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共衛生 » 依法治農

依法治農

發布時間: 2020-11-20 13:45:49

A. 如何圍繞做好三農工作,加強農村法治建設

農村是法治建設相對薄弱的領域,必須加快完善農業農村法律體系,同步推進城鄉法治建設,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做好「三農」工作。同時要從農村實際出發,善於發揮鄉規民約的積極作用,把法治建設和道德建設緊密結合起來。
1、健全農村產權保護法律制度。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對農村集體資產所有權、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權和農民財產權的保護。抓緊修改農村土地承包方面的法律,明確現有土地承包關系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的具體實現形式,界定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農戶承包權、土地經營權之間的權利關系,保障好農村婦女的土地承包權益。統籌推進與農村土地有關的法律法規制定和修改工作。抓緊研究起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條例。加強農業知識產權法律保護。
2、健全農業市場規范運行法律制度。健全農產品市場流通法律制度,規范市場秩序,促進公平交易,營造農產品流通法治化環境。完善農產品市場調控制度,適時啟動相關立法工作。完善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加強產地環境保護,規范農業投入品管理和生產經營行為。逐步完善覆蓋農村各類生產經營主體方面的法律法規,適時修改農民專業合作社法。
3、健全「三農」支持保護法律制度。研究制定規范各級政府「三農」事權的法律法規,明確規定中央和地方政府促進農業農村發展的支出責任。健全農業資源環境法律法規,依法推進耕地、水資源、森林草原、濕地灘塗等自然資源的開發保護,制定完善生態補償和土壤、水、大氣等污染防治法律法規。積極推動農村金融立法,明確政策性和商業性金融支農責任,促進新型農村合作金融、農業保險健康發展。加快扶貧開發立法。
4、依法保障農村改革發展。加強農村改革決策與立法的銜接。農村重大改革都要於法有據,立法要主動適應農村改革和發展需要。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立法條件成熟的,要及時上升為法律。對不適應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規,要及時修改和廢止。需要明確法律規定具體含義和適用法律依據的,要及時作出法律解釋。實踐條件還不成熟、需要先行先試的,要按照法定程序作出授權。繼續推進農村改革試驗區工作。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強化基層執法隊伍,合理配置執法力量,積極探索農林水利等領域內的綜合執法。健全涉農行政執法經費財政保障機制。統籌城鄉法律服務資源,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加強對農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
4、提高農村基層法治水平。深入開展農村法治宣傳教育,增強各級領導、涉農部門和農村基層幹部法治觀念,引導農民增強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健全依法維權和化解糾紛機制,引導和支持農民群眾通過合法途徑維權,理性表達合理訴求。依法加強農民負擔監督管理。依靠農民和基層的智慧,通過村民議事會、監事會等,引導發揮村民民主協商在鄉村治理中的積極作用。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略高度出發,進一步加強和改善對「三農」工作的領導,切實防止出現放鬆農業的傾向,勇於直面挑戰,敢於攻堅克難,努力保持農業農村持續向好的局面。各地區各部門要深入研究農業農村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和面臨的風險挑戰,科學謀劃、統籌設計「十三五」時期農村改革發展的重大項目、重大工程和重大政策。加強督促檢查,確保各項「三農」政策不折不扣落實到位。鞏固和拓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堅持不懈改進工作作風,努力提高「三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B. 依法治農有何現實意義何在

我本人對「依法治農」的提法和出處不太清楚。但是,我對農村工作還是熟悉的。諾大的法律面對雞毛蒜皮的瑣事,顯得老虎吃蒼蠅沒處下爪。比如,村子裡修道理、修水渠,有的農戶不拆廁所糞坑,致使停工停項目。法律在哪裡。這種情況需要講理與講狠並用。否則,一個小小人會壞了大大的事。即使「依法治農」的提法正確,其現實意義也就可見一斑了。

