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共衛生 » 依法把關

依法把關

發布時間: 2020-11-23 07:18:09

❶ 政府全面推進依法行政有什麼重要意義

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是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針對當前政府履行職能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全面深刻闡釋了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的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務,對於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是建設法治政府的內在要求。2004年國務院發布了《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確立了建設法治政府的目標。此後又先後發布了《國務院關於加強市縣政府依法行政的決定》《國務院關於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見》,有力推進了法治政府建設進程。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基本建成。

所謂法治政府,就是行政主體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當、高效便民、誠實守信、權責統一的要求,行使權力,履行職責,承擔責任。這一方面要求政府在法治化軌道上行使行政權力,防止權力任意擴張,行政行為的主體、許可權、依據和程序都要嚴格遵守法律規范,做到不越權、不濫權;另一方面要求政府全面履行法定職能,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方面職能都要履行到位,該管的一定要管住管好,做到不缺位、不失職。同時,要有強烈的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積極回應社會公眾的需求和關切,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事不避難,敢抓敢管,切實履行好法定職能。

1、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對保證法律有效實施至關重要。

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國家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總體上實現了有法可依。法治建設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要更加註重保證法律有效實施,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行政機關是實施法律法規的重要主體,我國80%以上的法律法規是由行政機關執行的,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是法律實施的重中之重。忠實執行憲法和法律,是各級政府的神聖職責。只有作為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者的各級政府充分發揮引領和表率作用,帶頭信仰法治、堅守法治,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做到所有行政行為都於法有據、程序正當,才能在全社會牢固樹立法律的尊嚴和權威,使人們充分相信法律、自覺運用法律,形成全社會對法律的信仰,從根本上保證法律得到有效實施。

2、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是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重要保障。

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創新社會治理體制、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系,在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決定性作用和充分發揮社會力量作用的同時,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就要求政府必須加快轉變職能,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最大限度減少對微觀事務的干預,把精力主要放在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提供必需的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上,實現從「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轉變。政府具體哪些該放、哪些該管,可以行使哪些權力,應當承擔哪些責任,最終要通過法律形式予以明確。只有這樣,才能對政府與市場、社會的邊界作出清晰界定。

3、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是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的迫切需要。

公信力和執行力是政府的生命力,也是執政黨執政能力的具體體現,關乎人心向背、事業興衰。當前,各級政府的公信力和執行力與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以及人民群眾的期待相比還有距離。一些地方和部門還存在違法違規、失信於民、政令不暢、執行不力等突出問題。下決心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強調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政府只有自覺接受法律約束,行使法定職權,遵循法定程序,並承擔法定責任,才能樹立守規則、可信任的良好形象,形成穩定的社會預期,並有效引導其他社會主體的行為。同時,各級政府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主動性,全面履行法定職責,對上級的工作部署不折不扣地執行,對群眾反映的問題全力以赴地解決,健全監督體系和問責制度,切實提高行政效能。

二、准確把握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的基本要求。

堅持職權法定。職權法定是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是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的基礎。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必須用法律法規調整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系,努力做到政府職權法授、程序法定、行為法限、責任法究。

堅持職權法定,首先要依法規范行政機關的職能和許可權,科學合理設置政府機構,核定人員編制,推進政府職責、機構和編製法定化,實現組織法定。《決定》明確提出,「推進機構、職能、許可權、程序、責任法定化。」行政機關不得法外設定權力,是法治政府的基本特徵,是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的關鍵。但實踐中,行政機關在法律法規之外擅自設定權力的情況還比較突出,例如增加審批環節、增設審批事項、違法實行優惠政策、實行地方和行業保護等。因此,行政權力要嚴格實行「授予原則」。各級行政機關無論履行哪一項職能,從行為到程序、從內容到形式、從決策到執行都必須符合法律規定,行政權力必須在法律和制度框架內運行。

堅持全面履職。全面履職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關系的核心環節。只有各級政府全面履行好法律賦予的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才能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全面履行職能,必須繼續簡政放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釐清政府與市場邊界,讓政府更好歸位、市場更大發力、群眾更多受益。

