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共衛生 » 水污染論文

水污染論文

發布時間: 2020-11-23 05:55:55

Ⅰ 求一篇水污染論文(3000字)

50 ,明白加好友

Ⅱ 有關水污染論文

首先讓我們看一個可笑又悲哀的故事,一輛拖拉機在葛洲壩水庫因沒油而熄火,司機看見水庫里成片浮油的水,便用水桶舀起浮油灌入油箱,拖拉機竟突突地開走了。由此可見,我國水污染的嚴重性,我市位於九龍江下游亞熱帶季風區,擁有豐富的淡水資源,10年前,走出家門幾步就可以挑到飲用水,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污染卻日益嚴重,如今我市大部分河水已不能飲用,個別河流連供洗滌之用都不能,人們日常生活用水,只能靠自來水廠供應,一度水一塊五毛錢,個別地方還超過二塊錢,水污染已向人們敲響詳盡

Ⅲ 水污染的論文

由於人們對工業高度發達的負面影響預料不夠,預防不利,導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機: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態破壞.人類不斷的向環境排放污染物質。但由於大氣、水、土壤等的擴散、稀釋、氧化還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質的濃度和毒性會自然降低,這種現象叫做環境自凈。如果排放的物質超過了環境的自凈能力,環境質量就會發生不良變化,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存,這就發生了環境污染。

環境污染有各種分類:
按環境要素分: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
按人類活動分:工業環境污染、城市環境污染、農業環境污染。
按造成環境污染的性質、來源分:化學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雜訊污染、放射性、電磁波)固體廢物污染、能源污染。

環境污染會給生態系統造成直接的破壞和影響,如沙漠化、森林破壞、也會給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造成間接的危害,有時這種間接的環境效應的危害比當時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難消除。例如,溫室效應、酸雨、和臭氧層破壞就是由大氣污染衍生出的環境效應。這 種由環境污染衍生的環境效應具有滯後性,往往在污染發生的當時不易被察覺或預料到,然而一旦發生就表示環境污染已經發展到相當嚴重的地步。當然,環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後果是使人類環境的質量下降,影響人類的生活質量、身體健康和生產活動。例如城市的空氣污染造成空氣污濁,人們的發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環境質量惡化,飲用水源的質量普遍下降,威脅人的身體健康,引起胎兒早產或畸形等等。嚴重的污染事件不僅帶來健康問題,也造成社會問題。隨著污染的加劇和人們環境意識的提高,由於污染引起 的人群糾紛和沖突逐年增加。
目前在全球范圍內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環境污染問題,具有全球影響的方面有大氣環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環境問題等。隨著經濟和貿易的全球化,環境污染也日益呈現國際化趨勢,近年來出現的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問題就是這方面的突出表現。

迄今為止,人類還未在地球以外的其他星球上發現水。水是生命之源,是人類生活上不可缺乏之物質、人體組織中水份占人體重量的百分之六十到七十,其他動物或植物其體內的水份也佔百分之五以上,可見水是維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質。

而近年來,水污染卻非常嚴重,人們大量用水,或排放廢水等,都會造成嚴重的水污染。
一般所稱的水污染,主要是指由於人為因素直接或間接的將污染物質介入於水體後,變更其物理、化學或生物特性的改變,以致影響水的正常用途或危害國民健康及生活環境。
水污染來源包括天然的污染源及人為的污染源,人為的污染源有生活用水和工業廢水的排放、農葯、肥料等物質,經由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滲透與流動而進入水體,使得水體環境受到污染、森林之採伐、耕作、土木工程等人為因素所造成水體中浮游物與溶解物的增加等。

不僅河流、湖泊受到污染,海洋也同樣污染嚴重。污染的江河會繼續污染海洋,而且海上溢油污染事件的頻繁出現,也是污染海洋的重要原因。海洋遭受污染後所產生的一種災害性海洋現象就是赤潮,由於海水過於營養化,某些浮游生物在水中爆發性繁殖,這種生長量特別巨大的浮游生物是粉紅色或紅褐色的,因此染紅了海水,導致了赤潮。赤潮不僅給海洋環境、海洋漁業和海水養殖業造成嚴重危害,而且對人類健康甚至生命都有影響。一方面,赤潮引起海洋異變,局部中斷海洋食物鏈,使海域一度成為死海;另一方面,有些赤潮生物分泌毒素,這些毒素被食物鏈中的某些生物攝入,如果人類再食用這些生物,則會導致中毒甚至死亡。

而水污染又是造成水嚴重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據統計,全世界有100多個國家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問題,其中有28個國家被列為缺水國或嚴重缺水國。目前正在世界許多地區出現的水資源供應危機。
水資源的缺乏和污染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一系列問題。據調查,利比亞和印度目前的水資源開采量分別是其合理利用量的4倍和兩倍,這將直接影響到它們今後的農業生產。泰國首都曼谷由於長期超量開采地下水,致使城市地面出現下沉的危險……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到2030年,發展中國家的城市人口將比現在增加3倍。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面對城市人口激增與十分有限的水資源,人們將束手無策。目前,全世界有14億人生活在缺乏潔凈飲用水的地區,全球每年有700萬人因缺水或飲用不衛生的水而致病死亡。並且居民所患的疾病中,大約80%直接或間接與飲用水不合格有關。

我國水環境的前景也令人擔憂。
我國是一個水資源短缺、水災害頻繁的國家,水資源總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佔有量只有2500立方米,約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在世界排第110位,已被聯合國列為13個貧水國家之一。
多年來,我國水資源質量不斷下降,水環境持續惡化,由於污染所導致的缺水和事故不斷發生,不僅使工廠停產、農業減產甚至絕收,而且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和較大的經濟損失,嚴重地威脅了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威脅了人類的生存。我國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以污染程度大小進行排序,其結果為:遼河、海河、淮河、黃河、松花江、長江,其中,遼河、海河、淮河污染最重。綜合考慮我國地表水資源質量現狀,符合《地面水環境質量標准》的Ⅰ、Ⅱ類標准只佔32.2%(河段統計),符合Ⅲ類標準的佔28.9%,屬於Ⅳ、Ⅴ類標準的佔38.9%,如果將Ⅲ類標准也作為污染統計,則我國河流長度有67.8%被污染,約占監測河流長度的2/3,可見我國地表水資源污染非常嚴重

我國地表水資源污染嚴重,地下水資源污染也不容樂觀?
我國北方五省區和海河流域地下水資源,無論是農村(包括牧區)還是城市,淺層水或深層水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局部地區(主要是城市周圍、排污河兩側及污水灌區)和部分城市的地下水污染比較嚴重,污染呈上升趨勢(金傳良等,1996)。
具體而言,根據北方五省區(新疆、甘肅、青海、寧夏、內蒙古)1995眼地下水監測井點的水質資料,按照《地下水質量標准》(GB/T14848-93)進行評價,結果表明,在69個城市中,Ⅰ類水質的城市不存在,Ⅱ類水質的城市只有10個,只佔14.5%,Ⅲ類水質城市有22個,佔31.9%,Ⅳ、Ⅵ類水質的城市有37個,占評價城市總數的53.6%,即1/2以上城市的城市地下水污染嚴重。至於海河流域,地下水污染更是令人觸目驚心,2 015眼地下水監測井點的水質監測資料表明,符合Ⅰ-Ⅲ類水質標准僅有443眼,占評價總數的22.0%,符合Ⅳ和Ⅵ類水質標准有880和629眼,分別占評價總井數的43.7%和34.3%,即有78%的地下水遭到污染;如果用飲用水衛生標准進行評價,在評價的總井數中,僅有328眼井水質符合生活標准,只佔評價總數的31.2%,另外2/3以上到監測的井水質不符合生活飲用衛生標准。

