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共衛生 » 焦作水污染

焦作水污染

發布時間: 2021-03-13 13:49:57

『壹』 關於黃河斷流和水污染

黃河是世界第五長河
若論大
指的就是徑流量
那黃河連中國第五都排不上
有統計數字顯示,黃河幹流上所有水庫的總庫容
就已經是黃河年徑流量的兩倍多了
這樣的水量實在不算大

黃河
維基網路,自由的網路全書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請至條目評選為本文評分。
評選期間不設有編輯限制,仍歡迎繼續補充「黃河」條目!
黃河
黃河流域(暫無圖片)
長度 5464 km
源頭海拔高度 4800 m
平均流量 1774.5 m³/s
流域面積 752443 km²
源頭 青海省
出海口 渤海
流經國家 中國

黃河,中國古代也稱河,發源於中國青海省巴顏喀拉山脈,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9個省區,最後於山東省東營墾利縣注入渤海。幹流河道全長5464千米,僅次於長江,為中國第二長河。黃河還是世界第五長河。

黃河從源頭到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河口鎮為上游,河長3472千米;河口鎮至河南鄭州桃花峪間為中游,河長1206千米;桃花峪以下為下游,河長786千米。(黃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種說法,這里採用黃河水利委員會的劃分方案)黃河橫貫中國東西,流域東西長1900千米,南北寬1100千米,總面積達752443平方千米。

黃河多年平均流量1774.5立方米/秒,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徑流量580億立方米,流域平均年徑流深77毫米,流域人均水量593立方米,耕地畝均水量324立方米。

黃河中遊河段流經黃土高原地區,支流帶入大量泥沙,使黃河成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最大年輸沙量達39.1億噸(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米(1977年)。三門峽站多年平均輸沙量約16億噸,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
目錄
[隱藏]

* 1 釋名
* 2 水文特徵
o 2.1 源頭
o 2.2 分界
+ 2.2.1 上游
+ 2.2.2 中游
+ 2.2.3 下游
o 2.3 主要支流與湖泊
o 2.4 幹流峽谷
o 2.5 幹流水利樞紐
o 2.6 橋梁
* 3 環境狀況
o 3.1 水土流失
o 3.2 斷流
* 4 歷史與文化
o 4.1 河道變遷
o 4.2 水利簡史
o 4.3 中華文明的搖籃
o 4.4 與黃河有關的人物
o 4.5 旅遊文化資源
* 5 其他
* 6 參看
* 7 站外鏈接

[編輯]

釋名

「河」字在秦漢以前基本上是黃河的專稱,而河流稱為「川」或者「水」(但也有例外,如《山海經》曰:「昆侖山,縱廣萬里,高萬一千里,去蒿山五萬里,有青河、白河、赤河、黑河環其墟。」)先秦的文獻中找不到黃河一詞,成書於漢武帝征和年間的《史記》全篇也不見黃河的說法。據學者李鄂榮考證,黃河一詞最早見於東漢班固《漢書·地理志》中「常山郡·元氏縣」的釋文里。黃河的「黃」字用來描述河水的渾濁,這在古書中也早有記載:戰國時期的《左傳·襄公八年》鄭國的子駟引《逸周詩》說「俟河之清,人壽幾何!」;《爾雅·釋水》記有「河出昆侖,色白,所渠並千七百一川,色黃。」

黃河上源的星宿海由扎陵湖、鄂陵湖等數量眾多的水泊和海子組成,在陽光照耀下星宿海的無數湖沼光彩奪目,如同孔雀開屏,十分美麗壯觀,因而當地的藏族居民把這一段黃河稱作「瑪曲」(rma chu),即「孔雀河」的意思。甘肅省「瑪曲」縣即以此河段命名。
[編輯]

水文特徵
[編輯]

源頭

黃河發源於青海巴顏喀拉山脈,但真正源頭所在現在依然存有爭議。歷史上人們對黃河源頭的認識有一個過程。

《尚書·禹貢》曾有「導河積石,至於龍門」的記載,「積石」在現今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附近的阿尼瑪卿山,離黃河源頭還有距離。《山海經》、《爾雅》有河出昆侖的記載。西漢張騫出使西域後,有黃河發源於於闐,東流至鹽澤,再潛行地下,南出為河源的說法(見於《史記·大宛列傳》)。這些說法都不確切,但卻延續到隋唐。

隋唐以後人們逐漸對黃河河源建立了正確的認識。隋煬帝大業五年(609年)滅吐谷渾後置河源郡,即現今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和海南藏族自治州部分地區,表明人們已知黃河發源於此。唐太宗貞觀九年(635年)為平定吐谷渾叛亂,將領李靖、侯君集、李道宗曾率領人馬到達星宿海一帶,《新唐書》載他們「次星宿川,達柏海上,望積石山,覽觀河源。」。唐宋以來,長期將星宿海稱為黃河源頭。

至元代人們開始對對黃河河源進行實地考察。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元世祖忽必烈派都實等人勘察黃河河源,對星宿海一帶作了詳細考察。 1315年潘昂霄根據都實的調查寫成《河源志》一書,明確指出黃河發源於星宿海西南百餘里處,該處有「水從地湧出如井,其井百餘」。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康熙命拉錫、舒蘭探黃河河源。他們到達星宿海,發現星宿海上源還有三條河流,但並未追至源頭。拉錫、舒蘭歸京後繪有《河源圖》,舒蘭還寫有《河源記》。康熙末年組織全國性的地形測量,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派喇嘛楚兒沁藏布、蘭木占巴及理藩院主事勝住等人前往河源地區進行測量,此行「逾河源,涉萬里」,回京後將測量結果繪入《皇輿全覽圖》。此次測繪把星宿海以上的河源也勘查和繪制出來。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乾隆命門侍衛阿彌達「恭祭河源」。阿彌達到達星宿海以西300里處,對星宿海上源三條河流進行了實地勘查,認定星宿海西南的阿勒斯坦郭勒河(即今卡日曲)為黃河上源。

19世紀未到20世紀初,西方探險者和地理學家深入青藏高原進行考察活動,他們也曾到達河源地區搜集自然、人文資料,如印度人阿喀,法國人竇脫勒、敖倫,俄國人普爾熱瓦爾斯基、士納可、科茲洛夫,德國人費士勒、台裴爾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對黃河源頭進行了多次考察。1952年,由黃河水利委員會組織,在項立志、董在華率領下,對黃河河源進行了數月勘查。河源勘查隊認定約古宗列曲為黃河正源,雅合拉達合澤山是它的源頭,鄂陵湖在上,扎陵湖在下。這一結果與前人考察結果不相吻合,在學術界引起爭論,但黃河發源於約古宗列曲的說法廣為流傳。1978年,青海省邀請中央和地方有關科研專業人員,再次對黃河源頭和扎陵、鄂陵兩湖進行實地勘查,確認卡日曲為黃河正源,扎陵湖在上,鄂陵湖在下。1981年—1982年,學者楊聯康徒步考察了黃河全程。他認為黃河最遠源流是始於巴顏喀拉山山脊的拉郎情曲,它長於約古宗列曲30.5千米,長於卡日曲11.9千米。1985年,黃河水利委員會根據歷史傳統和各家意見,確認瑪曲為黃河正源,並在約古宗列盆地西南隅的瑪曲曲果樹立了黃河源標志。

星宿海上源的三條支流分別是扎曲、約古宗列曲和卡日曲。扎曲居於最北部,發源於查哈西拉山,河長70千米,河道窄,支流少,水量有限,一年中大部分時間斷流。約古宗列曲位於星宿海西,在三條上源中居中,發源於約古列宗盆地西南隅,海拔4750米,水量甚小,為寬1.0-1.5米,深0.1-0.2米的小溪。南部支流為卡日曲,發源於巴顏喀拉山支脈各姿各雅山的北麓,海拔4800米,有5處泉水從谷中湧出,匯成寬約3米,深0.3-0.5米,流速約3米/秒的一條小河,河流終年有水。約古宗列曲與卡日曲匯合成黃河源頭最初的河道瑪曲,然後注入星宿海。根據十萬分之一航測地圖測量,卡日曲比約古列宗曲長25千米。卡日曲流域面積為3126平方千米,約古宗列曲流域面積為2372平方千米。在卡日曲的和古宗列曲匯合處附近,測得卡日曲流量為6.3立方米/秒,測得約古宗列曲流量為2.5立方米/秒。據此1978年的黃河源頭考察認定卡日曲為黃河正源。

參考資料:黃河源頭
[編輯]

分界

黃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種說法。黃河水利委員會以河口鎮與桃花峪劃分上、中、下游;傳統的中學教科書以河口鎮與孟津劃分上、中、下游;學者楊聯康經考察後認為以青銅峽、孟津劃分更合適;學者許韶立主張以河南省焦作市武陟縣嘉應觀作為黃河中下游分界線。本文採取黃河水利委員會的劃分方案。
[編輯]

上游

內蒙古托克托縣河口鎮以上的黃河河段為黃河上游。上遊河段全長3472千米,流域面積38.6萬平方千米,流域面積佔全黃河總量的51.3%。上遊河段總落差3496米,平均比降為10‰;河段匯入的較大支流(流域面積1000平方千米以上)43條,徑流量佔全河的54%;上遊河段年來沙量只佔全河年來沙量的8%,水多沙少,是黃河的清水來源。上遊河道受阿尼瑪卿山、西傾山、青海南山的控制而呈S形彎曲。黃河上游根據河道特性的不同,又可分為河源段、峽谷段和沖積平原三部分。

從青海卡日曲至青海貴德龍羊峽以上部分為河源段。河源段從卡日曲始,經星宿海、扎陵湖、鄂陵湖到瑪多,繞過阿尼瑪卿山和西傾山,穿過龍羊峽到達青海貴德。該段河流大部分流經於三四千米的高原上,河流曲折迂迴,兩岸多為湖泊、沼澤、草灘,水質較清,水流穩定,產水量大。河段內有扎陵湖、鄂陵湖,兩湖海拔高程都在4260米以上,蓄水量分別為47億立方米和108億立方米,為中國最大的高原淡水湖。青海瑪多至甘肅瑪曲區間,黃河流經巴顏喀拉山與阿尼瑪卿山之間的古盆地和低山丘陵,大部分河段河谷寬闊,間或有幾段峽谷。甘肅瑪曲至青海貴德龍羊峽區間,黃河流經高山峽谷,水流湍急,水力資源豐富。發源於四川岷山的支流白河、黑河在該段內匯入黃河。

從青海龍羊峽到寧夏青銅峽部分為峽谷段。該段河道流經山地丘陵,因岩石性質的不同,形成峽谷和寬谷相間的形勢:在堅硬的片麻岩、花崗岩及南山系變質岩地段形成峽谷,在疏鬆的砂頁岩、紅色岩系地段形成寬谷。該段有龍羊峽、積石峽、劉家峽、八盤峽、青銅峽等20個峽谷,峽谷兩岸均為懸崖峭壁,河床狹窄、河道比降大、水流湍急。該段貴德至蘭州間,是黃河三個支流集中區段之一,有洮河、湟水等重要支流匯入,使黃河水量大增。龍羊峽至寧夏下河沿的幹流河段是黃河水力資源的「富礦」區,也是中國重點開發建設的水電基地之一。

從寧夏青銅峽至內蒙古托克托縣河口鎮部分為沖積平原段。黃河出青銅峽後,沿鄂爾多斯高原的西北邊界向東北方向流動,然後向東直抵河口鎮。沿河所經區域大部為荒漠和荒漠草原,基本無支流注入,幹流河床平緩,水流緩慢,兩岸有大片沖積平原,即著名的銀川平原與河套平原。沿河平原不同程度地存在洪水和凌汛災害。河套平原西起寧夏下河沿,東至內蒙古河口鎮,長達900千米,寬30~50千米,是著名的引黃灌區,灌溉歷史悠久,自古有「黃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說法。
[編輯]

