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共衛生 » 公共池塘

公共池塘

發布時間: 2020-12-09 17:36:01

Ⅰ 用資源環境學的角度解釋:什麼是公共池塘資源

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費的物品。嚴格意義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所謂非競爭性,是指某人對公共物品的消費並不會影響別人同時消費該產品及其從中獲得的效用,即在給定的生產水平下,為另一個消費者提供這一物品所帶來的邊際成本為零。所謂非排他性,是指某人在消費一種公共物品時,不能排除其他人消費這一物品(不論他們是否付費),或者排除的成本很高。
通常不具備排他性或(和)競爭性,一旦生產出來就不可能把某些人排除在外的商品稱為(純)公共物品。所謂商品的排他性是指商品的生產者或者購買者可以很容易地把他人排斥在獲得該商品帶來的利益之外;商品的競爭性是指消費商品的數量與生產這一數量的成本有關。
所以,確定是否是公共物品,關鍵就是看是否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
分類有幾種:
第一類是純公共物品,即同時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第二類公共物品的特點是消費上具有非競爭性,但是卻可以較輕易地做到排他,有學者將這類物品形象地稱為俱樂部物品(club goods):高速公路,橋梁公園,對特定人群開放的學校,游泳池,海灘,電影院等等,都是俱樂部物品的典型例子;第三類公共物品與俱樂部物品剛好相反,即在消費上具有競爭性,但是卻無法有效地排他,有學者將這類物品稱為共同資源或公共池塘資源物品:電信、電力、自來水、管道、煤氣。俱樂部物品和共同資源物品通稱為「准公共物品,即不同時具備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准公共物品一般具有「擁擠性」的特點,即當消費者的數目增加到某一個值後,就會出現邊際成本為正的情況,而不是像純公共物品,增加一個人的消費,邊際成本為零。准公共物品到達「擁擠點」後,每增加一個人,將減少原有消費者的效用。公共物品的分類以及准公共物品「擁擠性」的特點為我們探討公共服務產品的多重性提供了理論依據。
此外,公共物品也可以這樣分類:
(1)純公共物品:具有完全的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如國防和燈塔等,通常採用免費提供的方式。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多見。
(2)准公共物品:具有有限的非競爭性和局部的排他性。即超過一定的臨界點,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就會消失,擁擠就會出現。准公共物品可以分為兩類:
a.公益物品。如義務教育、公共圖書館、博物館、公園等
b 公共事業物品,也稱自然壟斷產品。如電信、電力、自來水、管道、煤氣等。

