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與食品衛生
Ⅰ 食品衛生與營養學就業方向
食品衛生與營來養學專源業就業前景
食品衛生與營養學專業就業前景主要在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動植物檢驗部門、營養與食品安全服務部門、食品企業、食品流通、各類餐飲業、教學單位等從事營養與食品衛生技術等工作。
食品衛生與營養學專業簡介
食品衛生與營養學是研究食物與機體的相互作用,以及食物營養成分(包括營養素、非營養素、抗營養素等成分)在機體里分布、運輸、消化、代謝等方面的一門學科。
食品衛生與營養學專業培養目標與要求
通過專業四年的學習,培養學生具備基礎醫學、營養學和預防醫學、臨床醫學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使畢業生能夠成為從事人群的營養指導、保健和營養知識的宣傳教育、防病治病、醫院臨床營養治療和指導食品配製的高級營養專業人才。
應具備知識和能力:掌握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營養與食品衛生的基本理論知識及食品衛生檢測技能;能夠從事營養與食品衛生的監督、檢測和管理工作;熟悉國家的食品衛生法規;具有一定的社會醫學知識、勞動衛生、環境衛生和職業病知識,具有調查、研究的能力和科學的思維方法。
Ⅱ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哪些基本原理
一、食品營養與衛生學研究的內容及作用
食品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物質,人們每天必須攝取一定數量的食物來維持自己的生命與健康,保證身體的正常生長、發育和從事各項活動。人類從外界獲取食物滿足自身生理需要的過程稱為營養。食品營養和衛生是研究食物中各種營養成分與人體健康關系的科學,它包括營養學和食品衛生學兩部分。營養學是研究食品與人體健康關系的一門科學。它除了如何使人類在最經濟的條件下,取得最合理的營養素之外,主要研究:(1)食品的營養成分及其檢測;(2)人體對食物的攝取、消化、吸收、代謝、排泄等過程;(3)營養素的作用機制和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4)營養與膳食問題,不同年齡、生理狀態以及不同活動(勞動)強度時的營養素需要量和食物供給量等;(5)營養與疾病的防治問題;(6)食品加工對營養素的影響。
人在不同條件下對營養素的需要量不同,當人類攝入必需營養素的量不足時,經過一定時間就會發生營養素缺乏,長期營養素缺乏就會引起營養缺乏病。人體營養素不足首先發生生物化學變化,然後出現生理功能變化,最後出現病理變化。
食品衛生學是研究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威脅人類健康的有害因素及其預防措施,提高食品衛生質量,保護食用者安全的科學。食品衛生學的主要內容有:(1)食品中可能存在的主要有害因素的種類、來源、性質、作用、含量水平、監測管理以及預防措施(食品衛生學總論);(2)各類食品的主要衛生問題;(3)食品衛生質量標准及食品衛生質量鑒定;(4)食物中毒及其預防以及食品衛生監督管理等。如果人體攝取的食品由於變質、污染或其它原因而含有某些有害的生物(細菌 、黴菌、寄生蟲、昆蟲等)、有毒化學物質或放射性物質就可能危害人體健康,引起傳染病、食物中毒、寄生蟲病、急性中毒或慢性中毒、癌症甚至使後代出現畸形和遺傳突變等。
食品營養與食品衛生是兩個相互獨立而又密切聯系的范疇,二者在食品加工生產過程中,為提高食品質量和衛生水平,保證食品的安全性,保障人民的身體健康方面而成為統一的整體。營養是維持人體生命的先決條件,是保證身心健康的物質基礎,也是人體康復的重要條件。此外,營養與人們的智商、身高、壽命有著密切的關系。食品營養學的理論知識,就是告訴人們吃什麼、怎樣吃、吃多少,才能更好的保證身體健康,營養素攝取比例不當、攝取不足或營養素過剩,都會影響人體健康。科學家研究發現,在人類致命的十種疾病中,有六種與飲食有關,即心臟病、癌症、中風、動脈硬化、糖尿病和肝硬化,所以講究科學營養、合理的膳食結構和飲食習慣,是關繫到民族興衰和國家強盛的問題。
作為食品首先應具備的條件是安全衛生,因為它直接關繫到食用者的健康與生命。近年來,由於自然環境的人為破壞,大量工業三廢污染、農葯污染及殘留,造成嚴重的水污染和食品污染,種類繁多的污染物通過生物鏈的富集作用,使人類的健康和生命受到極大的威脅。目前已發現由於飲用水不符合衛生要求而導致的疾病有50餘種。全世界有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3億多人,我國就有近億人。據衛生部統計,我國占死因前三位的疾病是腫瘤、腦血管病和缺血性心臟病,這些疾病與食品的營養和衛生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全國每天死於慢性疾病的約1.3萬人,約占總死亡人數的70%,由於慢性疾病引起死亡使全國潛在的壽命喪失63%。由於環境因子及食物污染有關的死因占死亡率90%。