全面履職要求各級行政機關積極依法履行職責,切實落實好依法作出的各項決策,維護好、實現好法律體現的意志和利益要求,不能只是被動履責或者消極行政。《決定》指出,「行政機關要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要「勇於負責、敢於擔當」。同時,各級行政機關還必須依照法治精神主動作為,嚴格在法律制度框架下實施行政管理。《決定》強調,「堅決糾正不作為、亂作為,堅決克服懶政、怠政,堅決懲處失職、瀆職。」當前,全面履行政府職能,還要更加重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加快建設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更好發揮政府提供公共服務、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作用。回應社會關切,加強市場監管,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安全生產、食品安全、環境保護、社會治安等方面的突出問題,維護經濟社會秩序。

堅持權責統一。權責統一是法治政府的內在要求。政府的權力是人民通過法律賦予的,要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權利與義務統一、職權與職責統一,是法治的基本要求,是現代責任政府的基本理念。把國家法律賦予的公共權力當作部門權力和個人權力,或者只行使權力不承擔責任的做法,都違背了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

堅持權責統一,要依法做到執法有保障、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侵權需賠償。它要求行政機關必須對法律負責,承擔因自身行政行為違法或不當產生的各種法律責任。有權必有責,有權要盡責,不允許存在無責任的權力;用權受監督,監督要全面,不允許存在不受監督的權力;違法要糾正,人員要問責,有健全的行政糾錯機制和責任追究機制。有些地方和部門行政權力運行不透明,監督渠道不暢通,對行政權力的監督制約和行政問責失之於寬、失之於軟,有案不查、有錯不糾、有過不懲的問題還在相當程度上存在。這些問題不解決,就難以建成真正的責任政府。行政機關違法或者不當行使職權,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實現權力和責任統一。對缺位、越位、錯位的行政行為都要強化監督制約和責任追究,不能讓制度成為紙老虎、稻草人。

堅持各級政府履行好各自職責。推進各級政府事權規范化、法律化,完善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權的法律制度,是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的前提。針對改革實踐中存在的中央和地方經濟社會事務管理權責邊界模糊、職能錯位,中央與地方政府事權調整主要依據政策性文件,缺少法律約束力和權威性等問題,《決定》提出「推進各級政府事權規范化、法律化,完善不同層級政府特別是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權法律制度,強化中央政府宏觀管理、制度設定職責和必要的執法權,強化省級政府統籌推進區域內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職責,強化市縣政府執行職責」,為各級政府更好地發揮各自優勢、依法全面履行職責指明了方向。

強化中央政府宏觀管理、制度設定職責和必要的執法權,就是要求中央政府在逐步減少微觀和具體管理事項的同時適度加強中央事權,將國防、外交、國家安全等關系全國政令統一、維護統一市場、促進區域協調、確保國家各領域安全的重大事務集中到中央政府,加強國家統一管理。中央政府進一步改善和加強宏觀管理,強化發展規劃制定、制度機制設計、全局性事項統籌管理、體制改革統籌協調等職能,促進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同時,強化中央在重要領域必要的執法權。

強化省級政府統籌推進區域內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職責,就是要求把有關省域內居民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任務交給省級政府。強化市縣政府執行職責,就是要求強化市縣政府在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環境保護等方面執行職責,更加主動地採取措施,切實解決與人民群眾日常生產、生活直接相關的食品安全、市政管理、環境污染等突出問題,充分發揮市縣政府貼近基層、就近管理的優勢。通過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界定和明確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的事權,減少上級政府向下級政府授權的隨意性,切實保障各級政府在法治化軌道上開展工作。

三、保障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的主要任務。

完善行政組織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健全組織法制和程序規則是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的重要保障。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以規范和控制政府權力為核心的行政法律體系逐步形成,但總體來看,行政組織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還不完備。部門職責分工主要通過「三定」規定解決,中央和地方的關系更多依靠政策調整,行政機關職能交叉、機構重疊、政出多門等問題依然比較突出;對行政處罰、行政許可、行政強制以外的行政行為尚欠缺程序規定,行政機關自由裁量權較大。

