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共衛生 » 石油污染土壤修復

石油污染土壤修復

發布時間: 2020-11-25 23:37:49

❶ 石油污染怎麼辦

治理方法
(一)土壤石油污染治理

2O世紀8O年代以前.治理石油烴污染土壤還僅限於物理和化學方法,即熱處理和化學浸出法。熱處理法是通過焚燒或煅燒,可凈化土壤中大部分有機污染物。但同時亦破壞土壤結構和組分,且價格昂貴而很難實施。化學浸出和水洗也可以獲得較好的除油效果。但所用的化學試劑的二次污染問題限制了其應用。早在2O世紀7O年代。為了解決輸油管線和儲油罐發生故障漏油和溢油時土壤被石油污染的問題,美國埃索研究和工程公司就已經開始尋找清潔的生物解決方法,並且其實驗室研究找到一種有效的「細菌播種法 ,開了生物修復石油污染土壤先河。上世紀8O年代以來,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復技術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生物修復技術也取得了很大進步,正在逐漸成熟。

生物修復是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謝活動減少土壤環境中有毒有害物的濃度,使污染土壤恢復到健康狀態的過程。目前,治理石油烴類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復技術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微生物修復技術,按修復的地點又可分為原位生物修復和異位生物修復;另一類是植物修復法。

1.微生物修復技術

(1)原位生物修復技術

原位處理方法是將受污染土壤在原地處理。處理期間.土壤基本不被攪動,最常見的就地處理方式是土壤的水飽和區進行生物降解。除了要加人營養鹽,氧源(多為H202)外:還需引入微生物以提高生物降解的能力。有時,在污染區挖一組井.並直接注入適當的溶液,這樣就可以把水中的微生物引入到土壤中。地下水經過一些處理後,可以恢復和再循環使用,在地下水循環使用前,還可以/JnA+壤改良劑。

污染土壤經過處理,所有多環芳烴的降解都很明顯,但是.三環和多環芳烴的降解率一般明顯低於60%。因為就地處理對溫度較敏感。所以只能在氣溫大於8℃的月份進行。在一定的時間內。原位處理不可能有效地去除大多數多環芳烴,而且這種方法因受溫度和土壤類型的影響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異位生物修復技術

異位生物修復主要包括現場處理法、預制床法、堆制處理法、生物反應器和厭氧生物處理法。

a.現場處理法

近年來國外石油烴污染生物處理的研究很多,其中土壤耕作處理是現場處理土壤污染常用的方法。被污染的廢物施在土壤上。通過施肥、灌溉和加石灰等管理措施,保持氧氣、水分和pH的最合適值,並進行耕作以改善土壤的通氣狀況,確保在污染廢物和下面土層中污染物的降解。降解過程所用的微生物多為土著微生物。但是要提高效果還需要引入馴化的微生物。

b.預制床法

現場處理中土壤耕作處理最大的缺陷是污染物可能從處理區遷移。預制床的設計可以使污染物的遷移量減至最小,因為它具有濾液收集和控制排放系統。預制床的底面為滲透性低的物質,如高密度的聚乙烯或粘土。將污染土壤轉移到預制床上,通過施肥、灌溉,調節pH,有時還加入微生物和表面活性劑,使其最適合污染物的降解。與同一區域的原位處理技術相比,預制床處理對三環和三環以上的多環芳烴的降解率明顯提高。

c.堆制處理法

土壤的堆制處理就是將受污染的土壤從污染地區挖掘起來,防止污染物向地下水或更大的地域擴散.運輸到一個經過處理的地點(布置防止滲漏底,通風管道等)堆放,形成上升的斜坡,並進行生物處理。堆製法是生物修復技術中的一種新型替代技術。堆制處理過程對污染土壤中的多環芳烴降解,多環芳烴的降解隨著苯環數的增加而降低。當多環芳烴的初始濃度提高約5O倍時,除熒、蒽外,其他多環芳烴的降解隨著污染濃度的提高而降低。

d.生物反應器法

生物反應器法是將污染土壤置於一專門的反應器中處理。生物反應器一般建在現場或特定的處理區。通常為卧鼓形和升降機形,有間隙式和連續式兩種。因為反應器可使土壤與微生物及其他添加物如營養鹽,表面活性劑等徹底混合,能很好的控制降解條件,因而處理速度快,效果好。生物反應器處理的過程為:先挖出土壤與水混合為泥漿,然後轉入反應器。為了提高降解速率,常在反應器先前處理的土壤中分離出已被馴化的微生物,並將其加入到准備處理的土壤中.

e.厭氧生物修復法

修復受石油烴污染土壤的研究已開發了生物堆層、堆肥及土壤泥漿反應器等好氧修復工藝,但分離獲得某些降解菌時。一些降解菌伴有產生高生態風險的產物。最近的研究表明以厭氧還原脫氯為特徵的厭氧微生物修復技術有很大的潛力。

(2)植物修復技術

目前,對土壤有機污染的生物修復研究較多,但是,多集中在微生物作用上。事實上,植物對污染物的去除起著直接和間接的重要作用。植物生物修復是利用植物體內對某些污染物的積累、植物代謝過程對某些污染物的轉化和礦化,植物根圈與根莖的共生關系增加微生物的活性的特點。加速土壤污染物降解速度的過程。

植物修復的方式包括植物提取、植物降解和植物穩定化三種。植物提取是指利用植物吸收積累污染物,待收獲後才進行處理。收獲可以進行熱處理,微生物處理和化學處理。植物降解是利用植物及相關微生物區系將污染物轉化為無毒物質。植物穩定化是指植物在同土壤的共同作用下.將污染物固定,以減少其對生物與環境的危害。植物根際使土壤環境發生變化,起到了改善和調節作用,從而有利於污染物的降解。因此通過選擇適當植物和調控土壤條件等手段.可以實現污染土壤的快速修復。

植物生物修復是一項利用太陽能動力的處理系統.具有處理費用低,減少場地破壞等優點而受到普遍重視。據美國實踐,種植管理的費用在每公頃200~1000美元之間.即每年每立方米的處理費為0.02~1.00美元.比物理化學處理的費用低幾個數量級。

(二)水體石油污染治理

水體石油污染和土壤治理不同,水具有流動性,不及時處理會使污染范圍以很快的速度不斷擴大。因此.水體石油污染首先是控制污染然後再對污染水進行處理。

(1)海洋、江河、湖泊水體治理

水體石油污染治理對海洋、江河、湖泊石油污染治理,目前僅限於化學破乳、氧化處理方法進行分解處理和機械物理的方法進行凈化吸附。清除海洋、江河、湖泊石油污染是非常困難的。防止油水合二為一的唯一選擇是噴灑清除劑,因為只有化學葯劑才能使原油加速分解,形成能消散於水中的微小球狀物。清除水面石油污染還有一些物理方法,如用抽吸機吸油,用水柵和撤沫器刮油,用油纜阻擋石油擴散。英國有一位農場主發明了一種用機編禾草排治理石油污染的方法,不僅能防止石油在海中擴散,而且能吸收比自身質量多15倍的石油,可防止油輪流出的石油污染水岸,禾草中又以大麥秸稈治污最為有效。1992年,一艘油輪在舍德蘭群島附近失事後,在海上放置了22千米長的禾草排,從而保護了海濱浴場和漁場不致遭受污染。而俄羅斯莫斯科精細化工科學院的教授奧列格.喬姆金研製出了用農作物廢料清除石油污染的全新方法。演示實驗中,喬姆金在一盆水中擠了幾滴重油,水盆中頓時漂起了一層薄薄的油花。緊接著喬姆金向水盆中撒人了一小撮稻米殼,幾分鍾後水盆中的油跡開始減少,二小時後水盆中的油跡完全消失了。

而對收集上來的污水以及石油工廠排出來的石油污水採用生物處理法。生物處理法也稱生化處理法。生物處理法是處理廢水中應用最久、最廣和相當有效的一種方法。它是利用自然界存在的各種微生物,將廢水中有機物進行降解,達到廢水凈化的目的。

(2)地下水體治理

對地下水石油污染治理,採用水動力學方法,通過抽水井或注水井控制流場,可以防止石油和石油化工產品污染的進一步擴大,同時對抽取出來的受污染的地下水進行處理。

近年來。臭氧氧化技術對石油污染的地下水處理取得了很大進展。經臭氧氧化反應後,水體中有機物種類增加,經過一定時間接觸氧化反應後,苯系物和稠環芳烴類在水中的相對含量有較大幅度下降,但酯、醛、酮類和烷烴類在水中的相對含量卻大幅上升。一般認為,水中芳香烴物質危害性較大,多具有較大的毒性和致癌性,而烷烴、酯類和其他低分子物質的危害性小得多。由上我們可以看出.臭氧氧化法是把危害性大的污染物轉化為危害小的污染物.污染水體沒有得到根本治理,因此臭氧氧化法與吹脫、活性炭吸附、生物氧化等處理方法配合使用,才能得到良好的處理效果。

(三)空氣石油污染治理

石油對空氣的污染僅限於其所含的具有揮發性的物質以及輕質石油產品了,而不像對於土壤和水體,石油中的粘稠膠體可以在這兩者中成片成塊的形成時間很長的污染。雖然如此,石油產品對空氣的污染是非常嚴重的,對空氣相對於水體更具有流動和擴散性,治理更加困難。到目前為止,對於石油產品對空氣污染還沒有一種很好的治理方法,局限於採用控制油氣排放等措施,如制定汽車尾氣排放標准等.而具體的污染治理方法還有待於人類進行探討和研究。

❷ 土壤中石油污染物微生態修復原位試驗研究

一、試驗點的選擇

野外試驗的場地選擇在陝西省延安市安塞縣建華寺鄉孟新莊延長採油公司杏2採油場,該井場水電暢通,並且有閑置廠房,屬於延長石油公司杏子川採油區,距安塞縣城30km(圖6-9)。

圖6-9 安塞杏子川杏2採油場位置圖☆為杏2井位置

在試驗過程中,水源是必需之物,一方面試驗土層中要不斷加入水,以便達到試驗要求的最低含水量;另一方面測試樣品時,需要水來稀釋樣品、刷洗器皿等。同時,試驗中需要測試的土壤樣品數龐大,若帶回室內測試,不僅費時費工,而且需要運輸,增加了試驗的錯誤幾率。本次試驗進行了52d,試驗場地需要長期的嚴格管理。

杏2井能滿足上述條件,試驗過程便於管理,省時省力。另外,該井場的採油井正在開采,便於試驗原油的獲取。

二、試驗設計

1.優化菌群制劑的准備

首先將室內培養的菌群進行逐級放大培養,接種量按10%接種培養,降解石油細菌的富集組合培養基:

K2HPO4(1.0g),KH2PO4(1.0g),MgSO4·7H2O(0.5g),NH4NO3(1.0g),可溶性澱粉(10.0g),CaCl2(0.02g),FeCl3(微量),蔗糖(2g),石油(1%~5%),水(1000mL),pH值(7.0)。121℃滅菌30min備用。

將需放大培養的菌液制劑按比例培養足夠量,每次放大培養需要5~8d。最後在要出野外之前將培養好的菌液制劑存放於刷洗干凈的25L大塑料桶,根據需要和可能用的量准備了3大桶,共計75L。在出野外前對大桶菌液進行顯微鏡檢測,看菌群的生長及數量是否豐富。

