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趨勢
A. 世界的水污染形勢確實相當嚴峻,保護環境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為了保護好水資源,請發出我們的呼籲。..
呼籲有什麼用啊,看看誰在污染環境。老百姓的生活污水都很好處理,很好解決。多年前為什麼沒有環境問題?所以污染主要是企業造成的,企業都是誰在當權?
B. 未來水處理的趨勢是什麼
新的水處理方式市場目前的指向是紫外線。
汞燈殺菌已經被國家明令禁止,而內氯殺菌殘留容問題不在少數,由此紫外線UVC殺菌成為了目前的優勢之選。相比於其他,紫外線UVC殺菌的優勢在於殺菌功能更加優越,對水中大腸桿菌及總菌落數殺菌率達到99.99%,並且高效、安全、環保,不存在任何附加殘留問題。
另外由於其原件極小,可應用在眾多領域,例如安裝在水龍頭上,在出水口進行水源最後一道把控,就可以安全放心飲用水源了。
C. 中國水污染堪憂的現狀將帶來哪些影響
工業發展以及人口數量的不斷膨脹,我國面臨十分嚴峻的水污染形勢,部分地區水質甚至出現持續惡化的狀況。
1、中國湖泊達到富營養水平均的已達到63.3%,處於富營養和中營養狀態的湖泊水庫面積占湖泊水庫總面積的99.5%。環境監測表明:大淡水湖泊富營養程度進一步加重。主要污染物是總磷和總氮。巢湖西半湖和滇池污染較重。太湖高錳酸鹽指數較高,入湖河道污染較重。洪澤湖突發性事故時有發生。
2、據全國七大水系和內陸河流的110個重點河段統計,符合《地面水環境質量標准》的1、2類的佔32%,3類的佔29%,屬於4、5類的佔39%。主要污染指標為氨氮、高錳酸鹽指數、揮發酚和生化需氧量。大、中城市的下遊河段普遍受大腸菌群污染。
3、近年來,沿岸海域各海區無機氨和無機磷普遍超標,污染程度有所增加,局部海域營養鹽含量已超過國家3類水水質標准,油類污染有所減輕,但珠江口、大連灣、膠州等海域污染仍較嚴重。中國近海海域內發生赤潮的頻次和面積都有所增加。
D. 地下水污染與環境演化趨勢
一、地下水污染原因分析
我省平原地區淺層地下水的水質趨於惡化,尤其是豫北的南樂—內黃—滑縣、修武—衛輝一帶,中東部的開封—長葛—許昌—漯河—上蔡一線以東地區和南陽盆地西南部地區,環境質量不容樂觀。其中部分組分的分布受環境水文地球化學規律的控制如高鐵、高錳、高銻、高氟、低碘等,屬於原生態的劣質水;而更多的則與人類工程活動緊密相關,如總硬度、礦化度、「三氮」、高錳酸鹽指數(化學耗氧量)、揮發酚、六六六含量的變化等,則是人為因素污染所致。盡管我省各地地下水污染原因和污染途徑不盡相同,但是歸納起來可以認為,造成我省地下水水質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未經處理的工業「三廢」和城鎮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農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礦產資源的大規模開發,造成礦渣的亂堆亂放和選礦廢水任意排放。
(一)全省工業「三廢」、生活污水排放情況
據統計,全省的工業「三廢」排放總量呈逐年遞增趨勢。其中,工業廢水排放量1965年為4.9×108m3,1985年為12.8×108m3,2004年已增加到13.3×108m3;工業廢氣中的二氧化硫排放量由1990年的49×104t增加到2004年的111×104t;固體廢物產生量由1990年的2039×104t增加到2004年的5140×104t,增加152%,見表3-3。盡管我省環境保護的力度不斷加大,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已由1990年的43.5%提高到2004年的93.7%,但對環境尤其是地表水環境造成的壓力依然很大。
表3-3 河南省工業「三廢」排放及處理情況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鎮人口急劇膨脹,生活污水排放量也相應增加。2004年,全省廢水排放總量為25.06×108m3,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為11.73×108m3,約佔47%。
