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財政1
1. 什麼是一級財政和一級政府請詳細點,並回答的有針對性
1、一級財政和一級政府是指相對於我國《預演算法》中規定的國家實行一回級政府一級預算的答叫法。一級預算即一級財政。
2、《預演算法》第三條規定,國家實行一級政府一級預算,設立中央,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區的市、自治州,縣、自治縣、不設區的市、市轄區,鄉、民族鄉、鎮五級預算。
全國預算由中央預算和地方預算組成。地方預算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總預算組成。
地方各級總預算由本級預算和匯總的下一級總預算組成;下一級只有本級預算的,下一級總預算即指下一級的本級預算。沒有下一級預算的,總預算即指本級預算。
3、我國實行一級政府一級預算,共分設五級政府五級預算。各級政府都編制相對獨立完整的財政收支預算,並設立相應的財政總預算會計對本級政府的財政預算收支進行相對獨立完整的會計核算。
2. 財政學問題1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組合方式有哪些
總體上我國的財政政策不外乎與兩種,那就是緊縮性財政政策和擴張性財回政政策,前者在我答國經濟低迷居民消費水平低時採用 而後者則是我國經濟持續增長和居民消費水平不斷提高時使用.
我國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是互相搭配組合使用的,因此我國的貨幣政策是與匯率成反比的 匯率越低貨幣在市面上流通越快,反之亦然.我國的經濟秩序的良好運轉主要就是通過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相互協調下完成的
3.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和財政收入的區別
1、性質不同:一般預算收入是財政收入的來源之一,有計劃有組織並由國家支配的納入預算管理的資金。財政收入是政府為履行其職能、實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與服務需要而籌集的一切資金的總和。
2、包含性不同:財政總收入是包含了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主要包括稅收收入、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轉移性收入和其他收入。
3、特點不同:財政收入表現為政府部門在一定時期內(一般為一個財政年度)所取得的貨幣收入,一般預算收入是與原來的財政機關總預算會計制度中的預算收入相對應的概念。
(3)公共財政1擴展閱讀: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注意事項:
根據《預演算法》第二十七條: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包括各項稅收收入、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轉移性收入和其他收入。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包括工商稅收。包括增值稅、營改增、營業稅、消費稅、專項調節稅、個人所得稅、證券交易稅、遺產稅、土地增值稅、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車船使用稅、房產稅、屠宰稅、資源稅、印花稅等。
4. 問題:1、國有土地收益是不是算在地方政府公共財政預算收入裡面2、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和地方政府財政收
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必須全額納入基金預算管理,這個是含在公共財政預算收內入裡面容的。但實踐中,很多地方把其列入非稅收入,並未納入預算收入。
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和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區別在於,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包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換句話說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只是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一部分。
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國稅部門、地稅部門徵收各類稅收的地方所得部分及非稅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
5. 財政學問題1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組合方式有哪些
總體上我國的財政政策不外乎與兩種,那就是緊縮性財政政策和擴張性財政政回策,前者答在我國經濟低迷居民消費水平低時採用
而後者則是我國經濟持續增長和居民消費水平不斷提高時使用.
我國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是互相搭配組合使用的,因此我國的貨幣政策是與匯率成反比的
匯率越低貨幣在市面上流通越快,反之亦然.我國的經濟秩序的良好運轉主要就是通過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相互協調下完成的
6. 一般財政預算收入、公共財政預算收入、財政總收入的區別是什麼
首先一般財政預算收入和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是一樣的。為了避免與預算體系中其他預算收入混淆,從2012年起各級政府一般預算收入改稱為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在口徑上與2012年之前的「一般預算收入」相同。
財政總收入是包含了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總收入的分類方法很多,按其性質區分為:
1、預算內收入
2、預算外收入
3、其他收入
(6)公共財政1擴展閱讀:
國務院提出的2018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83177億元,比2017年預算執行數增長6.1%,加上調入資金2853億元,收入總量為186030億元;
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09830億元,扣除上年地方使用結轉結余及調入資金後增長7.6%;收支總量相抵,赤字23800億元,與上年持平。
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5357億元,增長5.2%,從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調入2130億元,從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323億元,收入總量為87810億元;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3310億元,增長8.5%;收支總量相抵,中央財政赤字15500億元,與上年持平。
中央財政國債余額限額156908.35億元。地方政府一般債務余額限額123789.22億元。
全國政府性基金收入64165億元,增長4.3%,加上上年結轉收入386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收入13500億元,收入總量為78051億元;全國政府性基金支出78049億元,增長28.5%。
其中,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3863億元,增長0.2%,加上上年結轉收入386億元,收入總量為4249億元,中央政府性基金支出4247億元,增長15%。地方政府專項債務余額限額86185.08億元。全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2837億元,增長7.7%,加上上年結轉收入114億元,收入總量為2951億元;
全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2274億元,增長12.9%,向一般公共預算調出678億元。其中,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1377億元,增長5.9%,加上上年結轉收入114億元,收入總量為1491億元;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1169億元,增長16.4%,向一般公共預算調出322億元。
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收入68093億元,增長23%;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支出64542億元,增長31.8%;本年收支結餘3551億元,年末滾存結餘76990億元。
其中,中央社會保險基金收入676億元,增長97.4%;中央社會保險基金支出655億元,增長103.9%;本年收支結餘21億元,年末滾存結餘270億元。
7. 財政學問題1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組合方式有哪些
總體上我國復的財政政制策不外乎與兩種,那就是緊縮性財政政策和擴張性財政政策,前者在我國經濟低迷居民消費水平低時採用
而後者則是我國經濟持續增長和居民消費水平不斷提高時使用.
