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共衛生 » 污染健康

污染健康

發布時間: 2020-11-20 20:53:49

A. 什麼是生物污染與人體健康

說起來,我們對於生物污染並不陌生。每當春暖花開的時候,有的人就會染上哮喘,甚至有的人年年如此。這是為什麼呢?

在鮮花盛開的季節,空氣中到處散布著各種鮮花的花粉,這些花粉大部分非常微小,小到我們需要藉助放大鏡甚至顯微鏡才能看到。這些花粉小顆粒在空氣中到處飄盪,飄到了同類植物花的雄蕊上與雄蕊相結合,完成生兒育女繁殖下一代的任務。但有的花粉卻飄進了人的呼吸道,致使有的人因過敏而誘發了哮喘。當然,這還不能稱之為空氣污染或空氣的生物污染,充其量只能算自然污染,如同火山噴發出來的火山灰致使空氣中顆粒物嚴重污染一樣,這是自然(災害)現象。但至少說明,自然界的一些有生命的物質,同樣可能危害我們人類的健康。如空氣、水體、土壤和食品中的致病細菌、某些致病微生物和昆蟲,都可能危害我們的健康。

大氣中的微生物大多附著在灰塵微粒上隨風飄盪。因此空氣中灰塵的增多往往意味著微生物的增多。一般來說,空氣中的微生物在城市就比農村多,交通頻繁的街道比綠化地帶多,靠近地面的空氣比高層大氣中多,當然這也與季節、氣候和人口密度等因素有關。空氣中的微生物絕大部分是非致病的,致病的僅僅是少數。由於空氣中缺乏細菌和微生物生長的足夠水分和養料,特別是致病的細菌和微生物在陽光(紫外線)照射、乾燥以及大氣迅速稀釋的條件下,很容易死亡。所以在室外的條件下,一般不易發生呼吸道傳染疾病的傳播。而在室內就不同了,特別是在通風不良、人員擁擠的公共場所環境中,灰塵、致病細菌和微生物就比較多,很可能引起疾病的傳播。

空氣中的致病微生物和細菌是怎樣進入人體傳播疾病的呢?一是附著在塵埃上被吸入人體;二是附著在從鼻腔和口腔噴出的飛沫上,有的可能直接被吸入人體,有的落地後因失去水分乾燥而死亡,有的落在潮濕的地方繼續繁殖,再飛揚起來被吸入人體。經空氣傳播可引起流行的病毒性呼吸道傳染病,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水痘、風疹、病毒性肺炎等,細菌性傳染病有結核、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猩紅熱、白喉、百日咳等。另外,有的病人或帶菌者的排泄物如痰液、膿血、糞便以及外科用敷料(即紗布、綳帶等)可能帶有金黃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鏈球菌等,這些排泄物乾燥後成為帶菌的塵埃,因室內打掃、人員活動和空氣流動而飛揚起來造成空氣污染。這種污染了的空氣往往可造成一些患有體表創傷、燒傷等的患者發生感染,引起化膿發燒等症狀,使疾病進一步惡化。

所以,公共場所和居室應保持良好的通風和環境衛生,個人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到不隨地吐痰。

水體的生物污染要比大氣復雜得多。水是微生物廣泛分布的天然環境,不論是地面水或地下水,甚至雨水或雪水,都含有細菌、病毒、真菌、藻類、鉤端螺旋體、原蟲等多種微生物。水中的微生物絕大多數是水中的天然的寄居者,另一些是來自土壤和與塵埃一起從空氣中降落下來的,它們一般對人體無致病作用。此外還有一部分卻會對人體帶來不盡的災難。這部分是隨垃圾、人畜糞便、動植物屍體以及工農業、醫院(尤其是傳染病醫院)廢水、廢棄物進入水體的,除了各種無機物(如重金屬、砷等礦物質)、有機物(如油脂類、石油類、營養物質、洗滌劑)等外,還有某些病原體。一部分病原體可較長期地生活於水環境中,藉助人與水的密切關系而導致傳染病的流行。

通過水傳播的疾病主要有3類:①由細菌引起的,主要有沙門氏菌引起的傷寒和副傷寒、細菌性痢疾、霍亂和副霍亂、大腸桿菌引起的腹瀉;②由病毒引起的,主要有病毒性甲型肝炎、病毒性胃腸炎、脊髓灰質炎。這里值得一提的是脊髓灰質炎,也就是平常所說的「小兒麻痹症」(脊髓灰質炎病毒屬腸道病毒,主要在腸道繁殖,隨糞便排出污染水體。目前用口服減毒活疫苗作預防,效果非常好);③由寄生蟲引起的,主要有由阿米巴原蟲引起的阿米巴痢疾、血吸蟲病等。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在發展中國家有80%以上的居民得不到安全的飲用水。因飲水不衛生而引起的各種疾病每年高達6億人次,導致每天死亡人數以萬計,兒童中約50%的死因與飲水有關。飲用水的優劣直接關繫到人們的身體健康,因而要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管理好飲用水。