(二)全省農葯、化肥施用情況
由表3-4可以看出,全省農葯化肥的施用量呈逐漸增加趨勢。其中,化肥施用量(折純量)1978年為52.54×104t,1988年增加到154.57×104t,1998年為320.80×104t,2004年已增加到493.16×104t。2004年的化肥施用量較1978年增加了839%。全省農葯的施用量亦呈逐年遞增趨勢:1990年全省農葯施用量為3.31×104t,2000年為9.55×104t,10年間增加了近2倍。農葯使用量為1.5kg/ha,以有機磷類、聚酯類農葯為主。進入21世紀以後,全省化肥施用量仍在繼續增加,至2004年,全年化肥施用量已達10.12×104t。農用化肥使用量為2501kg/ha,氮、磷、鉀施用比例為:1:0.4:0.19,氮肥充足,部分地區用量偏高,鉀肥不足。農用塑料薄膜的使用量1990年為2.75×104t,2004年增加到10.16×104t,較1990年增加了269%。表3-5反映了2004年度我省各地區農葯化肥施用情況。從此表可以看出,在18個地(市)中,該年度化肥施用量最多的屬南陽市,為67×104t;化肥施用量最少的是濟源市,化肥施用量為2.1×104t。該年度農葯施用量最多的是周口市,為1.77×104t;最少的是濟源市,農葯使用量為0.04×104t。2004年全省化肥施用量4931580t(折純量),其中氮肥2213036t,磷肥1024159t,鉀肥475422t。農業面污染源對環境的影響也不可輕視。農葯、化肥的大量使用,不僅污染了土壤,還影響到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質。
表3-4 河南省歷年農葯化肥使用情況統計表
表3-5 2004年全省農葯化肥施用情況統計表
續表
(三)礦業開發過程中廢水、廢渣、廢石的排放概況
我省是礦業大省,礦業的大規模開發勢必會導致一系列環境地質問題的產生,對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礦山廢水含礦坑水、選礦廢水、堆浸廢水、洗煤水;廢渣包括尾礦、廢石(土)、煤矸石、粉煤灰。據《河南省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與評估報告》,全省礦坑水年產出量4.68×108m3,年排放量3.76×108m3,廢石、廢渣年產出量0.32×108t,年排放量0.20×108t,累計積存量2.75×108t(表3-6、表3-7)。全省各礦山企業佔用、改變破壞土地狀況:采礦場佔地9079.67公頃、固體廢料場1703.93公頃、尾礦庫721.99公頃。
表3-6 全省礦山企業廢水廢液排放量表
表3-7 全省礦山企業廢渣排放量表
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及開礦排出的大量廢水不僅污染了土壤,更嚴重地污染了地表水體,致使境內絕大部分河流水質變差,失去使用功能,有的直接變成了排污河。而這些被污染了的地表水體又通過灌溉或直接滲透等途徑使地下水受到了污染。礦山廢渣、工業固體廢棄物、農業上施用的農葯化肥則是在降水作用下,經過溶解、淋濾、離子交換等一系列物理、化學作用使污染物通過包氣帶進入地下水中的。
二、地下水環境演化趨勢
經過對歷史資料的分析和對比,河南省地下水環境已發生了很大變化。而這種變化,始終與人類生產、生活及各種經濟活動息息相關。下面根據不同時期的區域水文地質調查資料和多年來城市地下水質監測結果,概述我省地下水環境的演化趨勢。
概括起來,不外乎兩方面的變化,即量與質的變化,而量的變化則主要反映在水位的變化上。
(一)開采量不斷加大,地下水位持續下降
前已述及,20世紀50年代,全省地下水年開采量僅(20~25)×108m3,到20世紀末,已增加到130×108m3,增加了6倍。開采量的迅速增加,直接導致地下水位的迅速下降。據有關資料,河南省區域淺層地下水位埋藏深度,在60年代之前普遍較淺,80%以上的區域地下水位埋深小於4m,最大埋深不足6m;從90年代起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1976年,水位降落漏斗已經形成,漏斗中心水位埋深10~15m,尚未出現埋深大於16m的區域;到90年代初地下水位埋深小於4m的區域縮小近半,最大水位埋深達到16m 左右;90年代末地下水水位埋深小於4m的區域已較小,埋深在4~8m 間的區域面積最大,豫北局部地區地下水水位埋深達20~22m。到2005年,水位仍在持續下降,區域水位降落漏斗總面積已達近萬平方千米,水位埋深超過8m的地區已達21224km2,其中超過16m的地區就達5166km2,漏斗中心水位埋深已達32~33m。
