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共衛生 » 地膜污染

地膜污染

發布時間: 2020-11-20 14:47:35

1. 如何消除農葯地膜對環境的污染

目前我國由於工業「三廢」污染、農用化肥和農葯的污染以及廢棄塑料和農用地膜的污染,嚴重的影響了我國的生態環境,使得水污染日益加劇,水資源嚴重短缺,全國600多個城市中已有一半城市缺水,農村則有8 000萬人和6 000萬頭牲畜飲水困難;土壤污染嚴重,耕地面積銳減,近10年來每年流失的土壤總量達50億t,土地荒漠化日益加劇;森林覆蓋面積下降,草場退化,每年減少森林面積達2 500萬畝;人們的身體健康受到嚴重威脅,疾病發病率急劇上升。因此,加大環境保護和環境治理力度,加快應用高新技術,如現代生物技術來控制環境污染和保持生態平衡,提高環境質量已成為環保工作者的工作重點。

現代生物技術與環境保護

現代生物技術是以DNA分子技術為基礎,包括微生物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等一系列生物高新技術的總稱。現代生物技術不僅在農作物改良、醫葯研究、食品工程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而且也隨著日益突出的環境問題在治理污染、環境生物監測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自20 世紀 80年代以來生物技術作為一種高新技術,已普遍受到世界各國和民間研究機構的高度重視,發展十分迅猛。與傳統方法比較,生物治理方法具有許多優點。

(1)生物技術處理垃圾廢棄物是降解破壞污染物的分子結構,降解的產物以及副產物,大都是可以被生物重新利用的,有助於把人類活動產生的環境污染減輕到最小程度,這樣既做到一勞永逸,不留下長期污染問題,同時也對垃圾廢棄物進行了資源化利用。

(2) 利用發酵工程技術處理污染物質,最終轉化產物大都是無毒無害的穩定物質,如二氧化碳、水、氮氣和甲烷氣體等,常常是一步到位,避免污染物的多次轉移而造成重復污染,因此生物技術是一種既安全又徹底消除污染的手段。

(3)生物技術是以酶促反應為基礎的生物化學過程,而作為生物催化劑的酶是一種活性蛋白質,其反應過程是在常溫常壓和接近中性的條件下進行的,所以大多數生物治理技術可以就地實施,而且不影響其他作業的正常進行,與常常需要高溫高壓的化工過程比較,反應條件大大簡化,具有設備簡單、成本低廉、效果好、過程穩定、操作簡便等優點。

所以,當今生物技術已廣泛應用於環境監測、工業清潔生產、工業廢棄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的處理,有毒有害物質的無害化處理等各個方面。

白色污染的消除

廢棄塑料和農用地膜經久不化解,估計是形成環境污染的重要成分。據估計我國土壤、溝河中塑料垃圾有百萬噸左右。塑料在土壤中殘存會引起農作物減產,若再連續使用而不採取措施,十幾年後不少耕地將顆粒無收,可見數量巨大的塑料垃圾嚴重影響著生態和環境,研究和開發生物可降解塑料已迫在眉睫。利用生物工程技術一方面可以廣泛地分離篩選能夠降解塑料和農膜的優勢微生物、構建高效降解菌,另一方面可以分離克隆降解基因並將該基因導入某一土壤微生物(如:根瘤菌)中,使兩者同時發揮各自的作用,將塑料和農膜迅速降解。同時,還需大力推行可降解塑料和地膜的研發、生產和應用。

有些微生物能產生與塑料類似的高分子化合物即聚酯,這些聚酯是微生物內源性貯藏物質,可以用發酵方法進行生產,由此形成的塑料和地膜因有可被生物降解、高熔點、高彈性、不含有毒物質等優點而在醫學等許多領域有極好的應用前景。為了降低成本、提高產量,人們正在用重組DNA技術對相關的微生物進行改造,此方面目前一個研究熱點是採用微生物發酵法生產聚-β羥基烷酸(PHAs),研究人員正設法構建出自溶性PHAs生產菌種,即將PHAs重組菌進行發酵,在積累大量的PHAs後,加入信號物質,使裂解蛋白產生,細胞壁破壞,PHAs析出,以簡化胞內產物PHAs的提取過程,降低提取成本。

