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共衛生 » 污染稅

污染稅

發布時間: 2020-11-28 12:21:01

『壹』 水污染的稅收

水污染環境稅暫無徵收考慮
「十二五」期間,水資源供需矛盾更加尖銳,保障生態用水的壓力進一步加大;迫切需要統籌流域污染治理措施,開展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加大水生態修復力度,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
對此,有媒體提問,水污染防治所需資金數額巨大,籌措資金是否考慮通過徵收水污染稅、環境稅?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籌措資金中將積極邀請社會和企業參與,國家暫無徵收上述兩稅的考慮。
據悉,《規劃》編制中成立了由12個部委及重點流域23個省(區、市)聯動的工作機制,歷時兩年完成,已得到國務院正式批復。

『貳』 環境污染稅是什麼我國如何逐步形成這一稅種(形成歷史和相關事件)其他國家有這項稅么

環境稅(Environmental Taxation),也有人稱之為生態稅(Ecological Taxation)、綠色稅(Green Tax),是20世紀末國際稅收學界才興起的概念,至今沒有一個被廣泛接受的統一定義。它是把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社會成本,內化到生產成本和市場價格中去,再通過市場機制來分配環境資源的一種經濟手段。部分發達國家徵收的環境稅主要有二氧化硫稅、水污染稅、雜訊稅、固體廢物稅和垃圾稅等5種。2011年12月,財政部同意適時開征環境稅。
隨著可持續發展理論得到國際社會日益廣泛的認同,環境保護問題備受各國政府的重視。稅收作為政府用以調節社會經濟生活的一種重要工具和手段,在保護環境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一些經濟發達國家由於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曾飽受環境問題的困擾,率先嘗試將稅收用之於環境保護,並收到了較好的效果。鑒於發達國家在經濟發展進程中已經取得的經驗和教訓,世界銀行的有關專家建議發展中國家「針對環境的破壞徵收環境稅」。實際上,許多發展中國家已經開始將保護環境作為其稅制改革的一個重要政策目標。一個以糾正市場失效、保護環境為政策目標的新的稅收類別——環境稅收正在悄然興起。
由於國情和稅收政策的差異,各國環境稅收制度的具體內容不盡相同,但其基本內容通常都由兩個部分所構成:一是以保護環境為目的,針對污染、破壞環境的特定行為課征專門性稅種,一般稱之為環境保護稅,它是環境稅收制度的主要內容。如荷蘭的燃料使用稅、廢物處理稅和地表水污染;德國的礦物油稅和汽車稅;奧地利的標油消費稅;部分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國課征的二氧化碳稅以及噪音稅等等。
二是其他一般性稅種中為保護環境而採取的一種稅收調節措施,包括為激勵納稅人治理污染保護環境所採取的各種稅收優惠措施和對污染、破壞環境的行為所採取的某些增加其稅收負擔的措施。在環境稅收制度中,後者通常是作為輔助性內容而存在,配合種專門性環境保護稅發揮作用的。

『叄』 中國大陸應不應該向企業徵收環境污染稅

環境稅(Environmental Taxation),也有人稱之為生態稅(Ecological Taxation)、綠色稅(Green Tax),是20世紀末內國際稅收學界才興起的概念容,至今沒有一個被廣泛接受的統一定義。它是把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社會成本,內化到生產成本和市場價格中去,再通過市場機制來分配環境資源的一種經濟手段。部分發達國家徵收的環境稅主要有二氧化硫稅、水污染稅、雜訊稅、固體廢物稅和垃圾稅等5種。
由於工業產生大量的廢氣、廢水和廢渣,所以大規模的環境稅徵收對工業的影響較大,其中重工業高污染高排放行業受沖擊更大。徵收環境稅將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增加企業成本和環保投入,用市場化的手段倒逼,淘汰一些環保意識差的企業,減少政府用行政手段強制關停的阻力。環境稅開征是從經濟手段督促企業環保,政府應做的是切實保障環境稅的合法性、強制性,加強監督管理,落實環境稅的徵收。
2011年12月,財政部同意適時開征環境稅。