中游

內蒙古托克托縣河口鎮至河南鄭州桃花峪間的黃河河段為黃河中游,河長1206千米,流域面積34.4萬平方千米,佔全流域面積的45.7%;中遊河段總落差890米,平均比降0.74‰;河段內匯入較大支流30條;區間增加的水量占黃河水量的42.5%,增加沙量佔全黃河沙量的92%,為黃河泥沙的主要來源。

河口鎮至禹門口是黃河幹流上最長的一段連續峽谷—晉陝峽谷,河段內支流絕大部分流經黃土丘陵溝壑區,水土流失嚴重,是黃河粗泥沙的主要來源,全河多年年均輸沙量16億噸中有9億噸來源於此區間;該河段比降很大,水力資源豐富,是黃河第二大水電基地;峽谷下段有著名的壺口瀑布,深槽寬僅30—50米,枯水水面落差約18米,氣勢宏偉壯觀。

禹門口至三門峽區間,黃河流經汾渭平原,河谷展寬,水流緩慢。河段兩岸為渭北及晉南黃土台塬,是陝晉兩省的重要農業區。該河段接納了汾河、洛河、涇河、渭河、伊洛河、沁河等重要支流,是黃河下游泥沙的主要來源之一,多年年均來沙量5.5億噸。該河段在禹門口至潼關(即黃河小北幹流)的132.5千米河道,沖淤變化劇烈,河道左右擺動很不穩定。該河段在潼關附近受山嶺約束,河谷驟然縮窄,形成寬僅1000餘米的天然卡口,潼關河床的高低與黃河小北幹流、渭河下遊河道的沖淤變化有密切關系,故此有「潼關高程」這一水文術語。

三門峽至桃花峪區間的河段由小浪底而分為兩部分:小浪底以上,河道穿行於中條山、崤山之間,為黃河幹流上的最後一段峽谷;小浪底以下,河谷漸寬,是黃河由山區進入平原的過渡地段。
[編輯]

下游

參看黃河口

河南鄭州桃花峪以下的黃河河段為黃河下游,河長786千米,流域面積僅2.3萬平方千米,佔全流域面積的3%;下遊河段總落差93.6米,平均比降0.12‰;區間增加的水量占黃河水量的3.5%。由於黃河泥沙量大,下遊河段長期淤積形成舉世聞名的「地上河」,黃河約束在大堤內成為海河流域與淮河流域的分水嶺。除大汶河由東平湖匯入外,本河段無較大支流匯入。

下遊河段除南岸東平湖至濟南間為低山丘陵外,其餘全靠堤防擋水,堤防總長1400餘千米。歷史上,下遊河段決口泛濫頻繁,給中華民族來了沉重的災難。由於黃河下游由西南向東北流動,冬季北部的河段先行結冰,從而形成凌汛。凌汛易於導致冰壩堵塞,造成堤防決溢,威脅也很嚴重。

下遊河段利津以下為黃河河口段。黃河入海口因泥沙淤積,不斷延伸擺動。目前黃河的入海口位於渤海灣與萊州灣交匯處,是1976年人工改道後經清水溝淤積塑造的新河道。最近40年間,黃河輸送至河口地區的泥沙平均約為10億噸/年,每年平均凈造陸地25至30平方公里。
[編輯]

主要支流與湖泊

黃河主要支流有白河、黑河、湟水、祖厲河、清水河、大黑河、窟野河、無定河、汾河、渭河、洛河、沁河、大汶河等。

黃河上的主要湖泊有扎陵湖、鄂陵湖、烏梁素海、東平湖。
[編輯]

幹流峽谷

黃河幹流上的峽谷共有30處,位於上遊河段的28處,位於中游段流的2處,下遊河段流經華北平原,沒有峽谷分布。幹流峽谷段累計長1707千米,占幹流全長的31.2%。

茫尕峽—多石峽—麥多唐貢瑪峽—官倉峽—拉加峽—野狐峽—拉干峽—龍羊峽—阿什貢峽—松巴峽—李家峽—公伯峽—積石峽—寺溝峽—劉家峽—牛鼻子峽—朱喇嘛峽—鹽鍋峽—八盤峽—柴家峽—桑園峽—大峽(下峽)—烏金峽—紅山南峽—紅山北峽—黑山峽—虎峽—青銅峽—晉陝峽谷—晉豫峽谷(包括三門峽—任家堆—八里胡同—小浪底)

參考資料:黃河幹流峽谷
[編輯]

幹流水利樞紐

* 三門峽水利樞紐:山西平陸、河南三門峽市交界處,1960年投入使用
* 三盛公水利樞紐:內蒙古磴口,1966年 投入使用
* 青銅峽水利樞紐:寧夏青銅峽市,1968年投入使用
* 劉家峽水電站:甘肅永靖,1974年投入使用
* 鹽鍋峽水利樞紐:甘肅永靖,1975年投入使用
* 天橋水利樞紐:山西保德、陝西府谷交界處,1977年投入使用
* 八盤峽水利樞紐:甘肅蘭州,1980年投入使用
* 龍羊峽水電站:青海共和,1992年投入使用
* 大峽水利樞紐:甘肅蘭州,1998年投入使用
* 李峽水利樞紐:青海化隆,1999年投入使用
* 萬家寨水利樞紐:山西偏關、內蒙古准格爾旗交界處,1999年投入使用
* 小浪底水利樞紐:河南濟源和孟津交界處,2001年投入使用

另請參看:黃河大堤、黃河防洪、黃河防凌、汴渠、鴻溝、京杭運河、茅津渡、南水北調工程、河套灌區
[編輯]

橋梁

* 濟南黃河斜拉橋:山東省濟南市北側。1978年12月開工,1981年底建成。曾更換幾次鋼索。
* 濟南黃河公路橋:山東省濟南市北郊。1978年12月開工,1982年7月正式投入運營
* 濟南黃河浮橋:只在非汛期(夏汛和凌汛)使用,位於市北洛口渡口,免費使用。
* 蘭州黃河鐵橋:甘肅省蘭州市城北。始建於清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竣工於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
* 鄭州黃河橋:河南省鄭州市以北

[編輯]

環境狀況
[編輯]

水土流失

黃河流域在公元前3000-2000年間(黃河流域仰韶文化時期至安陽殷墟)的地理環境適宜於植被的生長與人類生產生活活動的開展,高出約2℃的氣候環境為農作物和植被的發展創造了優良的條件。在這一時期,黃河中下游流域有雷夏澤、大野澤等大量的湖泊存在。《孟子·滕文公上》曾記載黃河流域「草木暢茂,禽獸繁殖」,關中平原直到中國戰國時期依然有著「山林川穀美,天才之力多」(《歷史時期黃河中游的森林》,史念海,1981年)。

戰國以後隨著鐵農具的廣泛使用和秦國經濟中心向關中遷移,黃河流域與黃土高原的植被開始遭到破壞。由於黃河流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是中國文明的中心之地(《中國歷史地理學》,藍勇,2002 年),加之以古代中國重農輕牧的現象,黃河流域植被破壞成為長期、大量的現象。隨著公元11世紀氣候轉冷的開始,伴隨著中國經濟中心的南遷,黃河流域的生態破壞開始家少,然而森林覆蓋已經難以恢復到公元前3世紀的狀況。並隨著制備的破壞,黃土高原開始受到黃河的侵蝕而被捲走大量的土壤,形成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
[編輯]

斷流

從1972年起黃河經常出現斷流的情況[1]。斷流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 全球變暖。隨著近年來全球變暖情況的加劇,一方面使得河道的蒸發量大增,另一方面春夏季上游冰川的溶化大量吸收熱量,造成內陸局部氣溫低於往常,這就減小了內陸和海洋之間的溫差,進而造成季風減弱,缺少了季風從海面帶進內陸的水汽。雖然全球變暖使得冰川融化加大了上游水源的流量,但卻抵消不了蒸發量的提高和季風減弱的影響效應。最終造成中下游的水量逐年減少。
2. 植被破壞。黃土高原地區植被破壞嚴重,缺少了植被涵養的土地逐步沙漠化,蒸發量變得更高,土地乾燥地下水需要不停的吸收流經河道才能得以補充。
3. 灌溉方式落後。黃河中上游流經的多為經濟較不發達的老少邊窮地區,缺少節水灌溉的技術和資金,多為大水漫灌,黃河水浪費嚴重。

現在還有京九大橋
[編輯]

歷史與文化
[編輯]

河道變遷

據歷史記載,在1946年前的三至四千年間,黃河受到近1593次氾濫威脅,而因氾濫令河道大改道共26次。

最近的一次黃河大改道是在1855年(清咸豐5 年)。在那次黃河大改道之前,黃河下游流經路線,按照現時中國行政區域劃分,大體上經過河南的滎陽、鄭州、原陽、延津、封丘、中牟、開封、蘭考,後經山東的曹縣、單縣,再經安徽的碭山、蕭縣、最後入江蘇的豐縣、沛縣、徐州、邳縣、睢寧、宿遷、泗陽、淮陽、漣水、阜寧、濱海然後入黃海。但在改道後,於銅瓦廂缺口後,黃河沖破原有的河道,改東北走向,在山東境內借大清河入渤海。
[編輯]

水利簡史

參看黃河水利史
[編輯]

中華文明的搖籃

黃河被稱為中華文明的母親河。公元前2000多年華夏族在黃河領域的中原地區形成、繁衍。
[編輯]

與黃河有關的人物
大禹治水
放大
大禹治水

* 大禹
* 潘季馴:明朝治黃專家
* 靳輔:清代治河名臣
* 田鼢:西漢武帝時期大臣

現代部分

* 黃秉維:中國地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 黃萬里: 中國水利專家
* 張光斗:中國水利水電專家
* 李儀祉:中國近代水利學家
* 錢寧:中國水利工程學家
* 錢正英:中國水利專家
* 賈讓:西漢水利家
* 張含英:中國水利專家
* 梁恩佐:美籍華人,黃河水土保持項目推廣者

[編輯]

旅遊文化資源

黃河博物館 - 花園口 - 壺口瀑布 - 後岡遺址 - 柳灣墓地 - 北首嶺遺址 - 大河村遺址 - 平糧台城址 - 廟底溝遺址 - 陶寺遺址 - 老官台文化- 賈湖遺址 - 仰韶文化 - 花樓子遺址 - 河南龍山文化 - 西水坡遺址 - 大地灣遺址 - 三門峽棧道遺跡 - 元君廟墓地 - 姜寨遺址 - 半坡遺址 - 裴李崗文化 - 風陵渡 - 西朱封墓地 - 大汶口文化 - 大汶口遺址
[編輯]

其他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制訂國旗時,曾出現如右圖之草案:底下黃線即代表黃河,但最後並未採用;參見中國國旗。

[編輯]

參看

* 黃河流域文化
* 黃河流域
* 黃河三角洲
* 黃淮平原
* 黃河水利委員會
* 花園口決堤事件
* 萊州灣
* 河套平原
* 銀川平原
* 海河平原
* 黃土地:電影
* 黃河大合唱:音樂作品
* 黃土高原
* 河防通議:著作
* 三晉文化
* 灘羊
* 河曲馬
* 皮筏子
* 治河方略:著作
* 海州灣
* 毛烏素沙地
* 河西走廊
* 秦嶺

[編輯]

站外鏈接

* 黃河網
* 黃河生態網
* 黃河 英、中文,梁恩佐教授建立。

中國大陸江河水系

長江 - 黃河 - 黑龍江 - 珠江 - 雅魯藏布江 - 遼河 - 海河 - 灤河 - 淮河
錢塘江- 甌江 - 閩江 - 九龍江 - 韓江 - 南渡江 - 瀾滄江 - 怒江 - 塔里木河 - 額爾齊斯河
烏蘇里江 - 松花江 - 圖們江 - 鴨綠江 - 嫩江 - 漢江 - 贛江 - 湘江 - 岷江 - 嘉陵江
烏江 - 大渡河 - 雅礱江 - 渭河 - 汾河 - 京杭大運河 - 靈渠 - 膠萊運河 - 蘇北灌溉總渠

