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共衛生 » 中國污染事件

中國污染事件

發布時間: 2020-11-20 13:43:52

❶ 國內外環境污染事件

牡丹江市突發水體環境污染事件應急預案

--------------------------------------------------------------------------------

第1章總則
1.1編制目的
為了有效預防牡丹江市境內水體污染事件的發生,及時控制和消除突發水體污染事件的危害,最大限度地保護水生態環境不受污染,減少國家和人民群眾的財產損失,減小由突發水體污染事件造成的社會影響,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特製定本預案。
1.2工作原則
(1)堅持以人為本,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原則。把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作為工作的出發點,依靠各級領導、專家,廣泛組織和動員人民群眾參與,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觀能動性,從容應對突發水體環境污染事件,最大限度地減少水體環境污染事件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對人身體健康的損害。
(2)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強化預防措施,盡可能的減少、降低和避免水體環境污染事件的發生。對發生的水體環境污染事件,要最大限度地減少危害或力爭消除。做到污染事件前有預防,污染事件中有應急處置,污染事件後有總結經驗教訓,並提出安全建議。
(3)堅持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管理的原則。牡丹江市境內突發水體環境污染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由市環保局負責,統一協調公安、衛生、水利、建設、農業等部門。必要時,由市政府直接領導、組織、協調應急處置工作。根據水體環境污染事件的類別及危害程度,實施不同級別應急預案,啟動相應的突發事件應急指揮系統。
(4)堅持整合資源,信息共享的原則。各所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對本轄區發生的水體環境污染事件建立快速反應機制,強化人員、裝備、資金儲備,提高反應能力;建立各級、各地區環境保護部門間信息交換網路,保證信息傳遞快速、通暢,並保持與公安、衛生、水利、建設、農業等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分工協作。
(5)堅持依靠科學、反映及時、措施果斷的原則。加強對水體環境污染的科學防治研究,採用先進的預測、預防和應急處置技術,提高預防和應對水體環境污染事件科學技術水平,及時、果斷地處置突發水體環境污染事件。
(6)堅持團結協作、公眾參與的原則。保持與公安、衛生、水利、建設、農業等有關部門的密切配合,發揚良好的分工協作精神。加大水體環境污染事件救援知識宣傳和普及力度,提高公眾自我防護意識及參與意識。
1.3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黑龍江省環境保護條例》、《黑龍江省工業污染防治條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報告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的暫行辦法》、《關於切實加強重大環境污染、生態破壞事故和突發事件報告工作的通知》等法律法規,制定本預案。
1.4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於牡丹江境內和涉及的跨市界、省界的各種水體功能的江、河、湖、庫等地表水體及地下水體發生的突發污染事件。
1.5事件分級
根據水體環境污染事件的類別及危害程度,水體環境污染事件劃分為一般水體環境污染事件、重大水體環境污染事件和特大水體環境污染事件。
1.5.1一般水體環境污染事件
(1)造成人員重傷5人以下(含5人)。
(2)區域水環境中出現動植物中毒或致死現象。
(3)區域環境生態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
1.5.2重大水體環境污染事件
(1)造成人員死亡5人以下或重傷5人以上、10人以下。
(2)區域水環境一定面積動植物中毒或致死。
(3)區域生態功能部分喪失或瀕危物種生態環境嚴重破壞。
1.5.3特大水體環境污染事件
(1)造成人員死亡5人以上或重傷10人以上。
(2)區域水環境發生大面積動植物中毒或致死。
(3)區域生態功能完全喪失或瀕危物種生態環境完全破壞。
(4)造成當地經濟、社會的正常活動受到嚴重影響。
第2章組織機構與職責
2.1領導機構與職責
發生水體環境污染事件時,成立牡丹江市水體環境污染事件應急處置指揮部(以下簡稱應急指揮部),作為全市水體環境污染事件應急處置的領導、決策機構,人員組成如下:
總指揮:市政府主管副市長
副指揮:市環保局局長、市水務局局長
成員:市公安局、市衛生局、市建設局、市財政局、市經委、市民政局、市委宣傳部及相關部門負責人。
主要職責:負責全市水體環境污染事件的領導和協調指導工作;負責指導應急監測和監督,組織應急支援;負責及時向市政府、省政府和國家有關部門匯報事件情況;負責審查關於水體環境污染事件及應急情況的通報或通告。
應急指揮部下設辦公室,作為應急指揮部的執行機構,設在市環保局,主任由市環保局局長兼任。辦公室主要職責:負責開展水體環境污染事件應急處置人員的培訓,制定應急處置演練計劃及組織演練,檢查、落實應急器材和裝備;負責了解掌握本地方水體環境污染源規模及分布情況,以及有關情況,建立安全預警系統和應急資料庫,開發研製應急管理系統;負責接收上級部門水體環境污染應急處置命令、指示及水體環境污染事件的有關通報,接收下級環保部門、事件責任單位和社會各界的水體環境污染事件報告;負責綜合協調各有關應急單位的行動,傳達應急指揮部的指令,通報有關單位應急工作情況,指導下級部門應急處置工作;負責記錄應急處置過程,評估應急行動結果,編制水體環境污染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的總結報告,提出改進應急預案建議;負責組織應急處置工作的各種保障。
2.2工作組職責
2.2.1現場處置小組
現場處置小組是突發水體環境污染事件現場應急指揮和處置機構。主要職責:負責事發現場的救援和應急監測的指揮與協調工作;經應急指揮部授權,代行應急指揮部的部分職責。
2.1.2應急處置專家咨詢組
應急處置專家咨詢組由市直相關管理部門專業管理人員、直屬及有關單位污染治理、環境監測、公共衛生、醫療、水利、農業、漁業、城建、公安等行業專家組成。主要職責:負責指導應急預案的編制、修改和完善;掌握本地區水體環境污染源的產生、種類及地區分布情況,了解國內外有關技術信息、進展情況和形勢動態,提出相應的對策和意見;負責對突發水體環境污染事件的危害范圍、發展趨勢做出科學估計,為應急指揮部的決策和指揮提供科學依據;參與污染程度、危害范圍、事件等級的判定,對污染區域的隔離與解禁、人員撤離與返回等重大防護措施的決策提供技術依據;負責指導各應急分隊進行應急處置;負責應急工作結果以及事件的中長期影響的評估分析工作。
