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魚
『壹』 環境污染造成魚類群集死亡是怎麼回事
環境污染使受污染的小河全部生物盪然無存,清清的河水變成了污水。就是養在池塘里的魚也不能倖免,湖南常德地區曾發生13023畝水域受污染,死魚31萬多千克的事件。1998年5月武漢市洪山區因湖水受污染死魚30萬千克。這是兩起特大死魚事件,發生如此之大的毒害生靈的事件,死的不只是魚蝦,還有其他微生物,魚蝦所賴以生存的生命都被毒死,食物鏈被中斷,還會使一些生物因為沒有食物而餓死,所以這是生態大屠殺。
『貳』 被污染的魚燒出來吃了會'怎麼樣
首先要看全身。污染較重的魚,形狀會發生變化,脊椎骨彎曲,頭特大而身瘦專、尾長又尖,屬魚鱗部分脫落。還一個比較容易識別的特徵是,污染魚大多鰭條鬆脆,一碰即斷。
其次可以看魚鰓。有毒的魚腮不光滑,呈暗紅色。掀開鰓蓋,能嗅到一股辛辣氣味,以手按之,有帶血膿液噴出。天貓美國普衛欣提示:霧霾天氣出行記得做好防護。
然後可以看魚眼。帶毒的魚眼睛渾濁,有的甚至向外鼓出,這也是被污染的魚。
最常見的方法便是聞魚味。正常的魚有明顯的腥味,污染了的魚則氣味異常,呈大蒜味、煤油味、火葯味等氣味。甲醛浸泡過的水產品看起來特別亮、特別豐滿。
所以,在選購淡水魚時,應該選擇那些魚眼飽滿突出的、具有鮮腥味或土腥味的、鱗片有光澤的、魚肉有彈性無異味的,這才是條新鮮的魚。
『叄』 魚塘被油污染魚多久死
度太大二,天氣過高過低,變化過大,水溫過大,魚容易生病,出現病魚死亡,再造成水體污染。加快更多的魚死亡。三,密度高肯定魚會缺氧
『肆』 清道夫怎麼說是污染魚
清道夫的食物大多是掉到缸底的碎屑,以及其他魚類糞便中未被消化透的食物,並非是食用其他魚類糞便,當它在尋找食物的時候便把缸底的糞便攪動起來,並且它食用完糞便後那些碎屑也就上來了,所以缸里的水變得很臟;
清道夫是雜食魚類,吸食藻類、底棲動物和水中的垃圾,也能大量吞食魚卵和魚苗。在水族箱中常吸附在石塊上、玻璃上穩定身體和吸食藻類,也尋覓底棲動物(如水蚯蚓),是水族箱中忠實的「清潔工」。屬夜行性魚類,可與健康的品種魚混養。清道夫喜食飼料,特別是沉性小顆粒飼料,便於吸盤吸入,對於浮在水面上的小顆粒飼料,會採用肚皮倒貼水面的方式吸食。盡管如此,清道夫還是可以清潔魚缸的壁面。它擦過的地方都特別的干凈。清道夫的嘴像吸塵器一樣,把魚糞、綠色的植物統統吸到了肚子里。它嘴裡還含著一個氣泡,這個氣泡里是氧氣,這樣就可以使它在水裡的時間變長,讓它可以吃到更多的「食物」了。清道夫以魚苗、海藻、細菌、飼料為主要食物飢餓難耐時也會吃少量魚類排泄物;
另一種說法是它在我國沒天敵,屬於物種侵略了吧,也是一種污染
求採納啊
『伍』 怎樣鑒別污染魚
這里說的污染魚,主要指化學性污染。隨著人類科學技術和生產的發展,尤其是農 葯和化肥的廣泛應用、眾多的工業廢氣、廢水和廢渣的排放,一些有毒物質,如汞、 酚、氰化物、有機氯、有機磷、硫化物、氮化物、氟化物、砷化物和對硝基苯等,混雜 在土壤里、空氣中,源源不斷地注入魚塘、河流或湖泊,甚至直接進入水系,造成大面 積的水質污染,致使魚類受到危害。被污染的魚,輕則帶有臭味,發育畸形;重則死 亡。人們誤食受到污染的魚,有毒物質便會轉移至人體,在人體中逐漸積累,引起疾 病。如有機農葯會導致兒童發育遲緩,智能低下,易患侏儒症;重金屬鹽類可致關節疼 痛和癌症。有些物質毒性較強,對人類健康危害更大。 一、畸形 魚體受到污染後的重要特徵是畸形,因釣魚者對各種魚的體形十分熟悉,只要細心 觀察,不難識別。