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污染最新
㈠ 世界十大環境污染都有什麼世界十大環境污染都有哪些
世界十大環境污染分別是:
1、氣候變暖
2、臭氧層破壞
3、生物多樣性減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銳減
6、土地荒漠化
7、大氣污染
8、水體污染
9、海洋污染
10、固體廢物污染
有些環境問題在地球上普遍存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環境問題在性質上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如氣候變化、臭氧層的破壞、水資源短缺、生物多樣性銳減等;
有些環境問題是某些國家和地區的環境問題,但其影響和危害具有跨國、跨地區的結果。如酸雨、海洋污染、有毒化學品和危險廢物越境轉移等。
(1)全球污染最新擴展閱讀
全球10大環境污染的解決方法:
1、轉變經濟發展模式
轉變經濟發展模式,從本質上說,就是從黑色發展模式轉向綠色發展模式。它包含四個相互關聯和互補的方面:一是建立資源節約型社會;二是建立環境友好型社會;三是大力提倡循環經濟;四是積極發展低碳經濟。特別是後者,既是新生事物,更是新的發展方式。
2、加強科學研究
這里所說的科學研究,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環境問題的研究,是指對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對自然環境的破壞程度以及對策等方面的研究;
二是對環境技術的研究,如清潔能源、新型材料以及在節能減排技術等方面。
針對環境問題和環境技術的科學研究面臨三個方面的困難:一是資金問題;二是人員問題;三是技術轉讓和信息共享問題。
3、加強環保教育,改變人們的生活、消費觀念
國際社會普遍認為,貧困和過度消費導致人類無節制地開發和破壞自然資源,這是造成環境惡化的罪魁禍首。
富裕的人們追求高消費,使環境污染加劇;貧困的人們一邊忍受著最惡劣的環境,一邊還要為改善基本的生活條件過度地開采地球的有限資源。人們首先需要滿足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需要,於是消費地球的生態環境資源。
這一點無可厚非工業文明之前,人類的消費和地球的自我恢復能夠維持一個基本的平衡:進入工業文明之後,這一平衡被打破首先是因為人口不斷增加,其次是人類不滿足於基本生存需要,不斷追求更高級別的享受甚至奢侈的生活,人類和地球的供給平衡被打破,世界環境開始不斷遭到破壞 。
㈡ 目前全球環境受到了那些污染
網路:環境污染
http://ke..com/view/71744.htm
㈢ 全球10大空氣污染城市是哪十個
世界來衛生組織(WHO)最近對全世界自主要城市大氣環境污染狀況進行了評價,中國沈陽市被認為大氣環境質量取得了明顯改善,退出了世界十大污染城市的「黑名單」,而包括北京、蘭州等8個城市榜上有名。
據了解,世界衛生組織每年都對世界主要城市的大氣質量污染情況進行監測評比,沈陽作為一個老污染城市歷來都「榜上有名」,1988年還曾進入到世界十大污染城市第二位。在今年這次評比中,世界衛生組織對全世界53個國家272個城市大氣中的總懸浮顆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3種完全污染物的濃度進行了測定,並重新推出全球十大污染城市,其中包括中國的北京、蘭州等8個城市。
沈陽市屬於以煤煙型大氣污染為主的城市,全市每年燃煤量達1000萬噸。沈陽市的環保部門從去年初就開始對大氣污染嚴重的各種鍋爐、窯爐進行治理,取締了一批嚴重冒黑煙的爐窯。近年來,沈陽改造了一大批居民棚戶住宅區,供暖方式由過去一家一戶燒散煤轉變為集中供熱、聯片供暖,使各種煙塵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大降低。
世界十大污染城市分別為:貴陽、重慶、太原、蘭州、米蘭(義大利)、淄博、北京、廣州、墨西哥城、濟南。
㈣ 全球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城市有哪些
由亞來洲開發銀行與清華大學眾多專家自完成的《中國環境分析》14日正式發布,該報告由亞行與眾多專家通過對城市大氣中的總懸浮顆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3種完全污染物的濃度進行了測定。