微生物病原體同樣污染土壤而危害人體,主要方式也有3類:①「人—土壤—人」方式,即人體排出的病原體直接經由施肥和污水灌溉等污染土壤,人直接接觸土壤或生吃該土壤上種植的瓜果蔬菜而感染。除了與水體微生物污染同樣引起的細菌和病毒性疾病外,主要是引起腸道寄生蟲病。蛔蟲病就是其中之一。蛔蟲病遍及全世界,在我國有報道認為感染率可達70%以上,農村顯著高於城市。鉤蟲病在我國的流行也十分廣泛,貧血是鉤蟲病的主要症狀。②有病動物排出的病原體污染土壤,人與污染土壤直接接觸而感染得病,這就是「動物—土壤—人」方式。這種方式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炭疽桿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炭疽原是食草動物的傳染病,但炭疽桿菌可從損傷的皮膚、胃腸道和呼吸道黏膜進入人體釋放毒素。主要表現為皮膚壞死或特異的黑痴,肺部、腸道及腦膜的急性感染,有時伴有炭疽桿菌敗血症。③自然土壤中存在的致病菌,人接觸污染土壤而得病,即「土壤—人」方式。破傷風是由破傷風桿菌經傷口侵入後產生外毒素引起的一種嚴重感染。主要臨床特徵為牙關緊閉,局部或全身肌肉呈強直性與陣發性痙攣。破傷風桿菌廣泛地存在於人和動物腸道中,隨糞便排出,在外界環境下形成芽孢,可存活多年。由於其在自然界廣泛分布,一般土壤中都存在,故認為是自然土壤中存在的病原菌。

對施加於土壤的人畜糞便及污泥等先經過無害化的滅菌處理,是防止土壤生物污染的有效方法。

微生物同樣會污染糧食蔬菜水果、禽蛋肉類水產品、食油食鹽糖等調味品和糕點茶葉及乳類、酒類和冷飲等。食物的生物性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大致可分為細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和引起寄生蟲病3類。

引起細菌性食物中毒的食物主要是受到污染的動物性食品,如魚、肉、奶及其製品,當然其餘的被污染食品也可引起中毒。食品被致病性細菌污染後,在適宜的條件下致病細菌大量繁殖,食物在食用前又不經加熱或加熱不徹底,食用後使人中毒。能引起人體食物中毒的致病細菌很多。如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它是一種嗜冷菌,在低溫情況(0℃)下仍能繁殖,主要通過污染的肉類和奶類引起食物中毒,嬰幼兒感染率較高。常見症狀有腹瀉、腹痛、惡心、嘔吐等。所以,冰箱內的食品不宜儲存過久。此外還有肉毒梭菌、蠟樣芽胞桿菌、副溶血弧菌和沙門氏菌屬及致病性大腸桿菌。肉毒梭菌存在於土壤、塵土及動物糞便中,在缺氧情況下可產生一種強烈的神經毒素,毒素經消化道吸收後,可引起肌肉麻痹、損傷顱神經,並伴有走路不穩等中樞神經系統症狀。我國發生的肉毒中毒多由植物性食物引起,如家庭自製的豆豉、豆醬等。肉毒毒素對熱不穩定,只要加熱到100℃約10~20分鍾即可完全破壞。蠟樣芽胞桿菌在自然界分布極廣,在室溫下即可繁殖,引起米飯、熟食變質變餿。副溶血弧菌則是一種嗜鹽菌,它引起的食物中毒症狀為上腹部陣發性絞痛和洗肉水樣血小便。

某些真菌在糧食和飼料中寄生會產生毒性代謝產物或毒素,這些毒素抗熱能力較強,不因通常的加熱而被破壞,一旦人、畜食入被它污染了的糧食或飼料時,就可能發生中毒現象。目前已發現的真菌毒素多達300種以上,對人體健康影響較大的有黃曲酶毒素、赤霉病麥毒素。

黃曲酶毒素是黃麴黴、寄生霉等菌株的代謝產物。已明確結構的有十多種,主要污染糧、油及其製品。對實驗動物毒性比氰化鉀還高,亦可使人發生急性中毒。黃麴黴毒素對動物有強烈的致癌作用,可誘發肝癌,但對人類肝癌的關系尚難以得到直接的證據。盡管如此,目前許多國家都對食物中黃麴黴毒素的容許含量制定了衛生標准,一般規定在5~20微克/千克范圍間。

麥類赤霉病是糧食作物的一種重要病害。我國農民很早就發現赤霉病麥,因其食後可引起昏迷而稱其為「昏迷麥」,引起此病的黴菌是禾穀鐮刀菌。人誤食赤霉病麥後,輕者頭昏腹脹,重者有較重的消化道症狀及頭痛、顏面潮紅等。

食物受到寄生蟲的污染可引起各種寄生蟲病,最常見的有蛔蟲病、絛蟲病、旋毛蟲病、阿米巴病、肝吸蟲病等。值得一提的是絛蟲病,絛蟲病包括牛肉絛蟲病、豬肉絛蟲病等,系不同種的絛蟲所致。豬肉絛蟲中間宿主主要是豬,其次為狗、貓、羊等,終宿主是人。含有蟲卵的絛蟲孕節隨糞便被豬吞食後,孵化出鉤蚴鑽入豬身體各部長成囊尾蚴,以肌肉中為多,肉眼即可見的細小顆粒,俗稱「米豬肉」。人吃了未煮熟的「米豬肉」而被感染。囊尾蚴在人腸中發育為成蟲,可長達2~4米,引起腸黏膜損傷症狀。

