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共衛生 » 公共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

發布時間: 2020-11-26 02:01:53

A. 什麼是公共政策分析

1、公共政策:公共權力機關在對社會公共利益進行選擇、綜合、分配和落實的過程中並依據特定時期的目標、經由政治過程所選擇和制定的行為准則。
2、公共政策的系統構成:政策系統是一個由政策主體系統、政策支持系統、政策反饋系統三個子系統構成的政策巨系統,涉及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各類相關政策機構及其運行機制。
政策主體系統是由各種政策行為者,特別是各類政策主體相互作用所構成的系統。這一系統又包括三個子系統,即政策制定系統、政策執行系統、間接主體系統。
政策支持系統(Decision Support System,簡稱「DSS」)。這一系統又是由信息傳播系統(信息溝通系統)、政策咨詢系統、政策監控系統、政策評估系統四個子系統構成的。
政策反饋系統是將政策主體與政策對象、政策系統與政策環境連接起來的一個特殊系統。
政策系統的上述三大子系統構成的政策巨系統在內部關繫上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B. 公共政策分析

1、全體一致規則:指行政決策方案的通過需要參與行政決策的全體投票都對某項行政決策方案投贊成票。在這種決策規則之下,一項行政決策方案的通過,取決於全體投票人一致同意,只要其中任何一個投票人投了反對票,其他人的一致選擇結果就無效。
2、公眾議程:指某個社會問題已引起社會公眾和社會團體的普遍關注,他們向政府部門提出政策訴求,要求採取措施加以解決這樣一種政策議程。從本質上講,公眾議程是一個眾人參與的討論過程,使一個問題從某個群體擴展到社會普通公眾。
3、內在創始型:決策訴求源於政府機構內部的人員或部門,其擴散的對象僅限於「體制內」的相關團體和個人,客觀上不涉及社會一般公眾,擴散的目的是為了形成足夠的壓力以使決策者將問題列入政府議程。

4、外在創始型:決策訴求由政府系統以外的個人或社會團體提出,經闡釋(對決策訴求進行解釋和說明)和擴散(通過一定方式把決策訴求傳遞給相關群體)進入公眾議程,然後通過對政府施壓的手段使之進入政府議程。

1、
(1)公共政策目標的多元性、復雜性和彈性,難於用具體、量化的指標來表示。
(2)公共政策效果的多樣性和影響的廣泛性,加上許多影響政策的因素難於測定,給政策平價帶來很大困難。
(3)政策資源的混合使得政策的成本難於核定,而政策行為的重疊使得各種政策的效果混雜在一起,很難將某些政策的實際效果從總體效果中區分出來。
(4)行動與效果之間因果關系的不確定性,例如突發事件的介入等。
(5)信息獲取的難易程度不同。
(6)公共政策評價的資源保障水平不同,主要是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
(7)相關機構和人員的態度,他們的態度取決於政策評價結果對其利益的影響。

2、
(1)行政手段——最基本的手段,是行政機關採用規章制度、命令指示、組織紀律等方式來推進公共政策的執行,具有權威性、強制性、具體性、無償性、發揮作用快等特點,值得強調的是,行政手段容易產生「一刀切」、瞎指揮等現象,因此不能濫用,必須有強而有效的監督
(2)法律手段——通過法律、法令、司法、仲裁等工作來調整政策執行活動中的各種關系,除具有權威性和強制性的特點外,還具有穩定性、規范性和程序性的特點。
(3)經濟手段——根據客觀經濟規律和物質利益原則,利用各種經濟杠桿,調節政策執行過程中的各種經濟利益關系,以促進政策順利實施,具有間接性、有償性、關聯性等特點。
(4)說服引導手段——較少有強制性,採取循序漸進、耐心說服的手段,是更易被政策對象接受的執行方式。
(5)技術手段——採用網路技術、信息技術等現代化科學技術,改進政策執行的方式,提高政策執行的效率。例如網上工程招標、網上征稅等電子政府工程的實施。

3、
(1)政治原則的偏離——威脅社會穩定的問題無法進入政策議程。
(2)價值體系的排斥——與社會主流價值規范相沖突的問題難進入政策議程。
(3)政府體系的封閉——政務信息閉塞、決策過程封閉、公眾與決策者互不了解,在這種情況下,公眾察覺的社會問題很難進入政府議程。
(4)承受能力不足——政策問題超出了決策者的承受能力,遭到其排斥和迴避。
(5)表達方式的失當——有法定的正常渠道不選,偏選擇非法的渠道;不去正式場合闡述,偏喜愛地下活動;原本可以和平解決,卻非要採取過激行為等。