『貳』 新鄉市區和焦作市區哪個好些

這兩個城市,一個是我家,一個是我婆家,我覺得都還可以,
先說新鄉吧
新鄉市地處中原腹地,緊鄰河南省會鄭州,襟帶輻射豫北,是國家大型綜合交通樞紐,京廣鐵路、 新焦鐵路、 新荷鐵路、太石鐵路在此交匯,107國道、106國道、京珠高速公路及正在規劃建設的阿(內蒙古阿榮鎮)—深(深圳)、濟(濟源)—東(山東東明)、新(新鄉)—陵(山西陵川)等高速公路穿境而過。方圓600公里以內重要城市有北京、天津、武漢、西安、石家莊、太原、濟南、合肥、徐州、保定、洛陽、襄樊等,從新鄉出發,1個半小時左右即可通達鄭州、開封、安陽、焦作、鶴壁、濮陽、濟源、菏澤等城市,4—6個小時即可通達北京、天津、西安、濟南、武漢、石家莊等城市,沿京珠高速公路南行,距新鄭國際機場不足100公里。
新鄉教育
新鄉教育、科研事業發達,擁有高校和獨立學院10所,數量居全省第二位;各級科研機構146個,其中省級以上86家,佔全省十分之一,企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8個;擁有一批以中國農田灌溉研究所、中國電波傳播研究所、河南師范大學國家細胞分化調控制重點實驗室、黃淮水污染與防治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為代表科研機構以及新飛、華蘭、金龍等博士後工作站。河南省科研機構生產實驗基地落戶新鄉市平原新區,首批入駐九單位分別是:河南省計量院發展基地、河南省電子院基地、河南省水產院基地、河南省化工所基地、河南省礦山中心基地、河南省物理所基地、河南省建築院基地、河南省機械院基地、河南省環境化學研究所基地,在未來的三年之內將入駐省級科研機構35個。
小學
著名小學:新鄉市育才小學,新鄉市外國語小學(原新鄉師專附屬小學),實驗小學,新鄉市姜庄街小學,新鄉市和平路小學 特色教育小學:新鄉市第一師范附屬小學
中學
著名初中:新鄉市第十中學、新鄉市二十二中、河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高中/中職
原國家重點中學、河南首批重點中學、中國百強中學:新鄉市一中、河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河南省首批示範高中:河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新鄉市一中、輝縣市一中、衛輝市一中、長垣縣一中 河南省第二批示範高中:新鄉市第二中學、輝縣市高級中學、封丘縣一中、 河南省第三批示範高中:延津縣一中、新鄉縣一中、獲嘉縣一中、原陽縣一中 其他知名高中:新鄉市鐵路高級中學(原新鄉市鐵路第一中學)、新鄉市第三中學 著名中職教育:新鄉市幼兒師范學校(籌建新鄉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新鄉市衛生學校
高等院校
河南師范大學(博士學位授權資格高校) 新鄉醫學院(碩士學位授權資格高校) 河南科技學院(碩士學位授權資格高校) 新鄉學院(本科)(由原新鄉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平原大學、新鄉市教育學院三校合並組建而成) 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 (籌建河南工學院) 新鄉職業技術學院 長垣烹飪職業學院(2010年3月通過設置)(大專/高職) 新鄉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籌) (新鄉幼兒師范學校、新鄉藝術文化學校) 新鄉衛生高等專科學校(籌)(新鄉市第一衛生學校、新鄉市衛生學校) 平原職業技術學院(籌)(河南化工職工大學、新鄉商業學校、新鄉信息工程學校、新鄉市紡織技校、新鄉市輕工技校、新鄉市化工技校籌備合並升格河南平原職業技術學院)
獨立學院
河南師范大學 新聯學院(本科) 河南科技學院 新科學院(本科) 新鄉醫學院 三全學院(本科)
新鄉自然條件、土地耕作條件較好,是中國糧棉主產區、國家優質小麥生產基地和河南省畜牧生產加工基地。
電能資源
能源電力充沛,現有發電裝機容量117萬千瓦,2008年可達360萬千瓦。「西氣東輸」工程境內管長75.5公里,輸氣每年6.39億立方米。 附:新鄉的地震帶分布 1、湯西斷裂:市建二處倉庫——七六零廠——電業局——麵粉廠——糧油倉庫——唐庄一線兩側各1500米; 2、曲里斷裂:小尚庄——電冰箱廠東南——輸油公司——五四零廠——卷煙廠——賈屯西一線兩側各1500米; 3、峪河斷裂:高灣——牛村——116廠——烈士陵園——牧野公園——駱駝灣一線兩側各1500米; 4、朱營斷裂:新鄉供電段——孟營——交警大隊一線兩側各1500米; 5、長垣縣城
編輯本段新鄉經濟
2009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54.6億元,比上年增長13%,增速居全省第2位。財政一般預算收入55.9億元、支出131.4億元,分別增長14.6%和32.5%;完成城鎮固定資產投資904.5億元,增長30.8%,總量穩居全省第4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30.2億元,增長16.1%;糧食總產379萬噸,大旱之年再創歷史新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14170元和5431元,實際增長10.3%和7.6%。
編輯本段新鄉工業
著名企業
新飛集團、白鷺化纖、金龍銅業、華蘭生物、華星葯業、飄安集團、科隆電器、衛華集團、新航集團、心連心等
知名企業
新鄉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鄉市太行振動機械廠有限公司 新鄉市大漢振動機械有限公司 新鄉市東風過濾技術有限公司 新鄉鄉中原起重機械總廠寧波分公司 新鄉一拖股份有限公司 中外合資新鄉老松機械有限公司 新鄉市濱河振動機械有限公司 新鄉市振動電機有限公司 新鄉市晶寶機械有限公司 新鄉市未來水化學有限公司 新鄉市雯德翔川油墨有限公司 新鄉市北信振動設備廠 新鄉白鷺印染有限責任公司 新鄉市今勝昔互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新鄉市吉祥礦山設備有限責任公司 新鄉市林鶴乳業有限公司
新鄉工業
製冷、生物與新醫葯、電池及新型電池材料、特色裝備製造、煤化工、汽車及零部件等六大戰略支撐產業初具規模,完成產值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62%;紡織、食品、造紙、建材、能源電力五大傳統優勢產業煥發出新的生機。七大產業集群發展迅猛,擁有高新技術開發區、新鄉工業園區、新鄉經濟開發區、長垣起重工業園區、化學(物理)電源產業園5個省級以上工業園區和13個省首批產業集聚區,已成為產業聚集的重點區域;限額以上工業企業1122家,年產值超億元工業企業270家,金龍集團、新飛集團入選中國製造業500強,金龍集團還入選2009年中國企業500強第321名,新鄉化纖、華蘭生物、心連心化肥3家企業實現上市。現有新飛牌電冰箱、電冰櫃,鯨龍牌精密銅管,衛華牌起重機,白鷺牌粘膠長絲、短纖維等6個中國名牌產品;孟電牌普通硅酸鹽水泥等44個河南省名牌產品;新飛、平原、衛華、飄安4個國家馳名商標,有27類(個)產品位於國內同行業前三位或省內第一位。15家企業被確定為省重點轉型升級企業,居全省第3位。2009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430.2億元,增長16.1%;實現利潤、利稅122.9億元和166億元,增長38.4%和31.1%。
主導產業
電子電器業 新飛電器集團的冰箱、冰櫃國內行業排名第二; TCL—美樂公司:TCL彩電居國內領先地位; 科隆電器:其蒸發器、冷凝器居國內第一位; 金龍銅業:其製冷銅管居世界第一位。 機械製造業 現有起重設備及配件生產企業110餘家,年銷售收入30億元,基本壟斷了全國中小噸位(50噸以下)起重機及其配件市場。振動電機、振動設備與篩分設備在國內佔有80%的市場,新鄉市現有振動設備企業380多家,其中年銷售收入上億元的企業8家,籌備上市企業1家,產品分為45個系列1000多種規格,廣泛應用於冶金、礦山等領域,遠銷到土耳其、印度等15個國家和地區。 長垣縣建成了全國唯一的國家級民營科技園區——河南長垣起重工業園區,中小型起重機銷量已經佔到全國市場的50%以上,年銷售額超過50億元,成為全國規模最大、型號最全的起重機械及配件交易集散地。 生物工程與新醫葯 現有葯品生產企業26家,醫療器械、衛生和葯用包裝材料生產企業30家,其中華蘭生物的血液製品行業亞洲第一;華星葯業的青黴素占國內市場份額的70%;飄安集團、宇安集團的生物型醫用衛材、聚乳酸衛材、自毀式注射器、醫用導管、無紡布等衛材產品國內市場佔有率50%。 環保電池及原材料 是國內十大電池出口基地之一,現有環宇集團、國有755廠等近200家電池生產企業,是國內同行業種類最全的電池及原材料生產基地。 化纖紡織 是全國39個重點紡織工業基地之一。上市公司白鷺化纖集團是國內黏膠長絲龍頭企業,經濟效益居同行業第一位。 汽車及零部件 現有汽車及零部件生產企業41家,零部件銷售額佔全省的25%。汽車空調、制動器生產在全國同行業排名第二,濾清器排名第三,動力轉向器排名第四。新飛專用車占專用汽車市場壟斷地位。新鄉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空工業機載准備重點企業和研製生產汽車零部件的骨幹企業。 造紙業 新亞集團、龍泉集團、鴻達紙業的中高檔文化用紙、高檔印刷紙類、包裝類用紙和特種紙等產品。「產量佔全省的一半。 水泥生產 天瑞水泥、平原水泥、孟電集團、世紀新峰、天豐公司等新型干法水泥和新型牆體材料等產品,水泥生產規模約970萬余噸,居全省第三位。 食品製造 娃哈哈、長遠集團、亞特蘭、五得利、新良公司等重點企業,麵粉深加工、飲品與油脂三大產業鏈的食品加工產業。 煤化工業 化工產品豐富,產量巨大,心連心化肥佔領中原絕對市場、新鄉立白集團供應華北地區立白產品。
編輯本段新鄉農業
焦作市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
焦作市,北依太行與山西省接壤,南臨黃河與鄭州、洛陽相望。現轄2市4縣4區和1個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總面積4071.1平方公里,總人口361萬。 焦作是一個區位優勢非常明顯的城市。它地處我國南北交匯點,東西結合部,又是新歐亞大陸橋在中國境內的中心地帶,具有承東啟西、溝南通北的樞紐地位。境內有焦枝、焦太、焦新、月侯四條鐵路,河南省第一條城際鐵路——鄭焦鐵路已經將開工建設。擁有鄭焦晉、新焦濟、濟洛、焦溫等高速公路,地方高速公路與國家干線高速公路連通,實現了「縣縣通高速」、「鄉鄉通二級」、「村村通硬化路」。 焦作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一是礦藏十分豐富。有礦產資源40多種,探明儲量的有煤炭、石灰石、鋁礬土、耐火粘土、硫鐵礦等20多種,其中煤田可開采儲量6億噸,為單一的優質無煙煤,是化工和鋼鐵工業的理想原料;耐火粘土埋藏淺,易開采, 是生產陶瓷、耐火材料的優質原料,已探明儲量5049萬噸;鐵礦保有儲量2726萬噸,工業儲量740.6 萬噸,以磁鐵礦為主,含鐵量32%;石灰石預測儲量100億噸,是生產純鹼、乙炔、水泥等產品的優質原料;硫鐵礦保有儲量3475.5萬噸,佔全省儲量的41%。二是水資源充沛。焦作是華北地區不可多得的富水區,境內河流眾多,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3條,還有引沁渠、廣利渠兩大人工渠,有群英、青天河、白牆、順澗等較大水庫,即將修建的南水北調工程也將從中心城區斜穿而過,這些都給焦作帶來了充裕的地表水資源;特別重要的是,焦作市是一個天然的地下水匯集盆地,北部山區及晉東南山地約1400平方公里的廣大地區,均為焦作地下水的補給區,這些地區的淺層地下水和部分降水,在復雜的地質構造控制下,匯集到該市,形成較為豐富的岩溶水資源,目前已探明地下水儲量35.4億立方米。另外,在焦作北部太行山南麓分布著約500平方公里的山前崗地和礫石傾斜平地,地質堅硬穩固,地層耐力巨大,且近鄰礦點、水源、交通干線和城鎮,是極為理想的工業用地,同時也非常適宜建造高層建築。 焦作能夠充分保障能源的供應。這里煤炭儲量豐富並且毗鄰晉東南煤海,地表地下水資源充足,為發展大型火電提供了便利條件,境內現有焦作電廠、丹河電廠、愛依斯電廠、金冠能源等大型電廠,電力裝機總容量302萬千瓦。正在規劃建設的紫陵、九里山、丹河三個電廠裝機容量超過1000萬千瓦,建成後焦作將成為全國最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 焦作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數千年歷史文化的積淀,造就了這里豐富而獨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全市景域面積達500平方公里,在綿延130公里的旅遊風景線上,景區景點達1000餘處。全市共有A級旅遊景區6處,其中AAAA級以上景區3處。07年底雲台山景區又被國家旅遊局設為AAAAA級景區。擁有星級酒店19家、旅行社92家。以雲台山、青龍峽、青天河、神農山、峰林峽等五大景區,以陳家溝、嘉應觀、焦作影視城、龍源湖公園、森林公園、朱載堉紀念館、韓愈陵園、丹河峽谷、順澗湖(古周城)等十大景點組成的「焦作山水」,自然風光秀麗,山水景觀獨具特色,2003年3月,被評為全國知名旅遊品牌。2004年1月,焦作市被國家旅遊局授予「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稱號;2月,雲台山被聯合國國際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地質公園」稱號。2006年2月,世界旅遊評估中心和世界旅遊推廣峰會全球秘書處授予焦作旅遊服務「世界傑出旅遊服務品牌」,焦作市是中國首獲此殊榮的城市。同時雲台山景區榮獲全國創建文明風景旅遊區先進單位;7月,焦作黃河文化影視城被評選為中國十大影視基地;9月,焦作市成為國家園林城市;10月,被授予「中國城市旅遊競爭力百強城市」。 焦作具備較為完善的城市基礎設施。近年來,焦作市根據「依託老城、開發新區,環形擴張,滾動發展」的思路,堅持新區開發與舊城改造並舉,改造拓寬了東環路、西環路、塔南路等城市交通幹道,全面加強了焦南組團、高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新區的主要道路已經建成,黨政機關、中心汽車站、河南理工大學等已完成向南的遷移,城市的發展空間明顯打開,中心城市建成區面積已超過70平方公里。國家重大項目西氣東輸工程穿境而過,焦作利用天然氣管網已經建成,全市能源結構得到明顯改善。開展了大規模的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全國衛生城市活動,大力整治市容市貌,美化、綠化、亮化、凈化水平明顯提高。 來焦投資興業,將可以享受到優惠的政策。為了讓外商降低投資成本、快速得到回報,焦作市先後出台了《焦作市鼓勵市外投資者投資優惠辦法》、《焦作市鼓勵外商投資優惠辦法》、《焦作市招商引資獎勵辦法》、《焦作市實際利用外資獎勵辦法》、《焦作市委託招商暫行辦法》等各種優惠政策和措施,在土地、稅收、審批、行政服務等方面給外來投資者提供一系列的優惠,減免重大招商引資項目的規劃、城建、環衛、綠化等費用,真正使外來投資者進得來、留得住、有錢賺、能發展。 來焦投資興業,將可以享受到高效的服務。焦作在全省首家成立了三級行政服務中心,並大幅簡化審批手續,提高行政效率,實行了一個窗口對外、一站式辦公、一條龍服務、一周內辦結,堅持一事一議、特事特辦、一企一策。制定了《焦作市為外來投資者全程服務辦法》,成立了外來投資服務中心,專門為外來投資者提供政策和環境咨詢、項目審批、注冊登記以及案件投訴、戶口遷移、子女就學等全方位、全過程的「保姆式」服務,實行外來投資者與職能部門的「零接觸」。
大學教育
河南理工大學(焦作工學院) 焦作大學 焦作廣播電視大學? 焦作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焦作市高級技工學校(焦作市技師學院) 焦作佳橋電腦學校 焦作萬方科技學院