圖3-3和圖3-4反映了降落漏斗區水位變化情況。其中清豐淺井位於南樂—滑縣漏斗區,從1983至2005年的22年間,水位下降9.28m,年均下降0.42m;孟州氣象局淺井位於溫縣—孟州漏斗區,自1989年以來水位下降了13m,年均下降0.81m。
圖3-3 清豐縣氣象局淺井多年水位動態變化曲線
圖3-4 孟州市氣象局淺井水位動態變化曲線
河南省區域淺層地下水歷年水位埋深面積變化情況見表3-8。此表表明:40年來,我省平原地區淺層地下水水位埋深發生了巨大變化,水位埋深普遍加大,其中小於2m的分布面積已由1964年的23549km2減少到2005年的8415km2,而大於4m的區域面積則顯著增加。
表3-8 河南省平原區淺層地下水水位埋深面積變化對比表 單位:km2
(二)水化學類型趨於復雜化
水化學類型反映了水的總體特徵,其變化直接反映了地下水環境的演化趨勢。在自然狀態下,地下水中陰離子以重碳酸根(
表3-9 不同時期河南省淺層地下水水化學類型分布情況對比表
(三)水的礦化度發生了變化
地下水礦化度的變化不僅取決於地質環境條件,人為因素的影響同樣不可忽視。從全區來講,淺層地下水礦化度的變化與人類工程活動緊密相關,其變化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為水質淡化期。60年代之前地下水開采量較小,水位普遍較淺,80%以上的區域地下水位埋深小於4m,蒸發作用強,土壤鹽鹼化較為嚴重,地下水的補給、徑流和排泄基本處於自然狀態。60年代初期,河南省大中小型水利工程全面鋪開興建,先後上馬了三門峽、宿鴨湖、昭平台、白龜山、鴨河口、陸渾等大型水庫。平原地區由於在河道中節節打壩攔蓄,開辟共產主義、東風、紅旗、躍進四大引黃口大引大灌,造成地下水位迅速上升,豫北和豫東及沿黃地區出現大面積土壤鹽鹼化。1964年,全省鹽鹼地面積達79×104ha,水的礦化度高,局部地段達17.63g/l。自1965年開始,全省大規模開展群眾性的打井運動,治理鹽鹼化,井灌事業迅速發展,地下水開采量增加,水位迅速降低,豫北地區出現了水位降落漏斗,土壤鹽鹼化程度大大降低,水質逐漸淡化,礦化度降低,鹹水分布面積縮小,淡水區域擴大。到1985年,鹹水(礦化度>1.0mg/l)面積縮小到12784km2,其中礦化度>2.0mg/l的分布面積1198km2。
第二階段,為礦化度基本穩定或略有升高期。20世紀80年代以來,開采量仍在逐漸增加,大部分地區淺層地下位埋深在4m以上,一方面蒸發強度減弱,土壤淋濾作用增強,不利於土壤中鹽分積累;但另一方面水位降低,有利於高礦化度廢污水的滲入,造成淺層地下水污染而使礦化度升高。表3-10就反映了這種變化。與1985年相比,濮陽東南部沿黃地帶、封丘東北部、商丘北部地帶水質淡化,礦化度降低,而內黃—南樂、獲嘉—新鄉、許昌—太康—民權、上蔡—新蔡—正陽和南陽盆地西南部地區水的礦化度則有所升高。表3-10表明,2005年與1985年相比,含量<0.5mg/l的地區面積減少了9121km2,而含量0.5~1.0mg/1、1.0~2.0mg/l、>2.0mg/l的面積則分別增加了7730km2、193km2、1198km2。從整個平原地區來講,水的礦化度基本穩定,部分地區有升高趨勢。
表3-10 不同時期河南省淺層地下水礦化度變化情況對比表單位:km2
(四)高氟水區范圍縮小