因此,要按照《決定》關於「完善行政組織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進機構、職能、許可權、程序、責任法定化」的要求,將加快推進行政組織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建設作為構建規范政府職能履行法律體系的重點,以法定化方式確定政府的權力來源和邊界、機構職責設置與人員配備,把各類行政行為運行的全部過程納入法治化軌道,為形成權職責一致、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的行政管理體制提供製度保障。

實行政府權力清單制度。《決定》提出,「推行政府權力清單制度,堅決消除權力設租尋租空間。」目前,60個有行政審批事項的國務院部門已經公開了行政審批清單,全國省級、市級、縣級權力清單也在陸續公布。在已有工作基礎上,推行政府權力清單制度要做好以下工作:

1、全面梳理政府權力事項,明確政府權力邊界。

除了行政審批事項,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及其工作部門要對憲法和法律法規賦予的許可權、職權范圍和程序等進行全面梳理,明晰法定許可權和程序。這是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的前提和基礎。對存在權力交叉的事項,各級政府和同級不同部門之間要加強銜接協調,劃清許可權,明確責任。對超越法律法規范圍,通過紅頭文件違法設立的權力事項,應堅決予以取消。對違法實施行政權力的非行政主體,要堅決清理。對應該加強的行政權力也要加強,做到簡政放權和加強監管齊推進、相協調。

2、編制政府權力清單,並向社會公開。

對政府及其部門的權力設定依據、實施主體進行審核確認,編製成目錄,向社會公開,主動接受社會監督。政府權力清單之外的權力,一律不得實施,更不得違規新設。政府權力清單要根據法律法規的修改完善進行動態調整。

3、完善制度,規范政府權力運行過程。

對政府權力行使的程序、環節、過程、責任進行分解細化,並制定相應的政府權力行使標准、運行流程、監督制約制度,防止政府權力行使的隨意、異化和濫用。

健全監督問責機制。對政府權力的有效監督是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關鍵。

①加強政府內部監督。行政機關內部應健全績效考核制度,科學合理設計考核指標體系,突出責任落實,考核結果作為工作人員獎勵懲處、晉職晉級的重要依據。同時,健全相應的獎勵制度,對績效突出的部門和人員予以表彰。上級行政機關要切實加強對下級行政機關的指導和監督,及時糾正違法或不當行政行為。

②加大政府信息公開。行政機關應將政府信息公開作為依法行政的重要內容,依法公開行使職權的依據、條件、要求、過程和結果,使行政權力公平透明運行,讓群眾看得到、聽得懂、能監督。

③嚴格行政問責。要加強行政問責立法,依法規范和保障行政問責。嚴格執行行政監察法、公務員法、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和關於實行黨政領導幹部問責的暫行規定,堅持有錯必糾、有責必問。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政不作為、失職瀆職、違法行政等行為導致一個地區、一個部門發生重大責任事故、事件或者嚴重違法行政案件的,要依法依紀嚴肅追究有關領導直至行政首長的責任,督促和約束行政機關和工作人員依法行使職權、履行職責。