為了推動對水資源進行綜合性統籌規劃和管理,加強水資源保護,解決日益嚴峻的缺水問題,開展廣泛的宣傳教育以提高公眾對開發和保護水資源的認識,1993年1月18日,第47屆聯合國大會確定自1993年起,將每年的3月22日定為世界水日。

面對嚴峻的缺水、水污染問題,我們應積極行動起來,珍惜每一滴水,採取節水技術、防治水污染、植樹造林等多種措施,合理利用和保護水資源。

迄今為止,人類還未在地球以外的其他星球上發現水。水是生命之源,是人類生活上不可缺乏之物質、人體組織中水份占人體重量的百分之六十到七十,其他動物或植物其體內的水份也佔百分之五以上,可見水是維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質。

而近年來,水污染卻非常嚴重,人們大量用水,或排放廢水等,都會造成嚴重的水污染。
一般所稱的水污染,主要是指由於人為因素直接或間接的將污染物質介入於水體後,變更其物理、化學或生物特性的改變,以致影響水的正常用途或危害國民健康及生活環境。
水污染來源包括天然的污染源及人為的污染源,人為的污染源有生活用水和工業廢水的排放、農葯、肥料等物質,經由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滲透與流動而進入水體,使得水體環境受到污染、森林之採伐、耕作、土木工程等人為因素所造成水體中浮游物與溶解物的增加等。

不僅河流、湖泊受到污染,海洋也同樣污染嚴重。污染的江河會繼續污染海洋,而且海上溢油污染事件的頻繁出現,也是污染海洋的重要原因。海洋遭受污染後所產生的一種災害性海洋現象就是赤潮,由於海水過於營養化,某些浮游生物在水中爆發性繁殖,這種生長量特別巨大的浮游生物是粉紅色或紅褐色的,因此染紅了海水,導致了赤潮。赤潮不僅給海洋環境、海洋漁業和海水養殖業造成嚴重危害,而且對人類健康甚至生命都有影響。一方面,赤潮引起海洋異變,局部中斷海洋食物鏈,使海域一度成為死海;另一方面,有些赤潮生物分泌毒素,這些毒素被食物鏈中的某些生物攝入,如果人類再食用這些生物,則會導致中毒甚至死亡。

而水污染又是造成水嚴重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據統計,全世界有100多個國家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問題,其中有28個國家被列為缺水國或嚴重缺水國。目前正在世界許多地區出現的水資源供應危機。
水資源的缺乏和污染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一系列問題。據調查,利比亞和印度目前的水資源開采量分別是其合理利用量的4倍和兩倍,這將直接影響到它們今後的農業生產。泰國首都曼谷由於長期超量開采地下水,致使城市地面出現下沉的危險……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到2030年,發展中國家的城市人口將比現在增加3倍。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面對城市人口激增與十分有限的水資源,人們將束手無策。目前,全世界有14億人生活在缺乏潔凈飲用水的地區,全球每年有700萬人因缺水或飲用不衛生的水而致病死亡。並且居民所患的疾病中,大約80%直接或間接與飲用水不合格有關。

我國水環境的前景也令人擔憂。
我國是一個水資源短缺、水災害頻繁的國家,水資源總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佔有量只有2500立方米,約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在世界排第110位,已被聯合國列為13個貧水國家之一。
多年來,我國水資源質量不斷下降,水環境持續惡化,由於污染所導致的缺水和事故不斷發生,不僅使工廠停產、農業減產甚至絕收,而且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和較大的經濟損失,嚴重地威脅了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威脅了人類的生存。我國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以污染程度大小進行排序,其結果為:遼河、海河、淮河、黃河、松花江、長江,其中,遼河、海河、淮河污染最重。綜合考慮我國地表水資源質量現狀,符合《地面水環境質量標准》的Ⅰ、Ⅱ類標准只佔32.2%(河段統計),符合Ⅲ類標準的佔28.9%,屬於Ⅳ、Ⅴ類標準的佔38.9%,如果將Ⅲ類標准也作為污染統計,則我國河流長度有67.8%被污染,約占監測河流長度的2/3,可見我國地表水資源污染非常嚴重

我國地表水資源污染嚴重,地下水資源污染也不容樂觀?
我國北方五省區和海河流域地下水資源,無論是農村(包括牧區)還是城市,淺層水或深層水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局部地區(主要是城市周圍、排污河兩側及污水灌區)和部分城市的地下水污染比較嚴重,污染呈上升趨勢(金傳良等,1996)。
具體而言,根據北方五省區(新疆、甘肅、青海、寧夏、內蒙古)1995眼地下水監測井點的水質資料,按照《地下水質量標准》(GB/T14848-93)進行評價,結果表明,在69個城市中,Ⅰ類水質的城市不存在,Ⅱ類水質的城市只有10個,只佔14.5%,Ⅲ類水質城市有22個,佔31.9%,Ⅳ、Ⅵ類水質的城市有37個,占評價城市總數的53.6%,即1/2以上城市的城市地下水污染嚴重。至於海河流域,地下水污染更是令人觸目驚心,2 015眼地下水監測井點的水質監測資料表明,符合Ⅰ-Ⅲ類水質標准僅有443眼,占評價總數的22.0%,符合Ⅳ和Ⅵ類水質標准有880和629眼,分別占評價總井數的43.7%和34.3%,即有78%的地下水遭到污染;如果用飲用水衛生標准進行評價,在評價的總井數中,僅有328眼井水質符合生活標准,只佔評價總數的31.2%,另外2/3以上到監測的井水質不符合生活飲用衛生標准。

為了推動對水資源進行綜合性統籌規劃和管理,加強水資源保護,解決日益嚴峻的缺水問題,開展廣泛的宣傳教育以提高公眾對開發和保護水資源的認識,1993年1月18日,第47屆聯合國大會確定自1993年起,將每年的3月22日定為世界水日。

面對嚴峻的缺水、水污染問題,我們應積極行動起來,珍惜每一滴水,採取節水技術、防治水污染、植樹造林等多種措施,合理利用和保護水資源。

Ⅳ 關於水污染的小論文

關於水污染的小作文
水和空氣、食品是人類生命和健康三大要素。大地因為有水的滋潤而蔥郁美麗,人們因為有水的滋養而歡歌笑語,如果沒有水,世界將會變得寂靜無聲,大地也是一遍乾草枯木。
我們家鄉的曲江河也是遭受污染的一條河,聽爺爺講,原本這條和清澈透底,河裡有許多小魚和蝦,這些魚兒歡快的在河裡游來游去,它們一會兒合攏在一起,一會兒又散開。小孩子們在水裡游泳,玩打水仗,婦女們便在河邊上洗衣,男人們撒網打魚,這種美好的情景使人感到自然和舒暢。可是隨著時代的變化,人們只知道使用干凈的自來水,而不知道愛護這條美麗的小河,人們把垃圾扔到河裡,工廠把污水排到河裡,是這條原本清澈的河,變成了有臟又臭的河,人們再也不願意在河裡游泳洗衣服了。這條又臟又臭的河象是一條臭水溝人們只要經過這都會聞到一股臭味,讓人惡心。
然而,水污染在世界上相當普遍而又嚴重。當水中的有害物質超出水體的自凈能力,這就是發生了污(轉載自爸媽作文網 http://www.8maa.com,請保留此標記。)染。這些有害物質包括農葯、重金屬及化合物等有毒物質,有機和無機化學物質,致病微生物、油類物質、植物營養物,各種廢氣物和放射姓物質等。水污染的來源主要是未加工處理的工業廢水、生活廢水和醫院污水。
世界上每年有1500萬5歲以下的兒童死亡,死亡原因大多與飲水有關。據聯合國統計,世界上每天有2.5萬人由於飲用污染的水而的病或由於缺水而死亡。 水污染給漁業生產帶來巨大的損失。嚴重的污染使大量魚蝦死亡,污染還干擾魚類的洄遊和繁殖,造成生長遲緩和畸形,魚產量和質量大大下降。水污染還造成其他環境的下降,影響人們的游覽、娛樂和休養。
現在,清潔的水已成了人類生死攸關的大問題,解決水污染的水質污染,將對人類社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假如沒有水,就象沒有生命一樣,水就象生命一樣寶貴,所以水也是生命的一部分,為此,人們應該要懂得更加珍惜、愛護水資源,這樣我們的家園才會更美麗。
您可以訪問爸媽作文網(www.8maa.com)查看更多與本文《五年級作文:關於水污染的小作文》相關的文章。