B. 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有哪些

影響人體健康的污染物種類雖多,但作用於人體健康有其共同特徵:(1)作用對象廣泛。環境污染影響范圍大,涉及地區、人口多。(2)低劑量長期性。環境污染中污染物濃度均較低,而接觸者持續24小時生活於污染環境中而不僅僅是8小時工作時間。(3)作用多樣性。污染物在環境中的種類很復雜,它們具有各種不同的生物學效應,因此污染物作用於人體所產生的危害有局部和全身、特異性和非特異性、遠期危害和近期效應等各種影響。(4)環境因素的復雜性。環境污染中不是單一因素存在,往往是多種因素同時作用於人體。(5)研究目標的長遠性。環境保護的目的是保障居民健康,延長壽命,而不只是研究有毒或無毒、急性中毒或慢性中毒,也不能只研究眼前存在的環境污染,還要考慮它的遠期危害。

C. 水體污染對人體健康有什麼影響

水是人體每天必須的而且是攝入量最大的營養素(沒有之一),所以水的質量對健康有非常大的影響。水體污染也分為很多種類,大體來說分為化學性污染,重金屬污染和生態性污染,每一種污染對人體健康都有不同的影響,但不管哪一種污染,最終的結果都會使人得病,而且因為水污染造成的疾病一般都非常的麻煩,甚至危害到生命,如癌症,重金屬中毒等。

D. 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有哪些影響

許多國家開始研究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主要是研究污染物質對人致突變、致畸變、致癌的作用與機理,普遍開展了化學物質的毒理試驗,進行污染物的篩選工作。經試驗已證實對動物有致癌作用的物質有1000多種,對人體有致癌作用的物質有10多種。研究表明,這些物質作用於體細胞,引起體細胞的突變,在有機體未能抗禦的情況下,則發生腫瘤或白血病。

許多國家大力研究無公害和少公害的工藝技術,研究資源循環利用的途徑。日本的環境科研費用大部分用於研究防治工業公害的新技術,如無公害煉銅、無公害電鍍、低噪音的壓力機、防治飛機公害等,以及各種封閉工藝流程的研究,試制電動汽車和減少尾氣排放的無公害汽車等。有的造紙廠鹼回收率已達到98.5%,每噸紙只耗水70噸左右。加拿大研究成功用漂白廢水制漿,不外排廢水。日本燒鹼廠每噸燒鹼耗汞量大幅度下降,現已推廣應用離子交換膜制鹼,徹底消除了汞污染。美國重點研究工業閉路循環技術,發展精密的分離技術,回收利用廢水中的有用物質和水。美國有將近一半的煉油廠部分採用氣冷代替水冷,減少廢水排放。美國喬立愛特煉油廠每煉1噸油僅耗水0.5噸。在消除大氣污染方面,美國於1970年成功地研究出回收低濃度二氧化硫煙氣的裝置。汽車採用催化轉換器後,排氣污染減少80%。

從公害防治技術來看,國外大體經歷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在60年代初期,一般採取污水凈化處理和高煙囪排放的辦法,這些措施雖可消除部分污染,但投資大,經常運轉費用多。第二階段即70年代初期,發展閉路循環,減少廢氣的排放。第三階段開始從單項治理發展到綜合防治和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的研究,盡量把資源利用起來,不排廢物;把許多有原材料供應聯系的工廠集中在一起,相互協作,相互依存。有的國家把資源循環利用,從原材料的獲取、加工製造,甚至最終棄置、再利用或再循環,作為全面估價資源開發利用的依據。

一些工業發達國家積極開發環境監測預報技術,普遍採用自動分析儀器,建立自動化監測站,利用電子計算機收集、整理和儲存監測數據,並且逐步實行污染預報。新加坡城市美化、環境污染治理成效顯著。美國紐約建立了監測水質和大氣的自動電子監測系統,包括12個水質監測站、11個大氣監測站、一個情報中心和一個計算中心,採用B3500電子計算機進行自動控制和數據處理。日本47個都道府縣都有自動化的大氣監測點。

環境分析測試技術正向著分析測試方法標准化、監測技術自動化、數據處理計算機化發展。各種近代先進技術,如激光雷達、紅外照相等已成功地應用於環境監測。美國1972年發射的地球資源觀測衛星「ER-TS-A」裝備有監測海洋污染的儀器,包括多譜攝影機、電視攝影機、多譜掃描器、微波掃描器和多譜輻射計等。美國最近還利用激光射線技術作為環境污染的遙測工具,在飛機上裝置激光射線區域剖析器,可以精確地測定采礦區環境污染的程度、河流無定點污染、河流熱污染、海洋油污染等。瑞典應用激光射線來監測煙囪排放的煙塵。日本研究用電磁場監視海洋污染技術。

E. 環境污染與人體健康

當今世界上已有化學物質達500萬種之多,而且每年還有數以千計的新化學物質合成。據估計,進入人類環境的約有96000種。全球每年有多達上千萬噸的石油、數億噸的垃圾、600×104t的磷、200×104t的鉛以及數萬噸的As2O3等致癌有機物和有毒有害物質進入江、河、湖、海等水體中。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有害副產品絕大多數未經任何處理就被排放到人類的生存環境中,從而對土壤、河流和地下水造成嚴重污染。

由聯合國和世界銀行支持成立的21世紀世界飲用水委員會經研究指出,全球一半以上的主要河流正面臨乾燥與污染的威脅,1999年全球因污染造成的「環境難民」多達2500萬人,首次超過因戰爭而造成的難民人數。

目前,全球有近50個國家嚴重缺水,20億人飲水困難。在發展中國家因缺乏安全和足夠的飲用水而導致的疾病有50多種,平均每天發生與水有關的疾病65萬起,每天要奪走2.5萬人的生命。聯合國人口與居住環境中心的資料顯示,目前發展中國家175個城市的居民得不到充分的供水,「污染問題是最終引發日益嚴重的城市供水危機的第一因素。」

