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共衛生 » 依法不依人什麼意思

依法不依人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0-11-21 06:54:05

❶ 如何理解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智不依識

以下內容取自慧律大師《祈願正法重現》一書

三藏十二部,浩如煙海;八萬四千門,多似恆沙。欲以有限生命,開啟永恆慧命,當以法四依為根據,藉此入道。

*依法不依人:正法有二,一為世俗正法,系指文字三藏,事相上的大藏經,一為勝義正法,指證得無漏(真空無生)之理。行者應以教法,真理為憑,不可盲目信靠緣起幻有之臭皮囊。蓋法可脫在纏諸苦,指引菩提之道。人則難免主觀我見,若不契佛說,則當舍離。

*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三藏中有了義經與不了義經,前者之中道實相之諦理,後者乃為弘范而權巧之方便宣說。兩者權衡,自當依了義經方能究竟解脫。

*依義不依語:語言文字為傳達義理之工具,其作用在詮釋真理,然究非真理。切不可捨本逐末,率而依循表相文字,斷章取義,而輕忽其中所欲傳達之內在意涵。

*依智不依識:智者,非世智辯聰,而是真實圓滿之般若智慧。識者乃迷惑妄心攀緣塵境所生之虛幻認知及覺受。行者當以般若為依憑,不應以人間情識為指歸,方可得證究竟涅盤。佛子當信解正法,更當護持正法。就事相而言,要竭盡所能護持三寶,就理體而言,尤應護持當下之起心動念。

❷ 依法不依人的出處

釋迦牟尼佛滅度的時候,教給我們弟子的四依法:
第一、依法不依人專;
第二、依義不依屬語;
第三、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第四、依智不依識。

第一、依法不依人:佛不在世了,我們能守住佛的遺教「四依法」,就等於佛在世沒有兩樣。特別是在我們現在這個世間,現前這個階段,「魔強法弱」,魔多佛少,現在這個時候!《楞嚴經》裡面講,我們現前這個時代「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我們怎麼能辨別?所以必須要記住佛的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不管什麼人講的,他對也好、不對也好,我們不理會,對自己就沒有損害。法是什麼?經典,經典要以《大藏經》為標准。這個經典《大藏經》有沒有?《大藏經》里頭沒有,這個經靠不住,我們不要相信它,連註解都是如此。
出自《 楞嚴經 》

❸ 佛教:什麼是依法不依人

「四依法」對一個明心見性的人來說,四即是一,一即是四。洞徹瞭然,圓融明清,明察秋毫,靈靈不昧,含蓋一統!若問為何?因智慧本來,原有具足故!因智慧無為,應物顯形故!因智慧無上,頓超主導一切故!因智慧通達,遍宇宙萬事萬物故!因智慧能轉化人生、世出世間所有故!一切所有,所有一切,唯智慧而無不能!也只有明心見性的師父才能真正指導你的修行。其它沒朋明心見性的人都只能參考,說好聽的是自由心證,難聽是亂懵。 那麼我們這些沒有明心見性,也沒明心見性的師父,那咋辦呢?這時就依法,佛所說法皆可依據,一般以《大藏經》收錄的為准。佛法又分了義和不了義,一般是依了義經典印證。了義經典有哪些? ?了義經有:《楞嚴經》《法華經》《圓覺經》《華嚴經》《大般涅盤經》《大般若經》(包括《金剛經》和《心經》),還有唯識宗本經《解深密經》,等等............... 又有人說了,這些經我不會解,不能明白其含義,張三這樣說,李四那樣解,那聽誰的? 個人建議聽那些公認的祖師、大德的講解或注釋,他們都是明心見性講解不會有太大偏差。比如《金剛經》,六祖的注釋要先看吧。有人說我的根器鈍,想學小乘和凈土可不可以?當然可以,否則佛就不說這些法。 法只有與你自的根器和因緣相適合,那就是最好的法。否則學不會修不成,那法就沒有用了。僅供參考。