Ⅳ 關於環境污染的小論文

一、全球10大環境問題
1、氣候變暖
2、臭氧層破壞
3、生物多樣性減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銳減
6、土地荒漠化
7、大氣污染
8、水體污染
9、海洋污染
10、固體廢物污染
二、我國環境狀況
1、大氣污染屬煤煙型污染,以塵和酸雨危害最大,污染程度在加劇。
2、酸雨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青藏高原以東地區及四川盆地。華中地區酸雨污染最重。
3、江河湖庫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除部分內陸河流和大型水庫外,污染成加重趨勢,工業發達城鎮附近的水域污染尤為突出。
4、七大水系(珠江、長江、黃河、淮河、海灤河、遼河、松花江)中,黃河流域、松花江、遼河流域水污染嚴重。
5、大淡水湖泊總磷、總氮污染面廣,富營養化嚴重。
6、四大海區以渤海和東海污染較重,南海較輕。
7、漁業水域生態環境惡化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並呈加重趨勢。
8、城市環境污染呈加重趨勢。
9、城市地面水污染普遍嚴重,呈惡化趨勢。絕大多數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10、全國2/3的河流和1000多萬公頃農田被污染。
三、歷年環境日主題
1974年:只有一個 地球
1975年:人類居住
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資源
1977年:關注臭氧層破壞、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濫伐
1978年:沒有破壞的發展
1979年:為了兒童和未來——沒有破壞的發展.
1980年:新的10年,新的挑戰——沒有破壞的發展
1981年:保護地下水和人類和人類食物鏈;防止有毒化學品污染
1982年:紀念斯德哥爾摩人類環境會議10年,提高環境意識
1983年:管理和處理有害廢棄物,防止酸雨
1996年:我們的地球、家園、居住地
1997年:為了地球上的生命

環境污染概述

由於人們對工業高度發達的負面影響預料不夠,預防不利,導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機: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態破壞.人類不斷的向環境排放污染物質。但由於大氣、水、土壤等的擴散、稀釋、氧化還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質的濃度和毒性會自然降低,這種現象叫做環境自凈。如果排放的物質超過了環境的自凈能力,環境質量就會發生不良變化,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存,這就發生了環境污染。

環境污染有各種分類:
按環境要素分: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
按人類活動分:工業環境污染、城市環境污染、農業環境污染。
按造成環境污染的性質、來源分:化學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雜訊污染、放射性、電磁波)固體廢物污染、能源污染。

環境污染會給生態系統造成直接的破壞和影響,如沙漠化、森林破壞、也會給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造成間接的危害,有時這種間接的環境效應的危害比當時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難消除。例如,溫室效應、酸雨、和臭氧層破壞就是由大氣污染衍生出的環境效應。這 種由環境污染衍生的環境效應具有滯後性,往往在污染發生的當時不易被察覺或預料到,然而一旦發生就表示環境污染已經發展到相當嚴重的地步。當然,環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後果是使人類環境的質量下降,影響人類的生活質量、身體健康和生產活動。例如城市的空氣污染造成空氣污濁,人們的發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環境質量惡化,飲用水源的質量普遍下降,威脅人的身體健康,引起胎兒早產或畸形等等。嚴重的污染事件不僅帶來健康問題,也造成社會問題。隨著污染的加劇和人們環境意識的提高,由於污染引起 的人群糾紛和沖突逐年增加。
目前在全球范圍內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環境污染問題,具有全球影響的方面有大氣環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環境問題等。隨著經濟和貿易的全球化,環境污染也日益呈現國際化趨勢,近年來出現的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問題就是這方面的突出表現。

「環境污染」是指「被人們利用的物質或者能量直接或間接地進入環境,導致對自然的有害影響,以至於危及人類健康、危害生命資源和生態系統,以及損害或者妨害舒適和環境的合法用途」。 我國《環境保護法》第24條所列舉的「環境污染和其他公害」包括「在生產建設或者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粉塵、惡臭氣體、放射性物質以及雜訊、振動、電磁波輻射等對環境的污染和危害。」「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是我國環境法制尤其是針對環境污染的重要原則。但是,由於環境污染「與經濟發展具有相伴相隨的孿生關系」,在某種程度上,「具有相當程度的價值正當性或社會有用性」, 因此,將環境污染完全消滅於無形是不現實的,除非實行「零增長」「零排放」。 鑒於此,「預防為主不是代替治理措施」,「對於已經發生的環境污染與破壞,要採取積極的治理措施」。

