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依法辦事的含義是
❶ 依法治國的含義及基本內涵和要求是什麼
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
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
(一)維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三)樹立憲法和法律權威依法治國的核心,就是要確立和實現以憲法和法律為治理國家的最具權威價值的取向。
(1)嚴格依法辦事的含義是擴展閱讀:
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依法治國被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一系列開創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提出,為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邁進新時代、開啟新征程、譜寫新篇章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了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和重大任務。《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頒布實施,確立了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奮斗目標和行動綱領,法治政府建設進入「快車道」。《民法總則》頒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日益完善。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堅持全面依法治國
❷ 領導幹部忠於人民在法律上的體現即嚴格依法辦事是對的嗎
嚴格依法辦事。這是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也是法治區別於人治的重要標志。對於一內切國容家機關特別是專門履行執法、司法職責的政法機關來說,嚴格依法辦事意味著:職權由法定,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
職權法定,是指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行政權力必須有法律的明確授權,不能自行設定。
有權必有責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行使權力要對所引起的法律後果負責,法律授予了權力,同時也就意味著賦予了責任;二是被法律賦予了權力而不去行使或者行使不到位,就是不盡職、不作為,就是失職瀆職,也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❸ 依法治國的含義、內涵和意義是什麼
依法治國理念基本含義是依據法律而不是個人的旨意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實行的是法治而不是人治;其核心是確立以憲法和法律為治國的最具權威的標准。樹立依法治國理念,需要准確把握以下三個方面的基本內涵。
(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這是我國憲法明確規定的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原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具有三個方面的含義: 首先,公民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我國憲法第三十三條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現實生活中,有的習慣於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對不同身份的人給予差別待遇。這種思想和做法實際上是封建等級觀念的殘余。 其次,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憲法和法律是人民利益的體現,反映了人民的意志。任何個人和組織,都不得享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將自己凌駕於黨、國家和人民之上。那種認為自己高人一等,法律只管民,不管官;只管別人,不管自己,將自己視作法律之外的「特殊公民」的思想,從根本上背離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 第三,任何組織和個人的違法行為都必須依法受到追究。我國憲法第五條明確規定:「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違法者必須受到追究是法律尊嚴的重要體現,也是法律權威的重要保障。在一個社會中,如果有人違了法卻能逍遙法外,那麼,法律在社會公眾心目中就不可能樹立起崇高的地位和威信。
(二)樹立和維護法律權威 法律權威就是法律所具有的尊嚴、力量和威信。樹立和維護法律權威,是實施依法治國方略的迫切需要。 維護法律權威,必須確立法律是人們生活基本行為准則的觀念。在一個社會中存在著許多不同的社會規范,包括法律、政策、道德、習慣、宗教規范等等,都對人們的日常行為起到一定的規范和約束作用。但是,必須明確,在一個實行法治的社會中,法律是對人們的社會生活起著最基本的、同時也是最有力的規范和約束作用的准則。整個社會和全體公民都必須樹立法律意識,自覺將法律作為指導和規范自身社會活動的基本行為准則。 維護法律權威,必須首先維護憲法權威。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我國的根本法,是中國共產黨執政興國、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制保證,具有最大的權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它也是一切其他法律權威的淵源和保障。因此,維護法律權威首先要維護憲法權威。 維護法律權威,必須努力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任何法律、法規、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下位法不得同上位法相抵觸,地方性法規不得同全國性法律相抵觸。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是法律權威的重要標志。當前,有的地方和部門從保護本地區、本部門的利益出發,制定和實施一些違反國家法律規定和法治原則的「土政策」、「土辦法」,搞「你有法律、我有對策」,不僅破壞了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也嚴重損害了法律的權威與尊嚴,必須堅決反對和有效制止。 維護法律權威,必須樹立執法部門的公信力。法律的目的和宗旨要通過執法司法來實現,法律的權威也要通過執法者的權威來體現。因為在社會上一般人心目中,執法者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法律的化身,代表著法律權威與尊嚴。樹立執法部門的公信力,需要從兩個方面加以努力:一方面,要有效克服我國社會公眾中普遍存在的「法不責眾」、「只要有理怎麼鬧都行」等不講法制的傳統觀念,從嚴執法,對一切違法行為嚴肅處理,以維護法律的嚴肅性,樹立執法者的權威;另一方面,執法者要嚴格公正文明執法,切實解決執法和司法不公的問題,提高執法部門的公信力,讓執法司法行為令人信服,用公正贏得權威。