2.實驗器材

化學試劑:MgSO4·7H2O,NH4NO3,CaCl2,FeCl3,KH2PO4,K2HPO4,KCl,鹽酸、酒石酸鉀鈉、石油醚、三氯甲烷等均為分析純。

實驗用石油為試驗場地下2400m采出的原油。

實驗用玻璃器皿等:150mL,250mL具塞三角瓶,125mL,1000mL磨口細口試劑瓶,50mL,25mL比色管50支一套各一套、橡膠塞、25L塑料桶,等等。

主要儀器:QZD-1型電磁振盪器、KQ218超聲波清洗器、生物恆溫培養箱、高速離心機、高壓蒸汽滅菌器、無菌實驗室、生化培養箱、搖床培養箱、萊卡生物顯微鏡、752N紫外可見光柵分光光度計、pHB-3型pH計、DDB-303A型電導率儀、電熱乾燥箱及各種化學分析用玻璃儀器。

3.測試方法

石油烴含量和NO3含量採用德方提供的超聲波-紫外分光光度法,NH+4含量採用納氏試劑比色法、pH值直接使用pHB-3型pH計,TDS用DDB-303A型電導率儀測得電導率換算得出。

4.試驗小區的整理和基本物理參數的測試

試驗前先對試驗小區進行平整,將表層腐殖質層挖去,然後將分成8個試驗小區:試驗1區、試驗2區、試驗3區、試驗4區、試驗5區、試驗6區、對照區、空白區等。各小區大小為120cm×120cm,各小區相間20cm,試驗設計深度0~15cm,最後至50cm,小區由西向東排列,見試驗區分布示意圖6-10。

各試驗區基本數據的採取:先將試驗區表層人為填土除去以出露原地層土壤,原土壤岩性為黃土土壤,土中含有少量2~10mm的小礫石或小姜石,土壤濕容重為1.821g/cm3;自然含水量為9.18%;pH值為8.4;硝酸鹽含量為55.3mg/kg;銨含量為8.85mg/kg;土壤本底石油含量為1.3~4.6mg/kg。

試驗區土層重量的計算:120cm×120cm×15cm×1.82g/cm3=393120g=393.12kg。

5.試驗步驟

因在試驗階段未能找到合適的石油污染場地,作為試驗研究則選擇了人為添加污染源的試驗方法。原油的施加方法:將當地杏2井采出的原油脫水後,稱取800g,用500mL分析純石油醚稀釋,均勻噴入試驗區,每個試驗區均加入基本相當的石油量。但每個區的石油含量不一定相同,只是大體差不多,以每區測試數據為准。

將均勻噴入原油的各試驗區的試驗土層,經多次翻動使加入的石油均勻混入試驗層中。而後將各試驗區准備好的試驗添加材料逐個加入,1號試區的添加劑為粉碎的鮮茅草。2號試區為雞糞與雞糞土(各50%)。3號試區為谷糠、黍糠。4號試區為麥麩。5號試區除加原油外,接種菌液制劑和營養液。6號試區與5號試區相同,只不過是與1~4號一樣均加蓋農用塑料薄膜用於保溫、保濕、防雨等。對照區僅加入原油,其他不加。空白區不加任何材料,僅作空白監測。上述試區加入添加劑後繼續翻動試驗土層使之土層混合均勻。

圖6-10 陝西安塞杏子川杏2採油場試驗區示意圖

將培養好的菌液制劑,按各試區試驗土層重的3%接種量接入,混合均勻。配製營養液,營養液的主要成分:MgSO4·7H2O,NH4NO3,CaCl2,FeCl3,KH2PO4,K2HPO4。配製比例以培養基成分配比為基準。

在上述准備好的試驗區加入配製好的營養液30L,試驗用水為當地淺層地下水,pH值為8.2,TDS含量為420.5mg/L。再加入約5L的地下水,使試驗區試驗土層含水量大概保持在20%以上(含水量的計算:菌液按3%計為約12kg,營養液30L,5L地下水,原土壤含水量為9.18%,共計含水量約為20.93%)。在試驗區覆蓋塑料薄膜用於保溫、保濕、防雨等。在一定時間間隔取樣,取樣方法是在各區以梅花狀取5個不同點的同一深度土樣,而後充分混合後4分法取樣測試。取樣後翻耕試驗區試驗層使其暴氣充氧,並補充一定水量保證試驗土壤含水量在20%左右。對照區加入與試驗區相同的石油量,其他不加,作為自然降解。空白區不加任何物質作為監控樣品。各區同時取樣測試,測試成分為石油量,pH值,土壤易溶鹽,含水率,NH+4,NO3,等等。並同時監測地表及試驗土壤溫度。試驗期完成後分別對各區試驗層下部分層取樣。

三、試驗區試驗過程及結果

(一)第1試驗區

在上述試驗區准備的基礎上,按試驗區試驗層土壤重1.4%的比例混入剁碎長為1~3cm的鮮茅草,作為添加劑。隨後將試驗區土壤翻耕均勻,按培養基成分比例調控氮、磷、鈣、鎂、硫、鐵等營養元素,用當地地下水控制試驗土層含水量在20%左右。在試驗區覆蓋塑料薄膜用於保溫、保濕、防雨等。一定時間間隔取樣,取樣方法是在該區以梅花狀取5個不同點的同一深度(15cm)土樣,而後充分混合後4分法取樣測試。測試結果見表6-16~6-19,圖6-11。

表6-16 試驗1區與對照、空白區土壤中石油含量隨時間變化測試結果

表6-17 試驗1區土壤pH值,含水率(w)與TDS,NH+4,NO3含量隨時間變化測試結果

表6-18 試驗後1區下部土壤中石油含量,pH值,含水率(w),TDS,NH+4,NO3含量隨深度變化測試結果石油含量TDS含量NH+含量NO

表6-19 試2區土壤中石油含量隨時間變化測試結果

注:石油去除率計算以0~7d的平均石油含量為初始濃度(2318.5mg/kg)計算;第3天的數據代表性差略去。

圖6-11 試1區土壤中石油隨時間的去除率

1.微生態修復土壤中石油的去除率

由表6-16和圖6-11可知:通過野外現場實驗,得出微生態技術在土壤石油污染修復中是具有一定實效性的。試驗區在試驗初期0~7d加入的優化菌液並沒有發揮作用,也就是說室內優化的菌液應用於野外時,經過了一個適應期或是細菌的延滯期(lag phase),本試驗區適應期在7d左右。而後進入增殖期也是對數期(logarithmic phase)。圖6-11顯示在試驗的第11天即適應期後5d去除率為40%以上,試驗至32d時則去除率達80.32%。而對照區土壤的石油含量變化不大(除去兩個異常低值基本在10%以內),說明自然條件下,土壤中石油降解是緩慢的。空白區反映了在沒有加任何物質情況下土壤中的石油含量,但在試驗後期可能是由於試驗區和對照區與空白區相鄰又加之降雨和人為取樣活動污染了該區,造成含量有所增加。

2.土壤pH值,含水率(w),TDS,NH+4,NO3含量分析

環境的pH值對微生物的生命活動有一定影響,它可引起細胞膜電荷的變化以及微生物體內酶的活性改變,從而影響微生物對營養物質的正常吸收。非正常的pH值使環境中營養物質的可利用性和有害物質的毒性改變。每一種微生物的生存都有一定的pH值范圍和最適pH值。大多數細菌的最適pH值為6.5~7.5,放線菌pH值為7.5~8.0,真菌可以在廣泛pH值范圍內生長發育,如pH值在3以下或9以上仍能生長,而最適是在5~6。由表6-17的pH值監測可知,試1區因加入了一定量的磷酸鹽緩沖劑使pH值保持在7.6~8.4之間,大多在8左右,而大部分石油降解菌最適環境為偏鹼性。空白區、對照區pH值在8.1~8.9之間,比試驗區略高一些。但在此pH值范圍內對此次試驗影響不大,試1區加入的磷酸鹽主要是為微生物的生長增加營養元素。

水在微生物降解石油污染物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媒質和氧源),因此,要使試驗區土壤保證微生物生長繁殖的足夠水量,一般保持在20%的含水率左右。在每次取樣後加入約4%左右的水,表6-17數據顯示試驗層土壤含水量保持穩定,這為試驗效果提供了基本保證。空白區為天然變化的含水量,對照區因取樣後人為地翻耕可起到一定的保水作用,含水量略高於空白區,並沒有對土壤石油降解起到明顯促進作用。

營養元素是微生物細胞以及微生物體內生物酶的組成元素。微生物細胞的組成主要元素是C,H,O,N,P等,其中C,H來自有機物如石油污染物;氧來自水和空氣及其他調控的氧源;而氮和磷及S,K,Ca,Mg,Fe等微量元素作為營養物質需要進行補充和調控。因此,我們對試驗區土壤進行了N,P,S,K,Ca,Mg,Fe等元素的補充和調控,並利用當地鮮茅草(剁碎)作為添加劑補充其他生物元素和營養鹽。表6-17為各區易溶鹽,NH+4,NO3含量隨試驗過程的變化,從中可見試驗區於8月21日補充了各種營養元素。隨試驗進行,微生物活動將石油和各類元素利用、降解、轉化,土壤中含量逐漸減少。

3.試驗過程對下層土壤的影響

從測試結果可見(表6-18),試驗1區下部土層石油含量並沒有明顯地增加。與對照和空白區對比還有些降低,說明試驗層土壤中石油沒有向下擴散或是也被降解,氮、磷等易溶鹽營養物質有一小部分隨水而進入下部土層,該結果為今後修復工作中對含水率和易溶營養的要求和添加方法具有特別重要的指導意義。

(二)第2試驗區試驗結果

在上述試驗准備的基礎上,按試2區試驗層土壤重4.3%的比例均勻混入雞糞與雞糞土各50%,作為添加劑。其他條件同試1區,試驗結果見表6-19,圖6-12。

圖6-12 試2區微生態修復土壤中石油隨時間的去除率

1.微生態修復土壤中石油的去除率

通過野外上述實驗,試2區在試驗初期0~7d加入的優化菌液同試1區一樣,也就是說需要有一個適應期,該試驗適應期在7d左右。而後進入增殖期,表6-19顯示在試驗的第11天即適應期後期去除率就達80%以上,此次樣品採集因位置不同使樣品測試結果略高。但在試驗至16d時去除率也達68%以上,當試驗至32d時則去除率達84.3%。

2.試驗土壤pH值,含水率(w),TDS,NH+4,NO3含量分析

試驗區因加入了一定量的磷酸鹽緩沖劑使pH值保持在7.3~8.1,而大部分石油降解菌最適環境為偏鹼性,基本保證了微生物的正常生長。空白區、對照區pH值在8.1~8.9之間,比試驗區高一些,但此pH值范圍對試驗影響不大。

試驗層土壤含水量保持穩定,一般保持在20%左右,在每次取樣後加入約4%的水,調控的含水率促進了細菌的降解,基本保證了試驗效果。空白區為天然變化的含水率,對照區因每次取樣後人為地翻耕可起到一定的保水作用,含水量略高於空白區。

