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共衛生 » 依法治國的體現

依法治國的體現

發布時間: 2020-11-28 21:43:43

① 小羽的案例如何體現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有機結合

正"法治安天下,德治潤民心"。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指出:"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並把其作為實現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必須堅持的重要原則",
法律是准繩,任何時候都必須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時候都不可忽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要把依法治國基本方略、依法執政基本方式落實好,把法治中國建設好,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國家治理中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規范社會行為、調節社會關系、維護社會秩序的作用,在國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德潤人心。法律有效實施有賴於道德支持,道德踐行也離不開法律約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離、不可偏廢,國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協同發力。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成功經驗和深刻教訓,把依法治國確定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執政確定為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條道路的一個鮮明特點,就是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強調法治和德治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這既是歷史經驗的總結,也是對治國理政規律的深刻把握。
要強化道德對法治的支撐作用。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就要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為全面依法治國創造良好人文環境。要在道德體系中體現法治要求,發揮道德對法治的滋養作用,努力使道德體系同社會主義法律規范相銜接、相協調、相促進。要在道德教育中突出法治內涵,注重培育人們的法律信仰、法治觀念、規則意識,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營造全社會都講法治、守法治的文化環境。
要把道德要求貫徹到法治建設中。以法治承載道德理念,道德才有可靠制度支撐。法律法規要樹立鮮明道德導向,弘揚美德義行,立法、執法、司法都要體現社會主義道德要求,都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其中,使社會主義法治成為良法善治。要把實踐中廣泛認同、較為成熟、操作性強的道德要求及時上升為法律規范,引導全社會崇德向善。要堅持嚴格執法,弘揚真善美、打擊假惡丑。要堅持公正司法,發揮司法斷案懲惡揚善功能。
要運用法治手段解決道德領域突出問題。法律是底線的道德,也是道德的保障。要加強相關立法工作,明確對失德行為的懲戒措施。要依法加強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失德行為的整治。對突出的誠信缺失問題,既要抓緊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徵信系統,又要完善守法誠信褒獎機制和違法失信懲戒機制,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對見利忘義、制假售假的違法行為,要加大執法力度,讓敗德違法者受到懲治、付出代價。
要提高全民法治意識和道德自覺。法律要發揮作用,首先全社會要信仰法律;道德要得到遵守,必須提高全體人民道德素質。要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引導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使人們發自內心信仰和崇敬憲法法律;同時要加強道德建設,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提升全社會思想道德素質。要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全民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基礎性工作,使全體人民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要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引導廣大人民群眾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良好道德風尚,爭做社會主義道德的示範者、良好風尚的維護者。
要發揮領導幹部在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中的關鍵作用。領導幹部既應該做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組織者、推動者,也應該做道德建設的積極倡導者、示範者。要堅持把領導幹部帶頭學法、模範守法作為全面依法治國的關鍵,推動領導幹部學法經常化、制度化。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眾,是幹部成長成才的重要因素。領導幹部要努力成為全社會的道德楷模,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帶頭注重家庭、家教、家風,保持共產黨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潔操守,以實際行動帶動全社會崇德向善、尊法守法。

②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全面依法治國深入推進的表現有哪些

一,依法糾正了一批冤假錯案。
二,法制逐漸代替了權制。

③ 什麼是法律威嚴的重要體現,是依法治國的必要保證

重要環節:依法行政.
前提:有法可依.
必要保證:違法必究.
中心環節:有法可依.
關鍵:執法必嚴.
核心:依憲治國.

④ 刑法體現了依法治國的哪一項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這是依法治國基本要求,而 2011年2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修正,之前還有1979年7月1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1997年3月14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修訂.根據1999年12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2001年8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二),2001年12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三),2002年12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四),2005年2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五),2006年6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六),2009年2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七),刑法立法目的為了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根據憲法,結合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經驗及實際情況,制定本法.修改並不是體現那一項基本要求,只能說完善,把之前一些不完善,不符合時代進步的法律條款刪減增加.