2.3應急處置的輔助機構與職責
2.3.1物資保障機構。由市財政局和經委組成,負責保證必要的經費支持,確保突發事件處理與處置所需的裝備、器材等物資經費,並做好經費使用情況監督檢查工作。組織應急物資的生產、儲備和調度,保證供應,維護市場秩序,保證物價穩定。
2.3.2交通運輸保障機構。由市公安局和市交通局組成,負責應急處理與處置過程中交通和運輸的管理,控制無關人員和車輛進出危險區域;負責保護人員和財產安全,對人員撤離區域進行治安巡邏,保證事件可能危及區域內的人員疏散撤離,確認人員傷亡情況;協助環保部門做好污染調查,落實各項強制隔離措施;優先安排應急物資和人員疏散的運送,做好污染區域的交通管理工作。
2.3.3工程搶險機構。由市、縣各級環保部門及所屬的相關監察、監測、科研等技術單位組成,負責在現有的檢驗、鑒定、監測、污染治理等技術力量和裝備的基礎上,增強污染檢驗、鑒定、監測設備的配備,特別要配備水質快速應急監測設備,增加應急處置、快速機動和自身防護裝備、物資的儲備,不斷提高應急監測、動態監控和消除污染的能力,保證在發生水體環境污染事件時能有效防止進一步污染和擴散。
2.3.4醫療救護與防疫機構。由市衛生和防疫部門組成,負責組織醫務人員和搶救受傷人員,指導現場救護工作及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工作;負責貯備重點急救葯物。
2.4應急處置後的重建或恢復機構與職責
2.4.1善後處置機構。由市環保部門各技術部門組成,負責協同有關部門處理污染物收集、清理與處理,或由市環保局指定的專門處置單位處置;向應急指揮部提出人員安置、補償、災後重建等處理建議,報市政府,由市政府責成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處理。
2.4.2社會救助機構。由市民政局負責,做好國內團體和個人捐助、應急處置的經費、物資管理使用和救濟物資發放等工作。
2.4.3保險機構。由應急指揮部和保險機構組成,應急指揮部提出建議,報市政府,由市政府責成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協調處理。
第3章預防預警機制
3.1建立預防預警信息監測與報告體系
(1)全面掌握重要水體水質狀況。各縣(市)環保部門應對本轄區內重要江、河、湖、庫等地表水和縣(市)集中飲用水源地、重點地下水源地水質進行定期常規監測。根據地表水水質功能區劃和飲用水源地水質要求,確定常規監測斷面的布設、監測項目與監測頻次,報告監測數據結果,按照國家和省、市環境監測和數據傳輸、報送的技術規范執行。牡丹江市環境監測中心站是全市各類水體水質監測的技術中心、數據中心,負責對水體水質監測數據和結果進行匯總、分析、評價,並定期將水質監測情況按規定報送市環保局。發現水質異常情況,應立即向市環保局報告,並初步分析問題發生的可能原因。
(2)全面掌握污染源排放情況。各縣(市)環保部門應對本轄區內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企業和單位污水排放情況進行調查,對污水排放口進行定期監測。根據企業和單位的污染物排放特徵,掌握企業和單位常規污染物的特徵及排放情況。對排污企業和單位的廢水處理設施運行情況和污染物排放情況進行經常性檢查和監督管理,實行排污許可證制度,監控排污企業和單位廢水污染物排放濃度和排放總量。
(3)建立暢通的資料庫。要在所屬環境監測站和信息中心建立市和各縣(市、區)重要水體水質狀況監測數據信息庫,建立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企業和單位污染物排放情況的數據信息庫,並建立管理檔案。
(4)各縣(市)環保部門應會同交通部門對本轄區內經過或穿越重要水體的公路、城市道路、橋梁進行調查,對事件易發路段、敏感路段進行登記建檔,對經過這些路段的化學物質運輸實行申報審批制度。
3.2預防預警行動
(1)根據可能向水體排放的污染物的種類和特性,配齊相應的監測儀器、設施和分析監測試劑及數據分析系統,明確和研究相應的水質監測方法,加強水體污染的環境監測。
(2)市環保部門應對國內環境信息、污染和災害預警信息、常規環境監測數據綜合分析,進行污染風險分析與分級和污染環境風險評估,研究污染處置的實用技術。
(3)市環保部門應組織專家對轄區內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企業和單位的廢水處理工藝技術和處理設施進行技術論證和評價,在建設、運行階段定期對處理設施進行事故風險評估,提出杜絕廢水排放的措施和應急處理措施,並進行驗收和日常運行的監督檢查、管理,確保各項機制正常啟動和有效運行。
(4)建立信息交流網路平台。與各有關單位的應急處置的管理系統保持信息及時快速傳遞。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宣傳普及突發水體環境污染事件應急處置防護知識,實現水體環境污染24小時有效的報警系統。
3.3建立預防預警支持系統
建立全市和各縣(市、區)的水體環境污染預警支持系統,主要包括快速預警監控系統、技術支持系統、預警服務系統、暢通有效的預警報警系統。市和各縣(市)環保局均應設立水體環境污染事件報警電話,保持每天24小時暢通。市環保局水體環境污染事件報警電話是:12369。
第4章應急響應
4.1分級響應程序
水體環境污染事件發生後,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接到報告後,立即報告應急指揮部,並傳達應急指揮部的命令,按應急處置程序通知應急現場處置小組、應急處置專家咨詢組,攜帶儀器、設備趕赴事件發生現場,調查、核實、監測分析,對事件的類型、級別、性質做出恰當的認定,提出控制措施。跨行政區域的水體環境污染事件、情況復雜且有爭議的水體環境污染事件、認為需要上級處置的水體環境污染事件,報請由上一級應急處置機構處置。緊急情況下,上級應急處置機構可指定下級應急處置機構緊急處置。
4.2信息共享和處理
應急處置過程中的各種常規信息、現場信息、監測數據及結果、專家分析評估意見、控制處置措施及意見、污染控制效果及結果等各種信息經現場指揮部審查後,由專門信息報送組以電話、傳真等手段以快報方式及時報告應急指揮部。應急指揮部設立信息分析組進行信息分析、綜合,歸納整理後,形成文字材料,報應急指揮部領導。應急指揮部及時將有關信息報告市政府,通報相關部門,實現信息共享。應急指揮部的總體工作部署、處理安排意見和指令,由專門工作組人員迅速以電話、傳真等方式向現場指揮部傳達。
4.3基本響應程序
4.3.1應急響應程序
(1)值班人員接到地方環保部門、企業、事業單位或個人水體環境污染應急報告後,記錄水體環境污染事件的有關情況(包括事發時間、地點,污染區域及影響、損失的初步情況,可能的污染原因等)。同時,立即向應急指揮部或指揮部辦公室的領導報告。
(2)責成事發地縣(市)環保部門在2小時內組織有關專家、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及裝備,進入事件現場實施調查、評估,初步判斷事件等級。應急指揮部根據報告的有關情況,調派專家到達現場做進一步評估,確屬水體環境污染事件,上報市應急委,啟動本預案。
(3)應急指揮部實施指揮,緊急調集和徵集相關人員、物質、交通工具以及相關設備、裝備、組織相關部門協助環保部門做好應急處置工作,指揮監測中心站進行應急監測,組織各有關方面的力量進行應急支援,做好正確的輿論導向工作。
(4)水體環境污染事件發生地的縣(市)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在應急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啟動當地水體環境污染應急處置預案,成立由相關部門參加的事件救援現場指揮部,落實有關控制措施。
