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環衛
① 為何2008年汶川大地震對中國NGO是一次檢閱
本章中向大家介紹的,是環保NGO,即專注於環保的NGO組織,我們習慣叫它民間環保組織。
國外民間環保組織概況
雖然民間環保組織是在過去的30年中才越來越多地被人們提及,才日益被人們熟知,但事實上具有非政府環保組織性質的民間環保組織的產生卻是歷史深遠的。一些環保組織有著相當長的歷史淵源。人道主義和慈善傳統與這種類型的環保組織的產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1824年,世界上最古老的動物福利慈善機構——英國防止虐待動物協會成立,這一組織的成立就是為了倡導人道主義的愛護動物理念,制止當時盛行的斗狗、鬥牛、斗雞的活動,迄今這一非政府性組織已有180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動物福利慈善機構。1895年,為了管理美國大都市的公共動物園,紐約動物學學會成立,這是世界上最早的野生生物保護組織,後來發展成為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1903年,一些在非洲的英美博物學家創立了大英帝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後來發展成為野生動植物保護組織。
如果說最初基於人道主義傳統或慈善傳統建立的非政府環保組織大部分是和動物有關的,那麼隨著發展,這些基於人道主義傳統或慈善傳統的環保組織要麼在人道主義的傳統下更為壯大,要麼在發展中把人道主義的傳統擴展到了更廣更深的領域,國際野生生物學會和野生動植物保護國際的發展就是很好的例子。以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為例,他們致力於保護野生生物及其野外自然棲息地,開展國際性保護活動和宣傳教育,並對世界最大的城市野生生物公園體系進行管理。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以布朗克斯動物園為總部,在全世界開展野生生物及野外自然棲息地的保護工作。
成立於1961年的世界自然基金會,參與環保的領域是非常廣的,涵蓋了地球的生物資源,可再生自然資源,以及污染等等。成立於1967年的美國環保協會則率先嘗試用法律手段進行環境保護。成立於1987年的保護國際則率先嘗試了「還自然的債」的保護模式。
近年來,全球NGO發展的趨勢是越來越國際化。全球環境是一個不可分的整體,對環保NGO來說,專注於拯救世界上的某一局部,而置其他角落與不顧是沒有意義的,因此,正確的環境保護理念應立足於世界,而不是狹隘地把環境保護局限在一國之內,畢竟環境保護不是一國兩國的事,更不是一個人兩個人的事,環境保護是世界性的大事,是所有人都應當擔起的一份責任。
民間環保組織在發展中越來越意識到環境保護是全球性的環境保護,除了一些自身就是國際性的非政府環保組織之外,一些最初建立在某一國的環保組織也走出了創始國,走向世界。
世界自然基金會一開始就立足於保護地球的生物資源,可再生資源等等,其創始之初就是國際性的非政府組織;1991年開始正式運作的全球環境基金是由聯合國發起建立的國際環境金融機構;成立於1948年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致力於世界的自然環境保護,是政府和非政府都能參與合作的國際性環保組織;諸如此類的國際性非政府環保組織在世界上並不少見,環境保護已經進入了國際化的進程。
如果說新生的非政府環保組織一開始走的就是國際化的路線,那些古老的歷史悠久的非政府環保組織在發展中也一步步走向了國際化。英國防止虐待動物協會在180多年的發展歷史中就走出了其創始國,開始在其他的國家開展項目。其他的例如綠色和平組織、美國環保協會、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等都已經走出了創始國,在本國內部開展環境保護的同時,在其他國家開展了各種各樣的項目。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世界各國的民間環保組織幾乎都在中國開展有項目,因為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對與世界環境的保護地位是舉足輕重的。世界自然基金會是第一個受中國政府邀請來中國開展工作的非政府性環保組織,它通過和中國政府、地方、其他環保組織團體的合作在中國開展了各種項目,包括國寶大熊貓的保護、淡水生態系統的保護等。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在中國設立了辦事處,並吸收了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南京環科所等為會員。
綠色和平組織則和中國的有關部以及環保組織結合在中國開展氣候變化、空氣污染等工作。
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則在中國開展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美國環保協會和中國有關部門合作開展的排污權交易和綠色出行項目都獲得了良好的效果。
濕地國際是第一個通過國家林業局與中國政府達成諒解備忘錄而成功在中國建立辦事處的國際環境保護非政府組織,它通過在中國設立的辦事處開展了濕地多樣性保護項目、水鳥保護項目以及環境教育項目。
② 汶川大地震傷亡慘重的原因!最好與環境保護和科學發展聯系!