4、
(1)政治領導。
(2)危機事件。
(3)抗議活動。
(4)傳媒曝光。

C. 如何寫公共政策分析報告

對方便麵隱性漲價的分析報告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黨和政府的政策是黨的性質和國家制度的具體體現,對我國各級政府的領導幹部和工作人員來說,首先必須堅定不移地執行中央的各項方針政策。政策不僅有其原則性的一面,而且還具有靈活性的一面。執行政策,必須有原則上的嚴肅性,但在實施政策的具體工作中,又必須有高度的靈活性。中央政策是從全國宏觀范圍內的總體情況出發制定的,是帶有方向性、全局性的原則規定。對各級地方政府來說,需要依據中央政策,創造性地制定出適合本地區的各項具體政策。所以各級地方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他們既是中央政策的執行者,又是本地區具體政策的制定者。
然而在執行中央政策的過程中,少數地方從局部利益出發,偏離中央的統一部署,使不少政策變了調,走了樣,失了效,進入了誤區。
(1)政策成了某些地方政府手中的資源,肆意踐踏;政府忙於制定並決定向誰分配優惠政策,企業卻通過各種關系與手段獲得有利於自己的政策。
(2)飢不擇食的政策大拍賣;圍繞發展外向型經濟,一窩蜂地下指標、定任務、搶時間。
(3)「優惠政策」大賽;許多地區終於意識到「優惠政策」的意義,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向上爭搶,向下施捨,向左鄰右舍攀比,形成了「優惠政策」大賽。
(4)非法對策的合理化;某些地區純粹從地方利益出發,置中央三令五申的政策於不顧,把非法的對策合法化。
(5)只求產值,不講政策,把二者對立起來。不少地方的政策執行者,只講產值與速度,不講質量和效益,實際上將對產值的追求與對中央政策的理解和執行對立了起來。
近日,方便麵企業「價格聯盟」剛剛被有關部門查處,相關企業又玩起了價格不變重量減少的隱性漲價手法。市消保委昨天發布調查結果宣布,「康師傅」、「統一」等品牌的方便麵雖價格未變,凈含量卻悄然縮水,存在隱性漲價問題,侵害了消費者的利益。
國家價格主管部門嚴肅查處了方便麵中國分會與部分企業串通操縱方便麵價格案件,並嚴令他們採取措施,消除不良影響。一些方便麵企業不得不停止串通漲價,方便麵價格有所回落。然而,有部分方便麵企業卻「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上海市消保委通過調查各大超市賣場銷售的方便麵的價格後,發現「康師傅」、「統一」兩個品牌的部分碗裝或杯裝方便麵的凈含量存在4.07%至5.56%不等的「縮水」,「康師傅」番茄牛腩面霸拉麵(袋裝)更是在前期價格上漲11.11%的基礎上,又縮減了3.36%的凈含量。售價2元的「康師傅」番茄牛腩面霸拉麵(袋裝)隱性上漲了0.27元,2.8元的「康師傅」紅燒牛肉麵(中杯裝)隱性上漲了0.16元,3.2元的「統一100」蔥油風味醬拌面隱性上漲了0.14元,3.2元的「統一100」XO醬海鮮風味醬拌面隱性上漲了0.18元,3.2元的「統一100」辣醬風味醬拌面隱性上漲了0.14元,3.1元的「統一100」七里香牛肉風味醬拌面隱性上漲了0.18元。目前,「瘦身」後的方便麵已於8月22日通過超市賣場上櫃銷售。
市消保委認為,「康師傅」、「統一」的部分方便麵隱性漲價,致使相關價格看似未變,實則上漲,使得消費者在不知不覺之中購買了實際已漲價的產品,實質上是影響了消費者的選擇。
漲價的方便麵終於在發改委等價格主管部門的督察下低下了「高貴」的頭。結合基本知識點可以看出,企業為了獲得利益,實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政府不讓漲價,就在凈含量上做文章,成本的上漲不到5%,而價格實質上卻上漲了20%到40%,這樣的「穩定」比「漲價」更可怕。所有方便麵產品都打著促銷的旗號,誰也不說降價,置發改委三令五申的政策於不顧,把非法的對策合法化。
一旦穩定住了方便麵的價格,則方便麵企業為了獲得必要的利潤,必然在數量上做瘦身的文章;如果接著再去穩定方便麵的凈含量,企業還可以在麵粉的等級上做文章;如果繼續去穩定麵粉的等級,企業依然可以在油料等其他原料上玩花樣……企業把國家制定的政策曲解,搞所謂的「對策」,我行我素,造成社會與經濟發展的混亂,侵害了消費者的權益。
一個企業在合理利潤范圍內,是有對其產品質量負責之心的,一旦這個利潤低於底線,質量就要讓位於其生存成本。與其變著花樣眼花繚亂地瘦身,不如明明白白地合理漲價吧。我們尤需警惕由方便麵「瘦身」帶來的民生產品「縮水潮流」——這,也許是價格主管部門必須直面的新課題。

