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府
㈠ 公共部門與政府部門
政府部門也是公共部門,公共部門不一定都是政府部門。比如一些公共企業,供熱、供電、供水等,還有一些公用事業單位等,他們是公共部門,但不是政府部門。
該派理論的代表人物有科斯、諾斯、布坎南等人,他們認為市場和政府都不是完善而無缺陷的,二者都有失靈,關鍵在於由於政府的特殊地位,政府對市場的干預應該是市場永久失靈的地方而非任何市場失靈都要去干預;同時提出,利用政府彌補市場失靈,也要利用市場克服政府失靈。
(1)公共政府擴展閱讀:
還具有由國家政權組織自身的性質所決定的特殊性質:
1、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的政治性。公共部門人力資源掌握著國家和公民賦予的公共權利,執行著國家的法律和重大決策,在整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這就要求公共部門人力資源必須擁有較高的理論水平、政策水平、法制觀念和政治水準。
2、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的道德品質性。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由於自身所處的位置和作用,決定了其行為及結果直接影響到政府的地位與形象。所以,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的政治品德和職業道德素質直接影響到國家政府的作用與形象。
㈡ 公共部門:政府在做什麼
公共部門是指被國家授予公共權力,並以社會的公共利益為組織目標,管理各項社會公共事務,向全體社會成員提供法定服務的政府組織。政府是公共經濟部門的最主要成員。
公共部門的三大職能是:參與資源配置、協調收入分配和穩定經濟。執行公共經濟學的三大職能的基本手段有:
(1)公共部門參與資源配置的手段有:
第一,通過預算撥款直接提供純公共產品,或通過發放補貼與私人部門共同提供優值品和混合產品。
第二,開征矯正性稅收或發放矯正性補貼實現外部效應內部化。
第三,在基礎產業、基礎設施、高新技術產業等領域安排公共投資,或對自然壟斷領域的企業實行政府規制。
(2)公共部門協調收入分配的手段有:
第一,徵收個人所得稅、消費稅和遺產稅降低高收入者過高收入水平。
第二,安排社會保險、社會救濟和社會福利支出,提高低收入者過低的收入水平。
第三,增加公共投資,創造更多的受教育機會和就業機會。
第四,頒布勞動者權益保護法等法規以反歧視。
第五,扶持工會等對抗壟斷的組織。
(3)公共部門穩定經濟的手段有:
第一,財政政策。在經濟蕭條時實施擴張性財政政策,以消除通貨緊縮缺口。在經濟繁榮時實施緊縮性財政政策,以消除通貨膨脹缺口。
第二,貨幣政策。同財政政策一樣反同期運用。
第三,自動穩定器。通過累進所得稅和失業救濟等制度性安排來發揮對經濟的「自動」穩定作用。
㈢ 公共與政府可以劃等號么
不可以的。
政府是一個公共管理機構,但是公共事業包括很多面,也包括很多單位和個人,政府只是其中的一分子罷了。
㈣ 政府的公共責任和非政府組織的公共責任有何區別
公共責任——政府公共服務的核心
行政權力的公共性決定了政府公共服務的核心是公共責任,公共責任是現代公共行政的
靈魂。政府公共責任意味著政府能夠積極地對社會公眾的需求作出回應,並採取積極的措施,公正、有效率地實現公眾的需求和利益。政府責任作為民主時代的一種基本價值理念,它要求政府必須回應社會和公眾的基本要求並積極採取行動加以滿足。一方面政府必須積極地履行其社會義務和職責,另一方面政府還必須承擔法律上、行政上和道義上的責任。不應忽視這樣的事實:政府是為了人民的,公共活動與公共服務的目標就是要保護人民的權利並改善他們的生活。現代公共行政非常重視政府活動的產出和結果,即重視提供公共服務的效率和質量,同時強調行政管理的「責任性」,認為「責任性」是決定政府能否為公眾和社會提供良好服務的關鍵因素,是一種內在的價值標准,它與正直、效率等其它價值標准同等重要。「責任性」已成為衡量政府行政管理水平和服務效果的重要標志。責任從一般意義上而言,泛指特定主體在將其意志強加於他物使之服從時所產生的負擔,
它包括權力施發的界限及其越界後果的負擔。責任為權力設立了一種合理的界限,使權力的運作成為一種主體施發的具有負責精神的行為過程,而且可以使在這種界限突破之後,