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的水源污染形勢十分嚴峻,全國90%的城市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每年有590×108t的污水污染江河湖庫,水資源短缺問題將長期存在。國家環保局公布的一份報告(1999)指出,全國32個重點城市的71個水源地,有30個達不到二類飲用水標准,占總數的42%。每年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1.5×108t的糞便污水被排放到各類天然水體,其中95%以上未經過任何處理。全國90%以上城市的地表水水域污染嚴重,約7億人在飲用大腸桿菌含量超標的水,1.7億人飲用被有機物污染的水,近3億城市居民在飲用不潔的水。

由於水質污染,長江水生物處境岌岌可危。據不完全統計,全流域共有污染源4萬多個,日排放工業廢水和城市生活污水達1069×104t,占幹流接納污水量的75%,使長江沿岸污染帶總長達500多千米。2000年2月25日起,長江支流漢江水體開始發生變化,藻類急劇繁殖,截至3月2日,藻類含量已由過去平均每升300萬個驟增至每升4400萬個,創歷史最高紀錄,出現我國內河流域極為罕見的「水華」現象。污染對浮游生物、底棲生物等多種魚類餌料生物造成嚴重危害,破壞了魚類的食物鏈,直接影響魚類生長。

環境污染問題已日趨嚴重,致使人類疾病的構成也發生了變化。過去以傳染病為主的疾病現已被心腦血管病、公害病、職業病等非傳染性疾病所代替。環境污染已引起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的高度重視。

1.環境污染的遷移轉化規律

環境污染根據其屬性可分為三類:

1)一是化學污染,它是環境中的主要污染源,對人體健康威脅最大、影響最廣,常見的有各種害氣體、有毒重金屬及各種農葯、石油化工污染物等。

2)生物性污染,包括各種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蟲卵等。

3)物理性污染,常指雜訊、電磁輻射等。

(1)污染物在環境中的遷移轉化

污染物在環境中的遷移轉化是指污染物排放到自然環境中,經過物理、化學和生物作用而發生的遷移轉化過程。這種遷移、轉化、循環和富集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取決於污染物本身的性質及其所處的環境條件。在非生物環境介質中,污染物總是由濃度高的地方向濃度低的地方遷移;在生物體中,具有蓄積性的化學污染物很容易在生物體中富集,使污染物逐級濃縮,生物死亡後,經過腐敗分解,這些污染物最終又回到環境中去。污染物在環境中轉化,既有降解過程,又有合成過程;既有有機物的無機化,又有無機物的有機化。

污染物在環境中的遷移轉化機理十分復雜,可歸納為三個方面:物理性遷移轉化(稀釋作用、沉澱作用)、化學性遷移轉化(中和作用、氧化還原作用、光化學反應)和生物性遷移轉化(生物降解作用,生物轉化作用,生物積累、濃縮、放大作用)。

(2)污染物在人體中的遷移轉化

環境污染物(毒物)作用於人體後,是否能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首先取決於污染物的濃度大小和污染物在人體內的代謝速度。污染物進入人體後,一方面破壞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使人體中毒或產生潛在性危害;另一方面,人體通過各種防禦機制與代謝活動使污染物降解並排出體外。因此,了解環境污染物在人體中的代謝過程對研究污染物與人體相互作用的規律是十分重要的。污染物在人體內的代謝過程包括吸收、遷移、分布轉化和代謝等。

環境污染物通過人體細胞膜進入血液的過程稱為吸收。吸收途徑主要是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膚。血液是污染物在人體內得以遷移的主要介質。污染物與血液中何種成分結合將影響其在血液中的遷移速度。

污染物在人體內的分布和污染物的毒性溶解性、存在狀態、代謝特點以及器官的特殊條件等均有密切關系。如經肺部吸入的汞蒸氣,隨血液流向腦組織的侵入率比較大,這一特點是汞蒸氣主要造成腦組織損傷的重要原因之一;可溶性的鈹鹽吸入後主要沉積於骨骼內,而不溶性鈹鹽則主要存留在肺內。

環境污染物在體內轉變成其他衍生物的過程稱為生物轉化。生物轉化的結果常常是使污染物的極性增強,成為水溶性更強的化合物。代謝產物或污染物易於排出體外,其毒性也相對減弱或消失,但有少數污染物經生物轉化後毒性更強。

排泄是污染物以其代謝產物排出體外的過程,是人體物質代謝全過程的最後一個環節。排泄的主要途徑是通過腎臟進入尿液或經過肝臟的膽汁進入糞便。此外,人體的呼吸、汗液、乳液、唾液、淚液、毛發脫落也都是排泄途徑。腎臟是最重要的排泄途徑,其排出的污染物數量超過其他各種途徑排出量的總和。

2.環境污染與人體健康

對人體健康危害程度大、作用時間長、影響范圍廣的污染物主要是化學污染物,寄生蟲、細菌和病毒等生物性污染物也會對人體的健康造成或輕或重的影響。化學污染物按其形態可分為氣體污染物、液體污染物和固體污染物。根據化學組成,又可將其分為無機污染物和有機污染物。化學污染物對人體危害的特點主要表現為低濃度長期效應、多因素聯合作用和遠期潛在性的影響。