❷ 依法如何嚴懲

聽說賴昌星真有可能要回國了,至少他的前妻已經先走一步,自動歸案。回想過去這么多年,中方或者派人直接找他談判,或者和他在加拿大對簿公堂,又或者利用外交途徑游說加國有關單位,始終沒法把他帶回受審。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呢?依據加拿大司法單位的說法,主因是貪污重犯在中國有可能判死刑,而加拿大是個沒有死刑的國家。其實中國政府也曾公開承諾絕對不會把賴昌星送上刑場,但加拿大那邊就是不相信。不只不信,在他們看來,這種承諾本身就說明了中國的司法有問題:假如你的司法真是公正而可信的,你又怎能在審判之前就先斷言被告不會被處以極刑呢? 從這個「軍規22條」(catch22)式的詭局,我想起了許多官員常常放在口邊、許多媒體常常用在筆下的四個字:「依法嚴懲」。 一些官場和媒體的常用語就跟口號一樣,聽起來十分正式,稍作分析便知道漏洞重重。只是這種語言有麻痹大腦的作用,聽得多說得多,習以為常,大家很容易就會久而不覺其怪,絲毫不察其中的矛盾甚至荒謬。「依法嚴懲」就是一個好例子了。遇上重大罪案,有些官員想也不想就說「我們一定會依法嚴懲那些歹徒」;發現重大弊端,有些報刊的社論會呼籲當局「必須依法嚴懲涉事人員」。大家說得如此順口,似乎完全沒意識到「依法」與「嚴懲」是不能這么簡單就接起來的。 如果真正依法,一個嫌犯怎可能連審都還沒審,便知道他一定有罪,而且還會被重判嚴懲?如果真正依法,一個嫌犯就算肯定獲罪,我們也絕不可能在開庭之前便斷定他得到的處罰必定是嚴厲的。簡單地講,「依法」就不可能「嚴懲」。有些官員甚至在還沒捉到疑犯之前,便對媒體預言那些罪大惡極的傢伙一定會被「依法處以極刑」,這就更令人不知該從何說起了。 「依法嚴懲」這個說法其實是運動年代的遺留物,那時候法治不彰,公平審訊只是幻想。而法庭,與其說是查明真相的地方,倒不如說是面向革命群眾的舞台。它不是用來搞清楚一個人究竟有罪沒罪的場合,而是個揭露罪犯惡行,羞辱他教訓他,然後定罪量刑的教室。在那個年代,一個人在被押上法庭以前就已經是罪人了,而刑罰的分量和方式也早在審訊之先便已大致確定。審訊只不過是把這些東西組合起來,將抽象刑律應用在具體個人身上的程序。這就叫做「依法嚴懲」了。 必須考慮它在語用上的含義。一是昭告天下,我們懂法律了,而且尊重法律法制;大家可以放心,我們絕對不會隨隨便便捉人,草草率率判刑,一切有根有本,非常正當。二是讓社會安穩,讓大家知道作姦犯科的傢伙一個也跑不掉,而且都得嚴厲懲治。既要人認識到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又要人感到中國如今已經是個法治國家,所以我們才會沿襲「依法嚴懲」這個古怪的說法,直至今日。 由於中國曾經經歷過一個「無法無天」的時代,而且法制建設也還處於現在進行式的狀態,有待完善;所以害怕別人說我們不講法律不重法治,便是我們的集體無意識里的一種憂慮了。難怪「依法」幾乎被說成了口頭禪,常見各級公務人員動不動就用「依法」修飾任何動詞任何語句,深怕別人以為他們行事有不依法不合法之嫌。可「依法」說得多了,我們就很容易忘記它的確切意義,弄出「依法嚴懲」以至「依法處以極刑」這類句式,使人以為中國式的依法就是還沒捉到人更還沒開庭,就已能未卜先知地斷定疑犯難逃嚴懲。

❸ 如何深入推進依法行政 加快建設法治政府

建立三級聯動政務服務機制

全面實現網上審批

在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方面,《意見》明確要求建立三個「清單制度」,即行政權力清單制度、政府責任清單制度和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對行政權力實現「清單之外無權利」,進一步明確部門職責邊界。同時,針對市場主體自願的投資經營和民商事行為,只要不屬於法律法規禁止進入的領域,不損害第三方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國家安全,政府不得限制進入。

在政務服務和公共資源交易體系建設方面,《意見》要求所有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均納入政務服務平台受理辦理,建立省、市、縣三級聯動服務機制,全面實現網上審批。

政府能否做到依法行政,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政府依法決策機制是否健全。《意見》強調各級政府部門全面落實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

省政府將制定《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明確重大行政決策的范圍和標准,把部門論證、公眾參與、民主協商、專家論證、專業機構測評、成本效益分析、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作為重大行政決策必經程序。