據此,報告發布了全球10大污染城市,分別是:太原、米蘭、北京、烏魯木齊、墨西哥城、蘭州、重慶、濟南、石家莊、德黑蘭。在全球10大污染城市中,中國有7個城市入榜。
中國的空氣污染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基於疾病成本估算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1.2%,基於支付意願估算則高達3.8%。
《邁向環境可持續的未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環境分析》報告發布,提供了數據。該報告由國內外環境領域專家組成的工作小組及來自亞洲開發銀行的專業團隊聯合完成。
㈤ 世界環境污染現狀
地球作為一個整體的環境,使得任何一個國家包括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和不發達國家,都無法單獨面對本國的環境問題。全球環境管理的概念就是在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提出的。全球環境管理是一種多元化、多層面、多視角的理念,包括管理全球環境的制度、法則、規范、標准及其過程與行為等。
1992年裡約熱內盧全球環境高峰會議以來,盡管在國際社會的努力下,全球環境管理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如達成了許多全球環境公約並吸引了越來越多國家參與締約。但由於全球的環境問題出現了新的發展.地球生態系統仍在承受極大的破壞,能否在全球層面上進行更加成熟的環境管理行為以消除環境問題對環境、經濟、社會的影響,已經成為全體人類的共同責任和義務。
目前全球主要面臨的環境問題包括全球氣候變化、臭氧層破壞和損耗、生物多樣性減少、土地荒漠化、森林植被破壞、水資源危機和海洋資源破壞、酸雨污染等。
(一)全球氣候變化
從歷史上來看,地球的氣候也曾發生過顯著的變化。近年來,全球各國均出現了幾個世紀來歷史上最熱的天氣,厄爾尼諾現象的頻繁發生也給各國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發展中國家抗災能力弱,受害最為嚴重,發達國家也未能倖免於難,1995年芝加哥的熱浪引起500多人死亡,1993年美國一場颶風就造成400億美元的損失。20世紀80年代,保險業同氣候有關的索賠是140億美元,1990~1995年間幾乎達500億美元。
這些情況顯示出人類對氣候變化,特別是氣候變暖所導致的氣象災害的反應能力是相當弱的,需要採取行動以防範風險。按現在的一些發展趨勢,科學家預測全球氣候變化可能帶來的影響和危害有:海平面上升、影響農業和自然生態系統、加劇洪澇、乾旱及其他氣象災害、影響人類健康等。
(二)臭氧層破壞和損耗
1985年,英國科學家觀測到南極上空出現臭氧層空洞,並證實其同氟利昂( CFCs)分解產生的氯原子有直接關系,這一結論震動了全世界。到1994年,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破壞面積已達2400萬平方公里,北半球上空的臭氧層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薄,歐洲和北美上空的臭氧層平均減少了10%~15%,西伯利亞上空甚至減少了35%。科學家警告,地球上臭氧層被破壞的程度遠比一般人想像的要嚴重得多。
臭氧層破壞的後果是很嚴重的。如果平流層的臭氧總量減少1%,預計到達地面的有害紫外線將增加2%。有害紫外線的增加會產生如下危害:一是使皮膚癌和白內障患者增加,損壞人的免疫力,使傳染病的發病率增加;二是破壞生態系統;三是引發新的環境問題。
(三)生物多樣性減少
自恐龍滅絕以來,地球歷史上還從未出現當前如此之快的生物多樣性減少速度,鳥類和哺乳動物現在的滅絕速度或許是它們在未受干擾的自然界中的100~1000倍。在1600~1950年間,已知的鳥類和哺乳動物的滅絕速度增加了4倍。自1600年以來,大約有113種鳥類和83種哺乳動物已經消失。從1850~1950年間,平均每年都會有一種鳥類和哺乳動物增加到滅絕名單上。據科學家估計,按照每年砍伐1700萬公頃的速度,在今後30年內,物種極其豐富的熱帶森林可能要毀在當代人手裡,大約5%~10%的熱帶森林物種可能面臨滅絕。總體來看,大陸上66%的陸生脊椎動物已成為瀕危種和漸危種。海洋和淡水生態系統中的生物多樣性也在不斷喪失和嚴重退化,其中受到最嚴重沖擊的是處於相對封閉環境中的淡水生態系統。