(三)嚴格依法辦事 這是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也是法治區別於人治的重要標志。對於一切國家機關特別是專門履行執法、司法職責的政法機關來說,嚴格依法辦事意味著以下四個方面的含義: 職權由法定。職權法定是法治的重要原則,也是嚴格執法的合法性基礎。職權法定原則要求,執法機關的權力必須來自法律具體而明確授予,執法機關必須在嚴格依據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內履行職責。 有權必有責。即權利義務相一致原則。有權必有責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行使權力要對所引起的法律後果負責,法律授予了權力,同時也就意味著賦予了責任;二是被法律賦予了權力而不去行使或者行使不到位,就是不盡職、不作為,就是失職瀆職,也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政法幹警都必須堅決克服那種權力在我手,想用就用、想不用就不用、想怎麼用就怎麼用的錯誤觀念和做法,既要慎用手中權力,還要用好手中權力。 用權受監督。權力必須受到監督是一切法治社會遵循的一條重要原則。我國憲法第二十七條明確規定了一切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都要受到監督的原則。政法機關掌握著與公民人身、財產以及其他權利密切相關的執法大權,這種重要權力一旦被腐蝕濫用,將直接損害公民的合法權益。因此,政法機關的權力必須嚴格依照法定許可權、程序行使,整個行使過程必須受到嚴格的監督和制約。 違法受追究。違法必究是社會主義法制的基本要求,也是法律權威與尊嚴的重要體現。在現實生活當中,對執法者的違法行為依法追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要建立起對執法犯法者的嚴厲追究機制。只有執法者的違法行為都毫無例外地依法受到追究和懲罰,才能給整個社會樹立依法辦事的良好示範。
依法治國的重要意義
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第一,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依法治國同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是完全一致的。
第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民主與法治相互依賴,相互促進,密不可分。社會主義民主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礎,社會主義法治是社會主義民主的保障。
第三,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第四,依法治國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❹ 嚴格依法辦事體現在哪四方面
嚴格依法辦事是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也是法治區別幹人治的重要標志。嚴格依法辦事,就是要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對於一切國家機關來說,嚴格依法辦事意味著以下四個方面的含義:
1、職權由法定。職權法定是法治的重要原則,也是嚴格執法的合法性基礎職權法定原則要求,執法機關的權力必須來自法律具體而明確的授予,執法機關必須在嚴格依據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內履行職責,無法定授權的執法就是越權,就是對法律權威與尊嚴的損害。現實生活中,一些執法機關及工作人員職權法定觀念淡漠,執法越位、錯位的現象時有發生,如沒有罰款權卻實施罰款,沒有收費權卻收費或變相收費等等。這些都是嚴重的越權行為。越權就是違法行為,違背了依法辦事的要求。
2、有權必有責。即權利義務相一致原則。有權必有責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二是行使權力要對所引起的法律後果負責。法律授予了權力,同時也就意味著賦予了責任;行使法定權力,就必須對行使權力的過程和結果承擔法律責任。二是被法律賦予了權力而不去行使或者行使不到位,就是不盡職、不作為,就是失職瀆職,也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這就是行政機關的權力與公民的權利在性質上的差別所在。公民權利可以行使,也可以放棄,比如作為公民,我有選舉權,但我可以選擇去投票,也可以選擇棄權;看見有人落水,我可以救人,也可以選擇觀望,盡管後者會受到社會輿論和道德良心的譴責,但無需承擔任何法律責任。但對於行使公權力的國家工作人員就不一樣了,有警不接、有難不見、有案不立或者無法定事由拖著不判,都是違法,都要承擔法律責任。因此,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政法幹警都必須堅決克服那種權力在我手,想用就用、想不用就不用、想怎麼用就怎麼用的錯誤觀念和做法,既要慎用手中權力,還要用好手中權力。
3、用權受監督。權力必須受到監督是一切法治社會遵循的一條重要原則,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法治權、依法治官。同時,對權力的行使進行有力監督,也是防止權力濫用和腐敗的有效方法和途徑。為了防止權力的腐敗、濫用,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了一切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都要受到監督的原則。政法機關掌握著與公民人身、財產以及其他權利密切相關的執法大權,這種重要權力一旦被腐蝕濫用,將直接損害公民的合法權益。因此,政法機關的權力必須嚴格依照法定許可權、程序行使,整個行使過程必須受到嚴格的監督和制約。
4、違法受追究。違法必究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要求,也是法律權威與尊嚴的重要體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的一項重要內涵就是任何組織和個人的違法行為都必須依法受到追究。在現實生活當中,對執法者的違法行為依法追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為執法者違法對法治具有更大的危害性,如果執法者可以肆意違法而不受追究,普通百姓就會認為法律不公正,沒有權威,就不會相信法律,這對於法治建設是一種致命的傷害。人們早就對執法犯法的危害性有著深刻的認識,我國古代就有「執法犯法,罪加一等」的說法。為了維護社會主義法律的權威與尊嚴,我們必須建立起對執法犯法者的嚴厲追究機制。只有執法者的違法行為都毫無例外地依法受到追究和懲罰,才能給整個社會樹立依法辦事的良好示範。
需要指出的是,依法辦事的基礎是有法可依。改革開放以來,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國已經建成了以憲法為核心,以民商法、刑事法、行政法、訴訟法為骨乾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框架。當前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已經不是「無法可依」,而是「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法律缺乏必要的權威,法律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有效的執行。確保法律能夠得到有效執行,切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已經成為樹立和維護法律權威,推進依法治國方略貫徹實施的關鍵。
❺ 依法治國的內涵是什麼
依法治國的含義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也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群眾治理國家、管理社會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方略寫入憲法,賦予依法治國方略以憲法地位,將加速推進法治,使依法治國方略的實施獲得憲法性的根本保障。
