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污染
『壹』 綠色物流與逆向物流的區別和聯系
管好綠色逆向物流 實現可持續發展
隨著經濟的發展,物流活動日趨頻繁,其中的諸多活動對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破壞越來越嚴重,如廢氣污染、噪音污染、資源浪費、交通堵塞、廢棄物增加等,這些行為是與全球可持續發展戰略原則相違背的,因此,研究和探討物流活動綠色化,對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就開始從事和研究物流,綠色物流得到不斷發展;將綠色物流發展成為新的增長點,這是現代物流發展趨勢的六大特徵之一
『貳』 神經干逆行感染名詞解釋
逆行感染 系感染的一種方式。通常指在有管道的情況下由管道下端向上端、由排泄下方逆流向上、由分泌的排泄口向內部感染而言。
臨床最多見的是泌尿生殖系統的逆行感染,如自尿道外口沿尿道感染膀胱、輸尿管至腎盂的炎症;由陰道口至陰道、子宮頸及子宮內膜的生殖器炎症等。逆行感染多因局部污染、應用不潔物等引起。腸道內感染亦較多見,如大腸桿菌逆行至小腸引起的小腸炎、膽囊炎等。
『叄』 逆向物流的缺陷有哪些
逆向物流(returned logistics)是指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貨以及周轉使用的包裝容器從需方返回到供方所形成的物品實體流動。比如回收用於運輸的托盤和集裝箱、接受客戶的退貨、收集容器、原材料邊角料、零部件加工中的缺陷在製品等的銷售方面物品實體的反向流動過程。
逆向物流的特點:
逆向物流作為企業價值鏈中特殊的一環,與正向物流相比,既有共同點,也有各自不同的特點。二者的共同點在於都具有包裝、裝卸、運輸、儲存、加工等物流功能。但是,逆向物流與正向物流相比又具有其鮮明的特殊性。
1、分散性
換言之,逆向物流產生的地點、時間、質量和數量是難以預見的。廢舊物資流可能產生於生產領域、流通領域或生活消費領域,涉及任何領域、任何部門、任何個人,在社會的每個角落都在日夜不停地發生。正是這種多元性使其具有分散性。而正向物流則不然,按量、准時和指定發貨點是其基本要求。這是由於逆向物流發生的原因通常與產品的質量或數量的異常有關。
2、緩慢性
人們不難發現,開始的時候逆向物流數量少,種類多,只有在不斷匯集的情況下才能形成較大的流動規模。廢舊物資的產生也往往不能立即滿足人們的某些需要,它需要經過加工、改制等環節,甚至只能作為原料回收使用,這一系列過程的時間是較長的。同時,廢舊物資的收集和整理也是一個較復雜的過程。這一切都決定了廢舊物資緩慢性這一特點。
3、混雜性
回收的產品在進入逆向物流系統時往往難以劃分為產品,因為不同種類、不同狀況的廢舊物資常常是混雜在一起的。當回收產品經過檢查、分類後,逆向物流的混雜性隨著廢舊物資的產生而逐漸衰退。
4、多變性
由於逆向物流的分散性及消費者對退貨、產品召回等回收政策的濫用,有的企業很難控制產品的回收時間與空間,這就導致了多變性。
逆向物流的分類
1、按照回收物品的渠道來分
按照回收物品的特點可分為退貨逆向物流和回收逆向物流兩部分。退貨逆向物流是指下游顧客將不符合訂單要求的產品退回給上游供應商,其流程與常規產品流向正好相反。回收逆向物流是指將最終顧客所持有的廢舊物品回收到供應鏈上各節點企業。
2、按照逆向物流材料的物理屬性分
按照逆向物流材料的物理屬性可分為鋼鐵和有色金屬製品逆向物流、橡膠製品逆向物流、木製品逆向物流、玻璃製品逆向物流等。
3、按成因、途徑和處置方式及其產業形態來分
按成因、途徑和處置方式的不同,根據不同,逆向物流被學者們區分為投訴退貨、終端使用退回、商業退回、維修退回、生產報廢與副品,以及包裝等6大類別。
『肆』 10月18號的天天630有沒有一條關於污染方面的,求詳解
10月18日《天天630》串聯單
河邊洗車突遇漲水 私家車被困江中(劉洪滔)
樹枝斷裂砸中摩托車 駕駛員倒地受了傷
[記者]姜越
家裡鬧矛盾 女子生氣「送」女兒(郭開敏 劉勇)
主城雨霧籠罩 氣溫下降6度(劉戈)
後天陽光歸來 局地最高溫或上30℃
[記者]劉暢
遭遇車禍眾人相助 傷情好轉表達謝意
[記者]李寒青
男子揮刀砍傷老太 爬上樓頂後跳樓自殺
[記者]李雨村,譚斌
住店停車車輛受損 誰該為此負責?
