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共衛生 » 依法治國鐵路讀後感

依法治國鐵路讀後感

發布時間: 2021-03-13 10:24:32

1. 依法治國第一章讀後感350字

(一)必須更新觀念。依法治國是我國在治國方略上的根本轉變,它必然要求我們對長期以來形成的一系列觀念加以更新,尤其是"我們這個國家有幾千年封建社會的歷史,缺乏社會主義民主和社會主義法制。"(30)"舊中國留給我們的,封建專制傳統比較多,民主法制傳統很少。解放以後,我們也沒有自覺地、系統地建立保障人民民主權利的各項制度,法制很不完備,也很不受重視。"(31)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和與之相適應的高度集權以及主要靠政策、行政命令、長官意志辦事的方式,根深蒂固。在觀念上,亦有與之相適應的一套,如不加以更新,就很難在言行上自覺投入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事業中去。對於需要更新的觀念,有些前文已經涉及,如樹立法律至上的原則,就是要改變法律"很不受重視"的觀念等。這里,要著重論述如下幾點:
第一,要改變重人治輕法治的觀念。過去,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們的法制有"不少是屬於'人治底下的法制',其所制定與實施的法律與制度,主要是為了加強行政權力對社會主體的管理、控制。"(32)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由於"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的內在要求,治理國家的方式也將產生根本性的轉變,即由原來多年形成的主要以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為轉移的人治體制,轉變到主要依據民主基礎上制定的法律來辦事的體制上。治理國家靠什麼?鄧小平同志認為:"還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33)
只有從觀念上、體制上和具體的制度程序上完成由人治向法治的根本轉變,才能最有效地促進生產力的持續發展和"兩個文明"建設,切實保障人民民主。
第二,要改變重義務輕權利的觀念。權利和義務是法學的一對基本范疇,是法律規范的主要內容,樹立正確的權利義務觀念,對推動依法治國具有實質性的重要意義和作用。從根本上講,權利是屬於作為國家和社會主人的人民的,但在舊社會,人民的權利被全部或部分地剝奪了,卻要承擔被強加的無數義務。後來,人民通過革命斗爭,奪回了自己的權利。但是,長期以來形成的重義務輕權利的觀念,仍在相當一部分人、尤其是在相當一部分公職人員頭腦中作怪,在實踐中就表現為漠視以至侵犯人民的權利,而對加重人民的義務、負擔,卻習以為常。法治國家一個全局性的、根本性的要求及其價值取向的重心,是要保障人民的權利,一切非法侵犯人民權利的行為都是法治秩序的大敵。因此,必須樹立權利觀念,享有權利是人民承擔義務的前提。當然,這在任何意義上都不是要否定義務。馬克思說:"沒有無權利的義務,也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享受權利就要承擔義務,承擔義務是為了更好地享受權利。
第三,要改變官貴民賤的觀念。官與民是自有國家以來的一對矛盾。官與民的矛盾在舊社會常常表現為尖銳的對立,歷史上"官逼民反"的事件屢見不鮮。新中國成立後,由於國家和社會的性質發生了根本變化,在理論和憲法、法律上,官與民只是社會分工的不同,而沒有高低貴賤之別。但是,長期以來形成的觀念和慣性的作用,有的幹部、尤其是一些領導幹部,一講依法治理,就把治理的重點和對象放在老百姓身上,只想讓老百姓嚴格守法,把老百姓管住,而自己則是居高臨下的執法者、管理者。這是官貴民賤觀念餘毒的表現。在社會主義社會,"官"的地位和權力都是人民給的,"官"的衣食和工作、生活條件都是人民納稅、納糧供給的,民是"官"的衣食父母。推行依法治國的方略,必須樹立以民為本的觀念,"官"要奉公守法,恪守職責,勤政廉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才能得到民的擁護和愛戴。
第四,要改變道德與法無關的觀念。道德是以人們關於善與惡、美與丑、公正與偏私、誠實與虛偽、榮譽與恥辱、正義與非正義等觀念,來評價人們的各種行為,調整人們的相互關系,並由人們的內心驅使和輿論壓力發生作用的社會行為規范。有高尚的共產主義道德、社會公共道德和各種職業道德等之分。從觀念形態和行為規范的角度說,它是人們的法律意識、法治觀念和在法律范圍內活動的基礎。立法時,人們的道德觀念、意識形態、法律意識等通過立法者的立法活動滲透並且表現到法律中,影響著法律價值的道德取向,使法律呈現出良、惡狀態。良法是實行法治、依法治國的前提條件之一。在法律實施的過程中,執法主體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才能使其執法活動和結果合法、合理;執法客體亦須有良好的道德素養,才能使其行為不越法定界限一步。
第五,要改變無所作為的觀念。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一項艱巨而困難的任務。這就需要我們全體公民、包括全體公職人員,不論是在中央還是在地方工作,亦不論是在什麼行業、什麼崗位上,都要為實現依法治國盡匹夫之責。現在,我們有正確的思想理論指導,有中央已經確定的、經實踐檢驗證明是正確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有廣大人民群眾以主人翁姿態的熱情支持和參與,任何困難都不能阻止我們義無反顧地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所以,我們一定要克服畏難情緒,打消無所作為的觀念,充滿必勝的信心,努力工作,積極參與,爭取早日實現人民所期望的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社會安寧、人民幸福的法治狀態。