D. 如何理解公共政策分析的三種模式

  1. 內容—過程分析模式

    這是美國學者麥考爾與韋伯提出的分析模式。它強調公共政策分析應集中在內容與過程的分析上,主張使用規范性分析和描述性分析兩種方法。

  2. 系統分析模式

    這是美國行政學家沃爾夫提出的分析模式。它強調政策分析既要重視對政策制定的分析,也應加強對政策執行的分析。

  3. 信息轉換分析模式

    這一模式是由美國學者鄧恩提出的。該模式認為,公共政策分析主要是事實、價值、規范三大問題,由此產生了經驗方法、評價方法、規范方法三種分析方法。

E. 試述公共政策分析有哪些基本要素

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要素有:政策問題、政策目標、政策方案、政策模型、政策資源、政策評價標准、政策效果、政策環境和政策信息。
(1)政策問題。某一公共政策能否順利地完好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人們是否對政策問題取得共識。政策問題是從大量社會問題中篩選出來的,如何篩選?誰參與篩選?其結果會大相徑庭。作為有選擇的社會問題,人們對它們所做出的判斷是否准確,既取決於經驗知識,還取決於倫理道德方面的價值觀念等。
(2)政策目標。政策分析的中心任務,是要確定解決問題的目標,或者明確地說,確定目標是分析的前提。所謂政策目標是政策所希望取得的結果或完成的任務。如果沒有目標,政策方案是無法確定的。但目標不明確,也同樣會使政策出現偏差。所以必須要求目標明確,具體落實。政策目標既不能朝令夕改,要具有穩定性,又要伴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具有應變能力。
(3)政策方案。為實現某一目標,可採用多種手段或措施,它們統稱為備選方案。擬定可供選擇的各種備選方案,也是政策分析的基礎。由於好與壞、優與劣都是在對比中發現的,所以需要擬定出一定數量的可行方案進行對比選擇。沒有選擇也就沒有分析。決策理論中的「霍布森選擇」,在公共政策分析中應該嚴格禁止出現。
(4)政策模型。按照系統分析的基本掌握,模型是對研究對象和過程某一方面的本質屬性所進行的一種抽象描述。它可以將復雜問題簡化為易於處理的簡單模式,不受現實中非本質因素的約束,易於基本掌握、操作、模擬與優化。
有幾類模型在政策分析中是十分有用的,它們是圖標、物理、符號和形象模型。
所有的模型討論,都涉及到總體研究。最優化模型是在特定假設和約束條件下可以求出最優選擇結果的模型。
(5)政策資源。在政策制定與實際執行中,都會消耗各種資源,尤其在執行中。政府的「作為」,以能否提供多少資源為基礎,這是政策分析的前提條件。所消耗的資源,一般可以用貨幣表示費用。但政策分析中,大量的是非貨幣支出的費用。如生態影響因素、環境污染因素等,無法用貨幣來衡量。
資源消耗分析,有許多因素不能用貨幣衡量。人、財、物、時間、信息都是資源。除此之外,權力、地位、名譽等,也可能是資源。
(6)政策評價標准。整個政策過程,無論是從系統評估、投資評估、推測評估、方案評估,還是執行評價或總評價等,都有待於建立合適的評價標准。政策制定是政治過程,離不開政治上的評價及其標准。政策評價,往往是綜合性評價,因為不同方面的標准,無法用較為統一的尺度來衡量。
(7)政策效果。效果是達到目的時所取得的成果。衡量政策效果的尺度往往用效益和有效性表示。效益大體有三個方面:社會效益、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從投入-產出模型分析,政策效果基本由兩個因素所決定:一是政策執行的成本;二是政策執行的結果。當政策執行結果所產生的效益,高於政策執行成本時,政策效果是有效的。二者之間的差越大則說明政策效果的有效性越高。反之政策效果是無效的。
(8)政策環境。公共政策系統不僅包括政策主體和政策客體等多種要素,而且還包括外在環境。這些制約和影響公共政策的制定與實施結果的外在因素統稱為環境因素。其中包括:經濟環境、政治環境和國際環境等。由政治心理、政治思想所構成的政治文化,在社會變革時期,對政策的影響是難以估量的。
(9)政策信息。公共政策活動實際上是對政策信息進行搜集、傳遞、加工、使用、反饋的過程,即輸入關於社會各方面要求與需要的信息,經過轉換(領導層的決策),輸出作為所制定的政策內容的信息,其中也包括政策實施情況的反饋信息。政策信息原則上應該是開放的,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因信息閉塞而造成政出多門,互相抵消、不同步、不配套等問題。
獲得政策信息應是多渠道的,既有來自大眾交流媒介的各種社會渠道,也有來自機關內部渠道。因此,要加強各種信息渠道的溝通。