Ⅱ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怎麼樣

第一次上導師的課,老師就講了如何讀書的問題,聽後深感惋惜,要是早聽四年的話,估計我的本科生涯不會那麼混亂,當然這也與我的性格有關,不過總不至於那麼混亂。老師說讀書應該按照由近及遠、由專到通、強調專業和興趣,並要求書籍與文章兼顧,因為後來出現的書一般都會吸收前人的精華,專業書籍還可以使讀者對問題的論證有更清晰的認識。另外,要切忌見名人的書就讀,更不能跟隨出版商的宣傳。很慚愧,這些我都沒做到,現在我盡量向這個方向努力,看看前幾天從圖書館借的書,發現都符合老師的標准,於是很是欣慰。老師上課的時候還推薦了兩本書,一本書是普特南的《使民主運轉起來》,另一本就是我這幾天在讀的《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這兩本書都是基於長期(幾十年)的經驗研究進行理論研究,閱讀這兩本書主要是進行研究方法的學習。 埃莉諾.奧斯特羅姆是著名的政治學家、公共行政學家,一生著作等身,而這本《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則是其中最為著名的著作之一。這本書在搜集大量經驗案例的基礎上,運用制度分析方法研究現實的政策問題。作者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首先交代關於公共事物治理的傳統模型,並對其的適用性進行評析和挑戰;在此基礎上,作者將研究視角從理論轉移到現實中的公共池塘資源問題,指出其中的困境,並設計研究該問題的框架;針對提出的問題,搜集正反兩種案例,分析其中有助於困境的的解決以及導致困境的各種變數,並對其進行理論分析;最後根據經驗研究進行系統的理論總結。 傳統上,公共事物治理問題通常都可以歸為三種模型:公地悲劇、囚徒困境和集體行動的邏輯,其基本思路類似,系指人都是理性的,但單個人的理性會導致集體的非理性。得出這個結論的原因在於人的自利動機,當然還包括信息的不完備、缺乏溝通以及監督不利等。但是這三個模型都是建立在理想的基礎上,現實中盡管有接近這些模型的實例,但通常情況下,現實生活並不與之符合,如果政策人員簡單的運用這些模型進行政策分析或政策制定,則會產生理論與現實不符合的後果。作者對其存在的問題歸結為三個:沒有反映制度變遷的漸進性和制度自主轉化的本質;在分析內部變數是如何影響規則的集體供給時,沒有注意外部政治制度特徵的重要性;沒有包括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於是就有對其進行改進的必要,也就是通過增加符合現實的變數,使其更符合現實的要求,從而為政策的制定提供更完善的基礎。奧斯特羅姆選擇公共池塘資源作為自己研究的對象,並其研究范圍限定為小規模。她在批判傳統的集體行動困境的兩種解決方法(企業理論和國家理論,即私有化或者實行中央控制)的基礎上,提出公眾內部自主組織和自主治理的可能性,並指出實現這一目標的三個難題,即供給、承諾和監督問題,因為這些措施在力圖解決個人自利動機和搭便車心理的同時,也同樣會產生這些問題,即二階困境,而對這個問題的解決正是後面的成功案例之所以成功的關鍵所在。在此基礎上,作者提出了研究框架,指出要改變單層次的研究方式,而將研究范圍擴展到多層次,研究佔用和供給問題,與此同時,提出現實場景的選擇依據,即通過選擇成功與失敗的正反案例,找出有助於解決集體行動困境的相關變數,並解決制度的供給難題。 接下來就是對案例的分析,這些案例的具體內容主要涉及高山草場、灌溉制度、漁場、水利等問題,盡管存在具體形式的不同,但卻有著一個共同點,即都屬於公共池塘資源問題,這是一種可以被公眾單獨享用的公共資源,在所有權上具體公共性,在使用上則是典型的個人受益,並且對其使用的限制需要付出極大的成本,其使用達到一定限度後可以看作是具有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品,因而也可以將之理解為半公共品。正是因為它的這種性質,使得這些案例中的成員都有濫用資源的趨勢,這在那些失敗的案例中成為現實,而在那些成功的案例中則沒有實現。對其原因的探尋正是接下來三章所要做的事情,正如作者所說的,「提出復雜變數作為分析框架而不是作為模型的原因,准確說來是因為無法在一個模型中容納下此等復雜的情形」,也就是說最終作者只找到了解決集體行動困境的變數,而不能窮盡之所以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的所有原因。通過比較這些成功的案例,作者歸納出長期存續的公共池塘資源制度中所闡述的七項設計原則:清晰界定邊界、使佔用和供應規則與當地條件保持一致、集體選擇的安排、監督、分級制裁、沖突解決機制、對組織權的最低限度的認可、分權制企業。簡單的說,就是要求組成由社會成員組成的合作組織,並建立解決沖突的機制和場所,在這個組織中可以明確成員的資源所有權和數量,同時建立相關的監督機制。而經驗證據也證明,那些失敗的案例無一不是沒有達到這七項原則,並且基本上都是僅擁有三項或以下,還需要指出的是,有些案例表明,一些地方雖然具備了大多數原則,但仍然導致失敗,這可以被歸為脆弱的制度。要解決監督,首先需要具有可信承諾,而要獲得可信承諾,則必須解決制度的供給問題,第四章的案例主要反映的就是制度供給問題,作者介紹了大洛杉磯地區南部一系列地下水流域的制度起源。從這關於雷蒙特領域、西部和中部地區三個案例中可以看出,人們在組織者的領導下,通過將現有規則的預期受益和成本的凈流量與替代規則的預期受益和成本的凈流量進行比較,做出進行制度變遷的選擇。但是,制度變遷在現實條件下仍然不是單純的內部問題,它還與外在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並且由於內部因素的難以測量,使得不得不轉向對外在環境的研究。在最後一章的總體分析中,作者指出,有關收益、成本、共有規范和機會的數據所組成的總和變數很難被記載下來或者有效的收集,因此就必須轉向影響這些總和變數的環境變數,應該看到,促進型體制對佔用者採納增進共同利益的新規則較之冷漠型體制有著更大的作用,這正是外部政治環境的影響之所在。 這本書在研究方法上的貢獻是巨大的,它對三個理論模型的修正,為在現實生活中解決集體行動困境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基礎,使得政策分析更具可操作性。當然,這項研究也並不是完美無缺的,比如,對促使社會集體成員組織起來的心理因素的分析顯得不夠,同時,作者在探討成員間合作時曾提及「社會資本」的概念,但卻沒有深入研究下去,使得本書沒能發掘出促進社會成員間相互合作、增強信任的這一重要變數。當然,對「社會資本」的研究在作者以後的論文中已經出現。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集體行動制度的演進》(Governing the Commons:The Evolution of Institutions for Collective Action) 作者:[美]埃莉諾.奧斯特羅姆(Elinor Ostrom) 譯者:余遜達,陳旭東 目錄: 導言第一章 反思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 第一節 三種富有影響的模型 第二節 模型的隱喻性用法 第四節 一種挑戰 第二章 自主組織和自主治理公共池塘資源的制度研究 第一節 公共池塘資源的情境 第二節 相互依存、獨立行動和集體行動 第三節 三個難題:供給、承諾和監督 第四節 研究框架的設計 第三章 長期存續的自主組織和自主治理公共池塘資源分析 第一節 高山草場和森林的社群保有權 第二節 韋爾塔的灌溉制度 第三節 菲律賓桑赫拉的灌溉社群 第四節 各種長期存續的自主組織治理的公共池塘資源制度的相似之處 第四章 制度變遷分析 第一節 抽水競賽 第二節 訴訟博弈 第三節 企業家的博弈 第四節 多中心的公共企業博弈 第五節 制度供給分析 第五章 制度失敗和制度脆弱性分析 第一節 公共池塘資源問題不斷的土耳其近海漁場 第二節 公共池塘資源問題不斷的加利福尼亞地下水領域 第三節 斯里蘭卡漁場 第四節 斯里蘭卡水利開發工程 第五節 脆弱的新斯科舍近海漁場 第六節 比較研究得到的教訓 第六章 自主組織和自主治理公共池塘資源的分析框架 第一節 供給問題、可信承諾問題和相互監督問題 第二節 分析制度選擇的框架 第三節 對社會科學家的挑戰 參考文獻 後記上海三聯書店2000年6月第一版(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298千字