(5)市環保局在實施應急工作的同時,要及時將水體環境污染事件情況、採取的處置措施及效果上報上級環保部門。
4.3.2擴大應急
在事件難以控制或有擴大和發展的趨勢時,水體環境污染事件應急處置工作中的外援力量要統一聽從應急指揮部的指揮,配合有關部門、人員做好密切協同的應急處置工作。
4.4指揮協調程序
應急指揮部按照相應的職責和許可權進行工作,實施指揮;制訂決策機制、報告、請示等規章制度並嚴格執行;設立信息分析、專家咨詢、損失評估等相應專門工作小組。環保和各相關部門的各專業應急機構、應急中心、現場指揮部按各自的職責進行應急工作,服從統一指揮和調度。現場指揮以屬地化為主。
4.5新聞發布
慎重做好水體環境污染事件的新聞報道、宣傳和公眾溝通工作,統一報道口徑和報道意見,正確引導輿論,避免產生混亂和誤解。在市委宣傳部的指導下,應急指揮部制定新聞發布的原則、內容、規范性格式,審查發布時機、方式、途徑等。新聞發布前,報市委宣傳部審定。
4.6應急處置結束
應急處置結束條件:(1)水體環境污染事件得到控制,事件條件已經消除;(2)污染源污染物的排放和事發水體及下游水體污染物指標已降到規定限值之內;(3)事件造成的危害已被徹底消除,且無繼續發生可能;事件現場的各種專業應急處置行動已無繼續工作的必要;(4)已採取並繼續採取一切必要的防護措施以保護公眾免受水體環境污染危害,並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長期後果趨於合理且盡量降到最低的水平。
第5章後期處置
5.1善後處置
污染物收集、清理與處理由環保部門的技術單位和專業人員處置,或由環保部門指定的專門處置單位處置;人員安置、補償、災後重建等工作由應急指揮部根據所受的污染程度提出合理建議,報市政府,由市政府責有關部門協調處理。
5.2社會救助
對社會、國外機構和個人所捐贈的救助資金要妥善管理,設立專門的資金帳戶,專款專用,由應急指揮部根據需要提出使用建議,報市政府,由市政府決定。
5.3保險
各保險公司要深入水體環境污染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的第一線,調查掌握第一手資料,最大限度地進行理賠,應急指揮部如有異議,可提出建議,報市政府,由市政府責成有關部門協調處理。
5.4調查報告和經驗教訓總結及改進意見
應急指揮部應在應急工作結束一周內對應急過程進行評價,根據評價結果,組織撰寫應急總結報告和突發事件調查報告。15日內上報市政府,同時由市環保局上報國家環保總局、省環保局。
(1)應急評價依據。依據應急過程記錄、現場處置組及各應急機構的總結報告、其他應急情況、應急的實際效果及產生的社會影響、公眾的反映等方面進行評價。
(2)突發事件調查報告。主要包括:突發事件起止時間及地點;參與處置人員構成情況;突發事件情況及起因、事件等級和開展的應急工作,採取的應急措施及處置效果,應急工作總體完成情況;應急措施是否得當,是否符合保護公眾、保護環境的要求;出動應急隊伍的規模、儀器裝備的使用、應急程度與速度是否與任務相適應;應急處置中對利益與代價、風險、困難關系的處理是否科學合理;發布的公告及公眾信息的內容是否真實、得當,對公眾心理產生的影響及其他情況和結論。
(3)應急經驗教訓總結及改進建議。根據突發事件情況,對事發地繼續實施必要的環境跟蹤監測與監督的措施和安排;根據本次應急實戰經驗,修訂應急預案;指導各應急機構補充、更新裝備,提出進一步加強人員培訓的意見;避免類似污染事件再次發生的防範措施。
第6章應急保障
6.1通信與信息保障
全市各級環保部門要在機關或信息中心建立和完善環境污染應急通訊、信息傳輸、應急指揮系統,建立環境應急處置聯動系統和環境安全科學預警系統,建立系統維護和信息採集制度,確保應急預案啟動時應急指揮部和有關部門及現場處置工作組間的聯絡、信息暢通。
6.2現場救援和工程搶險保障
全市各級環保部門及所屬和相關監察、監測、科研等技術單位,要在現有檢驗、鑒定、監測、污染治理等技術力量和裝備的基礎上,增加和加強污染檢驗、鑒定、監測設備的配備,特別要配備水質快速應急監測設備,增加應急處置、快速機動和自身防護裝備、物資的儲備,不斷提高應急監測、動態監控、消除污染的能力,保證在發生水體環境污染事件時能有效防止進一步污染和擴散。
6.3應急隊伍保障
全市各級環保部門要加強環境監察、監測隊伍的建設,加強應急業務、技術的培訓,提高人員應對污染事件的素質和能力。市環境監察支隊和市環境監測中心站要培訓一支常備不懈,熟悉環保應急知識和技術,充分掌握突發環境污染事件處置措施的預備應急力量。對縣(市)級環境監察、監測隊伍和大中型企業環境保護管理、技術人員進行應急知識和技術的培訓,形成由市、縣(市)和相關企業組成的應急網路,保證突發污染事件後,能迅速進入應急狀態,迅速參與並完成現場應急處置工作。
6.4交通運輸保障
市環境監察支隊和市環境監測中心站要配備應急處置、應急監測車和專用應急交通工具。應急期間,全市各級環保部門和單位的所有車輛要保證隨時服從應急指揮部和現場指揮部的徵用和調動。各應急相關單位也必須要保證應急期間的交通運輸工具。
6.5醫療衛生保障
衛生部門按預案組織實施。
6.6治安保障
公安部門按預案組織實施。
6.7物資保障
各級環境保護部門要做好污染事件應急的必要、相關物資儲備。制訂應急期間急需物資的申請、采購、管理制度。
6.8資金保障
向市政府申請專項資金,進行專項管理、專項使用。
6.9社會動員保障
由應急指揮部提出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應急和救援工作的建議,報市政府決定,由市政府下達指示,開展協調工作。應急指揮部做好各社會力量參與應急和救援工作的現場協調、聯系工作。
6.10技術儲備與保障
建立並適時補充更新水體環境污染應急專家庫;建立重要水體水質狀況、監測方法、監測數據、主要污染物污染防護和應急處置、重點排放源排污情況和特徵的數據、信息庫;加強應急監測、應急處置、風險評估、風險管理的能力建設,培養專業技術隊伍,提高科技研發能力。
第7章宣傳、培訓和演習
7.1公眾宣傳教育
最大限度地公布突發水體環境污染事件應急預案信息,接警電話和部門,宣傳應急法律法規和預防、避險、自救、互救的常識。加強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工作,增強公眾的防範意識和相關心理准備,提高公眾的防範能力。
7.2培訓
聘請國家和省、市有關管理人員和專家,定期對應急管理人員、救援人員、技術人員進行應急知識和業務的培訓。
7.3演習
選擇市內不同的重要水體或主要地區,每年組織1次應急突發事件全過程的演習。
第8章附則
8.1預案管理與更新
本預案由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組織修訂,每兩年修訂一次,經市應急委審批,報市應急辦備案。應急實施程序的修改根據執行情況和人員變動情況由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負責,應急指揮部審批。
8.2獎勵與責任追究
對在應急處置工作中有突出貢獻、負傷和犧牲的人員,按照國家和省、市的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經濟補償和追認烈士。對污染事件責任單位和責任人,依據環境保護有關法律、法規進行處罰和責任追究,情節嚴重的,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8.3制定與解釋部門
本預案由牡丹江市環保局制定,並負責解釋。
8.4實施時間
本預案自公布之日起實施。
望採納。

