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的宇宙
⑴ 人類破壞地球污染環境對宇宙有什麼影響
人類破壞地球污染環境對宇宙有什麼影響?
沒有任何影響。
⑵ 太空垃圾為何污染巨大
自從前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以來,世界各國已經開始了太空競賽,發射人造衛星、空間站、太空探測器等。一個接一個地進入太空。這些發射任務產生了大量的太空垃圾。
迄今為止,地球低地球軌道上已經產生了7000多噸太空垃圾。這些垃圾包括運載火箭和航天器發射期間產生的碎片和廢棄衛星、航天器表面材料脫落以及由於表面塗層老化而脫落的油漆碎片。航天器泄漏的固體和液體材料。火箭和宇宙飛船爆炸、碰撞過程中產生的碎片等。
太空垃圾不僅給航天工業帶來巨大的隱患,而且污染太空,給人類帶來災難,特別是核動力發動機的損失。一旦核能失控,就會造成放射性污染。太空中的放射性污染比地球上的放射性污染傳播得更快、更廣,因為如果沒有有效的控制,核電站將在那個地方造成無法彌補的太空核污染。
⑶ 人類污染地球的資料
人類對地球環境污染和破壞的九大現象:
一、大氣污染。
在干潔的大氣中,痕量氣體的組成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一定范圍的大氣中,出現了原來沒有的微量物質,其數量和持續時間,都有可能對人、動物、植物及物品、材料產生不利影響和危害。當大氣中污染物質的濃度達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壞生態系統和人類正常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對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現象叫做大氣污染。
二、酸雨。
隨著工業化和能源消費增多,酸性排放物也日益增多,它們進入空氣中,經過一系列作用就形成了酸雨。人們對酸性排放物已經有了控制,但仍然還有酸雨現象。大氣塵埃可能是造成酸雨問題的另一原因。
三、臭氧層破壞。
臭氧層是地球最好的保護傘,它吸收了來自太陽的大部分紫外線。然而近二十年的科學研究和大氣觀測發現:每年春季南極大氣中的臭氧層一直在變薄,事實上在極地大氣中存在一個臭氧「洞」。這種臭氧損耗現象是一種反常現象。通過不斷的科學研究,人們發現人類社會活動釋放的物質嚴重的破壞了臭氧層,當然這種現象還受到這一地區獨特的氣象狀態(極渦、寒冷的平流層溫度、極地平流層雲)的影響。
四、水污染。
水的污染有兩類:一類是自然污染;另一類是人為污染。當前對水體危害較大的是人為污染。水污染可根據污染雜質的不同而主要分為化學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類。
五、固體廢物污染。
凡人類一切活動過程產生的,且對所有者已不再具有使用價值而被廢棄的固態或半固態物質,通稱為固體廢物。各類生產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物俗稱廢渣;生活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物則稱為垃圾。"固體廢物"實際只是針對原所有者而言。在任何生產或生活過程中,所有者對原料、商品或消費品,往往僅利用了其中某些有效成分,而對於原所有者不再具有使用價值的大多數固體廢物中仍含有其它生產行業中需要的成分,經過一定的技術環節,可以轉變為有關部門行業中的生產原料,甚至可以直接使用。可見,固體廢物的概念隨時、空的變遷而具有相對性。
六、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是指在一定的地表面積內所發生的地面水平面降低的現象。地面沉降現象很早就為史書所記載。作為自然災害,地面沉降的發生有著一定的地質原因。但是,隨著人類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口的膨脹,地面沉降現象越來越頻繁,沉降面積也越來越大。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地面沉降現象尤為嚴重。現在 們研究地面沉降的原因時,不難發現,人為因素已大大超過了自然因素。現在的地面沉降現象與其說是自然災害,倒不如稱之為人為禍患。
七、生物多樣性變化。
生物群落是多種多樣的,人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將其劃分為若干類型。生物多樣性的涵義十分寬泛,即包括生物物種的多樣性,還包括生態適應性、形態、生理生態多樣性等廣泛的內容。