『叄』 中國城市污染排行榜

中國國家環保總局13日公布了2003年最佳環境城市和最差環境城市的排行榜。

一份年度重點城市環境報告顯示,環境質量最好的城市是海口、珠海、湛江、桂林、北海;污染控制最好的城市是南通、連雲港、沈陽、蘇州、福州;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最好的城市是大連、煙台、深圳、珠海、海口。

而空氣污染最重的10個城市是臨汾、陽泉、大同、石嘴山、三門峽、金昌、石家莊、咸陽、株洲、洛陽。

中國目前共有668個城市,容納36.1%的人口,貢獻70%的國內生產總值和80%的稅收。此次發布的環境報告包括了省會城市、直轄市、沿海開放城市、經濟特區城市以及風景名勝城市等47個重點城市。

「在經濟高速增長的情況下,47個重點城市的2003年的工業污染物單位增加值排放強度比2002年均有下降,而且污染增長速度小於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環保總局副局長汪紀戎在13日的發布會上說。

城市污染主要分為空氣污染、水污染和噪音污染。報告顯示,與2002年相比,2003年,47個重點城市的空氣污染(包括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濃度年日均值)略有下降;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和危險廢物集中處理率分別提高了10.68個百分點、1.78個百分點和12.06個百分點;環境雜訊和交通干線雜訊年均值略有下降。

此外,綠化覆蓋率提高0.68個百分點,平均環保投資額增長0.14個百分點,達到GDP的2.43%。

汪紀戎說,盡管總體環境情況穩中有升,一些城市的空氣污染仍然很嚴重。此外,由於機動車數量激增,北京、哈爾濱、南京、廣州、西安、銀川等城市二氧化氮年日均值濃度上升明顯。

另外,部分城市的環境基礎設施薄弱。2003年,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低的城市包括長春、哈爾濱、武漢、湛江、北海、重慶和拉薩;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低的城市包括哈爾濱、烏魯木齊和貴陽。

中國自1989年起開始實施一套包括城市環境質量、污染防治、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管理體系的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體系。除了47個環境保護重點城市,還有561個城市參與考核,參與數量佔全國城市總數的91%。

『肆』 水體污染導致什麼樣的公害事件

一、「自殺貓」與水俁病事件:1953—1956年1950年在日本熊本縣水俁灣附近漁村中,發現一些貓步態不穩,抽筋麻痹,最後跳入水中溺死,當地人謂之「自殺貓」。1953年水俁鎮發現一個生怪病的人,開始只是口齒不清,步態不穩,面部痴呆,進而耳聾眼瞎,全身麻木,最後精神失常,一會兒酣睡,一會兒興奮異常,身體彎弓,高叫而死。由於開始病因不清,所以用當地地名命名。1956年在這個地區又發現50多人患有同樣症狀的病。經過對病的調查和研究,在1962年才確定水俁病的發生是由於汞的環境污染,特別是長期食用被污染的魚和貝類引起的甲基汞慢性中毒。這是由於水俁鎮的工廠排放的氯化甲基汞污染海域,使魚和貝類中毒造成的。

繼水俁鎮之後的1963年,日本新潟縣又有大批自殺貓、自殺狗出現;1973年在有明海南部沿岸的有明町等地又發生了水俁病。據報道,這三次發病共計900多人,實際上在日本受害人數遠遠超過這個數字,僅水俁鎮受害居民已有1萬人左右。科學試驗證實,人體血液中汞的安全濃度為1微克/10毫升,當到達5—10微克/10毫升時,就會出現明顯中毒症狀。經計算,如果一個人每天食用200克含汞0?5毫克/千克的魚,人體所攝入的汞量恰好在此安全范圍內。然而,經測定水俁灣的海產品汞的含量高達每公斤幾十毫克,已大大超標;此外,人們每天還要搭配其他食品,其中也可能含有一定量的汞,這樣全天攝入的總量就更是大大超過安全限度標准了。

水俁病是直接由汞對海洋環境污染造成的公害。如果孕婦吃了被甲基汞污染的海產品後,可能引起嬰兒患先天性水俁病,就連一些健康者(可能是受害輕微,無明顯病症)的後代也難逃厄運。許多先天性水俁病患兒,都存在運動和語言方面的障礙,其病狀酷似小兒麻痹症,這說明要消除水俁病的影響絕非易事。由此,環境科學家認為沉積物中的重金屬污染是環境中的一顆「定時炸彈」,當外界條件適應時,就可能導致過早爆炸。例如在缺氧的條件下,一些厭氧生物可以把無機金屬甲基化。尤其近20年來大量污染物無節制的排放,已使一些港灣和近岸沉積物的吸附容量趨於飽和,隨時可能引爆這顆化學污染「定時炸彈」。

二、鎘稻米與「痛痛病」事件:1955—1972年痛痛病又叫骨痛病,是20世紀60年代發生在日本的由公害引起的又一種疾病。在日本中部富山平原上,有一條美麗的河流叫神通川。神通川河水清澈,風景秀麗,兩岸人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里,引神通川河水灌溉農田。這里是日本產稻區之一,誰能料想到災難偏偏降臨到這里人們的頭上。1952年,人們發現神通川河裡的魚大量死亡,兩岸稻田出現一片片死秧,人們並沒有意識到這就是災難的前兆。1955年,在神通川沿岸的一些地區出現了一種怪病,開始時人們只是在勞動之後感到腰、背、膝等關節處疼痛,休息或洗澡後可以好轉。可是如此幾年之後疼痛遍及全身,人的正常活動受到限制,就是大喘氣時都感到疼痛難忍。人的骨骼開始軟化,身體萎縮,骨骼出現嚴重畸形,嚴重時,一些輕微的活動或咳嗽都可以造成骨折。最後,病人飯不能吃、水不能喝,卧床不起,呼吸困難,病態十分凄慘,終於在極度疼痛中死去。這種怪病的發生和蔓延,引起人們的極度恐慌,但是誰也不知道這是什麼病,只能根據病人不斷地呼喊「痛啊,痛啊!」而稱其為痛痛病。在神通川兩岸,多年來已發現280多例病人,其中34例已經死亡,活著的病人依然在痛苦之中掙扎。

那麼,引起這種病的原因是什麼呢?後來經過調查才真相大白。原來在日本明治初期,三井金屬礦業公司在神通川上游發現了一個鉛鋅礦,於是在那裡建了一個鉛鋅礦廠。在鉛鋅礦石中還含有一種叫做鎘(Cd)的金屬。鎘進入人體後,主要蓄積於腎臟,對腎臟造成損害,抑制維生素D的活性。維生素D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營養素,缺乏維生素D會妨礙鈣、磷在人體骨質中的正常沉著和儲存,最後導致骨軟化。這個工廠在洗礦石時,將含有鎘的大量廢水直接排入神通川,使河水遭到嚴重的污染。河兩岸的稻田用這種被污染的河水灌溉,有毒的鎘經過生物的富集作用,使產出的稻米含鎘量很高。人們長年吃這種被鎘污染的大米,喝被鎘污染的神通川水,久而久之,就造成了慢性鎘中毒,痛痛病實際就是典型的慢性鎘中毒。痛痛病不僅在日本發生過,在其他國家也有發現,例如我國廣西某些地區,曾有人患有痛痛病。痛痛病至今尚無特效的治療方法,而且體內積蓄的鎘也沒有安全有效的排除方法。因此,消除鎘對環境的污染就顯得特別重要,這是防止痛痛病發生的根本措施。

痛痛病是因鎘對人類生活環境的污染而引起的,影響面很廣,受害者眾多,所以被公認為是「公害病」。

三、毛蚶與上海甲肝大流行:1988年1月這是一起因水體遭受病原微生物污染,病原微生物污染水產品,水產品再感染人的典型「公害病」事件。1988年的1月18日,在上海唐家灣醫院里,來的最多的就是上吐下瀉的病人,一天後,人數迅速上升,速度之快更是超出了醫生們的想像。和唐家灣醫院一樣,1月19日,上海的各家醫院里都有大量市民涌進,他們大多伴有身體發熱、嘔吐、厭食、乏力、臉色發黃等典型的症狀。在以後的幾天里,整個上海患病人數急劇攀升:

1988年1月18日43例1988年1月19日134例1988年1月21日380例1988年1月27日5467例1988年1月31日12399例……

這種病,後來被證實是一種急性病毒性甲型肝炎,簡稱甲肝,是一種通過日常生活接觸傳播的傳染病。以後短短的一個月里,上海市區就有30多萬人傳染上了甲肝,大部分是青壯年,其中11人死亡。一時間,人們「談肝色變」。通過臨床調查,醫生們發現,大多數甲肝病人在病發前都曾食用過毛蚶。此前,1979年、1983年和1986年,上海、寧波等地曾發生過因為生食毛蚶引起的小規模甲肝流行。這一次的甲肝爆發,難道又是小小毛蚶引起的嗎?為了證實毛蚶的致病性,原上海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俞順章教授帶領科研人員趕赴江蘇啟東,這里是毛蚶的原產地,很快,他們在毛蚶體內找到了甲肝病毒,以直接證據證實了毛蚶就是甲肝的罪魁禍首。

毛蚶,這種生長在河口和海灣泥沙中的貝類生物,一直是上海人餐桌上的美食。當時,5毛錢就能買到1千克新鮮的毛蚶。每年春節前後,在上海菜市場里,毛蚶總能受到家庭主婦們的歡迎。1988年前,上海市場供應的毛蚶都來自山東濰坊附近的海域。但是,就在1987年底,與上海鄰近的江蘇啟東毛蚶大豐收,一下子占據了上海這個龐大的市場。這些地方原來不產毛蚶,只產海螺。1987年10月份,人們發現有毛蚶帶,儲藏量大。所以當時有大量船隻去採集,而且通過各種渠道,集體、個體運往各地,包括上海。

但是,誰也沒有想到小小毛蚶隱藏著巨大的危險。那一年,啟東海區環境受到了大量人畜糞便的污染,吸附力極強的毛蚶將甲肝病毒聚集在自己的體內,實驗表明,帶殼毛蚶就是煮上45分鍾,也不能完全殺滅甲肝病毒。而上海人生食的習慣更是讓病毒輕而易舉地進入消化道。再加之當時上海城區的居住環境較為擁擠,使病毒的傳播更為快速。當時因為居住條件也不好,人們常常共用水龍頭,由於甲肝是通過消化道傳染的,也就是病從口入,由於大家先後接觸過水龍頭,飯前又不洗手,所以傳染很快,導致幾乎每家都有甲肝病人。

四、污染河邊的癌症村近些年來,一些地方盲目強調發展經濟,強調發展GDP,不重視對環境的保護,把一些發達國家或地區淘汰、拒絕的對環境有嚴重污染的企業引進來,並在重要的水源地上方、城市上風地修建嚴重威脅環境的化工廠、農葯廠,一些不良企業主甚至昧著良心違規偷排未經處理的有毒廢氣、廢水,使附近空氣、河流、土壤受到污染,導致嚴重的危害,出現了一個個的觸目驚心的「癌症村」,為我們的環境保護拉響了警報。

1?廣東省翁源縣,上壩村,有3265人,病種:食道癌、胃癌、肝癌。

環境:自從大寶山礦開采以來,大量含有鎘、鉛、鉻等多種重金屬的洗礦廢水,沒有經過任何處理就被排到流經上壩村的橫石河中。因沒有進行有效處理,礦坑表土完全氧化後每噸產生207千克濃硫酸,加上大量重金屬隨土流失,污染了水體。橫石河1500米河道未發現生物,直到下游50千米水中生態系統仍未能恢復。

村民每天通過飲食,僅鎘的攝入量就達178微克,是世界衛生組織規定標準的3?6倍。從20世紀80年代初起,全村共有210人死於癌症,而癌症發病率是全國平均水平的9倍多。

2?河南省沈丘縣,黃孟營村,有726戶、2471人,病種:食道癌、胃癌、腸癌、肝癌、肺癌。

環境:鄭州、開封、漯河、許昌、周口等地的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全都被排放到沙潁河,黑臭的劣五類河水流入黃孟營村,其乾渠、坑塘的魚蝦逐漸絕跡。

村民癌症的患病率明顯偏高,癌症死亡也一年比一年多。14年間,村裡死於癌症105人,占死亡總人數的51?5%,死亡年齡大多為50歲左右,最小的只有1歲。

3?河南省浚縣,北老觀嘴村,有1274人,病種:食道癌、胃癌、淋巴癌、肺癌、肝癌、子宮癌、腸癌。

環境:該村位於衛河沿岸,衛河上游的造紙企業曾達到新鄉市142家、焦作市60多家、滑縣17家,絕大多數都是小企業,有的排放工業廢水不達標,有的根本沒有排污凈化設備,其污水導致衛河嚴重污染。這些企業造成的污染負荷,占當地80%以上。流經北老觀嘴村的衛河水黑中透紅,表面漂浮著一層白沫,距離100米就能聞到一股怪味,還混合著腥臭,天熱時整個村裡都是腥臭味。村民家的井水渾濁不堪,還漂浮著黑、黃色顆粒,腥臭味撲鼻。

10年間,有112人死於癌症,佔全村死亡人數的90%。癌症死亡中,50歲以下者超過50%。由於長期用污水澆地,土地鹼性增加,板結,糧食產量下降;村民養的豬只能長到50多千克,多數還患爛蹄病。

4?河南省西平縣,呂店鄉,沿洪河有八個「癌症村」。病種:喉癌、肺癌、肝癌、胃癌等。

環境:被污染為劣五類水質的洪河流經呂店鄉,其河水被污染成黑色的上游約4000米處是舞鋼市一家造紙企業,被污染成黃色的上游約1500米處是舞陽縣一家水泥有限責任公司,而舞陽縣另外一家造紙廠也向河裡排污。村民家30米深的井水還有腥臭味,燒成開水時浮著肥皂泡樣的白沫,過濾後再燒開才能喝。這里的飲用水亞硝酸鹽和氮超標倍數都在54?5倍以上。

10年間,八個村共死亡1838人,年平均死亡率達9?7%,遠高於全國死亡率;而且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趨勢,2005年死亡率高達12?2%。死亡者年齡集中在45—70歲之間。沿河村民用河水灌溉農田,造成煙葉、小麥、玉米等農作物大面積枯死,每年該鄉因水污染受害農作物達5萬余畝,直接經濟損失達1000多萬元。

5?天津市北辰區西堤頭鎮,劉快庄村與西堤頭村,病種:肺癌、胃癌等。

環境:曾經是遠近聞名的魚米之鄉,如今兩村周圍的化學制劑、染料中間體、油漆塗料、農葯獸葯、香精香料等各類化工廠超過90家。這些化工廠晝夜生產,製造著黑煙、污水、臭氣、雜訊,尤其是把有毒有害的化工廢水直接從廠里轉移到村邊河中,把排污暗管埋到菜地里,使大片菜地兩旁原本用於灌溉的蓄水渠也全部充滿了紅、黑和黃色的化工廢渣。當地水源揮發酚、氟化物、細菌總數等指標不合格,其中揮發酚、氟化物都是有毒物質;化工廠大氣排放和臭氣濃度隨機抽查為全部超過國家標准12倍。

在被調查的190位村民中,148人常年頭疼、惡心,39人經常患哮喘、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幾年間,兩村已有200多人死於癌症,絕大部分是肺癌。化工廠高密度排放的廢水、廢氣,導致地上寸草不生,空中彌漫粉塵和惡臭,村民種的蘿卜、大白菜和水果等因為污染沒人買。

6?山東省肥城市,肖家店村,病種:胃癌、食道癌、肝癌。

環境:流經肖家店村的大汶河,上游的一些縣市集中了造紙、印染、化工、機械、冶金、採掘、鋼鐵、電力、釀酒、食品加工、紡織、農葯和煤炭等企業;肖家店村所在的肥城市也是重點發展採煤、煉焦、造紙和釀酒等企業。而這些企業向大汶河排污,造成河水嚴重污染,許多河段水質常年是污染最嚴重的劣五類,其中,強致癌物亞硝酸鹽嚴重超標,錳超標57倍。土壤、蔬菜受到劇毒元素的污染,其中,小麥鉻含量超標1?7倍,白菜鉛超標2倍,菠菜鎘含量超標9倍、鉻含量超標12倍,萵筍葉鎘含量超標2倍、鉻含量超標4倍。4年間,因癌症死亡56人。

7?浙江省蕭山市南陽鎮,塢里村,近2000人,病種:食道癌、肝癌、胃癌、肺癌、乳腺癌、胰腺癌、血癌。

環境:自1992年起,有26家化工企業落戶南陽鎮,曾肆無忌憚地排污,使塢里村的河水變得烏黑,魚蝦絕跡,水井多已廢棄。

幾年間,有70多人死於癌症,癌症死亡人數占村裡死亡人數的80%,其癌症發病率高於全省十幾倍。

『伍』 哪裡能夠得到焦作河南環境污染的資料,提供一些資料也可以

污染的多了

『陸』 長治水污染到焦作了嗎

沒有啊,水流不到焦作。

『柒』 地下水資源保護與利用

焦作市地處豫西北,北依太行,南臨黃河,總面積6014km2,全區總人口348萬,有煤炭、石灰石、鋁土及鐵礦石等礦產資源,工業以電力、化工、機械和煤炭為主,目前已發展成為以能源化工為主的新興工業城市。焦作礦區工農業和生活用水,主要依靠地下水。焦作地區的地下水天然補給資源量為10.583m3/s,其中喀斯特水補給量為8.86m3/s,孔隙水補給量為1.723m3/s。

一、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焦作市地下水資源由喀斯特水、孔隙水組成,且以喀斯特水為主,喀斯特水資源約佔全部地下水資源85%左右。焦作礦區山前地區是九里山泉域喀斯特水的集中排泄區,地下水資源極為豐富。近年來,隨著城市及工農業的發展及煤礦區的大量開采,在局部地段出現了小范圍的降落漏斗,地下水位呈現明顯下降的趨勢。盡管如此,降落漏斗范圍及漏斗中心水位穩定,多年來地下水位基本上處於動平衡狀態,在豐水期、豐水年因地下水位回升,降落漏斗范圍縮小乃至消失[4]

目前人工開采已成為孔隙水、喀斯特水的主要排泄方式。地下水的開采方式有廠礦自備水源地(井)集中和分散式開采、焦作市自來水公司水源地集中開采、礦井排水和農業零星分散式開采。

1.自備水源地(井)開采地下水狀況

1994年全市共有自備井234眼,年開采地下水量6347.86×104m3,平均2.013m3/s。其中全年開采孔隙地下水1939.36×104m3,平均0.615m3/s;喀斯特地下水4408.50×104m3,平均1.4000m3/s。1994與1993年相比減少了5.77%,1993年自備井開采地下水量6736.86×104m3。自備水源井除焦作電廠、中州鋁廠、焦作鋁廠、熱電廠、焦作市水泥廠、化工一廠、造紙廠等廠礦企業屬井群開采地下水外,其餘多屬零星分散式開采,且多以喀斯特水做供水水源。

(1)孔隙水開采量:受氣候及人工開采雙重因素影響,近年來焦作市區內孔隙水位呈下降趨勢,焦作市區南部形成了孔隙水水位下降漏斗,且水質變差。為改善這一狀況,自1990年開始對孔隙水的開采進行了限制,自備井開采量有所下降。1992年降至1466×104m3,1993年有所增加,達1765×104m3,1990年自備井開采孔隙水1991×104m3。1994年孔隙水開采量為1989.36×104m3,比1993年增加了173.86×104m3。自備井地下水開采總量年際變化較大,月最大采量為566.092×104m3(7月),月最低開采量為484.562×104m3(12月)。