[記者]周之榮
癮君子彈弓打車玻璃 半月偷回「一個超市」
[記者]郭鵑
半夜挖樹業主理論 結果受傷住進醫院
[記者]楊嵐,金岸
夜間偷稻穀 民警捉「碩鼠」(鍾姣 何建鑫)
迷戀網路游戲偷完自家偷別家(唐傑 唐隆極)
流浪漢持長棍走上高速路 執法人員耐心勸說將其帶離(汪洋 魏新全)
建材廠生產污染環境 粉塵飛揚籠罩廠區
[記者]邢鈺
話費充值「優惠」大 龔先生上當受騙
[記者]郭金銘
追蹤:佔道市場問題多 街道整治見成效
[記者]吳俊卿
餐館員工撿手包 希望失主來認領
[記者]李寒青
逐夢他鄉重慶人 好玩有趣的科普之旅
[記者]莫亞,楊雪儀,胡鑒,羅惟巍
630美食進社區:走進老重慶的摺子戲------白象街社區
[記者]鄺夢雨,吳國盛,王雄偉,郝岱亞,郭金銘
美食非常道:老街上的豆花鯽魚 老闆身體累壞了
[記者]李浩然
2015重慶長壽湖國際鐵人三項賽閉幕 中國隊包攬男女組冠軍(殷濤)
[記者]劉春力,吳娜布其
萬小菊:挑戰自己練就「女鐵人」(寧朗 楊溢)
[記者]劉春力,吳娜布其
盲信導航姑娘迷路 高速路上開車逆行
[記者]郭鵑
『伍』 屏障環境空氣逆向會有哪些污染
實驗動物屏障環境停風,可能會
『陸』 環境污染會造成肚子有蟲子嗎
一、寄生蟲的生活史及其類型
寄生蟲的生活史(life cycle)是指寄生蟲完成一代的生長、發育和繁殖的整個過程。寄生蟲的種類繁多,生活史有多種多樣,繁簡不一,大致分為以下兩種類型:
1.直接型 完成生活史不需要中間宿主,蟲卵或幼蟲在外界發育到感染期後直接感染人。如人體腸道寄生的蛔蟲、蟯蟲、鞭蟲、鉤蟲等。
2.間接型 完成生活史需要中間宿主,幼蟲在其體內發育到感染期後經中間宿主感染人。如絲蟲、旋毛蟲、血吸蟲、華支睾吸蟲、豬帶絛蟲等。
在流行病學上,常將直接型生活史的蠕蟲稱為土源性蠕蟲,將間接型生活史的蠕蟲稱為生物源性蠕蟲。
有些寄生蟲生活史中僅有無性生殖。如阿米巴、陰道毛滴蟲、藍氏賈第鞭毛蟲、利什曼原蟲等。有些寄生蟲僅有有性生殖、如蛔蟲、蟯蟲、絲蟲等。有些寄生蟲有以上兩種生殖方式才完成一代的發育,即無性生殖世代與有性生殖世代交替進行,稱為世代交替(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s),如瘧原蟲、弓形蟲以及吸蟲類。有的寄生蟲生活史整個過程都營寄生生活,如豬帶絛蟲、瘧原蟲。有的只有某些發育階段營寄生生活,如鉤蟲。有的寄生蟲只需一個宿主,如蛔蟲,蟯蟲;有的需要兩個或兩個以上宿主,如布氏薑片蟲、衛氏並殖吸蟲。
寄生蟲完成生活史除需要有適宜的宿主外,還需要有適宜的外界環境條件。寄生蟲的整個生活史過程實際包括寄生蟲的感染階段侵入宿主的方式和途徑、在宿主體內移行或達到寄生部位的途徑、正常的寄生部位、離開宿主機體的方式以及所需要的終宿主(及保蟲宿主)、中間宿主或傳播媒介的種類等等。因此,掌握寄生蟲生活史的規律,是了解寄生蟲的致病性及寄生蟲病的診斷、流行及防治的必要基礎知識。
二、寄生蟲與宿主的類別
(一)寄生蟲的類別
根據寄生蟲與宿主的關系,可將寄生蟲分為:
1.專性寄生蟲(obligatory parasite)生活史及各個階段都營寄生生活,如絲蟲;或生活史某個階段必須營寄生生活,如鉤蟲,其幼蟲在土壤中營自生生活,但發育至絲狀蚴後,必須侵入宿主體內營寄生生活,才能繼續發育至成蟲。