表6-20為各區TDS,NH+4,NO3含量隨試驗過程的變化,反映出隨試驗進程微生物活動將石油和各類元素利用、降解、轉化的過程。

表6-20 試2區土壤pH值,含水率(w),TDS,NH+4,NO3含量隨時間變化測試結果

3.試驗過程對下層土壤的影響

表6-21是試驗完成後對試2區及對照、空白區下部不同深度進行了石油,pH值,含水率(w),TDS,NH+4,NO3含量測試。從測試結果可見試2區試驗層的下部土層石油含量並沒有明顯地增加,與對照和空白區對比相差不多。說明試驗層土壤中石油沒有向下擴散或是也被降解,從pH值,含水率(w),TDS,NH+4,NO3含量也可看出不同於對照區和空白區,也就是說氮、磷等易溶鹽營養物質一部分隨水而進入下部土層,但不影響試驗結果。

表6-21 試驗後各區下部土壤中石油含量,pH值,含水率(w),TDS,NH+4,NO3含量隨深度變化測試結果

(三)第3試驗區

在試驗區准備的基礎上,按試驗層土壤重1.4%的比例均勻混入谷糠、黍糠各50%的混合物,作為添加劑。其他條件同試1區,試驗結果見表6-22,圖6-13。

表6-22 第3試區土壤中石油含量隨時間變化測試結果

注:石油去除率計算以0d的石油含量為初始濃度(1886.0mg/kg)計算。

圖6-13 試3區微生態修復土壤中石油隨時間的去除率

1.微生態修復土壤中石油的去除率

通過野外現場修復試驗,可以認識和了解到地質微生態技術,在土壤石油污染原位修復是有效的。試3區在試驗初期第3天加入的優化菌液已發揮作用,也就是說室內優化的原位土壤中的細菌應用於試3區時,適應期較短,在試3區適應期為1~2d,而後進入增殖期。試驗的第3天即適應期後去除率就達62%以上,但第7天數據出現異常。在試驗至11d時去除率為76%以上,當試驗至21d時則去除率達80.62%,32d時為77.29%,11d後平均去除率為77.22%。試驗結果顯示第11天以後細菌進入穩定期,土壤中石油降解率減慢且相對穩定。

2.土壤pH值,含水率(w),TDS,NH+4,NO3含量分析

表6-23 試3區土壤pH值,含水率(w),TDS,NH+4,NO3含量隨時間變化測試結果

3.試驗過程對下層土壤的影響

表6-24是試驗完成後對試驗各區下部不同深度進行了石油含量,pH值,含水率(w),TDS,NH+4,NO3含量測試,從測試結果可見試驗區試驗層的下部土層石油含量略有增加。與對照和空白區對比增高的量並不是很大,說明試驗層土壤中石油向下有部分的擴散。

表6-24 試驗後試3區與下部土壤中石油含量,pH值,含水率(w),TDS,NH+4,NO3含量隨深度變化測試結果

(四)第4試驗區

在上述試驗區准備的基礎上,按試驗區試驗層土壤重2.5%的比例均勻混入麥麩,作為添加劑。其他條件同試1區,試驗結果見表6-25。

1.微生態修復土壤中石油的去除率

由表6-25,圖6-14可知:試驗區在試驗初期0~7d加入的優化菌液並沒有發揮作用,在試驗的第11天即適應期後5d去除率就達70%以上,試驗至26d時最大去除率達88.11%,但從去除率看數據有些不太穩定,在69.52%~88.11%之間波動。其原因一是土壤石油含量不均,其次細菌作用、營養成分、添加劑的均勻程度等影響了數據的穩定性。但總的來說效果是顯著的,平均去除率可達78.15%。

表6-25 試4區土壤中石油含量隨時間變化測試結果

注:石油去除率計算以3d,7d的試驗區平均石油含量為初始濃度計算;0d的數據可能取樣不均等所至略去。

圖6-14 試4區微生態修復土壤中石油隨時間的去除率

2.土壤pH值,含水率(w),TDS,NH+4,NO3含量分析

試驗區pH值保持在6.6~9.0之間,大多在8以上,造成pH值降為6.6的原因,是添加劑剛剛加入後細菌發酵初期大量產酸造成。隨後細菌的生長產鹼則使環境變為偏鹼性。

試驗層土壤含水量基本保持穩定,一般在20%以上。實驗對氨氮也進行了調控(表6-26)。

表6-26 試4區土壤pH值,含水率(w),TDS,NH+4,NO3含量隨時間變化測試結果

3.試驗過程對下層土壤的影響

從表6-27可見試驗區試驗層的下部土層石油含量增加很少,與對照和空白區對比只是淺層略高,說明試驗層土壤中石油沒有向下擴散或是也被降解。從pH值,含水率(w),TDS,NH+4,NO3含量也可看出有別於對照區和空白區,也就是說氮、磷等易溶鹽營養物質有一小部分隨水而進入下部土層。

表6-27 試驗後試4區下部土壤中石油含量,pH值,含水率(w),TDS,NH+4,NO3含量隨深度變化測試結果

(五)第5試驗區

在試驗區准備的基礎上,將放大培養的菌液按試5區試驗層重量的3%均勻接入試驗區,隨後按培養基成分比例調控氮、磷、鈣、鎂、硫、鐵等營養液均勻加入,用當地地下水調控試驗土層含水量在20%左右。在一定時間間隔取樣,測試結果見表6-28、圖6-15。

表6-28 試5區土壤中石油含量隨時間變化測試結果

注:石油去除率計算以0d,7d的試驗區平均石油含量為初始濃度計算;3d的數據可能取樣不均等所至略去。

1.微生態修復土壤中石油的去除率

試5區的試驗初期0~7d加入的優化菌液也沒有發揮作用,也需要有一個適應期,該適應期也在7d左右,而後進入增殖期。在試驗的第11天即適應期後5d去除率就達84.6%以上,試驗至26d時最大去除率達88.99%,但從去除率看數據有些不太穩定,在64.84%~88.99%之間不等。該試驗區未加添加劑,也未覆蓋塑料薄膜,但去除效果仍較好,且平均去除率可達82.51%,說明調控措施也可行。

圖6-15 試5區微生態修復土壤中石油隨時間的去除率

2.土壤pH值,含水率(w),TDS,NH+4,NO3含量分析

試5區pH值保持在7.7~8.5之間,大多在8以上,造成pH值降為7.7的原因,是剛剛添加磷酸鹽類使其產生緩沖效果造成土壤pH值趨於中性。隨後細菌的生長產鹼和環境的作用則使環境變為偏鹼性。水和氨氮含量調控穩定(表6-29)。

表6-29 試5區土壤pH值,含水率(w),TDS,NH+4,NO3含量隨時間變化測試結果

3.試驗過程對下層土壤的影響

從表6-30可見試5區試驗層的下部土層石油含量有所增加但較少,與對照和空白區對比高,說明試驗層土壤中石油向下有些擴散。從pH值,含水率(w),TDS,NH+4,NO3含量也可看出有別於對照區和空白區,也就是說氮、磷等易溶鹽營養物質也有一小部分隨水而進入下部土層,就其原因是該區在整個試驗過程中未加蓋塑料薄膜,中間幾次降水量較大使污染物及營養物質向下運移。

(六)第6試驗小區試驗結果

在試驗區准備的基礎上,培養的菌液按試6區試驗層土重的3%均勻接入試6區,隨後按培養基成分比例調控氮、磷、鈣、鎂、硫、鐵等營養液均勻加入,用當地地下水調控試驗土層含水量在20%左右。在試驗區覆蓋塑料薄膜用於保溫、保濕、防雨等,在一定時間間隔取樣,樣品測試結果見表6-31,圖6-16。

表6-30 試驗後試5區下部土壤中石油含量,pH值,含水率(w),TDS,NH+4,NO3含量隨深度變化測試結果

1.微生態修復土壤中石油的去除率

試6區適應期也在7d左右,試驗初期0~7d加入的優化菌液也是沒有發揮作用。而後進入增殖期。在試驗的第11天即適應期後5d去除率為90%以上,試驗至32d時則去除率達81.88%,平均去除率為87.21%。

表6-31 試6區土壤中石油含量隨時間變化測試結果

注:石油去除率計算以0d,7d的試驗區平均石油含量為初始濃度計算;3d的數據可能取樣不均等所至略去。

圖6-16 試6區微生態修復土壤中石油隨時間的去除率

2.土壤pH值,含水率(w),TDS,NH+4,NO3含量分析

由表6-32的pH值監測可知,試6區pH值保持在7.6~8.4之間,大多在8以上,造成pH值降為7.6的原因,也是在剛添加磷酸鹽類後使其產生緩沖效果造成土壤pH值趨於中性。隨後細菌的生長產鹼和環境的作用則使環境變為偏鹼性。

表6-32 試6區土壤pH值,含水率(w),TDS,NH+4,NO3含量隨時間變化測試結果

3.試驗過程對下層土壤的影響

從測試結果可見(表6-33)試6區試驗層的下部土層石油含量有所增加但較少,與試5區相比也少一些,因該試區做了覆蓋塑料薄膜,減少了降水的影響,未加添加物也是原因之一。與對照和空白區相比高一些,說明試驗層土壤中石油向下有些擴散。

表6-33 試驗後試6區下部土壤中石油含量,pH值,含水率(w),TDS,NH+4,NO3含量隨深度變化測試結果

(七)對照區、空白區試驗結果

在試驗區准備的基礎上,對照區只加原油,不加任何其他試驗材料,而後翻耕多次使之混合均勻。空白區不加任何其他試驗材料也不翻動。該兩區與其他試區同時在一定時間間隔取樣,取樣方法與試驗區相同:以梅花狀取5個不同點的同一深度土樣(15cm),而後充分混合後4分法取樣測試。測試成分為石油含量,pH值,含水率(w),TDS,NH+4,NO3含量等。試驗期完成後分別對各區試驗層下部分層取樣。取樣結果見表6-34~6-36。

表6-34 對照區土壤中石油含量隨時間變化測試結果單位:mg·kg-1

表6-35 對照、空白區土壤pH值,含水率(w),TDS,NH+4,NO3含量隨時間變化測試結果

表6-36 試驗後對照、空白區下部土壤中石油含量,pH值,含水率(w),TDS,NH+4,NO3含量隨深度變化測試結果

通過野外原位試驗得出在試驗期內,對照區土壤的石油含量變化不大,除去兩個異常低值(基本在10%左右,最大為13.3%)。顯示出在自然條件下短時間內土壤中石油降解是緩慢的,16d,21d的測試數據可能土壤中含量不均所致,也反映了土壤物質成分的不均一性和復雜性。空白區反映了在沒有加任何物質情況下土壤中的石油含量,但在試驗後期因試驗區和對照區與空白區相鄰又加之降雨和人為取樣污染了該區,造成含量有所增加。其他成分的變化基本是在天然條件下隨降水的變化而變的。

四、試驗討論與結論

1.土壤中石油的去除率

從表6-37可見,大部分試驗區在試驗初期0~7d加入的優化菌液並沒有發揮作用,也就是說室內優化的菌液應用於野外時,需要有一個適應期或是細菌的延滯期(lagphase),本次試驗大部分試區的適應期基本在7d左右。而後進入增殖期也是對數期(logarithmic phase),表6-37顯示在試驗的第11天即適應期後去除率就達40%以上。只有試3區的試驗有點區別,該區細菌的適應期較短,為3~4d。從整個試驗過程和測試結果看,試驗效果顯著,但有些數據因采樣位置和土壤不均勻性使測試結果偏低或偏高。但在試驗至16d時去除率也達68%以上,當然每個試區因試驗條件不同結果有些差別。總體來看,每個試區最大去除率均在80%以上。而對照區土壤中的石油含量變化不大,除去兩個異常低值基本在10%左右,表明在自然條件下短時間內土壤中石油降解是緩慢的,16、21d的測試數據可能顯示土壤中含量不均所致,也反映了土壤物質成分的不均一性和復雜性。空白區反映了在沒有加任何物質情況下土壤中的石油含量,但在試驗後期因試驗區和對照區與空白區相鄰又加之降雨和人為取樣污染了該區,造成含量有所增加。