F. 公共政策中論述政策分析的陷阱

政策分析的陷阱復
一、墨守成規制
主要表現為過分依賴慣例、依據理想狀態,以老套方式行事,從而使思路收到禁錮。其主要原因在於分析人員或委託人忽略環境條件的變化和其中存在的限制性因素。
二、生搬硬套
主要表現是不認真考慮和分析客觀因素的不同,忽視實地調研的作用,把對待一般情況的解決辦法應用於特殊情況。
三、貽誤時機
政策分析步驟規定了嚴格的過程,對參與者提出苛刻的要求,必須守時完成。一旦遲到將意味著資源浪費、效率低下,但准時同時也與「精益求精」發生沖突。
四、一知半解
主要表現是過於反應快速,缺乏必要的准備,對問題根源沒有充分研究。政策分析人員需要三思而後行。
五、手忙腳亂
一些突發的狀況容易導致分析人員的「消防隊心理」——先滅火再說其他。因此在手忙腳亂中忙於處理當前問題,只關注看得著的,重視帶有緊迫性的建議,而將那些不是很緊迫但很有價值的建議排除在外。
六、反復無常
表現是為了變化而變化,沒有弄清楚所做的和所期待的兩者之間的關系。原因是缺少明確的動機,並有順其自然的心理。
七、脫離政治
表現為政治上的政策建議與實質性的政策建議缺乏適當的關聯和整合。

G. 公共政策分析的原則是什麼

(一)系統性原則
在人類社會中,一切事物都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共同組成了多層次復雜系統,政策系統就是社會這個大系統中的一個分系統。在政策系統中,各項政策相互聯系,彼此協調,形成了具有一定結構、層次、功能的開放性政策體系
(二)預測性原則
政策系統是動態的。制定政策依據的是所獲取的過去和現在的有關行為和結果的參數和變數,但它又是發生效用於未來。制定政策可以說是對未來行為所作的一種設想,是在事情發生之前的一種預先分析與選擇,因此,制定政策具有明顯的預測性。
(三)協調性原則
政策的協調性原則有兩層含義:一是指政策所指向的社會利益與價值的協調,一是指政策系統中各層次、各類型的政策的協調。協調的目的是為了保持某種平衡。在社會生活中,人與事物具有不一致的一面,即對立面;也有相互聯系的一面,尤其是互補的一面。
(四)信息化原則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公共政策活動過程就是對政策信息進行搜集、傳遞、加工、使用、反饋的過程。在政策過程中,對社會問題的感知是其初始階段,這個階段的任務就是搜集或察覺信息,這是發現問題、進入政策議程的關鍵環節。
(五)科學性原則
政策科學是一門綜合性、交叉性、應用性極強的科學。歷史經驗證明,科學的政策能帶來社會的文明與進步;相反,一項違背了科學原則的錯誤政策能對社會產生負面影響,甚至導致災難性的後果。因此,公共政策分析應遵循科學的規律、按照科學的原則和方法來進行。
(六)民主性原則
首先,政府所制定的政策必須體現人民的意志,真正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其次,公共政策必須保障民眾在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生活領域中,享有同等的權利與公平的利益;第三,公共政策的制定必須遵循法定的、科學的、民主的程序和方法;第四,政策過程的各階段都必須有廣大人民群眾的充分參與。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