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
⑴ 如何對受到重金屬污染的土壤進行修復
1. 工程措施
包括客土法、換土法、深耕翻土法、固化、穩定化方法、電動力修復法等,工程措施具有穩定、見效快的優點,但存在工程量大、投資費用高、二次污染隱患等缺點,不適宜大面積污染土壤的治理。
2. 化學治理措施
包括淋溶法、施用改良劑等方法,能夠在短期內降低土壤中重金屬的毒性和生物有效性,因人為向土壤中施加化學葯劑,易造成二次污染,且該方法是一種原位修復方法,重金屬Cd仍存留在土壤中,容易再度活化危害植物,其潛在威脅並未消除。
3. 農業生態修復措施
通過調節諸如土壤水分、土壤pH值、土壤陽離子代換量(CEC)、CaCo3和土壤氧化還原狀況及氣溫、濕度等因素,降低Cd生物有效性,以減弱重金屬對植物的毒害作用。Cd形態發生了改變,但仍存在土壤中,容易再度活化,對生物產生危害。
4. 微生物修復
微生物抗重金屬機制包括生物吸附、胞外沉澱、生物轉化、生物累積和外排作用。微生物一方面可以降低土壤中重金屬的毒性,並可以吸附積累重金屬;另一方面可以改變根系微環境,從而提高植物對重金屬的吸收、揮發或固定效率。目前,大部分微生物修復技術還局限在科研和實驗室水平,實例研究還不多,無法大面積推廣。
5. 動物修復
利用土壤中的某些低等動物如蚯蚓進行重金屬cd污染修復的研究仍局限在實驗室階段,且因受低等動物生長環境等因素制約,其修復效率一般,並不是一種理想的修復技術。
6. 植物修復
將某種特定的植物種植在重金屬污染的土壤上,對土壤中的污染元素具有特殊的吸收富集能力,將植物收獲並進行妥善處理(如灰化回收)後將重金屬移出土體,達到污染治理與生態修復的目的。
6.1 植物提取法是利用一些植物對某種重金屬的吸收和在地上部的蓄積,並通過收獲地上部達到減少土壤重金屬含量的目的。是比較有前景的修復方法。
6.2 植物揮發是指植物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屬,將體內重金屬轉化為可揮發的狀態,並通過植物的葉片等部位揮發出去,從而降低土壤中重金屬含量。揮發出的重金屬會造成大氣的重金屬污染。
6.3 植物穩定是通過吸收、分解、氧化、固定等過程,降低重金屬的流動性和生物可利用性,防止重金屬的滲漏和轉移,減少重金屬對植物的危害。重金屬Cd仍存留在土壤中
二、超積累植物
1. 特徵
1)超積累植物地上部分的重金屬含量是同等生境條件下其它普通植物含量的 100 倍以上。鎘為100mg/kg。
2)地上部的重金屬含量高於根部該種重金屬含量,即運轉率大於1。
3)地上部重金屬含量高於土壤含量,即富集系數大於1。
2. 局限性
1)超積累植物一般植株矮小,生物量低,生長緩慢,季節性較強,不易機械化作業,修復效率不高。
2)多為野生型植物,對生物氣候條件的要求也比較嚴格,區域性分布較強,引種受到嚴重限制。
3)專一性強,一種植物往往只作用於一種或兩種特定的重金屬元素,對土壤中其他含量較高的重金屬則表現出中毒症狀,從而限制了在多種重金屬污染土壤治理。
4)植物器官往往會通過腐爛、落葉等途徑使重金屬重返土壤。
5)防止植物的籽實可能被誤食導致食物鏈污染。
3. 鎘積累植物
公認的鎘超積累植物只有遏藍菜屬的少數幾種植物。但遏藍菜屬植物生長緩慢、植株矮小、 地上部生物量小,在實際應用中受到限制。
鎘富集植物:蕨類、向日葵、油菜、月季等花卉作物、雜草。
⑵ 受重金屬污染的泥土要如何修復
什麼是土壤修復???(1)改變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態或同土壤的結合方式,降低其在環境中的可遷移性與生物可利用性;
(2)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質的濃度。
未來土壤修復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覆蓋全產業鏈、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大型修復企業早已存在,但高水平專業化、精細化服務的企業還不多,如果土壤修復企業在不斷提升綜合能力的同時,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修復材料、裝備、工藝,是立於不敗之地的核心競爭力。
中地凈土擁有中國地質礦產研究院陳明教授獨家研發的礦物微膠囊技術,可以高效、長久的穩定土壤重金屬,把重金屬從有害狀態轉化為無害狀態,使得重金屬不能進入植物根系,從而大幅度降低農產品中的重金屬含量。