⑤ 政治中一般什麼材料可以體現出「我國依法治國」

依法治國主要體現在立法,行政和司法三個方面。它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⑥ 依法治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哪幾方面

首先,依法治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基本保證。
其次,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
第三,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
第四,依法治國是維護社會穩定、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

⑦ 在下列概念中,哪一個能夠體現出"依法治國"的實質( )_a.法制 b.法治 c.人治 d.人制

b法治
法治能夠體現出"依法治國"的實質

⑧ 依法治國在現實生活中應該如何具體體現

具體體現方式如下:

  1. 首先國家行政部門需要做到依法行政,提高依法辦事效率;

  2. 通過宣傳手段提高公民法制觀念;

  3. 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做到有法可依。

⑨ 依法治國體現了怎樣的社會價值取向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那麼,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要達到什麼目的?這就是依法治國的價值取向問題。

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依法治國提供了全方位、多層次的價值支撐,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高度的價值自覺與價值自信,也是依法治國的價值取向。依法治國的每個環節都離不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踐行。

首先,國家富強、民主、文明與和諧是依法治國的首要價值理想。

國家層面的價值觀選擇,實際上是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管理國家事務以及社會組織、廣大人民群眾在參與國家事務和監督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過程中應該秉承的價值觀念。「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立足國家發展提出的價值導向,體現了建設社會主義國家「五位一體」的布局和奮斗目標,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共同理想和美好前景,凝聚了中華民族對國家形象塑造的追求和嚮往,反映了近代以來中國歷史發展的根本要求,凝結了中華民族長期艱苦奮斗與不懈追求的夢想。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要求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的活動全部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依法治國的本質是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徹底否定人治,確立法大於人、法高於權的原則,使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不隨意被個人意志所干擾。當今世界綜合國力角逐日趨激烈,當代中國完備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的任務愈發緊迫。中國正在經歷現代化進程中決定性的深刻變革。越是改革攻堅期、矛盾凸顯期、發展關鍵期,越需要發揮法治的引領和推動作用,確保在法治的軌道上推進改革,更好凝聚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把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整體提升轉化為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推力,讓深刻變革中的我國社會既井然有序又生機勃勃,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完善。依法治國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是實現國家富強、民主、文明與和諧的根本保障。

其次,社會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依法治國的核心價值目標。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立足社會發展提出的價值導向,順應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日益凸顯的社會相對自主與自治的發展趨勢。它的每一項內涵都與依法治國密切相關,成為引領依法治國的價值目標。「自由」,即在法律允許范圍內不受限制和約束的自主選擇,其實質是依法賦予並保障社會公眾和社會組織充分、自由、全面而個性的發展空間,激發人民群眾和社會組織的創造活力和自我調節能力。「平等」即社會權益和地位平等,其實質是社會主體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保證社會主體平等參與、平等發展和共享發展成果。「公正」即公平正義,是社會主體生存與發展的機會公正、過程公正和結果公正的良好社會環境。「法治」即依法治理,一切社會事務均有法可依,其實質是在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下,不斷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進程,使公共權力受到監督和制約,使政府權力邊界得以確立,使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

社會是由各種組織、團體、階層、群體等組成的有機統一體。由於不同社會主體的利益存在差異,所抱持的價值觀存在分歧,因而必然引發各種社會矛盾乃至沖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踐行,有利於減少和緩解社會矛盾。我們不僅要建設法治國家,還要建設法治社會,充分發揮法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重要作用。

再次,公民個人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依法治國的基本價值追求。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對公民個體提出的價值導向,彰顯了公民所應遵循的基本道德准則與法律規范,涵蓋了公民社會行為的各個環節,充分體現了依法治國的價值追求。「愛國」,其實質是自覺維護國家利益和民族尊嚴,關注祖國的前途和命運,立志為建設祖國、振興中華而奮斗。「敬業」,即敬重本職工作,遵守職業道德,忠於職業操守。「誠信」,即誠實守信,要求人們在經營或交往中,杜絕弄虛作假、投機欺詐。「友善」,即友好醇善,其實質是人與人之間應該友好互助,摒棄見利忘義、惡言惡行。

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實際是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緊密結合的體現。法律是指導人們如何為人處世、如何生活工作的重要規范之一,它懲惡揚善,既保護和鼓勵人們的善行,又禁止和懲戒人們的惡行。其本身所具備的特殊權威,使得越來越多的人敬畏和遵守法律。依法治國的至高境界,不是讓人們寸利必爭、事事爭訟,而是要使法律原則和法治理念深入人心,使人們自覺承擔對國家、社會和他人的責任與義務。實現人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體現了法律的追求、嚮往和理想,為依法治國樹立了一個催人奮進的價值標尺和價值目標。正如十八屆四中全會所指:「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堅持立法先行,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要恪守以民為本、立法為民理念,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每一項立法都符合憲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擁護。」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