Ⅲ 實現自主治理的八項具體原則是什麼

一、實現自主治理的八項具體原則:

通過分析分布在世界各國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包括瑞士和日本的山地牧場及森林的公共池塘資源,以及西班牙和菲律賓群島的灌溉系統的組織情況等等,奧斯特羅姆總結和界定了其中8項原則。

1、清晰界定邊界。有權從公共池塘資源中提取一定資源單位的個人或家庭也必須予以明確規定。

2、規定佔用的時間、地點、技術或(和)資源單位數量的規則,要與當地條件及所需勞動、物資或(和)資金的供應規則保持一致。

3、集體選擇的安排。絕大多數受操作規則影響的個人應該能夠參與對操作規則的修改。

4、監督。積極檢查公共池塘資源狀況和佔用者行為的監督者,或是對佔用者負責的人,或是佔用者本人。

5、分級制裁。違反操作規則的佔用者很可能要受到其他佔用者、有關官員或他們兩者的分級的制裁,制裁的程度取決於違規的內容和嚴重性。

6、沖突解決機制。佔用者和他們的官員能迅速通過低成本的地方公共論壇,來解決他們之間的沖突。

7、對組織權的最低限度的認可。佔用者設計自己制度的權利不受外部政府權威的挑戰。

8、分權制企業。在一個多層次的分權制企業中,對佔用、供應、監督、強制執行、沖突解決和治理活動加以組織。

二、自主治理理論:

自主治理理論概述,當代公共選擇學派和公共經濟學的代表人物埃莉諾·奧斯特羅姆在大量實證案例研究的基礎上,開發了自主治理理論,從而在企業理論和國家理論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了集體行動的理論。 從影響理性個人策略選擇的四個內部變數、制度供給、可信承諾和相互監督、自主治理的具體原則三個方面闡述了自主治理理論的核心內容。

Ⅳ 農村公共池塘水利局民政部門加固無安全措施與標志有法律責任沒

施工安全技術措施是在施工項目生產活動中,根據工程特點、規模版、結構復雜程度、工期權、施工現場環境、勞動組織、施工方法、施工機械設備、變配電設施、架設工具以及各項安全防護措施等,針對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進行預測和分析,找出危險點,為消除和控制危險隱患,從技術和管理上採取措施加以防範,消除不安全因素,防止事故發生,確保項目安全施工。施工安全技術措施主要包括: (1)進人施工現場的安全規定。 (2)地面及深坑作業的防護。 (3)高處及立體交叉作業的防護。 (4)施工用電安全。 (5)機械設備的安全使用。 (6)預防因自然災害(防颱風、防雷擊、防洪水、防地震、防署降溫、防凍、防寒、防滑 等)促成事故的措施。 (7)防火防爆措施。

Ⅳ 奧斯特羅姆定理內容

假定所有個人都是自己利益的最好判斷者;沒有人適於審理自己涉及他人利益的案件;由於同內樣的理由,不容,由於更充分的理由,人的團體不宜於同時既做法官又做當事人;野心必須用野心來對抗;個人的利益必須與立憲權利地位聯系起來;手段必須與目的相稱,期望通過自己的作用達到任何目的的人,應該具有用以達到目的的手段;在每種政治制度中,增進公眾幸福的權力,包括一種可能被誤用和濫用的自由裁量權;那裡的一成不變的目的是按這樣的方式來劃分和安排某些公職的,以便彼此有所牽制──使個人的私人利益可以成為公眾權利的保護者。

