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共衛生 » 依法行政能力

依法行政能力

發布時間: 2020-11-21 00:14:25

① 公務員依法行政能力包括哪些內容

公務抄員的依法行政能力,根據2013年12月,人事部,當時還是國家人事部,當時根據國家人事部發布的《國家公務員通用能力標准框架》中,依法行政能力的基本內容被規定為如下幾條。
一,有較強的法律意識、規則意識、法制觀念。
二,要忠實遵守憲法、法律和法規,按照法定的職責許可權和程序履行職責,執行公務。
三,准確運用與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
四,依法辦事,准確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不以權代法。
五,敢於同違法行為作斗爭,違法憲法法律尊嚴。

② 我國公務員依法行政能力和要求主要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第一,公務員依法行政觀念和法律意識的落後,嚴重影響著依法治國的進程。依法行政作為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依法治國的關鍵和核心。依法治國能否取得成效,主要取決於依法行政。有資料顯示,目前我國80%以上的法律、近90%的法規都要靠行政機關執行,靠公務員來落實。可以說,公務員能否做到依法行政,直接關繫到國家的法律、法規能否得以實現。然而,我國公務員依法行政的觀念和法律意識還不能適應依法治國的需要,一些行政機關和公務員把法律當成管老百姓的工具,把依法行政簡單化,認為依法行政就是依章辦事,遵守上級下達的有關紅頭文件就是依法行政,而不管所奉行的「章」,所遵守的「法」的等級、效力和內容如何。

其次,公務員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不適應市場經濟需要。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的行政管理,就是制訂計劃和實施計劃,行政命令是行政活動的唯一方式。而市場經濟則相反,它是一種自由經濟,本身具有自我調節的能力,即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發生作用。這樣公務員在管理中的角色發生變化,由過去經濟活動的直接組織者、指揮者轉變為間接的監督者、調控者,也就是說公務員由市場秩序的組織者、策劃者變成了市場秩序的維護者,市場規則的執行者。

為此,這就要求公務員學會運用法律手段進行行政管理,即熟悉與其專業相關的各種法律規則,在復雜的環境中學會恰當得運用法律規范,依法執行行政職能,依法行使行政權力。

然而,我們有相當一部分公務員還仍然習慣於計劃經濟時期的工作方法。比如執法定任務,罰款定指標,運動方式執法,以政策替代法律,以文件作為管理依據等。所有這一切,表明公務員依法行政能力與水平不能適用於市場經濟的需要,弱化了法律規則的權威性,影響了政府的形象。培根有句名言說得好,「一次枉法裁判的罪惡甚於十次犯罪。因為犯罪污染的是水流,而枉法裁判污染的是水源」。可見,行政執法水平的高低,依賴於公務員素質的高低。

所以,現階段公務員要提高自身的依法行政能力,增強公務員的依法行政能力是全國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迫切需要,是建設廉潔、務實、高效政府的客觀需要,同時也是國家公務員履行義務的基本要求。

二、公務員法律責任意識有哪些錯誤觀念?

(一)法律就是管治百姓的

這種錯誤的觀念代表了一部分公務員的思想狀況。他們認為,法律就是管老百姓的法,強調法律責任意識,就是為了更好地管治老百姓。這種思想是極其錯誤的,必須糾正,首先,公務員的公共權力最終來自於人民所賦予,人民賦予公務員權力並不是期望得到片面的管治,而是希望作為政府行政主體的公務員能夠貫徹法治精神,更好地服務於民眾。同時,法律也不只是僅對老百姓有約束作用,公務員同樣也要受法律制約,所以公務員不能把法律單純地看成是只針對老百姓。

(二)法律居於人權之上

部分公務員在執法的過程中,不注重執法對象所應擁有的基本人權,他們認為法律和人權是不能同時共存的,要執行法律就必須鐵面無私,而不能注重人情。之所以產生這種錯誤的觀念,一是因為把法律和人權看成互相對立的兩個層面,沒有理解法律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保障人權。其實法律和人權是相互促進的,法律維護基本的人權發展,而人權的發展又反過來推動社會法制的進步。二是因為把人權和人情混為一談,以為在執法過程中,尊重人權就是看重人情,就是違背了法律責任。