『肆』 私家車主是否應交污染稅

這個是肯定額啊

『伍』 「新鮮空氣」要收稅嗎

我們原本以為,呼吸新鮮空氣,享受陽光是人生來就應具備的權利,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可惜,連這個權利也可能被被剝奪。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所長王毅近日說,環境保護是個人選擇問題,也可以選擇賺錢但呼吸骯臟的空氣。就征稅,他說要考慮企業稅負,而且企業可將部分稅負轉移給消費者,老百姓不能總想著呼吸新鮮空氣卻不付出代價。這種觀點讓人有種說不出的滋味。我看到一個網上段子:突然發現萬能政策, 有感於二手房20%個稅: 停車難,解決方法,多收點停車費; 嫌房價高,解決方法, 多收稅; 用水電氣緊張,解決方法,多收水電氣費; 交通擁堵,解決方法, 開征擁堵費; 空氣污染,解決方法,機動車開征污染稅...我想,這位網友的段子寫早了,現在要加一條:環境保護,增收「空氣稅」。以前有領導人說,要讓人民有尊嚴的生活。現在,連你想呼吸新鮮空氣的權力都要被拿走了,談何尊嚴?政府及一些部門,除了一心想到從老百姓身上「刮油」,好像沒有別的事情可做了。 我想,空氣水源食物被污染,不是老百姓拉屎放屁污染的,而是一些地方政府肆無忌憚的為追求GDP、追求政績工程造成的,沒有了青山綠水,政府及一些大企業應該首當其沖謝罪。從經濟學看,環境污染不污染,和他們無關,他們是終極受益者,而受害者只有無話語權,任人宰割般的老百姓。中國GDPs世界第二和老百姓有多大關系?開這會那會開著和老百姓有多大關系?樓房高聳雲霄和老百姓有多大關系?老百姓只關心能住不住得起房?吃不吃不吃得起飯?穿不穿得起衣?養不養得起老?如果這一些都不能實現,老百姓怎麼能有尊嚴的生活?這不是在開老百姓玩笑嗎? 中國一些人沉湎於無論遇到什麼事情,認為都可以通過征稅、收費來搞定。事實證明,這行不通,如果什麼事情都都用錢搞定,那這個社會完全沒有存在的必要。中國老百姓的稅負太重,動不動就強行從你身上抓錢。前幾天,有慈善組織的人提議用每一個人工資款中扣一筆慈善款。這幾天,又有人提出老百姓呼吸一下新鮮空氣都要付出「代價」,中國能人不是沒有,簡直太多了。但很多能人都是趨炎附勢,不管老百姓死活的人。 我在想,這位專家所說的「代價」是什麼?那一定是專家所說的「企業可將部分稅負轉移給消費者」的代價。我想問,政府盲目發展傻大粗黑的產業,引進一些污染嚴重的企業造成了環境破壞,污染了空氣,那些政府首先出來對老百姓進行檢討,企業就應該秉著「誰污染誰負責」的原則,治理好污染源,而且要對轄區老百姓進行精神和物質賠償才行。為什麼老百姓要承擔由此帶來的稅負?這有道理嗎?這不搞顛倒了嗎? 要是一些空氣污染嚴重地區的低收入老百姓無法承擔和支付企業轉移給給消費者的稅負,那是不是這些人就不準自由遷徙,只准留在當地呼吸污染空氣,絕對不準呼吸「新鮮干凈」的空氣?讓其自生自滅?簡直荒唐。「上管天,下管地,中間管空氣」,我原以為只是一句笑話,我發現我徹底錯了。 作為一群長期飲用有害水源、有毒食品的老百姓而言,連自由呼吸一下空氣的權力都被剝奪了的話,你還對這個社會心存念想?難道,王毅當而皇之所說的「思想上的霧霾不除,環境中的霧霾難消」最終的落腳點就是收稅,收老百姓的稅?兩會是一個舞台,你不要漠視這個舞台,生末凈旦丑,什麼人都有。兩會是一面鏡子,會讓很多人露出「原形」。 【劉著民/文】 聲明:本文由劉著民原創。網路轉載請務必註明文章出處和作者姓名,並通知本人。