2.兼性寄生蟲(facultative parasite)既可營自生生活,又能營寄生生活,如糞類圓線蟲(成蟲)既可寄生於宿主腸道內,也可以在土壤中營自生生活。
3.偶然寄生蟲(accidental parasite)因偶然機會進入非正常宿主體內寄生的寄生蟲,如某些蠅蛆進入人腸內而偶然寄生。
4.體內寄(endoparasite)和體外寄生蟲(ectoparasite)前者如寄生於腸道、組織內或細胞內的蠕蟲或原蟲;後者如蚊、白蛉、蚤、虱、蜱等、吸血時與宿主體表接觸,多數飽食後即離開。
5.長期性寄生蟲(permanent parasite)和暫時性寄生蟲(temporary parasite)前者如蛔蟲,其成蟲期必須過寄生生活;後者如蚊、蚤、蜱等吸血時暫時侵襲宿主。
6.機會致病寄生蟲(opportunistic parasite)如弓形蟲、隱孢子蟲、卡氏肺孢子蟲等,在宿主體內通常處於隱性感染狀態,但當宿主免疫功能受累時,可出現異常增殖且致力增強。
(二)宿主的類別
寄生蟲完成生活史過程,有的只需要一個宿主,有的需要兩個以宿主。寄生蟲不同發育階段所寄生的宿主,包括有:
1.中間宿主(intermediate host)是指寄生蟲的幼蟲或無性生殖階段所寄生的宿主。若有兩個以上中間宿主,可按寄生先後分為第一、第二中間宿主等,例如某些種類淡水螺和淡水魚分別是華支睾吸蟲和第一、第二中間宿主。
2.終宿主(definitive host)是指寄生蟲成蟲或有性生殖階段所寄生的宿主。例如人是血吸蟲的終宿主。
3.儲蓄宿主(也稱保蟲宿主,reservoir host)某些蠕蟲成蟲或原蟲某一發育階段既可寄生於人體,也可寄生於某些脊椎動物,在一定條件下可傳播給人。在流行病學上,稱這些動物為保蟲宿主或儲存宿主。例如,血吸蟲成蟲可寄生於人和牛,牛即為血吸蟲的保蟲宿主。
4.轉續宿主(paratenic host或transport host)某些寄生蟲的幼蟲侵入非正常宿主、不能發育為成蟲,長期保持幼蟲狀態,當此幼蟲期有機會再進入正常終宿主體內後,才可繼續發育為成蟲,這種非正常宿主稱為轉續宿主。例如,衛氏並殖吸蟲的童蟲,進入非正常宿主野豬體內,不能發育為成蟲,可長期保持童蟲狀態,若犬吞食含有此童蟲的野豬肉,則童蟲可在犬體內發育為成蟲。野豬就是該蟲的轉續宿主。
三、寄生蟲的分類
寄生蟲分類的目的是認識蟲種並反映各種寄生蟲之間的親緣關系,追溯各種寄生蟲演化的線索,比較全面而准確地認識各個蟲群和蟲種,並了解寄生蟲和人類之間的相互關系。
根據動物分類系統,人體寄生蟲分隸於動物界(Kingdom Animalia)的無脊椎動物中的扁形動物門(Phylum platyhelminthes)、線形動物門(phylum Nemathelminthes)、棘頭動物門(Phylum Acanthoce-phala)與節肢動物門(Phylum Arthropoda),及單細胞的原生動物亞界(Subkingdom Protozoa)中的肉足鞭毛門(Sarcomastigophora)、頂復門(Api-complexa)和纖毛門(Ciliophora)。寄生蟲的學名按動物的命名,系用二名制名或亞種名之後者的姓與命名年份(論文正式發表的年份)。學名用拉丁文或拉丁文化的文字。例如,溶組織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 Schaudinn,1903);惡性瘧原蟲[Plasmodium falciparum(welch,1987)Schaudinn,1902],表示Schaudinn(1902)又確定此學名。