(三)執法時不用顧及方式

這種觀點認為,只要是發現民眾有了違法行為,就必須堅決的打擊,積極「斗爭」,決不手軟。產生這種誤區的原因之一,在於把自身和民眾放在了一個對立的立場上,把自己塑造成大公無私的執法者,而把民眾看成對立階級;原因之二是認為執行法律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堅決打擊,而忽視了對待民眾要以教育為主,法律為輔。執行法律的最終目的不是要讓民眾變得懼怕法律,而是要讓民眾得到教育和啟示,從而更好地守法護法。

(四)法律就是用來阻止老百姓非議的

這種觀點認為,保持和諧就是要消除民間的不同聲音,不準許民眾有任何異議。比如某些民眾對政府機關的工作有誤解,可能產生類似上訪、投訴等行為。一些公務員就把這部分民眾視作危害正常社會秩序的搗亂分子,動輒以履行公權力的名義阻撓老百姓的訴求。出現這種誤區的原因,一是在於這些公務員受到傳統官僚主義思想的影響,自以為是;二是在於這些公務員執政方式仍停滯不前,沒有隨著時代實際需要而改進。

(五)法律就是讓權力不作為

這部分公務員明白了法律對於權力的監督作用,但卻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以為做到自己不違法亂紀的最好辦法就是不作為或少作為,多做多出錯,少做少出錯,不做不出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這種行政不作為的現象在機關工作中可能經常看到,一些人安於現狀,不動腦筋,思想保守,不思進取。出現這種錯誤的原因,是因為對責任意識理解上的偏頗,不敢承擔責任,認為什麼都不做就代表是遵紀守法。事實上,消極的不作為已經背離了法律所要求的責任意識,有時甚至出現更大的責任事故。

由於公務員法律責任意識存在以上方面的偏差,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公務員的公權力的正確履行,影響了政府的威信,降低了政府的能力,引起民眾對公務員公權力的質疑。

當前,必須要更新和改變公務員的法律責任意識,進一步強化公務員對於法律責任的了解,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進一步加強公務員的執法能力建設,杜絕公務員階層中存在的官僚主義思想和作風。繼續加強對公務員的責任意識教育,在平時的工作中,及時糾正錯誤的執法理念,樹立正確的法律責任意識。

三、培養公務員法律責任意識有什麼意義?

現代文明社會就是法治社會,它要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遵循規則,遵守法制。公務員的法治意識的本質在於以思想上的規則意識,指導、控制個人行為的規范性,從主觀意識上自覺地約束自己,保證個人行為過程的合法性與行為結果的合理性。

公務員的法律責任意識就是要改變因人廢法、以言代法、有法不依的局面,防止執法不嚴、濫用職權、違法不究的現象;就是要尊重法律權威,自覺遵守法律,以「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為行動指導方針,切實做到依法行政。

我國個別地方行政管理有著濃厚「人治」色彩,按領導意志行事,「人大於法、權大於法」的觀念仍然存在;視法律為兒戲,目中無法、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踐踏法律的行為時有發生;法制意識淡薄,隨意行政的習慣依然存在。

這些輕視法治的行政行為極大地阻礙了行政效率的提高,破壞了政府的形象,損害了公民的利益,擾亂了行政活動的正常秩序和正義原則。

公務員法律責任意識的要旨,就是以法治精神指導自己的日常行政行為;將法治的理念在內心紮根,使法律成為高於一切的權威,使行政行為的指導思想法治化,行政行為的運作合法化;使法律所體現的正義、公正、自由、平等的精神大行其道,成為行政活動的主導價值原則。

憲法及法律在現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各個領域都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權威,一切國家機關、團體、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嚴格服從和遵守。

公務員如果沒有憲法和法律至高無上的權威性意識,在行政活動中就可能無視甚至突破憲法和法律的規定,就可能違背公共行政的基本目標,失去人民支持,最終便可能使政府失去其合法性基礎。