當前生物多樣性不斷減少、大量物種滅絕或瀕臨滅絕的主要原因是人類各種活動造成的。大面積森林受到採伐、火燒和農墾,草地遭受過度放牧和墾殖,導致了生物環境的大量喪失,保留下來的生物環境也支離破碎,對野生物種造成了毀滅性影響。由於人類對生物物種的強度捕獵和採集等過度利用活動,使野生物種難以正常繁衍。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也佔用了大面積土地,破壞了大量天然植被,並造成大面積污染。外來物種的大量引入或侵入,大大改變了原有的生態系統,使原生的物種受到嚴重威脅。還有無控制的旅遊活動,對一些尚未受到人類影響的自然生態系統造成破壞。由於人類活動造成的土壤、水和空氣污染,危害了森林,特別是對相對封閉的水生生態系統帶來了毀滅性影響。全球變暖也導致氣候形態在比較短的時間內發生較大變化;使自然生態系統無法適應,改變了生物群落的邊界。尤其嚴重的是,上述的這些破壞和干擾會累加起來,會對生物物種造成更為嚴重的影響。
(四)土地荒漠化
荒漠化是指在乾旱、半乾旱和某些半濕潤、濕潤地區,由於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等各種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它使土地生物和經濟生產潛力減少,甚至基本喪失。荒漠化是當今世界最嚴重的環境與社會經濟問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曾三次系統評估了全球荒漠化狀況。從1991年底為聯合國環發大會所准備報告的評估結果來看,全球荒漠化面積已從1984年的34. 75億公頃增加到1991年的35. 92億公頃,約佔全球陸地面積的1/4,已影響到了全世界1/6的人口(約9億人),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據估計,在全球35億公頃受到荒漠化影響的土地中,水澆地有2700萬公頃,旱地有1. 73億公頃,牧場有30. 71億公頃。從荒漠化的擴展速度來看.全球每年有600萬公頃的土地變為荒漠,其中320萬公頃是牧場,250萬公頃是旱地,12.5萬公頃是水澆地。另外還有2100萬公頃土地因退化而不能生長穀物。
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為活動綜合作用的結果。自然因素主要是指異常的氣候條件,特別是嚴重的乾旱條件,由此造成植被退化,風蝕加快,引起荒漠化。人為因素主要指過度放牧、亂砍濫伐、開墾草地並進行連續耕作等,由此造成植被破壞,地表裸露,加快風蝕或雨蝕。就全世界而言,過度放牧和不適當的旱作農業是乾旱和半乾旱地區發生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同樣,乾旱和半乾旱地區用水管理不善,引起大面積土地鹽鹼化,也是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從亞太地區人類活動對土地退化的影響構成來看,植被破壞佔37%,過度放牧佔33%,不可持續農業耕種佔25%,基礎設施建設過度開發佔5%。非洲的情況與亞洲類似,過度放牧、過度耕作和大量砍伐薪材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荒漠化的主要影響是土地生產力的下降和隨之而來的農牧業減產,相應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和一系列社會惡果,在極為嚴重的情況下,甚至會造成大量生態難民。在1984~1985年的非洲大飢荒中,至少有3000萬人處於極度飢餓狀態,1000萬人成了難民。從各大洲損失比較來看,亞洲損失最大,其次是非洲、北美洲、大洋洲、南美洲、歐洲。從土地類型來看,放牧土地退化面積最大,損失也最大,灌溉土地和雨澆地受損失情況大致相同。從1980年和1990年所做估算的比較來看,由於世界各國防治土地荒漠化的進展甚微,在1978~1991年間,全世界的直接損失約為3000億~6000億美元。這尚不包括荒漠化地區以外的損失和間接經濟損失。
(五)森林植被破壞
森林是陸地生態的主體,在維持全球生態平衡、調節氣候、保持水土、減少洪澇等自然災害方面,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各種林產品也有著廣泛的經濟用途。但從全球來看,森林破壞仍然是許多發展中國家所面臨的嚴重問題,所導致的一系列環境惡果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關注。