污染魚往往軀體變短變高,背鰭基部後部隆起,臀鰭起點基部突出, 從臀鰭起點到背鰭基部的垂直距離增大;背鰭偏短,鰭條嚴密,腹鰭細長;胸鰭一般超 過腹鰭基部;臀鰭基部上方的鱗片排列緊密,有不規則的錯亂;魚體側線在體後部呈不 規則的彎曲,嚴重畸形者,魚體後部表現凸凹不平,臀鰭起點後方的側線消失。另一重 要特徵是,污染魚大多鰭條鬆脆,一碰即斷,最易識別。 二、含酚的魚 魚眼突出,體色蠟黃,鱗片無光澤,掰開鰓蓋,可嗅到明顯的煤油氣味。烹調時, 即使用很重的調味品蓋壓,仍然刺鼻難聞,嘗之麻口,使人作嘔。被酚所污染的魚品, 不可食用。 三、含苯的魚 魚體無光澤,魚眼突出,掀開鰓蓋,有一股濃烈的「六六六」粉氣味。煮熟後仍然 刺鼻,嘗之澀口。含苯的魚,其毒性較含酚的更大,嚴禁食用。 四、含汞的魚 魚眼一般不突出。魚體灰白,毫無光澤。肌肉緊縮,按之發硬。掀開鰓蓋,嗅不到 異味。經過高溫加熱,可使汞揮發一部分或大部,但魚體內殘留的汞毒素仍然不少,不 宜食用。 五、含磷、氯的魚 魚眼突出,鱗片松開,可見魚體腫脹,掀開鰓蓋,能嗅到一股辛辣氣味,鰓絲滿布 粘液性血水,以手按之,有帶血的膿液噴出,入口有麻木感覺。被磷、氯所污染的魚 品,應該忌食。 吃了被污染的魚,人體可能慢性中毒、急性中毒,甚至誘發多種疾病,可致畸、致癌。如果發現中毒症狀,應及時去醫院診治。
滿意請採納
『陸』 鑒別被污染魚
被污染的魚往往在體形、魚鰭、魚眼和味道上與新鮮的魚有明顯的區別,所以在購買魚類時要著重觀察這些部位。
被鉛污染的魚體形不整齊,嚴重的頭大尾小,脊椎僵硬無彈性;化肥污染的魚體表顏色發黃變青,魚肉呈綠色,魚鱗脫落,魚肚膨脹;有的魚被各種化學物質污染後開始變味,如大蒜味、農葯味、煤油味,可以直接聞出來。還有的魚雖然從外表看來正常,可魚眼明顯突出,渾濁沒有光澤,這樣的魚也是被污染過的。
『柒』 被污染魚怎麼樣識別
被污染的魚,輕則帶有臭味,發育畸形;重則死亡。人們誤食受到污染的魚,有毒物質便會轉移至人體,在人體中逐漸積累,引起疾病。如有機農葯會導致兒童發育遲緩,智能低下,易患侏儒症;重金屬鹽類可致關節疼痛和癌症。有些物質毒性較強,對人類健康危害更大。
一、畸形魚體受到污染後的重要特徵是畸形,因釣魚者對各種魚的體形十分熟悉,只要細心觀察,不難識別。污染魚往往軀體變短變高,背鰭基部後部隆起,臀鰭起點基部突出,從臀鰭起點到背鰭基部的垂直距離增大;背鰭偏短,鰭條嚴密,腹鰭細長;胸鰭一般超過腹鰭基部;臀鰭基部上方的鱗片排列緊密,有不規則的錯亂;魚體側線在體後部呈不規則的彎曲,嚴重畸形者,魚體後部表現凸凹不平,臀鰭起點後方的側線消失。另一重要特徵是,污染魚大多鰭條鬆脆,一碰即斷,最易識別。
二、含酚的魚
魚眼突出,體色蠟黃,鱗片無光澤,掰開鰓蓋,可嗅到明顯的煤油氣味。烹調時,即使用很重的調味品蓋壓,仍然刺鼻難聞,嘗之麻口,使人作嘔。被酚所污染的魚品,不可食用。
三、含苯的魚
魚體無光澤,魚眼突出,掀開鰓蓋,有一股濃烈的「六六六」粉氣味。煮熟後仍然刺鼻,嘗之澀口。含苯的魚,其毒性較含酚的更大,嚴禁食用。
四、含汞的魚
魚眼一般不突出。魚體灰白,毫無光澤。肌肉緊縮,按之發硬。掀開鰓蓋,嗅不到異味。經過高溫加熱,可使汞揮發一部分或大部,但魚體內殘留的汞毒素仍然不少,不宜食用。
五、含磷、氯的魚
魚眼突出,鱗片松開,可見魚體腫脹,掀開鰓蓋,能嗅到一股辛辣氣味,鰓絲滿布粘液性血水,以手按之,有帶血的膿液噴出,入口有麻木感覺。被磷、氯所污染的魚品,應該忌食。
吃了被污染的魚,人體可能慢性中毒、急性中毒,甚至誘發多種疾病,可致畸、致癌。如果發現中毒症狀,應及時去醫院診治。