化學農葯污染的消除

一般情況下,使用的化學殺蟲劑約80%會殘留在土壤中,特別是氯代烴類農葯是最難分解的,經生態系統造成滯留毒害作用。因此多年來人們一直在尋找更為安全有效的辦法,而利用微生物降解農葯已成為消除農葯對環境污染的一個重要方面。能降解農葯的微生物,有的是通過礦化作用將農葯逐漸分解成終產物CO2和H2O,這種降解途徑徹底,一般不會帶來副作用;有的是通過共代謝作用,將農葯轉化為可代謝的中間產物,從而從環境中消除殘留農葯,這種途徑的降解結果比較復雜,有正面效應也有負面效應。為了避免負面效應,就需要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對已知有降解農葯作用的微生物進行改造,改變其生化反應途徑,以希望獲得最佳的降解、除毒效果。要想徹底消除化學農葯的污染,最好全面推廣生物農葯。

所謂生物農葯是指由生物體產生的具有防止病蟲害和除雜草等功能的一大類物質總稱,它們多是生物體的代謝產物,主要包括微生物殺蟲劑、農用抗生素制劑和微生物除草劑等。其中微生物殺蟲劑得到了最廣泛的研究,主要包括病毒殺蟲劑、細菌殺蟲劑、真菌殺蟲劑、放線菌殺蟲劑等。長期以來並沒有得到廣泛的使用。現在人們正在利用重組DNA技術克服其缺點來提高殺蟲效果,例如目前病毒殺蟲劑的一個研究熱點是桿狀病毒基因工程的改造,人們正在研究將外源毒蛋白基因如編碼神經毒素的基因克隆到桿狀病毒中以增強桿狀病毒的毒性;將能幹擾害蟲正常生活周期的基因如編碼保幼激素酯酶的基因插入到桿狀病毒基因組中,形成重組桿狀病毒並使其表達出相關激素,以破壞害蟲的激素平衡,干擾其正常的代謝和發育從而達到殺死害蟲的目的。

提案建議,要在農村宣導環境與資源保護的方針、政策與法規,增強廣大農民的生態和環境保護意識。同時,政府要出台優惠政策,讓更多農業科技人才下鄉傳授科技知識,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注重節能減耗,減少農業化學品的投入,綜合利用農業廢棄物,使種植業、養殖業、林草業和加工業有機地結合起來。引導建立農業示範田,率先垂範,讓農民切身感受到科技帶給他們的益處。此外,依靠科技進步,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如,將養殖業和種植業結合起來,既治理畜禽場的污染,又給種植業提供有機肥,從而減少化肥農葯的使用;充分利用使用壽命長的地膜,使用後可回收,以減少環境污染問題

2. 普通地膜能造成什麼禍害

1、不能自然分解,造成所謂的「白色污染」危害人類的生存環境;
2、不可專以焚燒,屬會產生有毒物質,致癌。嚴重污染環境;
3、1)使用生物材料,可以節省石油的使用,節約能源;
2)可降解,不產生「白色污染」;
3)因為來自自然農作物肥料(能使農作物增產20%),減少了化肥施用量。間接減少了來自化肥,及生產化肥時的污染。

(專業人士回答,要求追加分)

3. 如何防止地膜對土地的污染

(1)採取人工和機械回收相結合的措施,組織人力回收農田中的廢舊地回膜。同時,在翻地、平整答土地、播種前可採用地膜回收機回收廢舊地膜。
(2)地膜玉米多是活稈成熟,要適期收獲。收獲後結合整地把廢舊膜撿到地外,統一處理。同時,要積極引進和採用光降解和草纖維等農業地膜,可較好地防止農田污染和公害,降低成本。