地方性氟中毒是我省一個突出的環境地質問題。20世紀80年代初,全省高氟水區(含量>1.0mg/l)分布面積達3.17×104km2,佔全省國土總面積的19%,其成因多屬於鹼化型。其中平原及崗區高氟水分布面積為26654km2。全省共有氟中毒患者385.55萬。我省在飲水型氟中毒病區廣泛實施了改水降氟措施,收到良好效果。截至1997年底,已建改水工程6000多處。20年來,我省西部和南部地區水氟含量基本沒有變化,豫北和南陽盆地的大部分地區水氟含量有所降低,中東部的大部分地區水氟含量則有升高趨勢。與1985年相比,在我省平原和崗區,高氟水面積減少了3474km2(表3-11)。安陽—淇縣一帶的太行山前地帶、洛陽以西的平原和崗區包括靈三盆地和伊洛盆地西部、黃淮海平原西南部南陽盆地唐河—泌陽段等地淺層地下水中的氟化物含量自1985年以來未發生變化,仍屬於低氟水區;新鄉—焦作—沁陽—孟州—溫縣—武陟所構成的環形地帶、洛陽—鞏義—鄭州市區一帶、新鄭—尉氏—開封縣、杞縣—民權等地水氟含量也未發生大的變化,仍屬於中氟水區;清豐—濮陽—浚縣、台前—范縣—濮陽縣南部沿黃地帶、修武—獲嘉、虞城等地,水氟含量保持不變,在1~2mg/l之間,仍屬於高氟水。豫北的南樂—內黃—滑縣—長垣一帶和南陽盆地的鄧州市北部及唐河縣西北部地區水氟含量有所降低。長葛—通許—太康—睢縣—寧陵—永城南部以及蘭考、中牟、項城、沈丘等地水氟含量有所增加。
表3-11 不同時期河南省淺層地下水氟含量變化情況對比表
(五)總硬度大面積升高
與1985年相比,豫北的浚縣—濮陽、豫西的洛寧、豫東的周口—鄲城、豫南的羅山—潢川等局部地段硬度略有降低,靈三盆地、沿黃地帶孟津—蘭考段、中部的寶豐—臨潁—太康、豫南的上蔡—信陽一帶和南陽盆地東部硬度基本保持不變,其餘大部分地區硬度普遍升高。由表3-12可以看出,超標區(含量>450mg/l)面積較1985年增加了23380km2。目前,我省平原地區淺層地下水總硬度超標范圍已達45047km2。這是因為城市大量排放工業廢水與生活污水,以及城市郊區引用污水灌溉,污廢水中很多酸、鹼、鹽類等物質被帶進土壤層,經過化合分解、離子交換與離子效應等化學作用,把土壤中的鈣、鎂物質溶解或置換出來。同時,工業廢渣和城市生活垃圾里含有許多有機物與無機物,它們被隨意堆放,或用作農肥,在陽光、氧氣、二氧化碳、水分以及生物的作用下,發生分解、氧化,也把土壤中的鈣、鎂物質置換出來。這些鈣、鎂物質又隨雨水、灌溉水和污廢水滲入地下,從而引起淺層地下水硬度的升高。
表3-12 不同時期河南省淺層地下水總硬度變化情況對比表
E. 全球水污染的現狀
最近幾年裡,全世界的農村人口向城市移民的規模,正在以每天16萬人的速度增加。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水污染嚴重影響我們老百姓的健康,居民飲用時和在烹飪時使用受污染的地下水已經導致了許多健康問題,例如腹瀉、肝炎、傷寒和霍亂等。人口數量的幾何增長、現代工業廢水的亂排亂放、城市垃圾、農村農葯噴灑等等,造成本來已是極少的淡水資源加劇短缺,無法為人所用。據統計,目前水中污染物已達2千多種(2221)主要為有機化學物、碳化物、金屬物,其中自來水裡有765種(190種對人體有害,20種致癌,23種疑癌,18種促癌,56種致突變:腫瘤)。在我國,只有不到11%的人飲用符合我國衛生標準的水,而高達65%的人飲用渾濁、苦鹼、含氟、含砷、工業污染、傳染病的水。2億人飲用自來水,7000萬人飲用高氟水,3000萬人飲用高硝酸鹽水,5000萬人飲用高氟化物水,1.1億人飲用高硬度水。而我們中國在水資源領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一是水旱災害依然頻繁,並有加重的趨勢。中國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與土地資源分布不相匹配,南方水多、土地少,北方水少、土地多。耕地面積的一半以上處於水資源緊缺的乾旱、半乾旱地區,約1/3的耕地面積位於洪水威脅的大江大河中下游地區,乾旱和洪澇引發的自然災害,是中國損失最為嚴重的自然災害。二是中國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生態脆弱。中國眾多的山地、丘陵,因季風型暴雨,極易造成水土流失。同時,對水土資源不合理的開發利用,加劇了水土流失。三是污染負荷急劇增加,加重了水體污染。大量的工業和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水中,農業生產中化肥和農葯大量使用,使得部分水體污染嚴重。水污染不僅加劇了灌溉可用水資源的短缺,成為糧食生產用水的一個重要制約因素,而且直接影響到飲水安全、糧食生產和農作物安全,造成了巨大經濟損失。由此可見全球水污染情況日益嚴重,應該及時的防控,處理,以達到良性循環。
