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公務員依法行政能力
1. 如何有效提高公務員的綜合素質和行政能力
對公務員依法行政能力有兩種不同認識:
一是:依法行政能力包括草擬行政法規能力和運用法律、法規實施行政管理能力,並認為有法治觀念是公務員具備依法行政能力的前提。
二是:(1)依法行政的觀念,即要有較強的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2)依法行政的知識水平,即比較熟悉和掌握通用法律知識和本部門的專業法律知識;(3)依法辦事的行為,主要是按行政法治原則辦事,依法行政,嚴格遵循法定許可權、法定實體規則和法定程序規則實施行政行為;正確行使行政裁量權,維護行政管理秩序和相對人合法權益。
依法行政能力的基本內容是:
(1)有較強的法律意識、規則意識、法制觀念;
(2)忠實遵守憲法、法律和法規,按照法定的職責許可權和程序履行職責、執行公務;准確運用與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
(3)依法辦事,准確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不以權代法;
(4)敢於同違法行為作斗爭,維護憲法、法律尊嚴。
望採納,謝謝!
2. 如何增強公務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一是開展全員培訓活動,二是開展法律知識,三是開展知識競賽和能力測試活動,四是開展機關法治文化建設活動。各單位將採取組織公務員開展學法用法筆談、利用機關內網舉辦法治理念論壇、編演法治文藝節目、開辟機關法治園地等形式,加強法治文化載體建設,營造機關法治文化氛圍。市、縣區還將適時聯動舉辦大型法律法規廣場咨詢宣傳活動,為廣大群眾提供面對面的法律服務。
馮少輝v|13-11-14
遵紀守法的道理人人都懂,法制教育更要潛移默化地從學生身邊的事件起,從他們身邊的事做起,通過科學全面的法制教育增強有學生的國家意識、權利義務意識和守法用法的意識,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造一個和諧、向上的法制環境
3. 怎樣培養公務員的依法行政能力
1.要培養樹立正確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的能力。邏輯學常識告訴我們,意識和觀念是行為產生的必要條件,有什麼樣的意識,才可能有什麼樣的行為。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是依法治國這座大廈的基石。一個國家的人民如果缺乏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那麼,這個國家的法律制度無異於擺設。公務員如果缺乏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則依法行政只能流於形式。法律體系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銘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銘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們的內心裡。而且,任何法律制度和法律行為都是在一定的意識和思想觀念的支配下產生的。
公務員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直接影響和決定其對依法行政的態度。具有較強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是公務員不斷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的重要基礎。因此,適應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的要求,新時期的公務員應努力培養自己正確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公務員應通過法律學習,加強法律思想修養,領會法的精神和法的實質,自我進行「洗腦」,摒棄人治、人大於法、情大於法、法自權出、法律工具主義等過時的錯誤的觀念意識,努力培養和樹立正確的法律意識和觀念。
在諸多的法律意識和觀念中,公務員最重要的是要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因為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體現社會主義法治內在要求的一系列觀念、信念、理想和價值的集合體,是指導和調整社會主義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監督的方針和原則,其內容包括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等五大方面。其中,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執法為民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服務大局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五個方面相輔相成,體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礎上,公務員應具體培養樹立憲法和法律至上觀念、依法行政和執法為民觀念、合法行政和合理行政觀念、嚴格公正文明執法觀念、權責統一的法律責任觀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觀念、依程序行政的觀念、人民主權和保障人權觀念、誠實守信觀念等。只有通過學習和修養樹立起正確的法律觀念,公務員的法律素質才會有質的提高,才能適應依法治國的要求不斷增強依法行政的能力。