❷ 中國近幾年的重大水污染事件有哪些

  1. 2012年廣西龍江河鎘污染事件

  2. 2013年江蘇鎮江水污染事件

  3. 2014年山西苯胺泄漏事故的排污渠匯入濁漳河

  4. 2014年山西河流污染,排污渠彌漫刺鼻氣味

  5. 2015年湖北宜昌河流污染

  6. 2015年台州:河流氨氮已經嚴重超標

  7. 2016年漢中市2噸柴油流入玉帶河

  8. 2016年湖南省部分河流污染物超標

  9. 2017年江蘇靖江水污染事件

  10. 2017年漢江武漢段水質氨氮超標

❸ 中國曾經發生過的重金屬污染事件有哪些

中國曾經發生過的重金屬污染事件是普遍現象,都不能用那些來形容了,目前我國至少10%的耕地遭到重金屬污染,污染源主要是電池及其他電子類產品中的汞,鎘,鉛,銻等重金屬

❹ 污染事件有哪些

2005年,一場「環保風暴」在中國內地颳起,30個總投資達1179億多元的在建項目被國家環保總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屬正部級單位的三峽總公司的三個項目。理由是,這些項目未經環境影響評價,屬於未批先建的違法工程。
環境惡化無路可退中國的環境問題並非始自今日。早在上世紀90年代,環境污染問題就已非常嚴重。如淮河流域。在上世紀90年代五類水質就佔到了80%,整個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條巨大的污水溝。1995年,由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達到1875億元。
據中科院測算,目前由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的損失已佔到GDP總值的15%,這意味著一邊是9%的經濟增長,一邊是15%的損失率。環境問題,已不僅僅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已成為吞噬經濟成果的惡魔。
目前,中國的荒漠化土地已達267.4萬多平方公里;全國18個省區的471個縣、近4億人口的耕地和家園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脅,而且荒漠化還在以每年1萬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長。
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沒有使用價值的水質已超過40%。全國668座城市,有400多個處於缺水狀態。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質污染引起的。如浙江省寧波市,地處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匯口,卻因水質污染,最缺水時需要靠運水車日夜不停地奔跑,將鄉村河道里的水運進城裡的各個企業。
中國平均1萬元的工業增加值,需耗水330立方米,並產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創造1億元GDP就要排放28.8萬噸廢水。還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其中80%以上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進河道,要不了10年,中國就會出現無水可用的局面。
全國1/3的城市人口呼吸著嚴重污染的空氣,有1/3的國土被酸雨侵蝕。經濟發達的浙江省,酸雨覆蓋率已達到100%。酸雨發生的頻率,上海達11%,江蘇大概為12%。華中地區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宜賓、懷化、紹興、遵義、寧波、溫州等,酸雨頻率超過了90%。
在中國,基本消除酸雨污染所允許的最大二氧化硫排放量為1200萬~1400萬噸。而2003年,全國二氧化硫排放量就達到2158.7萬噸,比2002年增長12%,其中工業排放量增加了14.7%。按照目前的經濟發展速度。以及污染控制方式和力度,到2020年,全國僅火電廠排放的二氧化硫就將達2100萬噸以上,全部排放量將超過大氣環境容量1倍以上,這對生態環境和民眾健康將是一場嚴重災難。
1月27日,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有人預言,如果再不加以整治,人類歷史上突發性環境危機對經濟、社會體系的最大摧毀,很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出現在中國。
治理污染陷於兩難有一種說法,要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控制好環境,在環保方面的投入須達到GDP的1.5%以上。但這是在環境保護本來就非常良好的情況下,在中國,根據上海的經驗,要真正有效地控制環境,環保投入須佔到GDP的3%以上。而在過去20年裡,中國每年在環保方面的投入,在90年代上半期是0.5%,最近幾年也只有1%多一點。環保是一種「奢侈性消費」,投入大,對GDP貢獻小,因此,一些本應用於環保方面的專項資金,也被挪作他用。
目前中國在環境問題上進退兩難:再不治理,未來無法保障;真要治理,則需大規模投入,眼前的經濟又難以承受。
有人算過,雲南滇池周邊的企業在過去20年間,總共只創造了幾十億元產值,但要初步恢復滇池水質,至少得花幾百億元,這是全雲南省一年的財政收入。淮河流域的小造紙廠,20年累計產值不過500億元。但要治理其帶來的污染,即使是幹流達到起碼的灌溉用水標准也需要投入3000億元。要恢復到20世紀70年代的三類水質,不僅花費是個可怕的數字,時間也至少需要100年。
違法成本低執法成本高就微觀角度說,在過去20年裡,國內製造業在無法依靠技術進步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的情況下,只能朝兩個方面挖潛:一是工資,二是環保。最簡單的事,例如水泥生產,要達到起碼的環保要求,每噸水泥需增加8元成本,占水泥出廠價的5%。紡織業每年排放的廢水超過10億立方米,如要處理,則每噸需花費1.2~1.8元。提高生產成本5%。而絕大多數企業根本就沒有這么高的利潤率。因此只能在環保問題上打游擊:或是不建任何廢水處理設施:或是建立以後就當擺設,白天把污水放到處理池裡,晚上沒人時就排放到河裡,這樣就可以節省一大筆成本。在市場的無序化競爭中,這5%的成本。往往就決定了企業的盈與虧、生與死。
而中國在環保執法上的兩高一低——守法成本高、執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也助長了這種傾向。通常的情況是,環保部門為取證一件違法偷排事件,需耗費50萬元,而最終落到違法企業頭上的罰款,則只有區區5萬元,包括正在勁刮的所謂「環保風暴」。
一些投資數十億元的特大電站項目,違反環境評價擅自開工建設,最後的罰款也不過20萬元。區區20萬元罰款,對於一個投資超億元的項目來說,簡直是九牛一毛。這樣的處罰力度對違法行為談何震懾力?因此《環保法》歷來被人稱為「豆腐法」。
一場環保風暴將涉及數十萬家企業,由此帶來的結果必然是:大批企業的破產倒閉,大量人員失業,企業成本大幅提高,國內物價指數迅速地突破兩位數。因此,無論是宏觀成本,還是微觀成本,實際上都無法承受。
四個因素阻礙環境治理對環保部門在執法過程中遭遇的巨大阻力,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總結出了四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一些地方對科學發展觀認識不到位,單純追求經濟增長速度。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小冶煉、小鐵合金、小化工等被明令禁止的項目,在一些地方竟然呈現蔓延的趨勢。
其次,部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中,片面強調簡化審批,限期辦理相關手續。而不管項目是否會存在污染情況,只要來投資就批准,個別地方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審批中存在「首長意志」、「先上車,後買票」等違法現象。
再次,環評質量亟待提高。有些環評單位不堅持科學評價,不敢以客觀的事實和科學的數據說話,評價結論含糊,模稜兩可,將項目的環境可行性與否的結論推給審批部門,甚至極個別的環評單位弄虛作假,編造、偽造數據,或者隱瞞事實,嚴重影響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落實,使環境影響評價流於形式,喪失了第三方咨詢機構起碼的科學性和公正性。
最後,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工作開展不足。我國目前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是政府主導型,以有限的政府力量去監管數量龐大的建設項目,顯然力不從心。
其實,環評法遇到的阻力更有背後的經濟利益在驅使。
掀起真正的「環保風暴」
中國是一個在環境上迴旋餘地極小的大國,又是一個在全球資源、市場基本被瓜分完畢後崛起的一個後起國家。中國沒有任何可能像某些先行國家那樣,等到環境惡劣到極點後再來治理。
但中國又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別人走過的先發展經濟、再治理污染的道路,中國不可避免的也會走一遭。
世界各國的歷史已經表明,在經濟增長與環境變化之間有一個共同的規律:一個國家在工業化進程中,會有一個環境污染隨國內生產總值同步高速增長的時期,尤其是重化工業時代:但當GDP增長到一定程度,隨著產業結構高級化,以及居民環境支付意願的增強。污染水平在到達轉折點後就會隨著GDP的增長反而戛然向下,直至污染水平重新回到環境容量之下,此即所謂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當年日本的發展過程就是這一規律。
毫無疑問,中國沒有可能跨越這樣一個重化工業時代。因為中國的人口太多,國家太大,無法像芬蘭那樣,在本國製造業尚不發達的情況下,藉助於全球化分工,直接進入高科技時代。
上世紀90年代末,筆者曾回過蘇南老家,小時候那種清清河水,坐著船就可到達四鄉八鎮的情景已一去不復返了。而令筆者吃驚的是,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因素竟然是最普通的生活垃圾。在中國,即使不發展工業,由人口增長帶來的污染物,也足以使環境惡化到令人無法容忍的地步,即便是治理這樣的污染,也需要大筆投資,需要有經濟基礎。
中國在治理污染問題上,任重道遠,需要依法辦事,制止惡性環保事件的發生,延緩環境惡化的速度。