2. 依法治國讀後感500_

「法制」一個人人都熟悉的字眼.我經常會通過電視、報紙、大人們的談話,知道很多的有關法制的資料,這些資料使我受到了極為深刻的法制教育.
俗話說得好:「小時偷針,大時偷金.」「小時偷油,大時偷牛.」這就告訴了我們:如果一個人從小就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沒有良好的法律紀律意識,隨意做損壞公物,打人,罵人,甚至偷竊等壞事,不僅僅是給你個人的形象抹黑,而且會漸漸腐蝕你的心靈漸漸地,就會使你經常情不自禁地犯這樣那樣的錯誤.如果你不能夠痛改前非,繼續發展下去,那些惡習就會在你心理根深蒂固,而且會越變越嚴重.到時,你很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最終等待你的,就只有失去人生自由的監獄了.這並不是危言聳聽,近年來青少犯罪率呈上升趨勢,便是證明.青少年正處在長身體、長才乾的時期,可塑性很強.
作為學生要想讓犯罪遠離我們,首先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到學習上,處
處以優秀的人為榜樣,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素質.要「慎
言行,謹交友」,要聽進家長、老師和同學的教誨,從小養成好的行習慣,不貪圖享樂,不看不健康的影視作品,不去網吧那些容易讓人沉淪
的游樂場所去;要和品質好的同學在一起,相互告誡,相互激勵,取長
補短,擇善而從,見惡而避.要認真學習法律知識,依法律己,提高自
己辨別是非的能力.
總之,作為一個小學生,要讓犯罪遠離我們,要付出的努力還將很多,很多.要與法律作朋友,與犯罪作斗爭.我們要知法、懂法、用法,學會利用法律保護自己,才能健康成長,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3. 依法治國對鐵路管理的意義

依法治企是鐵路企業貫徹「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基本要求。鐵路企業開展依法治企意義深遠,不僅關乎國家經濟的發展,而且涉及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必須自覺把依法治國的要求落實到企業管理的全過程,加快推進鐵路法治建設。這既是貫徹「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基本要求,也是踐行「四個全面」的具體體現。

依法治企是加強鐵路企業經營管理的必然選擇。依法治企首先是依法管理,要善於利用法律手段調節企業管理中的各種關系。如何理順各種生產經營關系,如何提高作業流程的運行效率,如何平衡員工間的利益都是鐵路企業管理的重要任務,這些管理任務的完成,離不開法律的支撐。法律作為調節社會各種關系的行為規范和行為准則,必然適用於鐵路企業管理的每一項活動之中,鐵路企業的各項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必然是法律法規的具體體現。因此,依法管理已經是鐵路企業管理的重要原則之一,加強鐵路企業管理離不開依法治企。