『陸』 我國環境保護稅收政策有哪些不足

1、我國缺少針對污染、破壞環境的行為或產品課征的專門性稅種,即環境保護稅。這一稅種應當在環境保護稅收制度中處於主體地位,它的缺位既限制了稅收對污染、破壞環境的行為的調整力度,也難以形成專門用於環境保護的稅收收入來源,弱化了稅收的環境保護作用。
2、污染收費制度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首先,對排污費的徵收標准偏低,而且在不同污染物之間收費標准不平衡;其次,按單因子收費,即在同一排污口含有兩種以上的有害物質時,按含量最高的一種計算排污量,這種徵收依據很不科學。
3、現行稅制中為貫徹環境保護政策而採取的稅收優惠措施的形式比較單一,主要限於減稅和免稅,受益面比較窄,缺乏針對性和靈活性,而且顯得力度不足。
4、消費稅、資源稅中有關環境保護的規定不健全、稅率過低、稅檔差距過小、徵收范圍狹窄,對環境保護的調控力度不夠。

『柒』 有沒有那個發展中國家徵收環境污染稅而取得好結果

○縱觀歷史,當代全球氣候變化80%的貢獻是由工業化國家上百年過度排放造成的,但他們目前基本渡過了高消耗資源、高污染排放階段,進入了後工業化社會。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產品徵收「碳關稅」,結果只能是發達國家一方單贏,並且在堂而皇之地將發展中國家的生態財富納入自己國庫的同時,讓發展中國家背負污染環境的惡名。如此下去,全球合作減排機制必遭破壞,世界捲入貿易保護之戰也勢不可免。
○調整措施,一是改變粗放式貿易增長模式,調整貿易政策向競爭力導向轉變;二是提高利用外資質量並引導外資企業向中西部和第三產業傾斜;三是引導加工貿易的轉型升級,淘汰部分落後產能;四是優化貿易結構,大力發展服務貿易;五是努力開拓新興市場,以綠色技術創新為核心,實施綠色貿易增長戰略;六是積極參與國際碳交易,努力減少污染物排放。
一、碳關稅實施對發展中國家出口貿易的挑戰
目前,少數發達國家正在貿易領域磋商制定包含「碳關稅」條款的國內法案,還醞釀在相關國際組織提出將「碳關稅」納入國際貿易規則。所謂「碳關稅」,是指對高耗能的產品進口徵收特別的二氧化碳排放關稅。
事實上,對進口產品徵收「碳關稅」的做法,在當下是違反了WTO的基本規則的,它以環境保護為名,行貿易保護之實。最惠國待遇原則是WTO的基本原則之一,其涵義是締約一方,現在和將來給予任何第三方的一切特權、優惠和豁免,也同樣給予其他成員。而徵收「碳關稅」,由於各國環境政策和環保措施都不同,對各國產品徵收額度也必然差異甚大,這就會直接違反最惠國待遇原則,破壞現存的國際貿易秩序。《京都議定書》實行的是「共同而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發展中國家暫不承擔排放額度。而徵收「碳關稅」違背了就《京都議定書》確定的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氣候變化領域「共同而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嚴重損害發展中國家的利益。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產品徵收「碳關稅」,結果只能是發達國家一方單贏,並且在堂而皇之地將發展中國家的生態財富納入自己國庫的同時,讓發展中國家背負污染環境的惡名。如此下去,全球合作減排機制必遭破壞,世界捲入貿易保護之戰也勢不可免。
縱觀歷史,當代全球氣候變化80%的貢獻是由工業化國家上百年過度排放造成的,但他們目前基本渡過了高消耗資源、高污染排放階段,進入了後工業化社會。如果歐、美、日等國家聯合對中國徵收碳關稅的話,「中國製造」將喪失原來的低成本優勢,上述國家可以碳關稅的形式,把中國的低端的出口加工產業打壓至谷底。這表面上是在全球氣候變化框架下為了國際經濟競爭的公平,實則扼住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咽喉。據統計,中國去年對美出口機電產品總額達1528.6億美元,佔中國對美出口總額60%。如美國徵收「碳關稅」,將對中國出口產品帶來嚴重影響,此舉還可能引發其他國家效仿,使中國外貿出口「雪上加霜」。
「碳關稅」爭議正值全球氣候談判的關鍵時刻。2009年年底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大會,將是繼1997年《京都議定書》之後,國際社會最重要的一次氣候談判大會,各國將討論對2012年後的氣候協議達成新一輪共識。因此,本輪會議達成的協議,將對全球多邊貿易規則產生深遠的影響。
二、我國傳統外貿模式下的「高碳經濟」出口