⑶ 土壤中重金屬超標如何處理
(一)常見治理方法
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途徑主要有兩種,一是改變重金屬在土壤中的存在狀態,使其由活化態轉為穩定態;二是從土壤中除去重金屬。
常採用的物理及物理化學的方法時熱解吸法、電化學法和提取法。對於揮發性重金屬可用加熱方法從土壤中解吸出來。若重金屬滲透性不高且傳導性差則用電化學法除去。提取法可利用試劑和土壤中的重金屬作用,形成溶解性的重金屬離子或金屬試劑絡合物,回收再利用。
(二)工程物理化學法
工程物理化學法是利用物理、化學等方法治理重金屬污染土壤的方法。在重金屬污染的初期,由於污染較集中,這種方法較為普遍採用,主要方法有:客土法、沖洗絡合法、電動化學法、熱處理法、物理固化法等。對於污染重、面積小的土壤運用物理化學法具有治理效果明顯、迅速的優點,但對於污染面積較大的土壤則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與財力,而且容易導致土壤結構的破壞和土壤肥力的下降,因此對於大面積重金屬污染地不宜採用這種方法。
熱處理法是將污染土壤加熱,使土壤中的揮發性污染物揮發並收集起來進行回收或處理;電解法是使土壤中重金屬在電解、電遷移、電滲和電泳等的作用下在陽極或陰極被移走。
(三)生物修復法
生物修復是指利用生物的新陳代謝活動減少土壤中重金屬的濃度或使其形態發生改變,從而使污染的土壤環境能夠部分或完全恢復到原始狀態的過程。修復措施主要包括植物修復、微生物修復和動物修復等。因其具有效果好、投資省、費用低、易於管理與操作、不產生二次污染等優點,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成為污染土壤修復研究及工程運用的熱點。 1、植物修復措施
植物修復措施是以植物忍耐和超量積累某種或某些化學元素理論為基礎,一些重金屬污染區存在著對重金屬具耐性的植物,這些植物通過排斥或在局部使重金屬富集,使重金屬在植株根部細胞壁沉澱而「束縛」其跨膜吸收,或與某些蛋白質、有機酸結合生成不具生物活性的解毒形式,從而提高了對重金屬傷害的忍耐度。利用植物及其共存微生物體系清除環境中的污染物是一門新興起的環境應用技術。植物治理措施的關鍵是尋找合適的超積累或耐重金屬植物,超積累植物可吸收積累大量的重金屬,但植物修復措施也有局限性,如超積累植物通常生物量低,生長緩慢,效果不顯著。
2、微生物修復措施
微生物治理是利用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對重金屬具有吸收、沉澱、氧化和還原等作用,從而降低土壤中重金屬的毒性。原核生物(細菌、放線菌)比真核生物(真菌)對重金屬更敏感,利用此原理在土壤中培養富汞細菌,將這些細菌收集後,經蒸發、活性碳吸附等方法治理受汞污染的土壤。當前運用遺傳、基因工程等生物技術,培育對重金屬具有降毒能力的微生物,並運用於污染治理,是土壤重金屬污染研究中較活躍的領域之一。
土壤重金屬污染的微生物修復主要包括2方面:即生物吸附和生物氧化-還原。生物吸附是重金屬被生物體吸附,如藍細菌、硫酸還原菌以及某些藻類能夠產生具有大量陽離子基團的胞外聚合物如多糖、糖蛋白等,並與重金屬形成絡合物;而生物氧化是微生物對重金屬離子進行氧化、還原、甲基化和脫甲基化作用,降低土壤環境中重金屬含量。
3、低等動物修復措施
土壤中的某些低等動物(如蚯蚓類)能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屬,因而能一定程度地降低污染土壤中重金屬的含量。韓國有科學家運用蚯蚓毒理學試驗對3個廢棄的砷礦及重金屬礦區尾礦進行修復實驗,研究表明蚯蚓對鋅和鎘有良好的富集作用。由此可見,在重金屬污染的土壤中放養蚯蚓,待其富集重金屬後,採用電激、清水等方法驅出蚯蚓集中處理,對重金屬污染土壤有一定的治理效果。
(四)農業治理方法
農業治理是因地制宜的改變一些耕作管理制度來減輕重金屬的危害,在污染土壤上種植不進入食物鏈的植物。主要有:控制土壤水分是指通過控制土壤水分來調節其氧化還原電位,達到降低重金屬污染的目的;選擇化肥是指在不影響土壤供肥的情況下,選擇最能降低土壤重金屬污染的化肥;增施有機肥是指有機肥能夠固定土壤中多種重金屬以降低土壤重金屬污染的措施;選擇農作物品種是指選擇抗污染的植物和不要在重金屬污染的土壤上種植進入食物鏈的植物。
