年間,入園企業和項目呈現快速增長的勢頭,2003年底新入園企業只有26家,到2007年底已經達到147家,累計引進項目133個,協議投資253.6億元,合同利用外資7.93億元,引進的項目也從傳統的紡織印染企業,轉向高科技產業、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葯、以及農牧業和第三產業,產業結構得到優化,經濟效益進一步提高,能耗、水耗和污水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二)濱海工業區的產業結構和工業布局
濱海工業區經過五年多的開發建設,已初步形成現代紡織工業、石油化學工業、新型材料工業、高新技術產業、農牧和食品加工業、現代服務業等六大優勢產業集群(如圖1所示)。
1、現代紡織製造業。濱海工業區的大紡織產業比重佔了50%左右,產業基礎堅實,產業優勢明顯。初步形成了化纖原料—織造—印染—服裝一條龍的產業體系。通過引導化纖差別化、織造高端化、印
圖1:濱海工業區產業結構情況
染品質化、服裝品牌化,為中國(紹興)輕紡城的國際紡織品貿易中心提供了產業支撐,成為全國先進紡織製造業基地。濱海工業區是紹興市、縣印染行業產業集聚和企業集群的重要平台,大量印染企業向工業區遷移,實現了印染工業的轉型和升級,提高了印染技術的層次和水平。
2、石油化學工業。華聯三鑫是濱海工業區石化工業的龍頭企業,精對苯二甲酸(PTA)的年產能達300萬噸,成為亞洲最大的PTA紡織原料生產基地。並擁有以濱海石化、賜富化纖、世創石化等大型企業集團為核心的化纖工業,形成了年產100萬噸聚脂纖維的紡織原料生產能力。
3、新型材料工業。濱海工業區的歐亞薄膜、東亞工程玻璃等企業形成了新材料產業集群,以鋼構件和玻璃深加工為主形成了新型建材基地,以BOPET薄膜和高檔紙業為主的包裝材料基地,以新型染料、助劑、有機硅為主的精細化工生產基地。以長江精功鋼構、波磊塗料、大名玻璃、東亞玻璃等企業為龍頭,在鋼構件、新型牆體材料、節能玻璃、汽車用玻璃、超薄化和功能化玻璃方面正在形成優勢和特色。
4、高新技術產業。濱海工業區積極引進高新技術企業、扶持研究開發能力強、產業化基礎好、經濟效益高、環境污染少、能源消耗低的高技術項目,形成了生物醫葯、機電一體化和環境保護等高技術產業。以賜富醫葯、亞太醫葯、華納葯業為龍頭,推進化學原料葯及醫葯中間體規模化、生物醫葯產業化、醫葯制劑新型化、中成葯加工現代化。
5、農牧業和食品加工業。以中大飼料為龍頭,公司現擁有年產50萬噸規模的8條綠色環保飼料生產流水線,主要生產各檔畜禽飼料、水產飼料、特種水產飼料、水產膨化飼料和預混料等。中大畜牧是紹興縣飼養規模最大的生豬養殖企業,全部飼料由中大飼料公司提供。工業區積極發展循環型高效生態農業產業,引導傳統農業向科技型、生態型、集約型、觀光型「生態大農業」轉變,打造循環型農業。
6、現代服務業。濱海工業區積極發展現代貿易、流通、旅遊、物流、金融和科技等現代服務業。引進商業銀行,構建金融體系;打造濱海工業區的商貿中心,建設星級商務酒店,大型綜合商場和超市,形成工業新城的基礎;建立學校、醫院、公交客運和物流中心,規劃貿易居住區和外來務工人員公寓等功能配套,加快形成城市形態合理、設施配套、服務齊全、生活舒適、生態環境優美的現代化工業新城。
(三)濱海工業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紹興縣濱海工業區自2002年成立以來,經過五年多的建設,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投資達51.5億元,完成配套基礎設施達到了36.7平方公里,路網擴展到63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5平方公里。不僅供電、供水、供熱系統完備,而且「三廢」(廢氣、廢水、固廢)處理系統也十分健全。具體表現在:
1、熱電聯產實現100%的集中供熱。濱海工業區用熱企業眾多,尤其是印染企業需要大量蒸汽,集中供熱大大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現有浙江天馬熱電有限公司和紹興遠東熱電有限公司為工業區企業提供了穩定的熱源。目前,投資30億元的濱海熱電廠正在籌建之中。建有220KV變電所1座,110KV變電所2座,50萬伏和22萬伏變電所正在建設中。
2、工業區的污水實現100%集中處理。建有目前國內較大的日處理能力達60萬噸的污水處理中心。工業區排水體制採用雨污分流制,雨水就近排入附近內河,污水則由區塊的污水管網統一收集,排入污水處理廠。企業廢水經預處理達到進管水質標准後,最終納入紹興污水處理廠統一處理。
3、工業固體廢棄物實現回收處理和再資源化。工業區內現有垃圾填埋場一處,位於新三江,佔地面積30000m2。工業區附近建有紹興市資源綜合利用熱電工程項目,可進行城市垃圾焚燒發電。目前正在籌建工業區固體廢棄物回收處理中心,實現工業廢棄物的集中處理和再資源化。2007年工業固體廢棄物回收利用(處置量)22.5噸,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87.9%。
二、濱海工業區開展循環經濟工作的基礎和主要問題
(一)積極推進企業清潔生產和節能減排工作
濱海工業區根據企業的特點,制定了各項政策,狠抓清潔生產和節能減排,企業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做了大量的探索性工作,目前,工業區通過清潔生產審核驗收的企業已有11家。園區企業通過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節能減排初見成效,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萬元GDP能耗強度下降。盡管自2003年以來,許多企業建成投產,隨之能源的消耗總量在不斷地增加(如表1所示),由2003年30萬噸上升到2007年的122.6萬噸,增長了4倍多。濱海工業區及時關注招商選資和產業結構的調整,積極推廣節能新技術,引進了大量能耗低、污染少的企業和項目,推動了濱海工業區的GDP產值
表1:2003-2007年濱海工業區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變化情況
主 要 指 標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能源消耗總量(折算為萬噸標煤) 29.5 57.5 89.9 109.5 122.6
萬元GDP綜合能耗(噸標煤/萬元) 2.76 2.51 2.44 1.96 1.63
數據來源:2003-2007年濱海工業區工業統計年度報表(濱海工業區經貿局)
的快速增長的同時能耗強度不斷。如GDP產值從2003年的10.7億元上升至2007年的75.5億元,增長了6倍多,而萬元GDP綜合能耗處在下降通道。從2003年的2.76噸標煤/萬元下降至2007年的1.63噸標煤/萬元,下降了44.8%。
2、萬元GDP的SO2排放強度持續下降。濱海工業區的二氧化硫(SO2)排放源主要來年燃煤火力發電廠和印染企業的導熱油鍋爐。隨著企業數量的增加和規模的擴大,二氧化硫(SO2)排放總量仍然不斷增長,但是,萬元GDP的SO2強度在不斷下降(如表2所示)。
表2:2003-2007年濱海工業區二氧化硫(SO2)排放總量和強度變化情況
主 要 指 標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二氧化硫(SO2)排放總量(噸) 1165 2106 3164 4236 5339
萬元GDP的SO2排放(kg/萬元) 9.5 9.2 8.6 7.5 7.1
數據來源:2003-2007年濱海工業區環境統計年度報表(濱海工業區環保局)