森林減少的主要原因包括砍伐林木、開墾林地、採集薪材、大規模放牧、空氣污染等。一是砍伐林木。溫帶森林的砍伐歷史很長,在工業化過程中,歐洲、北美等地的溫帶森林有1/3被砍伐掉了。二是開墾林地。為了滿足人口增長對糧食的需求,在發展中國家開墾了大量的林地,特別是農民非法燒荒耕作,刀耕火種,造成了對森林的嚴重破壞。據估計,熱帶地區半數以上的森林採伐是燒荒開墾造成的。三是採集薪材。全世界約有一半人口用薪柴作炊事的主要燃料,每年有1億多立方米的林木從熱帶森林中運出用作燃料。隨著人口的增長,對薪材的需求量也相應增長,採伐林木的壓力越來越大。四是大規模放牧。全球很多地區都在建立了大規模的牧場,在中南美地區表現尤甚,如南美亞馬遜地區人們砍伐和燒毀了大量森林,將其變為牧場以滿足美國對牛肉的需求。五是空氣污染。在歐美等國,空氣污染對森林退化也產生了顯著影響。據1994年歐洲委員會對32個國家的調查,由於空氣污染等原因,歐洲大陸有26.4%的森林有中等或嚴重的落葉。
森林的不斷減少,將給人類和社會帶來很大的危害:一是產生氣候異常;二是增加二氧化碳排放;三是物種滅絕和生物多樣性減少;四是加劇水土侵蝕;五是減少水源涵養,加劇洪澇災害。
(六)水資源危機和海洋資源破壞
隨著全球經濟的迅速發展,人類對全球淡水資源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對陸地水域與海洋也施加了越來越大的環境壓力。淡水短缺、水生資源破壞和陸地水域與海洋污染已成為國際社會當前所關注的重大環境問題。
(1)水資源污染。由於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而導致人均用水量的增加,在過去的三個世紀里,人類提取的淡水資源量增加了35倍,1970年達到了3500km2。20世紀的後半葉,淡水提取量每年增加4%~8%,其中農業灌溉和工業用水佔了增長的主要部分,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綠色革命」期間,灌溉用水翻了一番。與淡水資源短缺相對應的是水資源的大量浪費。農業消耗了全球用水量的70%左右,但農業灌溉用水效率普遍比較低,許多灌溉系統60%以上的水在澆灌莊稼前就滲漏和蒸發掉了,並帶來土壤鹽漬化。水污染有三個主要來源,生活廢水、工業廢水和含有農業污染物的地面徑流。另外,固體廢物滲漏和大氣污染物沉降也造成對水體的交叉污染。化肥和農葯需求的日益增長和不合理使用,使農業的地表徑流污染也發展成為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成為湖泊等地表水體富營養化的一個重要來源。
(2)海洋資源破壞和環境污染。海洋生物資源過度利用。世界漁業生產由海洋捕撈、內陸捕撈和水產養殖(包括淡水和海水養殖)組成。人類活動產生的大部分廢物和污染物最終都進入了海洋,海洋污染越來越趨於嚴重。目前,每年都有數十億噸的淤泥、污水、工業垃圾和化工廢物等直接流人海洋,河流每年也將近百億噸的淤泥和廢物帶入沿海水域。
(七)酸雨污染
大氣污染主要是人類大量燃燒化石燃料造成的,並且主要分布在污染源集中的城市地區。酸雨的長距離輸送,導致酸雨污染發展成為區域環境問題和跨國污染問題。酸雨問題首先出現在歐洲和北美洲,現在已出現在亞太的部分地區和拉丁美洲的部分地區。歐洲和北美已採取了防止酸雨跨界污染的國際行動。在東亞地區,酸雨的跨界污染已成為一個敏感的外交問題。
自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和礦物燃料消耗量的逐步增加,礦物燃料燃燒中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氣污染物總量也不斷增加,酸雨分布有擴大的趨勢。歐洲和北美洲東部是世界上最早發生酸雨的地區,但亞洲和拉丁美洲有後來居上的趨勢。酸雨污染可以發生在其排放地500~2000km的范圍內,酸雨的長距離傳輸會造成典型的越境污染問題。
酸雨的危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損害生物和自然生態系統;二是腐蝕建築材料及金屬結構。酸雨可腐蝕建築材料、金屬結構、油漆等,特別是許多以大理石和石灰石為材料的歷史建築物和藝術品,耐酸性差,容易受酸雨腐蝕和變色。
㈥ 全球四大污染是什麼
水體污染、大氣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污染
誒!都把我們賴以生存的土壤給忘了!!