農業治理措施的優點是易操作、費用較低,缺點是周期長、效果不顯著。 目前,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的主要措施就是「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對於沒有被污染的土壤以預防為主,切斷污染源,提高土壤環境容量;對於已被污染的土壤主要是進行改造、治理,以消除污染。土壤重金屬污染物的遷移轉化非常復雜,治理極其艱難,必須引起人類的高度注重,杜絕土壤的重金屬污染。
⑷ 土壤重金屬污染生物修復的主要方法及其基本原理
生物修復
1選擇金屬耐性物,既能夠耐受金屬毒性,也能夠適應乾旱和極端貧瘠的基質條件,特別適用於穩定和改良礦業廢棄地。在一定管理條件和水肥條件下,耐性植物能在廢棄地上很好地生長,隨著耐性植物對基質的逐漸改善,其他野生植物也逐漸侵入,最終可形成一個穩定的生態系統。金屬富積植物能夠在含不同重金屬的基質上正常生長,在植物體內往往積累大量的重金屬(1 000Ⅱlg/kg以上,乾重),因此,可以通過反復的種植和刈割的方法,即可除去土壤中的大部分重金屬,它特別適用於解除輕度重金屬污染的礦業廢棄地土壤。
2引入固氮生物。利用生物固氮作用在重金屬含量較低的廢棄地進行土壤改植被重建顯出很大的作用和潛力。。對於具較高重金屬毒性的廢棄地,必須用相應的工程措施(如摻入一定比例的污水污泥等)
以解除其毒性,保證植物結瘤固氮。菌根能夠有效地利用基質中的磷,而且不受尾礦中富含金屬的毒害,所以將其接種於相應的共生樹種,可以較好地適應廢棄地的生境,這對尾礦上植物定居起著重要作用,達到一定的改良目的。
⑸ 土壤重金屬污染怎麼治理
土壤重金屬污染是指由於人類活動將重金屬加入到土壤中.致使土壤中重金屬含量明顯高於其自然背景含量,並造成生態破壞和環境質量惡化的現象。
傳統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方法包括客土、換土和深耕翻土等工程措施,電動修復、電熱修復、土壤淋洗等物理化學修復,利用生物削減、凈化土壤中的重金屬或降低重金屬毒性的生物修復等。但這幾種方法都具有較大的弊端:工程措施是比較經典的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措施,它具有徹底、穩定的優點,但實施工程量大、投資費用高,破壞土體結構,引起土壤肥力下降,並且還要對換出的污土進行堆放或處理;物理化學修復屬於原位修復,不攪動土層,並可以縮短修復時間,但是耗電量大;生物修復的難點在於尋找對某種或某族、某系金屬具有吸附作用的耐重金屬植物和微生物,調研成本較高,短期內無法得出准確結論
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方案,是重金屬醫生開發的土壤重金屬污染原位修復方案。此法通過向土壤中針對性的投加科創重金屬穩固劑,利用穩固劑對重金屬的吸附、氧化還原、拮抗或沉澱作用,降低重金屬的生物有效性,使重金屬顆粒礦化,失去與外界反應的條件,從而降低土壤重金屬濃度。此法對土壤進行原位修復,節約了搬運費用和儲存場地費用;環境污染小、對環境破壞可以降低到最小程度。更多重金屬污染治理方法及技術信息咨詢重金屬醫生。
⑹ 已經被重金屬污染的土壤該怎麼治理
1、熱解吸法
在處理重金屬污染土壤時, 先將土壤破碎, 然後向土壤中添加能使重金屬化合物分解的添加劑, 對土壤 進行加熱升溫處理 (常用的加熱方法有蒸汽、 紅外輻射、 微波 和射頻 ), 將有害物質解吸出來, 再對解吸出的重金屬蒸汽進 行收集、 回收利用。該法主要用於處理具有於揮發性的重金 屬, 如 H g Se等。美國的一家汞回收服務公司對汞的回收利 、 用進行了實驗室和中型模擬試驗研究, 最後成功地應用於 現場治理, 至今已治理了 2 300 t H g污染土壤, 治理後土壤 中汞的含量達背景值 ( < 1 m g /L) 。該法的不足之處在於 土壤有機質和結構水在治理過程中遭到破壞, 並難以恢復。
2、超積累植物龍葵 ( Solanum nigrum )
我國植物種類繁多, 資源豐富, 在尋找超積累植物方面仍有很大的空間。 植物揮發是指植物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屬, 將體內重金屬 轉化為可揮發的狀態, 並通過植物葉片等部位揮發出去, 從 而降低土壤中重金屬含量。這種修復方法應用范圍較小, 更 多地用於一些揮發性的重金屬, 如 H g Se等。並且, 通過植 、 物揮發雖然減少了土壤中重金屬含量, 但揮發出的重金屬進 入大氣, 會造成大氣的重金屬污染。從整體環境考慮, 修復 土壤中的重金屬污染不能以對其他環境造成污染為代價。 目前, 重金屬的轉化揮發機制尚在研究中。 植物穩定是通過吸收、 分解、 氧化、 固定等過程, 降低重 金屬的流動性和生物可利用性, 防止重金屬的滲漏和轉移, 減少重金屬對植物的危害。在這一過程中, 土壤中重金屬含 量並不減少, 只是存在形態發生了變化。