2.要培養公務員理解法律尤其是理解法律法規條文的能力。為適應依法治國和依法行政的需要,公務員不僅應了解行政法律法規的有關知識,而且應在儲備知識的基礎上具有理解法律法規的能力。即要全面地理解我國現階段法律的基本框架和具體情形,對法律基本原則和規則有全面的認識,具備理解和學習法律條文的能力。對憲法、行政許可法、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公務員法、國家賠償法、行政監察法等重要法律,公務員要具有深刻理解的能力。因為只有真正理解了,才能准確把握,科學運用,指導依法行政的實踐。例如,《公務員法》第五十四條規定:「公務員執行公務時,認為上級的決定或者命令有錯誤的,可以向上級提出改正或者撤銷該決定或者命令的意見。上級不改變決定或者命令,或者要求立即執行的,公務員應當執行該決定或者命令,執行的後果由上級負責,公務員不承擔責任。但是,公務員執行明顯違法的決定或者命令的,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這一法律條文,實際上賦予了公務員對錯誤命令和決定提出異議的權利,既為公務員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履行職責提供了法律准繩,也對公務員執行公務出現的不良後果有了明確的責任區分,對此公務員必須全面理解和領會把握。尤其是工作在公安、司法、法院、檢察等戰線上的公務員,對與工作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有關條文,更應善於科學分析和比較鑒別,具有深刻理解把握的能力。
3.要培養公務員靈活運用法律法規的能力。公務員應在充分理解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善於把法律法規知識合理、有效地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並根據不斷變化的環境,因地制宜地靈活運用知識。仍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第五十四條為例,它要求公務員在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該條文精神的基礎上,應始終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具有較高的政治鑒別力,對於來自上級的決定和命令,加以正確分析和判斷,靈活採取不同的執行策略:對於上級依法作出的正確的決定和命令,要不折不扣地堅決執行;如果判斷上級的決定和命令有錯誤,就要善意提出,請求上級加以改正。如果上級強調要繼續執行,公務員就應繼續執行,不得違抗,但不承擔任何責任後果,其後果完全由上級承擔;如果上級的決定或者命令明顯違法,比如走私、貪污、行賄、受賄、枉法、弄虛作假等方面的決定和命令,下級公務員不得執行。如果下級執行錯誤的決定和命令,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只要上級命令和決定是屬於明顯違法行為的,公務員就可以不予執行,而應當執行法律;如果公務員執行了明顯違法的上級決定和命令,不管公務員是否向上級提出意見都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因此,靈活運用法律法規的能力,是公務員依法行政所必須具備的一種重要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又需要公務員具有高度健康的責任意識、較高的政治鑒別能力、較強的溝通協調能力等。
4.培養公務員行政執法能力。執法能力是公務員依法行政的重要能力。行政執法行為的形式具有廣泛性和多樣性,包括行政批准、許可、命令、禁止、徵收、徵用、免除、限制以及行政監督、檢查、調查、審查和行政強制、行政處罰等。
由於行政執法本身的特點,使其在依法治國和依法行政中佔有突出的重要地位,可以說它是依法行政的核心,一切具體的事務的處理和解決最終都需要落實到公務員較強的執法能力上。
適應依法治國的要求,公務員應具備較強的行政執法能力素質,善於依法管理經濟事業,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運行;善於依法管理社會事務,用法律手段保障公平、正義、穩定、和諧的社會關系,保障和促進各項社會事業全面、健康發展,維護穩定的社會秩序。
公務員應具有依法辦事、准確執法的能力,要堅持和遵循合法的原則,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依照法律規定執法,以保證行政管理符合國家和人民的要求,避免不公、錯誤和違法,減少矛盾和糾紛。公務員要具有公正執法的能力,堅持公正原則,在執法中公道辦事,不徇私情,平等對待不同身份、民族、性別和不同宗教信仰的行政相對人。
公務員應具有文明執法的能力,要堅持公開和民主原則,在執法時應通過出示證件等讓當事人了解自己的身份,要堅持以人為本,體恤執法對象的需求,尊重他們的人格,把嚴格執法和熱情服務統一起來,做到既維護法律的尊嚴,又體現對當事人的尊重和愛護。