一、環境污染治理的提供者——政府

人類經濟發展史的實踐無可辯駁地證明市場是更有效率的資源配置方式。薩繆爾森(P. A. Samuelson)對此作過通俗的解釋:一個完全競爭的、一般均衡的市場體系會顯示配置效率。在這一體系中,所有產品的價格都等於其邊際成本,所有的要素價格都等於其邊際產品價值,不存在外部性。在這些條件下,如果每個生產者最大化其利潤,每個消費者最大化其效用,經濟在總體上是有效率的,你無法使任何人的狀況在不使他人狀況變差的條件下變好。這意味著,在社會資源和技術既定時,即使是最有能力的計劃者,使用最高級的計算機,制定最天才的重新配置計劃,他也無法找出比競爭市場更好的解決方案。沒有哪一種重新配置能使任何人的狀況改善。不論經濟中有一個、兩個市場,還是有二百萬個市場,這個結果都是正確的。 然而,這些結果通常都是以假設完全競爭的市場為基礎的,事實上,市場不是完美無缺的,它會失靈。市場失靈,「是指那些為取得有效的市場解決辦法所需的條件不存在,或者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相沖突」。 狹義的市場失靈,是指市場運行的結果,未能滿足帕累托最優條件,造成效率損失的狀況;廣義的市場失靈除狹義的內容外,還包括市場在解決收入分配等社會問題時的無能為力。
市場失靈的一個原因,是由於存在純公共產品,薩繆爾森(P. A. Samuelson)把純公共產品的概念定義為:「每個人對這種產品的消費,都不會導致其他人對該產品消費的減少。」 純公共產品具有非排他性:因為技術或者成本的原因,無法排斥其他人對該產品的佔有;還具有消費的非競爭性:再增加一個人也不會導致任何他人對該產品的消費。考慮到產品的非排他性,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生產者不具有供應公共產品的動機。因為他一旦生產了這種產品,他就無法排除他人對該產品的消費。那麼,是否可以考慮消費純公共產品的人們形成一個私人合作制,達成協議共同承擔該公共產品所需的成本。這種協定對於小群體也許是可行的,可是隨著群體規模的擴大,個人成為免費搭車者的可能性也提高了,因而私人自願協定無法再起作用。因此,對一個大群體而言,「純公共產品是通過公共部門預算來提供的」。 環境污染治理即為公共產品的一個例子,所以,「供方只能是代表公共利益的政府」。
現實生活中純粹的公共產品或純粹的私人產品都很少見,更多的是兼有二者性質的混合產品,外部性問題正是由此產生。 所謂外部性,指的是某一生產者(或消費者)的行動直接影響到另一生產者(或消費者)的成本或效用。 按照傳統福利經濟學的觀點,外部性是一種經濟力量對於另一種經濟力量的「非市場性」的附帶影響,是經濟力量相互作用的結果。 它包括正、負兩方面影響,正面的影響亦稱正外部性或外部經濟性,負面的影響亦稱負外部性或外部不經濟性。前者的一個典型例子是某項新技術發明被他人公開的無償使用,後者的典型例子是環境污染問題。
要使資源有效配置,就要矯正外部性。基本的方法就是要將外部性內部化,即把外部性產生的社會成本或收益轉化為外部性製造者自己的私人成本或私人收益。具體地又可分為市場的方法和非市場的方法。按照科斯定理:只要產權界定清晰,在交易費用可忽略不計的情況下,資源會自動實現有效配置。這時,將產權界定給誰並不影響資源配置的有效性,只要界定明確,資源配置的結果都一樣。 然而,現實的世界實際上總存在交易費用,有時交易費用還非常大,當牽涉的人很多時就是這樣。因此,就必須由非市場的政府行為干預來消除外部性。
交易成本、排他成本和免費搭車策略使公共產品的私人式自願供應面臨許多問題,因此,「政府一種可能角色就是干預市場的配置職能,從而糾正市場失靈或採用政策彌補其效果。」 提供公共產品(包括環境污染治理及其制度安排)成為政府的基本職能。
政府對市場的干預發揮到極至,形成與市場經濟體制截然相反的計劃經濟體制。在這種體制下,行政計劃機制在對資源的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政府經濟職能不是對經濟的運行起輔助作用,而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全方位的主導者和主宰者,小到企業生產什麼、生產多少、賣給何人,大到國民經濟重大比例關系和參數的確定、協調,都由政府一手操辦。 「在這里,全體公民都成了國家(武裝工人)的雇員。全體公民都成了一個全民的、國家的『辛迪加』的職員和工人。」整個社會將成為一個管理處,成為一個勞動平等、報酬平等的工廠。」
以上的分析似乎一直在向我們昭示:市場是不完善的,政府幹預可以校正市場。但我們忽視了一個重要問題:政府幹預本身是有成本的,同樣存在「政府失靈」現象。政府作為雇員機構都具有官僚主義的弱點,運作成本高,容易導致浪費與文牘主義, 同時,間接地增加「納稅人」的成本;民主政府的政策還往往有一種「中位取向」,作為受選民委託者,它往往體現大多數選民的利益,而不能很好地滿足社會中那些最弱勢群體、以及其他特殊群體的需要。例如婦女、兒童、殘疾人、赤貧者的保護等等。 尤其值得重視的是,政客和官僚們的「尋租」行為,「人們試圖尋求影響國家的方法以便使福利轉移到他們手上」。

二、環境污染治理的市場化——BOT模式

市場和政府存在著各自的優越性,同時,也都可能出現「市場失靈」和「政府失靈」。因此,我們的任務無疑便是找到兩者的平衡點,使其各自充分發揮作用。根據OECD市場經濟國家和經濟轉型國家的環境管理經驗,政府在環境保護中的主要作用是規制和監督,同時提供必要的環境公共物品。 但是,這並不必然意味著由政府來生產,政府「可以把生產該產品的合同承包給私人生產廠家」, 吸納商業資本、社會公眾和企事業單位等社會資金來參與,形成社會多元化投資局面。在國際上,從80年代開始,歐美開始倡導和鼓勵私人部門積極參與環境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運營,力圖在私人部門和公共部門之間建立夥伴關系,這一作法後逐漸被東亞許多國家所重視和應用。美國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的較大部分由私人部門承擔;馬來西亞將全國劃分為幾個區域,把垃圾和污水處理業務全部委託給幾大公司;日本過去曾把政府環境預算的80%以上投入到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中,現在也感到力不從心,弊端甚多,因而開始變革。 而我國,環保投入機制基本是延續計劃經濟體制的產物,投資主體仍然主要是國家和政府。
BOT模式似乎是我們苦苦尋覓的「平衡點」的天然物,「驀然回首,她在燈火闌珊處」。BOT(Build-Operate-Transfer,建設-營運-移交)投資方式是由政府通過特許協議的方式將基礎設施的建設、營運權讓渡給項目發起人並對部分項目風險提供商業支持和政府承諾;項目發起人則設立項目公司,並由項目公司通過一系列協議(合同)聯接眾多的項目參與者對項目進行建設、營運,通過經營所得收回投資,償還貸款,獲取收益;特許期滿後,項目公司將項目無償移交給政府。BOT投資方式具有融資能力強,自有資本需要量小,投資收益有保障等眾多優點,因而,「自土耳其1983年設立世界上第一個BOT項目到1993年,世界范圍內有近150個基礎設施項目採用BOT投資方式,總投資額超過600億美元」。
BOT投資方式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眾多當事方,規范當事方權利義務關系的合同亦為數不少, 其法律特性在我國環境污染治理項目中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和可行性。
1、BOT是政府與私人資本以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經營為標的的合作關系。 BOT所涉及的領域一般為關系國計民生的公共設施。公益事業等基礎設施項目,由於國家財力有限及壟斷專營帶來的效率低下、管理混亂等原因,這些本應有國家投資、壟斷專營的領域,不得不引入私人資本。因此,從本質上講,BOT是將本國和本地區的那些本應由公營機構承建和運營的公用設施項目,通過政府授權方式特許給某個私營機構來建設和經營,「是業主國政府的一項具體的獨立的建設公共基礎設施的政府職能由私人代為實現」。 我國BOT項目大都分布在火力發電廠、高速公路、隧道、鐵路等基礎行業,而又以地鐵、港口、火力發電廠和交通運輸投資額巨大的項目居多,其他類型的項目少。然而,1998~2000年間,中央政府增發國債3600億元,國債投放的重點就是公路項目。各地電力市場也在「強電政策」的推動下很快趨於飽和。 與之相反,據國家環保部門最新統計,目前我國城鎮日排放污水總量近1.4億噸,但達到國家二級排放標準的污水處理總量只有約0.1億噸, 全國城市垃圾的年產量達1.5億噸,且每年以8%至10%的速度遞增,全國歷年垃圾存量已超過60億噸, 僅憑政府財力顯然難以完成治污使命。環保產業已成為朝陽產業。但我國環保產品與巨大的市場需求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BOT投資方式在環保產業,尤其是環境污染治理項目中將大有可為。
2、BOT以政府特許為核心和基礎,政府以合同中的行政特權方式保留和行使公共職權。BOT模式是涉及到公共利益的系統法律關系群,這種關系群是由公法和私法合作調整的。在這龐大的法律關系群中,核心是政府特許,其表現載體即為特許權協議,其他所有合同均以特許協議為基礎,為實施其內容服務。特許權協議在法律性質上為公法契約(行政合同), 協議目的具有公益性,雙方當事人權利義務具有不對等性,政府在特許權協議中既是一方當事人,同時又以代表社會公共利益的管理機關身份出現,其地位具有雙重性,具體表現為:第一,實行行政許可制度,以盈利為目的的私人資本進入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經營,必須首先得到政府特別授予的專營權;第二,政府有權監督私人履行特許協議的行為,有權為維護公共利益,變更、終止合同;第三,經營期結束,政府無償取得基礎設施的所有權。 環境污染治理是政府的職責,雖然政府可以通過BOT模式將其「承包」給私人,但顯然政府不能據此放任自流,不能放棄其監管職責。我國環境污染防治方面的法律文件都相應的規定有各級人民政府的主要職責。
3、BOT是一種特殊的私人直接投資方式。BOT投資方式具有私人直接投資的本質特徵,這是毫無疑義的。私方當事人以盈利為目的,以私人名義參與公共工程,自行籌資,自享收益,自擔風險。而且,目前我國所稱的BOT往往僅指國際BOT(外資BOT),沒有包括國內私人以BOT方式參與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可能性。 我國第一座以BOT方式建設的城市污水處理廠2001年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竣工,投資方為美國金州集團北京金源環保公司,美國金州集團與北京市政府磋商,擬投資建設北京北小河污水處理長二期工程。此外,法國蘇伊士集團也准備投資建設北京盧溝橋和小紅門兩座污水處理廠。 鼓勵內資參與BOT投資將是我國環境污染治理的發展方向。目前我國民間資金充裕,據有關資料統計,我國實際民間金融資本存量不少於10萬億元,僅浙江省就有3500億元民間資金閑置; 同時還有一批資金和技術較為雄厚的民營企業,而且對投資環保產業有巨大的熱情,因此,具備發展內資BOT的客觀基礎。實踐中也確有其事。國內民營企業中宜環能環保技術公司與河北省安新縣達成了意向性協議,採用BOT方式建設垃圾處理廠,項目總投資1000萬元。另一家民營環保企業桑德集團,更是雄心勃勃,推出「中華碧水計劃」:與全國12個省市簽約,宣布以BOT模式承建這些地方的污水處理廠。
BOT方式的設計,成功地把基礎設施分成投資建設、經營回報和無償移交三個階段,並將前兩個階段成功地與政府直接職能分離,推向市場,辟為可以投入產出的領域。利用私人經營機制和市場經營機制獲得高效率和高質量,避免了國家作為主體直接進入經營領域所帶來的高成本、低效率弊端。同時政府作為標的物的最終所有權人自始至終所享有的監督權和其他一系列特權,保證了BOT方式不改變基礎設施的公益性和公共性。環境污染治理作為公共產品,所要求的「政府提供」和「私人生產」在這里完全得到了滿足,政府和市場找到了各自合適的定位。