目前已經肯定的人類致癌物有20多種,潛在的可疑致癌物則有上百種之多,而且數目和種類還在不斷增加,在食品中存在的強致癌物有黃麴黴毒素、亞硝胺類化合物、多環芳烴及其它無機致癌物,都是食品衛生標准中嚴格限量的。研究表明,目前的致癌因素中與飲食有關的佔35%。
二、食品營養與衛生的發展歷史
人類在漫長的生活實踐中,對營養逐漸由感性經驗到科學認識。我國從三千年前就有食醫、黃帝內經以及各家醫學著作對飲食的論述,如「醫食同源」、「膳食同功」之說,《黃帝內經·素問》中就有「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的食物和養生記載。這與現代營養學的配膳原則很相似。現代營養學奠基於十八世紀中葉。K. W. Scheele與J.Priestly等人對氮、氧與二氧化碳的發現,Romonosov關於物質守恆的論述,Lavoisier關於呼吸是氧化燃燒的理論,Reaumur關於消化是化學過程的論證等一系列啟蒙性生物科學成就,將營養學引上了現代科學發展的軌道。特別是十九世紀 Li-ebig的碳、氫、氮定量法以及由此建立的食物組成與物質代謝的概念,Voit創立的氮平衡學說,Rubner提出熱能代謝的體表面積法則、等熱價法則和Rubner生熱系數,Atwater完成的大量人體消化吸收實驗、創制的氧彈式測熱計和Atwater生熱系數—這師生三代以其光輝的科學業績而成為現代營養學的主要奠基人。
整個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初是發現和研究各種營養素的鼎盛時期。Mage-ndie1816年認為蛋白質是生命所必需,經K. Tho-mas提出蛋白質生物學價值(BV)而予以定量的表述。1810年Wollastor發現第一種氨基酸亮氨酸,到1935年Rose 提出蘇氨酸之後,迄今再未見新的氨基酸提出。1938年Rose論證對成人有八種必需氨基酸,1929年Burr Schmidt等證明亞油酸是人體必需的脂肪酸。1844年最先知道血中有糖,1856年Bernard發現肝糖原。1912年Funk提出人體必需的「生命胺」,1920年命名為維生素。隨後相繼提出維生素A與B族(1913~1915)、維生素C(1917)、維生素D(1922),直至1947年發現維生素B12。
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分子生物學劃時代的進展,推動了營養生理、營養生化的發展。1943年美國國家科學院(NAS)與營養研究審議會(NRC)曾首次提出對各社會人群的膳食供給量建議(RAD)。此後其它國家或社會團體也都陸續修訂並公布類似的營養素供給量建議,作為人群合理營養的科學依據。我國在二十世紀初開始建立現代營養學。1913年前後首見我國自己的食物營養成分分析和一些人群的營養狀況調查報告,刊載營養論文的中國生理學雜志創刊於1927年。1939年中華醫學會提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營養素供給量建議。建國初期,國家整頓設置了營養科研機構,在各級醫學院校開設了營養與衛生課程,培養了專業人才隊伍。開展了多方面富有成效的工作,如糧食適宜碾磨度的研究,提高粗糧消化率的研究,軍糧抗氧化的研究,兒童代乳品的研製,各地食物營養成分分析以及食物成分表的整理與出版,不同地區各種人群的營養調查以及特殊條件下工作人群的保健膳食和營養缺乏病的調查與防治等。1956年創刊了營養學報,1958年開展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全國性營養調查,1963年中華醫學會營養學會提出我國建國後第一個營養素供給量建議。
改革開放以後,我國食物與營養發展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九十年代中國食物結構改革與發展綱要》頒布以來,我國國民經濟持續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進入了新階段,實現了農產品由長期短缺到總量基本平衡,豐年有餘的歷史性轉變,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推動了食物需求持續增長,全民營養狀況得到全面改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為食物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科學進步已經滲透到食物發展的各個環節,加速了傳統食物的改造,拓寬了食物發展的空間。我國食物營養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人類對食品衛生與自身健康的關系,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三千多年前的周朝,不僅能控制一定衛生條件而製造出酒、醋、醬等發酵食品,而且已經設置了「凌人」,專司食品冷藏防腐。