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新聞和公共新聞
❶ 後民生新聞的概念是什麼急!
公共新聞運動,新一輪的希望與夢想之旅
公共新聞,這個在上世紀90年代初才在美國「浮出水面」的新聞理論,被認為是美國傳媒做出一系列探索性新聞實踐的新理論,更是美國新聞界尋求變革而產生的一場社會學意義上的運動,本世紀初因為中國人民大學蔡雯教授推介而在國內迅速「走紅」。
公共新聞概念首先是由紐約大學Jay•Rosen提出的。他認為,新聞記者不應該僅僅局限於報道新聞,更應該致力於提高公眾獲取新聞信息的能力以及由此展開的實際行為能力;不僅僅注重與受眾交流的形式,更要關注交流的質量,幫助民眾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與途徑;不僅僅告訴公眾社會出現哪些問題,更要指導受眾如何應對這些社會問題。[3]
因此,公共新聞在其內涵上是有所側重的,雖然也重視新聞事實,但在Jay•Rosen看來,「公共品質」、對公眾生活關注與解讀才是公共新聞理論實質與核心所在。菲利普•麥耶教授對Jay•Rosen的公共新聞理論作了更為簡潔明了的解釋:公共新聞定位於受眾公共意識長期培養上,顯示了媒介良性引導社會生活的美好願望,在爭論性議題的報道上更重視內容而非技巧,由此來最終提高受眾的思維能力。
美國新聞史上有四個時期值得關注,一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新聞報道煽情主義與商業主義的合流促使新聞專業主義初步形成;二是20世紀20年代政治權力與商業主義的合流促成了新聞專業主義核心理念?D?D客觀性原則的確立;三是20世紀40年代末新聞業過於放任自由,濫用新聞自由,從而促使社會責任理論的提出;第四個時期便是20世紀90年代初出現的公共新聞運動,「它對傳統新聞規范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使得新聞專業的替代性規范地位更加鞏固。」[4]
縱觀這四個時期,任何一種新的新聞理論出現都擺脫不了來自實踐的影響,甚至在很大程度上,理論的提出源於媒體實踐困境,公共新聞理論的提出同樣如此。它是在媒介權力過於集中、新聞報道娛樂化色彩愈來愈濃、尤其是公共領域急劇萎縮以及媒介的社會責任在與商業利益博弈中敗北的情況下成長起來的,是新聞界面對社會各界的質疑與信任危機而提出的一種解決方案,因此,它本質上是極力批判媒介的商業屬性,突出媒介建構公共領域的難以替代的作用。同時,我們觀察到,公共新聞也是在社會責任理論對媒介專業主義建設缺乏活力的情況下所尋找到的一個新的支點,是社會責任理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一種理論功能延伸,是學界與實踐界欲重振新聞職業主義精神而作的創新之舉,更是「新聞業界在應對全球傳媒體系、新自由主義、文化帝國主義的宏大背景下的反叛、回應以及所採取的理論補救。」
透過公共新聞運動產生的時代背景與媒介生態環境,我們發現公共新聞理念的提出是出於一種媒介反思與自救,「是社會責任理念的現代意義的延續……並未脫離『社會責任論』核心,僅僅是在操作程式上的創新、豐富和更適應現代社會危機與公民社會民主心理的開始。」[6]這就決定了公共新聞理念在同媒介商業精神博弈過程中充滿危機與變數,在與現實「交鋒」時顯得力不從心,因其理論與實踐中的部分思維終究帶有某種烏托邦的幻象!
