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共衛生 » 公共精神

公共精神

發布時間: 2020-11-22 22:15:45

❶ 古人注重公共精神的事例

古代文人精神調控有四個方面因素,一個是信仰,尋找精神家園。二是興趣愛好,交友,一種雅的生活方式,有一種精神上寄託或者宣洩的方式。三是飲食與生活習慣。四是要懂得醫學、疾病治療與養生。

❷ 公務員精神的核心是什麼

一、什麼是「公務員精神」

熱愛祖國、忠於人民是公務員思想政治建設的根本。
恪盡職守、廉潔奉公是公務員作風建設的關鍵。
求真務實、開拓創新是公務員能力建設的重點。
顧全大局、團結協作是公務員做好工作的保障。
二、公務意識是公務員精神的核心內容之一
責任意識是公務員精神的核心價值取向
讓公僕精神成為公務員的核心職業精神
三、公務員精神是一種由多種品質構成的價值共同體。追求公共利益是公務員精神的基本價值取向,這一取向要求公務員在公共領域作為「公共人」而非「經濟人」存在,以公共利益為信仰,以謀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為職業標准,強化責任意識是公務員精神的核心價值取向。
四、公務員精神的實質:是大公無私的公共精神。
公共精神是公務員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政府公共性和社會自身要求的結果。
五、公務員精神是公務員政治素質、思想作風、道德情操、工作態度、精神風貌的綜合反映,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公務員隊伍一貫的嚴格要求。
它既是對長期以來廣大公務員崇高精神和優秀品德的新概括,也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公務員的新要求;既繼承了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又吸收了當代政治文明成果;既是公務員應該具備的職業道德,又是工作中必須遵循的基本准則。
概括:公務員精神的核心是:公務意識;責任意識;公僕精神;大公無私的公共精神;強化責任意識是公務員精神的核心價值取向。

❸ 公共精神的內涵包括哪些

公共空間的公共精神

公共空間的概念來自於本身特有的人文環境形態。在公共空間里,不只是滿足人的個人需求,還應滿足人與人交往對環境提出的各種要求。因此公共空間設計就是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人的需求。

每個型式的公共空間都應該具有多元的性格和個性特徵,不同的空間都有其自身的功能,如餐飲、售展、娛樂、觀演和綜合空間等,本身就相對復雜,但表現最終都要通過形式語言以某種組織方式呈現出來。例如現代財物中心需要人氣、標新立異、購物環線清晰;博覽建築的室內空間則需要秩序、文化氣息和安謐氛圍;酒店講究華貴富麗、個性時尚。

所以設計工作首先要抓住其各自的個性特徵,創造出有多元性格和個性特徵的空間感受,我們也一直在尋找理解和感覺公共空間的基礎上開展工作。

❹ 公共精神的本質是什麼

公共精神是來個龐大的體系,自涉及到經濟、政治和文化等公共生活領域,事關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關繫到個人生命健康和生活秩序。公共精神包括獨立的人格精神、社會公德意識、自製自律的行為規范、善待生命社會的慈悲胸懷。

簡單地說,公共精神可以理解為社會成員在公共生活中對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規范的主觀認可並體現於客觀行動上的遵守、執行。

❺ 如何培養公民的公共精神

第一,文化再造、營造德性環境。公共精神要求青年以公共利益為重,能夠以強烈的人文關懷與無私的精神投身公共活動。公共精神是通過外部教化產生的一種內在力量,用以指導青年人的行為。

要不斷加大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力度,讓這一精神內核逐漸為廣大青年所接受、領悟,並用以指導其言行。此外,優秀傳統文化也是滋養青年養成良好德性的重要法寶。只有不斷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才能真正德潤人心。

第二,自我反省、促進德行發展。外部文化環境的再造與滋養只是讓青年人養成正確德性評價的一個方面,最重要的還在於,青年人要真正將公共精神的內涵內化於心,並實現從德性到德行的轉換,這才是最重要的。

(5)公共精神擴展閱讀:

要建立對青年價值觀的導引機制,需要從以下兩方面著手。

第一,加大宣傳力度,促進教育實踐。一方面需要依靠大眾傳媒的力量,凈化社會輿論氛圍,幫助青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意識。

另一方面,還需要不斷完善、創新價值觀教育實踐。這首先需要對價值觀教育設置明確的目標,制定嚴格的人才培養規格與標准,讓教學實踐有章可循;另外,合理選擇、篩選價值觀教育內容,應既包括主流意識形態,也包括培養青年人獨立自主意識的部分,令其能夠獨立、正確評價社會公共事務;

最後,需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與形式,使青年在價值觀的實踐教育中切實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做出正確的價值評價。

第二,夯實思想道德,提升理性修養。外部的宣傳與教育的教化功用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青年做出價值評價的能力,但更要靠不斷傳達思想道德基礎知識,讓青年在不斷接受熏陶中進而提升理性修養,不斷進行正向刺激與激勵,鼓勵更多類似的價值觀念涌現。