『捌』 什麼是污染死魚事故如何正確判斷污染死魚事故
造成死魚事件的原因很多,如病害造成的魚類死亡、毒藻引起的魚類死亡、不規范使用漁葯造成的魚類死亡等,但這些都不屬於污染死魚事故的范疇。那什麼是污染死魚事故呢?根據1997年3月26日農業部令第13號發布的「漁業水域污染事故調查處理程序規定」第四條,漁業水域污染事故是指由於單位和個人將某種物質和能量引入漁業水域,損壞漁業水體使用功能,影響漁業水域內的生物繁殖、生長或造成該生物死亡、數量減少,以及造成該生物有毒有害物質積累、質量下降等,對漁業資源和漁業生產造成損害的事實。
污染事故造成的死魚,與其他情況造成的死魚現象有所區別。一般情況下,污染事故造成的死魚有如下特點:①死亡速度快;②發生時間和季節不確定;③小魚比大魚先死,小魚的死亡比例比大魚的高;④品種選擇不明顯,各品種的魚都有死亡,甚至其他水生生物,如蛇、蛙等出現死亡現象;⑤死魚范圍有限,不具有普遍性和流行性。
『玖』 如何鑒定有毒有害物質污染魚類
自然生態系統被破壞和環境污染程度的加劇,使突發性自然災害及環境污染事故的逐漸增多。這些災害及事故產生的污染物一旦進入水體,必將直接威脅到飲用水水源的水質。越來越多的突發性水源污染事件給城市安全供水帶來了巨大威脅。飲用水水源一旦受到有毒物質的污染,如果不能及時預警並採取措施其後果將是災難性的。我國至今還沒有一種規范的較為科學、完善的自動連續監測的方法來快速監測、預警有毒物質對水體的污染。有毒物質污染水體後無法快速檢測和及時預警,這將給社會穩定帶來巨大的隱患。有毒物質的污染靠常規檢測根本無法快速檢出,即使採用先進、精密的檢測儀器,由於毒物的種類繁多且檢測方法不同也無法快速檢測,更不用說早期預警了。生物預警技術是水源地水質監測的有效措施之一,可通過與現有城市供水水質監測手段的有機結合,共同防範水體突發性污染事故的發生,對進一步做好安全供水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1 生物預警技術飲用水水源生物預警技術已在不少城市供水的各個環節中使用。通過建立生物預警觀察池,可以通過觀察放養生物個體的異常生理或行為參數的變化來警報水質污染事件,使水廠提前掌握原水水質突變狀況,及時做好調整工藝參數的應急准備,保證制水工藝的穩定運行。與其它方法相比,此方法具有直觀性強、投資小等優點。目前,應用於生物預警技術研究的物種較多,如魚類、水蚤、雙殼類軟體動物、蝦和細菌等活體生物。魚類對水質變化的反應比人類要敏感得多,生物預警技術主要利用魚類在生物預警觀察池內活動情況的變化,來判斷原水水質有無突變。當水源地發生諸如油類、有毒、有害等化學物質泄露或被人為投毒等突發事故時,都可通過觀察放養魚類活動情況的變化及時發現並進行應急處理。若生物預警觀察池內放養的魚類出現異常活動或短時間內大量死亡,均能夠很直觀地說明原水水質出現了突變。一旦出現此類情況,就應及時查找原因並在第一時間採取有效措施,以防受污染的水體進入城市供水系統。由於斑馬魚基因與人類基因的相似度達到87%,所以斑馬魚在生物預警技術中得到廣泛應用。當對人體有危害的有毒物質進入放養有斑馬魚的水體後,斑馬魚會作出與人類類似的毒性反應。斑馬魚對水質污染與毒性物質的反映相對比較敏感,是檢測水質污染程度的優良模式之一,且魚種本身的活躍性較強,愛結群游泳,幾乎終日在水中不停地游動,容易觀測其活動的變化情況。斑馬魚宜群養,一個盛3升水的魚缸即可養殖20~30尾成魚,因此在有限的空間內可以養殖相當大的群體,可開展對樣本需求量較大的研究。