❺ 國內污染事故

1、2010年4月2日,成都水污染事件:位於郫縣三道堰的市自來水六廠發現水質異味,懷疑水源被污染。水壓不足,成都市主城區開始陸續報告用水困難。4月2日都江堰市崇義鎮境內柏木河污染,系牌號為川U-23880的江淮牌貨車違法傾倒垃圾所致。[1]
傾倒垃圾為約4噸廢舊塑料、有機玻璃熔煉殘留物,從涉案車輛提取的殘留物與事發地現場提取樣品化驗比對,所有理化指標完全吻合愛衛天貓
2、2010年7月12日下午 福建省環保廳通報稱:紫金礦業集團公司旗下紫金山銅礦濕法廠污水池發生滲漏,污染了汀江,部分江段出現死魚。7月3日福建紫金礦業紫金山銅礦濕法廠發生銅酸水滲漏事故,事故造成汀江部分水域嚴重污染,紫金礦業直至12日才發布公告,瞞報事故9天。
3、2010年7月30日,中國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發生爆炸事故:監測發現苯類污染物流入第二松花江,造成水質污染。國家環保總局有關負責人向媒體通報,受中國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爆炸事故影響,松花江發生重大水污染事件,吉林、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啟動了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採取措施確保群眾飲水安全。

❻ 中國有哪些環境污染事件

1,http://env.people.com.cn/GB/5195188.html【2006年中國十大環境事件】如:
松花江支流遭污染:(這是典型的生態環境破壞案例)