4. 當地地膜污染現狀及防治途徑有哪些

針對農用地膜殘留及造成污染的途徑,可從以下幾點措施對其進行改善:通過添加抗老版化權物質、生產寬幅地膜、研發可生物降解地膜等手段改進地膜的可降解性,加強地膜回收機的研究,提高地膜的回收利用率;通過多種渠道增強農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和對農用地膜的認知度,自覺回收殘膜和減少對普通農膜的使用;用政策手段標准化、規范化農用地膜的生產和使用。減少農用地膜對生態環境的污染需要國家、社會和個人的共同努力。 天#貓美國進口普衛欣提示:霧霾天氣出行記得做好防護。

5. 地膜覆蓋會造成環境污染嗎

不能分解的塑料會污染環境。

6. 為了避免農村田間地膜污染,我們應該採取哪些措施

地膜由於是採用聚乙烯等難以降解的材料,讓它殘留在田地里將會對土地造成大面積的污染,減少農作物的產量,所以,對於他們的治理刻不容緩。我覺得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下手,
首先在材料上面,政府可以通過激勵機制、政策來支持光大購買者購買嚴格的標准產品,不要去貪小便宜而買那種劣質的產品,那種產品因為危害大、污染重過不了產品檢測,所以他們才賣的那麼低。所以,我們可以制定一個獎勵制度,凡事購買正規合格的產品都能拿到回扣,買的多的還能另一些家用小電器,通過這些獎勵性的機制來促進農民或者生產者更多使用合乎標準的材料。


7. 如何有效防止廢舊地膜的污染

廢舊的地膜應該怎樣處理才能有效的防止污染呢? 大家一塊分析一下:
殘膜的回收治理需要注重三個環節。一是地膜生產廠家應生產可降解塑料地膜,同時生產質量可靠、耐老化、厚度高於0.01毫米的地膜,使地膜覆蓋給農業生產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在地膜使用量增大的同時促進地膜生產企業的發展;二是推廣適期揭膜技術和膜側栽培技術,進行殘膜回收,減少污染,保證地膜覆蓋的持續發展;三是做好殘膜的再生利用,給殘膜回收帶來直接經濟效益。殘膜回收技術的發展及回收率的提高,反過來又可促進地膜生產。這三個環節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忽視其中任何一個環節,都會破壞整個系統的平衡,帶來嚴重的後果。
1:研究開發新材料,尋找農膜替代品實踐證明,研製出易降解、無污染的新材料才能根除地膜污染。目前使用的地膜都為聚乙烯農膜,化學性質穩定,不易分解和降解,因而形成土壤環境的污染。故應鼓勵開發無污染可降解的生物地膜,替代聚乙烯農膜。目前,生物農膜強度不夠或成本較高而難以推廣,應進一步改進和優化生物農膜的性能,逐步降低成本,以利於推廣應用。
2:採取人工和機械回收相結合的措施可組織人力和勞力通過手工或耙子回收殘留地膜,在翻地、平整土地、播種前及收獲後採用地膜回收機回收也能得到較好的效果。
3:加快制定有關殘膜回收的經濟政策要制定一些優惠政策以鼓勵回收、加工、利用廢舊農膜的企業,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同時體現「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要求地膜銷售部門和地膜消費者自行回收利用。
4:大力推廣適期揭膜技術所謂適期揭膜技術是指把作物收獲後揭膜改變為收獲前揭膜,篩選出各種作物的揭膜期。具體的揭膜時間是選定為雨後初晴或早晨土壤濕潤時揭膜。