同時,要建立行政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省政府制定《重大行政決策責任追究辦法》,明確追責主體、追責范圍、追責方式,對決策嚴重失誤或依法應及時作出決策但久拖不決造成重大損失、惡劣影響的,實行終身責任追究,嚴格追究行政首長、負有責任的其他領導人員和相關責任人員的法律責任。要加強行政決策案卷管理,實現決策過程全記錄,發生決策失誤的,按照「誰決策、誰負責」的原則,嚴格倒查決策責任。

在政府立法制度建設方面,《意見》明確要求完善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草案審查論證機制,建立第三方評估機制,對部門間爭議較大的重要政府立法事項,由政府法制機構委託無利害關系的第三方開展評估。

建設三級信息共享平台

促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

在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方面,《意見》要求大力推進綜合執法,重點在食品葯品安全、工商質檢、公共衛生、安全生產等領域推行綜合執法,試點推行跨部門綜合執法。

在健全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機制方面,《意見》要求,建立行政執法機關、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信息共享、案情通報、案件移送制度。完善案件移送標准,細化案件移送程序,堅決克服有案不移、有案難移、以罰代刑等現象。推進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省、市、縣三級信息共享平台建設,與行政權力依法規范公開運行平台實現對接。

在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方面,《意見》要求嚴格執行重大行政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行政執法機關在作出重大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徵收等重大行政執法決定之前,應當由行政執法機關法制工作機構進行審核。

審核的重點是執法主體是否合法、認定事實是否清楚、證據是否確實充分、程序是否完備、適用法律是否准確、處罰幅度或強制措施是否適當。未經法制審核或者審核未通過的,不得作出決定。

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是推進依法行政的重要抓手。《意見》提出加強行政執法監督隊伍建設,在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探索建立專門行政執法監督隊伍,同時完善行政執法監督方式,堅持日常監督與專項監督、主動監督與受理投訴舉報、事前監督與事中事後監督相結合,增強監督合力和實效。

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是《意見》提出的重要內容。要求健全行政執法人員崗位培訓制度,把法律知識考試作為授予行政執法資格的前提條件,把法律素養和依法辦事情況作為行政執法人員年度考核內容和任職晉升的重要依據。

(3)依法把關擴展閱讀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指出,各級政府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以學習和落實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為契機,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既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的客觀要求,也是提高政府自身建設和管理水平的現實需要。