公務員只有樹立正確的法律責任意識,才能以規范性的標准嚴格要求自己,把為黨、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當作自己神聖的職責,處理好用權與守法之間的關系,在法律、法紀允許的范圍內行使權力,不以權代法,以權抗法;才能正確處理好權力與責任之間的關系,把權力與責任有機地統一結合起來,防止和克服以權謀私,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陞官發財等封建意識,從而正確運用手中權力,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職責,處理好權力與權威的關系,以自己的模範守法行為贏得群眾的信任,而不以權壓人,侵犯公民權利,損害公民利益;才能處理好公權與私利之間的關系,做到公權公用,不圖私利,不貪便宜,對家屬、子女、同鄉、同事、戰友、朋友等都一視同仁,按規則辦事,不徇私枉法。

③ 如何提高機關黨員幹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行政能力

根據《決定》的部署,提高黨員幹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行政能力,重點是做好以下三個方面工作:

1、重視法治思維養成,教育引導黨員幹部在學習和實踐中提高依法辦事的能力。
由於歷史原因,我國社會比較缺乏法治傳統,一些領導幹部不習慣、不善於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手段推動工作、解決問題。因此,必須重視法治思維的養成,教育引導黨員幹部著力提高法治素養。一要牢固樹立法治信念。黨員幹部要從關系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關系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高度,進一步深化對法治的認識,懷有對法治發自內心的認同和尊崇。要深刻認識到,維護憲法法律權威就是維護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權威,捍衛憲法法律尊嚴就是捍衛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嚴,保證憲法法律實施就是保證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實現。

2、要加強法治學習培訓。
在法治已確定為黨治國理政基本方式的今天,如果領導幹部不學法、不懂法,有的連基本法律常識都不知道,怎麼能當好領導?怎麼能保證不出事?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帶頭學法,不僅要學履行職責所需要的法律知識,而且要學法的原則、原理,學法的價值、精神。通過學習,知道法律授予了什麼權力,這些權力的邊界在哪裡,權力行使的原則、程序是什麼,不依法行使權力需要承擔什麼責任等,提高依照法定許可權、程序行使權力的素養。各級黨組織及其組織部門要加強法治教育培訓,把憲法法律列為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內容,列為黨校、行政學院、幹部學院、社會主義學院必修課,把法治教育納入各級幹部教育培訓規劃,幫助廣大幹部切實提高法治思維水平和能力。同時,要堅持把法治教育與道德建設結合起來,引導廣大黨員幹部自覺做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模範。

3、要高度重視法治實踐。
法治思維的養成特別是法治能力的提高,關鍵靠實踐。各級領導幹部在領導和推進依法治國的過程中,一定要撲下身子、躬身實踐,凡是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第一原則就是按法律辦事,有法律規定的,遵循法律規定;沒有法律規定的,遵循法治原則、法治原理。同時,要深入法治工作第一線,注意剖釋個案,善於總結經驗教訓,從而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工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④ 什麼是依法行政能力

行政機關的職權和各種具體的行動是通過公務員實施的。依法行政能力是一項綜合性能力,它需要多種能力作為提高的基礎。我們可以將依法行政能力分為核心能力和輔助能力。

依法行政的核心能力是指理解法律和按照法律具體處理各種事務的能力。核心能力是公務員依法行政過程中最基本的能力要求,這可以體現為依法行政的認知力、決策力和執行能力。第一,依法行政的認知力。即對法律基本原理准則和內容有全面認知,而具備學習和理解法律的能力。這包括兩個方面,首先公務員應有較強的法律意識和觀念。這是公務員在法定的行政許可權內,按照法定的行政程序,進行行政活動的自覺意識的體現。第二,依法行政的決策力。所謂決策,顧名思義,就是作出決定。依法行政的決策力指公務員為履行管理國家公共事務的行政職能,在法律法規的指導下對需要解決問題出主意作決定的能力。第三,依法行政的執行力。依法行政執行力是指公務員在進行依法行政的時候,把制訂的目標和計劃轉化為實際行動的能力。執行力是依法行政的核心能力,可以說一個公務員依法行政成功,5%在戰略,95%在執行。