四、寄生蟲的營養與代謝
1.寄生蟲的營養寄生蟲的營養物質種類可因蟲種及生活史各期的營養方式與來源而異。體內寄生蟲由於寄生在宿主的不同器官與組織,其營養物質有宿主的組織、細胞和非細胞性物質,如血漿、淋巴、體液以及宿主消化道內未消化、半消化或已消化的物質。這些物質由水、無機鹽、碳水化合物、脂肪與維生素組成。如果寄生蟲有較發達的消化道,則在這里含有來源於蟲體和宿主的各種酶。這些酶有利於對營養物質的消化,且有助於寄生蟲侵入組織或在宿主體內移行。而絛蟲缺消化道,其營養物質的吸收主要通過皮層(tegument)。有的原蟲,如結腸小袋纖毛蟲有胞口(cytostome)與胞咽(cytopharynx),阿米巴有偽足(pseudopod),都可吞食營養物質,形成食物泡(food vacuole),因此原蟲也可有體內的消化與吸收。許多原蟲未見有食物泡的形成,則可通過表膜吸收營養。營養物質的吸收,在寄生蟲的任何部位都是通過質膜進行的,質膜可看作是一種對溶質有選擇性的「柵欄」。
寄生蟲對氧的吸收,是由氧溶解在皮層、消化道內壁或其他與氧接觸的部位進入蟲體。在原蟲主要經細胞膜;有的寄生蟲還可藉助某物質做載體,如血紅蛋白、鐵卟啉化合物等把氧擴散到蟲體的各部分。攝入寄生蟲體內的氧用來對營養物質進行氧化分解,釋放能量。許多體內寄生蟲的生活史的某時期處在低氧分壓或甚至缺氧的環境中,在適應低氧分壓環境條件的能力上有不同程度的加強。如寄生蟲體內氧運輸效率的提高,通過各種形式更經濟地利用氧,克服氧供應不足造成的困難等。
2.寄生蟲的代謝寄生蟲的代謝可簡分為能量代謝和合成代謝。能量的來源主要為糖。糖代謝大概分為同乳酸酵解(homolactic fermentation)和固定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 fixation)兩種類型。前者見於血液兒組織寄生蟲,後者見於腸道寄生蟲。寄生蟲在無氧糖酵解過程不斷產生能量,它的典型終產物是乳酸。但許多寄生蟲,在得不到糖類營養物質時可能從蛋白質代謝獲得能量。
體內寄生原蟲的快速繁殖及蠕蟲產卵或幼蟲需要大量蛋白質,其合成代謝是旺盛的。合成蛋白質所需要氨基酸來自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質或游離氨基;至於核酸的鹼基,則依靠源性嘌呤,自身合成嘧啶,如血液中原蟲和線蟲。脂類主要來源於寄生環境,自身可能合成一部分,如諾氏瘧原蟲(Plasmodium knowlesi)可依靠糧酵解而自身合成磷脂。已知線蟲能氧化貯存在其腸細胞內的脂肪酸,作為能量來源。
一、寄生蟲病流行的基本環節
(一)傳染源
人體寄生蟲病的傳染源是指有人體寄生蟲寄生的人和動物,包括病人、帶蟲者和儲蓄宿主(家畜,家養動物及野生動物)。作為傳染源,其體內存在並可排出寄生蟲生活史中的某個發育階段,且能在外界或另一宿主體內繼續發育。例如感染多種蠕蟲的帶蟲者或患者從糞便排出蠕蟲卵;溶組織阿米巴帶蟲者可排出包囊;蟲卵或包囊在排出時即有感染性,或在適宜的外界環境中發育到感染階段(感染期)。感染階段是指寄生蟲侵入宿主體內能繼續發育或繁殖的發育階段。