❻ 網路社會公共精神構建

當下中國 公共精神的缺失,根源在於:(1)中國缺乏公共精神孕育的 歷史 土壤,盡管古人也強調天下為公的道理,但在封建專制背景下,他們所謂的「公」實質上並非代表人民的利益。由於臣民文化和官本位文化的主導地位,使得普通民眾只能通過向封建官僚機構及其家族的「忠」、「孝」來求得生存空間,結果造成大批心理畸形的臣民,公共精神無法立足。(2) 現代 社會 的市場化氛圍導致民眾價值觀的分化。市場 經濟 是一把雙刃劍,它在推動公共空間壯大的同時,也拉大了人們的距離。戴維·米勒(David Miller)指出:「在市場指導下,人和人之間的關系不可能有內在的、本質的平等。」在競爭中為求生存而你爭我奪、爾虞我詐最終使人和社會走向分裂。(3)公民社會 發展 的滯後性。公共精神的養成與公民社會的發展狀況具有正相關性,沒有廣泛的公共領域以及由此伴生的公共生活,民眾公共意識不可能產生。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在社會團體方面一系列法規的出台為民間組織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但相對於整個國家來說,無論是宏觀數量,還是微觀質量都還遠遠不夠,這也構成了民眾公共精神缺失的現實障礙。

2、公共精神培育的路徑選擇

基於此,筆者以為,在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過程中,必須把對民眾公共精神的培育放在突出位置,這需要四個方面的共同努力。
首先,批判地吸收和借鑒傳統及西方公私 理論 中的合理元素。中國古人強調立公去私,春秋時期的諸子百家盡管在治國理念上存有分歧,但對公私分明、存公去私的基本信念卻保持著驚人的一致。總的說來,這些相關論述對推動社會 政治 的發展是有積極意義的,但中國古人對公的崇尚其根本目的在於為封建統治提供合法支撐,加上長期受自給自足小農經濟的 影響 ,這就從根本上抑制了社會公共精神的孕育。而近代以來的西方學者則對民主、自由、正義、財產權、公共利益等給予了極大的關注,他們突出個人權益,並以此作為一切社會政治 哲學 的出發點,這就使公與私在民主自由的基礎上實現了統一。當然近代以來的一些西方理論也並非盡善盡美,其本身也存在很多缺陷。在當前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就必須對這些理論進行合理揚棄,吸收其中的精華,為社會的和諧發展提供理論指導。
其次,推進國家相關體制的改進與創新,夯實民眾公共精神生成的制度保障。現代社會是市場經濟社會,市場各參與者往往謀求的是個體效益的最大化,當任何一方的自我逐利動機損害到他人利益時,和諧社會將受到影響。奧斯特羅姆(Elinor Ostrom)認為,社會公共秩序是一個博弈過程,在存在大量搭便車、背棄承諾的情形下,制度的有效供給對於社會公共秩序的良性演進極為重要。因此,當前要積極通過有效的制度設計來為民眾公共精神的培育創造條件,這也是我國當代社會轉型背景下解決道德失范 問題 的迫切要求。在此過程中,政府要將民生放在首位,這既是政府本性所在,也應是其制度設計的理念原則,以使社會在公平與效率、經濟與環保、城市與 農村 、東部與西部等方面找到最佳結合點。政府本身也要積極推進體制改革,在堅持總體政治體制民主化的背景下,努力實現公共管理從統治到治理的轉變,在謀求政府與市場、社會友好合作的基礎上實現善治,為維護社會公正、穩定和法治奠定基礎,使社會在公共精神的發揮中達到整體效益的最大化。
再次,加強公民 教育 ,優化民眾公共精神孕育的啟蒙手段。由於受封建專制統治和奴化教育,民眾的公民身份長期被淹沒,現代民主社會本質上渴求具有強烈自主理性和公共理性公民的形成。作為一個政治 法律 概念,公民本質上即指具有一國國籍之人,它所表徵的是在該國憲法和法律框架內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資格。顯然這種資格的獲得不僅需要現代民主制的不斷完備,而且也需要民眾能積極擺脫封建社會遺留的臣民心理,強化對自身權責的自覺認知。這就需要加強公民教育,以促進其形成現代社會必不可少的主體意識和公共意識。這是最基本的途徑,也是一項最根本的艱巨工作。從當下中國的教育實踐來看,當前無論如何都應在價值層面上確立公民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基礎位置,以根本改變現有教育理念中的種種功利性傾向,使對公民意識的培養成為相關責任人員的主導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在此基礎上,要不斷探索各種有利於公民教育發展的 方法 措施,既要創新學校公民教育 內容 ,又要廣泛開展全社會的公民教育,利用報紙、雜志、電視、 網路 等媒介進行全方位的宣傳教育,還要積極吸收國外先進理念,為我所用。以促進民眾主體意識和公共意識的普遍提升。
最後,努力培育公民社會,構築民眾公共精神發育的現實載體。民眾只有通過親自參與公共生活實踐,才能逐漸認識到公共精神的重要性,但發達的公共生活有賴於公民社會的發展和壯大,公民社會是民眾公共生活的土壤和「公共價值的潛在儲備庫」。現代社會發展表明,一個公民社會發育不充分的社會,就不存在充分的公共精神。近年來我國各類民間社團的不斷興起為民眾公共參與提供了渠道,但與西方不同的是,中國公民社會的產生主要來自於政府自覺的扶持和推動,這雖然保證了公民社會與國家之間的良性互動,但也給民間組織烙上了深深的政治印記。培育公共精神,必須促進公民社會組織的良性發育。首先要著力剔除國家對民間社團的一些不合理的管制措施,強化相關立法,嚴格界定民間團體的性質、職能、責任、權利、義務及其與政府、市場的關系;其次要完善民間組織的外部支持體系,既要強化宏觀規劃和引導。又要給以必要的物質支援,並輔助其作好微觀管理,使民間社團真正發揮出公共服務之本性;最後要促進民間組織的對外交流與合作,努力變單個服務的「孤島」為整個社會共同奮斗的「森林」,以此帶動整個社會公共精神的普遍提升

