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國ruleoflaw
Ⅰ 「rule by law」 和「rule of law」的區別是什麼
區別是
rule of law表示法治,實質是人民高於政府,政府服從人民。因為法治的「法」反映和體現的是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rule by law是用法來治,實質是政府高於人民,人民服從政府。因為是把法單純作為工具和手段,政府運用「法」這一工具和手段來治理國家,治理老百姓。政府以治者居,人民是消極的被治者。
例句辨析:
rule of law
Can you rely on contracts and the rule of law?
你能依賴相信合同和法治嗎?
And we know that they have to establish security, the rule of law, good governance.
我們知道他們必須建立安全、法治和良好的管理。
To this end they should actively carry out international and regional research andbuilding the rule of law.
為此就應積極開展國際區域法治研究和建設。
rule by law
Administrative Decision-making to Build the Rule by Law in the Cases of a RationalAnalysis
行政決策法治化理性構建的案例分析
It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the progress of rule by law to cognize consciously thecost, economize and control it ring the process of legislation.
自覺認知立法成本並在立法過程中節約和控製成本,是法治進程中的重要課題。
On the Administrative Power Operation Rule by Law in Contemporary China
當代中國行政權力運行法治化研究
Ⅱ 一個國家的法治為什麼需要良法
法治是人類社會進入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法治是人類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現代社會的一個基本框架。大到國家的政體,小到個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運行。對於現代中國,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才是真正的法治。
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才是真正的依法;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進,才是真正的法治。無論是經濟改革還是政治改革,法治都可謂先行者,對於法治的重要性,可以說怎麼強調都不為過。
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既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客觀要求,也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確保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中文名
法治
外文名
rule of law
拼音
fǎ zhì
基本解釋
依法治國
對稱
人治
快速
導航
重要論述
歷史演變
必要性
其它相關
詞語概念
基本含義
(1 [rule of law]∶依法治國[1]
(2)[rulaw]∶法治 rulaws法治學 法治學的是獨立的學科,是社會政治法律發展的結果,是一種全新的系統化社會價值體系。
引證解釋
法治,謂根據法律治理國家。與「人治」相對。《晏子春秋·諫上九》:「昔者先君 桓公 之地狹於今,修法治,廣政教,以霸諸侯。」《淮南子·氾論訓》:「知法治所由生,則應時而變;不知法治之源,雖循古終亂。」 鄒韜奮 《抗戰以來》六二:「在此種慘酷壓迫之情況下,法治無存,是非不論。」亦指依法處治。《史記·蒙恬列傳》:「 高 有大罪, 秦王 令 蒙毅 法治之。」
「法治」一詞很早就出現在古書中。
但有時並非作為一個片語,如《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趙奢)收租稅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殺平原君用事者九人。」
「法治」與儒家的「德治」相對
法治與人治是根本相對立的,是不同的治國理念。人治強調個人權力在法律之上,而法治理念正好與其相反。要法治就不要人治,要人治就沒有法治。但要強調,國家依靠法治並不是不要依靠人的力量和人的作用,因為再好的法律與制度都需要人來實現與執行。但是,不可以將「人的作用」與「人治」相等同,兩者是根本不同的概念。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法治包含兩個部分,即形式意義的法治和實質意義的法治,是兩者的統一體。形式意義的法治,強調「以法治國」、「依法辦事」的治國方式、制度及其運行機制。實質意義的法治,強調「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約權力」、「保障權利」的價值、原則和精神。形式意義的法治應當體現法治的價值、原則和精神,實質意義的法治也必須通過法律的形式化制度和運行機制予以實現,兩者均不可或缺。
法治是以民主自由為基礎,需要民主的力量,而我們的法治卻看上去好像是官方在發動和推進,民眾似乎處在旁觀者的地位而表現出「被動」和「冷漠」。在理論上如何印證現行法治推行方式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在現實的法治實踐中確實存在缺少政府和民眾的有效「互動」。冷靜地思考分析和對「依法治理」現狀的觀察,我們不難發現缺少這種「互動」的現實表現,主要原因在於:民眾對於自身的權利不知道,知道不執行,執行不徹底,導致了21世紀初的這個結果。民眾們在經歷義務教育之後,依舊對於介紹法治的課程並不重視,法治觀念、理念很難進入民眾內心。使得法治推動成為看似官方在發動和推進,民眾似乎處在旁觀者的地位而表現出「被動」和「冷漠」。
而所謂的為「三治三不治」,即「治下不治上」、「治外不治內」、「治民不治官」。是一種錯誤的說法,因為在我國立法的權力屬於人大,而不屬於所謂的「上」、「外」、「官」,因此這樣說並不符合實際情況。這種情況在「依法治省」、「依法治市」、「依法治縣」、「依法治鄉」、「依法治村」等依法治理的過程中也體現的淋漓盡致,並不會因為違法者身份而縱容其違法。行政機關並沒有立法權,但是行政權力確實在影響司法,通過各種行政權力對司法權的影響,來擴大其職能和實現其效用。在近一段時間內,輿論以第四權的身份出現,掌握輿論資源的人通過各種輿論壓力,對於司法權的影響也日益增大,使得輿論資源所有者與行政權力所有者一道成為影響司法權的人。這種片面的、出於「官本位」或「輿論第四權」思想的「依法治理」嚴重悖離了法治精神和原則。而廣大民眾則處於「被動」的地位,既在客觀上不能有效得知正確信息、行動上介入國家法治實踐,又在主觀上無法正確判斷,更不用提參與和對之加以評價。其深層原因在於人治思想與權力本位思想還在相當的領域中存在。尤其是在中央提出依法治國的口號之後,各級黨委和政府先後提出的依法治省、依法治市、依法治縣,甚至提出依法治校、依法治村等口號。這種形式主義做法使得依法治國的法治內涵與精神逐步喪失,結果最後演變為依法治民的政治治理觀。在他們眼裡,仍然認為依法治國就是用法律來治理國家,而且存在固有偏見,認為法律只是專管老百姓的,從而形成了法治的表層現象,其真正內涵沒有深刻理解並內化為堅實的信念和外化為行動。
Ⅲ 依法治國英文 翻譯
To rule the country by law.