三、BOT模式與我國環境法律制度的沖突和協調

BOT模式在環境污染治理項目中是新生事物,因此,其與我國現行環境法制的沖突將是不可避免的,兩者之間的協調、融合也就顯得格外重要。
1、BOT模式與排污收費制度
公共產品具有非排他性和消費的非競爭性,但是,非競爭性產品未必是非排他的,有時,可以採用很簡單的排他手段,如收費就可以使排他成為可能。 BOT模式中的投資方之所以願意投資於環境污染治理項目,就是因為能通過收取污染處理費的制度將環境污染治理這一公共產品具有排他性,以實現其盈利的目的。為了保證這一穩定的並且也是唯一的利潤渠道,排污收費制度就顯得頗為重要。
排污收費制度(徵收排污費制度),是指國家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向環境排放污染物或者超過國家或地方標准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者, 按照所排放的污染物的種類、數量和濃度,徵收一定的費用的一套管理制度。它是「污染者負擔原則(PPP)」的具體體現。 排污費的使用,按《徵收排污費暫行辦法》 的規定,作為環境保護的專項資金,由環保部門會同財政部門統籌安排,用於下列3個方面:①補助重點排污單位治理污染源。②用於區域性綜合污染治理。③用於補助環境保護部門檢測儀器設備的購置、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技術培訓等。在環境污染治理項目的BOT模式下,排污費的使用就需要重新分配。項目公司直接向排污者收取污染處理費,或者由政府從排污費中列支,這兩種都是可行的方案。
與「污染者負擔原則(PPP)」相對應的為「使用者負擔原則(UPP)」。1999年,國家計委、建設部、國家環保總局發布了《關於加大污水處理費的力度,建立城市污水排放和集中處理良性運行機制的通知》,通知指出:「污水處理費是水價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用戶用水數量,各城市要在用水價格上加收污水處理費,以補償城市排污和污水處理成本,建立污水集中處理良性運行機制。」在美國,自來水費中有55%是污水處理的費用;在丹麥,污水處理費為自來水費的1.6倍。 我國過去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環境污染治理一直被當作公益事業,使用者無需交費,在BOT模式下,環境污染治理已不再是純粹的公共產品,因此,向使用者收費也自然顯得理所應當。浙江省杭州市物價局自2002年9月1日起,對杭州市自來水價格進行結構性調整,但所有水價均包括每噸0.4元的污水處理費。
2、BOT模式與「三同時」制度
「三同時」制度是指一切新建、改建和擴建的基本建設項目(包括小型建設項目)、技術改造項目、自然開發項目,以及可能對環境造成損害的其他工程項目,其中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設施和其他環境保護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的一項法律制度。「三同時」制度是我國首創的,是一項控制新污染源的法律制度,也是「預防為主」原則的具體體現。
1986年3月的《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辦法》規定:凡從事對環境有影響的建設項目,都必須執行「三同時」制度。1998年新頒布的《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重申了這一規定。並且,從1989年起,我國「三同時」制度的執行率連續保持在98%以上的水平。 由此可見,「三同時」制度已經深深紮根於我國環境法制。然而,「三同時」制度出台於1970年代初, 經濟、社會體制已出現重大轉型的今天,對「三同時」制度的價值可能需要重新估量。環境污染治理開始出現市場化、集約化道路的新形勢下, 還是嚴格要求「凡從事對環境有影響的建設項目,都必須執行『三同時』制度」是否還有必要?我們認為,「三同時」制度應該淡化。在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時候,應對該建設項目適合污染集中治理還是單獨治理作出評價,適合集中治理的,就不必強制要求其執行「三同時」制度,當然,其若選擇執行「三同時」制度,法律亦不禁止。
3、BOT模式與限期治理制度
限期治理制度,是指對長期超標排放污染物、造成環境嚴重污染的排污單位和在特殊保護區域內超標排放的已有設施,由人民政府決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監督其在一定期限內治理並達到規定要求的一整套措施。限期治理制度也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環境管理制度,是減輕或消除現有污染源的污染和污染嚴重的區域污染,實現「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原則的體現。限期治理制度同樣誕生於1970年代初, 實現的是「誰污染誰治理」原則,而目前,更為科學的「污染者負擔」原則 已取而代之,其在「限期治理污染」領域的表現即為「代履行」。代履行,是一種行政法上的間接強制執行措施,「是指行政主體僱人代替不履行行政法義務的相對方履行義務而強制義務人繳納勞務費用的行政強制方式。」 限期治理污染代履行,即為由他人代為履行限期治理任務,向履行方支付治理費用。 此處「他人(履行方)」的最合適人選莫過於以BOT模式投資的環境污染治理項目,一方面,此類BOT項目所成立的污染治理公司更具專業化和集約化,可以減少限期治理任務的成本,從而減少整個社會的成本;另一方面,限期治理污染代履行也為BOT模式中的投資者提供了一條利潤渠道,因此可謂「雙贏」。
4、BOT模式與環境法律責任
法律作為一種社會規范,其重要特徵之一是具有國家強制性,表現為對違法行為追究法律責任。環境法律責任是綜合性的法律責任,包括私法責任(民事責任)和公法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無論私法責任還是公法責任,其責任主體均為環境違法者,這是無疑義的,然而,在環境污染治理的BOT模式中,排污者和污染治理者,誰是環境違法主體,誰該承擔環境法律責任,卻變成一個困難的問題,目前學者亦是眾說紛紜。 我們認為,在這一問題上,應區分私法責任與公法責任。私法責任,主要是因環境侵權而生,而在環境侵權領域,采無過錯責任主義歸責原則已成為世界各國法律上的通制。 因此,因污染造成的環境侵權,排污者和污染治理者應對受害者承擔連帶責任,也就是說,受害者可以向兩者中的任何一方提起訴訟,要求承擔民事責任。當然,若屬於另一方過錯引起,或者合同另有約定,先行承擔責任方可以行使追償權。而在公法責任中,行為人主觀過錯為必要條件, 因此,只能令排污者或者污染治理者中的過錯方承擔責任。這種責任區分方式在實踐中也是可行的,污染事故受害者在實踐中往往處於弱勢地位,無力追究真正的責任人,而公法責任的追究者——行政主體或者司法機關——是完全有能力做到也應該做到這一點的。