(二)傳播途徑
指寄生蟲從傳染源傳播到易感宿主的過程。人體寄生蟲常見的傳播途徑有下列幾方面:
土壤 腸道寄生蟲的感染期存活於地面的土壤中。如蛔蟲卵、鞭蟲卵在糞便污染的土壤發育為感染性卵;鉤蟲和糞類圓線蟲的蟲卵在土壤發育為感染期幼蟲。人體感染與接觸土壤有關。
水 多種寄生蟲可通過淡水而達到人體。如水中可含有感染期的阿米巴與賈第蟲包囊、豬帶絛蟲卵、某些感染性線蟲卵、血吸蟲尾蚴和布氏薑片蟲囊蚴等。
食物 主要是蔬菜與魚肉等食品。由於廣大農村用新鮮糞便施肥,使蔬菜常成為寄生蟲傳播的主要途徑。如感染性蛔蟲卵、鞭蟲卵、豬帶絛蟲卵和鉤蟲的感染期幼蟲,以及原有包囊等,皆可以由食用未洗凈或未煮熟的蔬菜而傳播,旋毛蟲、豬帶絛蟲可以通過吃生的或未煮熟的豬肉而傳播。某些淡水魚類可傳播華支睾吸蟲等。
節肢動物傳播媒介,很多醫學節肢動物可作為多種寄生蟲的傳播媒介。如蚊為瘧原蟲、絲蟲,白蛉為利什曼原蟲,蚤為膜殼絛蟲的傳播媒介。
人體直接傳播 人和人的直接接觸可以直接傳播某些寄生蟲。如陰道滴蟲可由於性交而傳播,疥蟎由於直接接觸患者皮膚而傳播。
人體寄生蟲的感染途徑和方式主要有下列幾種:
經口感染 多種寄生蟲的感染期可以通過食物、飲水、污染的手指、玩具或其他媒介經口進入人體,這是最常見的感染方式。如蛔蟲、鞭蟲、蟯蟲、華支睾吸蟲、豬囊尾蚴等。
經皮膚感染 有的寄生蟲是其感染期主動地經皮膚侵入人體,如土壤中的鉤蟲絲狀蚴、水中的血吸蟲尾蚴以及疥蟎、蠕形蟎等直接侵入皮膚。有的寄生蟲通過吸血的節肢動物媒介的刺叮經皮膚進入人體。如蚊傳播瘧原蟲、絲蟲、白蛉傳播利什曼原蟲。
自身感染有的寄生蟲可以在宿主體內引起自體內重復感染,如短膜殼絛蟲的蟲卵可在小腸內孵出六鉤蚴,幼蟲可在小腸內發育為成蟲;在小腸內寄生的豬帶絛蟲,其脫落的孕節由於嘔吐而逆流至胃內被消化,蟲卵由胃到達小腸後,孵出六鉤蚴,鑽入腸壁隨血循環到達身體各部位,引起囊尾蚴的自身感染。
逆行感染蟯蟲在人體肛周產卵,蟲卵可在肛門附近孵化,幼蟲經肛門進入腸內寄生部位發育至成蟲。
經胎盤感染 有些寄生蟲可以隨母血,通過胎盤而使胎兒感染,如弓形蟲、瘧原蟲、鉤蟲的幼蟲等。
此外,有的寄生蟲可經呼吸道,如卡氏肺孢子蟲;如陰道滴蟲經陰道;如瘧原蟲經輸血等途徑進入人體。
(三)易感人群
易感者是指對寄生蟲缺乏免疫力的人。人體感染寄生蟲後,通常可產生獲得性免疫,但多屬於帶蟲免疫,當寄生蟲從人體消失以後,免疫力即逐漸下降、消退。所以,當有感染機會即易於感染該種寄生蟲。非流行區或在本地已根除瘧疾的地區的人進入瘧區後,由於缺乏特異性免疫力而成為易感者。易感性還與年齡有關,一般兒童的免疫力低於成年人。
二、影響寄生蟲病流行因素
(一)自然因素
包括溫度、濕度、雨量、光照等氣候因素,以及地理環境和生物種群等。氣候因素影響寄生蟲在外界的生長發育,如溫暖潮濕的環境有利於在土壤中的蠕蟲卵和幼蟲的發育;氣候影響中間宿主或媒介節肢動物的孳生活動與繁殖,同時,也影響在其體內的寄生蟲的發育生長,如溫度低於15~16攝氏度或高於37.5攝氏度,瘧原蟲便不能在蚊體內發育。溫暖潮濕的氣候,既有利於蚊蟲的生長、繁殖,也適合蚊蟲吸血活動,增加傳播瘧疾、絲蟲病的機會。溫度影響寄生蟲的侵襲力,如血吸蟲尾蚴對人體的感染力與溫度有關。地理環境與中間宿主的生長發育及媒介節肢動物的孳生和棲息均有密切關系,可間接影響寄生蟲病流行。土壤性質則直接影響土源性蠕蟲的蟲卵或幼蟲的發育。