Ⅵ 公共物品是什麼意思

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是與私人物品相對應的一個概念,消費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特徵,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過市場機制由企業和個人來提供,主要由政府來提供。
公共物品是相對那些可以劃分為企業或個人消費單元的基本生活或生產資料等私人物品而言的共享性物質產品和服務項目。
簡介
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費的物品。公共物品是可以供社會成員共同享用的物品,嚴格意義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所謂非競爭性,是指某人對公共物品的消費並不會影響別人同時消費該產品及其從中獲得效用,即在給定的生產水平下,為另一個消費者提供這一物品所帶來的邊際成本為零。所謂非排他性,是指某人在消費一種公共物品時,不能排除其他人消費這一物品(不論他們是否付費),或者排除的成本很高。
通常不具備排他性或(和)競爭性,一旦生產出來就不可能把某些人排除在外的商品稱為(純)公共物品。所謂商品的排他性是指商品的生產者或者購買者可以很容易地把他人排斥在獲得該商品帶來的利益之外;商品的競爭性是指消費商品的數量與生產這一數量的成本有關。
方法一
第一類是純公共物品,即同時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第二類公共物品的特點是消費上具有非競爭性,但是卻可以較輕易地做到排他,有學者將這類物品形象地稱為俱樂部物品(club goods);第三類公共物品與俱樂部物品剛好相反,即在消費上具有競爭性,但是卻無法有效地排他,有學者將這類物品稱為共同資源或公共池塘資源物品。俱樂部物品和共同資源物品通稱為"准公共物品,即不同時具備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准公共物品一般具有"擁擠性"的特點,即當消費者的數目增加到某一個值後,就會出現邊際成本為正的情況,而不是像純公共物品,增加一個人的消費,邊際成本為零。准公共物品到達"擁擠點"後,每增加一個人,將減少原有消費者的效用。公共物品的分類以及准公共物品"擁擠性"的特點為我們探討公共服務產品的多重性提供了理論依據。
方法二
公共物品也可以這樣分類:
(1)純公共物品:具有完全的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如國防和燈塔等,通常採用免費提供的方式。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多見。
(2)准公共物品:具有有限的非競爭性和局部的排他性。即超過一定的臨界點,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就會消失,擁擠就會出現。准公共物品可以分為兩類:紐約公共圖書館a.公益物品。博物館如義務教育、公共圖書館、博物館、公園等
b 公共事業物品,也稱自然壟斷產品。如電信、電力、自來水、管道、煤氣等

Ⅶ 什麼是公共池塘理論

說的是一個公共的池塘,本來養了很多魚的,但是社會上的人們不僅不好好的觀賞它,反而都去撈它們。使得漁塘最後變的什麼都沒有了。這是「公共關系」上面的問題。

Ⅷ 圖書館的座位能算是公共池塘資源嗎

公共池塘資源意指其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但在分散決策和競爭環境下,必然會導致資源的過度使用,即實際上存在著負的外部性。
而對於圖書館的作為兒言,應該算是不完全的公共品,可以歸為擁擠性的物品。

Ⅸ 什麼是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有何特點和分類

1、公共物品是不能由私營部門通過市場提供而必須由公共部門以非市場方式提供的物品或勞務。

2、特點:

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公共物品是向整個社會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或聯合消費的特點。全社會的人可以共同享用,而不能將其分割為若幹部分,分別歸屬於某些個人、家庭或企業。

消費的不排他性。即某個人、家庭或企業對公共物品的享用並不影響、妨礙其他人、家庭或企業同時享用。

受益的不可阻止性。即在技術上沒有辦法將拒絕為之付款的個人、家庭或企業排除在公共物品的受益范圍之外。

3、分類:

第一類是純公共物品,即同時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

第二類公共物品的特點是消費上具有非競爭性,但是卻可以較輕易地做到排他,有學者將這類物品形象地稱為俱樂部物品(club goods)。

第三類公共物品與俱樂部物品剛好相反,即在消費上具有競爭性,但是卻無法有效地排他,有學者將這類物品稱為共同資源或公共池塘資源物品。俱樂部物品和共同資源物品通稱為「准公共物品,即不同時具備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

(9)公共池塘擴展閱讀:

供給與消費:

由於公共物品的特殊性,導致市場機制決定的公共物品供給量遠遠小於帕累托最優狀態。先後出現庇古均衡、林達爾均衡、薩繆爾遜均衡和馬斯格雷夫均衡等四種主要的公共物品均衡模型對公共物品的供給問題進行研究。

最終可以得出如下結論:區別於私人物品的帕累托最優要求個人邊際替代率等於個人邊際轉換率,公共物品的帕累托最優要求所有人的「公共」邊際替代率總合等於邊際轉換率。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