3、萬元GDP的化學需氧量(COD)和污水排放總量在下降。濱海工業區的化學需氧量(COD)的排放總量近幾年一直呈現上升趨勢,主要原因是新開工企業不斷增加,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尤其是石化企業和印染企業是COD排放的主要來源。然而,隨著企業重視工業廢水的處理和在廢水中提取有效成份,進行資源回收利用和再資源化,COD排放量上升的趨勢將得到遏制(如表3所示)。
表3:2003-2007年濱海工業區COD排放總量和排放強度變化情況
主 要 指 標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萬元GDP的COD排放(kg/萬元) 10.3 10.1 9.7 9.0 8.4
COD排放總量(噸) 1120 2313 3569 5021 6265
數據來源:2003-2007年濱海工業區環境統計年度報表(濱海工業區環保局)
與此同時,濱海工業區的污水排放總量已經出現下降「拐點」(如表4所示),從2006年的5012.6 萬噸的水平,到2007年下降至4887.4萬噸,下降了2.5%,盡管下降幅度並不大,但是,有效地遏制了過去每年上升20-50%的勢頭。
表4:2003-2007年濱海工業區污水排放總量變化情況
主 要 指 標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工業區污水排放總量(萬噸) 1012.1 2346.8 3949.5 5012.6 4887.4
數據來源:2003-2007年濱海工業區排污統計年報(濱海污水處理中心)
(二)高度重視資源節約、資源回收和再資源化
濱海工業區管委會大力推進企業開展節能降耗和清潔生產,打造企業層面的小循環。管委會引導區內企業積極探索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粉煤灰、廢水、廢氣和余熱、廢料等的循環回用技術。重點做了幾方面工作:一是做好中水回用,從原來的10家,擴大到現在的30多家,90%以上企業均在開展並擴大中水回用。二是做好淡鹼回收,有淡鹼的印染企業建起了淡鹼回收裝置,一年就可收回投資。三是做好定型機廢氣整治,對工業區內所有定型機全部安裝廢氣收集裝置。四是鼓勵企業技術改造。如天馬、金祥惠、華南等印染企業紛紛淘汰舊設備,添置了30多台氣流缸,近期計劃訂購70多台,可節水70%以上。五是做好廢物回用。如天明紙業、仁昌紙板年回收6萬噸廢紙,對紡織化纖企業的紙管、紙箱全部回收。六是加強節能管理,實施獎罰制度。採用節水型籠頭和高壓水槍、洗桶改用布擦、沖地改拖地等,節水成效非常明顯。
(三)加強循環經濟的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
近年來,濱海工業區的企業根據自身的情況,探索先進、適用的循環經濟和節能減排的技術,並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尤其濱海工業區印染企業具有產業集聚、企業集群的特徵,一個印染企業的節能減排技術改造項目的成功實施,能迅速地在其它印染企業得到推廣和應用,形成共性技術,並得到完善和提高。目前,濱海工業區已形成一批可重點推廣的循環經濟和節能減排的技術(如表5所示)。
表5:濱海工業區重點推廣的循環經濟和節能減排的技術
序號 循環經濟和節能減排的技術 產業領域
1 推廣電機變頻器節能技術、電機相控器節能技術、電網三相布控節電器節能技術,節電15-20% 全工業區企業
2 推廣節能燈照明技術,推廣半導體LED綠色照明技術 全工業區企業
3 推廣印染過程的蒸汽冷凝水循環利用技術(節水技術) 印染企業
4 印染輕度污染水回用和熱量回收技術、(節能技術) 印染企業
5 推廣印染過程中淡鹼回收利用和再資源化技術(減排技術) 印染企業
6 印染導熱油鍋爐煙道余熱利用和能量回收技術(節能技術) 印染企業
7 推廣印染過程含鹼重污水油鍋爐除塵技術 印染企業
8 印染企業中水回用綜合技術 印染企業
9 印染企業固體廢棄物回收利用和再資源化技術 印染企業
10 膜分離法處理活性染料廢水技術 印染企業
11 PTA高壓尾氣中有機物回收利用和再資源化技術 三鑫PTA企業
12 回收醋酸甲酯(MA)、降低醋酸消耗技術 三鑫PTA企業
13 PTA生產過程中的Co、Mn催化劑、CTA母固回收利用技術 三鑫PTA企業
14 PTA母液中固體廢物的回收利用和再資源化技術 華鑫環保科技
15 PTA殘渣(液)回收利用、無害化和再資源化綜合處理技術 華鑫環保科技
16 豆粕提取酶解多肽技術 中大生物科技
17 污水處理中心污泥回收和再資源化技術 污水處理廠
18 推廣污染物排放連續自動監測系統技術 企業和環保局
19 推廣畜牧糞便集中處理、沼氣化技術和沼氣發電技術 農畜牧業
20 推廣太陽能熱水器集熱技術和可再生能源技術 農村(工業區)
(四)制定循環經濟的相關規劃、政策和措施
濱海工業區管委會自2002年成立以來,堅持科學發展觀,十分重視發展循環經濟和生態工業區的建設。2004年就啟動創建省級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建設工作,委託浙江大學編制《濱海工業區創建省級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建設規劃》,並於2005年被浙江省發改委和環保局認定為浙江省首個省級生態工業示範園區。2007年11月,委託浙江工業大學編制了《紹興縣濱海工業區循環經濟發展規劃(2008-2015年)》。2007年,被列為浙江省唯一一個國家循環經濟示範產業園區的試點單位後,工業區管委會專門成立了紹興縣濱海工業區國家循環經濟示範試點建設領導小組,並根據國家發改委的試點工作的要求,濱海工業區在《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基礎上,委託浙江工業大學編制《浙江紹興縣濱海工業區國家循環經濟示範試點工作實施方案(2008-2012年)》。
同時,濱海工業區還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相關的發展循環經濟,開展節能減排的政策和措施。如制定和出台了《濱海工業區企業排污收費管理規定》、《濱海工業區工業固體廢棄物管理辦法》、《新上企業和項目開展環境評價的規定》、《濱海工業區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和節能減排的通知》、《濱海工業區企業節能減排考核和獎勵辦法》、《濱海工業區環境監測管理條例》、《濱海工業區節能降耗和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關於成立工業區國家循環經濟示範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等多項管理制度和政策措施,對推進工業區的循環經濟和節能減排工作,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工業區起了積極的作用。
(五)發展循環經濟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1、企業能耗高,節能任務重。目前,濱海工業區集聚著石化企業、熱電企業、印染企業、化工企業等等,尤其是印染企業近40家,所佔總能耗比重高達40.4%(如表6所示)。根據2007年企業能源消耗總量的統計,年能耗總量超過5萬噸標煤的有6家,其中熱電企業2007年能源消耗總量達到49.5萬噸標煤,占總能源消耗量的39.6%。年能耗總量在1-5萬噸標煤的有14家,占近四成,年能耗總量在5000-10000噸標煤的有14家。目前,已投產的企業有100家左
表6:2007年濱海工業區分行業能源消耗量情況
主 要 指 標 熱電 印染 石化 材料 其它 總計
能源消耗總量(萬噸標煤) 49.5 50.5 15.9 4.7 4.5 125.1
所佔比例(%) 39.5 40.4 12.7 3.8 3.6 100