(2)喀斯特水的開采量:焦作市喀斯特水資源豐富,水質好,是城市工業及居民生活的最佳供水水源。焦作市區各用水大戶多開采喀斯特水。1994年自備井共開采喀斯特水4408.50×104m3,占自備井開采地下水總量的70%。1993年自備井開采喀斯特地下水4972.31×104m3,1994年與1993年大致相同。

2.焦作市自來水公司開采地下水狀況

焦作市自來水公司現有6座水廠,其中第一水廠、第四水廠開采喀斯特地下水,第二水廠由新東公司(礦井排水)和焦作電廠崗庄自備水源聯合供水,第三水廠由焦西公司(礦井排水)和東小庄水源地(開采喀斯特水)聯合供水。焦作市自來水公司開采地下水的水源地只有第一水廠、第四水廠、東小庄水源地(崗庄水源地因屬焦作電廠自備水源地,未計入其中)共三處。1994年焦作市自來水公司總供水量5425.74×104m3,其中地下水開采量2071.68×104m3,占總供水量的38.2%。

第一水廠位於焦作市中心新華街,利用已報廢的2號、3號礦井供水,與1993年的142×104m3相比,增加了160.53×104m3,1994年共開采喀斯特地下水310.53×104m3,全年平均開采量0.0985m3/s。

第四水廠位於焦作市區北部近山前地帶,現有開采井22眼。該水廠是焦作市自來水公司以地下水做水源的主要供水水源地,占焦作市自來水公司開采地下水總量的53.68%,占焦作市自來水公司總供水量的20.46%。1994年全年共開采喀斯特水1112×104m3,平均0.3527m3/s。

東小庄水源地位於焦作市區西部東小庄,現有開采井19眼,全年開采喀斯特地下水649.00×104m3,平均0.2058m3/s,比去年增加了15.89%左右。

3.礦井排水及利用

(1)礦井排水:分為焦東礦區和焦西礦區兩部分。

焦東礦區的演馬庄礦、九里山礦井排水量居各礦之首,多年來礦井排水量一直超過1.0m3/s。相比之下,中馬村礦、小馬村礦、馮營公司、方庄礦等礦井,礦井水文地質條件相對簡單,礦井排水量小。1994年焦東礦區內的7個礦井,年平均排水量總計為3.3778m3/s,與1993年以前相比,略有下降。焦東礦區礦井排水總量季節變化不明顯,相對穩定。

1994年焦東礦區內的演馬庄礦礦井排水量仍居各礦之首,為1.0847m3/s,該礦近年來發生2次惡性煤層底板突水災害,礦井排水量比較穩定。九里山礦井排水量平均為0.7903m3/s,該礦由於對煤層底板突水點進行了注漿堵水和工作面煤層底板注漿改造,因此自5月份起礦井排水量有所減小。其他礦如韓王公司、馮營公司、小馬村礦、中馬村礦等礦井,排水量比較穩定,多年變化不明顯。1994年韓王公司礦井平均排水量為0.3840m3/s,馮營公司為0.3098m3/s,小馬村礦為0.1248m3/s,中馬村礦為0.6535m3/s,位村礦為0.0307m3/s。

焦西礦區的王封公司由於礦井關閉停產,礦井排水量呈下降並逐步穩定趨勢,平均排水量1989年為1.50m3/s,1990年為1.26m3/s,1991年為1.02m3/s,1994年為1.0915m3/s。王封公司礦井排水量年內變化比較明顯,月最高排水量1.1605m3/s,月最低排水量1.0182m3/s。焦東公司礦井排水量因礦井報廢,礦井排水量呈下降至逐步穩定趨勢。1991年為0.38m3/s,1992年為0.35m3/s,1994年則降為0.3033m3/s。朱村礦礦井排水量相對較大,並呈逐年增加趨勢。1990年為0.80m3/s,1991年增至0.84m3/s,1994年則增至0.9013m3/s。1994年焦西公司礦井排水量是0.5970m3/s,與1993年相比,略有增加。焦西礦區的焦東公司、王封公司已經關閉停止採煤,沒有開采新的工作面,整個礦區礦井排水量呈逐年減少並趨於穩定的狀況,原煤層底板突水點已經作為供水井水源。1989年平均排水量3.25m3/s,1990年減至3.09m3/s、1991年進一步減至2.85m3/s,1994年略有增加,達2.8931m3/s。

(2)礦井水利用情況:目前,焦作市地下水開採的主要方式是礦井排水及農業灌溉利用,礦井排水量6.2707m3/s,綜合利用礦井排水是開發利用地下水的有效途徑。焦作市礦井水的利用有3個方面:

一是焦作市自來水公司利用礦井水情況。焦作市自來水公司所屬的第五、第六水廠全部以礦井水做供水水源,第二、第三水廠部分利用的礦井水做供水水源。1994年,焦作市自來水公司四座水廠累計用礦井水3363.04×104m3,占焦作市自來水公司總供水量的61.8%。

第二水廠位於焦作市東北部,以焦東公司井排水做供水水源,1993年供水量1456×104m3,1994年供水量1571.66×104m3,較1993年略有增加。由於焦東公司已經關閉,礦井水的利用量一定會受到限制,目前,第二水廠正在建設新的水源地。

第三水廠位於解放西路,主要利用焦西公司礦井排水,1993年供水量1821×104m3,1994年為1288.50×104m3,較1993年相比減少了532.5×104m3

第五水廠位於焦作市馬村區,利用中馬村礦礦井水作為供水水源供給馬村區居民生活用水。1993年供水量239×104m3,1994年為297.68×104m3,比1993年增加了24.55%。

第六水廠位於焦作市中站區,利用李封公司礦井排水向焦作市中站區供水,1993年總供水131×104m3,1994年為196.2×104m3,較1993年增加了49.79%。

1994年焦作市自來水公司各水廠利用礦井總計達3363.04×104m3,全年平均1.0664m3/s。1993年礦井利用量3570×104m3,1994年較1993年減少了206.96×104m3

二是焦作煤業集團公司各礦自用礦井水量。焦作煤業集團公司的朱村礦、九里山礦和演馬庄礦,生產及生活用水全部或部分依賴礦井水做水源,據1994年調查,各礦利用礦井水量為0.282m3/s。

三是焦作市農業灌溉引用礦井排水。礦井排水除部分被焦作市自來水公司及焦作煤業集團公司各礦及焦作電廠、焦作市化工三廠等廠礦利用外,剩餘部分經河渠排出礦外。流出礦外的礦井排水部分做為區內農田灌溉的水源,剩餘部分則流出礦區。據河南省焦作市水利局資料,1994年焦東灌區和焦西灌區共利用礦井水1971.0×104m3,平均0.625m3/s。經過綜合計算,礦井水利用總量平均為1.973m3/s,占礦井排水總量的31.47%。因而,礦井水資源利用程度較低。

4.焦作市農業開采地下水量

焦作市現有耕地面積16.7萬畝,其中井灌面積6.7萬畝,據河南省焦作市水利局資料,1994年農作物灌溉7次,灌水定額一般為75m3/畝次,由此算得1994年焦作市區各鄉農業開采孔隙水3517.5×104m3,平均1.1154m3/s。加上焦作市修武縣境內方庄鄉、周庄鄉、李萬鄉和五里源鄉孔隙水農灌開采量0.7746m3/s,全區農業共開采淺層地下水平均1.89m3/s。

5.焦作市全區地下水開采總量

綜合上述各項,1994年全區工農業生產及生活共開采地下水14379.73×104m3,平均4.56m3/s,其中開采喀斯特水6480.07×104m3,平均2.055m3/s,開采淺層孔隙水7899.66×104m3,平均2.505m3/s,焦作市自來水公司開采喀斯特水2071.68×104m3,平均0.6569m3/s,自備井開采地下水總計6347.86×104m3,平均2.013m3/s,農業灌溉開采淺層孔隙水5960.30×104m3,平均1.89m3/s(表3-18)。

表3-18 1993、1994年地下水排泄量 (單位:1000m3

二、影響焦作地區地下水資源的主要因素

1.地下水補給量減小和排泄量增大

焦作地區除礦井排水和地下水污染嚴重影響著地下水資源外,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氣降水入滲和河流滲漏補給。因此,降水量和河流流量的大小是影響地下水資源的直接因素。

降水量的大小直接影響著地下水資源量,降水入滲是焦作地區地下水的主要補給源。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隨著工農業的快速發展,地下水的開采量愈來愈大,地下水位愈來愈低,地表水資源枯竭,河流斷流等,破壞水循環系統比較嚴重,大氣降水量趨於下降趨勢。1952~1964年平均降水量為826.1mm,1965~1977年平均降水量為681.56mm,1978~1982年平均降水量為662.55mm,1982~1988年平均降水量為642.4mm,1989年以來降水量一直偏低,影響了地下水資源的補給比較嚴重。

焦作市地下水位下降表現為4個階梯,1952~1964年為第一階梯,地下水位105m,1965~1977年為第二階梯,地下水位91~98m,1978~1988年為第三階梯,地下水位85~92m,1982年以來為第四階梯,地下水位72~89m。主要原因為由於降水量的減小和開采量的增大,其地下水位與降水量和開采量關系見圖3-36。

圖3-36 地下水位與降水量和開采量關系圖

丹河、西石河、山門河、紙坊溝、新河和翁澗河均為流經焦作礦區的河流,由於地表喀斯特發育,河流滲漏量比較大。例如,1994年對丹河480電廠至後陳庄段,取3個斷面分枯水期、豐水期兩次實測丹河流量,480電廠至後陳庄段河流漏失量平均為1.7338m3/s。近十幾年來除丹河滲漏補給地下水外,盡管丹河流量也在逐年減小,新河和翁澗河為排污河,其他河流均已斷流,因此,總的來說河流滲漏量也在減小。

焦作礦區所採煤層為石炭系、二疊系煤層,其直接充水水源主要為石炭系薄層灰岩,底部奧陶系灰岩喀斯特水間接充水水源,該層富水性好,補給水量大,嚴重威脅著煤炭的安全生產。為此對石炭系薄層灰岩進行疏水降壓排水,對O2灰岩採取斷層防水煤柱,實施「立足礦井、以防為主、疏堵結合、分類治理」的防治水方針。隨著開采深度的增加,石炭系薄層灰岩煤層底板突水頻率增高,O2灰岩水參與發生惡性煤層底板突水,排水量也越來越大,從用水角度來看,O2灰岩水開采量也與日俱增。例如,1952~1964年O2灰岩水開采量為1.501m3/s,1965~1977年O2灰岩水開采量4.964m3/s,1978~1982年O2灰岩水開采量5.5m3/s,1983以來O2灰岩水開采量8.463m3/s。據不完全統計,歷年來煤層底板突水達1000餘次,最大煤層底板突水量達320m3/min。因此,煤層底板突水是造成地下水資源枯竭的另一因素。

2.地下水污染狀況

焦作地區河流中,丹河、西石河、山門河和紙坊溝水質好,符合飲用水標准。翁澗河水化學類型

型,總硬度、氯化物超標;新河河水礦化度2782.99mg/L,總硬度1669.63mg/L,Cl-含量149.21mg/L,均已超過標准。因而,翁澗河和新河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據河南省焦作市監測站資料,翁澗河非離子氨、高錳酸鉀指數、生物耗氧量、化學耗氧量、六價鉻均超標。翁澗河和新河均已成為嚴重污染的河流,成為地下水污染的源頭。

孔隙水污染主要表現在焦作市區以南孔隙水的徑流和排泄區,該區岩性細,滲透性差,水位埋深淺,長期蒸發濃縮作用,水中的離子含量特別是Cl-、K++Na+升高,礦化度增加。更為嚴重的,該區農業採用礦井水及工業生活污水灌溉,致使孔隙水水質惡化。焦作市區南部東王褚至恩村一帶及焦作市區東南部仇化庄至焦作市修武楊樓、大高村一帶的孔隙水水質類型為