依法行政的輔助能力指影響公務員按照法律具體處理公共事務的其他能力。公務員在依法行政的過程中,要處理好自身和各種社會關系,例如自身的廉潔問題,與民眾、與其他公務員、與親友的關系等,這些輔助能力對公務員依法行政能力的切實提高有著重要的影響,輔助能力可以表現為依法行政的協調力,社會關系的處理力和依法行政的影響力。第一,依法行政的協調力。依法行政的協調力是指為有效地實現依法行政的目標,各行政機關和公務員之間分工協作、互相配合,和諧地完成依法行政事務的能力。第二,社會關系的處理力。在公務員依法行政能力中,可能最難處理的一項內容就是對待親朋好友等社會關系,提高公務員依法行政能力,就要努力提升自身這些社會關系的處理力。親友容易把擁有權力的公務員看作自己提升、發財致富和化解疑難問題的重要途徑。作為人民的公僕,公務員應加強自律,分清公與私的界限,不用權力辦私事,並通過一定的方法努力贏得親友的支持,使其理解自身工作的范圍和宗旨。

第三,依法行政的影響力。依法行政影響力是指在依法行政中,凝結在公務員身上能夠影響別人協助自己完成依法行政事務的能力。這是一個公務員具有高超依法行政能力的外在表現,較強的個人影響力會取得行政對象的支持和擁護,促使他們積極地支持公務員執法。這種非權力的影響方式對依法行政具有較強的內在推動力,這就需要公務員不斷培養自身良好的執法品格,公道正派、光明磊落、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在群眾面前樹立仁義寬厚的形象,取信於民。