❹ 什麼是依法不依人

很多人在說依法不依人,但很多人不懂什麼是法?什麼是人?可憐可惜!
我們不能只把佛法當成法。因為佛說過,法無定法,一切是法。
我們不能用分別心去看人。沒錢的是人,有錢的是人,愚人是人,
智人是人,三百六十行中的人都是人,這些人都是我們的老師!
他們會告訴我們無上的佛法。比如說,曾經有漁民告訴我,
他們因常常是晚上去捕魚,所以常被月亮照著,皮膚被月亮照黑了,
怎麼也白不過來。他們告訴我,被太陽灑黑,只要在家裡休息一段時間,
會變白的,但被月亮照黑了,就怎麼也白不過來。
這漁民的一句平常話,讓我一下子明白。
原來我們認為月亮是反光,是反太陽的光,不會自已發光,是沒有能量的,這是一個多麼錯誤的認識!
所以,真能依人,懂人的人,是不會輕視任何眾生的,何況是人?!

能依法不依人者,已是大智之人;
能依義不依語者,已是破無明之人;
能依智不依識者,已是解脫之人;
能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者,已是了知法相,入無漏智之人。

❺ 「依法不依人」是什麼意思

凈空法師---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智不依識。

佛滅度之前,阿難尊者為我們啟請:佛在世,佛是我們老師,我們有了困難,有了疑惑,向佛請教,佛會告訴我們;佛要滅度了,不在世了,以後我們有問題怎麼辦?佛給我們說了「四依法」,說了四句。

第一句就說,「依法不依人」。一定要記住:「法」是什麼?佛所說的經典,你依照經典等於依佛一樣。人說法,如果說的法跟經不一樣,決定不能依;他說的法這經上都有,都有這個意思,可以相信。老師?老師也不行。

我年輕,在台中跟李老師學經教,有一次,就是遇到經典裡面深奧的東西我不懂,聽老師講,我覺得老師講的跟它不一樣,我懷疑。老師所講的有沒有經典做依據?沒有經典做依據,那我就不能相信。老師說有,查出來給我們看,這是正確的。如果經典上沒有的話,我們就不能相信。要記住,「依法不依人」。

第二個,「依義不依語」。語言深說、淺說、長說、短說,沒關系,意思沒有說錯,這就對了。要依義,不要依語。特別給我們現代人,看佛經的翻譯本,你看一部經,兩個人翻的兩個就不一樣,我到底依哪個?那佛說的好:意思對了就行;意思要不對,那個不可以。語言文字沒關系,說得好!「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

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了義」是什麼?「了義」跟「不了義」標准沒有一定。我能看得懂,能聽得懂,我真正得利益,對我就是「了義」;我還沒搞清楚,我還有懷疑,我不敢這樣去做,這對我來講,「不了義」。所以這一句話是活動的,你要一定依自己的程度、依自己生活環境,不要學得太高了,太深了,適合自己的程度,這個好。

「了義」究竟的是什麼?是真正了生死,出三界。那我在一切經里頭,這一部經對我合適,我學這部經我能往生,我學《華嚴》,我得不到華嚴三昧;我學《法華》,我也不行,也作不了佛,那個經的好的,大經,對我來講「不了義」,這個對我來講「了義」。一定要懂!我能做得到,我真正相信,我真正發願,我真正一心念佛,走路是一步一句佛號,這叫「了義」。

最後一句叫「依智不依識」。要依智慧,不能依感情用事。最後的決斷要用智慧,決不被感情障礙了,這個很重要!要依真實智慧。感情有很多,老師勸你,好朋友勸你。我在早年,懺雲法師勸我修凈土、李老師勸我學凈土,我都沒聽,那個時候自己以為自己有智慧,對凈土是什麼?不認識。我對凈土的認識我給諸位說過,講《華嚴經》講到一半,突然有一天心血來潮,想到文殊、普賢,那是我們心目當中最佩服的兩位菩薩:文殊、普賢修什麼法門成就的?在《華嚴經》里找,找到末後找到了,在《四十華嚴》第三十九卷,兩個人都是發願求生凈土,在阿彌陀佛那裡成就的。我們看到這個經文寒毛直豎,這樣的菩薩還從極樂世界來的,所以就非常認真仔細把《華嚴經》重新再看,看出來了。「善財童子五十三參」講過兩遍,囫圇吞棗,都沒把意思看出來。這下細看才曉得,善財童子第一個參訪的吉祥雲比丘,他修什麼法門?般舟三昧,專念阿彌陀佛,專求極樂世界。佛法跟中國世俗很多相通,都是把最重要的擺在最後。善財第一個訪問的,那叫先入為主,德雲比丘(吉祥雲比丘),我們沒看出來。再細看,看明白了,一頭一尾,五十三參,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而第一參是文殊菩薩推薦的,叫他去參訪。文殊大智,抉擇法門,決定選擇這個法門,般舟三昧,就是念佛法門。