尤其是在司法、法院等系統工作的公務員,更應具備較強的依法辦事、公正執法的能力。英國著名政治學家培根曾經說過:一次不公正的司法審判,其危害超過十次犯罪;因為前者污染的是水源,而後者污染的僅僅是水流。司法是解決糾紛、保護公民權利、實現社會公正的最後一道防線,公務員公平、公正執法的能力的強弱,對公正司法非常重要。
5.培養公務員依法行政的技能與技巧。公務員依法行政的效率、質量和水平,有時在很大程度上往往取決於公務員依法行政的技能和技巧,這就需要公務員在依法行政時應具有一定的技巧與技能。
第一,要具有科學分析判斷能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轉型、矛盾凸現等復雜多變的環境中,公務員要善於綜合運用包括法律知識在內的多方面知識,對依法行政的具體環境、發展趨勢等作出比較准確合理的分析判斷,對依法行政實踐中存在的困難和解決的辦法等,應保持清醒的頭腦,做到心中有數。
第二,要有科學的依法決策能力。善於依法科學決策並且決策果斷,就能把握規律,抓住機遇,發展自己,否則,違反法定程序盲目決策,或優柔寡斷,就會導致失誤或錯失良機,後悔莫及。
第三,要有執行能力。曾有著名法學家研究指出:一個公務員依法行政成功,百分之五在戰略,百分之九十五在執行。而執行力=領悟力+操作力+應變力。領悟力要求公務員對上級領導依法行政的指示和意圖加以理解、領悟、思考,以處理好堅持依法辦事與尊重上級領導的關系,創造依法辦事的良好組織環境;操作力要求公務員制訂依法行政的戰術,並處理好與同事、下級等的關系,組織各種各樣的力量和資源,與組織合作,協同作戰,力爭佳績;應變力要求公務員具有較強的依法行政的智慧和技巧,能根據環境的變化採取不同的依法行政方式,在堅持依法行政原則的基礎上,權衡利弊,隨機應變,以變應變,因勢利導,因人而異,殊途同歸,追求實效。
第四,要具有學習能力。要有進取心,不斷根據需要學習充實法律知識和執法技能,摒棄落伍的陳舊的觀念意識,樹立先進的依法行政理念,不斷提高自己的依法行政能力。
第五,要具有總結能力。善於及時總結,才能不斷進步。要把依法行政已有的成功經驗和失誤的教訓等進行及時總結,避免重犯曾犯過的錯誤,並注意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勇於探索,開拓進取,敢於創新,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適時相應地變革自己的依法行政方式方法,提高自己依法行政的領導能力等。
6.培養公務員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與依法行政相結合的能力。在我國社會主義條件下,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辦事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中國共產黨是全國人民的領導核心,是中國特色政治、經濟、文化建設事業的領導核心,也是依法治國的領導核心。在依法治國的總體方略中,黨的領導主要是通過依法執政實現的。
依法執政體現了黨對執政方式的理性選擇和執政規律的把握。作為依法執政的組織者和推動者,黨的領導是堅持依法治國和依法行政的政治前提和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依法治國和依法行政的本質所歸。《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黨的十七大也強調「共產黨執政是領導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黨所擁有的執政權力來源於人民的授權和認可,公務員所擁有的行政權力也來源於人民的授權和認可。
在我國憲法和法律是人民意志的反映,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崇高表現。從本質意義上說,依法治國,就是依靠人民群眾這個主體,依靠人民自己法律意識的普遍提高,發動廣大人民群眾嚴格依法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依法辦事是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實質要求,依法治國的核心是依法辦事。
公務員是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的具體承擔者,是在人民授權范圍內行使公共權力的執行者,而絕不是超越人民授權或凌駕於人民之上的超級「公民」,只有嚴格依法辦事,才能貫徹「法治」精神,才能排除「人治」干擾,最終把依法治國方略落到實處。
因此,善於把堅持黨的領導、發揚人民民主和嚴格依法辦事三者有機統一起來,是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對公務員法律素質提出的必然要求,公務員應具備把三者統一起來的本領和能力。
4. 如何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做人民滿意的公務員
一是抓業務培訓,促進隊伍執法水平提高。旗局於每周五下午開設學專習班,由業務骨幹為執法人員屬講授綜合業務、法律法規應用等方面的知識,全面提升了執法隊伍的整體能力素質。
二是抓制度建設,促進執法行為進一步規范。針對日常執法工作中查扣、罰沒物品管理工作中存在漏洞等問題。