Ⅵ 水污染及其危害的論文

水污染及其危害
水體污染的概念

水體是指河流、湖泊、池塘、水庫、沼澤、海洋以及地下水
等水的積聚體。在環境學中,水體不僅包括水本身,還包括了水
中的懸浮物、溶解物質、膠體物質、底質(泥)和水生生物等。應
把它看作完整的生態系統或完整的綜合自然體。水體按其類型不
同可以分成陸地水體和海洋水體以及地表水體和地下水體等。

由於水的比熱、蒸發熱大,冰凍熔解熱也大,因而使水環境
下的溫度變化小。水在4C時密度最大,所以海洋、河流下面不結
冰,便於水的對流,使水中營養物和氣體得以流動。水的溶解性
好,事水中生物營養物質的運輸者和載體。水的浮力大,使許多
缺乏硬骨骼作支架的動物生存於水中。在太陽輻射和地球引力的
驅動下,水通過氣態、液態、固態轉換循環,使大氣圈、生物圈
和水圈之間能進行能量和物質交換,從而形成了豐富多變的自然
環境,以及生物與環境的協調機制。

但是,人類的活動使得大量污染物質排入水體。這些污染物
質使水體的物理、化學性質或生物群落組成發生變化,從而降低
了水體的使用價值,這種現象稱為水體污染。由於工業化的興起
和發展,人類在生物圈中的活動日益加劇,水體污染的現象也日
趨嚴重。因此,產生了許多公害事件,如日本的水事件和富山事
件都是因水體污染造成的危害。水體污染的嚴重後果不僅在於危
及人類身體健康,同時也對工農業生產造成危害。

水體污染源和污染物

根據人類活動的不同形式,可以將水體污染分成下面幾種類
型。

(1)工業污染源各種工業生產中所產生的廢水排入水體就造成
了工業污染源。不同的工業所產生的工業廢水中所含污染物的充
分有很大差異,這是由於各種工業加工的原料不同、工藝過程不
同造成的。冶金工藝所產生的廢水主要有冷卻水、洗滌水和沖洗
水等。冷卻水中的直接冷卻水由於與產品接觸,其中含有油、鐵
的氧化物、懸浮物等;洗滌水為除塵和凈化煤氣、煙氣用水,其
中含有酚、氰、硫化氰酸鹽、硫化物、鉀鹽、焦油、懸浮物、氧
化鐵、石灰、氟化物、硫酸等;沖洗水中含有酸、減、油脂、懸
浮物和鋅、錫、鎳、鉻等。在上述廢水中,以含氰、含酚廢水危
害最大。有色冶金工業所排出的廢水,多含汞、砷、錫、鉻等元
素,是水體中重金屬污染物質的來源。此外,有色冶金遺留的大
量礦渣,經雨水沖洗,流入地表和地下水中成為水體中斷污染物
質。輕工業所加工的原料多為農副產品,因此工業廢水主要含有
機質,有時還常含有大量的懸浮物質、硫化物和重金屬,如汞、
鎘、砷等。化學工業的產品很多,因此化學工業廢水的充分也很
復雜,在廢水中常含有多種有害、有毒,甚至劇毒物質,如氰、
酚、砷、汞等。有的物質難以降解,但卻能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
內富集,造成危害,如DDT、多氯聯笨等。此外,化工廢水中有的
具有較強的酸度,有的則顯較強的減性,PH值不穩定,這些廢水
對人體的生態環境,水體中的建築設施和農作物都有危害,一些
廢水中含氮、磷均很高,易造成水體富營養化。有的污染物即使
含量甚微,但通過食物鏈的物質循環富集,會造成水生動物和人
中毒。

總之,工業污染源向水體制排放大廢水具有量大、面廣、充
分復雜的特點,是重點解決的污染源。

(2)城市生活污水城市居民聚集地區所產生的生活污水,多為
洗滌水和沖刷器物所產生的污水,因此,主要由一些無毒有機物
,如糖類、澱粉、纖維素、油脂、蛋白質、尿素等組成。其中含
氮、磷、硫較高。此外,還伴有各種洗滌劑,這是另一類污染源
,它們對人體有一定危害。在生活污水中還含有相當數量的微生
物,其中一些病源體,如病菌、病毒、寄生蟲等,都對人的健康
有較大危害。根據部分工業發達國家資料統計,城市生活用水量
大約每人每天150-420升,特大城市為440-820升。

(3)農村污水和灌溉水農村污水和灌溉水是水體污染的主要來
源。由於農田施用化學農葯和化肥,灌溉後或經雨水將農葯和化
肥帶入水體造成農葯污染或富營養化。在污水灌溉區,河流、水
庫、地下水都會出現污染,同時也就出現土壤污染、食品污染。

此外,船舶在水域中航行時,會對水域造成污染,其主要污
染物是油,其次還有因洗刷船舶帶來的污水以及向水中傾倒廢物
等。在海上,原油泄露也會造成嚴重的污染。

水污染的危害

水體污染影響工業生產、增大設備腐蝕、影響產品質量,甚
至使生產不能進行下去。水的污染,又影響人民生活,破壞生態
,直接危害人的健康,損害很大。

(1)危害人的健康水污染後,通過飲水或食物鏈,污染物進入
人體,使人急性或慢性中毒。砷、鉻、銨類、笨並(a)芘等,還可
誘發癌症。被寄生蟲、病毒或其它致病菌污染的水,會引起多種
傳染病和寄生蟲病。重金屬污染的水,對人的健康均有危害。被
鎘污染的水、食物,人飲食後,會造成腎、骨骼病變,攝入硫酸
鎘20毫克,就會造成死亡。鉛造成的中毒,引起貧血,神經錯亂
。六價鉻有很大毒性,引起皮膚潰瘍,還有致癌作用。飲用含砷
的水,會發生急性或慢性中毒。砷使許多酶受到抑制或失去活性
,造成機體代謝障礙,皮膚角質化,引發皮膚癌。有機磷農葯會
造成神經中毒,有機氯農葯會在脂肪中蓄積,對人和動物的內分
泌、免疫功能、生殖機能均造成危害。稠環芳烴多數具有致癌作
用。氰化物也是劇毒物質,進入血液後,與細胞的色素氧化酶結
合,使呼吸中斷,造成呼吸衰竭窒息死亡。我們知道,世界上80
%的疾病與水有關。傷寒、霍亂、胃腸炎、痢疾、傳染性肝類是人
類五大疾病,均由水的不潔引起。

(2)對工農業生產的危害水質污染後,工業用水必須投入更多
的處理費用,造成資源、能源的浪費,食品工業用水要求更為嚴
格,水質不合格,會使生產停頓。這也是工業企業效益不高,質
量不好的因素。農業使用污水,使作物減產,品質降低,甚至使
人畜受害,大片農田遭受污染,降低土壤質量。海洋污染的後果
也十分嚴重,如石油污染,造成海鳥和海洋生物死亡。