成為一種義務追加的依據。政府及其公務人員依法行使公共行政權力,管理公共事物,代表和實現公共利益,相應地必須承擔公共責任,這是題中應有之義,也是天經地義之責。
政府管理是在高度政治環境中運作的,相應的政府公務人員應是在高度負責的精神狀態
下工作,這就決定著,並時刻意識到辦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對誰負責,負什麼責任的問題,
從而構成公共責任體系,即構成法律上、行政上和道義上的責任體系,強調公共責任性是現代公共行政追求的重要目標。代理理論認為,權力與責任必須對稱。政府職能的配置需要賦予職能機構以一定的權力,與此同時,也必須使公共權力機關負起相應的責任,使權力與責任相符(也就是法律意義上的權利義務相一致),政府機關行使職權的過程,同時又是履行職責的過程,是政府職能實現的過程。當前,我國政府管理中最薄弱,甚至可以說最要害的是,不但缺乏剛性的公共行政責任的追究機制,更缺乏柔性的公共行政使命感與責任心。
㈤ 公共部門有哪些
公共部門有:
1、政府:政府是以財政撥款為經費來源,免費或部分免費地向社會提供公共品和服務的單位的總稱。
2、公共企業:公共企業一般是指政府擁有的以提供公共服務為宗旨的企業,但也包括以提供公共服務為宗旨的部分非國有企業。
3、非營利性組織:非營利組織是不以盈利為目的的組織,指盈利組織和政府組織之外的公益組織,是以執行公共事務為目的而成立的組織。
(5)公共政府擴展閱讀:
除了上面這三種,還有一些國際組織也是屬於公共部門。像聯合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跨國界的組織,它們所從事的許多活動都有公共性,但它們的活動不屬於政府活動。因為政府行為一般以公共利益為服務目標,在階級社會里,它是以統治階級的利益為服務目標的。
㈥ 如何認識政府的公共性
所謂政府的公共性,即政府產生、存在和發展的目的是為了公共利益、公共目標、公共服務以及創造具有公益精神的意識形態等。公共性是政府的根本屬性,政府作為這些目標的實現手段之一從來不會公然宣布自己喪失公共目的而淪為私人機構,政府必須保護國家安全,提供法律手段以懲治違規者,提供社會福利以及保護國民財產等等。
政府的公共性意味著政府將公民的意志作為公共行政的首要原則 ,公共利益得到切實的保障和實現。在現代政治理念中 ,政府公共性是政府合法性的基礎。以「人民主權」為核心價值理念的近代民主理論最終完成了政府的公共性問題的邏輯論證 ,但在現實政治生活中 ,政府公共性的缺失卻是長期和普遍的現象。公共精神的確立、權力規制的實現、公共領域的培育是克服權力異化 ,實現政府公共性的基本途徑。
㈦ 政府傳播和政府公共傳播有什麼區別
主體的權威性
正府是從社會中獨立分化出來的又居於社會之上特殊社會權威管理組織。其區別於其他社會組織的突出特徵就在於它擁有權大的權力,具有權威性。同時,正府還具有唯一性。
(二)客體的復雜性
正府公共關系客體不僅數量龐大,而且還顯現出極為復雜的結構。以一定的利益關系為基礎而結合在一起的社會公眾,又可劃分為不同的利益群體,既有共同的社會利益,又有各自的特殊利益。
(三)目標的獨特性
促進公眾的認知是正府公關的首要目標;正府開展公共關系活動的另一重要目標是提高正府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正府開展公關活動的最終目標是提高社會效益,其價值追求表現為公共取向。
(四)傳播的優越性
正府掌握了大量的大眾傳播工具;正府的組織傳播嚴密有效。
(五) 性質上的民主性
社會主義國家的正府是由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所產生的民主正府,我國正府的公共關系作為一項行政傳播管理職能,是以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關系為根本依據的。
㈧ 政府公共管理的內涵包括哪些
地方政府的抄公共管理,是地方政府職能的具體化,由國家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予以規范監督。內涵如下:
1.地方公共管理的主體是地方政府,即地方公共權力的載體和行駛者。
2.地方政府公共管理的客體或對象,是轄區公民和各類團體的公共事務。
3.地方政府的公共管理是國家行政管理在地方上的實施。
4.地方政府公共管理遵循憲政和法治原則,地方政府的各機構和公務人員均必須嚴格依法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