參考資料:網路-關於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的意見

❹ 「依法行政 為國把關 服務經濟 促進發展」英語怎麼翻譯

carrying out administr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maintain a strict standard,servicing economy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❺ 怎樣准確把握全面依法治國中的三個關系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須正確處理「三個關系」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指出,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於實施。切實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部署落到實處,就必須在認識和行動上釐清和處理好三個關系。
第一,正確處理黨的領導在依法治國中的地位問題。當前,存在以言代法、以權壓法等現象,是因為部分地方和部門把權力凌駕於法治之上,因此,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正確認識和處理黨的領導在依法治國中的地位問題。首先,黨對依法治國負有領導責任。執政黨與法治關系的調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核心問題。我黨對法治負有領導責任,這是依法治國應有之義。必須正確認識依法治國和黨的領導的關系,將黨對法治的領導應貫徹到依法治國的全過程和各個方面。其次,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是一致的。黨與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也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黨要領導法治不是說黨可以超越凌駕於法治之上。再次,黨的領導幹部依法執政,要帶頭遵守法律。《中國共產黨黨章》明確規定,「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黨員領導幹部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要接受管理,更應依據憲法和法律的要求和黨內法規去治國理政。黨員領導幹部不能混同於普通黨員和群眾,應在依法執政中走在老百姓前面,帶頭遵守國家法律。
第二,正確處理治國理政與法治的關系。依法治國強調的就是要依據憲法和法律治國理政,作為治國理政的重要主體的政府應以建設法治政府為目標,依法確立政府的權力清單和法定責任清單,依法履行政府職能,加快改革政府的執法體制,把自己建設成為法治政府。首先,依法履行政府職能。法治政府與人治政府本質的區別是,人治政府往往權大於法、情大於法、人大於法,政府權力不受制約,政府部門以權壓法,政府領導以言代法、以權代法現象普遍存在。法治政府的顯著標志是政府機構職能、許可權、決策程序、責任法定化,政府應推進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和結果公開,以政務公開為常態,以不公開為例外。其次,政府要依法執政,接受法律監督。近年來,頻繁出現的政府部門野蠻執法現象,表明政府在執法方面存在比較突出的問題,也反映了執法部門超脫於法律之外,存在著以權代法的行為,當執法過程中出現了不符合依法執政要求的現象時,就要求依法對政府執法機構和人員進行制約和監督,深化執法體制改革,堅持文明、公正執法。最後,要建設法治政府。治國理政是黨和政府的基本職責,治國理政必須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這就要求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政府。
第三,正確處理全面深化改革與法治的關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重大任務。一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依法治國需要繼續全面深化,另一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又離不開法治這個根本保障。因此,必須處理好改革與法治的關系。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指出,改革要於法有據。首先,要改變過去一些地區和部門的「改革要上路,法律先讓路」的錯誤理念,堅持改革立法先行,發揮立法對改革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其次,改革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方式。法治思維是相對於人治思維的。運用法治思維和方式去推動改革,必須摒棄黨員領導幹部人治思維和方式;改變領導幹部以改革名義想怎麼樣干就怎麼樣乾的錯誤做法;改革中要健全依法決策機制,在改革中堅持法治意識、法治精神、法治思維和法治的方式,確保改革決策的科學性、決策實施的合法性;最後,要實行改革法律責任倒查。要確保改革決策公開公正,為改革決策失誤倒查責任的落實創造條件,對重大決策要實行領導終身負責制,使改革決策於法有據,改革決策實施程序於法有據,改革失誤追查於法有據。

❻ 如何全面推進依法行政

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是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也是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的重要方面。本屆政府組成以來,認真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按照執政為民和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要求,突出強調實行科學民主決策、堅持依法行政、加強行政監督三項准則,並認真貫徹落實,取得明顯效果。國務院制定並印發《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任務,確立了經過十年左右堅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實現建設法治政府的目標。認真貫徹實施行政許可法,切實減少和規范行政許可事項,推進政府職能的轉變和行政管理方式創新。地方各級政府和政府各部門按照國務院的部署和要求,堅持把依法行政作為政府管理經濟社會事務的基本方式,不斷加強制度建設,推進科學民主決策,規范行政行為,強化行政監督,依法行政的意識和能力明顯提高。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依法行政的狀況還不能完全適應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與人民群眾的願望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必須加快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步伐。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重點抓好以下方面: 一是推進政府改革和自身建設。貫徹落實《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依法界定和規范政府在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方面的職能。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推進政府體制創新、機制創新、制度創新和管理方式創新。 二是加強和改進政府立法工作。要以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統領,加強完善發展民主政治、保障公民權利,健全社會保障、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加強社會事業建設、推進社會事業發展,加強社會管理、保持社會安定有序,深化改革開放,完善市場主體、市場交易、市場監管法律體系,加強環境治理保護,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等方面的制度建設。堅持以人為本,尊重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和制度建設的內在規律,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擴大公眾參與政府立法的范圍,確保制度建設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公正性。完善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制度,及時受理和處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提出的審查有關法規的建議。對違反上位法規定、不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要求以及相互"打架"的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該廢止的及時廢止,該修改的及時修改,該撤銷的堅決撤銷。 三是規范行政決策程序。大力推進行政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制度化。加快健全公眾參與、專家論證和政府決定相結合的行政決策機制,完善行政決策聽證、專家論證、責任追究等制度,切實做到依法決策、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確保行政決策真正體現科學發展觀,充分反映人民群眾的意願和要求。堅決防止隨意決策、違法決策,搞各種形式的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對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行政決策事項,除情況緊急的外,作出決策前必須經過聽取意見、專家論證、合法性審查三個環節。提請決策時必須有社會公眾意見、專家論證意見、合法性審查意見以及決策建議。否則,行政機關不得作出決策。除依法應當保密的外,行政決策事項、依據和結果要公開。 四是嚴格行政執法。按照職權法定、權責一致的原則,規范行政執法主體,明晰職責許可權,切實解決多頭執法、多層執法和不嚴格執法的問題。積極推進綜合執法試點,繼續實行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制度,探索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制度。進一步完善行政執法保障制度。堅決糾正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或者搞人情執法、隨意執法。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的規定,堅決制止各種形式的亂罰款和亂收費,堅決糾正下達罰沒收入和收費指標的做法。進一步完善執法聽證程序、規范聽證行為,防止濫用自由裁量權。強化行政執法責任,確保法律、法規和國家各項方針政策得到有效執行,做到令行禁止、政令暢通。堅決糾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或者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等錯誤做法。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應加大執法力度,依法公正處理。 五是切實加強行政復議工作。行政復議是解決行政爭議的重要渠道,具有方便群眾、快捷高效、方式靈活等優勢。各級政府都應把行政復議工作擺到重要位置,充分發揮行政復議在解決行政爭議、化解人民內部矛盾中的重要作用,力爭把行政爭議解決在基層、解決在初發階段、解決在行政機關內部。抓緊制定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提高行政復議效能。加強行政復議能力建設,切實解決一些基層政府行政復議能力偏低、人員不足等問題。 六是提高公務員依法行政的意識和能力。各級行政機關應加強對公務員的法治教育和培訓,切實提高公務員的法律思維能力和依法行政能力。今後應增加法律知識在公務員錄用考試中所佔的比重。公務員特別是擔任領導職務的公務員要帶頭學法、懂法並嚴格執法、依法辦事。認真做好"五五"普法宣傳教育,大力提高全體公民的法律意識和法治理念。教育和引導人民群眾通過法定渠道,以理性合法的方式反映訴求、解決問題,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國研室提供)