⑤ 如何提高領導幹部的法制意識和依法行政能力

一、領導幹部必須增強法律意識和現代法治觀念
當前,一些領導幹部之所以存在以言代法、以權代法、以情代法、搞「土政策」的現象,關鍵在於依法指導和開展工作的觀念樹得不牢。各級領導幹部要充分認清依法辦事的極端重要性,使依法辦事成為自覺行動和行為准則。依法辦事是崗位職責所系。領導幹部的職責是法規賦予的,其許可權與職責緊密相連。領導幹部作為黨委決策的謀劃者,其依法辦事的能力和水平,直接關繫到單位的建設和發展。領導幹部必須著力強化依法決策、依法指導、依法辦事的意識。
在依法治國和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進程中,領導幹部在其法律地位上的雙重身份必然要求其樹立與依法治國和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要求相符的,以及與其自身所處法律地位相稱的法律意識。從這個意義上講,法律意識必然成為與領導幹部的政治素質、思想道德素質、業務素質、科學文化素質以及生理心理素質等諸多基本素質同等重要的必備的基本素質。
領導幹部應具備的法律意識從內容上看,包括諸多方面、諸多層次。領導幹部主要應具備的就是現代法治觀念。因為現代法治觀念是法律意識中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思想觀念。現代法治觀念內容十分豐富,不僅與歷史上的法治觀念有嚴格的區別,而且與人治、德治觀念的本質區別有嚴格的界定。若我國的領導幹部真正具備了以現代法治觀念為核心的法律意識,則領導幹部基本素質的內容就更加完整,結構也更趨於合理。反之,不僅領導幹部基本素質的內容不完整,結構不合理,而且我黨確立的依法治國目標也難以實現。
現代法治觀念是包括領導幹部在內的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規范。從這個意義上講,現代法治的核心是依法辦事。而依法辦事對於領導幹部而言,因其具有國家法律工作者的身份,就表現為依法行政。黨的十五大以後,全國的執法工作者和法學理論界經過研討,已就「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核心」這一觀點達成共識。依法行政是依法辦事這一現代法治的核心,也是在包括領導幹部在內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行為規范中的具體表現。
現代法治最終表現為一種符合現代社會文明的法律秩序,法律秩序是法律規范施行和適用的結果。從這個角度看,領導幹部必須認識到,自己在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中的一個重要使命,是在自身樹立現代法治觀念的基礎上,依法行使職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即維護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使社會生活各個方面都能形成有序化的狀態,即形成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法律秩序。在此過程中,領導幹部還必須同時具備依法為國家服務的法律意識。因為按現代法治的要求,每個社會成員和社會組織,都依法享有自己的權利,依法履行自己的義務和承擔相應的責任。而權利的實現,義務的履行,責任的承擔,必須有依法制約公共權力的法律秩序。因此,領導幹部必須認識到自己在職務行為中行使的公共權力,是凝結著全體人民公意的憲法和法律賦予的。領導幹部行使公共權力的行為,也必須有法律上的界限,不能是無限的,更不能公權私用,以權壓法,以言代法。領導幹部必須明確自己手中執掌的公共權力,不僅僅是治理國家,調控社會的工具,而且更是服務社會,保護每個社會成員享有自己權利的手段之一。領導幹部不僅是依法行使公共權力的國家管理者,而且是依法辦事的社會服務者,和與其職權相應的法律責任的承擔者。我國的各級領導幹部只有具備了與上述現代法治要求相一致的法律意識,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秩序的形成才有希望。
二、加強學習,切實提高依法辦事的本領,推進依法行政
當前,我國正處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面對時代發展的要求和實際工作的需要,必須努力提高領導幹部的綜合素質和領導水平。
我國確立依法治國方略、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已有多年,公民的法制意識、維權意識大為提升,與之相比,一些領導幹部依法辦事的意識和能力卻停滯不前,反而落在了群眾的後面。現在這種情況已不少見:某個部門作出了一項決定,但民意普遍反對,媒體也提出不同聲音,最後倒逼政府不得不改變原先的決定。究其原因,是少數領導幹部在思想觀念上、工作方式方法上有差距,不習慣依法辦事,感到憑法規辦事不如憑習慣辦事方便,遇事查法律法規不如憑老經驗順手,所以出現了以言代法、以情代法的現象;有的抓工作隨意性大,管理沒有嚴格的章法,甚至把脫離實際的一些規定視為所謂「嚴要求」、「高標准」。顯然,學好法律法規的確是擺在各級領導幹部面前的一個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如何提高黨員幹部依法辦事能力,關鍵在於領導帶頭。一個單位能否堅持依法行政,是否形成了良好的法治環境,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領導幹部。各級黨委要把領導幹部法律法規的學習擺上議事日程,納入理論學習和專業學習之中,形成制度,抓好落實,把對法規制度的學習作為幹部知識結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當成考核使用幹部的一個條件來衡量,把依法指導和開展工作作為幹部能力素質的重要方面來對待,使領導幹部不斷增強法制學習的自覺性、責任感、緊迫感,努力提高法律素質,學會運用法律手段處理各種新情況、新問題。對領導幹部個人而言,要帶頭學法,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持之以恆,以自己的模範行動營造濃厚的學習風氣,激發大家的學習熱情,形成群眾性學習法律法規的良好局面;要帶頭依法辦事,始終牢記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懂得自己手中的權力越大,肩上的擔子越重,要慎用手中權力,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依法辦事;要帶頭嚴格守法,牢固樹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識,自覺接受法律規范的約束,以法律法規為標准規范自己的行為。
推進依法行政,責任在黨,關鍵在領導幹部。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掌握大量執政資源的「一把手」,恪守依法治國的理念,善於運用法律手段管理經濟、社會事務,是提高執政能力、促進依法行政、推動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
第一,提高領導幹部依法行政能力的切入點在於樹立法治理念。推進依法行政,既是一個歷史過程,也是一個現實過程,但首先是一個觀念上的革新過程。因此,領導幹部要樹立堅定的法治理念,以信念上的堅定帶動行為上的自覺,以行為上的自覺維護法治的尊嚴。要樹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任何個人和組織都不能凌駕於法律之上,游離於法紀之外,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以及如何做,杜絕領導行為「缺位」、「錯位」和「不到位」。
第二,提高領導幹部依法行政能力的關鍵點在於嚴格依法辦事。對領導幹部而言,依法行政並不是簡單地要求在工作生活中遵紀守法,更重要的是要求在行使權力的過程中依法辦事。在想問題、做決策、辦事情的時候,領導幹部都要想一想是否存有法律依據、是否合乎法定程序。無論在何時、何地、何人,都不因位高權重而無視法律,不因人情干預而踐踏法律,不因一知半解而曲解法律,確保一切領導行為都符合法律的規定。對不依法辦事、不依法行政的行為,也要旗幟鮮明地予以堅決制止,嚴肅處理,營造良好的行政環境和執法氛圍
第三,提高領導幹部依法行政能力的突破點在於自覺接受監督。領導幹部要充分認識到監督對防止權力濫用、遏制腐敗滋生的重要作用,努力克服台上講台下不講、人前講人後不講、對下講對上不講、對人講對己不講等種種弊端,自覺接受全方位、全天候、全過程的監督。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掌權思源,用權為民,置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於廣大群眾的監督之下。對群眾的批評意見,要歡迎而不能反對,要鼓勵而不能打擊,要親近而不能疏遠,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防患於未然。要嚴格按照規定的程序辦事,堅持黨的民主集中制,充分尊重其他同志的意見,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履行自己的職責。