我國傳統對外貿易發展模式是出口導向型,出口商品以勞動密集型為主,具有「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特點。2008年全年能源消費總量28.5億噸標准煤,比上年增長4.0%。煤炭消費量27.4億噸,增長3.0%;原油消費量3.6億噸,增長5.1%;天然氣消費量807億立方米,增長10.1%;電力消費量34502億千瓦小時,增長5.6%。電力高速發展的同時,問題也在不斷累積。其中,電力結構中火電所佔比重不降反升,火電裝機和發電量佔80%左右,石油天然氣、核電等優質能源僅佔20%左右。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中,煤炭消費所佔比重約為70%左右,比世界平均水平高40個百分點。據計算,我國現在每百萬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數量是美國的3倍,德國的5倍,日本的近6倍。我國一噸煤產生的效率僅相當美國的28.6%,歐盟的16.8%,日本的10.3%。高投入、高消耗必然帶來高污染和低效益。而我國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人均儲量分別只是世界平均水平57.86%、1.02%和6.34%。目前,中國已近1/3的國土被酸雨污染。
我國出口產品集中在低技術、高耗能、高污染的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產業上,這些商品中礦物燃料、化學產品、原料製成品和高耗能金屬製品及一般低端機械設備等產品占出口的比重較高,而這些產品對生態和環境的影響很大,均屬於低端加工產業鏈條中環境污染密集型、能源耗費密集型產業。由於外貿的拉動,而且在優惠外資政策引導下,高耗能、高污染的外資項目被大量引進國內東、中部地區,這些項目在推動地方經濟增長,擴大就業的同時,也以跨國投資形式將大量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的勞動密集型、環境污染密集型、能源耗費密集型產業轉移到中國。這些產業都是發達國家的夕陽產業或高技術產業的低端加工環節,這使得我國目前能源不足的矛盾越來越尖銳,並且與「十二五」期間優化產業結構的階段升級目標相悖。
總體上看,我國外向型經濟發展中污染呈現出排放總量大、結構性污染突出(如以重化工業為主的產業結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等)、復合型污染嚴重等特點。國家環保總局2006年發布的首個《中國生態保護》白皮書指出,我國的生態環境脆弱區已經佔到國土面積的60%以上。森林過度採伐、天然草原退化、天然濕地大面積萎縮、耕地自然生態遭農葯破壞、海域污染、城市水源短缺、農村環境「臟、亂、差」等問題依然威脅中國的生態環境。隨著對外經貿的不斷發展,生產出口商品依賴傳統能源支撐所引起的污染也越來越嚴重,在國內和國際節能減排的雙重壓力下,為謀求經濟可持續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積極促進能源與環境的協調發展迫在眉睫。
三、全球低碳經濟背景下可持續貿易戰略的實施思路
1、承接全球經濟增速下滑壓力,加強出口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轉變出口增長方式
為謀求對外貿易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調整我國目前技術含量、環保標准和附加值都比較低的出口產業結構,走新型工業化的路子,在保持出口貿易適度增長的同時,更加重視優化出口結構、提高產品質量。另外,也要充分認識到勞動密集型產業在一定時期對緩解就業壓力仍具有較大的作用,抓住服務業市場開放的契機,充分挖掘高素質人力資源創業優勢,提高我國服務貿易在出口貿易中的比重。
2、大力發展綠色產業,鼓勵企業進行綠色技術創新,積極推行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
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的消費者的綠色消費理念已經形成,這表明國際綠色消費品市場上存在較大的開拓空間。國內企業應密切關注國際標准,尤其是國際環境標準的動態演變。從長遠看,通過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的認證可以引導企業按照綠色要求改進產品種類、生態設計、生產工藝和生產過程,推動企業的管理走上標准化、規范化和國際化,促進企業經營由粗放型向集約可持續型轉變。
3、熟悉與國際貿易有關的旨在保護環境的國際法律、公約和規則約束,預防可能重新抬頭的貿易保護主義
目前國際上已經簽訂了約200多個多邊環保公約和協定,各國也紛紛制定一些政策法規,來加強對全球環境的保護。因此,我國必須充分掌握以爭端解決機制為代表的WTO系列協議文件的內涵,熟悉其約束性規則,這樣才可以在權利與義務對等的基礎上客觀公平地維護我方利益,為我國企業提供趨利避害的有效法律武器,並在國際社會中尤其是在與發達國家的雙邊對話機制中增加談判的籌碼。
4、轉變政府職能並開展環境外交,為本國企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內外環境
在國內,要綜合運用財政政策、金融政策和產業政策,支持各產業部門順利過渡到可持續貿易發展模式上來。國際上,要通過開展與各國政府間的談判,擺脫「非市場經濟國家」的地位,積極倡導自由貿易,參與雙邊和區域經濟合作,並深入推進自由貿易區的建設,樹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為實現互利共贏戰略而努力,從而為我國企業的對外經濟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