5:優化耕作制度進一步加強倒茬輪作制度,通過糧、菜、葯輪作倒茬減少地膜單位面積的平均覆蓋率,進而減輕殘膜的污染危害。
6:加強宣傳引導 防治廢舊農膜污染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部門、各行業和廣大農民群眾的共同努力、支持和參與。要大力開展宣傳教育,提高各級領導和農民群眾對地膜污染危害的長遠性、嚴重性的認識,提高回收廢舊農膜的自覺性。目前大多數農民已經認識到殘留農膜的危害,開始主動清理收集,但處理的方式方法比較簡單,除了焚燒和填埋外,很少集中回收再利用。由於缺乏長效機制,加之地膜使用量大、污染面廣,仍有大量的地膜殘留在土地中,直接威脅著農業的持續發展。

8. 地膜的防治與危害

一、殘留農膜對環境的危害主要表現為以下四個方面
1是對土壤環境的危害。土壤滲透是由於自由重力,水向土壤深層移動的現象。由於土壤中殘膜碎片改變或切斷土壤孔隙連續性,致使重力水移動時產生較大的阻力,重力水向下移動較為緩慢,從而使水分滲透量因農膜殘留量增加而減少,土壤含水量下降,削弱了耕地的抗旱能力。甚至導致地下水難下滲,引起土壤次生鹽鹼化等嚴重後果。另外,殘農 膜影響土壤物理性狀,抑製作物生長發育。農膜材料的主要成分是高分子化合物,在自然條件下,這些高聚物難以分解,若長期滯留地里,會影響土壤的透氣性,阻礙土壤水肥的運移,影響土壤微生物活動和正常土壤結構形成,最終降低土壤肥力水平,影響農作物根系的生長發育,導致作物減產。
2是對農作物的危害。由於殘膜影響和破壞了土壤理化性狀,必然造成作物根系生長發育困難。凡具有殘膜的土壤,阻止根系串通,影響正常吸收水分和養分;作物株間施肥時,有大塊殘膜隔離則隔肥,影響肥效,致使產量下降。據兵團環境部門測定種子播在殘膜上,爛種率達6.92,爛芽率5.17,棉苗側根比正常減少4.8~7.6條,2~3片真葉期棉苗死亡1.19,子葉期棉苗死亡3.08,現蕾期推遲3~5天。株高降低6.7cm~12.9cm,有關調查資料表明,殘膜對玉米產量影響的差異達到顯著水平。每公頃有187.5Kg殘膜的土地,生產9420kg玉米,比無殘膜的對照田減產玉米909kg。減產率8.8。
3是對農村環境景觀的影響。由於回收殘膜的局限性,加上處理回收殘膜不徹底,方法欠妥,部分清理出的殘膜棄於田邊、地頭,大風刮過後,殘膜被吹至家前屋後、田間、樹梢、影響農村環境景觀,造成「視覺污染」。
4是對牲畜的危害。地面露頭的殘膜與牧草收在一起,牛羊誤吃殘膜後,阻隔食道影響消化,甚至死亡。
總之,從地膜污染對環境和作物產量產生的危害可以看出,地膜栽培農田中殘留地膜量,大都接近或達到了能使作物減產的臨界值。因此,防治地膜污染已經是一項十分緊迫而又有重要意義的工作。
二、防治農膜污染的幾點建議
要防治地膜污染應遵循「以宣傳教育為先導,以強化管理為核心,以回收利用為主要手段,以替代產品為補充措施」的原則,積極防治殘膜污染,主要通過清理和回收利用來減少污染,並依靠有利於回收利用的經濟政策提高回收利用率。
1是加強宣傳教育。防治地膜污染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部門、各行業 和廣大農民群眾的共同努力、支持和參與。要大力開展宣傳教育,提高各級領導和農民群眾對地膜污染危害的長遠性、嚴重性,恢復困難性的認識,提高回收地膜的自覺性。