印光大師----般舟三昧非今人可行,般舟三昧非今人所能行,汝作此說,其好高務勝耶?抑真為生死耶?如真為生死,當依凡夫通行之法。若博地凡夫妄擬效過量聖人所行之法,則必至著魔退道,且請息此念,庶可得益耳。

❻ 如何理解依法不依人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國是一個法制國家,不管你職位多高,後台多硬,只要你觸犯法律,都應當受到法律應有的懲罰。

❼ 如何理解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智不依識

以下內容取自慧律大師《祈願正法重現》一書

三藏十二部,浩如煙海;八萬四千門,多似恆沙。欲以有限生命,開啟永恆慧命,當以法四依為根據,藉此入道。

*依法不依人:正法有二,一為世俗正法,系指文字三藏,事相上的大藏經,一為勝義正法,指證得無漏(真空無生)之理。行者應以教法,真理為憑,不可盲目信靠緣起幻有之臭皮囊。蓋法可脫在纏諸苦,指引菩提之道。人則難免主觀我見,若不契佛說,則當舍離。

*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三藏中有了義經與不了義經,前者之中道實相之諦理,後者乃為弘范而權巧之方便宣說。兩者權衡,自當依了義經方能究竟解脫。

*依義不依語:語言文字為傳達義理之工具,其作用在詮釋真理,然究非真理。切不可捨本逐末,率而依循表相文字,斷章取義,而輕忽其中所欲傳達之內在意涵。

*依智不依識:智者,非世智辯聰,而是真實圓滿之般若智慧。識者乃迷惑妄心攀緣塵境所生之虛幻認知及覺受。行者當以般若為依憑,不應以人間情識為指歸,方可得證究竟涅盤。佛子當信解正法,更當護持正法。就事相而言,要竭盡所能護持三寶,就理體而言,尤應護持當下之起心動念。

附錄——三法印,一實相印

學佛需具正知見,開悟更須正知見。欲得正見,理應依法修行。何者為法?法是佛陀的發現和教導;是事事物物皆存在;是勝義諦的經驗。真理不能創造,因為其本來即存在。釋迦世尊發現世間宇宙、人生的真理,發現緣起性空、三法印的真理。體悟到眾生皆有如如不動之清凈本性,皆有成佛之可能,為令具縛沉溺看破世間假象,了幻非實,遠離妄執,乃不辭辛勞,慈悲宣說。每一個時空皆是緣起性空,法就存在於每一動點、每一角度,行住坐卧皆是法的展現。眼見耳聞於一切生滅無所住著,念念消歸自性,歸無所得。小乘破我執,證我空。大乘破法執,證法空。勝義諦(第一義諦)乃是究竟義,謂空空,即是連空的觀念亦破除。若不起心動念,則無染污,切勿知見立知,便可見本來面目。修學之始,以守住、保任、觀照為用功初階,日久工深,自可當相即道,見處即真,一切相皆屬緣起性空,見一切相皆是佛性之影現。弘一大師言:「佛法是真能破除世間一切謬見,而與以正見,佛法是真能破除世間一切迷信,而與以正信,佛法是真能破除世間一切惡行,而與以正行,佛法是真能破除世間一切幻覺,而於以正覺。」世間義理甚淺,行之卻很復雜;出世義理極深,行之卻很簡單。人生在世若未逢正法,當可謂福薄障重。何以故?無因緣了生死故。今所謂正法,舉凡四諦、十二因緣、六度、四念處、五停心觀、八正道、三十七道品……皆屬之。萬法回歸自性,名為正法。若離體說法,即名相說。離現前一念清凈本性,即是外道。《金剛經》雲:「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蓋五蘊本空,若以見聞覺知求法,乃是求見聞覺知而非求法。唯有放下妄想,不被相黏住(蓋相乃因緣聚合當體即空。),方可入萬人之中,如入無人之境。究竟而言,本來無一物也。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如盲龜植浮木,聽聞無上大法,自當信受奉行。是以成就佛道之七聖財,以[信財]為首,凈土三資糧,亦以[信]為先決條件,可知[信]乃生死常夜之明燈,當以法為船筏,心領神會,信解行證,直達涅盤(於生死當下見涅盤)。然值此末法,邪說橫流,異端並起,談玄說怪,不一而足。欲修道者,當以三法印,一實相印,為界定正法之准繩,審慎揀則。倘能掌握佛陀教法之真正精神——三法印,一實相印,即得正法之精髓。三法印系指: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盤寂靜。印者,認可,驗證之意。藉此三者根本教理,得以判別印證法之正邪,故稱「三法印」其內容梗概,開演如下:

*諸行無常:「意指世間一切事物,皆在剎那間遷流變異,無一常住不變。有為諸法概皆無常,眾生執以為實,認假作真,而起諸妄想,或求長生不老,或徒務粉飾色身,不識[亘古不變],仍不免[剎那生變],無常者,乃是世間之自然法則,此方是[真常]。了悟變化無常,乃是生命的特徵,於一切境,隨遇而安,在悲智雙運中,得見生命之究竟義。想得到幸福就要從真理下手。真理要從心下手,心要從悟下手。悟就要從觀照無常下手。能觀照就有大慈悲心,因為能觀照無常,就沒有得失的觀念。一旦失去什麼,就不會感到痛苦,因為你知道——這就是無常。」

*諸法無我:「意指世間諸法,無論有為,無為,皆是緣起幻有,並無恆常不變,獨立存在之實體或主宰。世尊殷勤囑咐:應於二六時中觀照[無我、無我所]。此色身乃四大假合之幻軀,凡我之物皆是為我所用,非我所有。若真有我,何以我之心緒、生死皆非我能掌制?足見[我]無從主宰[我所有],有[我]即生對立,而我執則為一切眾生之通病,唯有放下我執,方可覓得真我。唯有了知無我,始能於世界和平共處。」

*涅盤寂靜:「此系佛教之中心思想,意指不生不滅,身心俱寂之解脫境界。若離開涅盤思想,佛教就形同生滅的世間法,只能稱之為勸善,不能體會因性本空,果性本空,之非因非果甚深奧義。未入正信者,每以涅盤為死亡,此乃嚴重之誤解。倘如其所言,則死亡又為另一生命之開端,豈非生死未了?眾生常嬰輪回之苦,乃受業力所牽,做主不得。唯有佛陀為究竟死亡,以其死則不復再生,不生則不滅,蓋以打破無始無明,徹見本來面目,此允稱為佛教最可貴之處。凡人皆貪生畏死,因世間他事,皆有解決之道,唯獨死亡,無可商量。聖者超脫物外,於現實生活中,即是不生不滅之涅盤妙心,所謂:「不染六塵名護法,不生妄想名涅盤」心外見法,名為外道,若悟自心,即是涅盤。生死與涅盤本無距離,只在當下一念間。若體悟本性,生死,涅盤皆不可得。吾人但不造生死業,即得大涅盤;若求大涅盤,即造生死業。

*一實相印者,指真實無二,離諸虛妄之大乘義理。即吾人所謂真如、法性。倘能在緣起法中,遠離種種知見,內外俱空,活生生的現象界,便是寂滅之清凈心。了悟萬法如夢幻泡影,即見本體空性。雖處處如幻,亦處處實相。只須幻相看的開,實相自顯現。