最近,四川地礦局區域地質調查隊總工程師、四川省旅遊地質學會秘書長范曉在《中國國家地理》雜志撰文指出,去年發生的汶川大地震,造成處於同一地質構造帶上的四川青川縣、北川、茂縣、汶川和都江堰市受災最為嚴重。岷江上游的水電開發以及工業開發區的擴展,挖掉大量山體的坡腳,改變了岷江上遊河谷的地形地貌,對於地質穩定造成嚴重影響。文章說,中國地震局在震後公布的震級先後有8.0級、7.6級、7.8級,爾後又修訂為8.0級。震級的差別看似不大,但地震釋放的能量卻大有不同。雖然這次地震的震中位置在行政區劃上屬汶川縣所轄,但是從位於震中附近的紫坪鋪大壩受損情況分析,紫坪鋪水庫可能引發了汶川地震。
震後與范曉共同進行研究的地質學者楊勇認為,范曉的觀點應當引起學術界更廣泛的關註:「我的觀點跟范曉的觀點基本是相似的。地震以前我們就對這些水電站的建設,特別是對紫坪鋪岷江河谷那些密集的水電建設曾經提出過各種各樣的問題。實際上水庫誘發地震這個問題在國際上是公認的一個事實,特別是針對紫坪鋪,這些汶川地震的相關的聯系需要更多的地質學家來參與。」
連日來,歐洲著名報刊如英國的《每日電訊報》、德國的《南德意志日報》和《明鏡》周刊網以及巴黎出版的英文《國際先驅論壇報》都發表專文介紹了范曉的觀點。
德語有「那使滿滿一桶水溢流的一滴水Der Tropfen, der das Fass zum überlaufen l?sst」的說法。裝得飽和的一桶水,只要添加一滴水,上面鼓出的水量就會嘩啦地流出桶外。這是很容易觀察到的一種物理現象,在餐桌斟酒時就經常發生。英語里「The straw that breaks the camel』s neck那根壓斷了駱駝背的稻草」也是相同的意思。一滴水和一根稻草看來是那麼微小和無足輕重,但在特殊條件下卻起關鍵的作用。
科學家一般認為水壩本身,不管大小,是不會引發地震的。但處於地震帶的水壩則另當別論了。地面積水幾億噸的水壩是否與處於地面10公里以下的地震帶是一滴水與一滿桶水的關系還有待科學家釋疑。去年美國《科學》雜志的有關文章和最近德國波斯坦地質研究中心的地震專家金德Kind指出,1967年印度發生的6.5級科伊納納加地震就是附近的科伊納Koyna水壩攔截的水所產生的應力誘發的。但目前科學家的這種見解還僅僅是推測。四川省地震局研究員杜方2月5日表示,水壩引發地震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這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才能作出有把握的結論,而這也正是他們目前所從事的一項工作。
以上范曉的文章還指出,由於近幾十年來,單方面追求經濟指標的增長,整個中國西南部,岷江、金沙江上游的水電開發達到了近乎瘋狂的程度,沿江開挖山坡、損毀植被和堆棄土石廢渣以建設高耗能、高污染的礦產工業園區,都造成了山體失穩崩滑的隱患。
四川的環保活動人士楊旭東表示,水壩的大量構建,對當地環境損害嚴重:「開放岷江以後對當地經濟帶來了活力,但是老百姓其實沒有得到實惠。防洪工作做得很差,因為沒有落實到什麼機構來負責。對環境、氣候、綠化帶、整個生態的東西就沒有那麼平衡了,包括野生動物的生長。」這種不平衡達到臨界點時,那時候要是哪兒掉下來「一滴水」,災難就來臨了。「次貸事件」不就是引發這一年多來金融大地震(從小震到大震)的「一滴水」嗎?