2 生物預警技術應用實驗從寧波市自來水總公司原水分公司所屬各取水口近幾年發生的水質污染事件的次數及其影響程度來看,北渡泵站受到生活污水、工業廢水排放和農業生產潛在影響的程度遠高於其它各點。針對這一現狀,我們在北渡泵站建立一套生物預警觀察池,以斑馬魚為實驗對象,對生物預警技術在原水水質監測中的應用進行了實驗。2.1 觀察池設置考慮到日常運行、觀察和維護工作的方便性,將觀察池安裝在北渡泵房值班室,並將進水口設置在泵站取水埠口水面以下1.5米處。觀察池外形尺寸:1.50米(長)×0.45米(寬)×0.60米(高)。為保證池內水體交換的充分性,用額定流量為3.0噸/小時、額定揚程為24米的潛水泵調節進水流量至1.0噸/小時,水體在池內停留時間為20分鍾,並以下進上出、對角溢流的方式保持水深0.50米。考慮到斑馬魚宜群養、個體較小且本課題的實驗對樣本需求量較大的特點,放養斑馬魚200尾。2.2 實驗過程為研究斷流狀態下,以斑馬魚死亡為終點的預警信息,分別用1%(10000ppm)的敵敵畏、樂果和草甘磷進行了實驗。為研究斷流狀態下,斑馬魚活動行為變化的預警信息,分別用0.6‰(600ppm)、1.2‰(1200ppm)和3.6‰(3600ppm)的乙醯甲胺磷進行了實驗。為研究連續流狀態下,斑馬魚正趨流性行為變化的預警信息,通過操作進水閥變動流速(用以沖刷進水管管壁污物來改變水質),同時在出水端用攪拌方式加強人為擾動的方法進行了實驗。為研究連續流狀態下,斑馬魚選擇性行為變化的預警信息,分別用正常流速(良好水質)和緩慢變動流速(從進水口至出水口形成一定的污染物濃度梯度)的方法進行了實驗。表1為上述四個實驗的結果。在實驗1和實驗2中,採用這四種農葯主要是考慮市場上能購買到的農葯更接近於實際情況,如類似故意投毒或生產廠家排污以及運輸泄漏等,而且這四種農葯均宜溶於水,有利於試驗。3 實驗結果分析實驗1的結果表明嚴重的污染事故,如故意投毒、生產排放和運輸泄漏等,會導致魚類在短期內因氧氣缺乏或神經損傷等原因而死亡。死亡現象的發生表明水質已發生急劇惡化,應盡快查明污染源並控制污染擴散。實驗2的結果表明污染物乙醯甲胺磷在3600ppm時降低了魚的活動能力。在排除水溫原因後,可通過比較魚類當前的活動行為與先前的觀察記錄,確認水體受到了一定的污染。生活在流水環境中的魚類一般都會表現出一種獨特的位移行為,即總是逆水游動(正趨流性)。水體受到污染後魚類的這一正趨流能力會發生破壞,魚類會失去逆游能力而順水運動。實驗3的結果表明即使通過在出水端用攪拌方式加強人為擾動,迫使魚反應的情況下,魚亦不能維持在上游的位置,說明污染已產生了危害。魚類通常都能夠憑借其強大的運動能力逃避水質惡劣的環境。實驗4的結果表明隨著污染物分布范圍的擴大,魚的活動范圍逐漸遠離進水口,直至最終集中在出水端,說明水體遭受了污染。在實驗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生物預警技術還存在的一些問題:(1)生物預警技術只能獲得污染物質的毒性信息,不能表明污染物的種類和濃度。如何提高對有毒物質類別和濃度的快速判斷,是生物預警技術的一個瓶頸。因此,在確認污染事件時,生物預警技術必須與理化檢測方法有機結合,通過化學分析方法來最終鑒定污染物的類型和濃度。(2)難以進一步提高放養生物的活躍度和對其中毒後異常生理或行為參數的觀測、判斷。(3)難以對低濃度、長周期和慢性有毒物質作出及時、有效的判斷。
(本文轉載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