我國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是互相搭配組合使用的,因此我國的貨幣政策是與匯率成反比的
匯率越低貨幣在市面上流通越快,反之亦然.我國的經濟秩序的良好運轉主要就是通過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相互協調下完成的
8. 財政學 案例分析1
1、政府預算的本質是關於民眾贊同和監督國家財政活動的法律制度。政府預算反映著政府的職能與政策的方向,預算過程是政治的和決策的過程。
概括而言,政府預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財政計劃,即用法律形式表現,反映和規定政府在一定時期內財政收支活動的預期收支指標與平衡關系的一覽表以及管理制度。它是政府分配集中性財政資金的重要工具和調節、控制、管理社會經濟活動的重要經濟杠桿。
一般而言,政府預算的功能主要有兩個方面:首先是反映政府的財政收支狀況;其次是對政府支出的控制。
2、為保證政府預算的科學性,政府預算必須符合統一性、預測性、年度性,法律性和公開性等要求。這些特徵體現了政府預算的技術性和政治性兩個層面的內涵。
統一性、預測性和年度性等特徵可以理解為技術方面,法律性和公開性等方面則主要體現了政治內涵。
3、應對措施(附送)
我國要提高政府預算的民主性,一方面要形成有效的預算分權和制衡,另一方面要擴大預算程序的公眾參與度。首先是預算分權與制衡。預算權力是國家公共權力的核心之一,也是國家利益矛盾最集中的地方。預算分權就是要將預算權力在立法機關、政府、政府財政職能部門及內部各組織機構以及獨立審計機關之間進行合理分配,以形成一個相互制約的運作體系。如建立預算的編制、執行、監督三者相互分離的制度,並形成三套相互制約的機構;建立資金的使用權、支付權、審核權相互分離的制度;實行財政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購制度;還可以建立一套獨立於政府、直接對人大負責的審計監督系統,並獨立行使監督權。其次擴大預算程序的公眾參與度。公眾對程序的參與,特別是普通公民對政治決策程序的參與,是程序內在價值得以體現的重要保障,也是現代民主社會的顯著標志。政府預算收支的多與少都將實質地影響到每一個公民或者企業,讓公眾參與預算程序,讓相對人對自己將要承擔的納稅義務與將要獲得的公共服務發表看法,與政府溝通,這本身就有其價值所在:它不僅僅有利於預算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而且也便於預算通過後的有效執行和政策的順利推進。
9. 問一下:公共財政與傳統財政的區別
1.傳統觀點:傳統財政學是國家理財之學,是政府收支管理學。
2.現代觀點:公共財政學是公共經濟學、公共部門經濟學或政府經濟學,是研究政府資源配置的經濟學。
3.傳統財政學與現代公共財政學的聯系:它們都可以統一在公共部門經濟學的范疇里,傳統財政學可稱之為狹義公共經濟學,現代公共財政學可稱之為廣義公共經濟學。
財政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區別:一般來說,某一領域特有的現象及特有的矛盾是某一門學科的研究對象。毛澤東同志就曾從哲學的角度說:「對於某一現象的領域所特有的某一矛盾的研究,就構成某一門科學的對象。」(毛選第一卷第309頁)
(1)傳統財政學的研究對象:政府的收支及管理行為,其特有的主要矛盾是收與支的矛盾。
傳統財政學從研究對象所涉及的范圍來看有大小之分,大范圍包括國家預算、預算外資金、國家信用、國有企業財務及銀行信貸等。(計劃經濟時代,大財政,小銀行,財政范圍包括銀行)。小范圍包括國家預算、預算外資金、國家信用和國有企業財務等。(改革開放後,銀行從財政中獨立出來,逐漸與財政平起平坐,財政不再包括銀行。)
(2)現代財政學的研究對象:公共部門的經濟活動或政府部門的經濟活動,其特有的主要矛
盾是公共部門資源配置是否有效的矛盾。
現代財政學從研究對象所涉及的范圍來看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范圍的僅包括國家預算控制下的政府活動領域。廣義的包括公共部門活動所涉及的所有領域。與傳統財政學相比,現代公共財政學的研究范圍由政府收支及管理行為擴展到公共選擇和公共管制等活動
10. 財政學論述題1,什麼是公共財政
公共財政,是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提供公共產品或服務的分配活動或分配關系,是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的政府收支模式或財政運行機制模式,是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一種財政類型,是市場經濟國家通行的財政體制和財政制度。
公共財政的基本特徵:一是公共性。即公共財政著眼於滿足社會公共需要。公共財政的職能范圍是以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為口徑界定的,凡不屬於或不能納入社會公共需要領域的事項,財政就不去介入;凡屬於或可以納入社會公共需要領域的事項,財政就必須涉足。二是非盈利性。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作為社會管理者,其行動的動機不是、也不能是取得相應的報償或盈利,而只能以追求公共利益為己任。其職責只能是通過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的活動,為市場的有序運轉提供必要的制度保證和物質基礎。即便有時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服務的活動也會附帶產生數額不等的收益,但其基本出發點或歸宿仍然是滿足社會公共需要,而不是盈利。表現在財政收支上,財政收入的取得,要建立在為滿足社會公共需要而籌集資金的基礎上;財政支出的安排,要始終以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為宗旨。三是法制性。即收支行為規范化。公共財政以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為基本出發點,與全體社會成員的切身利益直接掛鉤。不僅財政收入要來自於社會成員的繳納,財政支出要用於向社會成員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務的事項,而且財政收支出現差額帶來的成本和效益,最終仍要落到社會成員的身上。既然大家的事情大家都有份,社會成員對於公共財政的運作便有強烈的監督意識,從而要求和決定著政府財政收支行為的規范化:以法制為基礎、全部政府收支進預算、財稅部門總攬政府收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