(二)生物因素
生活史的發育為間接型的寄生蟲,其中間宿主或節肢動物的存在是這些寄生蟲病流行的必需條件,如我國血吸蟲的流行在長江以南地區,與釘螺的地理分布一致;絲蟲病與瘧疾的流行同其蚊蟲宿主或蚊媒的地理分布與活動季節相符合。
(三)社會因素
包括社會制度、經濟狀況、科學水平、文化教育、醫療衛生、防疫保健以及人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習慣等。這些因素對寄生蟲病流行的影響日益受到重視。一個地區的自然因素和生物因素在某一個時期內是相對穩定的,而社會因素往往是可變的,尤其隨著政治經濟狀況的變動,並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自然和生物因素。經濟文化的落後必然伴有落後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不良的衛生習慣和衛生環境。因而不可避免造成許多寄生蟲病的廣泛流行,嚴重危害人體健康。因此,社會因素是影響寄生蟲病流行的至關重要。
三、寄生蟲病的流行特點
(一)地方性
寄生蟲病的流行與分布常有明顯的地方性。主要與下列因素有關:氣候條件,如多數寄生蟲病在溫暖潮濕的地方流行且分布較廣泛;與中間宿主或媒介節肢動物的地理分布有關,如吸蟲的流行區與其中間宿主的分布有密切關系,又如黑熱病流行於長江以北地區,與媒介昆蟲白蛉的分布也在長江以北地區有密切關系;與人群的生活習慣有關,如豬帶絛蟲病與牛帶絛蟲病多流行於吃生的或未煮熟的豬、牛肉的地區,華支睾吸蟲病流行於習慣吃生魚或未煮熟魚的地區;與生產方式有關,如鉤蟲病常流行於用人糞施肥的旱地農作物地區。
(二)季節性
寄生蟲病的流行往往有明顯的季節性。生活史中需要節肢動物作為宿主或傳播媒介的寄生蟲,此類寄生蟲病的流行季節與有關節肢動物的季節消長相一致,如間日瘧原蟲的流行季節與中華按蚊或嗜人按蚊的活動季節一致;又如人源性黑熱病與中華白蛉活動的關系一致。其次是人群的生產活動或生活活動形成感染的季節性,如急性血吸蟲病常出現於夏季,人們因農田生產或下水活動接觸疫水而感染血吸蟲。
(三)自然疫源性
在人體寄生蟲病中,有的寄生蟲病可以在脊椎動物和人之間自然地傳播著,稱為人獸共患寄生蟲病(parasitic zoonoses)。在原始森林或荒漠地區,這些寄生蟲可以一直在脊椎動物之間傳播,人偶然進入該地區時,則可從脊椎動物通過一定途徑傳播給人。這類不需要人的參與而存在於自然界的人獸共患寄生蟲病具有明顯的自然疫源性。這種地區稱為自然疫源地。寄生蟲病的這種自然疫源性不僅反映寄生蟲病在自然界的進化過程,同時也說明某些寄生蟲病在流行病學和防治方面的復雜性。
四、寄生蟲病的防治措施
寄生蟲的生活史因種不同,有的比較復雜,寄生蟲病的流行因素也多種多樣,因此要達到有效的防治目的,必須在了解各種寄生蟲的生活史及寄生蟲病的流行病學規律的基礎上,制定綜合防治措施。根據寄生蟲病的流行環節和因素,採取下列幾項措施,阻止寄生蟲生活史的完成,以期控制和消滅寄生蟲病。
1.消滅傳染源 通過普查普治帶蟲者和患者,查治或處理儲蓄宿主。此外,還應做流動人口的監測,控制流行區傳染源的輸入和擴散。