㈦ 關於全球環境污染的數據
現代人已經有了相當大的改變自然環境的能力.不過人類在享受科技進步營造的舒適生活環境時,並沒有及時意識到所付出的生態代價,結果是人類被迫面對日趨嚴重的環境污染和地球生態危機.人與自然環境之間應該是怎樣一種關系?人類能把自然看作自己的附屬品嗎?對環境與人類之間關系的重新考慮是本世紀人類文明最重要的發現之一.
本期動態將從五個不同的方面, 談談人類面臨的幾個重大的環境問題.
人口:地球難以承受之重
現在,每掀開一張日歷,就有20多萬個嬰兒降生在地球上.1999年10月12日,世界第60億公民在波黑呱呱落地.
60餘億人口----這是目前人類的總和.而與此相對照,空氣、水、森林、耕地、礦藏.幾乎所有生存資源的平均數都在因分母的不斷膨脹而日益縮小.
人口問題在遠比以往更為深廣的背景下凸顯於世人面前.國際人口科學聯盟副主席卡瓦胡先生指出,當一個國家人口增長率達到4%時,就會給這個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一定的問題.聯合國人口基金執行主任薩迪克博士則強調:人口穩定對於實現可持續發展必不可少,是一個關鍵的重要目標.國際人口科學聯以來,中國人口控制已取得巨大的成就.按70年代的生育率計算,中國實行計劃生育20多年來共少出生了3億人,將中國11億人口日推遲了四年,將亞洲30億人口日推遲了三年,將世界50億人口日推遲了兩年.中國計劃生育,是事關中華民族的大事,也是事關整個世界的大事.
自然資源:取之不竭嗎?
由於人口膨脹和經濟的迅速發展,人類對地球影響規模空前加大,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的矛盾愈來愈突出,引起了全世界的憂慮和不安.了解和認識全球資源態勢,研究與資源開發相關的全球環境問題,對於實現世動的影響,特別是人類活動與地球各個圈層(大氣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而產生的影響整個地球表層的環境問題,如由於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而導致的溫室效應所引起的全球變暖,會使極地的冰蓋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使得一些海拔較低,土地肥沃的河流三角洲被水淹沒,同時還會引起海水倒港灌,污染地下水源.與溫室氣體增加相關的還有臭氧層的破壞等.
二是全球普遍存在的區域環境問題.由於資源的不合理利用所造成的土地退化、森林濫伐、生物多樣性的損失等,它們的累計效應足以影響全球.如由於土地不合理利用而造成受沙化影響的土地總面積20億公頃;全球受水土流失和乾旱危害的土地達26億公頃;人類對森林的亂砍濫伐導致大量的物種絕滅,僅在熱帶森林中每天至少就有一種物種正在消失.
三是點多面廣的工業污染問題.由於工業"三廢"(廢渣、廢水、廢氣)所造成的土質、水質和大氣污染,其累計效應也會影響全球.近幾十年來,由於世界各國排入大氣中的廢氣愈來愈多,酸雨已成為一個世界性的環境污染問題.