型、

Mg2+型和

型,水質最差,本區所檢測的18種項目中,超過飲用水標準的項目有總硬度、礦化度、氯化物、硫化物、硝酸鹽、氟化物,各污染組分的超標率見表3-19。

表3-19 孔隙水水質狀況統計表

根據近幾年的監測與研究,喀斯特水水質正在逐漸惡化,且惡化速度也愈來愈快。主要表現在離子Cl-增加,水質變咸,個別水井水已失去飲用價值。據前人研究,本區喀斯特水Cl-背景值為26.69mg/L,到1998年喀斯特水Cl-已達到40~75mg/L,最高為128.73mg/L,2000年至少有三口喀斯特水源井Cl-含量超過國家飲用水標准(≤250mg/L),最高達1191.22mg/L。焦作地區內某單位喀斯特水自備井1999年Cl-含量為141.1mg/L,2000年為517.61mg/L,2001年為1258.6mg/L,2002年4月上升至2135mg/L,是國家飲用水標準的8.54倍。喀斯特水Cl-超標的水源井雖然是個別的,但由於整個焦作地區的喀斯特地下水同屬於一個喀斯特水系統,水質如按目前速度繼續惡化,整個焦作礦區喀斯特水未來都有被嚴重污染的危險。造成喀斯特水Cl-污染的原因為:喀斯特水補給區地表污水的滲漏;孔隙水、礦井排水通過O2灰岩「天窗」污染喀斯特水;受污染的河水滲漏補給喀斯特水[21]

三、地下水保護與利用對策

1.防治水污染,污水資源化

對於沒有處理能力的廠、礦、企業,應交納污水處理費,由城市有關部門統一處理。按照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政策和淘汰落後生產工藝、技術和裝備,重點進行冶金、化工、水泥、電力、采選等重污染行業的結構調整。污水可以被認為「待生資源」,對於污水治理,應本著誰排放誰治理的原則,企業自建小型污水處理廠,處理達標的水可重復利用,以節約水資源。焦作市是以能源、化工為主的重工業城市,污水排放量相當大,並已對地下水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使可利用的水資源量減少。實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從嚴掌握建設項目的審批,執行限期治理制度,堅持實行「關、停、禁、改、轉」的方針。

2.排供環保三位一體

武強教授認為,採用排供環保結合優化管理,不僅考慮了排水系統的疏降效果和安全運營,而且供水系統的供水需求和環境系統的質量保護也同樣是優化模型設計的重要約束指標,同時還要充分利用礦井排水,以及將排出的礦井水經過一定水質處理後,全部或部分用來代替礦區正在運行中的不同目的的供水水源[27,9,26]。焦作礦區為了安全生產,大量疏排地下水,礦井排水量為6.2707m3/s,占總開采量10.8134m3/s的58%。而且礦井排水的利用率僅為31.47%。

排供環保三位一體的優化模型除涉及地下水水力技術方面的管理外,同時也牽涉經濟評價和環境保護以及產業結構規劃等的管理。排供環保三位一體,就是在保證環境質量和礦井安全的前提下,提供給礦井和其周圍地區一定數量的水資源,可用於生活、工業和農業等方面的供水。排供環保三位一體結合模型,不僅實現了將保證環境質量的礦井排水和地面抽水用於供水目的,而且通過選擇多種供水用戶所產生的經濟效益最大的目標函數和適當的約束條件,完成了利用一個模型,同時綜合制訂排水、供水、環保三位一體的具體水資源優化管理方案。該模型已應用於焦作礦區九里山礦[27]

3.加強水利價費改革

按照國家發改委改革水價促進節約用水指導意見通知的要求,進行水價調整,否則浪費水的問題不可能根本解決。逐步提高工程水價(自來水價、水利工程供水水價),水資源費(資源水價),水污染處理費(環境水價)。以水為主要的生產原料和生產手段,應制定較高的水價。水利工程水價要逐步到位,水資源費要適時調整。按照不同的行業實行不同的基本水價和不同的階梯式水價標准,生活用水應有最低保障數量。工業用水要參照國內外先進用水定額定出適應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工業產品的用水定額,超定額用水要加價,並責令限期改造設備,降低用水定額。農業水資源費的徵收將會使最有潛力的用水大戶提高節水意識,促進井灌節水,以水養水[33]。利用經濟杠桿調整用水需求,促進節水工作。調整水價和水資源費,這是節約用水最重要的手段。

4.節約用水

提高重復利用率,節約水源,逐步實現「零」排放。加快工業節水新技術、新工藝和廢水資源化的開發研究以及城市節水設施的研究製造;制定行業節水規劃和用水標準定額,不斷降低耗水量和排水量,提高水的利用率;搞好廢水綜合利用,實現廢水資源化是提高水資源重復利用率的重要措施;通過產品結構、產業結構、企業組織結構和工業布局的調整實現節約用水,達到水資源的供需平衡,也是水污染防治的重點。這是城鎮工業節水應該考慮的幾個重要方面。

大面積發展適合精耕細作特點的高效節水形式,重點發展噴灌。要因地制宜採用管灌、渠灌、滴灌、噴灌等多種節水措施。搞好地面水灌渠的綜合節水措施,發展井渠雙灌。推廣秸稈還田、覆膜栽培、集雨保水等農藝節水措施。無論是旱作農業,還是灌溉農業都必須採用農藝節水措施,以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農業節水的農藝措施、工程措施要和科學管理結合起來。

節約用水是一項長期的根本措施,關繫到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以發展農業節水灌溉和工業節水為重點,採取行政、經濟、法制、管理等多項措施,千方百計地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效益。

四、礦井水的水質處理技術

煤礦巷道是煤炭開採的主要場所。巷道中污染物質主要包括廢機油、廢酸液、煤塵、岩屑顆粒和病源菌以及井下的人工廢棄物、糞便等。如果一些老窯積水與巷道相連通時,礦井水易被酸化。如果礦井接受地表水的補給,它們可能還會受到各種農葯液和工業廢水的污染,工業廢水大都含有有機磷、酚、醛等有毒物質。大量湧入巷道的地下水必然會受到這個採煤環境的不同程度的污染。

因此,礦井排水的綜合利用必須首先解決水質問題,它是排供環保結合的一個很重要環節。解決這個問題既要在井下巷道的輸水過程中,既要根據不同污染類型礦井水和綜合利用的不同供水對象,在地面實施礦井水的水質預處理,以便為各供水用戶提供符合其具體水質要求的礦井排水資源,又要注意清濁水分流,盡量減輕礦井水的污染程度。礦井水的實用性處理技術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類:

1.礦井渾濁水的凈化處理

礦井水中所含雜質大致可以劃分為3類,即懸浮物、膠體物和溶解物[5]。礦井渾濁水凈化處理的主要去除對象則是懸浮物和膠體物兩類,它們是造成礦井水濁度的主要因素。渾濁水的一般常用凈化處理流程為:

(1)澄清:澄清是指去除引起水渾濁的懸浮物和膠體物等雜質的過程,一般可劃分為3個驟步,即混凝、沉澱和過濾。

(2)消毒:礦井渾濁水經過混凝、沉澱和過濾作用之後,便可著手對其進行消毒處理(消毒處理也可在過濾之前進行)。

礦井渾濁水一般的凈化處理流程,如圖3-37為其流程示意圖。對於某些特殊類型的礦井渾濁水或特殊要求的供水用戶,可根據其具體情況分別予以靈活處理,不必完全照搬以上的全部凈化處理流程。

圖3-37 礦井渾濁水凈化處理流程示意圖

例如,如果礦井排水的渾濁度較低,又無藻類繁殖時,渾濁度經常在100度以下,投放混凝葯劑後可不經過混凝和沉澱作用,直接採用一次性過濾處理,將過濾後的礦井水加氯氣消毒,隨之經泵站送入供水管網。

再如,如果礦井排水的渾濁度較高,既要設法達到預期的凈化目的,又要節約混凝葯劑的投放量。可以在混凝、沉澱前採用自然沉澱方法,將原高渾濁度的礦井水中的粒徑較大的泥沙顆粒預先沉澱掉一部分,所用構築物可以是預沉澱池,也可以是沉砂池。最後,再進行混凝,沉澱、過濾和消毒處理。

2.礦井高硬度水的軟化處理

水的硬度主要是指溶解於其中的Ca2+、Mg2+離子含量,溶解於水中的Fe2+、Mn2+、Sr2+離子也是影響水硬度的一個因素。下面介紹3種常用的軟化方法:

(1)微生物方法:該種方法包括硫酸鹽還原菌去硫法和鐵細菌去鐵法。

(2)化學方法:化學軟化處理包括石灰、石灰乳中和法和石灰、蘇打軟化法。

(3)物理方法:該種軟化處理方法包括蒸餾法、電滲析法和沖淡法3種。

3.礦井酸性水的中和處理

在煤層或其頂、底板中常含有硫化礦物,它們在氧化條件下形成硫酸化合物。礦井水中一旦溶解了這些硫酸化合物,便導致其

離子含量增高,成為酸性礦井水。

礦區酸性水的形成,對於大多數具有較強破壞性的酸性水,是隨著煤礦開采時間的延長而逐漸形成的。而有的酸性水是在煤礦開采之前,即在硫化礦床氧化帶處就已經富集了酸性水。

酸性水的危害是十分嚴重的。在俄羅斯布利亞礦區勘探中,由於酸性水的腐蝕作用,在8h內鑽桿直徑減少1mm,套管局部被腐蝕,在強酸性水分布地段,經12晝夜,套管壁就被腐蝕穿孔。礦井與儲集酸性水的老窯、老空區溝通,酸性水便可沿通道進入礦井,因而酸性水就會污染井下生產環境。

對於已經形成的酸性水和受其污染的礦井,應採用石灰石中和法或微生物法加以治理。對於酸性的老窯積水,應設立防水煤柱等工程,使其與礦井系統完全隔離;對於含硫礦層要設法消滅充水充氧的環境,使其封閉並失去形成酸性水的環境。消除酸性礦井水的污染,預防和治理應同步進行。

4.礦井高鐵高錳水的處理

當日處理100m3高鐵、高錳水時,濾池可採用鋼制圓形雙級壓力濾池,將濾池分成上、下兩室,上、下室均採用錳砂作濾料。為了達到充分曝氣,盡可能驅散水中游離CO2,且提高pH值,可採用葉輪式表面曝氣裝置,曝氣池可做成矩形,水在曝氣池停留時間約為20分鍾。表面曝氣雙級濾池過濾除鐵、錳工藝是一項比較經濟且效果良好的技術方法。

除鐵方法主要有兩種,其一是蓮蓬頭曝氣、石英砂過濾除鐵,或者用河砂、卵石、木炭卵石層過濾除鐵,其二是用天然錳砂接觸氧化除鐵,該方法簡單經濟,效果良好,已被廣泛推廣利用,這些工藝都能達到預期除鐵的目的,使水中鐵的含量達到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標准。

20世紀70年代末發展了一種兩級過濾處理系統的處理方法,該方法經過曝氣、兩級過濾,一般水中鐵、錳含量均可被控制在國家生活飲用水標准之下。可同時消除水中的鐵、錳離子含量,其工藝過程是首先將水充分曝氣,然後經第一級濾池除鐵,再經第二級濾池除錳。在除錳技術方面,最初採用的是接觸氧化法除錳工藝,效果也良好。

『捌』  水質污染

1.地表水環境質量評估

(1)地面水環境質量標准

根據國家《地面水環境質量標准》(GB 3838—88)依據地面水水域使用目的和保護目標,將其劃分為五類。

Ⅰ類,主要適用於源頭水、國家自然保護區;

Ⅱ類,主要適用於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珍貴魚類保護區,魚蝦產卵場等;

Ⅲ類,主要適用於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二級保護區,一般魚類保護區及游泳區;

Ⅳ類,主要適用於一般工業用水區及人體直接接觸的娛樂用水區;

V類,主要適用於農業用水區及一般景觀要求水域。

(2)地表水質現狀

按國家要求,主要河流的各監測斷面上必測項目共18項。針對河南省的實際情況,選取污染現狀中比較嚴重及毒性較大的項目,有高錳酸鹽指數、生化需氧量、非離子氨、揮發酚、氰化物、總砷、總汞、鉻(六價)、總鉛、總鎘共10項為河流水質監測的必測項目。此10項目的國家地面水環境質量標准見表11.1.1。