環境的任何污染,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人體健康。影響的大小取決於環境污染的程度、污染持續時間和人體的耐受限度。有的環境污染在很短時間便可造成嚴重的急性危害,有的則需經過很長時間才顯露出對人體的慢性危害,甚至可通過遺傳而影響到子孫後代的健康。根據人體中毒程度和病症顯示的時間,可將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分為急性影響、慢性影響和遠期影響三種類型。

急性影響主要表現為急性或亞急性中毒事件。如1983年4月,中國湖北省江陵縣農葯廠排放含砷廢水,嚴重污染附近的飲用水源,致使1046名工人和農民患急性砷中毒,中毒者惡心、嘔吐、四肢無力,眼瞼浮腫,許多人還出現咳血、吐血和便血等症狀。此種影響往往後果嚴重,很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震驚世界的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及1984年12月印度博帕爾毒氣泄漏事故,均造成數千人死亡。

當污染物濃度較低,並長期作用於人體時,可使人產生慢性中毒。由於慢性中毒潛伏期長,病情進展不明顯,很容易被人忽視,而一旦出現症狀時,往往產生不可挽救的後果。

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的遠期影響只是慢性影響的一種特殊情況,它的危害結果的顯露時間可能更長,大多數遠期影響具有致癌、致畸胎的作用,故危害很大。

3.環境污染的防治對策

從環境地球化學角度看,環境污染無非是一些人為的金屬和非金屬元素及各種無機和有機化合物疊加在自然地球化學背景值之上而已。因此,地球化學的基本理論、研究手段和工作方法大多可以用於環境污染的研究。運用環境地球化學理論和方法,系統研究化學元素在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大氣圈和生物圈及各層圈之間的遷移、轉化、分布和富集規律,從理論上闡明環境污染的機制及其效應,研究對策,指導環境綜合治理,是地學工作者的又一項歷史重任。

為了有效防治環境污染,必須開展以下工作:

1)以區域環境地球化學填圖為手段,通過區域環境背景調查,污染物性質、污染源及污染范圍的調查,從地球化學角度評價環境質量。

2)從環境地球化學角度研究人為污染物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對全球環境的影響和發展趨勢。

3)通過污染物的地球化學效應研究,利用污染物的地球化學特性來確定環境污染的綜合治理方案。

4)核廢料污染及處置的地球化學研究。

5)擬建經濟開發區的環境地球化學背景值調查與環境質量參數的確定,為選擇合理的綜合治理方案提供依據。

治理環境污染,要做到標本兼治。嚴格執行污染物排放標准,對各種有毒有害物質首先要進行無害化處理;大力興建城市污水處理廠,對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進行處理。地質礦產開發,應根據礦物元素的共生組合規律,預測預報開發可能引起的污染類型和性質,提出預防措施;對已經造成污染的礦山,應加強監測工作,盡快查明污染類型、污染程度和影響范圍,盡快確立整治方案並開展污染治理工作。

F. 食品污染對人體健康有哪些危害

食品污染人體健康造成的危害主要為影響食品的感官性狀、引起機體急慢性中毒、對機體的遠期危害,如致癌、致突變、致畸作用。具體的危害依食品污染物的不同而不同。

1?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與人體健康主要是由有害微生物及其毒素、寄生蟲及其蟲卵和昆蟲等引起的。肉、魚、蛋和奶等動物性食品易被致病菌及其毒素污染,導致食用者發生細菌性食物中毒和人畜共患的傳染病。致病菌主要來自病人、帶菌者、病畜和病禽等。致病菌及其毒素可通過空氣、土壤、水、食具、患者的手或排泄物污染食品。被致病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品,特別是動物性食品,如食用前未經煮熟或未經必要的加熱處理,會引起沙門氏菌或金黃色葡萄球菌毒素等細菌性食物中毒;食用被污染的食品還可引起炭疽、結核和布氏桿菌病(波狀熱)等傳染病;其他如霍亂弧菌、大腸桿菌、痢疾桿菌、溶血性鏈球菌、口蹄疫病毒、禽流感病毒、甲型肝炎病毒等,從而引起相應的疾病。1988年上海爆發的甲肝大流行就是典型的例子。另外,有些細菌還含有可分解各種有機物的酶類,並在適宜條件下大量生長繁殖,食品被這些細菌污染後,其中的蛋白質、脂肪和糖類可在各種酶的作用下分解,使食品感官性狀惡化,營養價值降低,甚至腐敗變質。

如果食品被寄生蟲或寄生蟲卵污染,人食用後則可引起相應的寄生蟲病,如絛蟲病、腦囊蟲病、腦包蟲病、華支睾吸蟲病(又稱肝吸蟲病)、蛔蟲病等。污染源主要是病人、病畜和水生物。污染物一般是通過病人或病畜的糞便污染水源或土壤,然後再使家畜、魚類和蔬菜受到感染或污染。