C. 加強農村法治建設的根本目的是什麼

D(首先可以排除A,A項文不對題;接著排除B,B項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目的;再接著排除C,C項明顯不對,因為各地區的經濟狀況不同,所說涉及范圍過大,D項,農村法制建設的目的就是為了普及法律知識,使人懂得向法律求助,推進依法治國。

D. 作為基層農村 應該如何全力支持依法治國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基礎在基層,工作重點在基層。發揮基層黨組織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的戰斗堡壘作用,增強基層幹部法治觀念、法治為民的意識,提高依法辦事能力。加強基層法治機構建設,強化基層法治隊伍,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治工作機制,改善基層基礎設施和裝備條件,推進法治幹部下基層活動。

E. 什麼是農村法治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個要點
「新農村」讓農民變得有錢了,有錢了人就會變壞,變壞了就要暴力機關使用暴力工具來統治
莫說農村要法治,城市也要法治

F. 用政治生活的知識闡明如何加強農村法治建設

本題設問不科學。
城市法治建設與農村法治建設有什麼不同嗎?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要加強法治建設,國家要加強普法宣傳,完善法制;政府依法履行各項職能、依法行政;社會各界依法政治參與、學法、尊法、守法、用法。農民不斷學習,提升法治意識與觀念。

G. 為什麼要推進依法治國 對農村的宣講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公報》指出:「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這不僅是對憲法至高無上的法律地位的概括,同時也對憲法的實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憲法是治國的總章程,是治國的根本大法,是一切法律的來源和依據,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堅持依法治國,立法是基礎,立法工作必須統一於憲法之下,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憲法是各項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依據和效力來源,各級人大和政府在制定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的過程中必須以憲法為依據,不能超越憲法的規定,不能違背憲法的基本原則。要恪守以民為本、立法為民理念,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每一項立法都符合憲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擁護。要把公正、公平、公開原則貫穿立法全過程,完善立法體制機制,堅持立改廢釋並舉,增強法律法規的及時性、系統性、針對性、有效性。

堅持依憲治國要求立法工作必須以憲法為最高法律規范,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把國家各項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按照憲法和立法法的有關規定,擴大人民民主,依法保障人民有效參與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尊重和保障人權,依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不受侵犯,依法規范權力,保障權力嚴格依法運行。

堅持依法治國的關鍵是堅持依法治權,保障權力在法律的制約下規范運行,防止公權力對私權利造成傷害。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遵守法律,帶頭依法辦事,不得違法行使權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憲法作為國家根本大法,規定了公民的基本權利,而這些權利就是權力行使的邊界。各級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要認識到所有國家機關的權力都是人民通過憲法賦予的,只有按照憲法和法律行使權力,保護權利,才能真正履行好職責,樹立憲法權威。

堅持依憲治國要求行政機關落實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設。各級政府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圍繞行政決策、行政執法、行政公開、行政權力監督、行政化解矛盾糾紛等主要環節,著力規范政府行為。要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確定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機關內部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尤其要繼續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依法懲處各類違法行為,加大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

堅持依法治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隊伍思想政治素質、業務工作能力、職業道德水準,著力建設一支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的社會主義法治工作隊伍。建設高素質法治專門隊伍,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加強立法隊伍、行政執法隊伍、司法隊伍建設,暢通立法、執法、司法部門幹部和人才相互之間以及與其他部門具備條件的幹部和人才交流渠道,推進法治專門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完善法律職業准入制度,建立從符合條件的律師、法學專家中招錄立法工作者、法官、檢察官制度,健全從政法專業畢業生中招錄人才的規范便捷機制,完善職業保障體系。加強法律服務隊伍建設,增強廣大律師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構建社會律師、公職律師、公司律師等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律師隊伍。創新法治人才培養機制,形成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理論體系、學科體系、課程體系,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培養造就熟悉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法治人才及後備力量。