表6-37 杏子川油田杏2採油井場原位微生態修復土壤中石油隨時間的降解率單位:%

2.微生態修復技術的控制因素

微生態修復技術是充分優化利用原位微生物菌群輔以物理和化學方法並與地質環境相結合的,以微觀效應改變宏觀環境的原位修復技術。應用該技術的關鍵是微生物和地質環境的相互結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調控。調控因素主要有溫度、水、氧氣、營養元素、地質環境的改善等,用於促進元素的轉化,降解有毒、有害物質,在原位對環境污染的治理與修復。

(1)土壤溫度的調控

溫度是影響微生物生長與存活的重要因素之一,微生物的活動強度、生化作用都與此相關。試驗區優化的微生物菌群大多為中溫微生物(13~45℃),25~38℃為最適生長溫度。通過監測試驗階段地表的最高和最低溫度顯示,空白區是地表的自然最高和最低溫度,該地區地表最高溫度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大多為25℃以上,但最低溫度均小於20℃,晝夜溫差大。如何調控溫度,是試驗效果好壞的關鍵。因此,我們在試驗區用農用塑料薄膜進行保溫,進入9月後因氣溫明顯下降夜晚再用草簾覆蓋。從調控效果看試驗區土壤在試驗層15cm深,溫度明顯增加,比空白區增高5~8℃以上,尤其是在9月上旬以前增溫保溫效果顯著。但隨著溫度的下降土壤中石油的去除率也在降低。通過此次試驗及溫度的監測,我們也可得出在該地區開展微生態修復技術的最佳溫度時期應在每年的6月下旬至9月上旬,通過調控可使土壤溫度保持在25℃以上,能保證微生物細菌的活力和繁殖力。

(2)土壤中氧的調控

氧的供應成為微生物細菌降解有機物過程的重要調控因子之一。本次試驗主要從4個方面對土壤氧的供給進行了調控,首先是充分翻耕試驗土壤層並且在每次取樣後均要翻耕試驗層,使其充分與大氣混合。其次是保證試驗土壤具有一定的含水量,使含水量保持在20%左右,獲得水中提供的氧。另外是部分試驗區利用添加物,如鮮草、雞糞、谷糠、麥麩等,該類添加劑不僅廉價易取,並能為土壤補充營養素,而且對試驗層土壤進行了改良,增大了蓬鬆性和通透性,使空氣中的氧容易進入。加入的含氧營養物質K2HPO4,KH2PO4,MgSO4·7H2O,NH4NO3,NO3等不僅增加氮、磷、鎂等,也是氧的來源之一。上述調控措施為微生物降解土壤中的石油提供了充分的氧源,保證了微生物細菌在降解土壤中石油所需要的氧氣。

3.野外原位修復試驗結論

從整個試驗過程和方法上可得出如下主要結論:

1)通過對陝北杏子川黃土區石油開采所造成石油污染土壤,原位微生態修復方法的試驗研究,利用優化原位微生物菌群輔以物理和化學方法與地質環境相結合的微生態技術,進行了試驗區土壤溫度、水、氧氣、營養元素、地質環境因素等的調控,對土壤中石油的降解與修復試驗,試驗結果顯示,土壤中平均石油含量在2000mg/kg以上,經過11~32d原位微生態修復技術的修復,土壤中石油含量去除率可達40%~80%以上,驗證了地質微生態修復技術在杏子川黃土區土壤石油污染修復的有效性、科學性、生態性,探索了推廣應用的可行性。

2)得出在該地區利用微生態修復技術的最佳溫度季節應在每年的6月下旬至9月上旬,通過調控可使土壤溫度保持在25℃以上,能保證微生物細菌的活力和繁殖力溫度需要。

3)驗證了本次試驗調控添加的營養元素和對土壤環境的改善是比較適度的,方法是可行的。

該試驗過程驗證了原位微生態修復技術在野外原位土壤石油污染修復試驗效果是顯著的,方法也是可行的,具有處理方法簡單、費用低、修復效果好、對環境影響小、無二次污染、可原位治理等優點。雖然是試驗研究,用於野外大面積修復還有待完善,但通過不斷努力是可以實現的。它不僅可以在原位有效地修復土壤、包氣帶和阻控地下水的石油污染,而且還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改善土壤環境,尚無負面作用,對修復污染的土壤和農作物增產都具有重要意義,也是從根本上修復和治理土壤石油大面積污染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一定的推廣應用作用。

❸ 如何修復被石油污染的土壤

物理、化學、生物的方法都可以。如果濃度高,可以選用理化的方法,將土取走,將石油提出來;如果濃度不高,最好用生物修復的方法。生物的方法的很多優勢是理化方法難於達到的。

❹ 求土壤石油污染修復案例

土壤石油污染修復的應用很多的,目前主要是物理法、化學法、生物法,生物法具有很好的發展回前景,目前發展答很好,應用的實例主要現在是在油田區,微生物的降油效果相對其他法比較慢,但是無污染、環保,現在石化區、煉油區什麼的都有應用了。再有就是微生物-植物聯合修復做的多,應用也很符合實際。

❺ 植物修復法 被植物吸收後的重金屬和石油怎樣處理

【植物修復法】直接利用植物把受污染土地或地下水中的污染物(重金屬、有機物等)移除、分解或圍堵的過程。透過了解植物在重金屬環境下的生存策略,有助於人類利用生物科技製造出可以大量吸收重金屬的植物。基本上可以有效清除重金屬污染的植物,最好須有下列特徵:生長快速、根系能深植土壤、容易收割、能夠容忍並累積多樣化重金屬。
目前普遍認為利用植物修復的方法,來清除受重金屬污染的土地,是一種較便宜且方便的作法,甚至有科學家指出,可利用植物的這種特性開采土壤中的金屬礦物。美國紐澤西州即成功地利用植物修復法,把一處因製造電池而導致鉛污染的土地復育成功。
有關植物修復的研究工作,主要是以下述兩種策略進行,首先是藉由在植物體中大量表現,已存在於體內且和聚積重金屬有關的單一基因,促使植物累積重金屬的能力增強。另一種方法則是將一整套外來的,參與重金屬代謝、吸收及累積途徑的所有酵素,利用基因轉殖的方式送進植物體內。目前已經有許多利用基因轉殖技術成功生產抗重金屬植物的例子,例如以色列的研究人員在煙草中加入具輸送功能的基因,使煙草可以生長在含有高濃度鎳的環境下。另外西班牙的研究人員則在阿拉伯芥中轉殖可以受鎘誘發,進而影響植物體內谷胱甘肽濃度的基因,結果發現轉殖植株可以生長在含高濃度鎘的環境下,並且將鎘累積在葉片中。
【植物修復】是利用綠色植物來轉移、容納或轉化污染物使其對環境無害。植物修復的對象是重金屬、有機物或放射性元素污染的土壤及水體。研究表明,通過植物的吸收、揮發、根濾、降解、穩定等作用,可以凈化土壤或水體中的污染物,達到凈化環境的目的,因而植物修復是一種很有潛力、正在發展的清除環境污染的綠色技術。