真菌廣泛分布於自然界。受真菌污染的農作物、空氣、土壤和容器等都可使食品受到污染。部分真菌菌株在適宜條件下,能產生有毒代謝產物,即真菌毒素,對人畜都有很強的毒性。一次大量攝入被真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品,會造成食物中毒;長期、小量攝入受污染的食品也會引起慢性病或癌症。如黃麴黴毒素不僅具有很強的肝臟毒性,導致急慢性肝中毒,甚至導致死亡,而且還具有很強的致癌性,可引起肝癌、胃癌、腎癌、結腸癌、乳腺癌等癌症。黃麴黴毒素是黃麴黴菌產生的活性物質。黃麴黴菌是真菌的一種,普遍存在於空氣和土壤中,在有氧、溫度較高和潮濕的條件下容易生長,易在花生、玉米、大米、小麥、大麥、棉籽和大豆等農產品上生長發霉。黃麴黴素對食品原料和成品的污染很普遍,我國南方地區、印度、美國和一些東南亞國家的糧產品中黃麴黴毒素污染率均較高。黃麴黴毒素的急性毒性主要是對肝臟造成損害,造成肝細胞變性,脂肪浸潤、膽管增生等。黃麴黴毒素不僅引起家禽、魚類、家畜和其他動物的肝癌等腫瘤,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在糧油、食品受黃麴黴毒素污染嚴重的地區,人類肝癌發病率也較高。國際癌症研究所將黃麴黴毒素確定為一級人類致癌物。

食用被黃麴黴毒素污染嚴重的食品後可出現發熱、腹痛、嘔吐、食慾減退,嚴重者在2—3周內出現肝脾腫大、肝區疼痛、皮膚黏膜黃染、腹水、下肢浮腫及肝功能異常等中毒性肝病的表現,也可能出現心臟擴大、肺水腫,甚至痙攣、昏迷等症。

早在公元前1世紀就有因食用霉變的穀物引起某些疾病,導致孕婦流產、畸胎的記載。霉變的飼料可使家畜的生長減緩,出現畸胎或死亡。20世紀60年代,英國一家農場10萬只火雞食用霉變的花生粉後,相繼在幾個月內死亡,研究人員發現有些真菌毒素不僅具有很強的毒性,而且也是重要的致癌物質。

糧食和各種食品的貯存條件不良,容易孳生各種倉儲害蟲。例如糧食中的甲蟲類、蛾類和蟎類;魚、肉、醬或鹹菜中的蠅蛆以及咸魚中的乾酪蠅幼蟲等。棗、栗、餅乾和點心等含糖較多的食品特別容易受到侵害。昆蟲污染可使大量食品遭到破壞,食用了這些受昆蟲污染的食品也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2?食品中化肥污染與人體健康在農業生產中,由於近幾年大量長期地亂施化肥造成了農業環境的污染,進而給食品帶來了污染。在蔬菜種植中,施用過量的氮肥,再加上蔬菜是富集硝酸鹽的植物性食物,從而對葉菜類蔬菜含硝酸鹽影響最大。人類攝入硝酸鹽約有80%—90%來自蔬菜,雖然蔬菜中的硝酸鹽對人體無害,但它極易還原成亞硝酸鹽,導致癌症發生。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在1993年就規定硝酸鹽的日允許攝入量為0?36毫克/千克(體重),亞硝酸鹽的日允許攝入量為0?13毫克/千克(體重)。從一次測定結果來看,有些蔬菜(葉菜類)硝酸鹽含量已經超標,大多數蔬菜的亞硝酸鹽含量尚未超標,但腌制的芥菜已明顯超標,對人類的身體健康存在著一種潛在威脅,應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

被硝酸鹽污染的蔬菜對人體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兩方面:一是硝酸鹽含量高可能會引起高鐵血紅蛋白症;二是硝酸鹽、亞硝酸鹽是強致癌物質亞硝酸胺的前體,可誘發消化系統癌變。

3?食品中的農葯污染與人體健康有機氯類農葯在我國使用長達30餘年。雖然1983年停止生產有機氯類農葯,但它們的殘留問題仍不容忽視。如DDT、六六六的殘留期長達50年。有機氯類農葯揮發性不高,脂溶性強,化學性質穩定,易於在動植物富含脂肪的組織及谷類外殼富含脂質的部分中蓄積。

人體長期攝入含有有機氯農葯的食物後,主要造成急、慢性中毒,侵害肝、腎及神經系統;此外,農葯還具有環境激素的作用,對內分泌及生殖系統也會造成一定損害。

在肝病高發的某縣,腫瘤病人體內脂肪中的DDT和六六六殘留量都高於健康人的水平。國外有人提出警告,即使立即停止使用DDT、六六六,現在人體脂肪中的蓄積量在10—20年內也不會改變。

我國自停止使用有機氯類農葯以來,有機磷類農葯已成為最主要的一類農葯,尤其是蔬菜、瓜果、茶葉等用量較大。據某市調查,在蔬菜上使用較多的是樂果、DDV、甲胺磷、馬拉硫磷等,而且在使用這些農葯後都難於做到安全間隔以後進入市場。

經常攝入微量有機磷農葯可引起精神異常、慢性神經炎,對視覺機能、生殖功能和免疫功能有不良的影響,尚有致癌、致畸、致突變等危害。

4?食品中重金屬和非金屬的污染與人體健康有害金屬與非金屬對食品產生污染的主要來源就是工業生產中的廢水、廢氣、廢渣(簡稱「三廢」)不經處理隨便排放,使水和土壤污染,再造成種植、養殖的糧食動物污染,這是食品有害金屬與非金屬污染的重要原因。未經處理隨便排放的「三廢」中含有大量的汞、鎘、砷、鉛、鎳、銻、錫、鈷、鉻、氟和硒等,可使水源和土壤遭到嚴重污染。通過灌溉、養殖和栽培,有害污染物經動、植物的吸收、富集,進入食物鏈,使魚蝦等水產品和糧食以及其他農副產品等受到嚴重污染。