5、強化企業和個人的環保意識,健全我國貿易與環境相關法律法規體系
近年來,發達國家採取了更為隱蔽的綠色貿易壁壘來實現對本國弱勢產業的保護。由於我國在環保方面意識薄弱,造成出口產品生產與國際接軌仍存在一定差距,綠色貿易壁壘在短期內限制了我國產品出口空間的擴大,降低了出口增長的速度,給出口企業造成了很大壓力。因此,政府和企業都要轉變傳統觀念,強化環境保護意識。國家要繼續完善環境立法,以國家強制力來保證可持續生產和貿易的順利實施。
四、可持續貿易戰略的調整措施
1、改變粗放式貿易增長模式,調整貿易政策向競爭力導向轉變
貿易政策調整要全面配合產業政策調整,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相一致,實現貿易與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鼓勵能效較高的產品出口,提高出口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貿易政策調整優先向競爭力導向轉變。
2、提高利用外資質量並引導外資企業向中西部和第三產業傾斜
首先,大力引進深加工工業和技術密集型項目,努力實現向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大的項目轉移。其次,要規劃鼓勵外資繼續參與傳統產業的改組改造,增強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再次,積極鼓勵外商投資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資源枯竭型城市的接續性第三產業的發展,改善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的投資環境,加快推進生產性服務業及其能源、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的建設。
3、引導加工貿易的轉型升級,淘汰部分落後產能
抓住國際產業轉移機遇,制定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同時延伸加工貿易產業鏈,調整產業結構,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並發揮政府部門管理效能,轉變管理方式,著力引導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淘汰落後產能。
4、優化貿易結構,大力發展服務貿易
一要加快國內服務業的發展,實現服務行業的產業化和社會化。二要擺正工業化與發展服務業的關系,促進服務貿易與相關產業的協調發展,高度重視服務業的發展。三要加快服務立法,建立完善的服務貿易法律體系。四要優化和提升服務行業結構,推進服務業現代化,提高服務行業人力資本素質,增強可持續發展的競爭力。五要加快金融體制改革,為服務業提供多元化的融資渠道。
5、努力開拓新興市場,以綠色技術創新為核心,實施綠色貿易增長戰略
一是健全有關貿易和環境關系的法律體系,制定相應的鼓勵、扶持政策,促使企業提高環保技術、不斷開發綠色產品。二是積極了解和跟蹤國外的一些綠色標准,及時加以宣傳、推廣。三是積極推廣出口產品的綠色生產和清潔技術。四是在綠色技術創新方面,政府要加大人力和資金的投入力度,設立綠色技術創新的專項基金,並加強綠色技術創新的技術服務組織建設;企業要健全綠色技術創新能力機制,加強與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的合作創新。五是努力發展與貿易有關的環境服務。
6、積極參與國際碳交易,努力減少污染物排放
2008年至2012年是《京都議定書》的第一個承諾期。在這個期限內,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不需要承擔減排義務,但應抓住這一機會,儲備新能源替代技術,積極參與國際碳交易,並從中獲得技術進步、結構升級、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機遇。一是推廣清潔發展機制,培養碳交易市場體系,以充分利用現階段的有利條件,使我國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落到實處。二是在實踐過程中要加強碳交易知識普及和相應培訓,學術界要深化對碳交易活動的理論研究,為我國可持續發展奠定理論基礎。三是啟動探索清潔發展機制的模式,形成具有我國特色的綠色技術和市場機制的綜合創新。四是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積極參與國際碳交易市場的競爭,在國際碳交易市場中爭得一席之地。五是配合國際碳交易,在國內開展出口企業碳排放許可證交易工作試點。(作者單位:中國社科院財貿所)