右,年能耗總量超過2500噸標煤的有近一半,因此,濱海工業區企業的節能任務是非常繁重的。濱海工業區印染企業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也很高。根據2007年印染企業的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統計,印染企業的萬元工業增加值平均能耗高達近3.5噸標煤/萬元,是2007年濱海工業區企業的萬元工業增加值平均能耗(1.93噸標煤/萬元)的1.8倍。一方面反映了節能任務重,另一方面說明節能工作還有很大的潛力和空間。
2、污水排放量大,減排任務重。濱海工業區印染企業近40家,占已投產企業數的40%左右。印染企業的技術和工藝決定了其高能耗、高水耗、高污染的特點。據統計,2007年濱海工業區的印染企業的污水排放量為3068.1萬噸,占工業區企業污水總排放量的62.8%(如表7所示),不僅給工業區的污水處理中心造成壓力,也給周邊的生態環
表7:2007年度濱海工業區分行業污水排放情況
主要指標 熱電 印染 石化 材料 其它 總計
污水排放總量(萬噸) 162.1 3068.1 812.8 510.2 334.2 4887.4
所佔比例(%) 3.3 62.8 16.6 10.5 6.8 100
資源來源:2007年濱海工業區能耗年報和排污月報(2008)
境帶來影響。因此,濱海工業區污水減排的重點是印染企業。2007年工業區的化學需氧量(COD)排放總量達6265噸,而隨著工業規模的擴大,COD的排放總量的控制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到2010年將達到工業區的峰值7425噸,隨後才進入下降通道。
3、循環經濟產業鏈不夠完整。盡管近年來濱海工業區努力在企業之間和產業之間構建和完善循環經濟產業鏈,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然有許多值得努力的領域。如大紡織的循環經濟產業鏈仍然不夠完善,生態化和循環化的產業鏈的「對接」和「延伸」仍然有許多工作要做。如紡織原料型產業和紡織印染型產業比重過高,導致能耗高、污染大,而化纖、織造、服裝、紡織機械製造等能耗低、污染小的產業比重相對低。
4、工業區的固廢和廢水綜合利用率有待提高。2007年濱海工業區的工業固體廢棄物的總量達22.5萬噸,其中熱電企業產生的粉煤灰、脫硫石膏粉有16.9萬噸,佔76.1%,主要是外售生產水泥和建築材料。目前,濱海工業區污水處理中心每年產生的污泥為3.5萬噸左右,約佔15.5%,還沒有做到資源綜合利用。經過試驗,污泥的熱值較高,低位發熱量有2700大卡,相當於標煤的一半,可用於焚燒發電(目前正准備實施此項目)。目前,濱海工業區面臨的最大的問題是中水回用,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和園區污水再生利用率都偏低,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為31.6%,園區污水再生利用率為14.5%,主要原因是紹興水資源豐富,水資源成本低,水資源綜合利用和中水回用工作滯後等。因此,一方面要開展工業固體廢棄物回收和再資源化工作,另一方面要把工業園區的中水回用、污水再生利用工作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㈢ 對環境污染有關疾病的防治工作是否到位