❽ 如何理解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

以下內容取自慧律大師《祈願正法重現》一書
三藏十二部,浩如煙海;八萬四千門,多似恆沙.欲以有限生命,開啟永恆慧命,當以法四依為根據,藉此入道.
*依法不依人:正法有二,一為世俗正法,系指文字三藏,事相上的大藏經,一為勝義正法,指證得無漏(真空無生)之理.行者應以教法,真理為憑,不可盲目信靠緣起幻有之臭皮囊.蓋法可脫在纏諸苦,指引菩提之道.人則難免主觀我見,若不契佛說,則當舍離.
*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三藏中有了義經與不了義經,前者之中道實相之諦理,後者乃為弘范而權巧之方便宣說.兩者權衡,自當依了義經方能究竟解脫.
*依義不依語:語言文字為傳達義理之工具,其作用在詮釋真理,然究非真理.切不可捨本逐末,率而依循表相文字,斷章取義,而輕忽其中所欲傳達之內在意涵.
*依智不依識:智者,非世智辯聰,而是真實圓滿之般若智慧.識者乃迷惑妄心攀緣塵境所生之虛幻認知及覺受.行者當以般若為依憑,不應以人間情識為指歸,方可得證究竟涅盤.佛子當信解正法,更當護持正法.就事相而言,要竭盡所能護持三寶,就理體而言,尤應護持當下之起心動念.

覺藏法師:這四句話叫作四依止,也就是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來聽聞佛法正確的心態是依止,所謂依止就是依靠,要有什麼樣正確的心態做依靠。
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要:
依法不依人
所謂依法就是依據佛所說的法,不依人就是不依照世間的人所說的。
佛教告訴我們就是真理,真理是永遠不變的,我們來聽佛法,要依照佛法裡面所說的,我們作為依靠。而不是依靠一般人、世間的人所說的,一些學者、智者,一些聰明的人所說的話,我們不依靠,甚至一些阿羅漢、菩薩或者鬼神所說的,我們不依靠。我們就是依靠佛所說的法,法就是真理、法就是真實,所謂的法,印度話就是達瑪,達瑪就是真實,我們依靠真實而不依靠其他的,只有真理才是永遠不變,所以佛叫我們依法而不依人。不依人就是不依其他的人,菩薩、阿羅漢、鬼神、仙人、天仙這些我們通通不依靠,只有依靠佛所說的法才是正確。
所以釋迦牟尼佛叫我們要依法,今天我們所說的法,就是釋迦牟尼佛所教導我們的阿彌陀佛的本願,我們認真、努力的聽聞就是依法。法就是指正法,就是指本願。阿彌陀佛所約定的事情透過開悟的釋迦牟尼佛來教導我們,本願就是教法、就是正法。能夠依法才是正確,而不是依其他的人所說的話。
依義不依語
就是要依照佛法的真實意。
佛法裡面有義理、有道理,這個道理我們要知道,道理是很深奧的,有很深奧的心境,有很深奧的道理。我們要依據佛法裡面的深意,而不是從文字去看。
文字就是一種語言,有時候我們想,這一句話大概是什麼意思?結果想錯的也有,我們就是依文解義,依照那個文字,去想那個意思,結果想錯了,所以佛法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深層的意思,在深層的意義裡面,有什麼樣的意義?在佛教裡面叫密意、深意,深層的意思是什麼?一般人都是從表層、從表面去、從文字上、語言上去看,很容易看錯的。所以說,佛法一定要透過善知識教導我們,善知識是懂得密意的人,懂得深層的意義。
沒有釋迦牟尼佛、七高僧、親鸞聖人把佛法的密意告訴我們,我們也不能知道,所以說,聽聞佛法要依義不依語,這個語就是文字語言,從外表、表面去看,很容易看錯、聽錯、想錯,所以要知道深層的意思是什麼,這才是我們要依靠的。
依智不依識
所謂依智就是依佛的智慧,而不是依人的意識。
人的意識有種種的分別、種種的想法,依照表層的意思是有分別的、是容易錯誤的。要依照佛的智慧,佛怎樣說,我們就怎麼聽,佛怎麼說,我們就怎麼想,以佛心作為我們的心,這個最好,所以佛叫我們依智,這個智慧就是沒有分別。依佛所說的,我們照這樣聽,沒有分別,是最正確的。依照我們的意識,是很容易分別,是很容易錯誤,想說「這個合理、 那個不合理,這個應該正確,那個是不正確」,我們的意識往往會分別。
所以說聽佛法,能理解,我們就能接受,這一段話不理解,就不接受,這種聽法就是依識在聽,依自己的意思聽,怎麼聽也聽不好,所以說人的意識就是能理解的就能接受、不能理解的就不能接受,這種聽法是會吃虧的、是會損失的。依智慧、依佛所說的話、依佛智,我們就不會錯誤。所以說經典怎麼說,我們就照這樣聽,這個就是我們真正的依止。所以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依智就是依佛的智慧,沒有分別的智慧來聽法,這個是最好。
依了義經 不依不了義經
所謂不了義就是方便的經,方便的經是不可能獲得真正的解脫,是不可能出離生死的苦海。方便是為了進入真實,所以用種種的方便,最重要就是要進入真實才是最重要。
真實的經就是了義經,這里所謂的了義就是真實,能夠真正讓我們出離生死的苦海,這個就是了義的經。《大無量壽經》就是了義的經,《大無量壽經》就是圓頓的教,就是真實的教。所以說要依了義的經,能夠讓我們真正出離生死苦海的就是了義的經。了義的經,也是頓悟的經,讓我們一念就得救、一念就得到往生,這個就是了義的經。
不了義的經就是要慢慢修、慢慢的開悟,要漸漸的去修,經過這個方便,這個就是不了義的經。
佛經裡面有了義跟不了義經兩種經典,《大無量壽經》、阿彌陀佛的本願就是了義經。要依了義,不要依不了義,所以,來聽佛法,就是要依止真實,要找到永遠不變的,永遠不變的、能讓我們得救的就是阿彌陀佛的本願。
所以一樣是經典,同樣是經典,也有了義的經典跟不了義的經典,我們要依了義的經典,依《大無量壽經》、依阿彌陀佛的本願而得救,這個是最好的依止。
所以說,《涅槃經》裡面講這個四依止,親鸞聖人在《教行信證》裡面也引用這四依止,就是要我們知道真實是什麼,要讓我們進入真實的世界、不可思議的世界,以四依止告訴我們。要依靠什麼是正確,依靠什麼是不正確,這個心態是很重要的。