堅持依憲治國要求司法機關深化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不斷提高司法公信力。通過健全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尊重和保障人權,保證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大力推進司法公正和司法公開,滿足新時期人民群眾對司法民主和司法監督的新要求。必須完善司法管理體制和司法權力運行機制,規范司法行為,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完善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的制度,建立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員履行法定職責保護機制。優化司法職權配置,推動實行審判權和執行權相分離的體制改革試點,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迴法庭,探索設立跨行政區劃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推進嚴格司法,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實行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制和錯案責任倒查問責制。保障人民群眾參與司法,在司法調解、司法聽證、涉訴信訪等司法活動中保障人民群眾參與,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構建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加強人權司法保障。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完善檢察機關行使監督權的法律制度,加強對刑事訴訟、民事訴訟、行政訴訟的法律監督,完善人民監督員制度,絕不允許法外開恩,絕不允許辦關系案、人情案、金錢案。

只有堅持依憲治國才能使改革不偏離正確的軌道。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當前各級黨委政府的主要工作,而要減少改革的風險,避免改革的盲目性、無序化,必須樹立憲法的權威,加強憲法實施,以憲法的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加強頂層設計,引領和保障各項改革措施,以法治為全面深化改革護航。

憲法是判斷一切行為合法與否的依據和准則,無論是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文化體制改革,還是社會領域里的改革,其目的都是保障人民民主權利,增進人民福祉,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因此,從根本上講,都是體現憲法的基本原則,落實憲法的有關規定。

「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這一提法不僅令人振奮,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更有現實的指導意義。事實上,無論是在我國的立法、司法,還是行政執法領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憲法實施不力,具體法律法規與憲法存在差距的現象,強調堅持依憲治國就是要從觀念解決這些問題,真正樹立憲法的權威,保障憲法全面正確實施,最終實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

H. 如何實現對農村的法制宣傳,確保依法治村

一是鎮街法治宣傳服務站建設常態化。該市各鎮街區建立了法治宣傳服務站,主要負責法治宣傳、法律培訓、法律咨詢及開展「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創建等工作。法治宣傳服務站設在司法所,司法所所長兼任站長,服務站成員由鎮街站室所負責人組成。肥城市司法局專門下發了文件,對法治宣傳服務站的人員組成、場所建設、工作職能作了明確規定。目前,該市14個鎮街全部建立了法治宣傳服務站,各項工作順利推進,依法治村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二是農村法治宣傳教育常態化。該市各村(社區)將法治宣傳教育納入年度工作計劃。村「兩委」幹部、村民小組長、村民代表集中學法每年不少於3次,每年開展不少於2次的群眾性普法活動,並建立了普法教育檔案。肥城市司法局、市普法辦組織各級執法單位和部門,充分利用元旦春節期間送法下鄉、4月份法治集中宣傳月、「12.4」國家憲法日等關鍵時段,到農村集貿市場、休閑廣場等人員流動多的場所開展法治宣傳活動和法律咨詢服務。在依法治村專項整治行動期間掀起農村普法新高潮。春節前後,已經在該市鎮街開展了送法下鄉活動16場,現場發放了法治宣傳冊、法治日歷掛圖、法治圖書、發放明白紙8萬余份,解答群眾法律咨詢500餘人次,受教育群眾達到15萬餘人。四月份法治宣傳月活動期間,該市司法局在依託桃花節開幕期間遊客眾多的有利時機,在劉台風景區組織開展了法律進桃花源活動,市直60多個行政執法單位參加了現場普法宣傳活動,重點突出了對涉農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宣傳。各鎮街也結合當地實際,相繼開展了集中法制宣傳活動。

三是農村普法陣地宣傳常態化。該市大部分村(社區)按照要求建立了法治宣傳欄、法治文化圖書角,明確了專人負責。宣傳欄每季度更新一次內容,法律文化圖書角每年都要補充法律書籍。通過及時更新宣傳內容,及時補充法治宣傳資料、書籍,使群眾不斷獲取法律知識,接受法治教育,樹立法治理念。有的村設立了電子屏幕,定期滾動播出法律知識;有的村建立了法治文化廣場、法治文化牆;有的村與法庭結合,法官定期到村開庭辦案,使廣大村民潛移默化地受到法治教育。