國務院關於印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國發〔2013〕37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現將《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大氣環境保護事關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事關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當前,我國大氣污染形勢嚴峻,以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為特徵污染物的區域性大氣環境問題日益突出,損害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影響社會和諧穩定。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的深入推進,能源資源消耗持續增加,大氣污染防治壓力繼續加大。為切實改善空氣質量,制定本行動計劃。總體要求: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為出發點,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持政府調控與市場調節相結合、全面推進與重點突破相配合、區域協作與屬地管理相協調、總量減排與質量改善相同步,形成政府統領、企業施治、市場驅動、公眾參與的大氣污染防治新機制,實施分區域、分階段治理,推動產業結構優化、科技創新能力增強、經濟增長質量提高,實現環境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多贏,為建設美麗中國而奮斗。奮斗目標:經過五年努力,全國空氣質量總體改善,重污染天氣較大幅度減少;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空氣質量明顯好轉。力爭再用五年或更長時間,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氣,全國空氣質量明顯改善。具體指標:到2017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顆粒物濃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優良天數逐年提高;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細顆粒物濃度分別下降25%、20%、15%左右,其中北京市細顆粒物年均濃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一、加大綜合治理力度,減少多污染物排放(一)加強工業企業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全面整治燃煤小鍋爐。加快推進集中供熱、「煤改氣」、「煤改電」工程建設,到2017年,除必要保留的以外,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基本淘汰每小時10蒸噸及以下的燃煤鍋爐,禁止新建每小時20蒸噸以下的燃煤鍋爐;其他地區原則上不再新建每小時10蒸噸以下的燃煤鍋爐。在供熱供氣管網不能覆蓋的地區,改用電、新能源或潔凈煤,推廣應用高效節能環保型鍋爐。在化工、造紙、印染、製革、制葯等產業集聚區,通過集中建設熱電聯產機組逐步淘汰分散燃煤鍋爐。加快重點行業脫硫、脫硝、除塵改造工程建設。所有燃煤電廠、鋼鐵企業的燒結機和球團生產設備、石油煉制企業的催化裂化裝置、有色金屬冶煉企業都要安裝脫硫設施,每小時20蒸噸及以上的燃煤鍋爐要實施脫硫。除循環流化床鍋爐以外的燃煤機組均應安裝脫硝設施,新型干法水泥窯要實施低氮燃燒技術改造並安裝脫硝設施。燃煤鍋爐和工業窯爐現有除塵設施要實施升級改造。推進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治理。在石化、有機化工、表面塗裝、包裝印刷等行業實施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整治,在石化行業開展「泄漏檢測與修復」技術改造。限時完成加油站、儲油庫、油罐車的油氣回收治理,在原油成品油碼頭積極開展油氣回收治理。完善塗料、膠粘劑等產品揮發性有機物限值標准,推廣使用水性塗料,鼓勵生產、銷售和使用低毒、低揮發性有機溶劑。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要於2015年底前基本完成燃煤電廠、燃煤鍋爐和工業窯爐的污染治理設施建設與改造,完成石化企業有機廢氣綜合治理。(二)深化面源污染治理。綜合整治城市揚塵。加強施工揚塵監管,積極推進綠色施工,建設工程施工現場應全封閉設置圍擋牆,嚴禁敞開式作業,施工現場道路應進行地面硬化。渣土運輸車輛應採取密閉措施,並逐步安裝衛星定位系統。推行道路機械化清掃等低塵作業方式。大型煤堆、料堆要實現封閉儲存或建設防風抑塵設施。推進城市及周邊綠化和防風防沙林建設,擴大城市建成區綠地規模。開展餐飲油煙污染治理。城區餐飲服務經營場所應安裝高效油煙凈化設施,推廣使用高效凈化型家用吸油煙機。(三)強化移動源污染防治。加強城市交通管理。優化城市功能和布局規劃,推廣智能交通管理,緩解城市交通擁堵。實施公交優先戰略,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加強步行、自行車交通系統建設。根據城市發展規劃,合理控制機動車保有量,北京、上海、廣州等特大城市要嚴格限制機動車保有量。通過鼓勵綠色出行、增加使用成本等措施,降低機動車使用強度。提升燃油品質。加快石油煉制企業升級改造,力爭在2013年底前,全國供應符合國家第四階段標準的車用汽油,在2014年底前,全國供應符合國家第四階段標準的車用柴油,在2015年底前,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內重點城市全面供應符合國家第五階段標準的車用汽、柴油,在2017年底前,全國供應符合國家第五階段標準的車用汽、柴油。加強油品質量監督檢查,嚴厲打擊非法生產、銷售不合格油品行為。加快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輛。採取劃定禁行區域、經濟補償等方式,逐步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輛。到2015年,淘汰2005年底前注冊營運的黃標車,基本淘汰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內的500萬輛黃標車。到2017年,基本淘汰全國范圍的黃標車。加強機動車環保管理。環保、工業和信息化、質檢、工商等部門聯合加強新生產車輛環保監管,嚴厲打擊生產、銷售環保不達標車輛的違法行為;加強在用機動車年度檢驗,對不達標車輛不得發放環保合格標志,不得上路行駛。加快柴油車車用尿素供應體系建設。研究縮短公交車、計程車強制報廢年限。鼓勵計程車每年更換高效尾氣凈化裝置。開展工程機械等非道路移動機械和船舶的污染控制。加快推進低速汽車升級換代。不斷提高低速汽車(三輪汽車、低速貨車)節能環保要求,減少污染排放,促進相關產業和產品技術升級換代。自2017年起,新生產的低速貨車執行與輕型載貨車同等的節能與排放標准。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公交、環衛等行業和政府機關要率先使用新能源汽車,採取直接上牌、財政補貼等措施鼓勵個人購買。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每年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車中新能源和清潔燃料車的比例達到60%以上。二、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四)嚴控「兩高」行業新增產能。修訂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性行業准入條件,明確資源能源節約和污染物排放等指標。有條件的地區要制定符合當地功能定位、嚴於國家要求的產業准入目錄。嚴格控制「兩高」行業新增產能,新、改、擴建項目要實行產能等量或減量置換。(五)加快淘汰落後產能。結合產業發展實際和環境質量狀況,進一步提高環保、能耗、安全、質量等標准,分區域明確落後產能淘汰任務,倒逼產業轉型升級。按照《部分工業行業淘汰落後生產工藝裝備和產品指導目錄(2010年本)》、《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修正)》的要求,採取經濟、技術、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提前一年完成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等21個重點行業的「十二五」落後產能淘汰任務。2015年再淘汰煉鐵1500萬噸、煉鋼1500萬噸、水泥(熟料及粉磨能力)1億噸、平板玻璃2000萬重量箱。對未按期完成淘汰任務的地區,嚴格控制國家安排的投資項目,暫停對該地區重點行業建設項目審批、核准和備案手續。2016年、2017年,各地區要制定范圍更寬、標准更高的落後產能淘汰政策,再淘汰一批落後產能。對布局分散、裝備水平低、環保設施差的小型工業企業進行全面排查,制定綜合整改方案,實施分類治理。(六)壓縮過剩產能。加大環保、能耗、安全執法處罰力度,建立以節能環保標准促進「兩高」行業過剩產能退出的機制。制定財政、土地、金融等扶持政策,支持產能過剩「兩高」行業企業退出、轉型發展。發揮優強企業對行業發展的主導作用,通過跨地區、跨所有制企業兼並重組,推動過剩產能壓縮。嚴禁核准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新增產能項目。(七)堅決停建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違規在建項目。認真清理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違規在建項目,對未批先建、邊批邊建、越權核準的違規項目,尚未開工建設的,不準開工;正在建設的,要停止建設。地方人民政府要加強組織領導和監督檢查,堅決遏制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盲目擴張。三、加快企業技術改造,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八)強化科技研發和推廣。加強灰霾、臭氧的形成機理、來源解析、遷移規律和監測預警等研究,為污染治理提供科學支撐。加強大氣污染與人群健康關系的研究。