⑥ 如何提高領導幹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行政能力

(一)領導幹部要牢固樹立法治理念,形成法治思維定勢。
1、領導幹部充分認識加強法治建設對於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重大意義,全面理解法治建設與經濟建設、法治思維與權力行使、依法行政與依法治權的關系,不斷增強法治建設的使命感、緊迫感和責任感。
2、領導幹部要牢固樹立法治理念。牢固樹立依法治國、公平正義,以人為本、以法為尊、保護人權、依法治權等法治理念,不斷追求自由、平等、公平、公正、公開的法治價值,使領導幹部能自覺用法治理念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用法治思維解決問題,推動工作,自覺而堅定地維護社會主義法治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3、領導幹部要形成運用法治的思維定勢。法治思維定勢,就是思維主體在運用法治思維時的一種心理定勢和法律價值趨向。領導幹部遇到問題和矛盾時,選擇運用法治思維,還是行政思維、經濟思維、道德思維解決問題,就是一個思維定勢的問題。領導幹部形成運用法治思維的定勢,就是讓選擇法治思維成為領導幹部自發的一種心理需求和思維選擇,養成依法履職、依規辦事的良好習慣。
(二)加強對各級領導幹部的法律教育,充實幹部隊伍法治思維知識儲備。
1、在領導幹部法律學習內容上,要注重加強針對性和實用性。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能力的提升,關鍵在於法律素養的提高和法律知識的儲備。從現實情況看,苛求領導幹部像法律工作者一樣,系統掌握法律體系,熟練使用法律條款,准確把握法律關系,是難以實現的。首先要認真學習憲法和憲法性法律,理解國家制度的基本內容、公民的基本權利義務和國家權力運行的規則,特別要重視對法律基本原則的學習。其次要熟練掌握業務工作中涉及的基本法律法規、各種法律關系及法律程序,成為熟悉業務工作的行家裡手,再次要加強法律基礎理論、法律邏輯、反腐倡廉、平安中國、綜治維穩等社會法治知識的學習和更新。
2、在在領導幹部法律學習方式上,要注重加強多元化和有效性。不斷創新法治教育培訓方法,完善領導幹部學法用法制度,建立健全學法用法長效機制。要通過初任培訓、中心組學習、法治講座、專題交流、學習考試等多種形式,使法律知識、法治意識、法治精神融入身心,內化為領導幹部的自覺意識和精神修養,外化為依法執政和依法行政的能力。
(三)領導幹部要不斷提升法律思維運用能力,豐富法治思維實踐途徑。
養成法治思維不是簡單的學習法律知識,而是要注重優化領導幹部知識結構的同時,提高其依法思考、依法決策、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一是領導幹部在法治實踐中,要善於發揮法治的引導、規范、保障、懲戒作用,切實做到依法化解社會矛盾、依法預防打擊犯罪、依法規范社會秩序、依法維護社會穩定、依法發展市場經濟。二是要運用法治思維引導人民群眾依法表達訴求,鼓勵人民群眾通過調解、仲裁、訴訟等法治方式解決矛盾糾紛,實現定分止爭,維護法治機制、法治權威,努力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圍。三是要把握多種法治思維方式的綜合運用和價值判斷,依法決策正確處理好政治思維、經濟思維、道德思維與法治思維的相互關系,使問題得到合情合理、合法合規的解決,實現決策科學化。