❻ 宅基地被原油污染怎麼辦

(一)土壤石油污染治理
2O世紀8O年代以前.治理石油烴污染土壤還僅限於物理和化學方法,即熱處理和化學浸出法.熱處理法是通過焚燒或煅燒,可凈化土壤中大部分有機污染物.但同時亦破壞土壤結構和組分,且價格昂貴而很難實施.化學浸出和水洗也可以獲得較好的除油效果.但所用的化學試劑的二次污染問題限制了其應用.早在2O世紀7O年代.為了解決輸油管線和儲油罐發生故障漏油和溢油時土壤被石油污染的問題,美國埃索研究和工程公司就已經開始尋找清潔的生物解決方法,並且其實驗室研究找到一種有效的「細菌播種法 ,開了生物修復石油污染土壤先河.上世紀8O年代以來,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復技術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生物修復技術也取得了很大進步,正在逐漸成熟.
生物修復是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謝活動減少土壤環境中有毒有害物的濃度,使污染土壤恢復到健康狀態的過程.目前,治理石油烴類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復技術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微生物修復技術,按修復的地點又可分為原位生物修復和異位生物修復;另一類是植物修復法.
1.微生物修復技術
(1)原位生物修復技術
原位處理方法是將受污染土壤在原地處理.處理期間.土壤基本不被攪動,最常見的就地處理方式是土壤的水飽和區進行生物降解.除了要加人營養鹽,氧源(多為H202)外:還需引入微生物以提高生物降解的能力.有時,在污染區挖一組井.並直接注入適當的溶液,這樣就可以把水中的微生物引入到土壤中.地下水經過一些處理後,可以恢復和再循環使用,在地下水循環使用前,還可以/JnA+壤改良劑.
污染土壤經過處理,所有多環芳烴的降解都很明顯,但是.三環和多環芳烴的降解率一般明顯低於60%.因為就地處理對溫度較敏感.所以只能在氣溫大於8℃的月份進行.在一定的時間內.原位處理不可能有效地去除大多數多環芳烴,而且這種方法因受溫度和土壤類型的影響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異位生物修復技術
異位生物修復主要包括現場處理法、預制床法、堆制處理法、生物反應器和厭氧生物處理法.
a.現場處理法
近年來國外石油烴污染生物處理的研究很多,其中土壤耕作處理是現場處理土壤污染常用的方法.被污染的廢物施在土壤上.通過施肥、灌溉和加石灰等管理措施,保持氧氣、水分和pH的最合適值,並進行耕作以改善土壤的通氣狀況,確保在污染廢物和下面土層中污染物的降解.降解過程所用的微生物多為土著微生物.但是要提高效果還需要引入馴化的微生物.
b.預制床法
現場處理中土壤耕作處理最大的缺陷是污染物可能從處理區遷移.預制床的設計可以使污染物的遷移量減至最小,因為它具有濾液收集和控制排放系統.預制床的底面為滲透性低的物質,如高密度的聚乙烯或粘土.將污染土壤轉移到預制床上,通過施肥、灌溉,調節pH,有時還加入微生物和表面活性劑,使其最適合污染物的降解.與同一區域的原位處理技術相比,預制床處理對三環和三環以上的多環芳烴的降解率明顯提高.
c.堆制處理法
土壤的堆制處理就是將受污染的土壤從污染地區挖掘起來,防止污染物向地下水或更大的地域擴散.運輸到一個經過處理的地點(布置防止滲漏底,通風管道等)堆放,形成上升的斜坡,並進行生物處理.堆製法是生物修復技術中的一種新型替代技術.堆制處理過程對污染土壤中的多環芳烴降解,多環芳烴的降解隨著苯環數的增加而降低.當多環芳烴的初始濃度提高約5O倍時,除熒、蒽外,其他多環芳烴的降解隨著污染濃度的提高而降低.
d.生物反應器法
生物反應器法是將污染土壤置於一專門的反應器中處理.生物反應器一般建在現場或特定的處理區.通常為卧鼓形和升降機形,有間隙式和連續式兩種.因為反應器可使土壤與微生物及其他添加物如營養鹽,表面活性劑等徹底混合,能很好的控制降解條件,因而處理速度快,效果好.生物反應器處理的過程為:先挖出土壤與水混合為泥漿,然後轉入反應器.為了提高降解速率,常在反應器先前處理的土壤中分離出已被馴化的微生物,並將其加入到准備處理的土壤中.
e.厭氧生物修復法
修復受石油烴污染土壤的研究已開發了生物堆層、堆肥及土壤泥漿反應器等好氧修復工藝,但分離獲得某些降解菌時.一些降解菌伴有產生高生態風險的產物.最近的研究表明以厭氧還原脫氯為特徵的厭氧微生物修復技術有很大的潛力.
(2)植物修復技術
目前,對土壤有機污染的生物修復研究較多,但是,多集中在微生物作用上.事實上,植物對污染物的去除起著直接和間接的重要作用.植物生物修復是利用植物體內對某些污染物的積累、植物代謝過程對某些污染物的轉化和礦化,植物根圈與根莖的共生關系增加微生物的活性的特點.加速土壤污染物降解速度的過程.
植物修復的方式包括植物提取、植物降解和植物穩定化三種.植物提取是指利用植物吸收積累污染物,待收獲後才進行處理.收獲可以進行熱處理,微生物處理和化學處理.植物降解是利用植物及相關微生物區系將污染物轉化為無毒物質.植物穩定化是指植物在同土壤的共同作用下.將污染物固定,以減少其對生物與環境的危害.植物根際使土壤環境發生變化,起到了改善和調節作用,從而有利於污染物的降解.因此通過選擇適當植物和調控土壤條件等手段.可以實現污染土壤的快速修復.
植物生物修復是一項利用太陽能動力的處理系統.具有處理費用低,減少場地破壞等優點而受到普遍重視.據美國實踐,種植管理的費用在每公頃200~1000美元之間.即每年每立方米的處理費為0.02~1.00美元.比物理化學處理的費用低幾個數量級.
(二)水體石油污染治理
水體石油污染和土壤治理不同,水具有流動性,不及時處理會使污染范圍以很快的速度不斷擴大.因此.水體石油污染首先是控制污染然後再對污染水進行處理.
(1)海洋、江河、湖泊水體治理
水體石油污染治理對海洋、江河、湖泊石油污染治理,目前僅限於化學破乳、氧化處理方法進行分解處理和機械物理的方法進行凈化吸附.清除海洋、江河、湖泊石油污染是非常困難的.防止油水合二為一的唯一選擇是噴灑清除劑,因為只有化學葯劑才能使原油加速分解,形成能消散於水中的微小球狀物.清除水面石油污染還有一些物理方法,如用抽吸機吸油,用水柵和撤沫器刮油,用油纜阻擋石油擴散.英國有一位農場主發明了一種用機編禾草排治理石油污染的方法,不僅能防止石油在海中擴散,而且能吸收比自身質量多15倍的石油,可防止油輪流出的石油污染水岸,禾草中又以大麥秸稈治污最為有效.1992年,一艘油輪在舍德蘭群島附近失事後,在海上放置了22千米長的禾草排,從而保護了海濱浴場和漁場不致遭受污染.而俄羅斯莫斯科精細化工科學院的教授奧列格.喬姆金研製出了用農作物廢料清除石油污染的全新方法.演示實驗中,喬姆金在一盆水中擠了幾滴重油,水盆中頓時漂起了一層薄薄的油花.緊接著喬姆金向水盆中撒人了一小撮稻米殼,幾分鍾後水盆中的油跡開始減少,二小時後水盆中的油跡完全消失了.
而對收集上來的污水以及石油工廠排出來的石油污水採用生物處理法.生物處理法也稱生化處理法.生物處理法是處理廢水中應用最久、最廣和相當有效的一種方法.它是利用自然界存在的各種微生物,將廢水中有機物進行降解,達到廢水凈化的目的.
(2)地下水體治理 天貓美國普衛欣提示:霧霾天氣出行記得做好防護。
對地下水石油污染治理,採用水動力學方法,通過抽水井或注水井控制流場,可以防止石油和石油化工產品污染的進一步擴大,同時對抽取出來的受污染的地下水進行處理.
近年來.臭氧氧化技術對石油污染的地下水處理取得了很大進展.經臭氧氧化反應後,水體中有機物種類增加,經過一定時間接觸氧化反應後,苯系物和稠環芳烴類在水中的相對含量有較大幅度下降,但酯、醛、酮類和烷烴類在水中的相對含量卻大幅上升.一般認為,水中芳香烴物質危害性較大,多具有較大的毒性和致癌性,而烷烴、酯類和其他低分子物質的危害性小得多.由上我們可以看出.臭氧氧化法是把危害性大的污染物轉化為危害小的污染物.污染水體沒有得到根本治理,因此臭氧氧化法與吹脫、活性炭吸附、生物氧化等處理方法配合使用,才能得到良好的處理效果.
(三)空氣石油污染治理
石油對空氣的污染僅限於其所含的具有揮發性的物質以及輕質石油產品了,而不像對於土壤和水體,石油中的粘稠膠體可以在這兩者中成片成塊的形成時間很長的污染.雖然如此,石油產品對空氣的污染是非常嚴重的,對空氣相對於水體更具有流動和擴散性,治理更加困難.到目前為止,對於石油產品對空氣污染還沒有一種很好的治理方法,局限於採用控制油氣排放等措施,如制定汽車尾氣排放標准等.而具體的污染治理方法還有待於人類進行探討和研究.

❼ 壤中石油污染物微生態原位修復技術研究

通過對採油區土壤地下中微生物的生態效應研究發現,水土體中存在著大量的微生物———土著微生物,它能夠降解水土環境中的石油污染物,進一步研究發現土壤中這種菌群比水體中大幾個數量級。在室內利用優選的試驗用菌種、菌群和選擇的最佳營養物質,對試驗區的土壤和地下水含水層的石油污染進行了微生態修復的模擬試驗,試驗結果顯示效果顯著良好,降解速度快。通過野外現場微生態原位修復試驗,驗證了優選培養的降解石油菌群液在野外修復土壤有良好的效果。

因此,提出原位降解土壤中石油污染物的技術———石油污染土壤原位微生態修復技術。該技術充分利用土壤微生態環境要素:和諧生存的大量土著微生物、適宜溫度、充足的營養環境,結合物理方法、化學方法,對土體中石油污染物進行降解。

一、微生態原位修復的基本條件

微生態原位修復方法並不是通用的,它有其自己的適應性。也就是說它必須有其適用的條件,這個條件就是:首先要有適合於降解轉化污染物的微生物,能夠實施該方法的場地,要有適宜的環境因子。

1)適合的微生物是微生態修復的先決條件,這些微生物是具有正常生理和代謝功能的,並能降解或轉化污染物的微生態體系,其中微生物細菌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2)能夠實施該方法的場地,主要是指能將用於降解的微生物細菌及所需營養源和污染物相接觸的場地,如土壤包氣帶土層的某一層位作為活化層來實施;可將用於降解的微生物細菌及所需營養源加入到污染的含水層中。

3)適宜的環境因子是指能夠使微生物細菌正常生長代謝的環境因子,它們包括溫度、pH值、Eh值、無機養分、電子受體等。

二、微生態修復技術的實施

微生態修復是一項系統工程,它需要依靠工程學、環境學、生物學、生態學、微生物學、地質學、土壤學、水文學、化學等多學科的合作,為了確定微生態修復技術是否適用於某一受污染環境和某種污染物,需要進行微生態修復的工程設計。

(一)污染場地信息收集

調查包括以下5個方面。

1)污染物的種類和化學性質、在土壤中的分布和濃度、受污染的時間。

2)當地正常情況下和受污染後微生物的種類、數量和活性以及在土壤中的分布,分析鑒定微生物的屬種,檢測微生物的代謝活性,從而確定該地是否存在適於完成微生態修復的微生物種群。具體的方法包括鏡檢(染色和切片)、生物化學法測生物量(測ATP)和酶活性以及平板技術等。

3)土壤、包氣帶、地下水的理化特徵,如溫度,孔隙度,滲透率,pH值,Eh值,TDS,DO,水化學分析等。

4)污染現場的地理、水文地質和氣象條件以及空間因素(如可用的土地面積和溝渠)。

5)有關的管理法規,根據相應的法規確立修復目標。

(二)技術查詢

在掌握當地信息後,應向有關單位(如信息中心、信息網站、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等)咨詢是否在相似的情況下進行過生物修復處理,以便吸取他人經驗。例如,在美國要向「新處理技術信息中心」(Alternative Treatment Technology Information Center,簡稱ATTI)提出技術查詢。

(三)技術路線選擇

根據場地信息,對包括生物修復在內的各種修復技術以及它們可能的組合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列出可行的方案,並確定最佳技術。

(四)可處理性試驗

假如生物修復技術可行,就要設計小試和中試,從中獲取有關污染物毒性、溫度、營養和溶解氧等限制性因素的資料,為工程的具體實施提供基本工藝參數。

小試和中試可以在實驗室也可以在現場進行。在進行可處理性試驗時,應選擇先進的取樣方法和分析手段來取得翔實的數據,以證明結果是可信的。進行中試時,不能忽視規模因素,否則根據中試數據推出現場規模的設備能力和處理費用可能會與實際產生大的差距。

小試和中試的試驗方法包括:

1.土壤滅菌試驗

選取有代表性的土壤經混勻後分裝於容器中。容器分為兩組,一組經高溫滅菌或適當葯劑處理以殺滅其中微生物;另一組不滅菌,分別施入同量的目標污染物,置於空氣中培養。在一個時期內,定期監測兩組土壤中該污染物的消失情況,最後判定是否為微生物降解性物質及其降解速率。如果試驗周期長於7d,需補充無菌水以利土壤微生物的活動。對於地下水的試驗也可用相同的原理來進行試驗。

2.土壤柱試驗

一般以擬修復的污染土壤類型及耕作層深度,並按相應的疏鬆程度(容重)裝成土柱,土柱內徑至少5cm以上。對地下水含水層也同樣可模擬為砂柱試驗。

3.三角瓶試驗

通常是在三角瓶中裝入培養液進行批式培養(batch culture),監測污染物的降解情況。其大致步驟是,在三角瓶中配製以該污染物為主要碳源的培養液,另補加適當的N,P,S,生長素等其他營養物質,調節pH值(必要時可調至中性微鹼及微酸性兩種培養液以分別適應細菌與真菌的需要)。設不接種微生物的處理組作為對照,接種的微生物可以是一種或多種,也可接種經馴化的活性污泥,在不同的環境條件與溫度條件下進行培養。在一個階段內定時連續監測各三角瓶內培養液的變化。其中可包括物理外觀上的變化,如色度、濁度、顏色、嗅味等;微生物的變化,如菌種、生物量及生物相等;化學的變化,如pH值,COD,BOD5,以及該污染物的數量變化。