不同地理、氣候環境具有不同的生物群落。隨著工業文明的發展,人類社會逐步擴張,改變了廣大地區的生物環境,嚴重影響了生物多樣性,物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從地球上減少。
八、赤潮。
赤潮是水體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動物或細菌,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突發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圍內一段時間中水體變色現象。通常水體顏色因赤潮生物的數量、種類而呈紅、黃、綠和褐色等。
赤潮雖然自古就有,但隨著工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水體污染日益加重,赤潮也日趨嚴重。
九、水土流失。
土地資源是三大地質資源(礦產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之一,是人類生產活動最基本的資源和勞動對象。人類對土地的利用程度反映了人類文明的發展,但同時也造成對土地資源的直接破壞,這主要表現為不合理墾植引起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次生鹽鹼化及土壤污染等,而其中水 土流失尤為嚴重,乃當今世界面臨的又一個嚴重危機。
⑷ 火箭發射會造成大量空氣污染,如何凈化這些污染呢
近年來,由於人們對宇宙太空中的秘密越來越感興趣,於是人類開始發明一些新的工具,幫助他們去探索宇宙太空中的奧秘。然而,而科學家們對宇宙太空的探索方式主要是通過發射一些火箭,然後通過火箭載人到太空中,然後再開始進行探討太空中的奧秘。根據相關的自然科學家的了解,火箭發射過程中會造成一定的污染。然而火箭發射造成的這一種污染,只要我們人類有心去凈化它,還是可以去凈化這些污染的。但是關於如何去凈化火箭發射過程中所散發出來的污染,科學家們並沒有得出相關的流程。
三、綜述
火箭發射是會對我們的空氣造成一定的污染,但是對於如何凈化這些污染,科學家們還沒有給出相關的流程。
⑸ 發射航天器對太空有沒有污染
發射航天器對太空有污染,因為還有些航天器發射上去,沒有被收回,就回對太空造成污染。
⑹ 人類為什麼不把垃圾丟到宇宙去,這樣減少了地球的污染
人類不把垃圾丟到宇宙去,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1、成本,至少要達到回第二宇宙速度,因為答在第二宇宙速度以下,垃圾將圍著地球轉,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影響衛星的運行不說,還可能影響衛星信號,甚至遮擋太陽光,如果只送到近地軌道,還有一個隱患,最終因為大氣阻力的作用還會落回地球,砸到小朋友怎麼辦,就算不砸到小朋友,砸到花花草草也是不好的呀。
2、使地球質量降低,垃圾也是物質循環的產物,如果垃圾都扔到外太空,地球質量會不斷減小,也許在短時間內無所謂,但時間一久,隨著地球質量的減小,地球的軌道也會改變,會向太陽靠近,可能帶來無法想像的影響。
⑺ 如果說,地球是一粒灰塵,為何不把它永久的清理呢,留在這里,真夠臟的,不要污染宇宙,可以否
你家裡干凈到沒有一粒灰塵?可能嗎
⑻ 為什麼微生物污染太空
太空中很可能存在大量的微生物細菌
目前有一種非常流行的理論認為,宇宙中其實充滿了各種微生物,地球生命最初可能也起源於太空。太空中生命力極強的微生物跟隨彗星或隕星一起墜落到地球表面,最終形成地球生命。這一全新理論一度引起廣泛的爭論。據英國開放大學微生物學家查爾斯-科克爾介紹,實驗表明,一些微生物被送入太空後,仍然可以在太空中的惡劣環境下繼續生存。而且隨著越來越多的微生物在極端環境中被發現,生命在太空極端環境中生存可能成為現實。在不久前,科克爾的理論甚至引起了外界的嘲笑。但是隨著人們對地球和太空的了解更加深入,該理論將不再僅僅被認為是牽強附會,甚至有可能被冠以「銀河有生源」之類的學說名稱。
近期有發現表明,一些微生物可以生存於地球上某些最為極端的場所,如南極冰層、火山口、核反應堆等。天文學家們也似乎已經找到了一些類似地球的行星。此外,已有證據證明彗星富含有機物質。這都為太空中可能充滿細菌提供了旁證。「銀河有生源」理論的倡導者認為,地球生命起源於太空。也許在彗星或流星之中就存在生命。已有證據證明流星中富含氨基酸,而氨基酸是構成生命的基本要素。地球在形成初期的2億年間多次受到流星的撞擊,這也可以用來解釋流星將生命帶入地球的說法。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化學家羅納爾多-布雷斯洛將地球和中子星的氨基酸的分子特徵進行了對比研究。羅納爾多發現,中子星上隕星墜落之地的氨基酸分子特徵與地球上完全一致。很明顯,隕星也會墜落到地球之外的其他地方。如果其他行星存在水或生命所必需的各種物質,同樣可以像地球一樣接受隕星帶來的生命。彗星是一個由冰、塵埃和岩石組成的集合體,富含氮、氧及其他有機物質。受到外界的熱輻射,彗星內部的冰會融化成液態水。於是彗星變成了一個非常完美的星際皮氏培養皿,為微生物創造了一下良好的生存環境。而同樣,地球也許並不是太空中唯一適宜生命生存的星球。其他存在生命的星球在運行中可能會甩落小塊殘片,被經過的彗星收容。其中的微生物在彗星中繼續生存,隨著彗星進入太空的其他位置。