2.切斷傳播途徑加強糞便和水源的管理,搞好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以及控制或殺滅媒介肢動物和中間宿主。
3.保護易感者 加強集體和個人防護工作,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改進生產方法和生產條件,用驅避劑塗抹皮膚以防吸血節肢動物媒介叮刺,對某些寄生蟲病還可採取預防服葯的措施。
在開展寄生蟲病的防治過程中,必須根據各地區,以及各種寄生蟲的具體情況,制訂防治方案。對土源性蠕蟲及經口感染的寄生蟲的控制與消滅,首先是注意管好糞便、水源,注意個人飲食衛生。如華支睾吸蟲和肺吸蟲病的感染分別為食生的或未煮熟的淡水魚蝦和溪蟹、蝲蛄引起的;豬、牛帶絛蟲病以及旋毛蟲病系食用未煮熟的豬肉、牛肉所致,這些蠕蟲病,也稱食物源性蠕蟲病,其防治關鍵是把好「病從口入」關,教育群眾改變不良飲食習慣、加強糞管和肉品檢查、以減少傳播機會。包蟲病的防治則屠宰衛生管理和家犬管理及葯物驅蟲為主,結合我國疫區的實際情況,實行對病犬「無污染性驅蟲」將是最經濟有效的防治對策。
寄生蟲病防治工作,只有動員廣大群眾乃至全社會積極參與才能搞好。所以必須加強宣傳,讓廣大群眾和各級領導耳聞目睹寄生蟲病對人民健康和經濟發展的危害、認識到「區區小蟲」關繫到整個中華民族的身體素質及防治寄生蟲病的重要意義,使各級領導將寄生蟲病防治工作納入當地經濟發展和兩個文明建設的目標;通過對寄生蟲生活史的宣傳,增加群眾預防寄生蟲病的科學知識,提高群眾的自我保健和防病意識。這樣才能開展群防群治,並鞏固和提高寄生蟲病防治工作的效果。
五、我國防治寄生蟲病的成就和現狀
建國以後,我國寄生蟲病防治工作才被提到議事日程,首先對流行嚴重,危害最甚的五大寄生蟲病的防治付 出極大努力,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天貓美國普衛欣提示:霧霾天氣出行記得做好防護。
50年代初期,我國瘧疾的年發病人數逾3000萬,1990年降到17.5萬;1992年全國瘧疾1829個流行縣(市)中,已有937縣(市)達基本消滅的標准。嚴重危害人畜健康的血吸蟲病,流行於長江流域12個省(市、區),患者人數達1190萬,經過幾十年防治工作,累計治癒病人1100萬人;1992年底,全國380個流行縣(市)已有259個縣(市)達到消滅或基本消滅標准。淋巴絲蟲病在建國初期估計感染人數為3099萬,流行的15個省(區、市)的864個縣(市),到1990年,除1個省28個縣外,均已達基本消滅的指標。曾經流行於長江以北16個省(區、市)的665個縣(市)的黑熱病,患者達53萬,經治療病人和消滅媒介白蛉的措施,1958年即得到全面有效地控制,現在只有6個省(區、市)的30餘個縣有零星散在病例,70年代以來的防治工作重點是對西北荒漠地區的散在病例和某些大山區局部流行的控制。
『柒』 為什麼逆向通水增加冷凝效果
1上口進的話有一部分(冷凝管傾斜,上端部位)可能無法完成冷凝,造成受熱不均,炸裂
2防止蒸出氣體流失
3和二一樣,先關水的話,反應物依然反應,仍有氣體蒸出.浪費或者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