2是加快制定有關回收殘膜的經濟政策。要制定一些優惠政策以鼓勵回收、加工、利用廢舊地膜的企業的發展,要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為了不增加政府負擔,同時體現「誰 污染、誰治理」的原則,應要求地膜銷售部門和地膜消費者自 行回收利用。不能自行回收利用的企業或個人要交納回收處理費,用於對回收利用者的補償。
3是建議制定殘膜殘留量標准。要制定必要的農田殘膜留量標准和殘膜留量超標准收費標准,使農田地膜污染早日納入法制管理軌道。
4是大力推廣適期揭膜技術。所謂適期揭膜技術是指把作物收獲後揭膜改變為收獲前揭膜,篩選作物的最佳揭膜期。具體的揭膜時間最好選定為雨後初晴或早晨土壤濕潤時揭膜。地膜棉花應在頭水前揭膜。
適期揭膜有以下幾個優點: 第一,適期揭膜技術可縮短覆膜時間60~90天,所以地膜仍保持較好的韌性,容易回收,一般回收率達到95以上。基本上消除農田土壤的殘膜污染,保護農田生態環境。 第二,適期揭膜技術,由於提早揭膜能夠降低田間濕度,有利於抑製作物的病害,可減輕玉米紋枯病。 第三,適期揭膜技術有利於作物根系發育和增強土壤的透氣性。 第四,適期揭膜一般是在作物的生殖生長期前或生殖生長期間進行,這時作物需要大量的水分,此時揭膜有利於根系對水分的直接接收,有利於作物的生長。 第五,適期揭膜有利於作物後期田間管理,便於中耕除草,便於中後期作物追肥和雍蔸培土防倒伏。
總之適期揭膜技術不但能提高地膜回收率,節省回收地膜用 工,而且還能使作物增產。因此要大力推廣適期揭膜技術,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
5是採取人工和機械回收相結合的措施,加大殘留地膜回收力度。除頭水前揭膜措施外,還可組織人力和勞力通過手工或耙子回收殘留地膜,在翻地、平整土地、播種前及收獲後可採用地膜回收機回收也能得到較好的效果。如遼寧省農機化研究所研製的ISQ-20型地膜消除機,新疆麥蓋提縣研製出的環形滾動釘齒式殘膜清除機,推廣使用效果很好。
6是增加地膜韌性,以利殘膜回收。目前,農村普遍使用的農用地膜都為超薄膜,厚度為0.007cm易破碎,難回收。而國外及內地一些省市使用的地膜都較厚,兄弟省區使用的地膜厚度為0.015cm,它不易破碎,因而易回收。建議增加地膜厚度以增強地膜韌性利於殘膜回收。
7是研究開發新材料,尋找農膜替代品。實踐證明,研製出易降解,無污染的新材料才能根除地膜污染。目前使用的地膜都為聚乙烯農膜,化學性質穩定,不易分解和降解,因而造成土壤環境的污染。故應鼓勵開發無污染可降解的生物地膜,替代聚乙烯農膜。目前,生物農膜強度不夠或成本較高而難以推廣,應進一步改進和優化生物農膜的性能,逐步降低成本,以利推廣和應用。
8是優化耕作制度。進一步加強倒茬輪作制度,通過糧棉、菜棉輪作倒茬減少地膜單位面積平均覆蓋率,進而減輕殘膜 污染危害。 採用地膜覆蓋栽培技術可以達到增溫保墒而增產豐收的目的。同時,留在土壤中的殘膜也使耕地受到污染。長此下去,土壤物理性質變壞,肥力水平下降,作物根系生長困難,苗禾發育遲緩,造成減產。更為嚴重的是由於殘膜長期堆積有可能完全破壞土地資源的生產潛力,使大片良田變為荒蕪的寸草不生的荒漠土地。所以,治理地膜污染,保護農田生態環境是地膜種植持續發展的關鍵。當前在可降解,無污染的地膜還沒有大面積推廣應用的情況下,適期揭膜技術是防治殘膜污染的有效措施。此技術提高回收率,防治地膜污染,保護耕地地力,因此,要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各級領導和農民群眾的環保意識,大力推廣適期揭膜等地膜污染防治技術,減少殘膜留量,確保農業持續豐收。