4.反應器試驗

實驗室規模的反應器試驗,一般由一個2~5L的容器構成,污染物或基質通過恆流泵輸入容器內,用適當的溫控器控制溫度,通過與恆流泵和流量計相連的幾個控制器來維持容器中的pH值和Eh值,容器內設有攪拌裝置,以保證泥水混合液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特性的均勻。定期通過注射或微孔取樣管從容器內取出樣品進行分析,取樣時要保持無菌狀態。容器內微生物的量可以用ATP來表示,目標污染物的消失和CO2等產物的形成則表明污染物的降解和礦化。

(五)修復效果評價

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礎上,對所選方案進行技術經濟評價。技術效果評價如下:

原生污染物去除率=(原有濃度-現存濃度)/原有濃度×100%

次生污染物增加率=(現存濃度-原有濃度)/原有濃度×100%

污染物毒性增加率=(原有毒性水平-現有毒性水平)/原有毒性水平×100%

經濟效果評價包括修復的一次性基建投資與服役期的運行成本。

(六)實際工程設計

如果小試和中試表明微生物修復技術在技術和經濟上可行,就可以開始微生物修復計劃的具體設計,包括處理設備、井位和井深、土壤概況、營養物質和其他電子受體等。

❽ 石油烴污染土壤修復實施方案具體包含哪些內容

土壤污染的治理措施
1 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復方法。土壤污染物質可以通過生物降解或植物吸收而被凈化。蚯蚓是一種能提高土壤自凈能力的動物,利用它還能處理城市垃圾和工業廢棄物以及農、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因此,蚯蚓被人們譽為「生態學的大力士」和「凈化器」等。積極推廣使用農污染的微生物降解菌劑,以減少農殘留量。利用植物吸收去除污染:嚴重污染的土壤可改種某些非食用的植物如花卉、林木、纖維作物等,也可種植一些非食用的吸收重金屬能力強的植物,如羊齒類鐵角蕨屬植物對土壤重金屬有較強的吸收聚集能力,對鎘的吸收率可達到10%,連續種植多年則能有效降低土壤含鎘量。
2 污染土壤治理的化學方法。對於重金屬輕度污染的土壤,使用化學改良劑可使重金屬轉為難溶性物質,減少植物對它們的吸收。酸性土壤施用石灰,可提高土壤pH值,使鎘、鋅、銅、汞等形成氫氧化物沉澱,從而降低它們在土壤中的濃度,減少對植物的危害。對於硝態氮積累過多並已流入地下水體的土壤,一則大幅度減少氮肥施用量,二則配施脲酶抑制劑、硝化抑制劑等化學抑制劑,以控制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的大量累積。
3 增施有機肥料。增施有機肥料可增加土壤有機質和養分含量,既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質特別是土壤膠體性質,又能增大土壤容量,提高土壤凈化能力。受到重金屬和農污染的土壤,增施有機肥料可增加土壤膠體對其的吸附能力,同時土壤腐殖質可絡合污染物質,顯著提高土壤鈍化污染物的能力,從而減弱其對植物的毒害。
4 調控土壤氧化還原條件。調節土壤氧化還原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重金屬變價元素在土壤中的行為,能使某些重金屬污染物轉化為難溶態沉澱物,控制其遷移和轉化,從而降低污染物危害程度。調節土壤氧化還原電位即Eh值,主要通過調節土壤水、氣比例來實現。在生產實踐中往往通過土壤水分管理和耕作措施來實施,如水田淹灌,Eh值可降至160mv時,許多重金屬都可生成難溶性的硫化物而降低其毒性。
5 改變輪作制度。改變耕作制度會引起土壤條件的變化,可消除某些污染物的毒害。據研究,實行水旱輪作是減輕和消除農污染的有效措施。如DDT、六六六農在棉田中的降解速度很慢,殘留量大,而棉田改水後,可大大加速DDT和六六六的降解。
6 換土和翻土。對於輕度污染的土壤,採取深翻土或換無污染的客土的方法。對於污染嚴重的土壤,可採取鏟除表土或換客土的方法。這些方法的優點是改良較徹底,適用於小面積改良。但對於大面積污染土壤的改良,非常費事,難以推行。
7 實施針對性措施。對於重金屬污染土壤的治理,主要通過生物修復、使用石灰、增施有機肥、灌水調節土壤Eh、換客土等措施,降低或消除污染。對於有機污染物的防治,通過增施有機肥料、使用微生物降解菌劑、調控土壤pH和Eh等措施,加速污染物的降解,從而消除污染。總之,按照「預防為主」的環保方針,防治土壤污染的首要任務是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防止新的土壤污染;對已污染的土壤,要採取一切有效措施,清除土壤中的污染物,改良土壤,防止污染物在土壤中的遷移轉化。

❾ 乾洗店知名品牌有哪些

".要開一個好的乾洗店,當然要慎重選擇一個好的品牌作為依託靠山啦!我就是一個真實的寫照,之前開的傳統家庭式乾洗店,所有的售前售後服務,技術學習,設備原料采購都要自己跟進,真是勞心勞力,而且我還得僱人幫忙看店,一個人根本打理不過來。幾個月下來一點利潤也沒看到。現在我重新轉型開了一家澳貝森科技乾洗店。這個店真是讓我滿意的不得了。品牌口碑好,市場自然就好,都不用怎麼宣傳,就能做到客似雲來。手機網店跟實體店完美結合,不管顧客住在店附近還是遠在五公里以外,都能享受到我店面帶來的周到服務。店裡的黑科技管理,讓我成了幸福的甩手掌櫃,一部小手機就能掌控全局,我還有一個帥氣的機器人員工,幫我在店面迎賓接待,不用雇店員,省下了很多人員成本。整個設備全套也就3萬多,性價比很高,來自歐洲的百年老店,在中國市場也一樣吃得開,所以想選擇乾洗店品牌就選澳貝森科技乾洗就對了。

.

"

.

.

.

.

.

.

.

.

.

.

.

重400~1500克,小果錐狀突起,果眼深,苞片尖端超過小果;果肉黃至深黃色,肉質脆嫩,糖含量高,汁多味甜,香味濃郁,以鮮食為主。

西班牙類:植株較大,葉較軟,黃綠色,葉緣有紅色刺,但也有無刺品種;果中等大,單果重500~1000克,小果大而扁平,中央凸起或凹陷;果眼深,果肉橙黃色,香味濃,纖維多,供製罐頭和果汁。

雜交種類:是通過有性雜交等手段培雜交種育的良種。植株高大直立,葉緣有刺,花淡紫色,果形欠端正,單果重1200~1500克。果肉色黃,質爽脆,纖維少,清甜可口,可溶性固形物11%~15%,酸含量0.3%~0.6%,既可鮮食,也可加工罐頭。

菠蘿植株適應性強,耐瘠、耐旱,病蟲害較少,是新墾山地的重要先鋒作物,易栽培,產量高,還可間作,是東南丘陵開發,發展農村經濟和使農民致富的好樹種。[5]

繁殖方法

菠蘿畝栽3800~4000株,需苗量極大,常用整形素催芽繁殖、營養體繁殖和組織培養3種方法。

催芽時間與辦法:5~11月選具40厘米長的綠葉,通常卡因類40張葉,菲律賓品種35張葉的植株。每株用250毫克/升乙烯利加1%尿素與0.5%氯化鉀混合液25毫升灌心催芽,處理後第5天和第12天分別再用1200~1500倍和600倍~750倍整形素溶液25毫升灌心。

營養體繁殖,常用小苗培育,即利用田間的小頂芽、小托芽、小吸芽和果瘤芽分類假植於苗圃培育後出國。利用采果後留在果柄上的小托芽生長培育成苗,利用老莖切塊繁殖和更新地老莖繁殖。

組織培養育苗,用Ms培養基,在室溫30℃、光照12小時或自然光照培養室內培養。

1、雙行式,常用的畦和溝共150cm寬,雙行單株排列。它的優點是:畦溝較寬須根能夠向外擴展,畦上的株行距比較均勻,莖基互相擠靠,葉片伸展成半球面,能充分利用陽光,又易形成行間「自蔭」環境,減少畦溝雜草,方便管理。用這種方式種植菠蘿一般溝寬100-110cm,小行距40-50cm,株距隨密度而變動。如果每667m2種植3500-4000株,株距20cm,每667m2種植4500株,株距15cm左右。

2、三行單株排列的畦和溝共170cm寬,其中畦面寬120cm,小行距35-40cm,株距隨密度而變,一般在20-25cm之間,這種方式,植株個體營養面積均勻。

  • 3、四行式,一般採用200cm寬畦,寬窄行排列種植,寬行100cm(其中溝寬50cm),窄行50cm(其中溝寬20cm),形成的小畦面上以25cm株行距種植,每667m2植4500-5000株。它的優點是:畦上有溝,植株封行後,這個小溝既排水又保水,有利根系生長;大行距較寬,方便行人操作,窄行兩側葉片受人為傷害少,霜凍時葉片受害大為減輕,大果多在此兩行中間獲得。水分管理要及時排灌,防澇抗旱。

  • 4、做好其他各項管理,如為不影響果實生長發育,應適當的除芽和留芽;為促花要進行催花;為提高果實重量和品質要噴果,在小花全部謝花後,用50毫克/升赤黴素加0.5%尿素液噴果,過20天噴第二次,噴70毫克/升赤黴素加0.3%尿素液。為使果實成熟一致,果實發育到七成熟時,用乙烯利300毫克/升噴果催熟

  • 含可溶性固體物16%以上,味甜而芳香,該品種樹勢中庸,樹姿半開張,樹體矮化,分枝弱,連續結果能力強,產量不高,耐寒,耐鹽性強。

    蓬萊柿
    秋果專用種,夏果極少。秋果為倒圓椎形或卵圓形,果頂圓而稍平且易開裂,單果重60-70g,果皮厚,紫紅色;果肉鮮紅色,含可溶性固形物16%,較甜,但肉質粗,無香氣。該品種樹勢極強,樹姿直立,樹冠高大 生長旺盛。枝稀,枝長而粗壯,耐寒性好。
    夏秋果兼用種,以秋果為主。秋果呈倒圓椎形,單果重60-80g,最大120g以上,成熟時為淺綠色,果頂不開裂,但果肩部有裂紋,果肉紫紅色,中空,含可溶性固形物16%以上,風味極佳,該品種樹勢旺,樹姿半開張,枝條粗壯,分枝較少,耐寒性中等,抗病力強,耐鹽力較強。
    無花果樹勢優雅,是庭院、公園的觀賞樹木,一般不用農葯,是一種純天然無公害樹木。其葉片大,呈掌狀裂,葉面粗糙,具有良好的吸塵效果,如與其他植物配置在一起,還可以形成良好的防雜訊屏障。無花果樹能抵抗一般植物不能忍受的有毒氣體和大氣污染,是化工污染區綠化的好樹種。此外,無花果適應性強,抗風、耐旱、耐鹽鹼,在乾旱的沙荒地區栽植,可以起到防風固沙、綠化荒灘地作用。