四是重大自然災害造成的環境問題.由於地球內部和星球之間的運動所造成的個別突發事件,如火山爆發、特大地震、山體滑坡等,其影響經過多級反饋,逐級放大,最終也影響全球環境.
臭氧層:人類的保護層
眾所周知,地球被一層大氣緊緊圍裹著,從地面算起,從下而上可分為五層: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電離層和散逸層.離地面最近的對流層與人類最為密切,給人類帶來了雲、雨、霧、風、霜、雪等復雜的天氣現象;而對流層上方的平流層中有一臭氧層,其濃度為10%,厚度為30公里,能大量吸收來自宇宙的輻射,特別是可以吸收掉99%的太陽輻射到地球的紫外線,從而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傷害.所以,臭氧層被譽為"人類的保護傘",如失去了這個"保護傘",地球將受到紫外線強烈輻射,物種將難以生存,人類的健康將受到極大的威脅.
這不是聳人聽聞,而是正在發生的活生生的事實,許多地方已經出現了種種不祥的徵兆.先看看南極臭氧洞之下的地面生物.在智利南端瀕臨麥哲倫海峽的地區,河裡本來有許多歡蹦活躍的魚類,今天成了呆木亂撞的"盲魚";喜歡游盪的羊群因患了白內障而變為"盲羊",整天悶悶不樂;連蹦帶跳的兔子變成了"盲兔",獵人可輕而易舉地將它們抓獲;自由飛翔的野鳥因雙目失明而迷失方向,撞進了居民的院宅.這是一種多麼令人悲哀又發人深思的景象.
誰能想到,臭氧空洞的罪魁禍首是在工業和生活中使用頻繁的製冷劑氯氟烴.夏天喝冰鎮飲料曾經是古代帝王專享的權利,近半個世紀以來,由於工業的發展,人們越來越廣泛地使用性質比較穩定、不易燃燒、易於貯存、價格又比較便宜的氯氟烴類物質來做致冷劑、噴霧劑、發泡劑及清洗劑.這些物質可以在大氣中長期存在並破壞臭氧層,從而危害人類的身體健康和影響生物生長.
厄爾尼諾
1997到1998年,似乎整個世界都在遭受惡劣氣候的折磨.連續的高溫使全球森林火災發作得格外頻繁.乾旱襲擊了澳大利亞、智利等國家,使農作物嚴重減產.燃燒了近一年的印尼森林大火,幾乎把整個東南亞都淹沒在濃煙里.
看樣子地球氣候是出了大問題.而事實上,這只是周期性的自然現象.我們只有竭力在它們變幻莫測的腳步中摸出規律,才能更好地面對這兩個淘氣的孩子:厄爾尼諾和拉尼娜.厄爾尼諾在西班牙語里的意思是"聖嬰",其特徵是東太平洋局部海水溫度異常上升.與之相對,"聖女"拉尼娜則是指東太平洋水溫異常下降.這兩種氣候現象對地球環境的影響,已經超過了溫室氣體排放,成為導致氣候異常的首要因素.厄爾尼諾和拉尼娜一直悄無聲息地伴隨著地球的歷史.
科學家聲稱厄爾尼諾在1萬5千年前就曾給地球氣候造成破壞性影響.但人類認識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的歷史非常短暫.19世紀後半葉,氣象學家觀察到一種奇怪現象.當西太平洋上空的氣壓高於正常標准時,太平洋東側的氣壓就低於正常值,反之亦然.看一看太平洋長期以來的氣候記錄,就可以發現,東西太平洋氣壓呈現一種蹺蹺板式的關系.這種現象被稱為南方濤動.氣壓的反常引起了氣溫和降水的異常,
很多年前曾看過一副含義深遠的漫畫:生活在"水泥森林"里的城市人排著長隊等候進入博物館觀看地球上已很難看到的稀有物種----活著的樹.漫畫家通過形象和誇張的手法發出了"驚世駭俗"的呼號:救救森林!