重不重視「一滴水」的作用看來關乎國家可持續發展的百年大計。
胡祖庶 德國法蘭克福
《聯合早報網》
③ 汶川大地震「四個沒有」奇跡是怎樣發生的
沒有飢荒地震後災區並沒有發生飢荒,除經濟社會發展,糧食豐裕之外,黨和政府救災反應迅速、救災物資監管透明和嚴格,起了決定性作用。
沒有流民汶川大地震使四川450多萬家庭痛失家園,涉及人口1000多萬。但一年來,沒有一人因震災而成流民。
沒有瘟疫由於衛生防疫處置及時有效,截至目前,災區沒有發生一起與地震相關的傳染病暴發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沒有社會動盪面對巨大突發性災難,中國人民相互幫助,相互扶持,秩序沒有混亂,信心沒有喪失,無數生命得到了挽救。
新華社成都5月7日電 沒有飢荒,沒有流民,沒有瘟疫,沒有社會動盪——盡管這是新中國成立後烈度最強、救援最難並致使恢復重建最艱巨復雜的特大地震。
汶川大地震造成近十萬人遇難和失蹤及上千億元財產損失,但災後一年來,全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以無所畏懼的英雄氣概和可歌可泣的偉大壯舉,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譜寫出新的壯麗詩篇。
全國總動員 災後沒飢荒
新中國成立前,凡大災之後,必有飢荒。從有明確災難紀年的商湯二十四年直至清王朝滅亡,在這3000多年間,中國共發生大規模自然災害3000餘次。在這平均每年一次的災害中,飢荒成為中國老百姓揮之不去的夢魘。
但突如其來的汶川大地震發生後,飢荒卻沒有降臨這片土地。
除了經濟社會發展,糧食豐裕之外,黨和政府在汶川大地震後救災反應迅速、救災物資監管透明和嚴格,起了決定性作用。
汶川大地震發生後約12個小時,中國政府第一筆4.5億元救災應急資金向重災區劃撥到位;20小時,四川省商務廳組織的30車食品和飲料已運往重災區。
地震發生後,各級政府加大監管力度,有效保證了每一筆救災資金物資不被亂用、每一份愛心不被玷污。
擺在我們面前的,是一本普通的救災物資發放花名冊,這些寶貴的錢物,維系著綿竹市漢旺鎮香山村2066名村民的震後生活。
如今,這個村救濟款物發放花名冊已厚達一尺。每一次集中發放救濟款物都有一本,每本有100多頁,每頁18戶,每頁上都密密麻麻地摁有鮮紅的手印。
廣廈千萬間 流民成歷史
翻開史籍,每一次自然災害之後,都會出現一個龐大的特殊社會群體,他們流離失所、四處遷徙。但這種悲劇在新中國成立後被畫上了句號。
據統計,汶川大地震使四川450多萬家庭痛失家園,涉及人口1000多萬。但一年來,沒有一人因震災而成流民。他們在地震發生後最短的時間里被緊急安置,在地震發生後最寒冷的季節里被妥善安置,在地震發生後一年的時間里被有計劃、有規劃地安置著……
在地震發生後不到24小時內,綿陽市就在九洲體育館和南湖體育中心設立起臨時救助中心。從吃喝拉撒到衣服被褥、從尋親找友到手機充電、從醫療救助到心理輔導……
在地震發生後不到72小時,除了個別因交通阻斷而形成孤島的受災村落外,絕大部分災區都建起了大大小小、形式各異的緊急安置點。
在地震發生後的第8天,離成都最遠的重災區青川縣就搭建起受災群眾臨時安置點210個,發放帳篷6000頂、彩條布10000平方米、棉被4000件、棉衣4000件、礦泉水1000噸、方便食品450噸、糧食300噸。
在地震發生後的第10天,離成都最近的重災區都江堰市就建成了災區第一個臨時板房安置區「幸福家園」,共安置受災群眾6720人。
在地震發生後僅僅3個月,四川省450餘萬戶、1000多萬名受災群眾就全面得到妥善安置,他們陸續從潮濕、悶熱的帳篷和簡易窩棚里,搬入遮風避雨的過渡安置房中。在搬入「新家」的一刻,很多人都動情落淚。
經過一年的恢復重建,我們欣喜地看到,地震災區正自覺地將災後重建工作與工業化、城鎮化、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使災後恢復重建的過程成為增強災區發展後勁和科學發展能力的過程。
普建防火牆 大災無大疫
縱觀人類災難史,「大災之後必有大疫」似乎成了一條規律。然而今天,在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來臨之際,來自衛生部門的最新消息顯示:截至目前,災區沒有發生一起與地震相關的傳染病暴發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汶川大地震發生時,正值極易引發流行疾病的夏季。面對如此嚴峻的災後防疫形勢,衛生防疫人員在第一時間挺身而出,給災區群眾構築起一道道健康「防火牆」。