高原建起一條環保鐵路:(這是中國為保護環境對生態保護的有力佐證。

2,環保資料:
2005年,一場「環保風暴」在中國內地颳起,30個總投資達1179億多元的在建項目被國家環保總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屬正部級單位的三峽總公司的三個項目。理由是,這些項目未經環境影響評價,屬於未批先建的違法工程。
環境惡化無路可退中國的環境問題並非始自今日。早在上世紀90年代,環境污染問題就已非常嚴重。如淮河流域。在上世紀90年代五類水質就佔到了80%,整個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條巨大的污水溝。1995年,由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達到1875億元。
據中科院測算,目前由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的損失已佔到GDP總值的15%,這意味著一邊是9%的經濟增長,一邊是15%的損失率。環境問題,已不僅僅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已成為吞噬經濟成果的惡魔。
目前,中國的荒漠化土地已達267.4萬多平方公里;全國18個省區的471個縣、近4億人口的耕地和家園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脅,而且荒漠化還在以每年1萬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長。
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沒有使用價值的水質已超過40%。全國668座城市,有400多個處於缺水狀態。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質污染引起的。如浙江省寧波市,地處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匯口,卻因水質污染,最缺水時需要靠運水車日夜不停地奔跑,將鄉村河道里的水運進城裡的各個企業。
中國平均1萬元的工業增加值,需耗水330立方米,並產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創造1億元GDP就要排放28.8萬噸廢水。還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其中80%以上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進河道,要不了10年,中國就會出現無水可用的局面。
全國1/3的城市人口呼吸著嚴重污染的空氣,有1/3的國土被酸雨侵蝕。經濟發達的浙江省,酸雨覆蓋率已達到100%。酸雨發生的頻率,上海達11%,江蘇大概為12%。華中地區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宜賓、懷化、紹興、遵義、寧波、溫州等,酸雨頻率超過了90%。
在中國,基本消除酸雨污染所允許的最大二氧化硫排放量為1200萬~1400萬噸。而2003年,全國二氧化硫排放量就達到2158.7萬噸,比2002年增長12%,其中工業排放量增加了14.7%。按照目前的經濟發展速度。以及污染控制方式和力度,到2020年,全國僅火電廠排放的二氧化硫就將達2100萬噸以上,全部排放量將超過大氣環境容量1倍以上,這對生態環境和民眾健康將是一場嚴重災難。
1月27日,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有人預言,如果再不加以整治,人類歷史上突發性環境危機對經濟、社會體系的最大摧毀,很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出現在中國。
治理污染陷於兩難有一種說法,要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控制好環境,在環保方面的投入須達到GDP的1.5%以上。但這是在環境保護本來就非常良好的情況下,在中國,根據上海的經驗,要真正有效地控制環境,環保投入須佔到GDP的3%以上。而在過去20年裡,中國每年在環保方面的投入,在90年代上半期是0.5%,最近幾年也只有1%多一點。環保是一種「奢侈性消費」,投入大,對GDP貢獻小,因此,一些本應用於環保方面的專項資金,也被挪作他用。
目前中國在環境問題上進退兩難:再不治理,未來無法保障;真要治理,則需大規模投入,眼前的經濟又難以承受。
有人算過,雲南滇池周邊的企業在過去20年間,總共只創造了幾十億元產值,但要初步恢復滇池水質,至少得花幾百億元,這是全雲南省一年的財政收入。淮河流域的小造紙廠,20年累計產值不過500億元。但要治理其帶來的污染,即使是幹流達到起碼的灌溉用水標准也需要投入3000億元。要恢復到20世紀70年代的三類水質,不僅花費是個可怕的數字,時間也至少需要100年。
違法成本低執法成本高就微觀角度說,在過去20年裡,國內製造業在無法依靠技術進步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的情況下,只能朝兩個方面挖潛:一是工資,二是環保。最簡單的事,例如水泥生產,要達到起碼的環保要求,每噸水泥需增加8元成本,占水泥出廠價的5%。紡織業每年排放的廢水超過10億立方米,如要處理,則每噸需花費1.2~1.8元。提高生產成本5%。而絕大多數企業根本就沒有這么高的利潤率。因此只能在環保問題上打游擊:或是不建任何廢水處理設施:或是建立以後就當擺設,白天把污水放到處理池裡,晚上沒人時就排放到河裡,這樣就可以節省一大筆成本。在市場的無序化競爭中,這5%的成本。往往就決定了企業的盈與虧、生與死。
而中國在環保執法上的兩高一低——守法成本高、執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也助長了這種傾向。通常的情況是,環保部門為取證一件違法偷排事件,需耗費50萬元,而最終落到違法企業頭上的罰款,則只有區區5萬元,包括正在勁刮的所謂「環保風暴」。
一些投資數十億元的特大電站項目,違反環境評價擅自開工建設,最後的罰款也不過20萬元。區區20萬元罰款,對於一個投資超億元的項目來說,簡直是九牛一毛。這樣的處罰力度對違法行為談何震懾力?因此《環保法》歷來被人稱為「豆腐法」。
一場環保風暴將涉及數十萬家企業,由此帶來的結果必然是:大批企業的破產倒閉,大量人員失業,企業成本大幅提高,國內物價指數迅速地突破兩位數。因此,無論是宏觀成本,還是微觀成本,實際上都無法承受。
四個因素阻礙環境治理對環保部門在執法過程中遭遇的巨大阻力,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總結出了四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一些地方對科學發展觀認識不到位,單純追求經濟增長速度。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小冶煉、小鐵合金、小化工等被明令禁止的項目,在一些地方竟然呈現蔓延的趨勢。
其次,部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中,片面強調簡化審批,限期辦理相關手續。而不管項目是否會存在污染情況,只要來投資就批准,個別地方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審批中存在「首長意志」、「先上車,後買票」等違法現象。
再次,環評質量亟待提高。有些環評單位不堅持科學評價,不敢以客觀的事實和科學的數據說話,評價結論含糊,模稜兩可,將項目的環境可行性與否的結論推給審批部門,甚至極個別的環評單位弄虛作假,編造、偽造數據,或者隱瞞事實,嚴重影響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落實,使環境影響評價流於形式,喪失了第三方咨詢機構起碼的科學性和公正性。
最後,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工作開展不足。我國目前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是政府主導型,以有限的政府力量去監管數量龐大的建設項目,顯然力不從心。
其實,環評法遇到的阻力更有背後的經濟利益在驅使。
掀起真正的「環保風暴」
中國是一個在環境上迴旋餘地極小的大國,又是一個在全球資源、市場基本被瓜分完畢後崛起的一個後起國家。中國沒有任何可能像某些先行國家那樣,等到環境惡劣到極點後再來治理。
但中國又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別人走過的先發展經濟、再治理污染的道路,中國不可避免的也會走一遭。
世界各國的歷史已經表明,在經濟增長與環境變化之間有一個共同的規律:一個國家在工業化進程中,會有一個環境污染隨國內生產總值同步高速增長的時期,尤其是重化工業時代:但當GDP增長到一定程度,隨著產業結構高級化,以及居民環境支付意願的增強。污染水平在到達轉折點後就會隨著GDP的增長反而戛然向下,直至污染水平重新回到環境容量之下,此即所謂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當年日本的發展過程就是這一規律。
毫無疑問,中國沒有可能跨越這樣一個重化工業時代。因為中國的人口太多,國家太大,無法像芬蘭那樣,在本國製造業尚不發達的情況下,藉助於全球化分工,直接進入高科技時代。
上世紀90年代末,筆者曾回過蘇南老家,小時候那種清清河水,坐著船就可到達四鄉八鎮的情景已一去不復返了。而令筆者吃驚的是,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因素竟然是最普通的生活垃圾。在中國,即使不發展工業,由人口增長帶來的污染物,也足以使環境惡化到令人無法容忍的地步,即便是治理這樣的污染,也需要大筆投資,需要有經濟基礎。
中國在治理污染問題上,任重道遠,需要依法辦事,制止惡性環保事件的發生,延緩環境惡化的速度。

❼ 中國水污染事件有哪些

中國十大水污染事件
據環境部門監測,全國城鎮每天至少有1億噸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水專體。全國七大屬水系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質受到污染,全國1/3的水體不適於魚類生存,1/4 的水體不適於灌溉,90% 的城市水域污染嚴重,50%的城鎮水源不符合飲用水標准,40%的水源已不能飲用,南方城市總缺水量的 60% — 70% 是由於水源污染造成的。
十、2007江蘇沭陽水污染
九、2007太湖水污染事件
八、2006湖南嶽陽砷污染事件
七、2006 白洋淀死魚事件
六、2005 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
五、2005 重慶綦河水污染
四、2005 北江鎘污染事故
三、河南濮陽多年喝不上「放心水」
二、2004 沱江「3.02」特大水污染事故
一、淮河水污染事件震驚中外