森林是"地球之肺",這恐怕是人人皆知的道理.然而人類保護森林的措施卻遠遠跟不上無情的利斧.據世界觀察研究所1999年初發表的一份報告透露,世界森林正在以每年1600萬公頃的速度消亡,差不多是一個英國或半個德國的面積.迄今,森林已消失了一半.如果森林繼續按這個速度消失,總有一天地球有可能被砍成"光頭".
人類年年呼籲保護森林,然而森林面積年年銳減.這看似矛盾,但實則有因果聯系.我們需要森林的庇護,但更需要森林的付出.人類在尋求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這本來無可厚非.然而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有的人往往為了眼前的利益而向森林肆意索取.專家警告說,在人類仍被這種不負責任的態度和功利心所驅使的情況下,森林就難以擺脫目前的厄運.
森林是地球的寶藏.正因為如此,砍伐森林成了一些人發財致富的捷徑.當耕地和牧場不夠用時,有人便向森林索取;當需要外匯時,一些國家不惜對森林亂砍亂伐;當市場上稀有木材傢具行情看漲時,森林"家族"中的部分"成員"便要大禍臨頭.有關數字顯示,最近30年,這種類型的砍伐樹木活動增長了3倍.
美國進口普衛欣天 貓
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對森林的需求也在年年增長,它象一張大口吞噬著日益減少的森林.以造紙業為例.世界觀察研究所的報告指出,造紙工業迅猛發展是世界森林的一大威脅.90年代每年用於造紙的木材消費比1950年增長了兩倍,到2013年紙的消費量還將倍增.目前,世界被砍伐的樹木有百分之四進了工業國家的造紙廠.美國是紙消費的第一大國,每年人均消費341公斤;其次是日本和德國.美國、日本和歐洲國家人口只佔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但紙製品消費卻佔世界的三分之二,這些國家的木材幾乎全是從發展中國家進口的,因此發達國家對世界森林的減少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人禍猛於虎.造成森林銳減的正是我們人類自己.這是我們必須承認的現實.面對千瘡百孔的"地球之肺",人類是否應該反省?
㈧ 全球污染最嚴重的國家是哪個
中國,可能你住的地方感覺不到污染,但北京污染最為嚴重,北京天天霧霾,有時還沙塵暴
㈨ 全球污染最嚴重的場所是哪裡
加拿大的一個衛生組織調查證實,人的病有68%是室內空氣污染引起的,因此,全球污染最嚴重的場所非居室莫屬。
1961年夏末,日本川崎市的一家工廠因排放一種含硫醇的廢油,惡臭擴散到二十多公里遠的地方,沿途不少人被臭氣熏倒,許多人惡心、嘔吐,眼睛有灼痛感。1978年11月,我國台灣省高雄市南澤區遭到毒氣雲的襲擊,二百餘人病倒。附近醫院的病床全部住上了病人,患者劇烈嘔吐,並主訴眩暈。其中一名女工死亡,留下躺在病床上呻吟的丈夫和兩個可憐的幼兒。後來查清,原來是附近一家化工廠將廢水注入河中,毒物隨河水蒸發而進入大氣,形成毒水汽雲。毒水汽雲底下的人吸入毒氣後感到窒息、眼疼,並打噴嚏和咳嗽。至於那條河裡的幾千隻鴨子更是無一倖免。
大氣中某些化學物質還有致癌作用,它們大都是有機物,如多環芳烴及其衍生物。多環芳烴系多環結構的碳氫化合物,它是煤、石油、木材、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煙草和許多碳氫化合物在不完全燃燒情況下的產物。其中某些成分有致癌作用,尤其是苯並芘類,如長期與這些物質接觸,可誘發皮膚癌、陰囊癌和肺癌等。有些無機物如砷、鎳、鈹、鉻等也有致癌作用。本世紀5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大城市居民的肺癌、皮膚癌等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不斷增高,並且顯著高於農村,這與大氣中的致癌物質增多是有關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