⑦ 如何理解依法行政能力的內涵及意義

目前,對於依法行政能力的內涵,沒有一個權威的概念。一般認為,依法行政能力是指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掌握並運用法律實施行政管理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內容:(1)尊崇法律的意識。法律不僅是解決問題的工具,而且是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希望所在。在我國,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對法律的信仰就是對人民的信仰,對法律的忠誠就是對人民的忠誠。(2)熟悉法律知識。這是依法行政能力的知識前提。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要掌握憲法和有關法律的基本知識,要知道手中的權力從哪裡來?權力邊界在哪裡?同時,還要掌握規范政府共同行為的法律、法規,並具有自己所從事專業的法律知識。(3)用法律思維來研究情況、分析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能力。法律思維就是一種權衡利弊、瞻前顧後、照顧其它的思維方法。這種思維方法既要考慮解決眼前問題,又不能給將來埋下隱患;既要考慮解決實際問題的效果,又要顧及所支付的成本;既要考慮當事人的利益,也要考慮其他相關人員的利害得失。特別是情況越緊急、越復雜,越應當堅持用法律思維來解決問題。
建設法治政府,提高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依法行政能力是基礎。依法行政是約束政府的,政府的行為又是通過其工作人員實施的。建設法治政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依法行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環境已經發生並將繼續發生巨大而深刻的變化,我們面臨著許多新的考驗和挑戰。提高執政能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迫在眉睫。政府工作涉及國家事務、經濟和文化事業、社會事務的諸多方面,任務繁重,要求很高。政府既要維持社會秩序、提高管理效率、維護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及時解決經濟社會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又要公正執法、尊重並充分保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行政決策和行政決定還要瞻前顧後、相對穩定,考慮行政管理的社會成本。這就要求我們加快推進政府管理理念、管理機制和管理方式創新,不斷提高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依法執政的能力和統籌協調的能力。其中最根本的,是要提高依法辦事的能力和依法行政的水平。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尤其是領導幹部的依法行政能力,關乎依法行政進程,關乎行政機關的形象,關乎行政權力的行使是否符合人民的意願,關乎整個社會法律意識的養成,關乎民主法制建設的進程。

⑧ 新形勢下如何提高公務員依法行政的意識和能力

依法行政能力是公務員勝任本職工作所必須具備的重要能力之一。但毋庸諱言,相對於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對公務員提出的較高要求來講,公務員隊伍的依法行政能力仍有某些不適應的地方和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因此,為了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條件下依法行政的要求,為了進一步提高公務員依法行政能力,必須做到以下幾方面的努力。 1.樹立依法行政觀念,培養公務員的法律意識。我國 有兩千多年的漫長封建專政的歷史,人治的傳統根深蒂固,社會公眾普遍缺乏法律意識。公務員隊伍素質雖然較高,但也同樣需要培養法律意識。一是要做到合法行政。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進行;沒有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行政機關不得做出影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依法行政能力是公務員勝任本職工作所必須具備的重要能力之一。但毋庸諱言,相對於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對公務員提出的較高要求來講,公務員隊伍的依法行政能力仍有某些不適應的地方和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因此,為了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條件下依法行政的要求,為了進一步提高公務員依法行政能力,必須做到以下幾方面的努力。
1.樹立依法行政觀念,培養公務員的法律意識。我國 有兩千多年的漫長封建專政的歷史,人治的傳統根深蒂固,社會公眾普遍缺乏法律意識。公務員隊伍素質雖然較高,但也同樣需要培養法律意識。一是要做到合法行政。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進行;沒有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行政機關不得做出影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義務的決定。二要要做到合理行政。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遵循公平、公正原則。要平等對待行政管理相對人,不偏私,不歧視。行使自由裁量權應當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當因素的干擾,所採取的措施和手段應當必要適當,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可以採用多種方式實現行政目的時應當避免,採用損害當事人權益的方式。三是要做到權責統一。行政機關依法履行經濟社會和文化事務管理職責,要由法律法規賦予其相應的執法手段。行政機關違法或不當行使職權,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實現權力和責任的統一。依法做到:執法有保障,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侵權須賠償。