❽ 中國過去20年來非常著名的環境污染事故

1,2008年9月8日,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新塔礦業有限公司尾礦庫發生特別重大潰壩事故
2,2010年7月3日下午,福建省紫金礦業集團有限公司銅礦濕法廠發生銅酸水滲漏事故。
3,2009年8月29日5時和8月30日7時,漢陰縣黃龍金礦尾礦庫排洪涵洞尾部相繼發生兩處塌陷,導致約8000立方米左右尾砂泄漏。
4,2002年9月11日,貴州都勻壩固鎮多傑村上游一個鉛鋅礦尾渣大壩崩塌,上千立方米礦渣流入清水江,大量農田被毀,嚴重污染環境。
5,2009年8月6日上午,湖南省瀏陽市鎮頭鎮雙橋村。以湘和化工廠為圓心向外500米延伸,周圍田野里的莊稼漸次呈現出深黃色、黃綠色、綠色三種不同顏色,曬在水泥地上的稻穀谷殼透著黃褐色。並且此地離瀏陽河十分近!!!!!
6,2009年8月,湖南武岡縣文坪鎮、司馬沖鎮因工廠污染,導致上千兒童血鉛超標;陜西鳳翔兩個村莊六百五十一兒童血鉛超標,引發當地村民堵路砸車,沖擊廠區。

❾ 歷數中國環境污染事件,6條以上,300字以上

1,2008年9月8日,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新塔礦業有限公司尾礦庫發生特別重大潰壩事故,造成277人死亡、4人失蹤、33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9619萬元。

2,2010年7月3日下午,福建省紫金礦業集團有限公司銅礦濕法廠發生銅酸水滲漏事故。9100立方米的污水順著排洪涵洞流入汀江,導致汀江部分河段污染及大量網箱養魚死亡。然而,紫金礦業將這一污染事故隱瞞了9天才公眾於世。
三大原因造成紫金礦業污染事故:
企業防滲膜破損直接造成污水滲漏
人為非法打通6號集滲觀察並排洪洞
檢測設備損壞致使事件未被及時發現

2010年9月21日,受台風「凡亞比」帶來的罕見特大暴雨影響,茂名市信宜紫金礦業有限公司(簡稱信宜紫金公司)銀岩錫礦高旗嶺尾礦庫發生潰壩事件,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潰壩共造成22人死亡,房屋全倒戶523戶、受損戶815戶。受潰壩影響,下游流域范圍內交通、水利等公共基礎設施以及農田、農作物等嚴重損毀。

3,2009年8月29日5時和8月30日7時,漢陰縣黃龍金礦尾礦庫排洪涵洞尾部相繼發生兩處塌陷,導致約8000立方米左右尾砂泄漏。險情導致尾礦庫附近的青泥河水受到嚴重污染,並嚴重威脅與其通過涵洞相連的觀音河水庫水質,而後者是漢陰縣城老城區自來水的主要水源地。

4,2002年9月11日,貴州都勻壩固鎮多傑村上游一個鉛鋅礦尾渣大壩崩塌,上千立方米礦渣流入清水江,大量農田被毀,嚴重污染環境。記者立即趕到現場,看到公路旁的一座懸崖上,高達幾十米的尾礦大壩幾乎全部崩塌,從壩口到壩底四處是裸露的岩石和黃土,剩餘的鉛鋅尾礦渣從懸崖上直瀉而下,直接注入山腳的范家河,原丈許寬的小河被幾丈高的銀灰色礦渣沖擊成寬約30多米,礦渣覆蓋河道十餘里,兩岸被尾渣浸泡過的樹木枯死,沿岸良田被礦渣掩埋,粉末狀鉛鋅尾渣與河水混合成粘稠的泥漿,流過范家河,徑直排入清水江。
一位來自下游20多公里處的民工說,事發以後,整個清江水一片渾濁,下遊人畜根本不敢飲用江水,一時飲水困難。
多傑村群眾反映,十餘年來該礦場造成的污染,給沿岸群眾的生命財產帶來了嚴重威脅,每年有數十畝良田顆粒無收。雖然每年鉛鋅礦都對村民進行足額賠償,但污染依舊有增無減。更令人擔心的是,在村子與河的上游還有4個裝滿尾礦渣的大壩,一旦崩潰後果不堪設想。

5,2009年8月6日上午,湖南省瀏陽市鎮頭鎮雙橋村。以湘和化工廠為圓心向外500米延伸,周圍田野里的莊稼漸次呈現出深黃色、黃綠色、綠色三種不同顏色,曬在水泥地上的稻穀谷殼透著黃褐色。離工廠300米開外,就是著名的瀏陽河。
這是湖南瀏陽鎘污染事件表面所能看到的。
瀏陽鎘污染事件發生後,瀏陽市成立了鎘污染事件處置工作指揮部,長沙方面也已經成立了由湖南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陳潤兒任組長的鎘污染事件處理小組,處理污染事件。
8月3日,檢察機關以涉嫌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對長沙湘和化工廠法定代表人駱湘平、廠長黃和平、技術員唐文龍等5人批准逮捕;瀏陽市環保局局長陳文波、副局長張志亮因對長沙湘和化工廠監管不力被免職。此前,檢察機關以濫用職權罪、受賄罪和玩忽職守罪分別對瀏陽市鎮頭鎮原副鎮長熊贊輝、市環境保護局環境監察大隊原大隊長陳勇立案偵查。
專家指出,作為世界八大污染物之一,鎘污染在重金屬污染中排名第二,大面積的鎘污染源於一種稀有貴金屬——銦的提煉,這種貴金屬價格高昂,對環境的破壞性也很大。

6,2009年8月,湖南武岡縣文坪鎮、司馬沖鎮因工廠污染,導致上千兒童血鉛超標;陜西鳳翔兩個村莊六百五十一兒童血鉛超標,引發當地村民堵路砸車,沖擊廠區。由於城市及發達地區環保日趨嚴格,高污染企業向中西部轉移,政府對環境公害不作為,群眾被迫維權。
今天,在中國的湖南省武岡市,為了自己的子女不幸在污染的環境中鉛超標染病而向當局追討真相。事件是因為有村民的小孩大量脫發,家人帶他去就醫,醫生懷疑是住宅附近重金屬工廠污染所致,引起其它村民警覺,陸續帶孩子到醫院檢查,發現孩子體內的血鉛含量超標,有成年村民到醫院檢查,同樣有類似的血鉛超標情況。
想到三四年前投資興建的精煉錳加工廠,村民認為就是嚴重危害村民身體健康罪魁禍首。村民們投訴、上訪,均得不到重視,憤怒的橫江村村民於七月三十日在公路設障,才引起政府重視。政府對文坪鎮懷疑污染源的工廠附近一千九百五十八名村民進行體內鉛含量檢測,截至八月十八日,疑似超標人數達到一千三百五十四人。事件驚動中央,環保部、衛生部都派官員抵達武岡,對鉛超標事件展開調查。
差不多同一時期,陝西省鳳翔縣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鳳翔縣長青鎮東嶺集團冶煉公司環評范圍內兩個村莊的七百三十一名兒童接受權威血鉛檢測後,確認六百五十一人血鉛超標,其中一百六十六人屬於中度、重度鉛中毒,需要住院進行排鉛治療。事件也引發村民堵路砸車,沖擊廠區,要求當地政府徹查十四歲以上者以及成人的血鉛情況,並要求關閉東嶺集團冶煉公司的工廠。
接二連三的鉛中毒事件均發生在相對落後的中西部地區,敲響中國中西部污染的警鍾。鳳凰衛視評論員朱文暉表示,中國工業污染對公眾造成傷害的事件時有發生,顯示伴隨經濟迅速發展而存在的嚴重問題。