3、在 土壤環境方面, 通過施有機肥來提高土壤肥力, 減弱土壤中 重金屬的毒性, 減小對植物的毒害; 或通過施有機肥提高重 金屬的生物有效性, 以利於修復植物的吸收, 提高修復效率。 在植物方面, 通過植物培育和馴化, 增強植物對重金屬的耐 性和累積率, 提高植物的修復效率。另外, 通過調節諸如土 壤水分、 土壤 pH、 土壤氧化還原狀況及氣溫、 濕度等生態因 子, 利用生態手段對環境介質進行控制, 以減弱重金屬對植 物的毒害。
4、動物修復
利用土壤中的某些低等動物如蚯蚓能吸收 重金屬的特性,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污染土壤中重金屬比例, 達到動物修復重金屬污染土壤的目的。有研究表明, 當土壤 中 Pb的質量分數為 170~ 180 mg /kg時, 蚯蚓的富集系數為 0. 36。在 Pb污染的土壤中投放蚯蚓, 待其富集重金屬後, 采 用電激、 清水等方法驅出蚯蚓集中處理, 對於 Pb污染的土壤 、 重金屬污染土壤 改良劑及植物和化學聯合修復方法 等。多種修復技術的 綜合應用必將是土壤修復技術研究的趨勢。
5、植物修復
1983年, 美國科學家 Chaney 等首次提出利 用植物去除土壤中重金屬污染物的設想。這是一種處理土 壤重金屬污染的生態技術, 其機理主要是通過某些植物對重 金屬元素的吸收、 積累和轉化, 達到減輕重金屬污染土壤的 目的。與傳統的修復方法相比, 植物修復具有綠色、 環保、 經 濟等優勢。植物去除土壤中重金屬的機理主要依靠植物萃 取作用、 根系 過濾 作用、 物揮 發作 用和 植物 固定 化 作 植 用 。
⑺ 重金屬污染土壤的修復方法有哪些,哪些是可行性較高,應用較廣
看圖說話
⑻ 重金屬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復技術優缺點
植物修復技術是以植物忍耐和超量積累某種或某些化學元素的理論為基礎,利用植物及其共存微生物體系清除環境中污染物的一項環境污染治理技術。目前國內外對植物修復技術的基礎理論研究和推廣應用大多限於重金屬元素,因此狹義的植物修復技術也主要指利用植物清除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屬。但是,隨著對重金屬植物修復技術研究的深入,特別是重金屬耐受和超積累植物及其根際微生物共存體系的研究,植物修復技術的涵義和應用得到了延伸。如美國阿崗國家實驗室利用野生植物建立各種生物反應器,凈化石油天然氣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水及其污染物,如Newman等(1997)用白楊樹來修復三氯乙烯(TCE)污染的地下水。在這些植物修復技術中,根際耐性微生物和化學添加劑的強化作用使修復效果更加理想,大大改進了植物修復技術。
植物修復是生物治污工程中一個非常獨特的治理技術,與物理的、化學的和微生物的處理技術相比,有其獨特的優點;但同時植物修復技術本身及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解決。植物修復技術的優缺點具體見表5-1。
表5-1 植物修復技術的優缺點(Glass 2000)
優點 缺點
成本低廉 修復時間較長,處理過程比物理化學處理慢
原位的、主動的修復 不能修復所有污染對象,只針對淺層地下水、表層土壤和沉積物
凈化與美化環境 生物降解產物的生物毒性還不清楚
增加土壤有機質和肥力 超積累植物吸收重金屬的分子、生化、生理過程有待深入闡明,限制了植物修復的潛力發揮
環境擾動小 食草動物對修復植物的取食行為使污染物進入食物鏈
大面積處理 修復植物的後期處置問題難以解決
易為公眾所接受 外來修復植物種類可能對當地的土壤、生物多樣性產生不良影響
⑼ 土壤重金屬修復劑有哪些
重金屬土壤修復劑是系列產品,根據重金屬種類和濃度的不同修復劑也有差異。業內比較專業的是北京潤鳴公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