依法治企是確保鐵路企業安全穩定的現實需要。鐵路是國民經濟的大動脈,也是國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關系著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一方面受國際恐怖勢力的影響,鐵路作為反恐防暴的重點領域,加強站車和沿線治安綜合治理、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任務繁重、壓力巨大。另一方面由於鐵路企業內部一些幹部職工缺乏安全意識,粗放管理、經驗主義現象依然存在,違法指揮、違章蠻干、違規操作導致的人身傷亡事故和鐵路交通事故仍時有發生,不僅影響了鐵路企業的改革發展,而且影響了社會安全穩定。因此,必須保持高壓態勢,依法嚴厲打擊和整治各類危害鐵路運輸安全和群眾生命安全的非法違法行為,維護鐵路安全穩定的良好局面。

依法治企是維護鐵路企業合法權益的重要保障。在鐵路改革發展的新形勢下,鐵路企業防範法律風險、維護合法權益的內在需求在不斷加強。隨著我國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人民群眾對改善生活條件、增加工資收入、解決現實困難等熱點問題的關注度不斷升溫,由於經濟問題、社會問題等引發的涉及鐵路的矛盾不斷顯現,法律糾紛呈明顯增多趨勢。隨著鐵路建設大面積推進,涉及鐵路建設投融資、合資鐵路繳納稅以及征地、壓礦補償等問題呈現多變性和繁雜性,亟待進一步完善和補強鐵路法律法規體系。因此,鐵路企業必須創造性地將法治融於管理之中,創新依法決策機制,改進依法經營形式,完善依法保護方式,強化依法維權手段。這樣的管理不僅體現了依法治企的管理思想,而且更能發揮依法治企的作用和價值。

依法治企是落實鐵路企業「走出去」戰略的必由之路。黨和國家站在世界經濟發展高度做出「一帶一路」的重大戰略決策,開啟了我國產能轉移和產業升級的新征程。在「一帶一路」的大構想、大布局背景下,鐵路作為區域經濟互聯互通的重要紐帶,必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期,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按照我國把鐵路「走出去」上升到國家意志的戰略部署,鐵路企業必須盡快轉變管理方式,積極推進依法治企。通過依法治企,進一步加強重大決策法律論證、合同管理和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查,為規避法律風險提供保障。通過依法治企,讓幹部職工了解更多法律知識,掌握知識產權、服務貿易等方面的法律問題,為鐵路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創造條件。通過依法治企,在世界貿易活動中,能夠及時有效地利用法律處理貿易糾紛,為維護鐵路企業合法權益保駕護航。

總而言之,依法治企在鐵路企業管理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深遠的意義。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世界接軌、企業現代化經營管理制度的建立,依法治企不僅能夠確保鐵路企業適時規避法律風險,提高經濟效益,還能有效改善鐵路內部的經營管理模式,讓鐵路企業以飽滿的姿態迎接激烈的市場競爭,進一步促使鐵路企業健康穩步快速向前發展。

4. 依法治國讀後感 300字

寫讀後感要注意
首先要設置一個境界 把你讀的文章引出來 後面加一句 讀了之後深受感觸等話語內
再把文章的容主要內容概括出來
然後把你的想法另起一段寫出來 要是自己的真情實感
然後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你對這個文章的觀點
最後升化主題
簡單說就是四個步驟:引,議,聯,結.
希望對你有幫助