F. 水污染的就業前景問題
個人覺得水污染在國內的就業前景不會好,因為我國還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雖然說什麼不要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但是我覺得那隻是空口號,所以不會太注重環境保護,當然水污染治理也是屬於環境保護的。不過,國外在這方面應該比較好。
G. 水污染的現狀
中國有82%的人飲用淺井和江河水,其中水質污染嚴重細菌超過衛生標準的佔75%,受到有機物污染的飲用水人口約1.6億。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自來水是安全衛生的。但是,因為水污染,如今的自來水已不能算是衛生的了。一項調查顯示,在全世界自來水中,測出的化學污染物有2221種之多,其中有些確認為致癌物或促癌物。從自來水的飲用標准看,中國尚處於較低水平,自來水僅能採用沉澱、過濾、加氯消毒等方法,將江河水或地下水簡單加工成可飲用水。自來水加氯可有效殺除病菌,同時也會產生較多的鹵代烴化合物,這些含氯有機物的含量成倍增加,是引起人類患各種胃腸癌的最大根源。城市污染的成分十分復雜,受污染的水域中除重金屬外,還含有甚多農葯、化肥、洗滌劑等有害殘留物,即使是把自來水煮沸了,上述殘留物仍驅之不去,還會使亞硝酸鹽與三氯甲烷等致癌物增加,因此,飲用開水的安全系數也是不高的。據最新資料透露,中國主要大城市只有23%的居民飲用水符合衛生標准,小城鎮和農村飲用水合格率更低。水污染防治當務之急,應確保飲用水合格。為此應加大水污染監控力度,設立供水水源地保護區。母親河黃河1972年第一次斷流,1997年斷流226天,近700公里河床乾涸。海河300條支流,無河不幹,無河不臭。華北地下水嚴重超采,形成面積7萬多平方公里的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區,地面下沉,海水入侵。全國668個城市中,有400多個供水不足,100多個嚴重缺水。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以來,土地沙化速度上升到每年3400多平方公里。 更可怕的是,中國水資源總量還在下降。1997年總量為27855億立方米,而2004年就降到24130億立方米。從上世紀50年代以來,長江上游20多條河流平均萎縮了37.1%。世界自然基金會3月19日發表報告,將長度與水量均為世界第三的長江列入世界面臨乾涸的10條大河之一。
中國水環境的前景令人擔憂。
中國是一個水資源短缺、水災害頻繁的國家,水資源總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佔有量只有2500立方米,約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在世界排第110位,已被聯合國列為13個貧水國家之一。
多年來,中國水資源質量不斷下降,水環境持續惡化,由於污染所導致的缺水和事故不斷發生,不僅使工廠停產、農業減產甚至絕收,而且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和較大的經濟損失,嚴重地威脅了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威脅了人類的生存。中國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以污染程度大小進行排序,其結果為:遼河、海河、淮河、黃河、松花江、長江,其中,遼河、海河、淮河污染最重。綜合考慮中國地表水資源質量現狀,符合《地面水環境質量標准》的Ⅰ、Ⅱ類標准只佔32.2%(河段統計),符合Ⅲ類標準的佔28.9%,屬於Ⅳ、Ⅴ類標準的佔38.9%,如果將Ⅲ類標准也作為污染統計,則中國河流長度有67.8%被污染,約占監測河流長度的2/3,可見中國地表水資源污染非常嚴重 。
中國地表水資源污染嚴重,地下水資源污染也不容樂觀。