支持企業技術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實驗室建設,推進大型大氣光化學模擬倉、大型氣溶膠模擬倉等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脫硫、脫硝、高效除塵、揮發性有機物控制、柴油機(車)排放凈化、環境監測,以及新能源汽車、智能電網等方面的技術研發,推進技術成果轉化應用。加強大氣污染治理先進技術、管理經驗等方面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九)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對鋼鐵、水泥、化工、石化、有色金屬冶煉等重點行業進行清潔生產審核,針對節能減排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採用先進適用的技術、工藝和裝備,實施清潔生產技術改造;到2017年,重點行業排污強度比2012年下降30%以上。推進非有機溶劑型塗料和農葯等產品創新,減少生產和使用過程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積極開發緩釋肥料新品種,減少化肥施用過程中氨的排放。(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鼓勵產業集聚發展,實施園區循環化改造,推進能源梯級利用、水資源循環利用、廢物交換利用、土地節約集約利用,促進企業循環式生產、園區循環式發展、產業循環式組合,構建循環型工業體系。推動水泥、鋼鐵等工業窯爐、高爐實施廢物協同處置。大力發展機電產品再製造,推進資源再生利用產業發展。到2017年,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比2012年降低20%左右,在50%以上的各類國家級園區和30%以上的各類省級園區實施循環化改造,主要有色金屬品種以及鋼鐵的循環再生比重達到40%左右。(十一)大力培育節能環保產業。著力把大氣污染治理的政策要求有效轉化為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市場需求,促進重大環保技術裝備、產品的創新開發與產業化應用。擴大國內消費市場,積極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節能環保企業,大幅增加大氣污染治理裝備、產品、服務產業產值,有效推動節能環保、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鼓勵外商投資節能環保產業。四、加快調整能源結構,增加清潔能源供應(十二)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制定國家煤炭消費總量中長期控制目標,實行目標責任管理。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降低到65%以下。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力爭實現煤炭消費總量負增長,通過逐步提高接受外輸電比例、增加天然氣供應、加大非化石能源利用強度等措施替代燃煤。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新建項目禁止配套建設自備燃煤電站。耗煤項目要實行煤炭減量替代。除熱電聯產外,禁止審批新建燃煤發電項目;現有多台燃煤機組裝機容量合計達到30萬千瓦以上的,可按照煤炭等量替代的原則建設為大容量燃煤機組。(十三)加快清潔能源替代利用。加大天然氣、煤制天然氣、煤層氣供應。到2015年,新增天然氣干線管輸能力1500億立方米以上,覆蓋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優化天然氣使用方式,新增天然氣應優先保障居民生活或用於替代燃煤;鼓勵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等高效利用項目,限制發展天然氣化工項目;有序發展天然氣調峰電站,原則上不再新建天然氣發電項目。制定煤制天然氣發展規劃,在滿足最嚴格的環保要求和保障水資源供應的前提下,加快煤制天然氣產業化和規模化步伐。積極有序發展水電,開發利用地熱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安全高效發展核電。到2017年,運行核電機組裝機容量達到5000萬千瓦,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3%。京津冀區域城市建成區、長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區域要加快現有工業企業燃煤設施天然氣替代步伐;到2017年,基本完成燃煤鍋爐、工業窯爐、自備燃煤電站的天然氣替代改造任務。(十四)推進煤炭清潔利用。提高煤炭洗選比例,新建煤礦應同步建設煤炭洗選設施,現有煤礦要加快建設與改造;到2017年,原煤入選率達到70%以上。禁止進口高灰份、高硫份的劣質煤炭,研究出台煤炭質量管理法。限制高硫石油焦的進口。擴大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區范圍,逐步由城市建成區擴展到近郊。結合城中村、城鄉結合部、棚戶區改造,通過政策補償和實施峰谷電價、季節性電價、階梯電價、調峰電價等措施,逐步推行以天然氣或電替代煤炭。鼓勵北方農村地區建設潔凈煤配送中心,推廣使用潔凈煤和型煤。(十五)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嚴格落實節能評估審查制度。新建高耗能項目單位產品(產值)能耗要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用能設備達到一級能效標准。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新建高耗能項目單位產品(產值)能耗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積極發展綠色建築,政府投資的公共建築、保障性住房等要率先執行綠色建築標准。新建建築要嚴格執行強制性節能標准,推廣使用太陽能熱水系統、地源熱泵、空氣源熱泵、光伏建築一體化、「熱—電—冷」三聯供等技術和裝備。推進供熱計量改革,加快北方採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築供熱計量和節能改造;新建建築和完成供熱計量改造的既有建築逐步實行供熱計量收費。加快熱力管網建設與改造。五、嚴格節能環保准入,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十六)調整產業布局。按照主體功能區規劃要求,合理確定重點產業發展布局、結構和規模,重大項目原則上布局在優化開發區和重點開發區。所有新、改、擴建項目,必須全部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未通過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的,一律不準開工建設;違規建設的,要依法進行處罰。加強產業政策在產業轉移過程中的引導與約束作用,嚴格限制在生態脆弱或環境敏感地區建設「兩高」行業項目。加強對各類產業發展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在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實施差別化的產業政策,對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提出更高的節能環保要求。強化環境監管,嚴禁落後產能轉移。(十七)強化節能環保指標約束。提高節能環保准入門檻,健全重點行業准入條件,公布符合準入條件的企業名單並實施動態管理。嚴格實施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將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粉塵和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是否符合總量控制要求作為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的前置條件。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以及遼寧中部、山東、武漢及其周邊、長株潭、成渝、海峽西岸、山西中北部、陝西關中、甘寧、烏魯木齊城市群等「三區十群」中的47個城市,新建火電、鋼鐵、石化、水泥、有色、化工等企業以及燃煤鍋爐項目要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各地區可根據環境質量改善的需要,擴大特別排放限值實施的范圍。對未通過能評、環評審查的項目,有關部門不得審批、核准、備案,不得提供土地,不得批准開工建設,不得發放生產許可證、安全生產許可證、排污許可證,金融機構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有關單位不得供電、供水。(十八)優化空間格局。科學制定並嚴格實施城市規劃,強化城市空間管制要求和綠地控制要求,規范各類產業園區和城市新城、新區設立和布局,禁止隨意調整和修改城市規劃,形成有利於大氣污染物擴散的城市和區域空間格局。研究開展城市環境總體規劃試點工作。結合化解過剩產能、節能減排和企業兼並重組,有序推進位於城市主城區的鋼鐵、石化、化工、有色金屬冶煉、水泥、平板玻璃等重污染企業環保搬遷、改造,到2017年基本完成。六、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完善環境經濟政策(十九)發揮市場機制調節作用。本著「誰污染、誰負責,多排放、多負擔,節能減排得收益、獲補償」的原則,積極推行激勵與約束並舉的節能減排新機制。分行業、分地區對水、電等資源類產品制定企業消耗定額。建立企業「領跑者」制度,對能效、排污強度達到更高標準的先進企業給予鼓勵。全面落實「合同能源管理」的財稅優惠政策,完善促進環境服務業發展的扶持政策,推行污染治理設施投資、建設、運行一體化特許經營。完善綠色信貸和綠色證券政策,將企業環境信息納入徵信系統。嚴格限制環境違法企業貸款和上市融資。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二十)完善價格稅收政策。根據脫硝成本,結合調整銷售電價,完善脫硝電價政策。現有火電機組採用新技術進行除塵設施改造的,要給予價格政策支持。實行階梯式電價。推進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改革,理順天然氣與可替代能源的比價關系。