❾ 末法時期,一切依法不依人嗎

阿彌陀佛

當然要依法不依人,但我們也不能誤解依法不依人的意思啊。

學佛要看佛經和祖師大德的講經說法,不要自己亂看一些不知道出處的學佛資料,很多錯誤或不圓滿,壞了自己法身慧命。

你可修凈土法門。網路上很好找到凈空法師講經的「認識佛教」,無量壽經,十善業道經,等,

凈空法師---第一個「依法不依人」,法是經典。善導大師講得好,善導是唐朝時候人,我們凈土宗第二代祖師,不要說是一般名氣大的這些人說法,我們不能相信他,證得阿羅漢果的人來給我們說法,說的跟經上講的不一樣,也不能相信;菩薩來講經,法身菩薩、等覺菩薩來講經,跟經典不相應也不能相信;



佛來講經,諸位要記住,佛佛道同,今佛無異於古佛,講的一定是一樣,今佛跟古佛講的不一樣,這個佛不是真佛,大概是魔王變現的,來欺騙我們的

佛陀在入涅槃之前,特別交代後學「四依法」,用這四個標准辨別佛法的真偽,唯恐後人被人欺騙。千萬不要迷信,「這個法師名氣很大,大概沒有問題!」你要這樣想,你就錯了。名氣再大也不行,也不可靠,為什麼?他是凡夫,他不是聖人。我剛才來還遇到一位居士,哭哭啼啼的告訴我:他被人欺騙了。那個欺騙他的人,說是凈空法師弟子,他就相信了,這個很糟糕!不要說是凈空法師的弟子,我就告訴他,我身旁的這些人都是妖魔鬼怪,你敢相信嗎?不但他們這些人不能相信,連我也不能相信,你們要相信我的話,你也走錯路。

所以佛教導我們這四依法的標准,第一個「依法不依人」,法是經典。善導大師講得好,善導是唐朝時候人,我們凈土宗第二代祖師,不要說是一般名氣大的這些人說法,我們不能相信他,證得阿羅漢果的人來給我們說法,說的跟經上講的不一樣,也不能相信;菩薩來講經,法身菩薩、等覺菩薩來講經,跟經典不相應也不能相信;佛來講經,諸位要記住,佛佛道同,今佛無異於古佛,講的一定是一樣,今佛跟古佛講的不一樣,這個佛不是真佛,大概是魔王變現的,來欺騙我們的。所以一定要懂得依法不依人。我們接受佛陀教誨,可以向法師質疑,你有懷疑的時候,「法師!你這個說法是根據哪一部經經文講的,佛有沒有說過?」佛要沒有說過,我們就不接受,他得有依據,不是隨隨便便可以說的。這是說明經典的重要,是我們唯一的依靠。