5. 依法治國讀後感怎麼寫300字

(一)必須更新觀念。依法治國是我國在治國方略上的根本轉變,它必然要求我們對長期以來形成的一系列觀念加以更新,尤其是"我們這個國家有幾千年封建社會的歷史,缺乏社會主義民主和社會主義法制。"(30)"舊中國留給我們的,封建專制傳統比較多,民主法制傳統很少。解放以後,我們也沒有自覺地、系統地建立保障人民民主權利的各項制度,法制很不完備,也很不受重視。"(31)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和與之相適應的高度集權以及主要靠政策、行政命令、長官意志辦事的方式,根深蒂固。在觀念上,亦有與之相適應的一套,如不加以更新,就很難在言行上自覺投入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事業中去。對於需要更新的觀念,有些前文已經涉及,如樹立法律至上的原則,就是要改變法律"很不受重視"的觀念等。這里,要著重論述如下幾點:
第一,要改變重人治輕法治的觀念。過去,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們的法制有"不少是屬於'人治底下的法制',其所制定與實施的法律與制度,主要是為了加強行政權力對社會主體的管理、控制。"(32)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由於"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的內在要求,治理國家的方式也將產生根本性的轉變,即由原來多年形成的主要以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為轉移的人治體制,轉變到主要依據民主基礎上制定的法律來辦事的體制上。治理國家靠什麼?鄧小平同志認為:"還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33)
只有從觀念上、體制上和具體的制度程序上完成由人治向法治的根本轉變,才能最有效地促進生產力的持續發展和"兩個文明"建設,切實保障人民民主。
第二,要改變重義務輕權利的觀念。權利和義務是法學的一對基本范疇,是法律規范的主要內容,樹立正確的權利義務觀念,對推動依法治國具有實質性的重要意義和作用。從根本上講,權利是屬於作為國家和社會主人的人民的,但在舊社會,人民的權利被全部或部分地剝奪了,卻要承擔被強加的無數義務。後來,人民通過革命斗爭,奪回了自己的權利。但是,長期以來形成的重義務輕權利的觀念,仍在相當一部分人、尤其是在相當一部分公職人員頭腦中作怪,在實踐中就表現為漠視以至侵犯人民的權利,而對加重人民的義務、負擔,卻習以為常。法治國家一個全局性的、根本性的要求及其價值取向的重心,是要保障人民的權利,一切非法侵犯人民權利的行為都是法治秩序的大敵。因此,必須樹立權利觀念,享有權利是人民承擔義務的前提。當然,這在任何意義上都不是要否定義務。馬克思說:"沒有無權利的義務,也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享受權利就要承擔義務,承擔義務是為了更好地享受權利。
第三,要改變官貴民賤的觀念。官與民是自有國家以來的一對矛盾。官與民的矛盾在舊社會常常表現為尖銳的對立,歷史上"官逼民反"的事件屢見不鮮。新中國成立後,由於國家和社會的性質發生了根本變化,在理論和憲法、法律上,官與民只是社會分工的不同,而沒有高低貴賤之別。但是,長期以來形成的觀念和慣性的作用,有的幹部、尤其是一些領導幹部,一講依法治理,就把治理的重點和對象放在老百姓身上,只想讓老百姓嚴格守法,把老百姓管住,而自己則是居高臨下的執法者、管理者。這是官貴民賤觀念餘毒的表現。在社會主義社會,"官"的地位和權力都是人民給的,"官"的衣食和工作、生活條件都是人民納稅、納糧供給的,民是"官"的衣食父母。推行依法治國的方略,必須樹立以民為本的觀念,"官"要奉公守法,恪守職責,勤政廉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才能得到民的擁護和愛戴。
第四,要改變道德與法無關的觀念。道德是以人們關於善與惡、美與丑、公正與偏私、誠實與虛偽、榮譽與恥辱、正義與非正義等觀念,來評價人們的各種行為,調整人們的相互關系,並由人們的內心驅使和輿論壓力發生作用的社會行為規范。有高尚的共產主義道德、社會公共道德和各種職業道德等之分。從觀念形態和行為規范的角度說,它是人們的法律意識、法治觀念和在法律范圍內活動的基礎。立法時,人們的道德觀念、意識形態、法律意識等通過立法者的立法活動滲透並且表現到法律中,影響著法律價值的道德取向,使法律呈現出良、惡狀態。良法是實行法治、依法治國的前提條件之一。在法律實施的過程中,執法主體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才能使其執法活動和結果合法、合理;執法客體亦須有良好的道德素養,才能使其行為不越法定界限一步。
第五,要改變無所作為的觀念。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一項艱巨而困難的任務。這就需要我們全體公民、包括全體公職人員,不論是在中央還是在地方工作,亦不論是在什麼行業、什麼崗位上,都要為實現依法治國盡匹夫之責。現在,我們有正確的思想理論指導,有中央已經確定的、經實踐檢驗證明是正確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有廣大人民群眾以主人翁姿態的熱情支持和參與,任何困難都不能阻止我們義無反顧地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所以,我們一定要克服畏難情緒,打消無所作為的觀念,充滿必勝的信心,努力工作,積極參與,爭取早日實現人民所期望的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社會安寧、人民幸福的法治狀態。
簡介: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通通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1]
簡而言之,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做主根本保證。