按照合理補償成本、優質優價和污染者付費的原則合理確定成品油價格,完善對部分困難群體和公益性行業成品油價格改革補貼政策。加大排污費徵收力度,做到應收盡收。適時提高排污收費標准,將揮發性有機物納入排污費徵收范圍。研究將部分「兩高」行業產品納入消費稅徵收范圍。完善「兩高」行業產品出口退稅政策和資源綜合利用稅收政策。積極推進煤炭等資源稅從價計征改革。符合稅收法律法規規定,使用專用設備或建設環境保護項目的企業以及高新技術企業,可以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二十一)拓寬投融資渠道。深化節能環保投融資體制改革,鼓勵民間資本和社會資本進入大氣污染防治領域。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大氣污染防治項目的信貸支持。探索排污權抵押融資模式,拓展節能環保設施融資、租賃業務。地方人民政府要對涉及民生的「煤改氣」項目、黃標車和老舊車輛淘汰、輕型載貨車替代低速貨車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對重點行業清潔生產示範工程給予引導性資金支持。要將空氣質量監測站點建設及其運行和監管經費納入各級財政預算予以保障。在環境執法到位、價格機制理順的基礎上,中央財政統籌整合主要污染物減排等專項,設立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對重點區域按治理成效實施「以獎代補」;中央基本建設投資也要加大對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的支持力度。七、健全法律法規體系,嚴格依法監督管理(二十二)完善法律法規標准。加快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步伐,重點健全總量控制、排污許可、應急預警、法律責任等方面的制度,研究增加對惡意排污、造成重大污染危害的企業及其相關負責人追究刑事責任的內容,加大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建立健全環境公益訴訟制度。研究起草環境稅法草案,加快修改環境保護法,盡快出台機動車污染防治條例和排污許可證管理條例。各地區可結合實際,出台地方性大氣污染防治法規、規章。加快制(修)訂重點行業排放標准以及汽車燃料消耗量標准、油品標准、供熱計量標准等,完善行業污染防治技術政策和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二十三)提高環境監管能力。完善國家監察、地方監管、單位負責的環境監管體制,加強對地方人民政府執行環境法律法規和政策的監督。加大環境監測、信息、應急、監察等能力建設力度,達到標准化建設要求。建設城市站、背景站、區域站統一布局的國家空氣質量監測網路,加強監測數據質量管理,客觀反映空氣質量狀況。加強重點污染源在線監控體系建設,推進環境衛星應用。建設國家、省、市三級機動車排污監管平台。到2015年,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部建成細顆粒物監測點和國家直管的監測點。(二十四)加大環保執法力度。推進聯合執法、區域執法、交叉執法等執法機制創新,明確重點,加大力度,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對偷排偷放、屢查屢犯的違法企業,要依法停產關閉。對涉嫌環境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落實執法責任,對監督缺位、執法不力、徇私枉法等行為,監察機關要依法追究有關部門和人員的責任。(二十五)實行環境信息公開。國家每月公布空氣質量最差的10個城市和最好的10個城市的名單。各省(區、市)要公布本行政區域內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排名。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在當地主要媒體及時發布空氣質量監測信息。各級環保部門和企業要主動公開新建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企業污染物排放、治污設施運行情況等環境信息,接受社會監督。涉及群眾利益的建設項目,應充分聽取公眾意見。建立重污染行業企業環境信息強制公開制度。八、建立區域協作機制,統籌區域環境治理(二十六)建立區域協作機制。建立京津冀、長三角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由區域內省級人民政府和國務院有關部門參加,協調解決區域突出環境問題,組織實施環評會商、聯合執法、信息共享、預警應急等大氣污染防治措施,通報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進展,研究確定階段性工作要求、工作重點和主要任務。(二十七)分解目標任務。國務院與各省(區、市)人民政府簽訂大氣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將目標任務分解落實到地方人民政府和企業。將重點區域的細顆粒物指標、非重點地區的可吸入顆粒物指標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約束性指標,構建以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的目標責任考核體系。國務院制定考核法,每年初對各省(區、市)上年度治理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2015年進行中期評估,並依據評估情況調整治理任務;2017年對行動計劃實施情況進行終期考核。考核和評估結果經國務院同意後,向社會公布,並交由幹部主管部門,按照《關於建立促進科學發展的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考核評價機制的意見》、《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法(試行)》、《關於開展政府績效管理試點工作的意見》等規定,作為對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二十八)實行嚴格責任追究。對未通過年度考核的,由環保部門會同組織部門、監察機關等部門約談省級人民政府及其相關部門有關負責人,提出整改意見,予以督促。對因工作不力、履職缺位等導致未能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的,以及干預、偽造監測數據和沒有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監察機關要依法依紀追究有關單位和人員的責任,環保部門要對有關地區和企業實施建設項目環評限批,取消國家授予的環境保護榮譽稱號。九、建立監測預警應急體系,妥善應對重污染天氣(二十九)建立監測預警體系。環保部門要加強與氣象部門的合作,建立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體系。到2014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要完成區域、省、市級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系統建設;其他省(區、市)、副省級市、省會城市於2015年底前完成。要做好重污染天氣過程的趨勢分析,完善會商研判機制,提高監測預警的准確度,及時發布監測預警信息。(三十)制定完善應急預案。空氣質量未達到規定標準的城市應制定和完善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並向社會公布;要落實責任主體,明確應急組織機構及其職責、預警預報及響應程序、應急處置及保障措施等內容,按不同污染等級確定企業限產停產、機動車和揚塵管控、中小學校停課以及可行的氣象干預等應對措施。開展重污染天氣應急演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要建立健全區域、省、市聯動的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體系。區域內各省(區、市)的應急預案,應於2013年底前報環境保護部備案。(三十一)及時採取應急措施。將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納入地方人民政府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體系,實行政府主要負責人負責制。要依據重污染天氣的預警等級,迅速啟動應急預案,引導公眾做好衛生防護。十、明確政府企業和社會的責任,動員全民參與環境保護(三十二)明確地方政府統領責任。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大氣環境質量負總責,要根據國家的總體部署及控制目標,制定本地區的實施細則,確定工作重點任務和年度控制指標,完善政策措施,並向社會公開;要不斷加大監管力度,確保任務明確、項目清晰、資金保障。(三十三)加強部門協調聯動。各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協調力量、統一行動,形成大氣污染防治的強大合力。環境保護部要加強指導、協調和監督,有關部門要制定有利於大氣污染防治的投資、財政、稅收、金融、價格、貿易、科技等政策,依法做好各自領域的相關工作。(三十四)強化企業施治。企業是大氣污染治理的責任主體,要按照環保規范要求,加強內部管理,增加資金投入,採用先進的生產工藝和治理技術,確保達標排放,甚至達到「零排放」;要自覺履行環境保護的社會責任,接受社會監督。(三十五)廣泛動員社會參與。環境治理,人人有責。要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普及大氣污染防治的科學知識。加強大氣環境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倡導文明、節約、綠色的消費方式和生活習慣,引導公眾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在全社會樹立起「同呼吸、共奮斗」的行為准則,共同改善空氣質量。我國仍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大氣污染防治任務繁重艱巨,要堅定信心、綜合治理,突出重點、逐步推進,重在落實、務求實效。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和企業要按照本行動計劃的要求,緊密結合實際,狠抓貫徹落實,確保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如期實現。