某集團軍防化團500餘名戰士一直堅守在北川老縣城執行防疫任務,副政委徐禮兵告訴我們:「五六月份,每天人均作業10小時以上,噴灑葯劑300公斤。由於心理體力等原因,先後有30餘人次暈倒在廢墟上。」
北川是此次汶川地震人員傷亡最為慘重的地方,災後防疫形勢極為嚴峻。震後的北川,環衛、疾控系統完全被地震摧毀,縣衛生局至今仍深埋在老縣城的那片廢墟中。然而,震後第二天,當消毒葯品順利運抵北川時,當地倖存的疾控人員就毅然背起沉重的噴霧器,對老縣城展開了消毒防疫。
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地震災區累計完成了消殺滅面積近48億平方米,處理糞坑1000多萬個(次);檢查制水、供水單位28萬戶(次),監測飲用水樣8萬余個,監督指導食品生產經營單位60多萬戶(次);實施群體性預防接種甲肝、乙腦、流感、流腦等疫苗300餘萬人(次)。
制度顯優勢 社會不動盪
面對特大地震帶來的巨大突發性災難,中國人民相互幫助,相互扶持,秩序沒有混亂,信心沒有喪失,無數生命得到了挽救。
「汶川大地震沒有出現社會動盪的奇跡,它來源於黨中央『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來源於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再次釋放出的巨大能量,來源於人民的堅韌不屈!」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院長舒大剛說。
地震發生後半個小時,胡錦濤總書記就作出了重要指示,要求盡快搶救傷員,保證災區人民生命安全;兩個小時後,溫家寶總理就在飛往災區的飛機上主持召開緊急會議部署抗震救災工作。
在汶川大地震發生後的24小時內,大約2萬名解放軍武警部隊指戰員集結到災區。當部隊喊著口號跑步投入到最危險的地方搶救傷員時,所有的倖存者如同見到久別的親人,都知道自己有救了!
我們還看到,由黨員幹部自發帶頭組織的一支支「搶險隊」「突擊隊」「服務隊」,在第一時間緊張地忙碌起來。
地震發生後,汶川蘿卜寨村224戶人家的房屋被夷為平地,村民死傷200餘人,失蹤60餘人,近千人無家可歸。一時間,人們驚慌失措,亂成一團。
在這個關鍵時刻,村黨支部書記馬前國從自家屋裡沖出來,對著不知所措的村民大喊:「快跑到田裡去!」
強烈的地震過去後,馬前國帶著村黨支部一班人,在農田裡迅速組織起抗災自救領導小組,組織青壯年黨員、幹部和村民組成18人的搜救隊伍,在餘震不斷的情況下冒著殘垣斷壁隨時可能倒塌的危險,進入寨中搜救被困群眾和倖存者。
在整個災區,正是有了像馬前國那樣的黨員幹部的模範帶頭,4600多萬受災群眾才自覺地維護著秩序,確保了大難之初的災區沒有社會動盪。
我們在災區采訪中深切地感到,良好的社會治安也是災區實現社會穩定的另一重要原因。一年來,災區沒有發生重大惡性刑事案件,沒有發生重特大火災和交通安全事故,群眾安全感逐步攀升。
為了盡可能增加災區群眾就業機會,四川地震災區實現了就業援助范圍和公益性崗位范圍兩大突破:援建四川的18個省市與四川簽訂了就業援助協議,提供就業崗位44萬個,目前通過勞務輸出實現就業人數已超過25萬人。災區為受災群眾提供公益性崗位超過19萬個,實現就業19.3萬人。
來自四川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的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4月初,四川地震災區已經有超過120萬受災群眾實現就業。
④ 汶川地震中捐款中各個人和企業的捐款情況
13日通過河南省紅十字會捐款企業名單:
鄭州市青年居易房地產營銷策劃有限公司地震救災500
河南東方今典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地震救災6495
河南正商置業有限公司地震救災30000
河南正商置業有限公司員工地震救災13581
河南正商張敬國地震救災10000
建業住宅集團決定向災區捐款100萬元
綠地集團則緊急啟動了「地震無情,綠地有愛」的賑災預案,宣布首期出資300萬元捐建6座災區中小學14日6時30分,河南鑫苑、建投鑫苑公司今日向省紅十字會捐贈10萬元,員工捐款還在進行中。
鄭州布瑞克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也正在組織員工積極捐款,公司相關人員表示,所籌集的善款也將盡快交相關部門。
14日上午10:00,鄭州深藍房地產咨詢有限公司通過鄭州紅十字會捐款2000元.