四是農村法治宣傳員、法律明白人培訓常態化。肥城市「六五」普法宣講團定期到鎮街區,以村「兩委」幹部為重點,開展對基層司法人員、村法治宣傳員、法律明白人的法治培訓。今年以來,已舉辦過各類法律知識講座36場,培養了一大批農村法律明白人和法治宣傳員。

各鎮街區法治宣傳服務站也通過以會代訓、舉辦法治講座、以案釋法等形式,每月對農村法治宣傳員進行一次法律培訓。大部分村利用農閑時節,組織開展對「法律明白人」村民代表的法律知識宣傳普及活動,引領村民學法用法。

五是農村法律服務常態化。為提升農村依法治理能力,該市推廣實施了「一村一名法律顧問」工程。截至目前,全市80%以上的村(社區)配備了法律顧問。法律顧問們充分發揮專業優勢,每月至少兩次到村(社區)開展工作,為基層群眾、村(社區)組織提供法律咨詢、開展法律知識講座、起草修改村規民約、審查合同等法律服務。

I. 怎樣推進農村依法治理

第一,在農村廣泛開展法制宣傳教育。要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和農村改革發展穩定的實際,積極開展面向農村、農民的法制宣傳教育,搞好相關法律服務。特別要針對廣大農民的文化需求和個性特徵,採用農民群眾易於理解、容易接受、樂於參與的法制宣傳方式,在寓教於樂中提高農民的法律意識。通過深入開展「送法下鄉」「以案說法」「法律服務」等活動,滿足廣大農民學習法律知識的需要,增強農民群眾依法辦事的意識,自覺用法律規范自己的行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應把法制宣傳教育納入政府對農村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結合農村土地徵收徵用、土地承包等問題,引導農民依法解決各種矛盾和糾紛,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利益訴求。應抓好進城務工人員的法制宣傳教育,增強他們的法律意識和依法維權意識,切實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為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提供充分的法制保障。
第二,進一步提高農村基層幹部依法管理基層事務的能力。推進農村依法治理,農村基層幹部扮演著重要角色、起著關鍵的作用。應在大力推進農村基層幹部隊伍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的同時,進一步加大對農村基層幹部的法制教育,不斷增強他們依法辦事、依法管理基層事務的能力。應教育和引導基層幹部切實尊重和保護農民的民主權利,凡是村裡涉及農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和農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都要交由全體村民或村民代表會議決定,推動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應進一步推進村務公開,完善村民民主理財、民主評議幹部、審計監督村集體財務等制度,使廣大農民真正享有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監督權。還應積極推行鄉鎮政務公開,以方便群眾辦事,接受群眾監督。
第三,拓寬農村社情民意表達渠道。應根據目前農村實際狀況和農民需要,完善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基層幹部聯系群眾制度,加強農村信訪工作,逐步建立農民群眾平等表達訴求的制度化平台。農村廣大幹部要做好進村入戶下訪工作,主動聽取農民群眾的意見,真正了解農民群眾的所思所想,把各項工作積極主動地做好。應完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機制,堅持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相結合,依法、及時疏導和化解各種矛盾糾紛,切實把矛盾和問題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應針對目前農村存在的土地糾紛、環境污染等突出問題,綜合運用法律、經濟、行政等手段,尊重農民的合理要求,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
第四,深入開展基層平安創建活動。保護農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創造農民安居樂業的良好環境,是推進農村依法治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應通過加強農村治安防控體系建設,著力解決影響社會治安和社會穩定的突出問題。一方面要加大依法打擊犯罪的力度,嚴厲打擊農村黑惡勢力犯罪,徹底鏟除其賴以生存的土壤;另一方面,要加強農村人防、物防、技防建設,切實有效預防和減少各種違法犯罪。應動員和組織各方面力量,完善齊抓共管的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機制,夯實農村平安創建的基礎,在廣大農村形成人人參與、共創平安的工作局面。