第二條教給我們「依義不依語」,要依經典講的意思,言語多說少說、深說淺說沒有關系,只要意思講得不錯。這條重要!佛曉得。佛滅後一千年,佛經傳入中國,傳到中國來必須要把印度的梵文翻成中國文字,同樣是一個原本,有經過不同人的翻譯,譬如我們在《大藏經》裡面看到,《金剛經》就有六種譯本,原本是一個,六個人翻譯的那當然翻譯的不會每個字、每一句是一樣的,這不可能的事情!六個本子都傳下來了,我們到底接受哪個本子?六個本子都翻得不錯,都翻得很好,這就是「依義不依語」,意思都對了。我們在六個本子裡面任選一本來修學,都是正確的,都沒有問題。為後世人斷疑生信。

第三、依智不依識:智是聖人的智慧,乃從無我的大智、同體的大悲中產生。因此,凡含有自我中心,不論為己為人,乃至於為一切眾生,或者為求成就無上的佛道,不論是大我、小我、梵我和神我,個別的我與全體的我,都不能產生真正的智慧,因此仍屬於知識及認識的范圍。知識是從自我的學習經驗中產生分別、記憶、推理等的作用;而智慧則只有客觀的現象,沒有主觀的中心;只有運作的功能,沒有主體的中心,如果與此相違,就不是明師。

第四個教給我們「依了義不依不了義」。這句話非常非常重要!什麼叫了義?什麼叫不了義?最簡單的說法,對我現前有利益的,就是了義。這個經再好、再深、再廣,我學了用不上,這叫不了義,就是現在人所講的「所學非所用」,這就是不了義;學了立刻就管用,學了立刻就得好處,這叫了義。好處裡面最殊勝的是脫離六道輪回,這叫真實了義、究竟了義。如果我們學了這部經典,這個經典不能幫助我們脫離三界六道,學了之後還要搞六道輪回,這就不了義。

由此可知,無量無邊的法門,一部經典是一個法門,但是一些大乘經論可能一部經裡面也有許多法門。譬如佛在這部經裡面,我們仔細觀察,佛教給我們四樁事情、四個法門。在《大方廣佛華嚴經·離世間品》佛給我們講二千種法門,我們到底依照哪個法門來修學?「入法界品」把無量無邊的法門融通為五十三參,每一位善知識代表一個法門,這些道理我們都要懂。我們如何在世尊一代時教裡面,選擇我們這一生肯定能成就的法門,這就殊勝了。

如果我們自己沒有這個能力、沒有這個智慧,祖師大德們很慈悲,他們給我們介紹。印光大師他老人家一生勸導我們選擇凈土法門,有沒有道理?很有道理。這個法門很適合現代人修學,現代人第一個根性不如古人,第二個生活在現在這個時代,工商業科技的時代,生活繁忙,分秒必爭,你沒有很多的時間去研學經論,你沒有那麼多時間。凈土宗所依據的經論最少,十個宗派里它最少,佛給我們講的只有三部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只有三經。後來祖師加上一個論,天親菩薩的《往生論》,《往生論》是天親菩薩自己修學凈土的心得報告,給我們做參考的。後來的祖師加進去兩樣東西,清朝末年魏默深居士把《普賢行願品》加在三經後面,稱為凈土四經;印光大師將《楞嚴經·大勢至念佛圓通章》附在四經後面,現在我們稱為凈土五經一論。凈宗所依據的經典就這么多。又何況五經一論裡面,諸位只要依據一種就成就,不必統統依據,一樣就行了。這個法門簡單、容易、穩當、快速,但是必須要深解義趣,你對於經典教誨真正通達明了,斷疑生信,依教奉行,這才行!否則的話,『盲盲不別真』,這個「盲盲」,眼也盲,心也盲,變成不識貨,沒有能力選擇法門。