河南新佳苑房地產有限公司策劃部經理劉書剛已經初步制訂出了賑災方案。
河南東方今典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於5月13日將全體員工捐贈的善款送達河南省紅十字會。
河南正商置業有限公司策劃部經理張迎科說:「災害發生後,公司上下緊急動員,在13日中午前將公司員工的捐款送達河南省紅十字會。」
河南民安置地集團也表示將盡快籌集款項。
截止5月14日下午六點,正弘置業捐贈100萬.
至賑災活動截止前,經各房地產企業的積極參與,首批募捐愛心善款已達80多萬元;
⑤ 2008年汶川大地震,那位捐款185元的「小乞丐」,現在過得怎樣
優良品德比身家萬貫更重要
一個善舉徹底地改變了龔忠誠父子倆的生活,這是一段愛的傳遞,是對善良的美好詮釋。如今汶川地震已經過去多年,龔忠誠也從一個年幼的少年變成了可以擔起家庭責任的男子漢,如今的龔忠誠仍在致力於公益事業,不計回報,真心助人。
善良是人世間最美好的品格之一,是一種對情感的美好認知,它能令我們成為溫暖且值得尊敬的人。即使沒有腰纏萬貫的家產,但善良的人們總是在人群中熠熠生輝地存在。
即使沒有大富大貴,但三餐溫飽,心性善良依舊可以過得很好。善良的品質是一個永遠令人感動的閃光點,龔忠誠的一生雖然平凡,但他為公益事業所付出的點點滴滴卻很有意義。
⑥ 12歲小女孩在汶川地震被兵哥救下,10年後獻身嫁給兵哥,如今怎樣
四川是一個地震頻發的省份。說起地震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2008年發生的那場特大的汶川地震,那場地震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後傷亡最嚴重的一次地震。這場地震傷亡慘重,但好在全國人民齊心協力度過了那場災難。
這位軍人萬萬沒有想到,曾經認為玩笑的承諾,現在變成了真的。這些年,這個小女孩一直在尋找自己,軍人被小女孩執著的追求所感動。兩個人開始嘗試接觸,後來覺得其實兩人非常的合拍,一步步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相信大家在看古裝電視劇的時候就有一個橋段,一位英雄救了美女之後,美女都會說無以為報只能以身相許。沒想到這種電視劇里才會發生的事情,也發生在了我們的生活里。很多網友知道後都在網路上評論祝福他們兩個。
⑦ 做環保的有誰捐款十幾億名字叫什麼
陳游標
⑧ 汶川地震之後,那個捐款185元的小乞丐怎麼樣了
善有善報,捐款185元的小乞兒現在是一家茶館的負責人,過著安穩而滿足的生活。在其為將自己行乞時所獲得的善款捐給社會後,人們感動於他的善良,在捐助事件過後,他受到許多熱心網友的幫助,其中廣東的一位涼茶有限公司的相關領導黃振龍在聽聞這件事情之後,直接將一家涼茶店鋪交給了小乞兒兩父子經營,讓他們的生活有了保障,可以不用再通過行乞來獲得生活來源。
懂事的小乞兒,總是那麼讓人覺得很欣慰,對於自己的位置能夠看清楚,堅強有韌性。為了能夠真正實現依靠自己的力量生活,小乞兒還花了五千元的培訓費,為了能夠開一家屬於自己的手機維修店鋪。別人給的再好,不是自己努力獲得的總會覺得遺憾。相信小乞兒也是一樣!希望有一天,他能夠活出自己的一方天地,無論大小!