㈣ 為什麼熱電聯產機組會減少環境污染

一是可以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與抽凝式熱電機組(或常規燃煤發電回機組)相比,其設計供電答標煤耗低約70(或110)克/千瓦時甚至更多,其設計全廠熱效率高約20%或35%。
二是可以顯著降低污染物排放。以1台5萬千瓦的背壓熱電機組替代26台10蒸噸/小時燃煤鍋爐估算,每年可減排煙塵60噸、二氧化硫352噸、氮氧化物334噸,污染物排放量可減少85%以上。與抽凝式熱電機組相比,在相同供熱量和環保排放標准條件下,背壓熱電聯產機組污染物排放總量也遠低於大型抽凝機組,可減少30%以上。
三是可以明顯緩和區域電力供需矛盾。2台5萬千瓦背壓機組的採暖供熱能力可與1台35萬千瓦抽凝式機組相當,而裝機容量僅為28%左右,真正體現「以最小裝機容量滿足熱力需求」,最大限度地減少電力冗餘裝機規模,可有效地緩解熱力供需矛盾、電力系統調峰壓力等。

㈤ 要改善環境污染狀況必須實施什麼站略

環境污染是指人類直接或間接地向環境排放超過其自凈能力的物質或能量,從而使環境的質量降低,對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生態系統和財產造成不利影響的現象.具體包括:水污染、大氣污染、雜訊污染、放射性污染等.水污染是指水體因某種物質的介入,而導致其化學、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污染等方面特性的改變,從而影響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體健康或者破壞生態環境,造成水質惡化的現象.大氣污染是指空氣中污染物的濃度達到有害程度,以致破壞生態系統和人類正常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對人和生物造成危害的現象.雜訊污染是指所產生的環境雜訊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標准,並干擾他人正常工作、學習、生活的現象.放射性污染是指由於人類活動造成物料、人體、場所、環境介質表面或者內部出現超過國家標準的放射性物質或者射線.例如,超過國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排放污染物的標准,超種類、超量、超濃度排放污染物;未採取防止溢流和滲漏措施而裝載運輸油類或者有毒貨物致使貨物 落水造成水污染;非法向大氣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質,造成大氣污染事故,等等.
________
改進建議:
一、充分認識做好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意義
(一)環境保護工作取得積極進展.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環境保護,採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各地區、各部門不斷加大環境保護工作力度,在國民經濟快速增長、人民群眾消費水平顯著提高的情況下,全國環境質量基本穩定,部分城市和地區環境質量有所改善,多數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得到控制,工業產品的污染排放強度下降,重點流域、區域環境治理不斷推進,生態保護和治理得到加強,核與輻射監管體系進一步完善,全社會的環境意識和人民群眾的參與度明顯提高,我國認真履行國際環境公約,樹立了良好的國際形象.
(二)環境形勢依然十分嚴峻.我國環境保護雖然取得了積極進展,但環境形勢嚴峻的狀況仍然沒有改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過環境承載能力,流經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許多城市空氣污染嚴重,酸雨污染加重,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危害開始顯現,土壤污染面積擴大,近岸海域污染加劇,核與輻射環境安全存在隱患.生態破壞嚴重,水土流失量大面廣,石漠化、草原退化加劇,生物多樣性減少,生態系統功能退化.發達國家上百年工業化過程中分階段出現的環境問題,在我國近20多年來集中出現,呈現結構型、復合型、壓縮型的特點.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了巨大經濟損失,危害群眾健康,影響社會穩定和環境安全.未來15年我國人口將繼續增加,經濟總量將再翻兩番,資源、能源消耗持續增長,環境保護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
(三)環境保護的法規、制度、工作與任務要求不相適應.目前一些地方重GDP增長、輕環境保護.環境保護法制不夠健全,環境立法未能完全適應形勢需要,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現象較為突出.環境保護機制不完善,投入不足,歷史欠賬多,污染治理進程緩慢,市場化程度偏低.環境管理體制未完全理順,環境管理效率有待提高.監管能力薄弱,國家環境監測、信息、科技、宣教和綜合評估能力不足,部分領導幹部環境保護意識和公眾參與水平有待增強.
(四)把環境保護擺上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加強環境保護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是堅持執政為民、提高執政能力的實際行動,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有力保障.加強環境保護,有利於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實現更快更好地發展;有利於帶動環保和相關產業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增加就業;有利於提高全社會的環境意識和道德素質,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利於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和延長人均壽命;有利於維護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為子孫後代留下良好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因此,必須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環境保護工作,痛下決心解決環境問題.
二、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環境保護工作
(五)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按照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堅持環境保護基本國策,在發展中解決環境問題.積極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切實改變「先污染後治理、邊治理邊破壞」的狀況,依靠科技進步,發展循環經濟,倡導生態文明,強化環境法治,完善監管體制,建立長效機制,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努力讓人民群眾喝上干凈的水、呼吸清潔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環境中生產生活.
(六)基本原則.
———協調發展,互惠共贏.正確處理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關系,在發展中落實保護,在保護中促進發展,堅持節約發展、安全發展、清潔發展,實現可持續的科學發展.
———強化法治,綜合治理.堅持依法行政,不斷完善環境法律法規,嚴格環境執法;堅持環境保護與發展綜合決策,科學規劃,突出預防為主的方針,從源頭防治污染和生態破壞,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解決環境問題.
———不欠新賬,多還舊賬.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所有新建、擴建和改建項目必須符合環保要求,做到增產不增污,努力實現增產減污;積極解決歷史遺留的環境問題.
———依靠科技,創新機制.大力發展環境科學技術,以技術創新促進環境問題的解決;建立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投入機制和部分污染治理設施市場化運營機制,完善環保制度,健全統一、協調、高效的環境監管體制.
———分類指導,突出重點.因地制宜,分區規劃,統籌城鄉發展,分階段解決制約經濟發展和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問題,改善重點流域、區域、海域、城市的環境質量.
(七)環境目標.到2010年,重點地區和城市的環境質量得到改善,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基本遏制.主要污染物的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重點行業污染物排放強度明顯下降,重點城市空氣質量、城市集中飲用水水源和農村飲水水質、全國地表水水質和近岸海域海水水質有所好轉,草原退化趨勢有所控制,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態修復面積有所增加,礦山環境明顯改善,地下水超采及污染趨勢減緩,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自然保護區等的生態功能基本穩定,村鎮環境質量有所改善,確保核與輻射環境安全.
到2020年,環境質量和生態狀況明顯改善.
三、經濟社會發展必須與環境保護相協調
(八)促進地區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各地區要根據資源稟賦、環境容量、生態狀況、人口數量以及國家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明確不同區域的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將區域經濟規劃和環境保護目標有機結合起來.在環境容量有限、自然資源供給不足而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實行優化開發,堅持環境優先,大力發展高新技術,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產業和產品的升級換代,同時率先完成排污總量削減任務,做到增產減污.在環境仍有一定容量、資源較為豐富、發展潛力較大的地區實行重點開發,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科學合理利用環境承載能力,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同時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做到增產不增污.在生態環境脆弱的地區和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實行限制開發,在堅持保護優先的前提下,合理選擇發展方向,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確保生態功能的恢復與保育,逐步恢復生態平衡.在自然保護區和具有特殊保護價值的地區實行禁止開發,依法實施保護,嚴禁不符合規定的任何開發活動.要認真做好生態功能區劃工作,確定不同地區的主導功能,形成各具特色的發展格局.必須依照國家規定對各類開發建設規劃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對環境有重大影響的決策,應當進行環境影響論證.
(九)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各地區、各部門要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編制各項發展規劃的重要指導原則,制訂和實施循環經濟推進計劃,加快制定促進發展循環經濟的政策、相關標准和評價體系,加強技術開發和創新體系建設.要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根據生態環境的要求,進行產品和工業區的設計與改造,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在生產環節,要嚴格排放強度准入,鼓勵節能降耗,實行清潔生產並依法強制審核;在廢物產生環節,要強化污染預防和全過程式控制制,實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合理延長產業鏈,強化對各類廢物的循環利用;在消費環節,要大力倡導環境友好的消費方式,實行環境標識、環境認證和政府綠色采購制度,完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大力推行建築節能,發展綠色建築.推進污水再生利用和垃圾處理與資源化回收,建設節水型城市.推動生態省(市、縣)、環境保護模範城市、環境友好企業和綠色社區、綠色學校等創建活動.
(十)積極發展環保產業.要加快環保產業的國產化、標准化、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強政策扶持和市場監管,按照市場經濟規律,打破地方和行業保護,促進公平競爭,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環保產業的發展.重點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要環保技術裝備和基礎裝備,在立足自主研發的基礎上,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努力掌握環保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大力提高環保裝備製造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推進重大環保技術裝備的自主製造.培育一批擁有著名品牌、核心技術能力強、市場佔有率高、能夠提供較多就業機會的優勢環保企業.加快發展環保服務業,推進環境咨詢市場化,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的作用.
四、切實解決突出的環境問題
(十一)以飲水安全和重點流域治理為重點,加強水污染防治.要科學劃定和調整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切實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建設好城市備用水源,解決好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堅決取締水源保護區內的直接排污口,嚴防養殖業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質進入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強化水污染事故的預防和應急處理,確保群眾飲水安全.把淮河、海河、遼河、松花江、三峽水庫庫區及上游,黃河小浪底水庫庫區及上游,南水北調水源地及沿線,太湖、滇池、巢湖作為流域水污染治理的重點.把渤海等重點海域和河口地區作為海洋環保工作重點.嚴禁直接向江河湖海排放超標的工業污水.
(十二)以強化污染防治為重點,加強城市環境保護.要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到2010年,全國設市城市污水處理率不低於7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不低於60%;著力解決顆粒物、雜訊和餐飲業污染,鼓勵發展節能環保型汽車.對污染企業搬遷後的原址進行土壤風險評估和修復.城市建設應注重自然和生態條件,盡可能保留天然林草、河湖水系、灘塗濕地、自然地貌及野生動物等自然遺產,努力維護城市生態平衡.
(十三)以降低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為重點,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加快原煤洗選步伐,降低商品煤含硫量.加強燃煤電廠二氧化硫治理,新(擴)建燃煤電廠除燃用特低硫煤的坑口電廠外,必須同步建設脫硫設施或者採取其他降低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措施.在大中城市及其近郊,嚴格控制新(擴)建除熱電聯產外的燃煤電廠,禁止新(擴)建鋼鐵、冶煉等高耗能企業.2004年年底前投運的二氧化硫排放超標的燃煤電廠,應在2010年底前安裝脫硫設施;要根據環境狀況,確定不同區域的脫硫目標,制訂並實施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規劃.對投產20年以上或裝機容量10萬千瓦以下的電廠,限期改造或者關停.制訂燃煤電廠氮氧化物治理規劃,開展試點示範.加大煙塵、粉塵治理力度.採取節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地熱、生物質能等新能源,積極發展核電,有序開發水能,提高清潔能源比重,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
(十四)以防治土壤污染為重點,加強農村環境保護.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施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開展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和超標耕地綜合治理,污染嚴重且難以修復的耕地應依法調整;合理使用農葯、化肥,防治農用薄膜對耕地的污染;積極發展節水農業與生態農業,加大規模化養殖業污染治理力度.推進農村改水、改廁工作,搞好作物秸稈等資源化利用,積極發展農村沼氣,妥善處理生活垃圾和污水,解決農村環境「臟、亂、差」問題,創建環境優美鄉鎮、文明生態村.發展縣域經濟要選擇適合本地區資源優勢和環境容量的特色產業,防止污染向農村轉移.
(十五)以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為重點,強化生態保護.堅持生態保護與治理並重,重點控制不合理的資源開發活動.優先保護天然植被,堅持因地制宜,重視自然恢復;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天然草原植被恢復、退耕還林、退牧還草、退田還湖、防沙治沙、水土保持和防治石漠化等生態治理工程;嚴格控制土地退化和草原沙化.經濟社會發展要與水資源條件相適應,統籌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建設節水型社會;發展適應抗災要求的避災經濟;水資源開發利用活動,要充分考慮生態用水.加強生態功能保護區和自然保護區的建設與管理.加強礦產資源和旅遊開發的環境監管.做好紅樹林、濱海濕地、珊瑚礁、海島等海洋、海岸帶典型生態系統的保護工作.
美國進口普衛欣天 貓
(十六)以核設施和放射源監管為重點,確保核與輻射環境安全.全面加強核安全與輻射環境管理,國家對核設施的環境保護實行統一監管.核電發展的規劃和建設要充分考慮核安全、環境安全和廢物處理處置等問題;加強在建和在役核設施的安全監管,加快核設施退役和放射性廢物處理處置步伐;加強電磁輻射和伴生放射性礦產資源開發的環境監督管理;健全放射源安全監管體系.