汞的污染:據調查,江蘇省主要水系中魚體內汞的檢出率達100%。魚體內的汞有95%以上是毒性很強的甲基汞,對人體的危害較大,不但損害中樞神經系統,引起一系列的神經和精神症狀,而且遺傳,易發生畸胎。

在日本水俁地區就有6%的「水俁病」是先天的,這些小孩表現為發育不良、智力減退、畸形,有的癱瘓而死。經過「三廢」中廢水灌溉後的糧食、蔬菜、瓜果中的汞檢出率也很高,有些含量已超過了國家標准。

鎘的污染:鎘在一般環境中相當低,但通過食物鏈的富集後,可達到相當高的濃度。由於含鎘工業廢水排入水體,水生生物能從水中濃集鎘。其體內濃度可比水體含鎘量高4500倍左右。食物是攝入鎘的主要來源,人體每天所攝入的鎘,僅有很小一部分排泄出來。隨食物進入體內的鎘經消化系統吸收進入血液,血液中的鎘大部分進入腎臟和肝臟,並在體內蓄積,引起腎近曲小管上皮細胞的損害,臨床上出現高鈣尿、蛋白尿、糖尿、氨基酸尿,最後導致負鈣平衡,引起骨質疏鬆症。

5?食品中有機、無機物的污染與人體健康食品中有機和無機污染物的種類復雜,污染途徑也多種多樣。它們的主要來源有:工業「三廢」的排放等環境污染物導致食品生產過程污染;食品加工過程的污染;食品容器包裝材料污染等。

多環芳烴類是一類數量多、種類復雜、分布廣,與人的關系密切及對人的健康威脅較大的化學致癌物質。多環芳烴主要由各種有機物如煤、柴油、汽油、原油及香煙燃燒不完全而來。苯並芘是多環芳烴類化合物污染食品的一種主要的致癌性污染物。在新鮮肉、煙熏制肉、煎炸烘烤食品、各類蔬菜、水果類、糧食類、海產類、植物油及酒類中都能檢出苯並芘,特別是油炸、燒烤、煙熏食品中致癌物質會大大增加。多環芳烴對人體的主要危害可能是致癌。

流行病專家為了預測食品中的多環芳烴對人體致癌的危險性,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匈牙利西部一地區胃癌明顯高發,調查認為與該地區居民經常吃家庭自製含苯並芘比較高的熏肉有關;前蘇聯曾報道拉脫維亞一個沿海地區胃癌明顯高發,據認為是吃熏魚較多而致。

亞硝胺也是公認的致癌污染物之一,對動物所有的重要器官都可發生作用,但以肝臟和食管最為敏感,由於生成亞硝胺的前體物質二級胺和亞硝酸鹽在自然界分布很廣,並可在動物和人體內生成,因此亞硝胺也是食品中普遍存在的有害物質,亞硝胺與苯並芘對食品的污染都與加工方法有關,如生鯉魚的亞硝胺為4微克/千克,經熏制後增至9微克/千克;如經硝酸鹽發色後再煙熏處理,可增至14—26微克/千克。

氯乙烯、A?苯基r奈胺、苯二甲酸二辛酯是食品包裝、容器材料中的有害物質。氯乙烯是塑料製品的單體,具有致癌性,在氯乙烯中添加的增塑劑(苯二甲酸二辛酯)、穩定劑都有一定毒性,當接觸水、油、酒精、酸、鹼時可能溶解遷移到食品中去。如果用了含氯乙烯的塑料製品做食品包裝,則可導致食品的污染;如使用含有增塑劑的聚氯乙烯容器盛放淡水或海水飼養魚時,可導致魚死亡。據試驗,苯二甲酸二辛酯能引起白細胞增加、貧血、血尿、中樞神經系統的纖維細胞死亡等。

又如仿瓷餐具,也叫密胺餐具,是一種在餐館、家庭廣泛使用的新型餐具。據中新網2009年4月12日報道,最近,北京、河北兩地在對仿瓷餐具的檢測中,發現部分企業存在甲醛超標等質量問題。深入調查發現,一些企業竟然在用禁用原料尿素甲醛樹脂生產仿瓷餐具。尿素甲醛樹脂遇高溫易分解出甲醛,而甲醛是公認的致癌物質,用這樣的餐具盛裝食品,必然會導致食品的污染。

G. 空氣污染對人的健康造成哪些危害有幾點

空氣污染的危害:
一、大氣污染對人體和健康的傷害
大氣污染物主要通過三條途徑危害人體:一是人體表面接觸後受到傷害,二是食用含有大氣污染物的食物和水中毒,三是吸入污染的空氣後患了種種嚴重的疾病。從下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到:各種大氣污染物是通過多種途徑進入人體的,對人體的影響又是多方面的。而且,其危害也是極為嚴重的。

二、大氣污染危害生物的生存和發育
大氣污染主要是通過三條途徑危害生物的生存和發育的:一是使生物中毒或枯竭死亡,二是減緩生物的正常發育,三是降低生物對病蟲害的抗禦能力。植物在生長期中長期接觸大氣的污染,損傷了葉面,減弱了光合作用;傷害了內部結構,使植物枯萎,直至死亡。各種有害氣體中,二氧化硫、氯氣和氟化氫等對植物的危害最大。大氣污染對動物的損害,主要是呼吸道感染和食用了被大氣污染的食物。其中,以砷、氟、鉛、鉬等的危害最大。大氣污染使動物體質變弱,以至死亡。大氣污染還通過酸雨形式殺死土壤微生物,使土壤酸化,降低土壤肥力,危害了農作物和森林。