7,2007年5月29日,一場突如其來的飲用水危機降臨到江蘇省無錫市,其罪魁禍首就是太湖藍藻。這個讓無錫市民年年都要受到侵擾的「常客」,今年來得更早,更凶。小小藍藻在一夜之間打亂了數百萬群眾的正常生活。
隨後,滇池、巢湖藍藻也相繼暴發,沭陽等城市的自來水源也受到污染,高增長的中國進入「水污染密集暴發階段」,觸動了中國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敏感神經。國家環保總局開始制訂實行更嚴格的環保標准和措施進行污染控制及治理。
點評:除了幾大湖爆發藍藻外,今年多個城市的飲用水源受到突發污染而緊急停止供水。綜觀全國江河湖之污染的普遍性,下一個遭遇水危機的,會是我們這個城市么?

8,2008年6月以來,雲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的陽宗海水體中的砷濃度超出飲用水安全標准,導致嚴重污染,直接危及2萬人的飲水安全。從7月8日起,沿湖周邊人民群眾及相關企業全面停止從中取水作為生活飲用水。目前,衛生部門未發現人畜砷中毒現象。
9月12日,雲南省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陽宗海水污染情況,決定立即實施「三禁」,即禁止飲用陽宗海的水、禁止在陽宗海內游泳、禁止捕撈陽宗海的水生產品;立即採取堅決果斷措施,查處污染企業,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切實截斷污染源;立即全面啟動陽宗海砷污染綜合治理措施,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將陽宗海水質恢復到砷濃度值≤0.05毫克/升。
與此同時,雲南省對26名涉及陽宗海砷污染事件的政府相關人員實施了行政問責,其中12人被給予免職處分
為強化環境執法,昆明市公安局環境保護分局成立,這一機構的設置在全國尚屬首次。

9,2009年,2月20日,江蘇省鹽城市由於城西水廠原水受酚類化合物污染,鹽都區、亭湖區、新區、開發區等部分地區發生斷水,中斷60多個小時,該市市區五分之二人口、二十萬市民生活及工業生產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據調查,污染來自一家化工廠為減少處理成本,居然趁大雨天偷排化工廢水,流到了鹽城市的水源地,最終導致了鹽城歷史上罕見的水污染事件。在調查中同時發現了對污染監測和監管的缺失。

10, 2010年7月16日晚18時50分許,大連新港一艘賴比瑞亞籍30萬噸級的油輪在卸油附加添加劑時引起了陸地輸油管線發生爆炸引發大火和原油泄漏。大連新港輸油管線爆炸起火事故,至少已造成附近海域50平方公里的海面污染,海上清污工作17日全面展開。
原油泄漏危害影響
危險:對周邊儲油罐安全有潛在威脅
生態:原油泄漏 至少50平方公裏海域受污染
身體:有害物質引起頭疼、惡心、頭暈
糾紛:嚴重環境污染易於產生國際糾紛

11, 2010年7月28日,由於受特大洪水影響,吉林省永吉縣兩家化工企業——新亞強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和吉林眾鑫集團7138隻原料桶被沖入溫德河,隨後進入松花江。桶裝原料主要為三甲基一氯硅烷、六甲基二硅氮烷等。七千多隻化工桶被沖入松花江,上萬人攔截,城市供水管道被切斷,這幾乎是5年前吉林石化爆炸的翻版。污染帶長5公里。

12,上世紀一批化工企業的興建在帶來紅火利潤的同時,也留下了600多萬噸廢料鉻渣,成堆存放在20多個城市的周邊。鉻渣中含有致癌物鉻酸鈣和劇毒物六價鉻,這些鉻渣堆大多沒有防雨、防滲措施,經過幾十年的雨水沖淋、滲透,正一天天地成為持久損害地下水和農田的污染擴散源。而 這種被稱為「城市毒瘤」的巨大鉻渣堆,在河南省就有6處,總計50餘萬噸。

13,一封來自河北省霸州市的群眾舉報信稱:在位於霸州市的河北梅花味精生產基地(下稱梅花味精)周邊,煙塵污染嚴重,十餘個村莊的居民飲用水不同程度受到污染。「我們不敢喝地下水已經很多年了。」

名為植樹實為排污,千畝農田至今荒廢。
多年以來,污染一直是梅花味精亟待解決的難題。發生在2009年5月的污染事件,至今令周邊居民千畝農田荒蕪。當地農民多次找到企業和政府討說法無果。

14,2009年12月30日下午17時23分,陝西省渭南市環保局投訴舉報中心接到舉報,中石油輸油管道渭南支線華縣赤水段於當日凌晨發現有柴油泄漏。發出報告方是中石油蘭(州)鄭(州)長(沙)成品油輸油管道(以稱「蘭鄭長管線」)項目部。
接到舉報一個小時後,當日18時29分,渭南市華縣環保局應急小組趕赴事發現場。
經初步調查得知,蘭鄭長渭南支線12月29日19時50分開始投產,不到6小時,次日凌晨2時15分發現管線壓力異常。排查得知,柴油管線渭南分輸站出站2.747公里處發生泄漏。
緊急調查後,渭南市環保局立即向市政府上報,稱泄漏點位於華縣赤水鎮赤水村赤水河邊,距河岸約40米,地面下6米。泄漏區域內約20平方米的麥田受到柴油污染。
事發後,蘭鄭長線項目部立即停止輸油,泄漏發生11個小時後,12月30日13時15分漏點成功封堵。事後記者發現,渭南市環保部門接到報告之時,該泄漏事故已發生了15個小時。
蘭鄭長管線西起甘肅省蘭州市,途經甘肅、陝西、河南、湖北和湖南5省67個縣市,由1條干線管道、16條支線管道組成,干線全長2000多公里,年輸量達1500萬噸,這是「西油東送」的重要工程,該管道也是目前國內最長的成品油管道。

15,2005年12月21日,貴(陽)新(寨)高速公路19公里路段上一輛裝有18噸液態氨的氣罐車追尾撞翻一輛小貨車後,沖下20多米的高坎,氣罐撞壞導致液態氨泄露。2人當場死亡,當地村民緊急疏散,交通暫時中斷。
事故造成貴陽至龍里方向交通中斷,上百輛途經該路段的汽車繞道而行。
。。。。。。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