    經濟價值
    無花果還是目前世界上投產最快的果樹之一,而且產量高,沒有大小年,病蟲害少,栽培管理容易。無花果當年栽苗當年掛果,管理得當株產可達2公斤、畝產可達500公斤。更為奇特的是,育苗當年在苗圃內也能大量結果,這在果樹中是十分少見的。無花果的這一優異特性,使投資在極短的時間內收回,極其有利於調動廣大果農的生產積極性,也極其有利於各地政府的產業化和滿足國內大公司追求利潤最大化的要求,是大資金投資農業的最好項目之一。第3-5年進入豐產期,豐產期畝產一般在2500公斤以上,其中青皮無花果最高畝產3500公斤以上,而且沒有大小年 病蟲害也極少,特別有利於生產綠色果品,符合國際流行趨勢。
    無花果大部分品種分夏秋兩季結果,果實在6~11月陸續成熟。鮮果銷售時間長 銷售壓力小,而且還大大延長了加工時間,特別有利於提高工廠設備利用率 無花果樹壽命長,一般經濟壽命為30~50年。
    番荔枝需要溫暖的氣候和適當的降水,不耐霜凍和陰冷天氣。普通番荔枝最適生長溫度平均最高為25-32℃,平均最低為了15-25℃,果實成熟最適平均溫度為25-30℃。番荔枝果樹安全越冬的臨界溫度為0℃。大部分的番荔枝都為半落葉果樹,在冬末或早春便進入自然休眠或環境條件引起的強迫性休眠。休眠使植株免除冬春晚霜或乾旱的影響。適當的冬季低溫利於加速落葉,促進萌芽。但低溫對誘發萌芽的作用並不像在其他落葉果樹那樣是必要的。在果實成熟期間的溫度既不能過低,也不能過高。遇上低溫,特別是13℃以下的低溫,果實會出現生理病害,經常會出現銹斑病,推遲成熟時間。而溫度過高又會造成過早成熟,容易造成果實腐爛。 [3]

    水分
    番荔枝對水分比較敏感,水分過多過少都不利於植株生長。番荔枝在短期的水淹情況下生長即受到影響,造成落葉少花。灌溉或降雨對開花和早期坐果是重要的。這期間過於缺水,會導致落花落果,果實生長緩慢。同時,水分還會影響果實的品質,有報道澳大利亞有灌溉的番荔枝裂果率為9.8%,而沒有灌溉的番荔枝的裂果率為20%。番荔枝在低濕(相對濕度低於70%)情況下,落花增加,柱頭干化,坐果明顯減少。昆士蘭東南部番荔枝盛花期,最熱的時候白天相對濕度常低於30%,生產上他們採用高密度種植、營造防風林和噴霧的方法來增加果園的濕度。但濕度過高(高於95%)又會把柱頭上的糖類分泌物稀釋,使花粉發芽率低,不利於受精
    番荔枝類果樹對各類土壤的適應性都很強。在砂質到黏壤質土上都能生長。但是要獲得高產和穩產,則以砂質土或砂壤土為好。因為土壤黏重,排水不良會影響開花坐果。而疏鬆的砂壤土則無此弊端,容易通過施肥和灌溉來控制生長。如土層淺薄,可培土加厚土層,改進排水,也可進行覆蓋,促使表土層吸收根的發育。
    實生育苗在生產上使用僅局限於普通番荔枝,雜交番荔枝不能做母樹。實生育苗種子來源十分重要,種子應來自優良品種(普通番荔枝)豐產、優質母株上大且果形端正的果實。最好是用同一品種人工授粉所結的果實。待果實充分成熟,果實為淡綠黃色,小果間縫合線明顯時採收取種。作為嫁接砧木培養,種子採集可降低要求。種子取出後洗凈,剔除不實粒和小粒種子,晾乾即可播種。如經貯藏的番荔枝種子,播種前要曬,以促進發芽。播前可用200ppm的赤黴素浸泡種子24-36小時,以促進提早發芽。苗床以肥沃砂質壤土為好,並施入腐爛有機肥抖勻。修溝起畦,畦寬以方便田間作業為准。採用條播、撒播均可,播種量每畝7-8千克。播後用細沙或細土覆蓋,稍壓實後淋透水,然後蓋草或塑料農膜保濕。出苗後揭開蓋草或塑料農膜,以免壓彎幼苗。幼苗期要注意水肥管理,一般3-4澆水一次,乾旱時每天澆水一次。到6-8片葉後可開始追肥,以利培育壯苗。 [3]

    嫁接
    番荔枝嫁接育苗一般選用普通番荔枝做砧木,這樣的砧木具有親和性好、樹形矮化、產期提早的特點。砧木的粗度一般達到0.8厘米左右時才能進行嫁接。嫁接時間:枝接一般在春季,而芽接則在夏秋季嫁接較好,冬季嫁接一般不能成活。番荔枝的接穗選取生長健壯、無病蟲的優良品種母樹的外圍枝梢,接穗採下後,將葉片剪去,保留0.3-0.5厘米長的葉柄以減少水分的蒸發。此法適用於生長季節樹液流動期進行,以便於砧木能剝離樹皮。
    番荔枝定植時,苗木應選用以普通番荔枝作為砧木的嫁接苗,種植時間選擇在春季最好,特別是在未萌芽前種植,成活率最高。也可在6-7月雨水季節定植,但要注意排水,番荔枝根部最忌積水。定植時對最好對苗木進行分級,從外地調入的苗木栽種前需在水中浸根3-5小時。此後將苗放入深20-30厘米的穴中,缺水的山地可適當加深10厘米,使根系舒展,邊填土邊提苗邊踏實,種好後在四周做1個樹盤,用稻草等覆蓋物覆蓋並澆足定根水。 [4]

    肥水
    番荔枝的施肥原則為根據樹體大小和不同生長階段科學施肥,以施用有機質肥為主,有機肥、無機肥結合的方式進行,逐步向綠色農業靠攏。一般1年施肥3次,第1次在冬季修剪前後,結合深翻土壤和清園進行,施用以有機肥為主,深挖深放,重施全施,施用全部有機肥,以及佔全年80%的磷肥、20%的氮鉀肥;第2次於夏期果開花後的幼果期間(5-6月),施全年總量的氮肥35%、磷肥10%及鉀肥20%;第3次在冬期果幼果期間(9-10月),施用全年總量的氮肥35%、磷肥10%及鉀肥35%。施用時一般應挖溝填埋,不應撒施,挖溝可挖條溝、環狀、半環狀、放射狀等。並且根據樹體情況還可進行根外追肥,根外追肥也是補充果實和樹體營養的有限途徑,

  • 花座果期是指從第一花序現蕾至座果。這個階段是番茄從以營養生長為主過渡到生殖生長與營養生長同等發展的轉折時期,直接關繫到產品器官的形成及產量;

    選時
    黔東南地區早熟栽培在11月中下旬播種育苗,其他地方正季栽培在12月中下旬播種育苗,作秋延晚栽培5月中下旬播種育苗。

    土壤
    番茄能耐旱,但不耐澇,對土壤要求不十分嚴格,為了獲得高產,需選擇土層深厚、疏鬆肥沃、保水保肥力強的土壤。

    施肥
    深耕耙細後開成寬80厘米,高16-24厘米的廂,廂溝寬33厘米,每廂栽2行。在施肥時氮、磷、鉀合理的配合比例為1:1:2,畝施腐熟有機肥3000-5000公斤,配合施入過磷酸鈣25公斤,鉀肥20公斤(或草木灰80公斤)。
    番茄生長期適當追肥,不可偏施氮肥,須配合磷鉀肥。一般於定植緩苗後施催苗肥,促莖葉生長。第一穗果開始膨大後進行第二次追肥,促果實膨大,中、晚熟品種還需在第一、二穗果採收後進行3-4次追肥。在果實生長期間用1.5%過磷酸鈣或0.3%磷酸二氫鉀溶液進行葉面追肥,有利於果實成熟,提高產量。定植緩苗後需中耕保墒,第一花序開花期間應控制灌水,防止因莖葉生長過旺引起落花落果。第一穗果座果後,植株需水較多,應及時灌溉。雨季注意排水。

    定植
    適時定植,合理密植:春季保護地早熟栽培於2月下旬至3月初搶冷尾暖頭天氣定植;露地地膜覆蓋栽培於3月20日左右搶冷尾暖頭天氣定植。定植密度為早熟品種多干整枝行株距50×30厘米,每畝3000株左右;中晚熟品種採用單干整枝每畝3500株左右;採用雙干整枝時每畝2000株左右。

    整枝
    整枝、達架、綁蔓:在第一穗果座果後搭「人字」形架。整枝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只留主幹,側枝全部摘除(側枝長到4-7厘米時摘除為宜)稱為單乾式整枝;另一種是除留主幹外再留第一花序下的側枝,其餘側枝全部摘除,稱為雙干整枝。不管採用那種整枝方式,都要注意及時綁蔓。

    保花
    為防止落花落果可於花期用10-20ppm2,4-D葯液浸花或塗花,或用20-30ppm的番茄靈噴花。植株生長中後期,下部的老葉也可適當摘除,以減少養分消耗,改善通風透光;無限生長型品種在4-5台果後要及時打頂,提高坐果率,促進果實成熟。 [
    症狀識別:番茄晚疫病又名番茄疫病,是番茄上發生最普遍、危害最重的病害。該病害是由真菌引起的,主要為害葉片和果實,也能為害莖和葉柄。苗期至成株期均可染病。苗期染病,病斑由葉片的主莖蔓延,嫩莖部縊縮腐爛,病部以上枝葉死亡,濕度大時病部表面產生白色霉層。
    發病規律:該病喜歡高溫高濕的環境,最適發溫度18-25℃,相對濕度在95%以上。最適感病生育期為成株期至座果期,發病的潛育期3-5天。多連陰雨的年份發病重,地勢低窪,排水不良的田塊發病重,種植過密,通風透光差,肥水管理不當的田塊發病重
    防治方法:
    ①輪作:與非茄科作物實行3年以上的輪作;
    ②清除病殘體,發病季節及時摘除病葉病果深埋,收獲後及時清除病殘體;
    ③栽培防治:加強田間管理,提高植物抗病性,澆水易在晴天進行,防止大水漫灌。保護地栽培灌水後應適時放風排濕,合理密植,及時整枝打叉,摘除植株下部老葉,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在保證濕度的前提下增加放風量;
    ④葯劑防治:在發病初期開始用72%霜霉疫凈可濕性粉劑稀釋800-1000倍噴霧,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3-4次
    防治方法:在目前對番茄青枯病尚無理想的防治葯劑情況下,防治上應抓好下述環節:
    ①因地制宜地選育和換種抗耐病高產良種;
    ②重病地區和重病田實行輪作,最好與水稻進行水旱輪作;
    ③加強肥水管理。整治排灌系統,高畦深溝栽培,防止漫灌串灌;
    ④初果期開始加強巡查,一旦發現病株隨即拔除,收集燒毀,病穴及附近植株淋灌77%可殺得懸浮劑800倍液,或掃細800倍液,2次以上,隔7-10天1次,前密後疏,淋透淋足(200-500毫升/株或更多)。

    灰霉病
    症狀識別:主要危害花和果實,葉片和莖亦可受害。患部呈現水漬狀或黃褐色濕腐狀,表面長滿灰色至灰褐色濃密霉層。
    發病規律:病菌依靠氣流傳播,從寄主傷口或衰老器官侵入致病。病菌為弱寄生菌,可在有機物上營腐生生活,發育適溫為20-23℃。適溫(20℃左右)、相對濕度在90%以上時有利於發病。寄主生長衰弱的,易誘發本病。
    防治方法:
    ①注意選育抗耐病高產良種;