高碳能源條件下發展"低碳經濟"的策略
目前,能源和環境問題已成為制約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瓶頸,節能減排和低碳發展將是中國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但中國發展低碳經濟面臨著許多制約因素,如何從中國實際出發,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低碳經濟路子,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

『捌』 什麼是環境保護稅國外環境保護稅徵收情況

我國目前的環境保護稅費政策的基本格局是:收費為主、稅收輔助、補貼配合。這些稅費政策的實施,基本上形成了限制污染、鼓勵保護環境與資源的政策導向。
1.稅目的選擇。環境保護稅的徵收應具有普遍性,即凡是直接污染環境的行為和能夠造成環境污染的產品均應納入徵收范圍。考慮到可操作性以及徵收成本等因素,近期我國環境保護稅的具體稅目應包括以下幾個:(1)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稅。二氧化硫稅是對排放到空氣中的二氧化硫污染物徵收的一種稅。該稅是依據石油、煤炭的含硫量來確定稅額,主要目的是促使生產者安裝污染控制設備並使用含硫量低的燃料。二氧化碳是造成地球溫室效應的重要原因,二氧化碳稅是對油、煤炭、天然氣、液化石油氣、汽油和國內航空燃料進行徵收,其稅基根據各種不同燃料的平均含碳量和發熱量確定差別稅額。(2)水污染稅。這是政府對向地表水直接或間接排放廢棄物、污染物和有毒物質的任何單位和個人徵收的一種稅。(3)垃圾稅。垃圾稅以我國境內的企事業單位和個體經營者排放的各種固體垃圾為課稅對象,以排放固體垃圾的單位和個體經營者為納稅人。對不同種類、不同處理方式的垃圾應採用不同的征稅辦法。(4)雜訊稅。它是對超過一定分貝的特殊雜訊源所徵收的一種稅,即主要是對航空公司、建築公司等在特定區域(主要是機場周圍、建築工地周圍)產生雜訊的行為徵收的一種稅,其稅基是雜訊的產生量。此舉不僅可以為政府在飛機場附近安裝隔噪設施、安置搬遷居民籌集必要資金,而且有助於減少雜訊污染。