Ⅳ 中國的依法治國與西方倡導的法律精神在本質上一致嗎
應該是不一樣的,中國說到的依法治國,通常可以用英文the rule by law,西方倡導的法律內精神,容所謂的法治,通常是用the rule of law來表示。
中國說的依法治國,常常隱含一個前提,就是有一個行為人,由其進行依法治國。the rule of law,則是說一旦法律被制定出來,無論任何人,包括立法者,都必須遵守該法律。你可以慢慢的體驗下。
Ⅳ 「法治」到底是rule of law還是rule by law
法治
(1) [rule by law]∶先秦時期法家的政治思想, 主張以法治國
(2) [rule of law]∶依法治國
Ⅵ rule of law 和the rule of law有什麼區別
rule of law 是 法治 。
rule by law是 用法來抄治襲。
法治 rule of law
的實質是人民高於政府,政府服從人民。因為法治的「法」反映和體現的是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用法來治 rule by law
的實質是政府高於人民,人民服從政府。因為是把法單純作為工具和手段,政府運用「法」這一工具和手段來治理國家,治理老百姓。政府以治者居,人民是消極的被治者。
Ⅶ rule of law 和 rule by law的區別
rule of law 和 rule by law都可以翻譯為法治,其實他們是有區別的。
rule of law 是法治
rule by law是用法來治
法治 rule of law 的實回質是人民高於政府,答政府服從人民。因為法治的「法」反映和體現的是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用法來治 rule by law 的實質是政府高於人民,人民服從政府。因為是把法單純作為工具和手段,政府運用「法」這一工具和手段來治理國家,治理老百姓。政府以治者居,人民是消極的被治者。
Ⅷ rule by the law 和rule of the law 有什麼區別
rule of the law,法治,意思是法的治理,將法作為最高價值予以遵守和信仰,法律之下無特權,專法律之下人人平等屬,每個人都將法律作為自己捍衛個人權利的保障。
rule by the law,法制,通過法律來治理,講法律作為治理的手段和工具。
不是任何經過程序制定的法律就是合乎法治條件的法律。法治之下的法律必須合乎「法治之後的原則 (the meta-legal principles)」,那是保障人的尊嚴(「人是目的不是任何人的手段」)與生命及財產的信條。
法治是一種個人必須在其間行動的框架。在這框架中,所有的決定都是行動者本人做出的。
法治之下的法律,必須符合兩個條件:
(1)普遍性:它必須普遍地應用到社會上的每個人,沒有人可以例外。
(2)抽象性,它不為任何人或團體(包括政黨)的具體目的服務。
Ⅸ 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英文怎麼說
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英文: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rule of virtue.
n. 規則;慣例;統治
v. 控制,影響;規定;統治
- rule of detachment
分離規則 - commutation rule
交換法則 - This is what ruling is!
這就是統治的意義!
n. 法律;法規;法學;定律
- the spirit of the law.
法律的實質 - It is a law of creation.
這是一條宇宙萬物的法則。 - juggle with the law
歪曲法律
n. 高尚的品德;美德;貞操;優點
- Aristotle divides virtues into two basic kinds: intellectual virtues and moral virtues.
亞里士多德把美德分成兩個基本的類別:智力的美德和品格的美德。 - Justice is the crowing glory of the virtues.
公正是值得稱贊的美德。 - They lean on the world and by their in tensity and virtue.
生命短暫即不圓滿,此種觀點荒謬無理,生命的價值在其影響,在其勃發,在其立德於世。
Ⅹ 依法治國的准確英文翻譯是什麼
The rule of l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