(3)水的富營養化的危害在正常情況下,氧在水中有一定溶解
度。溶解氧不僅是水生生物得以生存的條件,而且氧參加水中的
各種氧化-還原反應,促進污染物轉化降解,是天然水體具有自凈
能力的重要原因。含有大量氮、磷、鉀的生活污水的排放,大量
有機物在水中降解放出營養元素,促進水中藻類叢生,植物瘋長
,使水體通氣不良,溶解氧下降,甚至出現無氧層。以致使水生
植物大量死亡,水面發黑,水體發臭形成「死湖」、「死河」、
「死海」,進而變成沼澤。這種現象稱為水的富營養化。富營養
化的水臭味大、顏色深、細菌多,這種水的水質差,不能直接利
用,水中斷魚大量死亡。

Ⅶ 關於水污染的論文怎麼寫

水是人們生命來中不可缺少的源泉,自然而大量的開采和隨手亂扔的垃圾以及排出的廢水使我國的河流嚴重污染。 近年來不少人們認為雖然有些地區受到了水污染的影響,但是南京的水源還是不錯的,因此而放鬆了自己對環保的意識。 我認為這樣做是不對的。因為如果每一個人都這么想,那南京總有一天也會成為一個水污染較為嚴重的城市之一。但是光憑著我說是遠遠不夠的。於是我來到了長江大橋下對長江水進行了調查,發現長江水的表面上有許多漂浮物;在大橋底下還有許多是人們隨手扔下的垃圾;水也十分的渾濁,大量的泥沙被捲入到江水中。可見長江已經受到了較為嚴重的污染。已經有這么一條河流受到污染了,那一定還有更多的河流受到了污染。 如果人們繼續去破壞河流那將會危機到人們的身體健康。人們要是喝下了這些被污染的水就會導致生病,使大量的水生物和農作物得到危機。所以人們必須從自我做起去保護好水源: 1、不向河裡亂扔垃圾。 2、節約用水。 3、不要濫捕水生物。 4、工廠、醫院等不要將污水排入水中。 5、不要在河邊洗污物。 6、去提醒別人保護好水源。 讓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去保護每一處水源共同來建造美好家園吧!

Ⅷ 有關水污染的議論文

從全國總體情況看,廢水排放量增長速度極快。預計2000年將達666億噸。城市生活污水總量也不斷增加,2000年約達到783億噸。由於廢水處理事低(估計僅為20%~30%),大部分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或間接排入水體,嚴重污染了水資源。我國七大水系中近一半河段污染嚴重,86%的城市河段水質普遍超標。全國被污染水系,比較嚴重的是淮河、海河、松花江、遼河、長江中下游以及珠江三角洲等工業比較發達地區。河流的城市段污染明顯,小河重於大河,北方重於南方。1990年,在被評價的94個河流城市段中,65個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佔69.1%,污染物主要以氨氮、揮發酚和耗氧有機物為主。據調查,全國有7億人飲用大腸桿菌超標水,1.64億人飲用有機污染嚴重的水,3500萬人飲用硝酸鹽超標水。
淮河是一條受污染最嚴重的河流。淮河在評價的2000公里的河段中,78.7%的河段不符合飲用水標准,79.7%的河段不符合漁業用水標准,32%的河段不符合灌溉用水標准。據統計,全國3000家污染嚴重企業中,屬排放工業污染的廢水企業,淮河流域佔了160家。流域內182個城鎮中有排污單位1.55萬家,工業廢水排放量為16.1億立方米,城鎮生活用水排放量7億立方米。用淮河污水灌溉農田,造成農作物嚴重減產;1989年春節之際,上游開閘污水下泄,致使淮南、蚌埠兩市自來水受到嚴重污染而不能飲用,淮河流域市民的飲用水發生危機,老百姓怨聲載道。淮河流域許多地區癌症發病率比正常地區高出十幾倍到上百倍,一些村莊2/3的人肝腫大。同時由於河口的污染,溯河性魚蝦資源遭到破壞,產量大幅度下降,部分內灣漁場基本荒廢。

我國湖泊普遍遭到污染,尤其是重金屬污染和富營養化問題十分突出。例如滇池是昆明最大的飲用水源,供水量佔全市供水量的54%,由於昆明市及滇池周圍地區大量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入,致使滇池重金屬污染和富營養化十分嚴重,作為飲用水源已有多項指標不合格,藻類叢生,夏秋季84%的水面被藻類覆蓋。昆明市第三水廠1993年被迫停產43天,直接經濟損失4000多萬元;沿湖不少農村的井水也不能飲用,造成30多萬農民飲水困難。由於飲用污染的水,中毒事件時有發生;滇池特產銀魚大幅度減產,魚群種類減少,名貴魚種基本絕跡。
渤海是中國的內海,已嚴重遭受污染。在渤海海域里,海洋生物大量減少,魚、貝類瀕於絕跡,幾乎已變成沒有生命的「死海」。沿岸海域的透明度明顯下降,海水呈赤褐色甚至墨色。一些水產品,瀕於絕跡。相反,具有油臭味的魚、綠色牡蠣(被銅嚴重污染)、有爛斑的海帶卻大量出現。因食用被污染的海產品而得病的人越來越多。
水是有限的,水是寶貴的,水是不可再生的。面對如此慘痛的教訓,每一個地球人都要自覺地樹立節水意識,擰緊水龍頭,節約每一滴水,減少和杜絕人為的水污染。水污染是文明的污染,是時代的污染;水消失是民族消失,是人類滅亡

華網重慶10月11日電 (記者 徐旭忠、偶正濤)長期以來,我國水環境形勢不容樂觀,水污染十分嚴重,但是水污染治理卻滯後,嚴重影響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水環境安全。這是記者從在此間舉行的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工作座談會上獲悉的。

國家環保總局的統計顯示,2005年,全國廢水排放總量為460億噸,其中工業廢水佔46.2%;生活污水佔53.8%。但據水利部統計,全國廢污水排放總量640億噸,其中工業廢水佔60%,生活污水佔40%。在2003年全國七大江河水系的407個監測斷面中,僅有38.1%的斷面符合III類以上水質標准,劣V類水質佔29.7%。其中海河、遼河、黃河、淮河污染最為嚴重,主要超標污染物為高錳酸鹽指數和氨氮。全國75%的湖泊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富營養化,尤以巢湖、滇池、太湖為重。地下水水質有惡化趨勢,大部分城市和地區存在一定程度的點狀或面狀污染。近岸海域四類、劣四類海水水質佔30%,超標污染物質主要為氮和磷。

更為嚴重的是,我國部分城市的飲用水安全受到威脅。在46個重點城市中,僅有28.3%的城市飲用水源地水質良好,26.1%的城市水質較好,45.6%的城市水質較差。飲用水源地水質差不但增加了自來水處理成本,而且有一些難以處理的有毒有害污染物將直接危及人體健康。農村飲用水安全更令人擔憂,其衛生合格率僅為62.1%。

然而,我國水污染治理嚴重滯後。在"十五"重點流域水污染治理建設項目中,已經建成的只佔計劃的32%,正在建設的佔28%,還有40%的項目尚未動工。完成"十五"計劃建設任務所需的資金,約有1200多億元沒有到位,占總投資的三分之二。

與此同時,部分污水處理廠的運行狀況不夠理想。據建設部統計,全國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達4 2%,但在已建成的城市污水處理設施中,由於收費政策不到位,或污水管網不配套,致使處理設施運行也極不正常,有三分之一開開停停,還有三分之一根本就未運行。