中國北方五省區和海河流域地下水資源,無論是農村(包括牧區)還是城市,淺層水或深層水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局部地區(主要是城市周圍、排污河兩側及污水灌區)和部分城市的地下水污染比較嚴重,污染呈上升趨勢。
具體而言,根據北方五省區(新疆、甘肅、青海、寧夏、內蒙古)1995眼地下水監測井點的水質資料,按照《地下水質量標准》(GB/T14848-93)進行評價,結果表明,在69個城市中,Ⅰ類水質的城市不存在,Ⅱ類水質的城市只有10個,只佔14.5%,Ⅲ類水質城市有22個,佔31.9%,Ⅳ、Ⅴ類水質的城市有37個,占評價城市總數的53.6%,即1/2以上城市的城市地下水污染嚴重。至於海河流域,地下水污染更是令人觸目驚心,2 015眼地下水監測井點的水質監測資料表明,符合Ⅰ-Ⅲ類水質標准僅有443眼,占評價總數的22.0%,符合Ⅳ和Ⅴ類水質標准有880和692眼,分別占評價總井數的43.7%和34.3%,即有78%的地下水遭到污染;如果用飲用水衛生標准進行評價,在評價的總井數中,僅有328眼井水質符合生活標准,只佔評價總數的16.3%,另外2/3以上到監測的井水質不符合生活飲用衛生標准。
H. 水環境的污染現狀
一、我國水環境的污染現狀
我國水污染狀況觸目驚心。總體看,水環境惡化趨勢尚未得到根本扭轉,水污染形勢仍然嚴峻。從我國河流的水污染現狀來看,中國七大水系的國家環境監測網地表水監測斷面中,滿足生活飲用水水源地水質標準的Ⅰ~Ⅲ類斷面已經只有41%,而喪失了一切使用功能的劣Ⅴ類河流斷面已經達到了27%。從我國湖泊的水環境質量現狀來看,28個國控重點湖(庫)中43%的湖庫為喪失一切使用功能的劣V類水,並且湖(庫)的富營養化問題日益嚴重。從我國海洋水環境質量現狀來看,我國近岸海域污染狀況仍未得到改善,局部水域污染嚴重,並且無論赤潮面積還是赤潮發生的次數,都呈現出明顯的上升趨勢,值得引起重視。從地下水水質狀況看,地下水污染存在加重趨勢的城市仍然在增加,大部分地區硝酸鹽、亞硝酸鹽含量呈現上升趨勢。很多地區的淺層地下水已經由於地表水的污染而受到嚴重污染,對廣大農民的飲用水安全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水環境污染的根源來自於工業排放的廢水、污水,城鎮生活污水以及農業化肥、農葯流失等。據統計,從1998 年起,我國生活污水排放量已經超過了工業廢水的排放量,大部分未經處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水體中,加劇了水污染。又由於農業化肥、農葯的低效利用,使大量營養物質隨地表徑流流入水體,加重了水體污染。在農業污水中,農葯、化肥含量比較高。由於我國水土流失比較嚴重,致使大量農葯、化肥隨表土流入江河湖庫,受到不同程度富營養化污染的危害,從而導致水質惡化。城市生活垃圾引起水污染中,多為各種洗滌劑和污水、垃圾、糞便等無毒的無機鹽類。生活污水中含氮、磷、硫、病菌多,也進一步加劇了水污染。工業排污廢水中,有很多廢水超標排放,致使許多河流遭到污染,河段魚蝦絕跡,城市水域也面臨嚴重污染。地下水和近海域海水也正在受到污染,供飲用和使用的水正在不知不覺中減少。
目前我國水污染控制的現狀有以下幾點:(1)城市廢水處理率低,處理水平不高。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大,我國污水排放總量逐年增加。近年來,中國政府在水污染治理方面的投入不斷增大,污水處理率逐年提高,但是直到最近幾年,城市污水處理率仍然不是很高。(2)工業污染源控制不力,排放大量污染。雖然按照環境保護部門的統計,工業廢水達標排放率已達91.2%,但調查表明,上述數據極不可靠,工業企業推行清潔生產不夠得力,工業廢水處理設備也不能保證完好的運行狀態,工廠違法排污的現象還十分普遍。(3)對非點源污染控制的重要性還認識不夠。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和農村非點源污染不可忽視,城市中含有大量污染物的初期雨水或排入污水管網的雨水也未經處理便進入了環境水體,加劇了水體的污染程度。近年來中國正逐漸認識非點源污染對於水環境質量的影響,但非點源污染排放仍然比較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