三是抓網上辦案,促進執法效能不斷提升。旗局對自治區工商局「綜合業務管理系統」中的「執法管理業務」模塊,進行了培訓,並嚴格網上辦案制度,按照「誰辦案、誰錄入」的原則,將立案、調查取證、定案、結案、執行5項網上辦案流程進行統一規范,使案件辦理的每個程序都能夠在規定的期限內辦結,同時確保了執法程序的規范,增加了執法辦案的透明度。
四是抓執法監督,促進依法行政落實到位。加大執法監督檢查力度,切實做到權力與制約相結合。建立回訪制度,加強執法的事後監督。通過向當事人回訪,調查了解經辦人在案件承辦過程中是否有吃、拿、卡、要等違紀違法行為。
5. 論如何提高公務員依法行政能力
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穩步上升。當前我國的改革開放正處於關鍵時刻,社會正處在轉型時期,新情況、新問題和新矛盾不斷出現。從某種意義上講,公務員依法行政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著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水平。這就要求政府及其公務員必須不斷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一、提高公務員依法行政能力的重要意義公務員依法行政能力主要是指公務員依據依法行政的原則和觀念,按照法定職責和許可權實施行政行為並承擔相應行政責任的能力,主要包括:具有較強的法治觀念和行政法律意識;掌握本部門執行的主要法律、法規、規章,具有適用法律的能力;具有用法律思維來研究情況、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提高公務員依法行政能力具有重要意義。1.提高公務員依法行政能力是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迫切需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行政法治建設取得了很大成績,各級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的依法行政觀念有所增強,依法行政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應看到,當前的依法行政工作還存在不少問題,特別是公務員依法行政的觀念和依法行政能力仍然是影響政府機關依法行政水平的制約因素。這就要求對公務員特別
6. 怎樣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做人民滿意公務員
依法行政能力是公務員勝任本職工作所必須具備的重要能力之一。但毋庸諱言,相對於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對公務員提出的較高要求來講,公務員隊伍的依法行政能力仍有某些不適應的地方和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因此,為了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條件下依法行政的要求,為了進一步提高公務員依法行政能力,必須做到以下幾方面的努力。
1.樹立依法行政觀念,培養公務員的法律意識。我國 有兩千多年的漫長封建專政的歷史,人治的傳統根深蒂固,社會公眾普遍缺乏法律意識。公務員隊伍素質雖然較高,但也同樣需要培養法律意識。一是要做到合法行政。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進行;沒有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行政機關不得做出影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義務的決定。二要要做到合理行政。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遵循公平、公正原則。要平等對待行政管理相對人,不偏私,不歧視。行使自由裁量權應當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當因素的干擾,所採取的措施和手段應當必要適當,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可以採用多種方式實現行政目的時應當避免,採用損害當事人權益的方式。三是要做到權責統一。行政機關依法履行經濟社會和文化事務管理職責,要由法律法規賦予其相應的執法手段。行政機關違法或不當行使職權,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實現權力和責任的統一。依法做到:執法有保障,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侵權須賠償。
2.確立依法行政的價值取向,提高公務員執政為民的思想。要做到執政為民,就要服務於民,公正為民,務實清廉,始終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堅決反對脫離群眾以權謀私。首先,在行政觀念上,依法行政應既服務於公益又服務於私益,公務員依法行政必須堅持把維護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基本價值取向,把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貫穿各項工作之中。公務員依法行政應當體現國家意志與人民意志的一致性、體現對上級機關負責與對人民群眾負責的一致性,始終將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真正做到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以避免那種僅局限於單純的公益或者單純的私益的狹隘服務意識。其次,在行政手段上,通過行政制裁、行政獎勵、行政合同、行政指導、行政計劃等多元化手段服務於民,以避免行政方式的機械和僵化。