可能被探測器帶回地球
英國太空計劃專家約翰-畢爾夫指出,太空站和探測飛船很可能帶回太空微生物,這些微生物在孤立的空間內可能已經變種變形,如果它們回到地球並逃過被銷毀的命運,肯定會對人類構成威脅。約翰-畢爾夫說,俄羅斯和平號太空站就曾充斥著形形色色的變種真菌,它們若與地球泥土中可以分解的金屬、玻璃和塑膠的細菌混合,足以對人類構成致命的威脅。約翰-畢爾夫透露,13年前俄拉斯一名微生物學家首度發現,太空站內的真菌存在殺傷力。雖然俄羅斯航天局一直都刻意淡化這樣的威脅,但是曾登上和平號的太空人都曾在控制器後、空氣調節器及其他太空站各個角落發現許多變種真菌。它們極具破壞力,能釋放出醋等腐蝕性物質,甚至會在空氣中釋放毒素。
美國宇航局的天體生物學家盧梅爾也認為,「在對太空標本進行研究或者人類登陸外星之前,我們必須採取措施防止太空生物入侵。太空污染是一個大問題,因為地球上還沒有任何一個專門處置外星污染物的場所。」人體防禦系統不知所措一些生物學家提出,如果太空微生物是某種「傳染性病原體」,將會造成相當可怕的後果。這種病原體會根據宿主的反應進行演化。當宿主對外來的病原體產生抵抗作用時,傳染性病原體就會以新的方式來維系它的發展。一旦這樣,當人體防禦系統准備消滅外來病原體的時候,這些病原體就會發展出更加復雜的生存方式避免自己被吃掉。另外,人體的防禦系統都是針對地球上病原體的,因此,當來自太空的陌生病菌入侵人體時,人體的防禦系統可能會不知所措。
不過,也有一些專家認為這是杞人憂天,因為太空探測器在返回地球大氣層後燃燒,赤熱的高溫是最好的消毒劑,任何太空細菌都立刻被銷毀,根本不會被帶到地球上來,也不可能危害地球生物。即便來自太空的微生物進入了地球,也不一定會造成傷害,因為它們無法適應地球環境。
有助於研製強力抗生素
美國科學家的研究表明,一種能引起食物中毒的沙門氏菌,在太空飛船零重力的情況下度過12天後,其毒性明顯加劇了。科學家認為,這項研究將有助於發明出效果更好的抗生素。美國亞利桑納州立大學傳染病中心的微生物學家謝麗爾-尼克森領導的研究小組,把裝有鼠傷寒沙門氏菌的燒瓶搭載在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上運行了12天,並同時在肯尼迪太空中心設置相同的培養環境進行對比實驗。樣本返回地球後,研究人員檢測了這兩批細菌的基因活動,並進行了詳細的基因和蛋白質表達分析。結果發現,在太空「旅行」了近兩周後,太空飛船里的細菌不僅能更快更多地殺死老鼠,「其致病幾率幾乎是地上細菌的3倍」,而且與陸地上的細菌相比,太空細菌有167個基因發生改變。
尼克森表示,太空里的實驗排除了重力影響,提供了與以往完全不同的培養環境。她說,該研究揭露了產生變化的原因,可能與影響細菌的物理作用力有關。重力減小造成低流體切應力環境。病菌感染人體時,也需要這樣的環境。當科學家在地球實驗室中復制低流體切應力環境時,沙門氏菌樣本的表現同其在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上的反應很相似。了解了這一點,研究人員可以開拓葯物設計的新思路。比如他們發現,一種叫做Hfq的蛋白質似乎能控制經過太空飛行的細菌基因里的很多新活動,依照這個原理生產出來的葯物,或許可以預防沙門氏菌引起的疾病。目前還沒有沙門氏菌疫苗,而且它對抗生素的抵抗性也越來越大。
⑼ 人類破壞污染環境對宇宙有什麼影響
人類破壞環境帶來的危害:
(1)全球變暖全球變暖是指全球氣溫升高。近100多年來,全球平均氣溫經歷了冷-暖-冷-暖兩次波動,總得看為上升趨勢。進入八十年代後,全球氣溫明顯上升。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氣溫比100年前上升了0.48℃
。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是人類在近一個世紀以來大量使用礦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種溫室氣體。由於這些溫室氣體對來自太陽輻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過性,而對地球反射出來的長波輻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說的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全球變暖的後果,會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凍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更威脅人類的食物供應和居住環境。