❼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要建立什麼,真正做到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

今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這個局開得好不好,關乎我們黨執政興國、人民幸福安康、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百年大計,關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嚴治黨的整體戰略布局,關乎治國理政的法治基本方式和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全面貫徹落實。依法治國的開局,關鍵在全面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各項戰略部署。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緊緊抓住依法治權、依法治官這個關鍵,切實把權力關進法律和制度的籠子里。權力腐敗是法治的天敵,權力濫用是對法治的侵蝕和破壞。我們應當在深入開展制度反腐、法治反腐的同時,進一步推進反腐治權,從源頭上完善監督制約權力的法治體系和法律機制,用制度和法律管人、管權。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緊緊抓住尊重保障人權、實現社會公平正義這個根本,切實堅持法治建設造福人民、保護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法治是人民利益和幸福的保護神。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是要維護和保障人民利益,讓每一個人享受到社會主義社會的公平正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應當在保障民生和社會立法方面有大動作,在推進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方面有大舉措,在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方面有大成效,在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建設方面有新局面。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緊緊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這些「關鍵少數」肩負著帶領人民群眾把依法治國各項部署落到實處的重任,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組織者、推動者、實踐者。徹底否定人治,切實實行法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場中國共產黨發動和領導的深刻革命。法治革命的對象,是人治傳統作風、人治體制機制和極少數固守人治做法的領導幹部。如果領導幹部中的極少數不能認清形勢,不能積極投入依法治國的事業,甚至依然抱「權大於法」之殘、守「領導人意志就是法」之缺,就會成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障礙,必然要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緊緊抓住堅持黨的領導這個核心。《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堅持黨的領導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要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全過程各方面。各級黨委應當切實負起依法治國的領導之責、推進之責、協調之責、監督之責,不斷推進地方、部門和行業的法治發展。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緊緊依靠人民這個主體。在我國,依法治國不是依法治民。人民不是依法治國的客體(對象),而是依法治國的主體。依法治國是人民自己意志之追求,人民自己利益之保障,人民自己權利之維護,人民自己幸福之依託。因此,每一個公民不僅有尊重法治權威、維護法治秩序、恪守法律規范的義務,而且有參與依法治國進程、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責任。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