3.健全行政監督機制,加強公務員依法行政工作的監督。要進一步拓寬對公務員的監督范圍和內容,除了繼續加強廉政監督外,還要突出對公務員履行職責能力的監督,始終保持其能在法律的規范下依法辦事;加強對公務員工作績效的監督,確保各項工作的及時順利完成。一是各級政府應當自覺接受同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向其報告工作、接受質詢;自覺接受政協的民主監督,虛心聽取其對政府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二是要創新層級監督新機制,強化上級行政機關對下級行政機關的監督。上級行政機關要建立健全經常性的監督制度,探索層級監督的新方式,加強對下級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具體行政行為的監督。三是監察、審計等專門監督機關要切實履行職責,依法獨立開展專門監督。同時,監察、審計等專門監督機關要與檢察機關密切配合,及時通報情況,形成監督力。
4.建立和完善公務員考核制度,提高公務員依法行政工作實效。一是建立和健全自上而下、平行制約和自下而上的有機統一的評估體制。不光是領導對下屬的評估,還必須有下屬對上級領導的評估以及平級之間的相互評估,制定依法行政工作績效考核評估辦法。二是建立考核評估的量化指標體系。要通過設定政府法制機構設立及人員的配備、依法行政工作經費的保障、工作條件的改善、人民群眾對地區和部門依法行政工作滿意程度、政府和部門領導是否依法決策等具體量化指標,突出對依法行政工作實施領導情況的考核;要通過公民,對行政法律、法規的知曉情況,政府和行政執法人員對規范政府共同行為和本部門負責實施法律法規的熟悉掌握情況,大眾媒體對行政法律法規宣傳情況等具體量化指標,對政府法制宣傳教育質量進行考核評估。三是建立以社會公眾為本位的公務員績效考核體系,利用社會公眾對公務員進行評議,不斷推進和深化依法行政工作。
5.加強教育和培訓,提高公務員依法行政能力。教育和培訓是公務員能力建設的基礎性工作,是提高公務員依法行政能力的有效途徑。公務員政治上的成熟是以理論上的成熟為基礎的,有了理論上的成熟與堅定,就有政治上的清醒與堅定,才會有行為上的正確。通過教育和培訓,使廣大公務員樹立依法行政觀念、學習了解與其工作相關的有關法律法規、國家相關政策,培養和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各地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和其他培訓部門的培訓,要把依法行政能力的培訓列入對公務員任職、專門業務和更新知識培訓的重要內容。在教學方法上既要重視理論學習,又要重視案例教學、案例分析,使公務員能更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到底有哪些法定職權、應遵循哪些法定程序、承擔哪些法定責任。 收起
7. 新形勢下如何提高公務員依法行政的意識和能力
依法行政能力是公務員勝任本職工作所必須具備的重要能力之一。但毋庸諱言,相對於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對公務員提出的較高要求來講,公務員隊伍的依法行政能力仍有某些不適應的地方和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因此,為了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條件下依法行政的要求,為了進一步提高公務員依法行政能力,必須做到以下幾方面的努力。 1.樹立依法行政觀念,培養公務員的法律意識。我國 有兩千多年的漫長封建專政的歷史,人治的傳統根深蒂固,社會公眾普遍缺乏法律意識。公務員隊伍素質雖然較高,但也同樣需要培養法律意識。一是要做到合法行政。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進行;沒有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行政機關不得做出影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依法行政能力是公務員勝任本職工作所必須具備的重要能力之一。但毋庸諱言,相對於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對公務員提出的較高要求來講,公務員隊伍的依法行政能力仍有某些不適應的地方和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因此,為了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條件下依法行政的要求,為了進一步提高公務員依法行政能力,必須做到以下幾方面的努力。