(2)臭氧層破壞在地球大氣層近地面約20~30公里的平流層里存在著一個臭氧層,其中臭氧含量占這一高度氣體總量的十萬分之一。臭氧含量雖然極微,卻具有強烈的吸收紫外線的功能,因此,它能擋住太陽紫外輻射對地球生物的傷害,保護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然而人類生產和生活所排放出的一些污染物,如冰箱空調等設備製冷劑的氟氯烴類化合物以及其它用途的氟溴烴類等化合物,它們受到紫外線的照射後可被激化,形成活性很強的原子與臭氧層的臭氧(O3)作用,使其變成氧分子(O2),這種作用連鎖般地發生,臭氧迅速耗減,使臭氧層遭到破壞。南極的臭氧層空洞,就是臭氧層破壞的一個最顯著的標志。到1994年,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破壞面積已達2400萬平方公里。南極上空的臭氧層是在20億年裡形成的,可是在一個世紀里就被破壞了60%。北半球上空的臭氧層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薄,歐洲和北美上空的臭氧層平均減少了10~15%,西伯利亞上空甚至減少了35%。因此科學家警告說,地球上空臭氧層破壞的程度遠比一般人想像的要嚴重的多。
(3)酸雨酸雨是由於空氣中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等酸性污染物引起的pH值小於5.6的酸性降水。受酸雨危害的地區,出現了土壤和湖泊酸化,植被和生態系統遭受破壞,建築材料、金屬結構和文物被腐蝕等等一系列嚴重的環境問題。酸雨在五、六十年代最早出現於北歐及中歐,當時北歐的酸雨是歐洲中部工業酸性廢氣遷移所至,七十年代以來,許多工業化國家採取各種措施防治城市和工業的大氣污染,其中一個重要的措施是增加煙囪的高度,這一措施雖然有效地改變了排放地區的大氣環境質量,但大氣污染物遠距離遷移的問題卻更加嚴重,污染物越過國界進入鄰國,甚至飄浮很遠的距離,形成了更廣泛的跨國酸雨。此外,全世界使用礦物燃料的量有增無減,也使得受酸雨危害的地區進一步擴大。全球受酸雨危害嚴重的有歐洲、北美及東亞地區。我國在八十年代,酸雨主要發生在西南地區,到九十年代中期,已發展到長江以南、青藏高原以東及四川盆地的廣大地區。
(4)淡水資源危機地球表面雖然2/3被水覆蓋,但是97%為無法飲用的海水,只有不到3%是淡水,其中又有2%封存於極地冰川之中。在僅有的1%淡水中,25%為工業用水,70%為農業用水,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可供飲用和其它生活用途。然而,在這樣一個缺水的世界裡,水卻被大量濫用、浪費和污染。加之,區域分布不均勻,致使世界上缺水現象十分普遍,全球淡水危機日趨嚴重。目前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缺水,其中28個國家被列為嚴重缺水的國家和地區。預測再過20~30年,嚴重缺水的國家和地區將達46~52個,缺水人口將達28~33億人。我國廣大的北方和沿海地區水資源嚴重不足,據統計我國北方缺水區總面積達58萬平方公里。全國5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每年缺水量達58億立方米,這些缺水城市主要集中在華北、沿海和省會城市、工業型城市。世界上任何一種生物都離不開水,人們貼切地把水比喻?quot;生命的源泉"。然而,隨著地球上人口的激增,生產迅速發展,水已經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珍貴。一些河流和湖泊的枯竭,地下水的耗盡和濕地的消失,不僅給人類生存帶來嚴重威脅,而且許多生物也正隨著人類生產和生活造成的河流改道、濕地干化和生態環境惡化而滅絕。不少大河如美國的科羅拉多河、中國的黃河都已雄風不再,昔日"奔流到海不復回"的壯麗景象已成為歷史的記憶了。
(5)資源、能源短缺當前,世界上資源和能源短缺問題已經在大多數國家甚至全球范圍內出現。這種現象的出現,主要是人類無計劃、不合理地大規模開采所至。本世紀九十年代初全世界消耗能源總數約100億噸標准煤,預測到2000年能源消耗量將翻一番。從目前石油、煤、水利和核能發展的情況來看,要滿足這種需求量是十分困難的。因此,在新能源(如太陽能、快中子反應堆電站、核聚變電站等)開發利用尚未取得較大突破之前,世界能源供應將日趨緊張。
此外,其它不可再生性礦產資源的儲量也在日益減少,這些資源終究會被消耗殆盡。