2.確立依法行政的價值取向,提高公務員執政為民的思想。要做到執政為民,就要服務於民,公正為民,務實清廉,始終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堅決反對脫離群眾以權謀私。首先,在行政觀念上,依法行政應既服務於公益又服務於私益,公務員依法行政必須堅持把維護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基本價值取向,把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貫穿各項工作之中。公務員依法行政應當體現國家意志與人民意志的一致性、體現對上級機關負責與對人民群眾負責的一致性,始終將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真正做到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以避免那種僅局限於單純的公益或者單純的私益的狹隘服務意識。其次,在行政手段上,通過行政制裁、行政獎勵、行政合同、行政指導、行政計劃等多元化手段服務於民,以避免行政方式的機械和僵化。
3.健全行政監督機制,加強公務員依法行政工作的監督。要進一步拓寬對公務員的監督范圍和內容,除了繼續加強廉政監督外,還要突出對公務員履行職責能力的監督,始終保持其能在法律的規范下依法辦事;加強對公務員工作績效的監督,確保各項工作的及時順利完成。一是各級政府應當自覺接受同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向其報告工作、接受質詢;自覺接受政協的民主監督,虛心聽取其對政府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二是要創新層級監督新機制,強化上級行政機關對下級行政機關的監督。上級行政機關要建立健全經常性的監督制度,探索層級監督的新方式,加強對下級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具體行政行為的監督。三是監察、審計等專門監督機關要切實履行職責,依法獨立開展專門監督。同時,監察、審計等專門監督機關要與檢察機關密切配合,及時通報情況,形成監督力。

4.建立和完善公務員考核制度,提高公務員依法行政工作實效。一是建立和健全自上而下、平行制約和自下而上的有機統一的評估體制。不光是領導對下屬的評估,還必須有下屬對上級領導的評估以及平級之間的相互評估,制定依法行政工作績效考核評估辦法。二是建立考核評估的量化指標體系。要通過設定政府法制機構設立及人員的配備、依法行政工作經費的保障、工作條件的改善、人民群眾對地區和部門依法行政工作滿意程度、政府和部門領導是否依法決策等具體量化指標,突出對依法行政工作實施領導情況的考核;要通過公民,對行政法律、法規的知曉情況,政府和行政執法人員對規范政府共同行為和本部門負責實施法律法規的熟悉掌握情況,大眾媒體對行政法律法規宣傳情況等具體量化指標,對政府法制宣傳教育質量進行考核評估。三是建立以社會公眾為本位的公務員績效考核體系,利用社會公眾對公務員進行評議,不斷推進和深化依法行政工作。
5.加強教育和培訓,提高公務員依法行政能力。教育和培訓是公務員能力建設的基礎性工作,是提高公務員依法行政能力的有效途徑。公務員政治上的成熟是以理論上的成熟為基礎的,有了理論上的成熟與堅定,就有政治上的清醒與堅定,才會有行為上的正確。通過教育和培訓,使廣大公務員樹立依法行政觀念、學習了解與其工作相關的有關法律法規、國家相關政策,培養和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各地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和其他培訓部門的培訓,要把依法行政能力的培訓列入對公務員任職、專門業務和更新知識培訓的重要內容。在教學方法上既要重視理論學習,又要重視案例教學、案例分析,使公務員能更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到底有哪些法定職權、應遵循哪些法定程序、承擔哪些法定責任。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