9. 地膜的防治與危害,你怎麼看

一、殘留農膜對環境的危害主要表現為以下四個方面
1.對土壤環境的危害。
土壤滲透是由於自由重力,水向土壤深層移動的現象。由於土壤中殘膜碎片改變或切斷土壤孔隙連續性,致使重力水移動時產生較大的阻力,重力水向下移動較為緩慢,從而使水分滲透量因農膜殘留量增加而減少,土壤含水量下降,削弱了耕地的抗旱能力。甚至導致地下水難下滲,引起土壤次生鹽鹼化等嚴重後果。另外,殘膜影響土壤物理性狀,抑製作物生長發育。農膜材料的主要成分是高分子化合物,在自然條件下,這些高聚物難以分解,若長期滯留地里,會影響土壤的透氣性,阻礙土壤水肥的運移,影響土壤微生物活動和正常土壤結構形成,最終降低土壤肥力水平,影響農作物根系的生長發育,導致作物減產。
2.對農作物的危害。
由於殘膜影響和破壞了土壤理化性狀,必然造成作物根系生長發育困難。凡具有殘膜的土壤,阻止根系串通,影響正常吸收水分和養分;作物株間施肥時,有大塊殘膜隔離則隔肥,影響肥效,致使產量下降。據兵團環境部門測定種子播在殘膜上,爛種率達6.92,爛芽率5.17,棉苗側根比正常減少4.8~7.6條,2~3片真葉期棉苗死亡1.19,子葉期棉苗死亡3.08,現蕾期推遲3~5天。株高降低6.7cm~12.9cm,有關調查資料表明,殘膜對玉米產量影響的差異達到顯著水平。每公頃有187.5Kg殘膜的土地,生產9420kg玉米,比無殘膜的對照田減產玉米909kg。減產率8.8。
3.對農村環境景觀的影響。
由於回收殘膜的局限性,加上處理回收殘膜不徹底,方法欠妥,部分清理出的殘膜棄於田邊、地頭,大風刮過後,殘膜被吹至家前屋後、田間、樹梢、影響農村環境景觀,造成「視覺污染」。
4.對牲畜的危害。
地面露頭的殘膜與牧草收在一起,牛羊誤吃殘膜後,阻隔食道影響消化,甚至死亡。
總之,從地膜污染對環境和作物產量產生的危害可以看出,地膜栽培農田中殘留地膜量,大都接近或達到了能使作物減產的臨界值。因此,防治地膜污染已經是一項十分緊迫而又有重要意義的工作。
二、防治農膜污染的幾點建議
要防治地膜污染應遵循「以宣傳教育為先導,以強化管理為核心,以回收利用為主要手段,以替代產品為補充措施」的原則,積極防治殘膜污染,主要通過清理和回收利用來減少污染,並依靠有利於回收利用的經濟政策提高回收利用率。
1.加強宣傳教育。
防治地膜污染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部門、各行業和廣大農民群眾的共同努力、支持和參與。要大力開展宣傳教育,提高各級領導和農民群眾對地膜污染危害的長遠性、嚴重性,恢復困難性的認識,提高回收地膜的自覺性。
2.加快制定有關回收殘膜的經濟政策。
要制定一些優惠政策以鼓勵回收、加工、利用廢舊地膜的企業的發展,要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為了不增加政府負擔,同時體現「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應要求地膜銷售部門和地膜消費者自 行回收利用。不能自行回收利用的企業或個人要交納回收處理費,用於對回收利用者的補償。
3.建議制定殘膜殘留量標准。
要制定必要的農田殘膜留量標准和殘膜留量超標准收費標准,使農田地膜污染早日納入法制管理軌道。
4.大力推廣適期揭膜技術。