6. 依法治國讀後感

依法治國,就是把社會主義民-主與社會主義法制緊密結合起來,實現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從而保障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礎,法制是民-主的確認和保障,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一方面,包括公民民-主權利在內的各種權利都由憲法和其他基本法律所確認和保護;另一方面,公民民-主權利也必須通過法律規定的程序規范而有序地行使,才能真正得到實現。因此,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就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制。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徵,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這樣一種人們嚮往的社會里,只有堅持依法治國,才能保障和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和-諧發展。
社會穩定、秩序井然,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前提。沒有穩定和秩序,人們就不可能安居樂業、和睦共處。當前,我國經濟和社會生活中也出現了一些不和-諧因素,其中一些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矛盾比較突出。這些矛盾和問題,既是社會不穩定因素,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障礙,需要採取多種措施進行調整解決。在眾多的社會調整措施中,法律調整最為重要。法律作為一種社會規范,具有「硬性」的社會功能和規范功能。要維護社會穩定,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正常的社會、經濟生活秩序,實現社會和-諧,就必須依靠法治作保障。
依法治國理念具有十分豐富的內涵。黨的十五大報告對依法治國的含義做了界定:「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其基本含義是依據法律而不是個人的旨意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實行的是法治而不是人治;其核心是確立以憲法和法律為治國的最具權威的標准,樹立法高於人、法大於權的觀念。
法律權威就是法律所具有的尊嚴、力量和威信。樹立和維護-法律權威,是實施依法治國方略的迫切需要。任何社會都必須樹立有效的權威,沒有權威就沒有秩序。不同的歷史條件和社會形態,決定了一個社會中不同的權威。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權威性是由法律的本質屬性決定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現了人民的意志,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統一。法律具有規范相和確定性,非經法定程序不得修改或者廢止。這種法律所獨有的確定性,使人們根據法律的規定可以清楚地預見自己行為的法律後果。法律具有普遍性。它在其有效時間內,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的約束力。法律具有國家強制性。法律以國家權力為後盾,由國家強制力來保證實施,任何個人或者組織違反法律,都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這些特徵,決定了我國社會主義法律具有崇高的權威性。

7. 依法治國讀後感600字

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是我們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就是把社會主義民-主與社會主義法制緊密結合起來,實現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從而保障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礎,法制是民-主的確認和保障,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一方面,包括公民民-主權利在內的各種權利都由憲法和其他基本法律所確認和保護;另一方面,公民民-主權利也必須通過法律規定的程序規范而有序地行使,才能真正得到實現。因此,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就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制。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徵,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這樣一種人們嚮往的社會里,只有堅持依法治國,才能保障和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和-諧發展。
社會穩定、秩序井然,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前提。沒有穩定和秩序,人們就不可能安居樂業、和睦共處。當前,我國經濟和社會生活中也出現了一些不和-諧因素,其中一些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矛盾比較突出。這些矛盾和問題,既是社會不穩定因素,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障礙,需要採取多種措施進行調整解決。在眾多的社會調整措施中,法律調整最為重要。法律作為一種社會規范,具有「硬性」的社會功能和規范功能。要維護社會穩定,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正常的社會、經濟生活秩序,實現社會和-諧,就必須依靠法治作保障。
依法治國理念具有十分豐富的內涵。黨的十五大報告對依法治國的含義做了界定:「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其基本含義是依據法律而不是個人的旨意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實行的是法治而不是人治;其核心是確立以憲法和法律為治國的最具權威的標准,樹立法高於人、法大於權的觀念。
法律權威就是法律所具有的尊嚴、力量和威信。樹立和維護-法律權威,是實施依法治國方略的迫切需要。任何社會都必須樹立有效的權威,沒有權威就沒有秩序。不同的歷史條件和社會形態,決定了一個社會中不同的權威。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權威性是由法律的本質屬性決定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現了人民的意志,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統一。法律具有規范相和確定性,非經法定程序不得修改或者廢止。這種法律所獨有的確定性,使人們根據法律的規定可以清楚地預見自己行為的法律後果。法律具有普遍性。它在其有效時間內,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的約束力。法律具有國家強制性。法律以國家權力為後盾,由國家強制力來保證實施,任何個人或者組織違反法律,都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這些特徵,決定了我國社會主義法律具有崇高的權威性。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