❼ 如何培養公民的公共精神

公民公共精神是指孕育在公共領域之中,隨著公共交往的發展而產生的一種公共理性,是公共生活中的獨立自由的個體以利他的方式關心公共利益的態度及行為,並以個體自身在其中形成公共領域所要求的基本道德和以公共利益為依歸的價值取向,它具體表現為獨立自由的個體對「私人領域」的超越和對公共生活的積極參與.其中,它包括著對公平、自由、民主、秩序和責任等一系列最基本的價值目標的認定.此外,公共精神還包括獨立人格精神、公平正義精神、民主法治精神、社會公德意識、自製自律意識等基本內涵和公共性、公正性、滲透性、開放性、時代性等特徵,這些對於我國推進社會的政治文明、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及個人的全面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公共精神在我國的社會歷史長河中有一定的發展,但這與今天所產生在公共領域和私人領域分化的基礎上的現代公共精神是有一定的差別.我國進入新時期以來,公共精神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但是發展還不成熟,在社會各方面存在缺失的現狀.這也是由於我國特殊的國情所導致,如傳統文化消極因素的影響、市場經濟體制的不完善、社會缺乏公共性的公共權力、公民社會的不成熟和公共空間的狹窄、社會成員缺乏自律自控意識等.目前我國正在全力構建和諧社會,面臨著經濟市場化、政治民主化、價值多元化、人的全面發展等種種挑戰,迫切需要培養公民的公共精神.本文也正是基於此目地探討我國公民公共精神的培育,為培育公民公共精神提出相應的對策.
本文主要由五個部分構成:第一部分:公共精神的基本概述.主要對公共精神的內涵進行明確的界定,引出公共精神的概念,並探討公共精神的重要特徵和公共精神的發展歷程.第二部分:我國公民公共精神的現狀分析.重點探討我國公民公共精神缺失的具體表現,集中體現為誠信守諾意識弱化、社會公民意識淡薄、文化創新意識不足、社會公德意識不強、公民責任意識缺乏、公平正義意識薄弱這六個方面.第三部分:培育我國公民公共精神的指導思想.結合我國現有的國情尋找與之相應的指導思想,即借鑒西方正義理論的積極啟示、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人民利益觀和遵循科學發展觀的理念要求.第四部分:完善社會各項制度措施,為培育公民公共精神提供製度保障.具體從建構公民社會、發展民主政治、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健全法治體系四個方面探討培育公共精神的路徑.第五部分:落實社會文化教育措施,為培育公民公共精神提供思想保障.

❽ 下列屬於公共意識的是

【答案】B。解析:公共意識的定義要點是:①獨立自由的個體;②整體意識或整體觀念。A項只是一種期望,不符合②;B項符合公共意識的定義;C項不符合①;D項中將自己與他人聯系在一起,不符合①。故答案選B。

❾ 公共精神是公共政策應該體現的精神嗎

何謂「公共精神」? 「公共精神」就是指在公共生活中,涉及公共事務的治理與公共利益的版分配,公共管理者與權公民在公共行政領域內所形成的信念、價值、和習慣。公共行政是公共精神的表達方式。公共行政需要一種內在精神的支撐,這就是公共精神,這是一種「對於公共服務的召喚以及有效管理公共組織的一種深厚的、持久的承諾」。

❿ 大學應該著力培養學生的公共精神還是權利意識

我覺得大學生應該培養學生的公共精神和權利意識的兩個方面,因為公共精神是為了讓學生去奉獻而權力意識,是為了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