1.樹立依法行政觀念,培養公務員的法律意識。我國 有兩千多年的漫長封建專政的歷史,人治的傳統根深蒂固,社會公眾普遍缺乏法律意識。公務員隊伍素質雖然較高,但也同樣需要培養法律意識。一是要做到合法行政。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進行;沒有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行政機關不得做出影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義務的決定。二要要做到合理行政。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遵循公平、公正原則。要平等對待行政管理相對人,不偏私,不歧視。行使自由裁量權應當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當因素的干擾,所採取的措施和手段應當必要適當,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可以採用多種方式實現行政目的時應當避免,採用損害當事人權益的方式。三是要做到權責統一。行政機關依法履行經濟社會和文化事務管理職責,要由法律法規賦予其相應的執法手段。行政機關違法或不當行使職權,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實現權力和責任的統一。依法做到:執法有保障,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侵權須賠償。
2.確立依法行政的價值取向,提高公務員執政為民的思想。要做到執政為民,就要服務於民,公正為民,務實清廉,始終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堅決反對脫離群眾以權謀私。首先,在行政觀念上,依法行政應既服務於公益又服務於私益,公務員依法行政必須堅持把維護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基本價值取向,把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貫穿各項工作之中。公務員依法行政應當體現國家意志與人民意志的一致性、體現對上級機關負責與對人民群眾負責的一致性,始終將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真正做到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以避免那種僅局限於單純的公益或者單純的私益的狹隘服務意識。其次,在行政手段上,通過行政制裁、行政獎勵、行政合同、行政指導、行政計劃等多元化手段服務於民,以避免行政方式的機械和僵化。
3.健全行政監督機制,加強公務員依法行政工作的監督。要進一步拓寬對公務員的監督范圍和內容,除了繼續加強廉政監督外,還要突出對公務員履行職責能力的監督,始終保持其能在法律的規范下依法辦事;加強對公務員工作績效的監督,確保各項工作的及時順利完成。一是各級政府應當自覺接受同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向其報告工作、接受質詢;自覺接受政協的民主監督,虛心聽取其對政府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二是要創新層級監督新機制,強化上級行政機關對下級行政機關的監督。上級行政機關要建立健全經常性的監督制度,探索層級監督的新方式,加強對下級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具體行政行為的監督。三是監察、審計等專門監督機關要切實履行職責,依法獨立開展專門監督。同時,監察、審計等專門監督機關要與檢察機關密切配合,及時通報情況,形成監督力。
4.建立和完善公務員考核制度,提高公務員依法行政工作實效。一是建立和健全自上而下、平行制約和自下而上的有機統一的評估體制。不光是領導對下屬的評估,還必須有下屬對上級領導的評估以及平級之間的相互評估,制定依法行政工作績效考核評估辦法。二是建立考核評估的量化指標體系。要通過設定政府法制機構設立及人員的配備、依法行政工作經費的保障、工作條件的改善、人民群眾對地區和部門依法行政工作滿意程度、政府和部門領導是否依法決策等具體量化指標,突出對依法行政工作實施領導情況的考核;要通過公民,對行政法律、法規的知曉情況,政府和行政執法人員對規范政府共同行為和本部門負責實施法律法規的熟悉掌握情況,大眾媒體對行政法律法規宣傳情況等具體量化指標,對政府法制宣傳教育質量進行考核評估。三是建立以社會公眾為本位的公務員績效考核體系,利用社會公眾對公務員進行評議,不斷推進和深化依法行政工作。
5.加強教育和培訓,提高公務員依法行政能力。教育和培訓是公務員能力建設的基礎性工作,是提高公務員依法行政能力的有效途徑。公務員政治上的成熟是以理論上的成熟為基礎的,有了理論上的成熟與堅定,就有政治上的清醒與堅定,才會有行為上的正確。通過教育和培訓,使廣大公務員樹立依法行政觀念、學習了解與其工作相關的有關法律法規、國家相關政策,培養和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各地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和其他培訓部門的培訓,要把依法行政能力的培訓列入對公務員任職、專門業務和更新知識培訓的重要內容。在教學方法上既要重視理論學習,又要重視案例教學、案例分析,使公務員能更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到底有哪些法定職權、應遵循哪些法定程序、承擔哪些法定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