Ⅸ 水污染的論文2000字有參考文獻標注

1、論點(證明什麼)論點應該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個完整的簡潔明確的句子。從全文看,它必能統攝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個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斷句,是明確的表態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論點。 中心論點只有一個(統率分論點)⑴明確:分論點可以有N個(補充和證明中心論點)
⑵方法①從位置上找:如標題、開篇、中間、結尾。②分析文章的論據。(可用於檢驗預想的論點是否恰當)③摘錄法(只有分論點,而無中心論點)
B.分析論點是怎樣提出的:①擺事實講道理後歸結論點;②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③針對生活中存在的現象,提出論題,通過分析論述,歸結出中心論點;④敘述作者的一段經歷後,歸結出中心論點;⑤作者從故事中提出問題,然後一步步分析推論,最後得出結論,提出中心論點。
2、論據(用什麼證明)⑴論據的類型:①事實論據(舉例後要總結,概述論據要緊扣論點);②道理論據(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論據要真實、可靠,典型(學科、國別、古今等)。⑶次序安排(照應論點);⑷判斷論據能否證明論點;⑸補充論據(要能證明論點)。
3、論證(怎樣證明)
⑴論證方法 (須為四個字)①舉例論證(例證法)事實論據記敘②道理論證(引證法和說理)道理論據 議論
③對比論證(其本身也可以是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④比喻論證 比喻在說明文中為打比方,散文中為比喻。
⑵分析論證過程:①論點是怎樣提出的;②論點是怎樣被證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實,是否有正反兩面的分析說理);③聯系全文的結構,是否有總結。
⑶論證的完整性(答:使論證更加全面完整,避免產生誤解)
⑷分析論證的作用:證明該段的論點。
4、議論文的結構⑴一般形式:①引論(提出問題)―――②本論(分析問題)―――③結論(解決問題)。
⑵類型:①並列式②總分總式③總分式④分總式⑤遞進式。
6、駁論文的閱讀
⑴作者要批駁的錯誤觀點是什麼?
⑵作者是怎樣進行批駁的,用了哪些道理和論據;
⑶由此,作者樹立的正確的觀點是什麼?
7、常見考點
①、議論文的論點考點:第一,分清所議論的問題及針對這個問題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論題和論點)。第二,注意論點在文中的位置:
(1)在文章的開頭,這就是所謂開宗明義、開門見山的寫法。
(2)在文章結尾,就是所謂歸納全文,篇末點題,揭示中心的寫法。這種寫法在明確表達論點時大多有。所以,總之,因此,總而言之,歸根結底等總結性的詞語。
第三、分清中心論點和分論點:分論一般位於段首或有標志性詞語:首先、其次、第三等
第四、要注意論點的表述形式:有時題目就是中心論點。一篇議論文只有一個中心論點。
第五、通過論據來反推論點:論據是為證明論點服務的,分析論據可以看出它證明什麼,肯定什麼,支持什麼,這就是論點。
②、議論文的論據考點:論據是論點立足的根據,一般全為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1、用事實作論據。事例必須真實可靠,有典型意義,能揭示事物本質並與論點有一定的邏輯聯系。議論文中,對所舉事例的敘述要簡明扼要,突出與論點有直接關系的部分。明確論據時,不僅要知道文中哪些地方用了事實論據,還要會概括事實論據。概括時,要做到准確,必須依據論點將論據本質特點把握住,然後用確切的語言進行表述。 2、用作論據的言論,應有一定的權威性,直接引用時要原文照錄,以真核對,不能斷章取義;間接引用時不能曲解原意。
③、議論文的結構、層次考點:結構有:並列式結構、對照式結構、層進式結構、總分式結構。
此考點的基本形式:作者如何證明論點的?

Ⅹ 水污染畢業論文應該怎麼寫

圖像時代的文學 圖像的直接性、直觀性、當下性,不僅得到傳統的繪畫、雕塑的支持,而且得到攝影、電視電影、機等媒介技術的擴展,如今已經成為公共交往、信息傳播、娛樂消費最重要的對象。影像文化不僅在受眾的覆蓋面和受眾的選擇量上超越了文字文化,而且傳統的文字媒體本身也在越來越多地藉助圖像的魅力。各種圖書雜志對排版空間的重視、對封面圖像造型的考究、對插圖的追求以及各種報紙越來越多地刊登攝影、漫畫等圖像作品,都顯示了圖像文化的膨脹。在如今流行的郵件中,一些文字元號也被"圖像"化處理,如用 :〈 表達憤怒,用:〉表達開心,用:( 表達悲痛,用:) 表達喜愛等等,抽象文字獲得了形象造型,在如今的中小學生中,更是流行用大量的圖形符號來替代一些表意比較復雜、曖昧和模糊的文字(如用桃心的圖形來代替"愛"字,用一個眼鏡的圖形代替"眼鏡"的文字),這種文字加圖形的文體不僅出現在他們的書信和日記中,甚至出現在交給老師的作文里。即便在學術性的論文中,越來越多的圖表以及在各種學術會議上和課堂中對多媒體工具的使用,都證明著圖像已經成為越來越重要的傳播符號。的確,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正處在一個圖像的,或者說一個圖像主義的時代。圖像的時代與文學所面臨的挑戰。學生發給我的郵件,文字變化。 雖然我們可以列出文字比圖像優越的眾多理由正如我們同樣可以列出圖像比文字優越的眾多理由一樣,但是,應該承認,圖像主義的確不僅在嚴重地爭奪著文學的受眾,而且也著文學的品質。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出現了圖像時代的一種新的藝術體裁--攝影文學。它試圖將圖像與文學相結合、將文字的抽象性與圖像的具像性相結合、將敘事的線性時間與造型的構圖空間相結合,創造一種文學化的攝影和攝影化的文學,以一種雜交的優勢,在文學與攝影之間、文字與圖像之間找到一種藝術的空間。 應該說,這種願望和努力都是對時代的一個積極的響應。當然,攝影文學畢竟是一個新生事物,它的成長需要過程,它的生命力也需要檢驗。如何達成攝影與文學的結合,如何在文字和圖像之間保持藝術的張力,並不是一個簡單的1+1的。如今的文化消費者或者接受者與過去不同,由於大家都如此頻繁地接觸各種文字的和視聽的媒介,受到過越來越良好的文化,具備了越來越豐富的空間鑒賞經驗和敘事審美經驗,顯然,如果繼續按照當年的連環畫方式來創作攝影文學,那麼無疑是對受眾審美成熟的一種蔑視。重要的是,攝影和文學應該成為一種補充的、互動的、張力的關系,而不是一種說明的、重疊的、同步的關系。一方面,圖像和文字本身都應該具有藝術想像力和創造性,另一方面,圖像和文字的組合應該創造一種新的意義空間和生成一種新的閱讀快感。而這一點,可能正是一些攝影文學還不具備的。如果要具備攝影文學的形態特點,應該游記題材、人物傳記題材、題材等,這些題材為我們攝影和文學的結合都留下了充分的空間。 文體的自覺是一種體裁成熟的標志。攝影文學的成熟也需要摸索一種自覺的文體觀念,如何通過圖像為抽象的文字提供一種具像的現實、一種在場感、一種體驗性,如何利用文字來為表象的圖像提供一種深度的表意、一種象徵感、一種抽象性,如何在文字和圖像中尋找到一種既相互聯系又相互獨立的藝術張力,將成為攝影文學文體共同的難題。但是,攝影文學的空間是巨大的,當我們看到如此多的人在幾乎任何一個可以發現生活意義的地方都會留影,如此多的人願意在提供的聊天空間中與人交流日常的感受和經歷的時候,我認為攝影文學會有它自己存在和發展的充分理由,只是也許它不一定是專業精英的專利,很可能成為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大眾的形態:人們用自己捕捉到的生活圖像和對這些圖像的情感記憶、體驗來與他人共享生活的喜怒哀樂。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