❷ 印度尼西亞的主要港口有哪些
印度來尼西亞的主要港口有:井裡源漢,丹戎不碌,泗水(蘇臘巴亞),三寶壟,沙璜,巨港,巴東,萬鴉老,望加錫,日惹,雅加達,井裡汶,勿拉灣 。
(2)民生新聞和公共新聞擴展閱讀:
勿拉灣:
位於印尼西北部蘇門答臘(SUMATERA)島東北沿海的紐納恩(NUNANG)河口,瀕臨馬六甲(MALACCA)海峽西北側,是蘇門答臘的主要港口之一。
❸ 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什麼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經濟制度。
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的原因:
一、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不動搖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決定的
一方面,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必須以公有制為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因為只有堅持公有制為主體,才能保證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另一方面,只有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才能確保以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分配原則和分配性質。
二、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不動搖,是我們取得巨大經濟成就的制度保障
改革開放30多年的實踐證明,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在快速發展生產力、增加社會財富、擴大就業、繁榮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保證和促進作用。
三、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不動搖,就要反對私有化和單一公有制兩種傾向。
新中國成立後,確立了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即便在改革開放以來,鼓勵發展多種非公有制經濟,也必須始終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3)民生新聞和公共新聞擴展閱讀:
在新時代繼續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的原因:
一、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與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密切相關。其中,既有以國有經濟為主的公有制經濟的貢獻,也有非公有制經濟的貢獻,表明既不搞單一公有制也不搞私有化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巨大成功。
二、矛盾轉化的必然要求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意味著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而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必須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是相對於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而言的。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不動搖
❹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主要從哪些方面展開主要內容是什麼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起了怎樣的作用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主要在農村對人民公社的舊體制和城市中計劃經濟的舊體制兩個方面進行改革。在農村改革中,主要推行了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核心的改革措施,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客服了平均主義,極大地解放了農村生產力,推動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在城市中對國有企業的改革中,主要圍繞著增強企業活力這一中心,通過政企分開、簡政放權,通過推行多種所有制形式經濟,通過改革分配製度等,調動了企業和領導者的生產積極性,提高了企業的競爭能力和生產效率,推動我國工業生產持續高速發展。
(4)民生新聞和公共新聞擴展閱讀:
處理好改革與發展速度的關系非常重要。推進改革需要相應的經濟環境,從實際情況看,速度過高或過低都不利於改革。如果發展速度過低,就業會出問題,居民收入增速及民生改善步伐也會相應放緩,老百姓就會不滿意,改革就難以推進。但發展速度高了,會使各方面的關系綳得很緊,容易引發通脹,妨礙結構調整,也會影響改革。
我們要堅決糾正單純以經濟增長速度評定政績的偏向,保持合理的、沒水分、有質量、有效益、有利於保護環境的經濟增長。改革是發展的動力,總體有利於經濟增長。今後,我們要更好地把改革與發展結合起來,使之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❺ 現在學什麼專業好
現在比較好的專業有經濟學類專業、語言類專業、公共事業管理類專業、中國語言文學類專業、工商管理。
1、經濟學類專業
這個專業被稱為高富帥專業,畢業生就業面非常廣,不管是考公務員,金融機構、留校還是大中型企業等都可以有適合的崗位適合的工作,甚至有能力還能自主創業。但因為經濟學學的東西多,想要學好並不容易,想要好就業對專業能力要求相對較高。
4、中國語言文學類專業
這個專業是很多文科生最愛報考的專業,比如漢語言文學、對外漢語、秘書學等,尤其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看似能做的工作很多,當老師、考公務員、做編輯等都是很不錯的發展前景,但競爭激烈,對文學功底要求很高。
5、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也是一個就業方向很多的專業,不過很多人是認為這個專業是一個所學知識很雜的專業,所以很難讓學生能夠抓住重點,看似能走的工作多,但往往專業性不夠,除了考研之外,大部分畢業生都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工作。
大學選專業注意事項:
1、是否感興趣:進入大學將要在這四年內學習的專業可能就決定以後的專業方向,很多進入大學後發現自己所學的專業自己並不喜歡,然後在退學回高中復讀的人也很多,所以一定要選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專業,也有人畢業後從事了和專業無關的職業,這樣大學好像白讀了。
2、不要忽略專業限制:有些特殊的專業對考生有身高、視力等方面的要求。專業方向:在大學所讀的專業決定的以後是做什麼工作的。所以選擇專業的時候一定要慎重。
3、 選擇優勢專業:選定了專業的方向以後,可以參考某些有特色專業的院校,如果專業不好再好的大學也很難找工作,所以在先選專業,學校次之。
❻ 公共新聞的概念是什麼
「公共新聞」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美國新聞界提出的新聞理念,它被日認為是美國媒體為改變當時民眾普遍對政治喪失興趣,對媒體不信任、不關注,媒體與大眾疏離的情況而做的努力。此後十幾年內,美國在「公共新聞」領域做了大量的理論與實踐的探索。2004年,「公共新聞」成了中國傳媒界的新名詞,蔡雯和李青藜在《國際新聞界》2004年第一期上發表的兩篇文章是理論界對「公共新聞」的最早引介①。此後不久,近年來新聞改革步伐一直較快的江蘇衛視《1860新聞眼》對江蘇省公推公選22名副廳級以上幹部進行了電視直播,此舉被認為是國內新聞媒體實踐「公共新聞」的開始。
國內學者孫旭培把「公共新聞」概括為:「培育和營造公民社會,監督和構建公共領域,報道和指導公共事務,交流和引導公共意見」② 。筆者理解為:「公共新聞」倡導關注公共領域中的公共事務,鼓勵民眾的廣泛參與,媒體搭建平台,促成政府、媒體、公眾的交流與溝通,共同探尋公共問題的解決之道,這是在媒體領域內發起的一場民主化運動。「公共新聞」的概念雖然出自美國,但其被引入中國,並在理論界和實踐領域都產生影響,這並不是偶然的。而且中美兩國 「公共新聞」的產生有著不盡相同的社會歷史背景。中國當下的社會狀況呼喚「公共新聞」的產生,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逐漸由私人品的匱乏逐漸轉到公共品的匱乏③,公共領域內有許多亟待解決的矛盾和問題,而關繫到公民切身利益的諸多公共事務更引起了社會大眾普遍的關注。從媒體層面看,原先播報式的黨政經新聞已經無法滿足大家參與討論與解決問題的願望,而新生的民生新聞逐漸變得流於市井化和娛樂化,缺乏對公共問題的關注,而且在報道公共事務時缺乏客觀理智認識矛盾、探尋解決之道的精神。於是,一種新的,有助於在公共領域內解決當下社會矛盾的新聞理念和新聞形式的產生變得十分必要,中國的「公共新聞」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就這樣應時而生了。
「民生新聞」是個新鮮概念,但是,構成這個關鍵詞的兩個詞語——「民生」和「新聞」,大家卻沿用已久。簡單地將這兩個詞聯系起來理解,我們大致會得出這樣的判斷:民生新聞就是反映老百姓生活的新聞。很多搞新聞的人會講,那我們不是天天在做民生新聞?的確,「廣義地說,所有新聞都是為了民眾和民眾關心的,因此,應該都是民生新聞」①。但是,由於受傳統新聞模式的制約,我們製作的不少新聞僅僅停留在「為了民眾」這個層面上,至於「民眾是否關心」很少顧及
兩者聯系http://www.qnjz.com/yj/200604/t20060405_1408263.htm
❼ 民生新聞和公共新聞的差別
民生抄新聞:目前,業界和學界對於襲「民生新聞」的內涵,眾說紛紜,且尚無定論。主要觀點有以下幾種: 1.是關注人民生計,關心市民生活的新聞,從廣義上說它屬於社會新聞,但在內容上主要關注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狀態與生存空間。 2。是「平民視角、民生內容、民本取向」。 3。是平民視角、民生內容、人文敘事。 4。是以城市居民為傳播對象,以頻道主要覆蓋城市為報道範圍,以與市民日常經濟、社會生活息息相關的新聞事件為主要題材的一種電視新聞體裁。 5.以「民生、民情、民意」為主要關注點,以城市百姓「身邊事、麻煩事、稀奇事、關心事」為主要報道題材,通過記者現場調查、跟蹤報道、嵌入式體驗等靈活多樣的方法采編製作,注重新聞的實用價值、娛樂價值、情感價值的電視新聞。 公共新聞:它是民生新聞的一種「異化」。中國目前的公共新聞的形態還不完全具備公共性,即公共新聞培養公共意識,發揮公眾決策,發起公共行為,維護公眾權利的特徵還不明晰或部分缺失。它仍然習慣性地被歸結於民生新聞的范圍。
❽ 新聞概念是什麼
新聞,是指報紙、電台、電視台、互聯網等媒體經常使用的記錄與傳播信息的一種文體。是記錄社會、傳播信息、反映時代的一種文體。新聞概念有廣義與狹義之分。
廣義上:除了發表於報刊、廣播、互聯網、電視上的評論與專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屬於新聞,包括消息、通訊、特寫、速寫(有的將速寫納入特寫之列)等等;
狹義上:消息是用概括的敘述方式,以較簡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時地報道附近新近發生的、有價值的事實,使一定人群了解。新聞一般包括標題、導語、主體、背景和結語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後二者是輔助部分。寫法以敘述為主兼或有議論、描寫、評論等。新聞是包含海量資訊的新聞服務平台,真實反映每時每刻的重要事件。
(8)民生新聞和公共新聞擴展閱讀
新聞六要素(也就是記敘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即五個「W」和一個「H」即Who(何人) 、What(何事) 、When(何時)、Where(何地) 、Why(何因)、How(如何)。
特點:公開性、真實性、針對性、時效性、准確性、顯著性、接近性、開放性、廣泛性、變動性。
結構:每則新聞在結構上,一般包括標題、導語、主體、背景和結語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後二者是輔助部分。標題一般包括引標題、正標題和副標題;
導語是新聞開頭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話,它扼要地揭示新聞的核心內容。主體是新聞的軀干,它用充足的事實來表現主題,是對導語內容的進一步擴展和闡釋;
背景指的是新聞發生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背景和結語有時也可以暗含在主體中。閱讀新聞,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也就是記敘六要素):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
分類
1.按事實發生狀態分:突發性新聞、持續性新聞、周期性新聞;
2.按事實發生與報道的時間差距分:事件性新聞與非事件性新聞;
3.按新聞發生的地區與影響范圍分:國際性新聞、國內性新聞、地方性新聞;
4.按新聞事實的材料組合分:典型新聞、綜合新聞、系列新聞;
5.按傳播渠道與信息載體分:文字新聞、圖片新聞、電聲新聞、音像新聞;
6.按反映社會生活的內容分:政治新聞、經濟新聞、法律新聞、軍事新聞、科技新聞、文教新聞、體育新聞、社會新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