(6)森林銳減森林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地球上曾經有76億公頃的森林,到本世紀時下降為55億公頃,到1976年已經減少到28億公頃。由於世界人口的增長,對耕地、牧場、木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導致對森林的過度採伐和開墾,使森林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壞。據統計,全世界每年約有1200萬公頃的森林消失,其中占絕大多數是對全球生態平衡至關重要的熱帶雨林。
對熱帶雨林的破壞主要發生在熱帶地區的發展中國家,尤以巴西的亞馬遜情況最為嚴重。亞馬遜森林居世界熱帶雨林之首,但是,到九十年代初期這一地區的森林覆蓋率比原來減少了11%,相當於70萬平方公里,平均每5秒鍾就有差不多有一個足球場大小的森林消失。此外,在亞太地區、非洲的熱帶雨林也在遭到破壞。
(7)土地荒漠化簡單地說土地荒漠化就是指土地退化。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對荒漠化的概念作了這樣的定義:"荒漠化是由於氣候變化和人類不合理的經濟活動等因素,使乾旱、半乾旱和具有乾旱災害的半濕潤地區的土地發生了退化。1996年6月17日第二個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秘書處發表公報指出:當前世界荒漠化現象仍在加劇。全球現有12億多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脅,其中有1.35億人在短期內有失去土地的危險。荒漠化已經不再是一個單純的生態環境問題,而且演變為經濟問題和社會問題,它給人類帶來貧困和社會不穩定。到1996年為止,全球荒漠化的土地已達到3600萬平方公里,佔到整個地球陸地面積的1/4,相當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和美國國土面積的總和。全世界受荒漠化影響的國家有100多個,盡管各國人民都在進行著同荒漠化的抗爭,但荒漠化卻以每年5~7萬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大,相當於愛爾蘭的面積。到二十世紀末,全球將損失約1/3的耕地。在人類當今諸多的環境問題中,荒漠化是最為嚴重的災難之一。對於受荒漠化威脅的人們來說,荒漠化意味著他們將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礎--有生產能力的土地的消失。
(8)物種加速滅絕物種就是指生物種類。現今地球上生存著500~1000萬種生物。一般來說物種滅絕速度與物種生成的速度應是平衡的。但是,由於人類活動破壞了這種平衡,使物種滅絕速度加快,據《世界自然資源保護大綱》估計,每年有數千種動植物滅絕,到2000年地球上10~20%的動植物即50~100萬種動植物將消失。而且,滅絕速度越來越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發出警告:本世紀鳥類每年滅絕一種,在熱帶雨林,每天至少滅絕一個物種。物種滅絕將對整個地球的食物供給帶來威脅,對人類社會發展帶來的損失和影響是難以預料和挽回的。
(9)垃圾成災全球每年產生垃圾近100億噸,而且處理垃圾的能力遠遠趕不上垃圾增加的速度,特別是一些發達國家,已處於垃圾危機之中。美國素有垃圾大國之稱,其生活垃圾主要靠表土掩埋。過去幾十年內,美國已經使用了一半以上可填埋垃圾的土地,30年後,剩餘的這種土地也將全部用完。我國的垃圾排放量也相當可觀,在許多城市周圍,排滿了一座座垃圾山,除了佔用大量土地外,還污染環境。危險垃圾,特別是有毒、有害垃圾的處理問題(包括運送、存放),因其造成的危害更為嚴重、產生的危害更為深遠,而成了當今世界各國面臨的一個十分棘手的環境問題。
(10)有毒化學品污染市場上約有7~8萬種化學品。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有危害的約有3.5萬種。其中有致癌、致畸、致突變作用的約500餘種。隨著工農業生產的發展,如今每年又有1000~2000種新的化學品投入市場。由於化學品的廣泛使用,全球的大氣、水體、土壤乃至生物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毒害,連南極的企鵝也未能倖免。自五十年代以來,涉及有毒有害化學品的污染事件日益增多,如果不採取有效防治措施,將對人類和動植物造成嚴重的危害。物造成嚴重的危害。
⑽ 把廢水排到太空會造成污染嗎
就現在排放廢水的速度,是不會造成太空污染的。因為宇宙垃圾的萬有引力會像清潔工一樣定時的對太空大掃除一次,所以不會造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