2.稅收征管的規定。為保證政令統一,環境保護稅的立法權應歸屬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該稅種可確定為中央、地方共享稅,在徵收方法上可採用源泉扣繳、定額徵收法和自行申報法。中央獲得的稅收收入,主要用於全國性跨區域、跨流域大江大河的水土保持、環境治理及其他影響可持續發展的人類生存環境的環保工程的投入。地方獲得的稅收收入,主要用於本區域內公共環境、城市公用環保基礎設施、生態保護等環保開支,做到專款專用。
此外,稅務、環保等有關部門在深入調查、精心測算的基礎上確定相關違法者的罰款數額和刑事責任。通過加大懲罰力度,消除污染者的僥幸心理,促使綠色生產、綠色消費。

『玖』 什麼是排污稅

定義:排污稅,即對直接排放到環境中的污染物徵收的稅收。逐步開征水污染稅、大氣污染稅、固體廢物稅、垃圾污染稅、噪音污染稅等。為實現環境保護目標和籌集環保資金,對破壞環境的行為進行調節而徵收的稅。

范圍:我國徵收排污稅的主要范圍將是在城市,其次是農村鄉鎮企業。

『拾』 環境稅主要有哪幾類

現在的環境污染物主要有廢水、固體廢棄物、雜訊、廢氣等四種,對環境污染徵收相應的稅也就是對這四種污染物進行征稅,因而環境稅也應該分這四類情況進行分類。
一、廢氣和大氣污染稅

對廢氣征稅較常見的有對二氧化硫排放徵收的二氧化硫稅、對二氧化碳排放徵收的碳稅。以二氧化硫稅為例,美國已在70年代就開征了二氧化硫稅。根據其《二氧化硫稅法案》的規定,二氧化硫的濃度達到一級標準的地區,每排放一磅硫征稅15美分;達到二級標准地區按每磅硫10美分征稅;二級以上地區則免徵。德國、日本、挪威、荷蘭、瑞典、法國等國也徵收了二氧化硫稅。
二、廢水和水污染稅

廢水包括工業廢水、農業廢水和生活廢水。許多國家都對廢水排放徵收水污染稅。如德國從1981年開征此稅,以廢水的「污染單位」(相當於一個居民一年的污染負荷)為基準,實行全國統一稅率。又如荷蘭按「人口當量」(相當於每人每年排入水域的污染物數量)徵收的水污染排放費也屬水污稅性質。
三、固定廢物稅

固定廢物按來源可分為工業廢棄物、商業廢棄物、農業廢棄物、生活廢棄物。各國開征的固定廢物稅包括一次性餐具稅、飲料容器稅、舊輪胎稅、潤滑油稅等。義大利1984年開征廢物垃圾處置稅,對所有的人都徵收,作為地方政府處置廢物垃圾的資金來源。
四、噪音污染和噪音稅

噪音污染是指排放的音量超過人和動物的承受能力,從而妨礙人或動物的正常生活的一種現象。噪音稅有兩種:一是固定徵收,如美國規定,對使用洛杉機等機場的每位旅客和每噸貨物徵收1美元的治理噪音稅,稅款用於支付機場周圍居民區的隔離費用;二是根據噪音排放量對排放單位徵收,如日本、荷蘭的機場噪音稅就是按飛機著陸次數對航空公司徵收。
五、生態破壞稅

主要包括森林砍伐稅等,法國在1969年開征此稅,規定為城市規劃或工業建設目的而砍伐森林的,每公頃繳6000法郎的稅;其他情況每公頃繳3000法郎的稅。比利時1993年通過的「生態稅法」中規定了一系列生態稅,適用於飲料包裝、可處理的剃刀和照相機、農葯、紙張及電池等產品。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