東漢時期,張仲景著《金匱要略》中記載:「六畜且死,皆疫死,則有毒,不可食之」;「肉中有如米者不可食之」;「穢飯餒肉臭魚,食之皆傷人」。《唐律》規定了處理腐敗食品的法律准則,如「脯肉有毒曾經病人,有餘者速焚之,違者杖九十;若故與人食,並出賣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絞。」我國自南北朝以來,歷代皇帝都設有光祿寺卿,為統治者的肉食安全服務,宮廷御膳中有專職人員檢驗食品,有時還利用侍從人員進行試驗性品嘗。在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勞動人民積累的豐富的食品衛生知識被用來為統治階級服務。1928年國民黨政府曾公布《屠宰規則及施行細則》,1935年又發布了《肉類檢驗施行細則》,但都沒有組織人員和經費的保證。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十分關心人民的健康和農牧業的發展,制定了一系列的衛生檢驗規程,1959年制定了《肉品衛生檢驗試行規程》(即四部規程—農業部、衛生部、外貿部和商業部)。1979年國務院頒發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管理條例》、《肉與肉製品衛生管理辦法》。1982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試行)》並於1983年7月開始執行。1995年10月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為加強集貿市場的食品衛生管理,衛生部於2003年3月印發了《集貿市場食品衛生管理規范》,自2003年5月1日起施行。
最近幾年,在食品加工中攙雜使假的違法活動屢禁不止,偷工減料、濫用食品添加劑的問題日益突出。為保障食品質量安全,國家質檢總局將於2003年對肉類、罐頭、飲料等食品實行市場准入制,依法施行了食品質量監督。另外,我國食品衛生在理論技術等其他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如農葯、黴菌毒素及其他因素的調查、研究和控制;食品毒理學方法和理論的研究、建立及應用;為國家經濟政策服務及其反饋性管理措施和宏觀咨詢等。我國食品衛生學無論學科建設、學術進展和監督管理都達到了一個新水平。
Ⅲ 營養與食品衛生專業是文科還是理科 就業方向有哪些
營養與食品衛生專業屬於專科專業,是輕紡食品類專業,基本上回是文理兼收的。
營養與食答品衛生專業主要學習基礎營養學、烹飪學基礎、中醫葯膳學、營養配餐與營養指導、人體解剖生理學、食品衛生質量檢驗控制、食品衛生法規、食品貯運與營銷等課程。畢業生就業方向為食品衛生監督部門、營養與食品行業、各類餐飲業等。
Ⅳ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就業前景和方向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就業方向
就業前景:
健康產業早已被國際經濟學界確定為「無限廣闊的兆億產業」。因此,健康為主,生命至尊的21世紀,作為其一的食物營養學越來越受到重視。以生物技術和生命科學為先導,涵蓋醫療衛生、營養保健、健身休閑等健康服務功能的健康產業成為21世紀引導全球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產業,這就為此專業的畢業生提供了就業機會。
就業去向:
1、到食品、生物、制葯、健康、衛生等領域的企業從事技術開發和生產管理工作
2、到有關高等院校或科研單位從事教學、研究工作。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相關職位
企劃專員(食品類企業),基礎營養研究員,食品研發技術員。
Ⅳ 食品營養與衛生是干什麼的
1.首先食品營養與衛生是衛計委下屬一職責
2.比如說你高考時報考的專業
3.考研時內報考的一門容專業課程
4.主要研究人與食品營養的關系
5.食品營養與衛生之間的關系
6.主要為了人們能夠很好的健康快樂成長
7.當今情況下食品衛生被大眾所重視
Ⅵ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與營養學的區別
我學過,你是不是有一本《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教科書,那是營養學和食品衛生學兩門課程,食品衛生與營養學沒可比性。
營養學是研究人體營養規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學。
食品衛生學則是以食品安全研究為主要方向,研究食品中可能威脅人體健康的有害因素及其防控措施,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保護食用者飲食安全的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