三、大氣污染對物體的腐蝕
大氣污染物對儀器、設備和建築物等,都有腐蝕作用。如金屬建築物出現的銹斑、古代文物的嚴重風化等。

四、大氣污染對全球大氣環境的影響
大氣污染發展至今已超越國界,其危害遍及全球。對全球大氣的影響明顯表現為三個方面:一是臭氧層破壞,二是酸雨腐蝕,三是全球氣候變暖。

1. 南極上空出現臭氧洞
在離地面10—55千米的平流層里,大氣中的臭氧相對集中,形成了臭氧層。大氣中有了臭氧層,起著凈化大氣和殺菌作用,可以把大部分有害的紫外線都過濾掉,減少了對人體的傷害,而且使許多農作物增產。臭氧過濃會使人體中毒,而臭氧含量減少,紫外線就長驅直入,使人體皮膚癌發病率增加,農作物減產。科學家已經發現,在南北兩極上空的臭氧減少,好象天空坍塌了一個空洞,叫做「臭氧洞」。紫外線就通過「臭氧洞」進入大氣,危害人類和自然界的其它生物。「臭氧洞」的出現,同廣泛使用氟里昂(電冰箱、空調等的製冷材料)。現在,美國和歐洲等國家決定,自2000年起,停止生產氟里昂。

空氣污染導致的霧霾危害:
冬霧有「冬季殺手」之稱,加上工業廢氣、汽車尾氣、空氣中的灰塵、空氣中的細菌和病毒等污染物,附著於這些水滴上,人們在日常生活和出行中,這些物 質會對人體的呼吸道產生影響,可能會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急性氣管支氣管炎及肺炎、哮喘發作,誘發或加重慢性支氣管炎等。特別是小孩呼吸道鼻、 氣管、支氣管黏膜柔嫩,且肺泡數量較少,彈力纖維發育較差,間質發育旺盛,更易受到呼吸道病毒的感染。人長時間處於霧天中,可引起氣管炎、喉炎、肺炎、哮喘、鼻炎、眼結膜炎及過敏性疾病的發生,對幼兒、青少年的生長發育和體質均有一定的影響。此外,大霧天氣空氣質量差,抵抗力較差的糖尿病患者極有可能出現 肺部及氣管感染而加重病情。[9]

H. 環境問題對人們的健康有什麼危害

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大氣污染物對人體的危害是多方面的,表現為呼吸系統受損、生專理機能障礙屬、消化系統紊亂、神經系統異常、智力下降、致癌、致殘。

人們把這個災難的煙霧稱為"殺人的煙霧"。大氣中污染物的濃度很高時,會造成急性污染中毒,或使病狀惡化,甚至在幾天內奪去幾千人的生命。

(8)污染健康擴展閱讀:

污染源主要有:

1、人們生活中排出的廢煙、廢氣、噪音、臟水、垃圾。

2、交通工具(所有的燃油車輛、輪船、飛機等)排出的廢氣和噪音。

3、大量使用化肥、殺蟲劑、除草劑等化學物質的農田灌溉後流出的水。

4、礦山廢水、廢渣。

5、機器噪音,電磁輻射,二氧化碳污染等。

I. 環境污染對人體有哪些危害

空氣中如氟污染嚴重,還會引起骨質增生,長骨刺,骨質變脆易折或駝背。
大氣污染還會造成空氣中的正負離子失去平衡,使人的健康受到危害。實驗證明,將動物置於排掉負離子的空氣中,2~8天中即死亡。因為負離子對於動物呼吸起重要作用,氧只有靠負離子才能存在於血液中。
目前,對人類威脅最大的癌症,大多與空氣污染有直接或間接關系。當煤燃燒時,由於高溫裂解,會產生一種強致癌物質3.4苯並芘。每燃燒1千克煤便可產生6~14微克3.4苯並芘,當人吸入0.4微克時,就足以使人致癌,這已為醫學界所確認。濃縮了的煙霧可致癌;工廠排出的廢氣中如含有微量的砷、鉻、鎳、鈹、氧化氮和氮氫化合物等,除直接引起呼吸系統的各種疾病外,還會在紫外線的作用下,形成致癌物質。20多年來,我國癌症死亡率上升了1.45倍,癌症死亡人數在死因中已從原來的第九位上升到第二位。
據日本首相府發表的文件說,每3個日本人中就有一個人的健康是由於工業廢氣對周圍環境的污染而在某種程度上受到損害。

J. 大氣污染對人們的健康有什麼危害

污染的大氣可以嚴重影響人們的健康。在低濃度空氣污染物的長期作用下,可引起上呼吸道炎症、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及肺氣腫等疾病。冠心病、動脈硬化、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也是空氣污染。癌症,尤其是肺癌的多發,更與空氣污染有密切的關系。

另外,空氣污染還會降低人體的免疫功能,使人的抵抗力下降,從而誘發或加重多種其他疾病的發生。大氣污染對農業、林業、牧業生產的危害也十分嚴重。一般植物對二氧化硫的抵抗力都比較弱,少量的二氧化硫氣體就能影響植物的生長機能,發生落葉或死亡現象。在一些有色金屬冶煉廠或硫酸廠的周圍,由於長期受二氧化硫氣體的危害,樹木大都枯死。工廠排出的含氟廢氣除了污染農田、水源外,對畜牧業也有很大的影響。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