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維護社會穩定問題
Ⅰ 當前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性
1.維護社會穩定,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當前,我們所處的國際國回內環境相當復雜,既答面臨大好機遇,也遭遇嚴峻挑戰。團結一心,保持穩定,我們才能抓住機遇,克服困難,應對挑戰。我國現代化建設正處於一個重要戰略機遇期,確保穩定,才能抓住和用好這個戰略機遇期,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確保穩定,才能化解矛盾、理順情緒,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確保穩定,才能妥善解決我們面對的各種問題,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良好的內部和外部環境。在現代化建設的大局面前,我們必須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珍惜、維護社會穩定。
2.維護社會穩定,實現社會和諧,一個重要問題是依法有序地看待和處理我們面對的問題。依法治國這句話,大家都擁護,這就意味著必須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充分發揮法治在促進、實現、保障社會和諧方面的重要作用。社會的發展總會面臨著矛盾和問題,也總是在不斷解決矛盾和問題中前進的。當今世界很不平靜,會有這樣那樣的磨擦和問題;國內改革建設不會一帆風順,會有這樣那樣的困難。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只能冷靜理智、依法有序地進行。
Ⅱ 維護社會穩定工作應堅持的原則
維護穩定工作原則:
一、堅持黨政一把手負責的原則,各部門黨政一把手是本級專維護屬穩定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要負總責,親自抓。
二、堅持「誰主管、誰負責」和「分級負責、歸口管理」的原則,在黨委統一領導下實行嚴格的部門責任制和單位責任制,是那個村(社區)、哪個部門負責。絕不允許將問題推給上級,推向社會。
三、堅持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屬地管理原則。各村(社區)、有關單位應對本村(社區)、本部門穩定工作全面負責,通力配合黨委、政府共同做好本轄區穩定工作。
Ⅲ 對維護穩定工作的意見建議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要性: 「是我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局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適應了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的客觀要求,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願望。要在推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發展的歷史進程中,扎扎實實做好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各項工作。」 ⑵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徵: 「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①民主法治,就是社會主義民主得到充分發揚,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切實落實,各方面積極因素得到廣泛調動; ②公平正義,就是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 ③誠信友愛,就是全社會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相處; ④充滿活力,就是能夠使一切有利於社會進步的創造願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 ⑤安定有序,就是社會組織機制健全,社會管理完善,社會秩序良好,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社會保持安定團結; 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就是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 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同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機統一的 ①要通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來不斷增強和諧社會建設的物質基礎 ②通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來不斷加強和諧社會建設的政治保障 ③通過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來不斷鞏固和諧社會建設的精神支撐 ④同時通過和諧社會建設來為社會主義物質、政治、精神文明建設創造有利的社會條件。 (4)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意義: ①有利於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加快現代化建設; ②有利於正確處理和協調社會各種利益關系,盡可能地實現社會公平,維護社會穩定; ③有利於堅持和落實「以人為本」思想,按照「五個統籌」要求,實現經濟發展與各項社會事業的協調發展; ④有利於促進勞動者提高素質,發揮科技第一生產力的作用,不斷增強全社會的創造活力; ⑤有利於保持黨的先進性,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執政的社會基礎,實現黨執政的歷史任務。 ⑥有利於鞏固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和地位。 【理論分析】 (一)為什麼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從政治常識角度看 必須懂得我國國家的性質和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決定了我們必須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的執政黨,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必須提高自己的執政能力。