㈥ 垃圾怎麼處理

1、燃燒

將有機廢棄物在高溫和充足氧氣條件下氧化為惰性氣體和無機不可燃物質,形成穩定的固體白渣。這種處理是通過減少生產、流通和消費來減少資源消耗和廢物產生的過程,並採用適當措施來減少廢物的數量,包括體積和重量。

2、堆肥

利用廢棄物中的微生物,有機物進行生物化學反應,產生一種類似腐殖質的物質,可以用作肥料和土壤改良。這種處理方法回收廢物為原料直接使用或回收廢物,即採取適當措施,實現資源利用的過程中浪費。

包括重用是指浪費作為一個產品直接或修理後,翻新,再製造繼續作為一個產品,或全部或部分使用的浪費作為其他產品的部件。

3、回收

可回收利用的塑料、紙張、金屬等。

4、垃圾填埋法

填埋處理可分為衛生填埋、壓縮填埋和粉碎填埋。為防止二次污染,便於填埋,填埋必須符合下列要求:無有毒有害物質;垃圾填埋場含水率小於20%~30%,無機成分大於60%,密度大於0.5t/m3。在降雨量大的地區,允許增加填埋場的含水量,但最好不要妨礙滾壓施工。

5、生物轉化

固體材料,如玻璃碎片,骨頭和魚骨是由水滾筒分離器從垃圾。可降解物質經粉碎處理可作為固體發酵有機肥的原料。洗滌、過濾廢水應流入水泥池處理。採用固液分離器對水泥罐內曝氣除油廢水進行處理。固體廢物被用來發酵生產有機肥料。分離後的廢水用於沼氣發酵。

㈦ 求一篇關於SO2污染治理的報告

第四章 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綜合防治措施

第一節 降低煤炭含硫量

1、限產關停高硫煤礦
「十五」期間,禁止新建煤層含硫份大於3%的礦井,對現有煤層含硫份大於3%的礦井實行限產或關停。

2、加快發展動力煤洗選加工

新建、改造含硫份大於1.5%的煤礦配套建設相應規模的煤炭洗選設施。

到2005年,現有含硫份大於2%的且不能定向供應安裝脫硫設施並達標排放用戶的礦井,都要配套建設相應規模的煤炭洗選設施。

「十五」期間,煤炭洗選加工的重點是動力煤,原煤入洗率達到50%以上,動力配煤量達到7000萬噸左右。

重點產煤縣內的小型煤礦要集中建設群礦型洗煤廠。

在洗選加工過程中要回收硫鐵礦等副產品,避免二次污染。

對現有洗煤廠分期分批進行技術改造,進一步提高去除硫份、灰份的能力;在用煤集中、運輸條件較好的地方建設添加固硫劑的集中配煤場,降低商品煤含硫率或提高固硫能力,以減少燃煤排放二氧化硫。

3、限制城市燃料含硫量

「兩控區」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制定有利於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改善城市環境質量的城市燃煤和燃油含硫量最高限值,限制高硫煤、高硫油的銷售和使用。重點城市人民政府可在本轄區內劃定禁止銷售、使用高污染燃料的區域,限制銷售、使用原煤和重油,積極促進天然氣、液化石油氣、電或其他清潔能源的使用。

第二節 控制火電廠二氧化硫排放

「兩控區」火電廠二氧化硫排放量已佔「兩控區」二氧化硫排放總量近50%,隨著經濟發展和電能需求增加,火電廠排放比重將繼續增大,火電廠是「十五」期間「兩控區」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控制的重點行業。預計2005年「兩控區」火電廠二氧化硫產生量將達到720萬噸,為實現「兩控區」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控制目標,到2005年,「兩控區」火電廠二氧化硫排放量要在2000年基礎上削減20%,形成210萬噸/年的二氧化硫減排能力,將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510萬噸以內。「十五」期間,重點在高硫煤地區、超標排放和城市附近的火電廠,建設一批脫硫項目。

1、燃用洗後動力煤
「十五」期間,「兩控區」火電廠要逐步減少原煤使用量。「十五」末期,沒有安裝煙氣脫硫裝置的火電廠必須全部使用洗選動力煤或低硫煤,達到排放標准和總量控制指標。

2、關停污染嚴重的小火電機組,降低發電煤耗

「十五」期間,嚴格執行國家經貿委關停小火電機組的規定。2003年底以前,單機容量50MW及以下的常規小火電機組基本關停,進一步提高火電廠能源利用率。到2005年,發電煤耗比2000年降低15-20克/千瓦時。

3、嚴格控制新建火電廠二氧化硫排放

「兩控區」內新建、擴建和改建火電機組必須同步安裝脫硫設施或採取其它脫硫措施,達到二氧化硫排放標准和總量控制指標,並採用低氮燃燒技術,配備煙氣污染物在線連續監測裝置。

「十五」期間「兩控區」內將投產燃煤火電廠的裝機容量為36050MW,其中已計劃脫硫的機組裝機容量為11924MW。

4、有效削減現有火電廠二氧化硫排放量

現有火電機組超過二氧化硫排放標准或超過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限期建設脫硫設施或採取其它有效治理措施,在限期內未完成治理要求的由當地政府責令其停產治理。在燃用中高硫煤和大中城市城近郊區的現有火電機組加緊建設脫硫設施。

2005年底前,現有10萬千瓦以上燃煤、燃油火電機組必須安裝煙氣污染物在線連續自動監測裝置。

5、合理布局電廠,大力發展清潔發電技術

除以熱定電的熱電廠外,禁止在大中城市城區和近郊區新建燃煤火電廠,老電廠和小火電機組在替代改造時,必須滿足當地的環保要求。重點在中西部環境容量較大的地區發展坑口火電廠,實現西電東送。

逐步提高水電和核電的比例,在東部沿海和西北部邊遠地區等風力或太陽能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區,適度建設風力發電場或太陽能電站,促進清潔煤發電技術的應用。大力發展單機容量在30萬千瓦及以上的高參數、高效率、低氮氧化物排放的大型超臨界參數火電機組,逐步推廣常規、增壓循環流化床以及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等新型火力發電技術。

第三節 控制鍋爐二氧化硫排放

逐步淘汰高能耗、重污染的燃煤鍋爐。城市市區內逐步淘汰小型燃煤鍋爐,到2005年,重點城市建成區內停止使用小型燃煤鍋爐;因地制宜地發展以熱定電的熱電聯產和集中供熱,取代分散的中小型燃煤鍋爐;在城市市區積極改建燃氣、地熱和電鍋爐。

燃煤鍋爐優先使用優質低硫煤、洗後動力煤或固硫型煤。

未達二氧化硫排放標准和總量控制指標的鍋爐安裝脫硫設施或採取其他有效治理措施,達到排放要求。

第四節 控制工業爐窯的二氧化硫排放

分期分批淘汰高能耗、重污染的各類工業爐窯,積極發展低能耗、輕污染或無污染的爐窯。

工業爐窯優先考慮使用電、氣體燃料、低硫油、優質低硫煤、洗後動力煤或固硫型煤,積極發展清潔煤燃燒技術。採取上述措施後仍不能達標排放的必須安裝脫硫設施。

第五節 加強城市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控制生活二氧化硫排放

積極推廣節能型建築、綠色照明技術,引導城市居民綠色消費。

城市城區內居民炊事和取暖用爐灶、餐飲服務業爐灶、機關和企事業炊事爐灶,禁止燃用原煤。大力推廣使用電、天然氣、煤氣、液化石油氣等清潔能源或固硫型煤。

「兩控區」城市要大力發展城市煤氣、天然氣、固硫型煤、集中供熱、地熱採暖、太陽能等與控制二氧化硫有關的城市能源基礎設施建設。

充分利用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的有利時機,大力推進「兩控區」城市用氣、用電比例。

第六節 控制工藝過程中的二氧化硫排放

繼續分批淘汰各類二氧化硫污染嚴重的生產工藝和設備。

以實行清潔生產為主要的控制措施,在生產工藝過程中加強硫的回收,並使之資源化;仍達不到排放標準的必須配套脫硫設施。

㈧ 熱電聯產集中供熱對大氣有污染嗎

污染是有的,只不抄過是相對來說污染襲變小了而已。
熱電聯產是燃燒煤炭的,燃燒煤炭是會產生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這些污染物會對大氣有污染,但是熱電聯產,集中供熱,會減小居民使用煤炭,天然氣等的使用量,而居民是沒有脫硫脫硝設施的,總的來說,熱電聯產是污染物減小的。
屬於節能減排的項目。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