❿ 請問,佛教中有一種說法,依經不依理,依法不依人。。。下兩句是什麼啊

釋迦牟尼佛滅度的時候,教給我們弟子的四依法:
第一、依法不依人;
第二、依義不依語;
第三、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第四、依智不依識。

第一、依法不依人:佛不在世了,我們能守住佛的遺教「四依法」,就等於佛在世沒有兩樣。特別是在我們現在這個世間,現前這個階段,「魔強法弱」,魔多佛少,現在這個時候!《楞嚴經》裡面講,我們現前這個時代「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我們怎麼能辨別?所以必須要記住佛的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不管什麼人講的,他對也好、不對也好,我們不理會,對自己就沒有損害。法是什麼?經典,經典要以《大藏經》為標准。這個經典《大藏經》有沒有?《大藏經》里頭沒有,這個經靠不住,我們不要相信它,連註解都是如此。

第二,佛教給我們「依義不依語」。「義」是佛講的意思,你要明了,佛講的話沒有關系。「語」,記錄下來就是文字,就是現在稱之為經典,文字不過是語言的符號而已,用符號來代表,把這個語言記錄下來。所以我們要依義,語沒有關系,多說幾句、少說幾句無所謂,只要意思對就行了,這是重要的一個標准。

第三,那就更重要,這四句一句比一句要緊,「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什麼樣的話才叫了義?能夠幫助我們這一生真正超越輪回,永斷生死,成佛作祖,這個法子、這個開示就叫了義。佛所講的一切大乘經都是以這個為目標。理沒錯,我們自己程度夠不夠?了義的經很多,我們仔細去觀察一下,哪一個了義經能符合我這個了義的根性?他的經是了義,我這個根不了義,這沒有用處,學他那個法門,不能了生死,也不能出三界,這對我來講就不了義。所以在末法時期,一切經裡面,真正能幫助我們在這一生了生死出三界的就是凈土三經。除這個三經之外,你要想了生死出三界,不是那麼簡單,普通人決定做不到。除非你是天才,你是上上根,你是再來人,那沒有話說,那個可以成就。中下根性人沒有法子了生死,唯有念佛帶業往生。所以這個經典是究竟了義、圓滿的了義。為什麼稱它做究竟圓滿?華嚴會上,文殊、普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念佛求生凈土,這是上上根人,他們也學這個法門。下下根人,惡道眾生,無惡不造的,臨終遇善知識,至心懺悔,十念也能往生,三根普被,利鈍全收。所以這個法門叫究竟了義,叫圓滿了義。這是我們一定要把它認識清楚的,我們要學了義經,不學不了義經。我們這一生得人身,壽命不長!不要看到幾十年的光陰,一百年的光陰,一彈指就過去了。想想兒時的時候,就像在昨天的事情一樣,你看多快!縱然再活上百年,也是一彈指就過去了。我們的壽命太短,光陰太寶貴,浪費在不了義經典上,那太可惜了。所以要把時間、精神集中,專修專弘,專弘就是專修,專修就是專弘,自利利他是一不是二,這就對了。所以說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

最後,當然就更重要,佛教我們「依智不依識」。這是給我們很大的警惕,為什麼?凡夫感情很重,往往被感情拉跑了,明明曉得這個地方是不了義的,可是你幾個好朋友,他們相信,今天這個來勸你,明天那個來拉你,為了人情面子不好意思不去,那就壞了。所以佛教給我們依智不依識。「智」是理智,「識」就是感情,依感情沒有不墮落的,依理智才能夠超越!所以我們要以理性做主宰,不可以感情用事,那你就對了,你的路子就走正確了。這是佛涅盤之前交代我們後人四句話,叫「四依法」。這四句開示,我們真的明白了,我們確實遵守了,那就無異在佛的身旁,跟一天到晚跟在佛的旁邊就沒有兩樣!可見得釋迦牟尼佛設想很周到,對於千萬年後世的學生所遭遇的種種環境他都了解,他都教給我們很好的方法、很好的原則,能夠在一切境緣當中不障礙我們的道行,我們都能夠成就。這是很高的原則,一定要把握到,然後看許許多多枝枝節節問題,自然就明了。

阿彌陀佛!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