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只有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才能為我國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 只有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才能進一步加強社會管理和提高社會服務水平,不斷滿足人們的物質文化水平。 只有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才能正確處理各種社會矛盾,保持社會的安定團結。 從經濟常識角度看 在經濟上,必須了解只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才能真正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正確處理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各種經濟關系,特別是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關系,從而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二)如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從政治常識分析 ⑴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充分發揮包括知識分子在內的工人階級、廣大農民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根本力量的作用,又要鼓勵和支持其他社會階層人員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積極貢獻力量。 ⑵政府要切實履行政治職能和社會公共事務管理職能,要協調好各方面的利益關系,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從而確保社會穩定。履行文化職能,大力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為建社會主義的和諧社會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撐。 ⑶堅持對人民負責原則。「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各級國家機關應以人民利益為本,要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要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⑷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 ⑸維護我國的公民與國家和諧統一的關系。國家依法保護公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同時,公民應自覺履行維護國家利益的義務。 ⑹堅持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和諧社會必須是一個法治的社會,只有運用法律手段促進經濟的繁榮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管理經濟和社會事務,妥善矛盾和其它社會矛盾,才能構建社會主義的和諧社會。 ⑺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加強黨的建設,特別是執政能力建設,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不斷提高黨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 ⑻堅持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社會主義國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我們處理民族關系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必須遵循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 ⑼堅持黨的宗教政策,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可以發揮宗教的積極作用。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我國的宗教狀況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廣大教徒是擁護社會主義制度的,同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能夠做到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從經濟常識的角度分析 ①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 ②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持「五個統籌」。把市場調節與宏觀調控有機結合起來。 ③在分配上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原則,逐步理順收入分配秩序,縮小貧富差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④提高勞動者素質,積極擴大就業,改善就業結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 ⑤切實解決好「三農」問題。改變農村的落後面貌,縮小城鄉和地區差距,減少貧困. ⑥建立全民節約型社會.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堅持市場交易原則,加強企業道德建設。 從哲學常識的角度分析(要靈活運用) ⑴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原理,要求我們一切從實際出發。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建設和諧社會正是針對我們目前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基尼系數超過0.4這一深刻變化的實際提出的,體現了主觀和客觀是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⑵客觀規律性和人的主觀能動性關系原理人具有主觀能動性,要求我們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和諧社會」的建設需要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體現了上述道理。 ⑶ 事物是普遍聯系的,整體和部分是相輔相成的,當各部分以合理的結構形成整體時,整體具有全新的功能,整體功能大於各部分功能之和,這就要求我們搞好局部,使整體功能得到最大發揮。「和諧社會」的建設要注重激發社會活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強全社會的法律意識和誠信意識,維護社會的安定團結,體現了上述道理。 ⑷矛盾就是對立統一,矛盾雙方的統一是指在一定條件下相互依存並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和諧就是矛盾著的雙方在一定條件下達到統一、協調,和諧社會要求自然界內部、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諸多要素實現均衡、穩定、有序,相互依存、共同發展,這是矛盾的統一性的體現;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根據國際經驗,處於這一時期的發展中國家,可能有「有利」與不利「」兩種前途。構建和諧社會,就必須建設各盡其能,各得其所的和諧社會,體現了促進矛盾雙方向有利的方面轉化。 ⑸認識應該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深化、擴展、向前推移。黨提出建設「和諧社會」表明了黨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共產黨執政規律認識的深化,是認識上的質的飛躍,是一種理論創新。 ⑹人生價值包括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貢獻,這就要求我們在貢獻中實現人生價值。建設「和諧社會」需要「人民各盡其能」體現了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各得其所」體現了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 ⑺「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的社會」體現了人民群眾不僅是歷史的創造者,而且是實現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的道理。
Ⅳ 如何維護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發言稿
一是要充分發動群眾,提高各族群眾投身於反恐維穩斗爭的思想認識。作為公民,不僅是國家法律保護的對象,也是維護國家法律的重要力量,要增強公民維護社會穩定的主體意識,提高防範意識、自我保護意識和共同打擊意識,應建立公民信息舉報獎勵的常態化機制,拓寬信息情報來源,把暴恐活動盡可能消滅在萌芽狀態,立足於「打早、打小」。
二是要依法從重、從快嚴打重判暴力恐怖分子,在嚴厲打擊暴恐活動專項行動中,形成強大的社會輿論氛圍,要打准、打狠、打出聲威來!要打出信心、打出安寧、打出正義來!讓法律的尊嚴在嚴打重判中得以彰顯,使之成為不可觸碰的「高壓線」。
三是要加強反恐維穩的國際合作,統籌國內國外「兩個戰場」,不斷擠壓「三股勢力」的生存空間,讓其無處遁形。
新疆的問題最長遠的還是民族團結問題。民族分裂勢力越是企圖破壞民族團結,我們越要加強民族團結。
一是要堅定不移地堅持黨的民族政策、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要教育引導各族幹部群眾正確理解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本質和目的,是為了促進民族自治地方的各族人民群眾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要警惕和反對一些人以「民族自治」為名,排斥其他民族,進而從事破壞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的各種言行。
二是民族團結教育要立足於各民族共同的歷史淵源、相互之間的文化傳統交融、共同的利益基礎,要重視從娃娃抓起,不斷凈化民族團結教育的學校環境、社會環境和家庭環境,倡導民族團結「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
三是要大力推動新疆族際文化交流與融合,堅定不移地推進雙語教育,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四是要推動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推進各民族之間的交流交往交融,使各民族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三股勢力」就沒有生存的空間。
要堅定不移推動新疆更好更快發展。
「好」的判斷標准就是要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人既是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又是經濟發展的歸宿。所以,發展要落實到民生改善上、落實到惠及當地上、落實到增進團結上。
「快」是速度,是跨越式發展的要求,是服從於民生改善、結構優化、效益提高的增長,是保護生態環境條件下的增長,是加快南疆發展、實現區域協調的增長。
要精心做好宗教工作。
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就要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止極端、抵禦滲透、打擊犯罪的基本原則,以「去極端化」為目標,深入開展依法治理非法宗教活動、打擊宗教極端違法犯罪專項行動,重視發揮愛國宗教人士和廣大信教群眾的積極作用。
要堅持黨的領導,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
整頓軟弱渙散的黨支部,以政治堅強為第一標准選好配強各級幹部,以「政治上強、能力上強、作風上強、心力上強」嚴格要求幹部,加大幹部多渠道交流力度,加強政策落實的跟蹤檢查,提高執行力。
Ⅳ 如何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方法 化解矛盾,維護社會穩定
一、准確定位,規范信訪秩序,實現信訪工作理性回歸。
堅持規范信訪事項和規范信訪秩序相結合,規范信訪事項是規范信訪秩序的前提,要想規范信訪秩序,必須規范信訪事項。凡是明確有法律渠道和主管部門的訴求,都不應作為信訪事項受理登記。
拓寬向群眾宣傳政策法律的渠道,告知其選擇法律途徑維護合法權益的有關規定。如果把不是信訪的問題引入信訪渠道,不僅解決不了問題,反而還誤導了群眾。在暢通信訪出口上做實做強,使大量被誤導進入信訪渠道的上訪人,通過教育引導、法律告知引導其退出信訪渠道,選擇法律途徑解決訴求。
二、強化法治,把信訪事項導入法治框架、法律渠道。
破解信訪難題的根本出路是加強法治建設,推進社會生活的法制化、規范化,逐步把信訪事項導入法治框架、法律渠道,依法解決問題。
具體來講:
1、依法解決問題,對法律和政策有明確規定符合解決條件的,一定要做到「用心、用情、用力」解決。
2、依法教育疏導,綜合運用法制宣傳、教育引導、心理疏導、化訪為訴、進入程序、依法處置等措施,把涉訪人群導入法治框架內解決問題。