依法治國,是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內容,其本質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
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統統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簡而言之,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法律來治理國家。
❻ 嚴格依法辦事的定義
法律怎麼說就怎麼辦,一點迴旋餘地都沒有
❼ 依法治國的基本內涵和要求是什麼
依法治國方略
(1)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2)基本內涵: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
(3)根本目的: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因為我國的憲法和法律是共產黨領導人民通過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的,是人民意志的體現,所以,依法治國就是按照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治理國家。
(4)要求:立法機關要嚴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確保國家各項事業有法可依;行政機關要嚴格依法行政;司法機關要公正司法、嚴格執法;要進一步完善法律監督體系,加強執法監督工作和普法教育工作。
(5)依法治國體現了黨的領導,人民民主和嚴格依法辦事的統一。①在我國,法律把黨和人民的意志上升為國家意志,並賦予其人人必須遵守的法律效力。②依法治國是在黨的領導下進行的。中國共產黨是始終堅持和保證人們當家作主,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決定力量。而實行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在於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③我國的法律是黨領導人民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它代表全國人民的利益。服從法律、依法辦事,就是服從黨的領導,遵從人民意志,維護人民利益和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民主權利和自由。④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活動。這就是把黨的領導納入法制軌道,實現由過去主要和直接依靠政策治理國家向主要和直接依靠法律治理國家的轉變。
(6)必要性和重要性:①依法治國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發展生產的客觀要求。②依法治國是促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③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社會主義文化健康發展的法律保證。④依法治國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
❽ 法治的含義是什麼
法治是指以民主為前提和基礎,以嚴格依法辦事為核心,以制約權力為關鍵的社會管理機制、社會活動方式和社會秩序狀態。
法治的優越性是相對於人治而言的,而這種優越性主要體現在:
第一,法治社會的法律作為成文的衡量是非對錯的標准,由於沒有特別針對某一部分人群,所以具有普遍適用性;
第二由於條文明確規范,所以能夠約束社會每個人和每個全體的行為;
第三法律不隨時間或者具體應用情況而改變,這些保證了法律的公正性和權威;
第四法治社會的法律出發點為保證每個社會成員的基本權利和自由,這位法律制定的本身提供了正當性。而對於以上的每一條,人治社會都無法給予保證。
(8)嚴格依法辦事的含義是擴展閱讀:
法制與法治的區別和聯系
法制和法治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兩個概念,不容混淆。法制指法律和制度,包括政治經濟文化與司法等領域的各類法律規范及其制度。
任何一個政權要維持正常的國家機構的運作與社會秩序的穩定,都必須用法制規范人們的行為,調整不同利益群體和個人的利益。法治則意味著不僅要有完備的法律體系和制度,而且要求樹立法律的權威,以此保障社會主體認真對待和遵從法律,切實依照法律治理國家。
從另一個方面看,法制存在於各種政體之中,有國家就必然有維護國家秩序的法律和制度,而法治的實踐只會存在於民主與共和的政體之中。二者的主要區別在於:
1、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簡稱,屬於制度的范疇,是一種實際存在的東西;而法治是法律統治的簡稱,是一種治國原則和方法,是相對於「人治」而言的,是對法制這種實際存在東西的完善和改造。
2、法制的產生和發展與所有國家直接相聯系,在任何國家都存在法制;而法治的產生和發展卻不與所有國家直接相聯系,只在民主制國家才存在法治。
3、法制的基本要求是各項工作都法律化、制度化,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而法治的基本要求是嚴格依法辦事,法律在各種社會調整措施中具有至上性、權威性和強制性,不是當權者的任性。
4、實行法制的主要標志,是一個國家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到法律監督等方面,都有比較完備的法律和制度;而實行法治的主要標志,是一個國家的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包括國家最高領導人在內,都嚴格遵守法律和依法辦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治
❾ 領導幹部忠於人民在法律上的體現即嚴格依法辦事對嗎
嚴格依法辦事。這是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也是法治區別於人治的重要內標志。對於一切國家機關特容別是專門履行執法、司法職責的政法機關來說,嚴格依法辦事意味著:職權由法定,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
職權法定,是指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行政權力必須有法律的明確授權,不能自行設定。
有權必有責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行使權力要對所引起的法律後果負責,法律授予了權力,同時也就意味著賦予了責任;二是被法律賦予了權力而不去行使或者行使不到位,就是不盡職、不作為,就是失職瀆職,也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用權受監督」:是指使用權利需要受到約束、監督。監督是「防火牆」、是「殺毒軟體」、是「民意通道」,是對領導幹部最大的愛護、最好的保護、最真誠的幫助。失去監督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個別領導幹部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平時脫離監督、抵制監督。因此,作為黨員領導幹部,一定要養成在監督下工作和生活的習慣,自覺接受黨內監督、民主監督、法律監督、輿論監督,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違法受追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要違法,就要受到黨紀國法的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