體正常需要。
(2)果品的醫療功能 許多果實及種子均可入葯,具有治療作用。如核桃、荔枝、龍眼等是良好的滋補品;梨膏、柿霜常入葯;杏仁、桃仁、橘絡等是重要的中葯材;番石榴能治糖尿病,降低膽固醇。
(3)果樹的生態環境效益 果樹普遍具有適應性強,不僅能種植在平原、河流兩岸、道路、農村園前屋後,還可以在沙荒、丘陵、海塗等地生長,選栽適宜的果樹,不僅增加經濟收入,而且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增加綠色覆蓋面積、調節氣候,從而綠化、美化、凈化環境。
(4)果樹是食品工業和化學工業的重要原料組成 果品除鮮食外,果實還可加工成果脯、果汁、蜜餞、果醬、罐頭、果酒、果醋等。有些果實的硬殼可制活性炭,有些果樹的葉片、樹皮、果皮可提煉染料或鞣料,橘皮、橙花可提煉香精油。許多果樹的木材是國防工業、建築工業和雕刻工藝的優良材料。
(5)果樹的經濟效益 果樹是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農產品市場的放開,特別是在丘陵、山地、沙荒地等處,因地制宜發展果樹生產,給農民能帶來可觀的效益,我國具有豐富的果樹資源,果樹生產在國際市場具有很強的競爭力,是農產品出口創匯的重要來源。

一、品種選擇 優良品種樹苗要純正,要適應當地自然環境條件。發展新果樹品種要向有關科研部門和專家咨詢,切不可輕信廣告和憑耳朵選種。一般科研單位和主管部門供應的苗木是比較可靠的,對個人銷售的苗木必須搞清苗木來源或接穗來源,確認可信時方可購買。 [1]
二、觀看根系 優良果樹苗的根系應有較多的側根和須根,且分布均勻。一二級苗應具有3條以上側根,根系不能失水。
三、規格選擇 優良果樹苗木高度以1~1.3米為宜,地徑(介面以上10厘米處)0.8~1厘米。葡萄苗木地徑不小於0.6厘米。
四、發芽狀況 必須在定幹部位以下的整形帶內有6個以上飽滿充實的葉芽,以便定干後發出好的枝條,葡萄苗必須有3~4個成熟度高的飽滿芽。果肉丁,並搗爛絞汁;將果汁倒人杯中,加溫開水100毫升調勻,每日服用2次。此汁具有清熱祛風,止痛消腫的功效,適宜於關節紅腫疼痛的患者飲用。

2、醋漬陽桃。新鮮陽桃1枚,紅醋50毫升。將陽桃以清水洗凈,後用水果刀一分為二;將鮮果放人杯中,加紅醋浸10分鍾後取出,慢慢嚼服。此桃具有消食和中的功效,可用以治療消化不良,胸悶腹脹等病症。

3、糖漬陽桃。新鮮陽桃100克,白糖50克。用清水將陽桃洗凈,後用水果刀將之切開,擺入盤中;將白糖均勻撒在鮮果上,腌30分鍾後,慢慢嚼服。此桃具有消暑利水的功效,適用於傷暑傷濕所引起的腹瀉。

4、陽桃芡米粥。陽桃、晚米各100克,芡米50克,白糖50克。陽桃洗凈,切成果丁,晚米以清水淘洗干凈;將陽桃丁、芡米、晚米同放入一大瓦罐中,加清水750毫升,以小火慢燉60分鍾,再加入白糖即成。該粥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可作為大病初癒患者的主食。健康人食之能增進食慾,強身健體。

1、

降水量
蘋果在生長期每畝地需降水量約為180毫米。一般自然降水量,實際能利用到果樹吸收的約為1/3,這樣生長期降水量能有540毫米,已足夠用。在4~9月降水量在450毫米以下的地區則需要灌水,中國北方降水量分布不均,70~80%集中在7~8月 間,春季則水量不足。在內陸降水量少的地區,水量不足,因此在建園選地時,必須考慮到灌溉條件和保墒措施,同時也要注意雨季排水措施。

1.幼齡樹的修剪幼齡樹的修剪應按照「以輕為主,整形與結果並重,促進早期增產」的原則進行。(1)2—4年生幼樹,在安排好骨幹枝的前提下,修剪的重點是清理一層密擠枝,整好樹形。根據栽植密度,可推廣小冠疏層形(畝栽80株以下)和自由紡綞形(畝栽80株以上)。小冠疏層形:一層主枝選留3—4個,選留後對影響骨幹枝生長的密擠枝進行清理,每年清理1—2個,力爭2年清理完。自由紡綞形:每年選留3—4個小主枝,主枝間距20厘米左右,對過密枝條適當疏除。(2)5—8年生幼樹已進入結果期,修剪的重點是清理層間密擠大枝,改善樹體光照條件,使結果部位逐步過渡到骨幹枝上。密擠處每年清理2—3個,力爭3年清理完。經幾年調整清理後的樹株,小冠疏層形保留5個主枝、1—2個輔養枝,自由紡綞形保留10—13個主枝。
2.成齡樹的修剪成齡樹的修剪以「改善光照,提高枝質,穩定優質增產」為目的,修剪的重點是分批疏除二層以上過密的大輔養枝、大側枝及大枝組,盡量使二層以上保留的大枝呈一條鞭向外延伸,總枝量佔全樹總枝量的20%以下,以利一層內膛的光照。樹冠偏高的要視樹勢強弱逐步落頭開心,把樹高控制在3.5

陽桃食用方法(5張)

直接食用:清洗干凈,然後用刀削掉五(或六)個硬邊,注意只需要削掉較薄的硬邊即可,然後用刀切成薄薄的五角星片,就可以食用了。

2、蛋奶燉陽桃:雞蛋和牛奶都有很好的美容功效,加上陽桃也是非常富有營養的,所以這款燉品很適合護膚養顏,做法也不會很復雜。

3、拔絲陽桃:陽桃也可以拔絲,星形包裹著拔絲的脆漿,在陽光下看晶瑩通透。

4、陽桃包:這種陽桃的吃法非常特別,做法也相對考究。

5、陽桃茶:陽桃不止可以做成各類美食,還可以拿來泡茶。

6、海星陽桃瘦肉湯:陽桃還可以作為餐桌上的一道菜,非常有進補的功效,

置於陰涼處緩苗。 [4]

倒土換盆
盆土中的養分在頻繁的澆水,中逐漸淋洗掉,2至3年後,盆土中肥力不足,物理結構變劣,需及時倒盆,增添新的培養土。倒盆前停止澆水,讓土壤干縮與盆壁分離,以便倒出盆土。土團倒扣出來後,削去盆土四周2至3厘米厚的老根,將有機肥與土壤拌勻過篩填充底部。再帶土團上盆,周圍再加入肥土填充,澆1次透水。因為李子盆景根系生長較快,1至2年後根就沿盆壁捲麴生長,盤根錯節,老根密布,影響新根的生長。所以在換盆時,剪截捲曲根系,對擁擠過密的老根進行疏剪,利於新根生長,提高吸收水分和養分的能力。 [4]

整形修剪
李子盆景的樹形,既要利於結果,又應具有美學效果,提高其觀賞價值,通常以自然圓頭形、塔形為主,也可根據個人愛好塑造成喜愛的樹形如懸崖式、曲乾式等。上盆後,在1至2年應充分利用撐、拉、別等措施開張枝條角度,以提早結果。 [4]
修剪時著重對一年生枝進行適度短截,刺激枝條萌發,形成結果緊湊的小冠樹形。幼年李樹在選留、培養好主側枝,完成整形任務的同時,平衡好樹勢,維持好各級骨幹枝的主從關系,長勢過強的骨幹枝適當所剪。初結果樹,以短果枝和花束狀果校結果為主。進入結果後,可據其生長的強弱,留基部 2至3個飽滿芽重截。對過長枝可縮減至二年生枝處,使整個樹冠內的中、小枝組分布緊湊。 [4]

越冬防寒
在冬季不發生凍害的情況下,一般不宜在室內越冬,讓其在室外自然越冬休眠,提高樹體抵禦各種自然災害的能力。為防止發生凍害,可選擇晴朗的天氣在土壤封凍前澆1次透水,待水滲下後用草袋將整個容器包裹,用繩子捆緊,也可在背風向陽處挖溝埋藏。 [4]

田間管理
擴坑改土,深翻施重肥。追肥應以勤施薄施,梢期多施為原則。肥料要先稀後濃,用量隨樹體擴大而增加,注意整形控梢,培養豐產樹型,夏剪主要將徒長枝進行摘心或短剪,並疏剪從主幹、主枝萌發出來的徒長枝,冬剪主要是剪去枯枝、病蟲枝、下垂拖地枝。 [2]

肥水管理
栽植苗木成活後,在行間開20厘米寬、5厘米深的淺溝作成台田,台田溝作夏季排水、灌水、施肥用。生長前期每隔10天追一次肥,萌芽至開花期畝施碳酸氫銨、磷酸二氫鉀等各25千克,幼果期至成熟期畝施尿素、磷酸二銨、硫酸鉀各25千克。果實採收後營養生長期及時進行地下施肥,畝施碳酸氫銨100千克或尿素50千克,每年9月溝施或樹盤撒施有機肥,以腐熟雞糞、圈糞為主,畝施優質粗肥3000千克、磷酸二銨30千克、硫酸鉀30千克、尿素30千克,每次施肥後灌水一次。在整個生產過程除施肥後澆水外,根據土壤墒情再灌1次~2次水,灌水後隨時進行中耕鬆土。 [2]

溫濕度調控
1.溫度調控 ,李子的休眠期為40天~50天,需0℃~7℃低溫1000小時~1500小時,11月初李子落葉後進行強迫休眠,滿足其需冷量後升溫。升溫後的溫度調控通過開關通風口,調整通風帶大小來實現。設施李子生長季各物候期的溫度調控指標為:升溫開始至初花期白天溫度13℃~15℃,夜間3℃~5℃;花期白天溫度調控到18℃~20℃,最高不能超過22℃,夜間6℃~8℃;果實生長期白天溫度25℃~28℃,夜間溫度10℃~12℃;果實著色期白天最高不超過30℃,夜間10℃~15℃,當外界氣溫夜間在10℃~12℃時可撤去棚膜。
2.濕度調控 ,從覆膜至發芽前空氣相對濕度在70%左右,花期相對濕度在50%,果實膨大期濕度在60%~70%,果實著色期濕度在50%,濕度調控可以通過灌水來調節。 [2]

  • 往因授粉不良而產生空苞。所以新建的栗園必須配製10%授粉樹。實踐證明,信陽市用處暑紅作授粉樹較好。 [3]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的基本措施。平原栗園以每畝30~40株,山地栗園每畝以40~60株為宜。計劃密植栗園每畝可栽60~111株,以後逐步進行隔行隔株間伐。 [3]

    灌水
    栗子較喜水。一般發芽前和果實迅速增長期各灌水一次,有利於果樹正常生長發育和果實品質提高。 [4]

    整形修剪
    栗子樹修剪分冬剪和夏剪。冬剪是從落葉後到翌年春季萌動腐爛變質的栗實揀出。為了防止風干,還要注意灑水保濕。
    貯藏三法
    1、沙藏法:在室外挖溝(窖)貯放。選擇排水良好的場地,挖寬1米、深60厘米、長不限的溝,整平後,溝底鋪一層濕沙(含水量30~35%),放一層栗子,依次層積,每層沙和栗子厚約5~6厘米。最上一層沙距坑面10厘米為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