所謂適期揭膜技術是指把作物收獲後揭膜改變為收獲前揭膜,篩選作物的最佳揭膜期。具體的揭膜時間最好選定為雨後初晴或早晨土壤濕潤時揭膜。地膜棉花應在頭水前揭膜。
適期揭膜有以下幾個優點:第一,適期揭膜技術可縮短覆膜時間60~90天,所以地膜仍保持較好的韌性,容易回收,一般回收率達到95以上。基本上消除農田土壤的殘膜污染,保護農田生態環境。第二,適期揭膜技術,由於提早揭膜能夠降低田間濕度,有利於抑製作物的病害,可減輕玉米紋枯病。第三,適期揭膜技術有利於作物根系發育和增強土壤的透氣性。第四,適期揭膜一般是在作物的生殖生長期前或生殖生長期間進行,這時作物需要大量的水分,此時揭膜有利於根系對水分的直接接收,有利於作物的生長。第五,適期揭膜有利於作物後期田間管理,便於中耕除草,便於中後期作物追肥和雍蔸培土防倒伏。
總之適期揭膜技術不但能提高地膜回收率,節省回收地膜用工,而且還能使作物增產。因此要大力推廣適期揭膜技術,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
5.採取人工和機械回收相結合的措施,加大殘留地膜回收力度。
除頭水前揭膜措施外,還可組織人力和勞力通過手工或耙子回收殘留地膜,在翻地、平整土地、播種前及收獲後可採用地膜回收機回收也能得到較好的效果。如遼寧省農機化研究所研製的ISQ-20型地膜消除機,新疆麥蓋提縣研製出的環形滾動釘齒式殘膜清除機,推廣使用效果很好。
6.增加地膜韌性,以利殘膜回收。
目前,農村普遍使用的農用地膜都為超薄膜,厚度為0.007cm易破碎,難回收。而國外及內地一些省市使用的地膜都較厚,兄弟省區使用的地膜厚度為0.015cm,它不易破碎,因而易回收。建議增加地膜厚度以增強地膜韌性利於殘膜回收。
7.研究開發新材料,尋找農膜替代品。
實踐證明,研製出易降解,無污染的新材料才能根除地膜污染。目前使用的地膜都為聚乙烯農膜,化學性質穩定,不易分解和降解,因而造成土壤環境的污染。故應鼓勵開發無污染可降解的生物地膜,替代聚乙烯農膜。目前,生物農膜強度不夠或成本較高而難以推廣,應進一步改進和優化生物農膜的性能,逐步降低成本,以利推廣和應用。
8.優化耕作制度。
進一步加強倒茬輪作制度,通過糧棉、菜棉輪作倒茬減少地膜單位面積平均覆蓋率,進而減輕殘膜 污染危害。
採用地膜覆蓋栽培技術可以達到增溫保墒而增產豐收的目的。同時,留在土壤中的殘膜也使耕地受到污染。長此下去,土壤物理性質變壞,肥力水平下降,作物根系生長困難,苗禾發育遲緩,造成減產。更為嚴重的是由於殘膜長期堆積有可能完全破壞土地資源的生產潛力,使大片良田變為荒蕪的寸草不生的荒漠土地。所以,治理地膜污染,保護農田生態環境是地膜種植持續發展的關鍵。當前在可降解,無污染的地膜還沒有大面積推廣應用的情況下,適期揭膜技術是防治殘膜污染的有效措施。此技術提高回收率,防治地膜污染,保護耕地地力,因此,要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各級領導和農民群眾的環保意識,大力推廣適期揭膜等地膜污染防治技術,減少殘膜留量,確保農業持續豐收,同時使用巴內達碧卡菌肥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機質。

10. 地膜覆蓋是什麼,為什麼會造成環境污染

它是一種農業種植技術,可以提高土壤溫度,提前播種一個月左右。至於污染,值得商榷。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