3、依法懲戒處理,對無視法律權威的違法上訪行為,要用法律方式依法處理;對把上訪當成誣告、陷害、誹謗渠道的,要強化法律告知,依法追究責任,堅決維護社會主義法制權威。
4、依法終結信訪,堅決維護三級終結的權威;對涉法涉訴信訪案件,一律按法律規定,通過審判監督和檢察監督、行政復議、國家賠償程序處理,並結合各部門的紀檢監察監督、法制工作監督,強化糾正錯誤,規范執法行為,堅決維護法制權威,維護法律尊嚴。
三、正確引導輿論,淡化信訪宣傳誤導,強化法制宣傳教育。
高度重視輿論宣傳對信訪群眾的導向作用,客觀報道宣傳信訪政策法規,提高群眾對信訪的正確認識,引導信訪群眾依法信訪。
淡化對信訪特別是越級信訪促進問題解決的宣傳,不過分誇大和渲染信訪的作用,大力營造依法解決問題的輿論氛圍,從思想上消除涉訪當事人對信訪渠道過高的價值預期,引導其自覺選擇司法解決途徑,在法治程序里化解矛盾、促進和諧。通過對處理違法信訪行為等典型案例的宣傳教育,以案析理、以案說法,有效震懾違法,努力營造依法、理性、有序信訪的良好社會氛圍。堅持把宣傳政策法律和教育引導貫穿於依法治訪的全過程,注重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導,強化法律告知、釋疑解惑,教育警示群眾防範違法犯罪,實現執法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
四、強化源頭治訪,把涉訪問題解決在基層,解決在縣級以下。
信訪問題的解決和防範關鍵在基層。要緊緊抓住縣級以下有關部門這個解決問題的責任主體和防範源頭:
1、把矛盾發現在早、化解在小、解決在源頭。
2、增加縣級以下有關部門化解矛盾、依法解決問題的層級,從村組、社區到鄉鎮、辦事處、縣區有關部門來真正了解實情、層層化解矛盾。
3、對涉訪違法行為也要發現在早,處置在小,解決在縣級以下。要堅持法制原則,以「合法」還是「違法」作為定性標准,不要糾結於是否為「上訪人員」、「特殊群體」,防止違法行為的逐步升級。
4、強化責任追究,及時吸取教訓、引以為戒,發現問題、改進工作,更好地從源頭上發現和化解矛盾、維護穩定。
Ⅵ 怎樣才能維護社會穩定
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國內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維持穩定就顯得格外重要。
是把握大局、統籌兼顧
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以改革發展促進和諧穩定,以和諧穩定保障改革發展。
加強領導、齊抓共管
把維護穩定作為各級黨委和政府的第一責任,作為各部門各單位的共同任務,整合資源,形成合力。
源頭預防、綜合治理
圍繞產生不穩定因素的深層次原因,從推動科學發展、保障改善民生、科學民主決策、公正廉潔執法、密切干群關系等方面加強源頭預防,綜合運用方法措施,解決影響社會穩定的矛盾問題。
是掌握政策、依法辦事
正確區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把維護社會穩定與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緊密結合起來,嚴格依法按政策辦事。
專群結合、依靠群眾
充分發揮專門機關在維護穩定中的骨幹作用,緊緊依靠廣大群眾和社會各界共同做好維護穩定工作。
重心下移、固本強基
大力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切實改進基層社會管理和服務工作,努力把矛盾問題解決在當地、化解在萌芽狀態,築牢維護穩定的第一道防線。
加強領導
落實綜治和平安建設責任。根據機關人員變動,及時調整領導小組,健全領導和辦事機構,切實加強對綜治和平安建設工作的領導,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項工作制度,嚴格落實綜治平安建設責任制,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做到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全面展開綜治工作。
切實工作
提高機關治安防控能力。按照上級的部署和要求,認真落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和信訪工作制度,繼續組織開展好「大接訪活動」,實行領導幹部輪流座班接訪,及時做好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接訪日的相應的准備工作,確保接訪工作的順利開展。積極組織開展下訪活動,深入掛鉤鎮和信訪重點地區了解社情民意,解決突出問題,全力化解不穩定因素及潛在的矛盾和糾紛。認真分析排查調處本局、本系統的矛盾糾紛,制定處置突發性事件預案。加強內部防範工作,按照「看好自己的門,辦好自己的事,管好自己的人」的要求,認真落實守樓護院,努力提高幹部、職工的治安防範意識。認真落實好每天的值班人員,堅持做到 24小時值班,同時,建立與各鎮(區)、各有關部門的聯系組織網路。
強化工作
全力壓降事故保平安。安全生產與平安建設工作緊密相連,只有切實壓降和防範各類事故的發生,維護好職工的利益,保護人民生命和財產的安全,才能為構建和諧社會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Ⅶ 為什麼說遵守憲法和法律是維護社會穩定的根本保障
第一,憲法是國家根本大法,它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全體公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准則,並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憲法關系國家的前途和命運、人民的幸福和安寧、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因此必須大力宣傳憲法,堅決維護和實施憲法。
第二,我國憲法規定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原則,規定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各項法律、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任何組織或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按憲法的原則,我國的立法工作迅速發展,立法質量不斷提高,以憲法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初步形成,全民法律意識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的法律意識有了明顯提高,執法和司法也得到進一步加強,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正在實施。