J. 如何為發展現代農業提供法律制度保障,這是新農村法治建設中的重大課題

農村法治的發展必須致力於「三農」問題的解決,而「三農」問題的有效解決,從法律角度思考,又要依賴於法律制度的創新。制度創新的關鍵是要把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置放於一個新的法律環境和制度環境中去,通過法律制度保障農村獲得更多的發展空間和發展動力。基於這樣一個思路,新農村建設必然要對法治發展提出以下四個方面的要求。
一、法治建設必須關注農民權益的保障
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的主體,農民權益保障無疑是法治建設中應當高度關注的一個問題。無論是農業生存的持續發展,還是農村社會的長期穩定,關鍵取決於廣大農民的正當利益是否能夠得到持續而有效的保護。農民權益是一個十分廣泛的概念,我們可以把它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農民的財產權。第二類是農民的政治權利。第三類是農民的社會權利。在社會主義市場條件下,平等、獨立和自由是包括農民在內的廣大市場主體應有的法律地位,這種法律地位的平等性恰恰是實現各自正當權益的基本保障和前提。但是,在中國長期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社會現實條件下,農民應有的法律地位和正當權益並未得到充分的體現和保護。面對這種情況,法律作為一種利益調控機制,它在保護農民正當利益問題上應當有所作為,而且必須有所作為。保護了農民的利益,就是保護了農民的積極性,從根本上說,也是保護了農業生產力。
二、法治建設必須維護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性地位
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需要通過法律加以確認和維護,才能獲得穩定長期的保障。保障農業在整個國民經濟體系中的基礎地位,是農業立法的基本宗旨,也是農業法所肩負的第一任務。有關農業方面的立法都必須體現這一基本精神。當然,通過法律保障農業的基礎地位,並不是僅僅意味著將農業的基礎地位通過法律條文加以規定就完事,更重要的通過一系列更為具體的法律制度,將農業的基礎地位切實建立在強有力的法律支撐上。也就是說,要通過立法,正確處理農業和其他產業的關系,防止在發展其他產業時,造成對農業的侵害;通過立法,確立各種有利於調動農業勞動者生產積極性,有利於增加農業投入的農業發展激勵機制,使農業的發展始終充滿活力;通過法律,建立和鞏固農業產業保護機制,保障各項農業產業保護措施和保護政策能夠得到充分落實。在此基礎上,通過強化農業立法的實施機制,保證各項體現農業基礎地位的立法得到切實的實施,使農業的基礎地位真正獲得法律的保障。
三、法治建設必須構建農村與城市協調發展的法治環境
城鄉協調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城鄉差別是我國長期以來形成的重大社會問題,由此形成了一整套城鄉隔離制度,例如戶籍制度,糧食供應制度、住房制度、教育制度、就業制度、醫療制度等,這就把中國居民分成城鄉兩個群體。因此,建立新型的城鄉關系是新農村建設必須首先解決的問題。這就對法治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至關重要的是要在農村法治建設過程中,通過提升農村在權力義務的法律配置中的地位和比重,在不損害城市發展的前提下在市場准入、財政、稅收、金融、價格、社會分配與保障等方面給農民社會以適當的傾斜。通過這些制度和措施,形成農村與城市協調發展的法治環境。
四、法治建設必須把國家對農業的干預納入法治化軌道
當今世界各國都很重視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幾乎沒有一個國家的政府不對農業經濟的發展實行某種程度的干預。我國的實踐也證明,政府對農業的適度干預是農村改革、發展與穩定的基本保證。但是,政府不合理的干預也會給農村的改革、發展與穩定帶來消極影響。因此,必須對政府幹預農業經濟的行為進行有限的法律約束。法律約束並不僅僅意味著對政府幹預農業生產經營的限制,而且也應包括對政府合法干預的督促和保證。
參考文獻《幹部法律知識讀本》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