(3)地面水環境質量變化趨勢

在1986年評價時,全省四大水系中水質以黃河水系較好,長江水系次之,淮河與海河水系嚴重污染。至1997年,四大水系均已呈嚴重污染狀態。黃河水系幹流在1986年時尚以Ⅲ類水為主,至1997年已全部超過Ⅳ類。1998年12月至1999年2月黃河潼關以下發生嚴重水污染事件,下游水質長時間超Ⅴ類。鄭州、新鄉兩市不得不關閉取水閘啟用後備水源地。長江水系1986年Ⅰ、Ⅱ、Ⅲ級河段尚佔48.5%,到1997年降至30%,Ⅳ類以上重污染河段由51.5%升至70%。海河與淮河水系重污染河段均占總斷面數的80%以上。全省Ⅰ、Ⅱ、Ⅲ類清潔與較清潔水河段由1986年的37.5%降至1997年的18.6%。Ⅳ類以上重污染河段則由1986年的62.4%升至1997年的81.4%。20世紀90年代後期,中央、省加大了治理污染力度,我省河流水質逐漸有所改善。1998年全省工業污水排放比1997年減少271 Mt。4大水質污染綜合指數由1997年的1.46降至1998年的1.31。重點監控污染物化學需氧量由1997年的106.52 mg/L降至1998年的84.12 mg/L。黃河幹流除三門峽以上受陝西渭河排污影響超V類外,三門峽以下非枯水期水質已恢復Ⅲ類。伊河上游由Ⅳ類改善至I類水質標准。淮河幹流息縣斷面下游水質由超V類變為Ⅲ類,支流中黃河水質由Ⅳ類變為Ⅱ類。長江水系老灌河西峽段由超V類變為Ⅱ類。城市地表水質環境污染綜合指數也由1996年的2.04降至1999年的1.25。

表11.1.1河南省地面水環境質量類型統計表(單位:mg/L)

但是,我省地面水質治理任務仍非常艱巨。海河幹流、淮河的大部分支流、黃河伊洛河下游、宏農澗河、沁河、蟒河、天然文岩渠、長江水系的唐河全段和白河、湍河下游均處於嚴重污染狀態。流經18個省轄市的22條河流,有83.8%的監測斷面水質超過Ⅳ類的標准。僅伊河、洛河、淇河、白河、沙河、北汝河、師河、滾河、史灌河、灌河、淮河幹流等河流上游存在少量Ⅰ、Ⅱ類水體。監控的17個湖庫中,僅白龜山、板橋、南灣、潑河、鯰魚山、鴨河口6個水庫水質達Ⅱ類,余皆污染至Ⅳ類以上。其中V類以上有6個,佔35.3%。

據1999年對15個城市19個地面飲用水源的監測,其中10個完全達標,9個有個別項目超標,佔47.4%。主要超標項目為高錳酸鹽指數、非離子氨、揮發酚等。如周口二水廠高錳酸鹽超標1.5倍,非離子氨超標0.9倍;濮陽彭樓、西水坡水廠揮發酚分別超標6.5與6.0倍。上游鄰省的污染也是嚴峻問題,渭河年納污600 Mt,占陝西全省年排污量的50%,均排入我省三門峽水庫。因此,我省地表水系水質的改善也有賴於鄰省污染治理的決心與措施。

以1997年為例,河南省各水系河流水質監測的年均值數據列於表11.1.2。

河南省地表水系水質變化對比詳見表11.1.3。

2.地下水環境質量

(1)地下水質量分類

根據地下水水質現狀、人體健康基準值及地下水質保護目標,並參照生活飲用水、工農業用水水質要求,將地下水質量劃分為五類(表11.1.4)。

Ⅰ類,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學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適用於各種用途;

Ⅱ類,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學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適用於各種用途;

表11.1.2河南省1997年度各水系河流水質監測年均值數據表(單位:mg/L)

續表

續表

續表

表11.1.3河南省地表水系水質變化對比表

表11.1.4河南省地下水質量分類指標

續表

Ⅲ類,以人體健康基準值為依據,主要適用於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源及工、農業用水;

Ⅳ類,以農業和工業用水對水質的要求為依據。除適用於農業和部分工業用水外,適當處理後可用於生活飲用水;

V類,不宜飲用,其他用途可根據使用的功能和目的選用。

(2)地下水質量標准

地下水質量分類中,各類的標准值執行GB/T14848—93《地下水質量標准》(見表11.1.5中所列)。該標準是地下水勘察評價、開發利用和監督管理的依據。該標准適用於一般地下水,不適用於地下熱水、礦水、鹹水、肥水等。

表11.1.5河南省城市地表水與地下水環境污染綜合指數逐年變化表

(3)地下水質量評價方法

A.單項評價

地下水環境質量單項評價,以地下水環境質量監測資料為基礎,以標准中劃分類別的標准值為依據,首先確定每個項目的類別,有些項目在GB/T 14848—93中的不同類別標准相同時,從優不從劣。例如,揮發性酚的監測值為0.001 mg/L,而Ⅰ、Ⅱ類標准值分別為0.001 mg/L,則此處揮發性酚應確定為Ⅰ類,而不定為Ⅱ類;各個項目的類別確定完後,再確定該點處(井位)的水質類別。目前執行的是以各項目比較中的最高類別而確定的該點位的水質類別。

B.綜合評價

綜合評價的步驟是先進行各項組分評價,劃分各組分所屬質量類別,並按表11.1.6的規定確定單項組分評價分值 Fi;再按下式計算綜合評價分值 F。

表11.1.6地下水單項組分評價分值表

遙感·河南省國土資源綜合調查與評價

式中:

——各單項組分評分Fi的平均值;Fmax——單項組分評分值Fi中的最大值;n——項數。

最後,根據 F值劃分地下水質量級別(表11.1.7)。

表11.1.7地下水質量級別的F值取值范圍

(4)地下水污染狀況

地下水通過點源(排污企業、固體廢物堆積場)、線源(排污渠與污染河流)和面源(污染水體灌溉,化肥農葯施用)受到污染。據1998年對全省地下水質量監測情況,依《生活飲用水水質標准》(GB 5749—85)和《地下水質量標准》(GB/T 14848—93),符合優良(F<0.8~2.05)的監測點僅佔29.3%,差或極差(F≥4.25~7.20)的點達69.7%。洛陽、平頂山、鶴壁、安陽、三門峽、鄭州、漯河、商丘、周口諸市地下水質量良好(Ⅱ類以上);焦作、濟源達Ⅲ類標准;信陽、濮陽、開封、許昌達Ⅳ類標准,個別指標為V類;新鄉、駐馬店、南陽地下水質最差,綜合評價分下達7或7以上,水質接近V類。

水利部門監測的17市55眼水井中無一達良好級,三門峽市監測的20個孔位中有16孔不同程度污染物超標。豫北平原污染面積達74%,35%的平原地下水不能飲用。平頂山市湛河兩岸地下水污染面積達40 km2;金堤河北岸地下水污染也達1.11 km寬,深30 m。地下水中污染物質主要為總硬度、礦化度、銨離子、亞硝酸鹽和硝酸鹽、揮發酚、汞、六價鉻、大腸桿菌等。個別井位可超標數倍至數十倍。如葉縣中原鹽田2.3 km2范圍內地下水中氯化物超飲用水標准40倍,當地居民只能到數公里外拉飲水;商丘監視5眼井中4眼井汞超標1~10倍;南陽二水廠水源氨氮超標15.9倍;焦作五水廠和三水廠水源大腸桿菌超標分別為79倍與40倍。

據1999年城市地下水質量監測,32個地下水源中23個全部達標,佔71.9%,9個水源有超標項目。水質有所惡化的城市有開封、洛陽、安陽、新鄉、濮陽、焦作、鶴壁、周口、三門峽9市,南陽市地下水質受嚴重污染,僅鄭州等少數城市水源保持穩定。全省地下水污染程度總體呈波狀上升。

『玖』 泉域自然條件概況

九里山泉域岩溶水系統位於河南省西北部、山西省東南部,北為山西三姑泉域岩溶水系統、西為延河泉域岩溶水系統、北東為太行山散流區岩溶水系統,行政區分屬山西晉城市和河南焦作市(圖10-1),為一跨省區的岩溶水系統,面積1462.66km2

系統內焦作市曾是一個以開採煤炭為主的礦區,經過幾十年來的建設,現已形成了以能源、機械、化工、冶金、建材工業為主體,食品、輕紡、醫葯等工業部門綜合發展的新興工業城市。焦作市電力裝機總容量達到260萬kW,居於河南省前列;化學工業產品達8大類100多個品種,是全國44個重點化工城市之一;氧化鋁和電解鋁生產能力分別達到85萬t、25萬t。

煤炭在我國一次能源生產和消費中佔有統治地位,但大規模開發煤炭資源,不可避免地帶來一系列環境問題,如水污染、煤矸石、雜訊、大氣污染、地表塌陷等。焦作市是以煤炭採掘業為主體發展起來的城市,至今有100多年的開采歷史,2000年改制為焦作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焦煤集團)。1949年焦作礦務局開始建礦採煤以來,累計生產原煤2億多t。歷經數十年的開采,焦作礦區煤炭資源已日漸枯竭,成為國家衰老礦區之一。採煤將大量的伴生資源排出地表而成為工業廢棄物,礦區原生地質及生態環境也遭受破壞,突出的環境問題主要有:地面塌陷、礦井排水造成的水資源枯竭與水質污染、礦井突水、煤矸石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礦坑中大量「老窯水」對未來的環境影響等。煤礦生產所引發的地質環境問題,已成為制約著焦作市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不利因素。在世界范圍內普遍重視生態保護、環境保護、節能減排和控制地球暖化等問題的大背景下,焦作礦區作為全國典型的老煤礦區之一,面對煤炭資源逐漸枯竭的形勢,對採煤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深入思考、剖析和反思是非常有必要的,對古老礦山修復遭受破壞的礦山環境、對新建礦山採掘生產過程中最大限度地保護原有地質環境,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九里山泉域岩溶水系統是我國北方岩溶區發育比較典型的系統之一。寒武-奧陶系碳酸鹽岩厚達900m,岩溶裂隙發育,有利於岩溶水賦存。寒武-奧陶系灰岩地表及地下岩溶發育,大氣降水和河水以入滲或滲漏方式補給岩溶水。奧陶系灰岩在山前的焦作礦區,埋藏於石炭-二疊煤系地層之下。礦區斷裂構造非常發育,岩溶水分布和運動受構造的控制,一些規模較大的斷裂如鳳凰嶺斷層、朱村斷層、九里山斷層及方庄斷層等是岩溶水的強徑流帶。山前地區是岩溶水集中排泄區,九里山泉群歷史上最大流量達到12m3/s。焦作礦區岩溶水資源豐富,多年平均補給量為8.09m3/s。處在山前的焦作礦區,則因礦井水文地質條件復雜,採煤生產深受岩溶承壓水突水威脅,突水事故頻發,礦井排水量大,是我國著名的岩溶大水礦區之一。礦區主採煤層是二疊系山西組二1煤,煤層底板下距石炭系八灰20m、二灰70~80m、奧灰100~120m,石炭系薄層灰岩和奧陶系岩溶水是礦井主要充水水源。焦作礦區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曾發生過上千次突水,其中水量大於1.0m3/min的突水600餘次,水量大於10m3/min的突水76次,水量大於50m3/min的突水15次,最大突水量320m3/min,突水造成淹井17次,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焦作礦區煤礦涌水量大,所有礦井排水量最大達到9.2m3/s,目前生產礦井排水量仍有5~6m3/s。長期疏排地下水不僅造成水資源白白流失,對水文地質環境也產生一些不良影響,如地下水持續下降,沖洪積扇上部潛水含水層處於疏干—半疏干狀態、岩溶水水位降落漏斗覆蓋整個礦區及水質變差等。

圖10-1 九里山泉域岩溶水系統水文地質略圖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