第三,憲法規定我國實行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制定了許多法律法規,有力地保障和促進了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發展,進一步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依據憲法,我國將建立包括規范市場主體、調整市場主體關系、維護公平競爭、加強宏觀調控、健全社會保障制度等方面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法律體系,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將得到更大的發展。
第四,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了黨對國家的領導,這是憲法的重要原則,同時憲法又規定黨必須遵守憲法,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我國憲法頒布以來,黨不但堅持了對國家的領導,而且採取各種措施維護憲法的尊嚴,保證憲法的實施。
作為國家的根本法,憲法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保障國家權力有序運行,規范和制約國家權力。憲法通過賦予立法、行政、司法等國家機關公共權力,使國家權力在憲法設定的軌道上有序運行,避免國家權力缺位、越位和錯位。
二是確認和保障公民基本權利。在人民主權原則下,憲法是人民共同意志的集中體現,人民通過憲法使自己的基本權利得到最明確的確認和最有效的保障。
三是調整國家最重要的社會關系,維護社會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在國家的各種社會關系中,最重要的關系是由憲法來規范和調整的,如國家與公民的關系、國家機關之間的關系、中央與地方的關系以及其他最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關系。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憲法是社會穩定的調節器和安全閥,對於解決各種重大社會矛盾和沖突,保持社會穩定,維護國家長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Ⅷ 如何嚴格依法辦案,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嚴格依法辦案
首先需要了解法律
其次是敢於同違法行為作斗爭
Ⅸ 維護社會穩定有哪些作用
完成改革和抄發展的繁重任務襲,必須保持長期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滿腔熱情地解決人民群眾工作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要深入調查研究,區別不同情況,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正確運用經濟、行政和法律等手段,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特別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矛盾,保持安定團結的局面。
加強政法工作,依法嚴厲打擊各種犯罪活動,防範和懲治邪教組織的犯罪活動,堅決掃除社會丑惡現象,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堅持打防結合、預防為主,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各項措施,改進社會管理,保持良好的社會秩序。加強國家安全工作,警惕國際國內敵對勢力的滲透、顛覆和分裂活動。
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優越性,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對自己選擇的政治發展道路充滿信心。我們公務員要堅定不移地跟著共產黨,與全國人民一道,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推向前進。
Ⅹ 如何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社會矛盾和維護社會穩定的能力
(一)准確定位,規范信訪秩序,實現信訪工作理性回歸
堅持規范信訪事項和規范信訪秩序相結合,規范信訪事項是規范信訪秩序的前提,要想規范信訪秩序,必須規范信訪事項。凡是明確有法律渠道和主管部門的訴求,都不應作為信訪事項受理登記。
拓寬向群眾宣傳政策法律的渠道,告知其選擇法律途徑維護合法權益的有關規定。如果把不是信訪的問題引入信訪渠道,不僅解決不了問題,反而還誤導了群眾。在暢通信訪出口上做實做強,使大量被誤導進入信訪渠道的上訪人,通過教育引導、法律告知引導其退出信訪渠道,選擇法律途徑解決訴求。
(二)強化法治,把信訪事項導入法治框架、法律渠道
破解信訪難題的根本出路是加強法治建設,推進社會生活的法制化、規范化,逐步把信訪事項導入法治框架、法律渠道,依法解決問題。
具體來講,一要依法解決問題,對法律和政策有明確規定符合解決條件的,一定要做到「用心、用情、用力」解決。二要依法教育疏導,綜合運用法制宣傳、教育引導、心理疏導、化訪為訴、進入程序、依法處置等措施,把涉訪人群導入法治框架內解決問題。三要依法懲戒處理,對無視法律權威的違法上訪行為,要用法律方式依法處理;對把上訪當成誣告、陷害、誹謗渠道的,要強化法律告知,依法追究責任,堅決維護社會主義法制權威。四要依法終結信訪,堅決維護三級終結的權威;對涉法涉訴信訪案件,一律按法律規定,通過審判監督和檢察監督、行政復議、國家賠償程序處理,並結合各部門的紀檢監察監督、法制工作監督,強化糾正錯誤,規范執法行為,堅決維護法制權威,維護法律尊嚴。
(三)正確引導輿論,淡化信訪宣傳誤導,強化法制宣傳教育
高度重視輿論宣傳對信訪群眾的導向作用,客觀報道宣傳信訪政策法規,提高群眾對信訪的正確認識,引導信訪群眾依法信訪。
淡化對信訪特別是越級信訪促進問題解決的宣傳,不過分誇大和渲染信訪的作用,大力營造依法解決問題的輿論氛圍,從思想上消除涉訪當事人對信訪渠道過高的價值預期,引導其自覺選擇司法解決途徑,在法治程序里化解矛盾、促進和諧。通過對處理違法信訪行為等典型案例的宣傳教育,以案析理、以案說法,有效震懾違法,努力營造依法、理性、有序信訪的良好社會氛圍。堅持把宣傳政策法律和教育引導貫穿於依法治訪的全過程,注重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導,強化法律告知、釋疑解惑,教育警示群眾防範違法犯罪,實現執法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
(四)強化源頭治訪,把涉訪問題解決在基層,解決在縣級以下
信訪問題的解決和防範關鍵在基層。要緊緊抓住縣級以下有關部門這個解決問題的責任主體和防範源頭:一是把矛盾發現在早、化解在小、解決在源頭。二是增加縣級以下有關部門化解矛盾、依法解決問題的層級,從村組、社區到鄉鎮、辦事處、縣區有關部門來真正了解實情、層層化解矛盾。三是對涉訪違法行為也要發現在早,處置在小,解決在縣級以下。要堅持法制原則,以「合法」還是「違法」作為定性標准,不要糾結於是否為「上訪人員」、「特殊群體」,防止違法行為的逐步升級。四是強化責任追究,及時吸取教訓、引以為戒,發現問題、改進工作,更好地從源頭上發現和化解矛盾、維護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